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onno Procedure for Managing Small Aortic Root during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 An Experience of 12 Cases
1
作者 Ankit Maheshwari Ravi Gupta +3 位作者 Debmalya Saha Sayyed Ehtesham Hussain Naqvi Harpreet Singh Minhas Muhammad Abid Geelani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20年第2期24-31,共8页
Background: Small aortic annulus during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can lead to implanting a smaller sized valve compared to the body surface area thereby causing patient prosthesis mismatch. Various aortic root enlargem... Background: Small aortic annulus during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can lead to implanting a smaller sized valve compared to the body surface area thereby causing patient prosthesis mismatch. Various aortic root enlargement techniques have been described depending on anterior or posterior approach. Konno procedure uses anterior approach for aortic root enlargement.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results of Konno procedure done from 2011 to 2019 by a single surgeon. Methods: 12 adul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long with Konno procedure for small aortic root by a single surgeon at a single center between 2011 and 2019 were reviewed. Echocardiographic and demographic data and post-operativ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medical records. Symptomatic profile was assessed as per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ification. Intraoperative findings and post-operative period findings were noted. Follow up symptom profile was assessed for these patients. Results: 12 patients underwent Konno procedure between 2011 and 2019 for small aortic root along with valve replacement. The main indication for surgery was aortic stenosis with small aortic annulus, with or without involvement of the mitral valve. Preoperatively, 3 patients had NYHA class II and 9 patients had NYHA class III symptoms. Mean age at operation was 26.42 years, minimum age 10 years, and maximum age 39 years. 3 were females and 9 were males. Mean bypass time was 106.4 minutes and aortic cross clamp time was 80.67 minutes. Mechanical aortic valves were implanted in all patients. Mean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134.2 ml and duration of ventilation before extubation was 14.5 hours. Mean duration of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tay was 2.83 days and hospital stay was 9.1 days. Mean gradient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was 10.75 mm Hg. There was no mortality in these 12 patients and no reoperation was needed in the follow up period. Follow up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suggested all patients had NYHA class I symptoms and anticoagulation with warfarin adjusted to prothrombin time— International normalised ratio. Conclusion: Konno procedure is effective for managing small aortic root as bigger outflow orifice area through the larger valve prosthesis improves ventricular outflow and hence, improves the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nno Operation aortic root ENLARGEMENT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mall aortic root Patient PROSTHESIS MISMATCH
下载PDF
Aortic Root and Ascending Aortic Aneurysm Related to One Case. Reimplantation of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by 8 mm Dacron Tube (Cabrol Hemi Mustach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2
作者 Abdoulaye Kanté Bréhima Coulibaly +6 位作者 Mamadou Diakité Samba Sidibé Drissa Traoré Bréhima Bengaly Mariam Daou Demba Yattera Nouhoum Ongoïba 《Open Journal of Thoracic Surgery》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The aortic aneurysm is the 13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incidence of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 is estimated at 4.5 cases per 100,000. The diagnosis is often made on a chest x-ray or other imag... The aortic aneurysm is the 13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incidence of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 is estimated at 4.5 cases per 100,000. The diagnosis is often made on a chest x-ray or other imaging tests, such as an echocardiogram done for other heart diseases. Echocardiography is the first test to assess the diameter of the ascending aorta and its progression over time. Most patients are first assessed and followed up with spiral thoracic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injection of contrast medium, supplemented by 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eurys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s, identification of its proximal part and distal. When dilation of the ascending aorta reaches the critical diameter of 50 mm, there is a risk of aortic dissection or rupture. Supravalvular aneurysms are treated by replacing the ectatic portion with a Dacron<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174</span> tube in the supracoronary position. Aortic root aneurysms, including coronary ostia, require tube replacement, reimplantation of coronary ostia, as well as surgery on the aortic valve.