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颈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闭塞补救性治疗方法——股-颈动脉转流术报道
1
作者 闫喜格 王国玲 +7 位作者 张博刚 彭敏 董中君 申晓平 陈秀晓 贾倩 董会格 程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发病时间窗内可给予静脉溶栓,效果不佳则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当使用常规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球囊扩张等方法未能开通闭塞的血管时,支架置入是有效的补救方法。部分患者支架置入...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发病时间窗内可给予静脉溶栓,效果不佳则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当使用常规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球囊扩张等方法未能开通闭塞的血管时,支架置入是有效的补救方法。部分患者支架置入后可能出现血管再闭塞,如不能快速开通闭塞血管,可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本文报道了1例股-颈动脉转流术补救性治疗急性颈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闭塞患者的诊疗过程,为快速解决这种不常见却又非常棘手的临床情况提供思路,该术式是一种值得推广普及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再闭塞 股-颈动脉转流术 补救性治疗
下载PDF
血液透析用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丽梅 王剑 +2 位作者 黄旭芳 章巧庆 朱剑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接受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的14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术后并发症的...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接受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的14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结果 14例患者行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共透析700多例次,术后血流量250~350ml/min;术后发生局部皮肤感染2例(于2周后痊愈)、血管周围血肿1例(于3周后血肿消退);术后随访示所有患者下肢感觉、运动正常,行走自如。结论以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作为血液透析通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局部皮肤感染的关键;而预防血管周围血肿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穿刺技术;穿刺点的选择及透析后的准确按压则是预防血栓形成、血管闭塞及血管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 旁路术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郑江华 陈开 +1 位作者 武国 戴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外科治疗患者的资料。43例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瘤体切除及彻底清创后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 目的探讨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外科治疗患者的资料。43例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瘤体切除及彻底清创后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另2例由于感染严重及瘤体巨大被迫采用瘤体切除并行近、远端动脉结扎。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7.82个月,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病例全部保肢成功,切口均二期愈合,无间歇性跛行;行动脉结扎的2例中,1例因缺血坏疽行膝上高位截肢;另1例保肢成功,但有间歇性跛行。结论动脉瘤切除及彻底清创后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是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股动脉 人工血管 旁路移植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现杰 张建卿 +1 位作者 王国峰 刘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分析胸腔镜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方法 采用经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下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观察、分析,并讨论相应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 ... 目的 分析胸腔镜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方法 采用经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下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观察、分析,并讨论相应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 105例患者中出现了以下并发症:低氧高碳酸血症2例,周围体外循环泵压高、灌注流量不足2例,升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出血1例,乳内动静脉损伤1例,血气胸2例,股动脉狭窄2例,股神经卡压、损伤1例.经术中相应补救措施、术后妥善治疗后并发症得以缓解或痊愈,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经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下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其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静脉体外循环 胸腔镜 心脏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中器官灌注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涛 魏旭峰 +4 位作者 易定华 杨剑 徐学增 王显悦 俞世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CPB)与常规CPB在相同流量灌注时对脑、肺、肝、肾、肠等重要器官灌注的效果。方法将20条犬(体重10~15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条。胸腔镜组:改良股动、静脉插管后建立CPB,经电视胸腔镜施行手术;常... 目的比较改良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CPB)与常规CPB在相同流量灌注时对脑、肺、肝、肾、肠等重要器官灌注的效果。方法将20条犬(体重10~15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条。胸腔镜组:改良股动、静脉插管后建立CPB,经电视胸腔镜施行手术;常规开胸组:常规建立CPB手术。