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usual disposition of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 Anatomical description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11
1
作者 Shivi Goel Jyoti Arora +3 位作者 Vandana Mehta Mona Sharma Rajesh Kumar Suri Gayatri Rath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5年第1期85-88,共4页
The anatomical knowledge of arterial variations of lower limb is of utmos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day surgeons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s for minimizing complications during vascular reconstructive procedur... The anatomical knowledge of arterial variations of lower limb is of utmos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day surgeons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s for minimizing complications during vascular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s, catheterization procedures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r embolism.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 isan important branch of Profunda Femoris artery and precise knowledge of its variations can be of great relevance during surgical and radiological procedures in femoral region.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s a unique case of anomalous route taken by LCFA posterior to femoral nerve associated with a prominent muscular branch from Femoral artery mimicking the course of LCFA. Documentation of such variations is highly significant. It may serve as guideline for surgeons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here LCFA is used as a long vascular pedicle in anterolateral perforator thigh flap and in breast reconstruction after mastectomy. Ignorance of such variations can lead to fatal intraoperative haemorrhage and incapacitating sensory and motor deficit due to injury to femoral nerve branche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se vess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 femoral nerve femoral artery angiography RECONSTRUC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SURGICAL FLAPS
下载PDF
Comparative Nursing Study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rapy in Different Ways
2
作者 Qilian He Yuquan Luan +1 位作者 Yanfen Fu Jun Tang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9年第5期203-212,共10页
Purpose: To compare the surgical indicators,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IT) by radical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appr... Purpose: To compare the surgical indicators,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IT) by radical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approaches.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CIT were divided into femoral artery group (FAG) and radial artery group (RAG)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ways. The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by the same surgeon team and methods. Data of surgical indicators and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and collected. The psychological questionare survey was made within 48 hours the after surgery by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 and the results were scored by the psychiatrist. Results: The age, sex, ethnicity, education level, disease type, and combined diseases of the two groups had homogeneity withou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X-ray exposure time, contrast agent usage and operation time in two ways (P > 0.05). Th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catheterization was higher in FAG than in RAG (P Conclusion: CIT via radial artery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physical discomfort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S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IT) CORONARY Arterial angiography (CA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Radical artery femoral artery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术后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早期活动的循证实践
3
作者 刘瑶 詹欣 +4 位作者 谢亭平 陈炜 胡依阳 杨翠娜 张国忠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5期29-33,共5页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制定脑血管造影术后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早期活动的循证实践方案,规范临床应用并评价其效果,以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将最佳证据制定成临床实践的审查指标应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患者进行审...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制定脑血管造影术后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早期活动的循证实践方案,规范临床应用并评价其效果,以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将最佳证据制定成临床实践的审查指标应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患者进行审查,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腰背部疼痛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证据制定的脑血管造影术后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早期活动的循证实践方案可提高护士的循证能力,规范临床工作流程,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了患者腰酸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股动脉压迫止血器 早期活动 循证实践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玉山江·阿合尼牙孜 马飞 +5 位作者 徐畅 刘俊 王和功 杨慧东 秦智勇 刘喜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收治的120例需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为经股动...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收治的120例需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为经股动脉入路造影,研究组为经桡动脉入路造影,比较两组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排尿困难发生率、需要陪护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和压迫止血时间、穿刺肢体制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率更高,并且能够在保证患者术中指标和术后舒适度提升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其体征恢复,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经股动脉入路 全脑血管造影术 手术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经不同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决策树模型构建