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a case of aneurysm of the aortic root and the ascending aorta treated by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nd the ascending aorta associated with the Cabrol hemi-mustache technique and 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rtic root and Ascending aortic Aneurysm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nd Ascending Aorta Cabrol’s Hemi Mustache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ardiovascular 3-dimensional printing in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被引量:2
3
作者 Yanyan Ma Yu Mao +1 位作者 Guangyu Zhu Jian Yang 《Cell Regeneration》 2022年第1期365-373,共9页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has been performed for nearly 20years,with reliable safety and efficacy in moderate-to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ortic stenosis or regurgitation,with the advantage of less t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has been performed for nearly 20years,with reliable safety and efficacy in moderate-to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ortic stenosis or regurgitation,with the advantage of less trauma and better prognosis than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However,because surgeons have not been able to obtain a full view of the aortic root,3-dimensional printing has been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aortic root so that they could clearly and intui-tively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anatomical structure.In addition,the 3D printed model has been used for the in vitro simulation of the planned procedures to predict the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of TAVR,the goal being to provide guidance to reasonably plan the procedure to achieve the best outcome.Postprocedural 3D printing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depth,shape,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tent.Cardiovascular 3D printing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AVR and has a great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rinting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MODELS aortic root
原文传递
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璇 查林涛 +3 位作者 梁诚 左权 葛涛 汤圣兴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一代自膨胀瓣膜对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9月于弋矶山医院心脏中心因重度PAR而行TAVR的68名连续性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纳... 目的:探讨应用新一代自膨胀瓣膜对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9月于弋矶山医院心脏中心因重度PAR而行TAVR的68名连续性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纳入58例,根据术后是否新发传导阻滞,分为传导阻滞组(23例)和非传导阻滞组(3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AR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结果:传导阻滞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瓣膜植入深度更深、主动脉根部角度更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根部角度更大(OR=1.166,95%CI:1.029~1.321,P=0.016)及瓣膜植入深度更深(OR=1.504,95%CI:1.055~2.144,P=0.024)为PAR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主动脉根部角度及瓣膜植入深度均与PAR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独立相关,提示术者术前应充分结合主动脉根部角度制定手术方案,评估最佳的术中瓣膜植入深度,尽量减少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纯主动脉瓣反流 传导阻滞 主动脉根部角度 瓣膜植入深度
下载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光远 王墨扬 +9 位作者 王媛 牛冠男 张倩 陈茂 王建安 冯沅 赵振刚 刘先宝 杨跃进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析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二叶式主动脉瓣无嵴与带嵴类型占比相当(55.1%vs 44.9%),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HU850=(604.1±318.7) mm^3],平均瓣环周长大于平均瓣环上水平周长[(78.8±7.4) mm vs (67.1±6.7) mm,P<0.001],平均左心室流出道(LVOT)周长大于平均瓣环周长[(81.6±10.5) mm vs (78.8±7.4) mm,P=0.003]。置入瓣中瓣患者12例(24.5%),瓣膜置入过深患者14例(34.1%)。置入瓣中瓣患者比无瓣中瓣患者瓣环平均内经[(26.8±2.4) mm vs(23.9±2.0) mm,P<0.001]、周长[(85.7±7.0) mm vs (76.6±6.1) mm,P<0.001]及LVOT平均内径[(28.4±2.7) mm vs (24.3±3.1) mm,P<0.001]、周长[(91.3±9.1) mm vs (78.4±8.9) mm,P<0.001]更大,LVOT周长/瓣环上水平周长比值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5±12.3)%vs (119.4±15.7)%,P=0.067],但趋近阈值。瓣膜置入过深患者比无置入过深患者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更大[(108.0±7.4)%vs (101.2±6.7)%,P=0.005]。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瓣环和LVOT平均内径及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对于TAVR中瓣中瓣的置入及瓣膜置入深度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根部形态学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疗效
