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杀虫剂防治苜蓿蚜虫效果及对捕食性天敌影响
1
作者 刘锦 陈鹏 +3 位作者 迟宝杰 翟孟圆 杨向黎 刘永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7-592,共6页
为明确不同杀虫剂对紫花苜蓿蚜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吡蚜酮和螺虫乙酯6种杀虫剂施药后不同时间对苜蓿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喷药后至10d,6种杀虫剂的... 为明确不同杀虫剂对紫花苜蓿蚜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吡蚜酮和螺虫乙酯6种杀虫剂施药后不同时间对苜蓿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喷药后至10d,6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之后防效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喷药后20d~35d,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和氟啶虫胺腈4种杀虫剂防效为19.17%~40.13%,吡蚜酮和螺虫乙酯防效为58.01%~71.32%,吡蚜酮和螺虫乙酯持续防控效果显著高于前4种杀虫剂。蚜虫和天敌发生动态趋势表明,喷药后蚜虫数量均迅速下降至低水平并保持到4月底;5月上旬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和氟啶虫胺腈4种杀虫剂处理区蚜虫数量开始快速上升,同一调查时间蚜虫数量均显著大于吡蚜酮和螺虫乙酯处理区数量,而天敌数量和益害比却均显著小于吡蚜酮和螺虫乙酯处理区;吡蚜酮和螺虫乙酯防控蚜虫的同时可避免杀伤天敌,自然天敌捕食蚜虫亦抑制蚜虫数量增长,二者协同控制蚜虫危害作用时间长,为苜蓿蚜虫高效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蚜虫 捕食性天敌 益害比 防治效果
下载PDF
Including predator presence in a refined model for assessing resistance of alfalfa cultivar to aphids 被引量:4
2
作者 TU Xiong-bing FAN Yao-li +1 位作者 Mark McNeill ZHANG Ze-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97-405,共9页
The aphid quantity ratio(AQR) is defined as the number of aphids on each cultivar divided by the number of aphids on all cultivars. AQR is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phid populations and their host plants and... The aphid quantity ratio(AQR) is defined as the number of aphids on each cultivar divided by the number of aphids on all cultivars. AQR is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phid populations and their host plants and is an important tool that has been utilized in evaluating Medicago sativa(alfalfa) cultivar resistance to aphids. However, assessment of alfalfa resistance to aphids can be confused by the presence of aphid predators, causing the assessment of plant resistance to aphids to be based on incorrect aphid population data. To refine the AQR and account for the effect of predators on aphid population assessments, we introduced a parameter ‘α', corresponding to the predator quantity ratio, and used αAQR as the ratio to quantify aphid populations. Populations of both aphids(4 species) and their predators(12 species) occurring in 28 M. sativa cultivars were sampled over two years at a research station near Cangzhou, Hebei Province,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evaluation period was from May to June, as the aphid population was stable during this period. Compared with the AQR method, the predator population numbers based on the αAQR had a significant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aphid population numbers and the 28 cultivars were clustered into three classes: the resistant class, tolerant class, and susceptible class. In addition, 17 