两组建立CPB后以相同的流量灌注,分别在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对侧腘动脉、同侧腘动脉及其所有相伴行的静脉留置套管针,连接测压管道,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1)、主动脉阻断前(T2)、主动脉阻断15min(T3)、主动脉开放15min(T4)、CPB结束后20min(T5)记录动、静脉压,并在以上时间点抽取相应部位静脉血测定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结果除了胸腔镜组同侧腘动脉灌注压明显低于常规开胸组(P<0.01)外,两组其余动脉的动脉灌注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15min、主动脉开放15min,胸腔镜组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对侧腘静脉和同侧腘静脉的静脉压明显高于常规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对侧腘静脉和同侧腘静脉SvO2低于常规开胸组(P<0.05)。结论改良股动、静脉插管与常规CPB相同流量灌注时其动脉灌注压相近,经股动、静脉插管下腔静脉平面以下的静脉压较常规开胸手术略高,因此,对小儿胸腔镜CPB的器官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静脉 体外循环 灌注压 静脉压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下肢缺血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5
6
作者 唐小斌 侯晓彤 +7 位作者 陈忠 王晓娜 杨峰 何楠 邢家林 刘丹 张腾飞 吴庆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7期547-550,共4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下肢缺血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 目的:总结并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下肢缺血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辅助治疗的41例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严重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因及对ECMO治疗预后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结果:41例患者中,18例完成ECMO脱机并顺利出院(43.9%),另23例患者病情危重,在ECMO辅助支持过程中或脱机后循环衰竭死亡(56.1%),全体患者发生重度下肢缺血者18例(43.9%)。病情好转出院的患者中,2例在术后出现显著的下肢缺血表现(11.1%),但在ECMO脱机拔管后缺血情况均得以恢复(100%)。围手术期死亡的23例患者,ECMO支持过程中循环衰竭时间长且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大,16例患者出现了重度下肢缺血表现(69.6%),其中2例(12.5%)ECMO脱机者在动脉插管拔除后末梢血运得到改善,但因脱机后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后发生严重下肢缺血的风险较高,对于这类高危人群,术前应优先评估、积极干预双髂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病变,旨在优化ECMO插管方式的选择。经股动脉插管ECMO建立后,应严密监测肢体缺血的征兆,及时进行相关处理从而降低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ECMO的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膜肺氧合 股动脉 下肢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前后桡动脉压力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晓纲 曹忠明 +2 位作者 黄卫 柴云飞 王晟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前后桡动脉压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监测50例心脏手术患者切皮前、CPB停机5 min、1 h、2 h、4 h和8 h等不同时点的桡动脉和股动脉平均压以及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中心静脉压(CVP)。...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前后桡动脉压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监测50例心脏手术患者切皮前、CPB停机5 min、1 h、2 h、4 h和8 h等不同时点的桡动脉和股动脉平均压以及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中心静脉压(CVP)。结果在CPB前所有患者桡动脉与股动脉平均压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CPB停机早期有7例患者桡动脉平均压小于股动脉平均压且超过10 mm Hg,个别患者超过20 mm Hg。结论心脏手术CPB后早期,在有些患者桡动脉压力低估了中心动脉的压力,而股动脉压力更能反映中心动脉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股动脉压 桡动脉压
下载PDF
全腹腔镜和开腹主股动脉旁路术治疗主髂动脉硬化闭塞中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吴英锋 谷涌泉 +7 位作者 郭连瑞 齐立行 崔世军 佟铸 郭建明 高喜翔 汪忠镐 张建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观察单中心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主股动脉旁路手术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3年11月,连续36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主股动脉旁路手术的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将其分为开腹(AFB)组和全腹腔镜(LAFB)组。分析患者一般... 目的:观察单中心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主股动脉旁路手术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3年11月,连续36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主股动脉旁路手术的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将其分为开腹(AFB)组和全腹腔镜(LAFB)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36例患者平均年龄57岁,以RutherfordⅢ级和TASCⅡD级为主。AFB组23例,LAFB组13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总体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病死率2.8%,并发症发生率22.2%。LAFB组手术平均时间(7.6h)长于AFB组(4.9h),术后住院天数有减少趋势(P=0.06)。总体随访时间(76±31)个月,LAFB组平均38个月,AFB组平均76个月。随访率85.7%。全组(LAFB组和AFB组)的3年一期通畅率、辅助一期通畅率、二期通畅率、保肢率和存活率分别为88.6%(90.9%和87.1%)、88.6%(90.9%和87.1%)、89.3%(90.9%和88.2%)、89.7%(91.7%和88.2%)和90.0%(92.3%和88.2%),AFB组5年上述指标分别为62.8%、63.3%、66.2%、74.7%和75.6%。两组3年随访指标无差别(P>0.05)。结论:主股动脉旁路术中远期通畅率高。全腹腔镜下主股动脉旁路术有学习曲线,中期通畅率和开腹手术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 主股动脉旁路术 通畅率 中远期