下载PDF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93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立忠 任杰 +2 位作者 常谦 赵晓琴 杨天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  方法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93例 ,平均年龄 41.2岁 (2 3~ 6 9岁 )。对于主动脉夹层或累及主动脉弓的动脉瘤 ,选择右锁骨下动脉插管 ,行象鼻手术时加用股动脉插管... 目的 :探讨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  方法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93例 ,平均年龄 41.2岁 (2 3~ 6 9岁 )。对于主动脉夹层或累及主动脉弓的动脉瘤 ,选择右锁骨下动脉插管 ,行象鼻手术时加用股动脉插管。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行根部替换。 2例合并象鼻手术。  结果 :9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平均心肌阻断时间 72 .5± 17.9分钟 (42~ 133分钟 )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113.6±32 .7分钟 (6 0~ 2 32分钟 )。住院死亡 1例 (1.0 8% )。 8例手术未输血。  结论 :精湛的手术技术和麻醉、体外循环等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治替换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对策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琼 张怀军 +1 位作者 孙立忠 常谦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分流手术的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515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术中发生根部出血或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112例。总结体外...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分流手术的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515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术中发生根部出血或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112例。总结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输入血液制品量,二次开胸止血比率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112例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中男性9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0±12.8)岁,体重(51~95)kg,平均(69±10.6) kg。在完成分流后,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得到充分止血,术后胸腔引流量400~1340 ml,平均(848±271)ml。平均输血(750±250)ml,血浆(370±230)ml。3例因主动脉远端吻合口渗血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3个月因血管移植物感染死亡外,余患者均存活。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无血流流动。超高速CT(UFCT)检查显示主动脉根部有血栓形成。结论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显著改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主动脉外科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立忠 常谦 +3 位作者 唐跃 冯钧 孙晓刚 朱晓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  方法 :1999年 7月至 9月 ,对 8例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基本方法包括胸骨上窝至乳... 目的 :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  方法 :1999年 7月至 9月 ,对 8例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基本方法包括胸骨上窝至乳头连线水平纵切口 ,长约 10~ 13cm,“J”形纵劈上段部分胸骨 ,股动脉、右心房或股静脉插管体外循环。  结果 :心肌阻断时间 5 8(5 4~ 6 7)分 ,体外循环时间 78(70~ 90 )分 ,总手术时间 4小时 15分 (3小时 2 0分~ 4小时 45分 ) ,术后住院时间 12 (9~ 2 5 )天 ,输血量 40 0 (0~ 16 0 0 ) ml,2例患者未输库血。全部患者康复出院。  结论 :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股动脉、右心房或股静脉插管体外循环 ,术野显露良好 ,创伤小 ,失血少 ,术后恢复快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下载PDF
大动脉炎外科治疗的经验和新进展(附236例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永民 孙立忠 +4 位作者 胡盛寿 许建屏 常谦 朱俊明 朱晓东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8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对大动脉炎所致的主动脉及其分支狭窄或阻塞 ,以及升主动脉扩张所致的心脏瓣膜损害外科治疗的经验和新进展。方法 自 1962年 4月至 2 0 0 2年 6月共手术治疗大动脉炎 2 3 6例 ,其中施行血运重建术 13 1次 ,包括头臂动脉血运... 目的 探讨对大动脉炎所致的主动脉及其分支狭窄或阻塞 ,以及升主动脉扩张所致的心脏瓣膜损害外科治疗的经验和新进展。方法 自 1962年 4月至 2 0 0 2年 6月共手术治疗大动脉炎 2 3 6例 ,其中施行血运重建术 13 1次 ,包括头臂动脉血运重建术 8次 ,胸、腹主动脉血运重建术 60次 (升主动脉 -腹主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 47次 ) ,其他动脉血运重建术 5 9次 ;肾切除术 10 6次 ;主动脉瓣置换或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2 0例。结果 术后手术死亡率为 2 .12 % (5 / 2 3 6) ,死于血运重建术后血管再阻塞 4例 ,凝血机制障碍 1例 ;平均随访 8.2年 ,随访死亡 19例 ,远期死亡率为 8.2 3 % ;再次手术 19例 ,再手术率为 8.2 3 %。其中因血运重建失败或大动脉炎进展再次手术 12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再次手术 7例。 5年及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93 .1%和 90 .1%。结论 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 ,以及术前、术后长期抗炎治疗有助于提高大动脉炎患者的外科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外科治疗 血运重建术 主动脉瓣替换术