cultivars were reassigned when evaluated using αAQR. All numerical values calculated by αAQR were displayed as a Gaussian distribution, which showed that the 28 cultivars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nine groups using a median value(±SE) of 1±0.1. Hence, ongoing alfalfa breeding trials will be assessed using the αAQR to establish a robust system that includes agronom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in order to generalize the new method for further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id quantity ratio(AQR) model alfalfa cultivar resistance to aphids natural enemy
下载PDF
Differential Aphid Colony Establishment in <i>Dolichos lablab</i>Varieties Correlated with Some Plant Specific Factors That Impact on Aphid Fecundity
3
作者 Hossain Ali Mondal Suvendu Kumar Roy +3 位作者 Lakshmi Hijam Moumita Chakraborty Puspendu Dutta Tapan Kumar Hath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7年第4期754-769,共16页
Aphid establishes colony in the selective plant parts like vine, leaf petiole, leaflet, inflorescence, and tender fruit in Dolichos lablab Linn but not the entire plant. In this study, the aphid colony establishment i... Aphid establishes colony in the selective plant parts like vine, leaf petiole, leaflet, inflorescence, and tender fruit in Dolichos lablab Linn but not the entire plant. In this study, the aphid colony establishment in vine is focused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response between two varieti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aphid infestation, the aphid colony establishmen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enotypes (p value = 0.00) and abbreviated as “resistant” variety that supported lower aphid proliferation (mean value = 48.2 ± 2.2) and “susceptible” variety that supported comparatively higher aphid proliferation (mean value = 215.5 ± 16.9). The total aphid number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varieties, realized at the early infestation stage when both “antixenosis” and “antibiosis” defense mechanisms were working on. Some plant specific factors like vine diameter, wet/ dry weight ratio of vine, phloem sap pressure, the compactness of the vine, wet/dry weight ratio of leaflet, length of leaf petiole, diameter of leaflet vein were identified as modulating factors. The impact of resistant variety on aphid was also investigat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phid defens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lichos lablab aphid COLONY DIFFERENTIAL VINE Diameter DIFFERENTIAL Wet/Dry Weight ratio of VINE DIFFERENTIAL Phloem Pressure DIFFERENTIAL Compactness of the VINE DIFFERENTIAL aphid FECUNDITY DIFFERENTIAL Water Content in aphid
下载PDF
北方春小麦抗蚜水平与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昌盛 尚勋武 +2 位作者 师桂英 孙多鑫 袁俊秀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0-83,共4页