5
作者 张明升 林俊明 +2 位作者 汤志辉 郑雪峰 王文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究并发症的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的50例...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究并发症的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2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2组手术指标,根据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究干预对策。结果观察组总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皮下血肿,对照组出现5例(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高血压、高血脂为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疑影响因素。构建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35.1%),显著高于无高血压患者(5.6%),预测准确率为76.3%。结论与股动脉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相比,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可以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不高,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股动脉 并发症
下载PDF
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6
作者 周逸帆 何泰吉 +2 位作者 魏艳花 李全伟 焦爱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31例)及实验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造影术,其中传统组行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实验组行经...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31例)及实验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造影术,其中传统组行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实验组行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96.88%(31/32)高于传统组的96.77%(30/31),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93.75%(30/32)高于传统组的93.55%(29/31),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造影剂用量、穿刺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卧床时间(2.27±0.12)h及术后恢复时间(6.21±1.23)h短于传统组的(12.18±2.27)、(23.12±4.34)h(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9.38%(3/32)低于传统组的29.03%(9/31)(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应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脑血管造影术 穿刺成功率
下载PDF
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制动时间循证实践中的应用
7
作者 谭晓青 贺雄军 +8 位作者 黎凯锋 周宏星 何少玲 赖裕辉 李桂茹 黎杰 戈全荣 罗伟 刘亚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最佳证据应用于术后缩短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的可行性。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指导,分析临床现状和收集证据,制定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循证实践方案,对比方案应用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最佳证据应用于术后缩短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的可行性。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指导,分析临床现状和收集证据,制定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循证实践方案,对比方案应用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法确定方案有效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循证方案应用后,6项审查指标执行率由0~78.86%上升至96.26%~100%。术后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缩短。干预组与对照组间术后穿刺处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股静脉血栓、出血、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处淤青面积、穿刺处疼痛评分、术后当晚失眠发生率、腰背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高于干预组;两组均未发生腹膜后血肿。结论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指引下循证实践提示,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术侧肢体制动2 h、包扎4 h,静卧6 h是安全的,在不增加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下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但必须规范股动脉穿刺点选择、穿刺技术和压迫制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股动脉穿刺 卧床时间 循证实践
下载PDF
比较肾动脉流入反转恢复MR血管成像和增强MR血管成像对肾动脉疾病的评估价值
8
作者 任晓璇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4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肾动脉流入反转恢复MR血管成像(NC IFIR MRA)和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诊断肾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筛选2022年6月—2023年9月,在本院检查中,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肾动脉血流评估的肾动脉疾病患者,共78例。患者均行NC IFIR MRA及CE-... 目的分析肾动脉流入反转恢复MR血管成像(NC IFIR MRA)和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诊断肾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筛选2022年6月—2023年9月,在本院检查中,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肾动脉血流评估的肾动脉疾病患者,共78例。患者均行NC IFIR MRA及CE-MRA检查,分为CE-MRA组(78例)及NC IFIR MRA组(78例)进行NC IFIR MRA及CE-MRA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主要对比指标有图像质量、伪影及肾动脉显示情况等)。结果NC IFIR MRA组肾动脉图像质量及肾静脉伪影评分均高于CE-MRA组(均P<0.05);NC IFIR MRA组肾动脉分支显示评分高于CE-MRA组,肾动脉主干直径较CE-MRA组更大(均P<0.05)。结论NC IFIR MRA与CE-MRA都能够为肾动脉疾病患者行肾动脉血流评估提供依据,相对来说,NC IFIR MRA图像质量更高,可降低伪影的干扰,能够尽可能的显示肾动脉、动脉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流入反转恢复MR血管成像 对比剂增强型MR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长导丝交换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9
作者 王富 郭万亮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7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究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的价值,旨在明确经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3年1—12月经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 目的 探究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的价值,旨在明确经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3年1—12月经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本院于2019年9月—2022年12月经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图片质量、安全性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时间(65.19±6.25)min、曝光时间(12.56±3.28)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8、7.285,P均<0.05)。两组图片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图片质量良好,可显著促进穿刺置管成功,缩短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导丝交换技术 经股动脉入径行脑血管造影术 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 价值