下载PDF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特点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永民 孙立忠 +3 位作者 胡盛寿 宋云虎 常谦 朱俊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 :共手术治疗 6例冠状动脉开口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其中 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直接扩大冠状动脉开口 ;同期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1例 ,Bentall主动脉根部替...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 :共手术治疗 6例冠状动脉开口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其中 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直接扩大冠状动脉开口 ;同期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1例 ,Bentall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2例 ,Cabrol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和二尖瓣替换术 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和低心排综合征 1例。结论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同时 ,常合并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 ,也常同时合并升主动脉壁增厚、扩张和 (或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明显增加了同期手术的难度。由于锁骨下动脉常受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冠状动脉 特点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严重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主动脉根部置换的方法与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志云 邹良建 +5 位作者 陆方林 韩林 宋智钢 郎希龙 徐激斌 张宝仁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总结严重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以期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9月~2008年6月间手术治疗11例严重主动脉瓣或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活动期6例,静止... 目的总结严重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以期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9月~2008年6月间手术治疗11例严重主动脉瓣或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活动期6例,静止期5例;术前动脉血细菌培养阳性6例。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6.0±0.7cm,其中≥5.5cm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7.8%±11.2%,其中≤50%8例。手术均在彻底清创后应用人工带瓣管道(9例)或同种带瓣管道(2例)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二尖瓣环缩术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结果术后心脏骤停死亡1例。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后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术后随访10例,随访时间3个月~13.2年,术后32d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无感染复发和晚期死亡。结论当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根部或窦部瘤、感染累及主动脉窦壁或冠状动脉开口处、瓣环严重毁损或彻底清创后瓣环缺损广泛时,宜置换主动脉根部。手术的关键是彻底清创和防止根部出血。尽管手术较复杂,但局部清创彻底,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升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勇 张小强 +3 位作者 徐建军 唐燕华 董啸 吴永兵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20例升主动脉瘤患者中马凡综合征11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单纯升主动脉瘤3例、急性夹层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20例升主动脉瘤患者中马凡综合征11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单纯升主动脉瘤3例、急性夹层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行单纯Bentall手术10例、Bentall手术加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2例、Wheat手术4例、Cabrol手术1例、David手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手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加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诊断、精细的手术操作技巧、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改善升主动脉根部瘤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动瘤 主动脉根部替换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非特异性血管炎所致主动脉根部病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永民 朱俊明 +3 位作者 郑军 潘旭东 刘宁宁 孙立忠 《中国医药》 2009年第12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血管炎性病变所致主动脉根部扩张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及产生瓣周漏的机理。方法自1990年1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了该类疾患36例(大动脉炎25例,白塞综合征11例)。21例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AVR);15例...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血管炎性病变所致主动脉根部扩张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及产生瓣周漏的机理。方法自1990年1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了该类疾患36例(大动脉炎25例,白塞综合征11例)。21例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AVR);15例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ARR),包括Bentall’s术9例,改良Cabrol’s术4例和David’s术2例。结果手术死亡1例。术后发生瓣周漏或瓣撕脱14例(9例为外院手术),全部行AVR术后再次手术12例,因再次瓣周漏第3次手术6例,包括2例心脏移植;3次术中死亡3例。远期死亡5例。首次行ARR无手术死亡及术后瓣周漏。结论恰当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系统抗炎治疗有助于提高非特异性血管炎性病变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外科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血管炎 大动脉炎 白塞综合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下载PDF
Bentall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21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孟磊 张开广 +5 位作者 张伟 王保毅 缪丙荣 王蔚 侍巍 刘照晶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747-748,共2页
目的总结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21例,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13例,马凡综合征5例,大动脉炎1例,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2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2例,Ⅲ级... 目的总结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21例,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13例,马凡综合征5例,大动脉炎1例,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2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2例,Ⅲ级9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2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随访21例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Bentall手术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首选方法。良好的缝合技术和较短的体外循环时间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瘤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BENTALL手术