选用田间蚜量比值法评价抗蚜水平不同的12个春小麦品种,对其叶色、叶毛长度、叶毛密度、叶面积、蜡质、株高、芒长、穗密度、分蘖9个形态指标与抗蚜水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麦蚜发生的高峰期,小麦叶色、叶毛长度、叶毛密度、蜡... 选用田间蚜量比值法评价抗蚜水平不同的12个春小麦品种,对其叶色、叶毛长度、叶毛密度、叶面积、蜡质、株高、芒长、穗密度、分蘖9个形态指标与抗蚜水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麦蚜发生的高峰期,小麦叶色、叶毛长度、叶毛密度、蜡质含量和穗密度都与抗蚜性呈显著负相关,旗叶面积和株高分别与抗蚜性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芒长和分蘖与抗蚜性无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析表明:蜡质含量、旗叶面积、穗密度和株高与小麦抗蚜性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形态特征 蚜量比值 相关性 抗性
下载PDF
玉米品种抗蚜性鉴定评价方法与标准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禹田 贾永超 +5 位作者 柴正群 吴迪 Nawaz Haider Bashir 马丽 陈国华 李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6-1403,共8页
本研究以玉米蚜为研究对象,在云南省昭通地区通过田间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了玉米蚜田间种群动态,评价了27个不同品种玉米的抗蚜性,探索了更为简便的玉米抗蚜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玉米蚜在田间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抽雄散粉期... 本研究以玉米蚜为研究对象,在云南省昭通地区通过田间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了玉米蚜田间种群动态,评价了27个不同品种玉米的抗蚜性,探索了更为简便的玉米抗蚜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玉米蚜在田间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抽雄散粉期和蜡熟期;采用玉米整个生育期蚜量比值法比较不同品种玉米的抗性,发现高抗品种有6个、抗性品种有6个、中抗品种有6个、感虫品种有4个、高感品种有5个,玉米蚜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品种玉米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玉米蚜暴发时期到玉米完熟期的蚜量比值来评价玉米抗蚜性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玉米蚜 蚜量比值 种群动态 抗虫性
下载PDF
基于比值导数法的棉花蚜害无人机成像光谱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伟 乔红波 +3 位作者 赵恒谦 张娟娟 裴鹏程 刘泽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3-1550,共8页
蚜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国棉花产量每年因蚜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高达5%~10%。田块尺度的棉花蚜害空间分布监测可以辅助精准定量施药,减少环境污染。利用无人机搭载成像光谱仪获取的“图谱合一”的遥感数据因其具有分辨率高、时效性高... 蚜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国棉花产量每年因蚜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高达5%~10%。田块尺度的棉花蚜害空间分布监测可以辅助精准定量施药,减少环境污染。利用无人机搭载成像光谱仪获取的“图谱合一”的遥感数据因其具有分辨率高、时效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可为作物病虫害监测提供了重要数据源。比值导数法模型简洁,运行效率高,结果精确,可以有效的应用于遥感反射率光谱解混处理,提取对目标信息较为敏感的波段,为构建虫害监测模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因此本研究选择棉花典型生产区新疆库尔勒地区为实验区,开展以下工作:(1)以低空无人机搭载成像光谱仪获取棉花蕾期冠层成像光谱影像,结合地面调查数据,获取76个样点光谱数据及蚜害严重度(包含健康植株16个,蚜害严重度1~4级每级选取15个);(2)分析不同蚜害严重度棉花冠层光谱的特征,并利用比值导数法筛选出对蚜害胁迫敏感的光谱波段,分别为514,566和698 nm波段;(3)构建基于三个敏感波段的光谱反射率、比值导数光谱值的一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的蚜害严重度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蚜害对棉花冠层的光谱反射率有显著影响。棉株受蚜害胁迫越严重,其在可见光区域的反射率越高,近红外波段反射率越低,发生红边区域“蓝移”;(2)比值导数法可有效提取蚜害棉花冠层光谱敏感波段,所筛选的514,566和698 nm三个波段与相关系数法所筛选的敏感波段一致;(3)利用敏感波段比值导数光谱值所构建的蚜害严重度估测模型精度优于敏感波段光谱反射率所构建的模型,其中698 nm波段构建的模型精度最佳(R 2=0.597,RMSE=0.91);(4)三个敏感波段的比值导数光谱值所构建的偏最小二乘多元回归模型精度优于单个波段比值导数光谱值所构建的模型(R 2=0.612,RMSE=0.89);(5)基于比值导数法的棉花蚜害无人机成像光谱监测模型可以获取田块尺度的不同严重度蚜害空间分布图,对于精准定量施药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蚜虫 比值导数法 成像光谱 无人机