下载PDF
股腘动脉搭桥在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雷杨 陈鑫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2期1797-1800,共4页
目的采用股腘动脉搭桥术对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和治疗的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22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股腘动脉搭桥术(治疗组)和腔内治疗(对照组... 目的采用股腘动脉搭桥术对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和治疗的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22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股腘动脉搭桥术(治疗组)和腔内治疗(对照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对所有患者术后观察6个月,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踝/肱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平均踝/肱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两种方式-人造血管搭桥术和自隐静脉搭桥术的平均踝/肱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两种方式的平均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腔内治疗,股腘动脉搭桥术在对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踝/肱指数,改善患者患肢的血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 股腘动脉搭桥 平均踝 肱指数
下载PDF
股动、静脉插管动力辅助静脉引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章晓华 吴若彬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3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股动、静脉插管动力辅助静脉引流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 对 14例使用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的患者术中及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以评价该方法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分析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 目的 探讨股动、静脉插管动力辅助静脉引流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 对 14例使用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的患者术中及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以评价该方法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分析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对策。结果  1股动、静脉插管辅助静脉引流可作为一种可靠、快速及无需开胸的体外循环及辅助循环的手术方式 ;2股静脉插管是手术的关键性步骤 ;3手术过程中动、静脉系统的压力监测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证。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体外循环及辅助循环手术方法 ,股动、静脉插管辅助静脉引流是一种可靠的体外循环技术 ,是传统体外循环的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 静脉插管 动力辅助静脉引流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腋动脉──股动脉解剖外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建荣 王玉琦 +1 位作者 陈福真 符伟国 《临床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18-19,共2页
我们采用腋动脉-股动脉解剖外分路移植术治疗18例主髂动脉闭塞症,其中8例采用真丝人造血管作移植物,10例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商品名Gore-Tex人造血管)作移植物,经平均5年随访,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移植的疗效优于真丝人造... 我们采用腋动脉-股动脉解剖外分路移植术治疗18例主髂动脉闭塞症,其中8例采用真丝人造血管作移植物,10例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商品名Gore-Tex人造血管)作移植物,经平均5年随访,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移植的疗效优于真丝人造血管病例。作者认为,保持移植物长期通畅的要素是:正确选择移植材料;远端输出道通畅;正规的手本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动脉 股动脉 移植 真丝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
下载PDF
旋股外动脉降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阳 罗新锦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3期274-276,共3页
旋股外动脉降支(DBLCFA)因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移植血管而受到长期关注。DBLCFA可单独作为游离移植血管,或与乳内动脉构成复合移植血管实现CABG。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该血管具有不易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和血管痉挛的特点,... 旋股外动脉降支(DBLCFA)因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移植血管而受到长期关注。DBLCFA可单独作为游离移植血管,或与乳内动脉构成复合移植血管实现CABG。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该血管具有不易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和血管痉挛的特点,作为移植血管具有良好的冠状动脉血流适应性和近中期通畅率。DBLCFA是下肢重要侧支血管,但其长度、走形等解剖学特点变异大,目前缺乏可靠的术前评估策略,因此在CABG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及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使DBLCFA的术前筛查、评估更加安全有效。DBLCFA增加了CABG术中移植血管的选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动脉降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移植
下载PDF