下载PDF
不同入路行冠脉造影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8
10
作者 孙万峰 董志峰 +2 位作者 张国培 夏玉东 崔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比较从不同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812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入路不同分为左、右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3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患者术后的舒适度,联合其他介入诊治的种类及成功率等。结果 3... 目的比较从不同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812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入路不同分为左、右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3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患者术后的舒适度,联合其他介入诊治的种类及成功率等。结果 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右侧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稍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有一定的血管痉挛、术后的动脉闭塞发生率,而股动脉组的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组桡动脉组的舒适度均高于股动脉途径组(P<0.05)。3种入路均分别可成功联合行其他种类的介入诊治。结论正确地个体化选择造影入路可为患者及临床医师本身带来极大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入路 桡动脉 股动脉 个体化
下载PDF
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樊玉祥 任伟新 +3 位作者 迪力木拉提.巴吾冬 顾俊鹏 许晓东 张海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为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切开腹部及右侧腹股沟区,在直视下行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术。结果 30只W...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为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切开腹部及右侧腹股沟区,在直视下行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术。结果 30只Wistar大鼠,26只插管成功,24只造影成功。插管和造影的成功率分别为86.67%(26/30)和80.00%(24/30)。造影图像较为满意,可见动脉期早期肝动脉增宽、纡曲,可见"抱球征",毛细血管期可见病灶呈环形染色,中央染色变淡。结论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简便易行,成功率较高,可提高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研究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WISTAR 棘球蚴病 股动脉 肝动脉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建明 贾广志 +1 位作者 尹华 王学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87-589,共3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82例拟做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按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其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制动时间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股动脉血管穿刺成功率高于桡...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82例拟做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按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其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制动时间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股动脉血管穿刺成功率高于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小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高于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适合于择期造影者及老年人。经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适用于急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桡动脉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经股动脉行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止血贴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朱中生 陈绍良 +7 位作者 叶飞 张俊杰 周杰 田乃亮 林松 刘志忠 肖平喜 曲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行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应用股动脉止血贴(V+PAD)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排列表随机入选8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其中偶数应用止血贴共40例作为试验组,奇数应用徒手压迫不使用止血贴共40例作为对照组。所...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行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应用股动脉止血贴(V+PAD)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排列表随机入选8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其中偶数应用止血贴共40例作为试验组,奇数应用徒手压迫不使用止血贴共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两组的按压时间、止血后穿刺点的处理、患者卧床姿势、下床活动时间、患者的舒适度、出院前穿刺点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激活凝血时间和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压迫时间分别为(7.9±0.5)min和(19.8±5.1)min,卧床时间分别为(6.1±5.0)h和(23.9±0.2)h,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试验组所有患者在拔管后即刻均采用床头抬高30°卧位,1h后将床头抬高90°,常压包扎,不制动,所有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试验组有1例比较肥胖的女性发生假性动脉瘤,其余入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穿刺处并发症。结论股动脉止血贴止血迅速,效果确切,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以在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止血 股动脉止血贴 V+PAD
下载PDF
Allen试验阴性患者经肱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昊 王乐丰 +5 位作者 何冀芳 徐琳 王红石 李惟铭 徐立 夏昆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0例,均为Allen试验阴性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及术后并...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0例,均为Allen试验阴性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肱动脉组术后平均压迫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无需卧床。而两组在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Allen试验阴性不能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包括桡动脉痉挛或闭塞的患者,经肱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避免了股动脉穿刺后长时间卧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 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经肱动脉途径
下载PDF
三种止血方法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达开 林捷 +2 位作者 张怀勤 黄伟剑 计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91-893,共3页