下载PDF
不同百合品种抗蚜虫性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俐宏 张惠华 +3 位作者 吴天宇 刘晓荣 田海亮 王志刚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88,共4页
以31份百合品种(野生)为试材,采用人工蚜虫接种及蚜量比值法,研究了不同百合品种(野生)对蚜虫虫口数量的影响,以期获得抗蚜虫的百合种质。结果表明:不同百合品种(野生)对蚜虫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蚜虫接种15d时各品种(野生)虫口数量差... 以31份百合品种(野生)为试材,采用人工蚜虫接种及蚜量比值法,研究了不同百合品种(野生)对蚜虫虫口数量的影响,以期获得抗蚜虫的百合种质。结果表明:不同百合品种(野生)对蚜虫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蚜虫接种15d时各品种(野生)虫口数量差异甚大,0~237头不等。31份百合品种(野生)根据蚜量比值法可分为5级,7个品种(野生)为高感品种(野生);4个品种为感虫品种;2个品种(野生)为中抗品种(野生);5个品种(野生)为抗虫品种(野生);13个品种(野生)为高抗品种(野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棉蚜 人工接种 蚜量比值 抗性鉴定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及衍生后代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魏会廷 李俊 +4 位作者 汤永禄 吴春 向运佳 李朝苏 杨武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4-478,共5页
为了解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后代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表现,在盆栽网罩整株小麦条件下,采用蚜量比值法对454份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衍生后代进行了禾谷缢管蚜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感、感、中感、低感和低抗禾谷缢管蚜的材料分别... 为了解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后代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表现,在盆栽网罩整株小麦条件下,采用蚜量比值法对454份中国小麦骨干亲本及衍生后代进行了禾谷缢管蚜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感、感、中感、低感和低抗禾谷缢管蚜的材料分别占53.74%、25.11%、9.25%、9.91%和1.98%,无中抗、抗及高抗等级的材料。19份骨干亲本均不抗禾谷缢管蚜,其中江东门、矮孟牛和燕大1817表现为低感,其他中感至高感。435份衍生后代中,小偃22等9份材料表现为低抗可用于抗蚜育种,分别为阿夫、南大2419等5份骨干亲本的衍生后代。小麦育种中,需提高品种抗蚜性,减少蚜虫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骨干亲本 禾谷缢管蚜 蚜量比 千粒重损失率
下载PDF
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对苜蓿斑蚜耐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许永霞 何英 贺春贵 《草原与草坪》 CAS 2008年第4期63-66,共4页
选用4个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HA-3(高抗)、甘农3号(抗虫)、金皇后(低抗)、猎人河(感虫),在苜蓿3叶1心期按不同虫口密度5,10和20头/株接苜蓿斑蚜后,以株高和鲜干比为指标测定其耐害性。结果表明,HA-3对苜蓿斑蚜的耐害性最好,20头/株处... 选用4个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HA-3(高抗)、甘农3号(抗虫)、金皇后(低抗)、猎人河(感虫),在苜蓿3叶1心期按不同虫口密度5,10和20头/株接苜蓿斑蚜后,以株高和鲜干比为指标测定其耐害性。结果表明,HA-3对苜蓿斑蚜的耐害性最好,20头/株处理的植株在去虫后30 d的增高率仅比对照低19.82%,且不同虫量处理间鲜干比无显著差异;猎人河的恢复和补偿生长能力最差,20头/株处理的植株在去虫后30 d的增高率比对照低98.57%;甘农3号被苜蓿斑蚜为害初期症状表现明显,但随着植株的恢复生长,表现出较好的补偿生长能力;金皇后对苜蓿斑蚜为害后的耐害性表现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苜蓿斑蚜 耐害性 鲜干比
下载PDF
不同性质的杀虫剂对麦田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爱芝 李素娟 +2 位作者 武予清 李世功 白怀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0-103,共4页