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海 丁俊 +2 位作者 陈贤民 路中江 胡俊根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7期593-594,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后,切开腹主动脉逆行血栓内膜切除、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在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远侧纵行切开腹主动脉,清除管腔内血栓内膜,在阻断钳控制下,以大弯钳或刮匙或Fogart... 目的探讨采用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后,切开腹主动脉逆行血栓内膜切除、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在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远侧纵行切开腹主动脉,清除管腔内血栓内膜,在阻断钳控制下,以大弯钳或刮匙或Fogarty导管等器械逆行做腹主动脉近侧端血栓内膜切除,腹主-股总动脉Y型人工血管旁路术。结果4例手术患者安全地渡过了围手术期,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效果良好,其中1例行腹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序贯旁路的患者在术后8个月出现股腘动脉旁路处的人造血管血栓,行截肢术。结论手术是近肾腹主动脉闭塞的唯一合理选择,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后的腹主动脉逆行血栓内膜切除、腹主动脉双侧股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术是符合生理的术式,患者未出现脏器栓塞,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 腹主动脉 腹主-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
下载PDF
乳猪体外循环模型建立中插管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波 陈恩 +2 位作者 徐志伟 沈美芬 苏肇伉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0年第2期86-88,92,共4页
利用乳猪深低温体外循环模型比较 2种插管法的插管时耗、术中出血、渗血及转流中变温速率、对脑、肾等脏器灌注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良组术中出血、转中渗血和插管耗时明显少于常规组 ,而在灌注流量为 80 ml.kg- 1.min- 1时 ,变温速率... 利用乳猪深低温体外循环模型比较 2种插管法的插管时耗、术中出血、渗血及转流中变温速率、对脑、肾等脏器灌注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良组术中出血、转中渗血和插管耗时明显少于常规组 ,而在灌注流量为 80 ml.kg- 1.min- 1时 ,变温速率和对脑、肾等脏器灌注的影响两组则无差别。提示以改良插管法建立体外循环 ,手术简便 ,创伤小 ,对循环系统影响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插管 乳猪 体外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 模型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文林 蔡开灿 +1 位作者 钟世镇 王武军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0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 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对其手术切取方法进行初步设计。方法 对19具福尔马林保存成年尸体38侧旋股外侧动脉起始部及其降支的走行、分支及周围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测定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的长度... 目的 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对其手术切取方法进行初步设计。方法 对19具福尔马林保存成年尸体38侧旋股外侧动脉起始部及其降支的走行、分支及周围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测定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的长度、起点和止点处的外径,以及髂前上棘至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到股外侧肌与股直肌间沟的水平距离。结果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位置较为恒定,位于股中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之间的肌间隙内。主干长度为12.0±2.36cm,起点处外径为2.7±0.35mm,止点处外径为2.2±0.28mm,髂前上棘至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到股外侧肌、股直肌间隙前外侧缘的水平距离为0.4±0.18cm。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解剖特点符合冠状动脉旁路术的要求,可以用于该手术,经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可方便切取该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冠状动脉旁路术 可行性
下载PDF
Amplatz血栓切割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海波 Qian,Z 《放射学实践》 1999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评估Amplatz血栓切割器的安全有效性。方法:用人体血液制备成4天或10天血凝块,采用转速为80000rpm、100000rpm和120000rpm,时间为30s切割,然后用不同网径过滤称重得到切割后血栓颗粒... 目的:评估Amplatz血栓切割器的安全有效性。方法:用人体血液制备成4天或10天血凝块,采用转速为80000rpm、100000rpm和120000rpm,时间为30s切割,然后用不同网径过滤称重得到切割后血栓颗粒大小分布,并对10例股浅动脉或人造血管血栓病人进行血栓切割,采用转速100000rpm,时间为32~330s。结果:以转速80000rpm、100000rpm和120000rpm切割血栓后,颗粒小于15μm占总重量分别为94.20%、96.29%和94.70%。4d和10d血凝块切割后,颗粒大于15μm分别为5.16%和4.78%。临床应用中,10例病人有8例获取完全成功,2例部分成功。结论:Amplatz血栓切割器对急性、亚急性血栓切割安全有效,尤其对人造血管内的血栓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切割器 血栓 股浅动脉 人造血管
下载PDF
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症
17
作者 张卓军 陈博艺 +1 位作者 梁志鹏 李宇鸿 《河北医学》 CAS 2000年第8期675-677,共3页
目的 :探讨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经验。方法 :分析 7例 ,其中 2例腋—两股 ,5例股—股动脉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术的优缺点。结果 :7例手术均获成功 ,近、中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术创... 目的 :探讨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经验。方法 :分析 7例 ,其中 2例腋—两股 ,5例股—股动脉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术的优缺点。结果 :7例手术均获成功 ,近、中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术创伤小 ,操作简单 ,随着人造血管材料的改进 ,手术技巧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 解剖