下载PDF
升主动脉瘤的外科诊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卫达 蔡振杰 +3 位作者 刘维永 王晓武 方福珍 崔勤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结合外科治疗 5 7例升主动脉瘤的经验 ,探讨此病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术及体外灌注方法 .方法 :我院升主动脉瘤手术 5 7(男 4 6 ,女 11)例 ,年龄 18~ 6 3岁 .其中单纯升主动脉瘤 4 3例 ,DeBekeyI型主动脉夹层 11例 ,De Be... 目的 :结合外科治疗 5 7例升主动脉瘤的经验 ,探讨此病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术及体外灌注方法 .方法 :我院升主动脉瘤手术 5 7(男 4 6 ,女 11)例 ,年龄 18~ 6 3岁 .其中单纯升主动脉瘤 4 3例 ,DeBekeyI型主动脉夹层 11例 ,De BekeyⅡ型主动脉夹层瘤 3例 ,瘤体直径 5~ 16cm .手术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组件替换主动脉根部 5 3例 ,保留主动脉瓣的升主动脉替换术 4例 .结果 :1990 0 5 / 1998 0 5手术 18例 ,死亡 6例 ,病死率为 33% (6 / 18) .1998 0 6 / 2 0 0 1 0 5手术 39例 ,死亡 1例 ,病死率为 3% (1/ 39) .除 2例分别死于心律失常和全身衰竭外 ,余均死于出血 .结论 :升主动脉瘤自然病程险恶 ,外科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旦确诊 ,如升动脉瘤直径超过 5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瘤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富恩 李继勇 +4 位作者 伯平 张健群 曹向戎 李温斌 陈宝田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4期382-386,390,共6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策略,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探讨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28例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策略,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探讨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28例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替换策略进行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多个瓣膜病变等排除在本研究之外。男性8例,女性20例,年龄65~77岁,平均(70. 5±3. 48)岁,体表面积1.55~1. 72m^2,平均(1.63±0. 05) m^2。按病因分类,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17例,先天性二叶畸形6例,风湿性改变4例,其他病变1例。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II级6例,EI级20 例,IV级2例。同时合并疾病包括冠心病5例,2型糖尿病8例,高血压病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心房颤动7例,既往卒中史6例。手术前超声心动图测主动脉瓣环径(17. 5±1.02) mm,平均跨瓣压差(59. 8± 10.2) mmHg (1 mmHg = 0.133 kPa)。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05. 0±18. 8)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71. 0±17.1)min。实测主动脉瓣环径(18. 1±0. 87)mm,应用Nick法扩环 25例,Nufiez法3例,扩环后主动脉瓣环径(22. 2±0. 93)mm,平均增加(4. 13±0. 78)mm,平均替换瓣膜尺寸(21.8±0.99)mm,预期有效瓣口面积指数(1. 10±0.07)cm^2/m^2。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7例,左心耳切除术7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3. 6%),死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开胸止血术1例,急性肾衰竭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并发症1例,临时起搏治疗6例。出院时平均跨瓣压差(13. 14±2. 14)mmHg,超声实测有效瓣口面积指数(I. 12±0.07)cm^2/m^2,仅1例发生轻度患者-人造瓣膜不匹配。手术后2年,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临床评估。24例患者心功能I级,3例II级。患者平均跨瓣压差及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59. 8± 10. 18)VS.(13. 8± 1.93) mmHg,P<0. 01;(151. 3±9. 95)vs.(110. 6±6. 95)g/m^2,P<0. 01 ]。5例患者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19 例患者左心室肥厚得到逆转,8例患者仍存在轻度左心室肥厚。随访时平均有效瓣口面积指数(1. 09±0.09) cm^2/m^2,1例发生轻度患者-人造瓣膜不匹配。结论: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替换策略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近中期疗效良好,既有效避免患者-人造瓣膜不匹配现象,又避免了长期抗凝所致的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主动脉瓣环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替换术 主动脉瓣环扩大 环上瓣
下载PDF
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替换术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辉 孙立忠 +3 位作者 常谦 朱俊明 田良鑫 王民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评价保留自身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9月,对我院24例主动脉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但瓣膜本身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实施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并术后随访观察主动脉瓣反流和... 目的评价保留自身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9月,对我院24例主动脉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但瓣膜本身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实施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并术后随访观察主动脉瓣反流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除1例仍为中度反流外,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均明显改善。随访中有2例非手术相关死亡,无主动脉瓣反流需再次手术者。全组心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时,对由于主动脉根部瘤或升主动脉瘤导致的主动脉瓣反流者,可优选采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反流 主动脉根部瘤 保留主动脉瓣根部替换
下载PDF