评价了不同性质的杀虫剂对麦田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 ,应用不同性质的杀虫剂可引起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不同程度的降低。药剂处理后 5~ 10d ,齐螨素、抗蚜威、吡虫啉和氧化乐果处理区捕食性天敌分别减少了 19 6 9% ,4 1 77% ,4 5 75 %... 评价了不同性质的杀虫剂对麦田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 ,应用不同性质的杀虫剂可引起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不同程度的降低。药剂处理后 5~ 10d ,齐螨素、抗蚜威、吡虫啉和氧化乐果处理区捕食性天敌分别减少了 19 6 9% ,4 1 77% ,4 5 75 %和 82 6 9%。抗蚜威和吡虫啉处理区瓢蚜比有较长时间的降低 ,药后 5~ 2 0d其瓢蚜比分别为 1∶31~ 14 9和 1∶34~ 85 ;而氧化乐果处理区瓢蚜比仅短期降低 ,药后 5~ 10d其瓢蚜比为 1∶0~ 2 8,15d后即达到 1∶2 6 5 ;齐螨素处理区瓢蚜比受影响较小。所有参试药剂对蚜茧蜂的寄生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自然天敌 瓢蚜比 寄生率 综合防治 麦田 有害生物 可持续性控制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蚜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芊 严善春 +1 位作者 徐伟钧 王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4期218-221,共4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豆蚜对田间常用药剂的敏感度情况,采用浸叶法研究田间10种常用杀虫剂对大豆蚜的敏感度测定,得到药剂对大豆蚜LC50值和相对毒力指数,并于2010年对大豆蚜敏感种群的毒力基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豆蚜对田间常用药剂的敏感度情况,采用浸叶法研究田间10种常用杀虫剂对大豆蚜的敏感度测定,得到药剂对大豆蚜LC50值和相对毒力指数,并于2010年对大豆蚜敏感种群的毒力基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的大豆蚜对有机磷类农药氧化乐果的抗药指数分别为6.99倍、5.47倍和4.42倍,目前黑龙江省大豆蚜还没有对其他各常用药剂产生抗性,只对有机磷类农药氧化乐果有极轻微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抗药性 相对敏感基线 抗性指数
下载PDF
蚕豆蚜发生区域趋势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汇 李永平 +1 位作者 施文武 刘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72-78,共7页
蚕豆蚜为豆蚜MphiscraccivoraKoch、豌豆蚜Acyrthosiphompisum(Harris)豌豆修尾蚜Megourajaponica的混合种群,其发生程序用轻、中、重、中偏轻、中偏重5个级别进行描述... 蚕豆蚜为豆蚜MphiscraccivoraKoch、豌豆蚜Acyrthosiphompisum(Harris)豌豆修尾蚜Megourajaponica的混合种群,其发生程序用轻、中、重、中偏轻、中偏重5个级别进行描述。在蚕豆生长的季节里,一定区域内,同一发生程度年度间存在着明显的重复性。据此选用“模糊优先比”作为蚕豆蚜发生区域趋势预测的基本方法。用与发生程度密切相关,并具有先兆性的7个因子,对翌年蚕豆蚜发生趋势进行预测。经1993~1995连续3年应用,预测与实况均相符,较好地解决了蚕豆蚜危害的长期预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蚜 区域趋势 预测
下载PDF
不同蜂蚜比对烟蚜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青超 王立达 +4 位作者 赵秀梅 兰英 刘悦 韩业辉 刘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27-30,共4页
为减少烟草田化学药剂使用,提高烟叶品质等级,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5个茧蜂和烟蚜比例处理,处理A~E蜂蚜比分别为1∶5、1∶10、1∶15、1∶20和1∶25,调查不同蜂蚜比条件下的单株蚜量、寄生率和相对防效。结果表明:不同蜂蚜比条件... 为减少烟草田化学药剂使用,提高烟叶品质等级,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5个茧蜂和烟蚜比例处理,处理A~E蜂蚜比分别为1∶5、1∶10、1∶15、1∶20和1∶25,调查不同蜂蚜比条件下的单株蚜量、寄生率和相对防效。结果表明:不同蜂蚜比条件下平均单株蚜量、寄生率、相对防效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放蜂后第15天,单株烟蚜量达到最低值,处理A、B烟蚜量分别为86.1和98.4头;寄生率达到最高值,处理A寄生率最高,为63.9%,其次是处理B,寄生率为59.0%;蜂蚜比和最高寄生率之间拟合方程为y=-21.493x2+7.081 4x+0.083 5;相对防效达到最大值,处理A相对防效72.0%,处理B相对防效75.2%。由此可知,蜂蚜比1∶5和1∶10条件下可有效控制烟蚜数量,同时有较高的寄生率和相对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烟蚜 蜂蚜比 寄生率 相对防效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蚜的抗性及其与瓢虫的联合控害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衍干 黄吉 +4 位作者 施伟迪 王碧媛 贾永超 禹田 李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5-819,共5页
调查了26个玉米品种(系)在云南昭通地区的玉米蚜及其捕食型天敌瓢虫的发生情况,采用蚜量比值法比较了玉米品种在田间对玉米蚜的抗性,并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蚜性与益害比(瓢虫/玉米蚜)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感蚜条件下,高抗品种... 调查了26个玉米品种(系)在云南昭通地区的玉米蚜及其捕食型天敌瓢虫的发生情况,采用蚜量比值法比较了玉米品种在田间对玉米蚜的抗性,并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蚜性与益害比(瓢虫/玉米蚜)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感蚜条件下,高抗品种有9个,分别为路单15号、胜玉6号、云瑞62、靖单11号、云瑞339、云瑞407、云瑞668、云瑞89、云瑞7号;抗性品种6个,分别为云瑞392、云瑞222、临玉9号、云瑞999、云瑞10号、云瑞505;中抗品种1个,为珍禾99;感蚜品种4个,分别为云瑞666、足单808、宣黄单5号、临玉8号;高感品种6个,分别为临玉10号(白粒)、大天一号、海玉92、宣黄单2号、云瑞108、师单4号。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蚜性与益害比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益害比与蚜量比值呈幂函数关系,说明玉米的抗蚜性与瓢虫对玉米蚜有明显的联合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蚜 瓢虫 抗性 益害比