下载PDF
旋股外动脉降支和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跃堂 徐东辉 +4 位作者 李涵 王旭 王欣 罗新锦 王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旋股外动脉降支(DBLCFA)和桡动脉(RA)进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阜外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目的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旋股外动脉降支(DBLCFA)和桡动脉(RA)进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阜外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依据倾向评分匹配法按1∶3选取52例应用旋股外动脉作为桥血管的患者作为DBLCFA组和156例应用桡动脉作为桥血管的患者作为RA组,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桥血管通畅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0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平均年龄(54.7±15.5)岁(40~70岁)。DBLCFA组和RA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病史和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冠心病严重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随访1年后,DBLCF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96.2%(50/52),生存率为98.1%(51/52),MACE发生率为5.8%(3/52);R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97.4%(152/156),生存率为100.0%(156/156),MACE发生率为5.1%(8/156),两组间的桥血管通畅率(χ2=0.228,P=0.632)、存活率(χ2=3.014,P=0.083)和MACE发生率(χ2=0.032,P=0.862)均无明显差别。随访3年后,DBLCF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90.4%(47/52),生存率为94.2%(49/52),MACE发生率为14.3%(7/52);R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93.6%(146/156),生存率为98.1%(153/156),MACE发生率为10.9%(17/156)。两组间的桥血管通畅率(χ2=0.598,P=0.439)、存活率(χ2=2.059,P=0.151)和MACE发生率(χ2=0.251,P=0.8616)均无明显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2.425,95%CI:1.286~4.573,P=0.006)、EuroscoreⅡ评分(HR=2.463,95%CI:1.116~5.436,P=0.026)和糖尿病(HR=3.024,95%CI:1.427~6.408,P=0.004)是影响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DBLCFA作为移植血管具有较高的早中期通畅率、存活率和较低的MACE发生率,是一支良好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旋股外动脉降支 桡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倾向评分匹配方法
下载PDF
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策略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平 任飞 +1 位作者 丁杭 黄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策略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562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 目的探讨股动脉和腋动脉插管策略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562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插管策略不同将患者分为腋动脉组[n=328,行腋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CPB)]和股动脉组(n=234,行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结果,包括术后30 d病死率、脑卒中发生率、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单侧脑灌注时间、肾功能衰竭发生率。结果股动脉组患者的术后30 d病死率和脑卒中发生率均高于腋动脉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PB时间、ACC时间、单侧脑灌注时间、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腋动脉插管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后病死率和脑卒中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股动脉 腋动脉 插管 体外循环 疗效 脑卒中
下载PDF
心肺转流后股-桡动脉压力阶差的影响因素
20
作者 许佩龙 孙杰 丁正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手术心肺转流(CPB)后股-桡动脉压力阶差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心脏手术患者412例,11例由于在术前存在桡-股动脉压力阶差而被剔除,根据CPB后是否出现股-桡动脉压力阶差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38例(P组)出现... 目的分析心脏手术心肺转流(CPB)后股-桡动脉压力阶差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心脏手术患者412例,11例由于在术前存在桡-股动脉压力阶差而被剔除,根据CPB后是否出现股-桡动脉压力阶差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38例(P组)出现股-桡动脉压力阶差,263例(N组)无阶差。采用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股-桡动脉压力阶差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的桡动脉和股动脉的SBP、DBP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停机时P组SBP、DBP和MAP明显低于N组(P〈0.05)。与N组比较,CPB结束时P组SVRI和PVRI明显升高,CI明显降低(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CI对收缩压差的影响,CI、CVP、SVRI对舒张压差的影响、CI、SVRI对平均动脉压差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手术患者出现股-桡动脉压力阶差时,认识到其影响因素,及时准确地监测主动脉根部压力对于选择停机的时机有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压力阶差 桡动脉压 股动脉压 心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