目的评价Perc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470例接受冠脉造影(CAG)或介入治疗(PCI)患者分为Perclose组(164例)、Angio-Seal组(143例)和手工压迫组(163例)... 目的评价Perc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470例接受冠脉造影(CAG)或介入治疗(PCI)患者分为Perclose组(164例)、Angio-Seal组(143例)和手工压迫组(163例)。冠脉诊疗术后Perclose组、Angio-Seal组经股动脉造影后,分别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手工压迫组行单纯CAG后立即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PCI术后4~6h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Perclose组、Angio-Seal组术前1~3d、术后3d用B超测量穿刺部位及附近3cm内股动脉或股浅动脉或股深动脉最小内径、收缩期血流峰速度、股动脉有无血栓。术后3~8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有无不良反应。结果Perclose组160例(97.6%)、Angio-Seal组139例(97.2%)、手工压迫组163例(100%)止血成功,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erclose组、Angio-Seal组各有4例血管封闭失败。Perclose组、Angio-Seal组止血、下肢制动时间显著短于手工压迫组(P<0.001),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工压迫组(P<0.05)。Perclose组、Angio-Seal组止血、下肢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术后穿刺动脉最小内径及收缩期血流峰速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均未见血栓,且术后3~8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均无不良反应。结论Perclose和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可能会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LOSE血管缝合器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 冠状血管造影术 股动脉
下载PDF
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安全性与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林 石建成 +3 位作者 刘增品 李林芳 王铁刚 周存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经上肢动脉脑血管造影156例与同期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278例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方面比较,同时介绍二例经股动脉途径造影失败而改为经肱动脉穿刺颅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的经过。... 目的探讨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经上肢动脉脑血管造影156例与同期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278例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方面比较,同时介绍二例经股动脉途径造影失败而改为经肱动脉穿刺颅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的经过。结果经上肢动脉穿刺成功率100%。以选择双侧颈总动脉及单侧椎动脉造影获得足够诊断的影像为成功标准,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96.8%(151/156),低于经股动脉成功率99.2%(276/278),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上肢造影5例导管成袢失败,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经上肢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5.8%(9/156)低于经股动脉入路11.1%(31/278),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上肢动脉造影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 肱动脉 桡动脉 尺动脉 股动脉
下载PDF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硕丰 陈然 +4 位作者 冉凡德 高志胜 孙连营 张力 董志明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85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41例)和股动脉组(44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85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41例)和股动脉组(44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选择入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股动脉
下载PDF
不同路径行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志华 丘鸿凯 +5 位作者 方思伟 张瑾 何颜结 罗振中 悦保仕 叶伙华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路径行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住院的104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纳入研究,依据住院号奇偶性分为经桡动脉途径(TRA)组56例和经股动脉途径(TFA)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路径行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住院的104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纳入研究,依据住院号奇偶性分为经桡动脉途径(TRA)组56例和经股动脉途径(TFA)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成功率、图片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舒适度、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结果TRA组和TFA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4.6%、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和TFA组患者的图片质量总体评分分别为(11±1.39)分和(10.96±1.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和TRA组患者的血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12.5%,非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8.3%,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26.4%、2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患者的手术舒适度评分为(2.87±0.79)分,明显低于TFA组的(3.39±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64.1±7.9)min、(12.9±1.68)min,明显短于TFA组的(76.3±10.8)min、(16.4±2.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手术效果同TFA,但其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可作为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重要备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主动脉弓 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 股动脉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股动脉超声预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秀洲 宫建丽 +4 位作者 李文华 孔香云 张祖煌 唐元升 朱兴雷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38-739,共2页
对比研究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n=203)和不伴糖尿病患者(n=251)的股动脉超声结果显示:(1)冠心病伴糖尿病者股动脉内径和阻力增大;(2)该组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因此,股动脉超声指标可能预测冠状... 对比研究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n=203)和不伴糖尿病患者(n=251)的股动脉超声结果显示:(1)冠心病伴糖尿病者股动脉内径和阻力增大;(2)该组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因此,股动脉超声指标可能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冠状动脉造影 股动脉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官学强 林丛 +3 位作者 吴连拼 陈鹏 唐疾飞 杨鹏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方法择期行CAG和PCI病人804例,按途径分为桡动脉组294例(包括1例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 目的研究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方法择期行CAG和PCI病人804例,按途径分为桡动脉组294例(包括1例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530例(包括19例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CAG和PCI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CAG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2.9%,股动脉组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I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2.6%,股动脉组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有6例病人改从股动脉途径完成PCI。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2.7%,股动脉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途径与传统的股动脉途径相比能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但手术操作的难度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