动态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对扩大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术中期临床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亚彬 朱兵 +4 位作者 杨岷 石维平 王宁夫 K.M.Cherian 刘志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2期147-150,15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动态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ffective orifice area index,EOAI)的变化,评价两种扩大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中期效果。方法总结30例扩大瓣环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早期和中期动态EOAI变化及其他超声心动图... 目的通过观察动态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ffective orifice area index,EOAI)的变化,评价两种扩大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中期效果。方法总结30例扩大瓣环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早期和中期动态EOAI变化及其他超声心动图指标,并和同期常规主动脉瓣置换患者29例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采用Konno法12例,Manougnian 18例,扩大瓣环组早期病死率3.33%,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76.3%,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率34.1%。随访21~109个月,随访率100%。Konno亚组和Manougnian亚组3年后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厚度、平均跨瓣压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瓣膜组与扩大瓣环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vs.96.5%,P=0.23;86.2%vs.89.65%,P=0.14)。Manouguian亚组与Konno亚组3年生存率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vs.88.23%,P>0.05)。扩大瓣环组和普通瓣膜组相比,手术时间,传导束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时,Manougnian亚组和Konno亚组EOAI值高于普通换瓣组,其中Konno亚组高于Manougnian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随访中和Konno亚组Konno亚组和Manougnian亚组相比,延迟性瓣膜不匹配现象(dalated prosthesis-patient mismatch,DPPM)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vs.26.6%,P<0.05)。结论两种扩大瓣环方式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在青少年患者中均获得良好的中期效果。从动态EOAI指标观察,Konno法较改良Manougnian法更能达到扩大瓣环直径的效果,DPPM发生率明显降低。Konno法发生DPPM的比例明显低于Manougnian法,Konno法有较大优势,可以作为青少年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疾病 主动脉瓣膜置换 小主动脉瓣环 Konno手术 Manougnian手术 人工瓣膜不匹配
下载PDF
经房间隔或经主动脉切口治疗二尖瓣反流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愚勇 姜文剑 +6 位作者 李海洋 贡鸣 王晓龙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张宏家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7期540-54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经房间隔切口,或者经主动脉切口对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进行二尖瓣置换的病例,对比两种二尖瓣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50例主动...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经房间隔切口,或者经主动脉切口对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进行二尖瓣置换的病例,对比两种二尖瓣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50例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患者接受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其中经主动脉切口置换二尖瓣的患者25例(主动脉切口组),经右心房和房间隔切口置换二尖瓣的患者有25例(房间隔切口组)。主动脉切口组中,男性2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7.8±3.0)岁,二次开胸手术1例;房间隔切口组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9.6±3.5)岁。结果:主动脉切口组患者手术后ICU停留时间为(27.5±4.5)h,与房间隔切口组(36.3±10.7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死亡,无恶性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均顺利出院。主动脉切口组随访8-56个月,平均(34.3±18.6)个月,有1例出现二尖瓣瓣周漏和左冠状动脉吻合口漏;房间隔切口组随访8-56个月,平均(31.6±14.4)个月,有1例出现二尖瓣瓣周漏。结论:经主动脉切口对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心脏损伤,二尖瓣暴露以及二次开胸手术等方面较之房间隔切口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足够的主动脉窦部内径及主动脉瓣环径是对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应用这一技术行二尖瓣置换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瘤 房间隔切口 主动脉切口 二尖瓣置换
下载PDF
自体带蒂心包片在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后控制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军 陈涛 +5 位作者 Alfred Omo 朱冰 王定淼 刘立刚 郑智 潘友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12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控制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后难以控制的出血的方法。方法在8例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患者中,首先将自体带蒂心包片包绕升主动脉根部,形成一个密闭的腔隙,然后再与右心耳吻合,建立与右心房间的交通。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脱机,无一例术... 目的探讨控制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后难以控制的出血的方法。方法在8例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患者中,首先将自体带蒂心包片包绕升主动脉根部,形成一个密闭的腔隙,然后再与右心耳吻合,建立与右心房间的交通。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脱机,无一例术后因出血再次开胸止血。除1例患者因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需要放置永久起搏器外,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前8例患者均接受心脏B超检查,均未在升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发现异常血流信号。结论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后常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采用自体带蒂心包片包绕主动脉根部并形成与右心房的瘘道,可以迅速控制出血,避免反复止血而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心包片 主动脉根部置换 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