下载PDF
烟蚜茧蜂僵蚜产品生产及应用技术研究(Ⅰ)——僵蚜形成整齐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华祥 阙劲松 +9 位作者 白崇禄 黄坤 张阳 吴锦慧 杨启凡 钟源 王超 吴道琴 吴伟 刘春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1-726,共6页
【目的】明确接蜂时机、蜂蚜比和烟苗密度对烟蚜茧蜂繁蜂效率及僵蚜形成整齐度的影响,以优化接蜂条件,形成整齐一致的僵蚜,为僵蚜的高效收集和长效冷藏打下基础。【方法】在玻璃温室内,比较不同蜂蚜比(1∶5、1∶10、1∶15和1∶20)、接... 【目的】明确接蜂时机、蜂蚜比和烟苗密度对烟蚜茧蜂繁蜂效率及僵蚜形成整齐度的影响,以优化接蜂条件,形成整齐一致的僵蚜,为僵蚜的高效收集和长效冷藏打下基础。【方法】在玻璃温室内,比较不同蜂蚜比(1∶5、1∶10、1∶15和1∶20)、接蜂时机(蚜量为100、200、300、400和500头/株时接蜂)和烟苗密度(15、25和50株/盘)对僵蚜形成整齐度的影响。【结果】以蜂蚜比1∶10接蜂后15~18 d内形成的有效僵蚜量最高,为6934.66头/盘,占总量的95.73%;以蚜量300头/株接蜂后16~19 d内形成的有效僵蚜量最高,为16966.48头/盘,占总量的97.01%;以烟苗密度25株/盘接蜂后14~17 d内形成的有效僵蚜量最高,为19837.51头/盘,占总量的97.97%。【结论】烟蚜茧蜂繁蜂工作中,以蜂蚜比1∶10、蚜量300头/株和烟苗密度25株/盘时接蜂的僵蚜形成最整齐、繁蜂量最高,在实验室条件下有效僵蚜量可高达20000.00头/盘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僵蚜 接蜂时机 蜂蚜比 烟苗密度 整齐度
下载PDF
11.1%吡虫啉缓释片剂在西瓜根区土壤的释放分布及在西瓜中的残留量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晓静 吴迪 +3 位作者 周春江 恽友兰 李松林 田晓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593,共8页
为了评价11.1%吡虫啉缓释片剂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于2012-2013年通过田间试验于西瓜移栽时施药,研究了11.1%吡虫啉缓释片剂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在瓜秧、果实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西瓜苗移栽时将11.1%吡... 为了评价11.1%吡虫啉缓释片剂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于2012-2013年通过田间试验于西瓜移栽时施药,研究了11.1%吡虫啉缓释片剂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在瓜秧、果实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西瓜苗移栽时将11.1%吡虫啉缓释片剂(吡虫啉有效成分0.08 g/株)施入其根部下方,施药后42 d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为83.3%,基本可满足全生育期防治的需要。2012和2013年,11.1%吡虫啉缓释片剂在西瓜采收期(药后/移栽后60 d)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15%和32%。与吡虫啉原药处理相比,片剂中的吡虫啉在土壤中的迁移范围较小,药后30 d,施药点下方10 cm外、水平方向6 cm外的吡虫啉残留量低于0.2 mg/kg。此外,施药点下方2~4 cm处、水平方向2~4 cm处土壤中吡虫啉的残留动态基本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均出现在药后30 d,分别为1.91和0.10 mg/kg;药后120 d 分别为0.17和0.03 mg/kg。基部瓜秧中(2012年:0~30 cm;2013年:1~3节)吡虫啉的含量于药后14 d检出,其余时期均未检出;2年试验中,西瓜果实中的吡虫啉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浓度(LOQ)0.05 mg/kg,也低于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规定的西瓜中最大残留限量( MRL)0.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缓释片剂 西瓜 释放率 蚜虫 残留
下载PDF
棉田瓢虫发生规律及与棉蚜的追随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世华 李权生 +1 位作者 范爱华 罗国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5期613-613,622,共2页
通过 4a的系统调查 ,发现瓢虫是棉田天敌的优势种群 ,瓢虫在棉田只有一个峰期。瓢虫与棉蚜有明显的追随关系 ,在不专门用农药防治棉蚜的情况下 。
关键词 瓢虫 棉蚜 追随关系 发生规律 天敌 棉花害虫
下载PDF
宁夏灌区饲用高粱品种抗蚜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雅 刘涛 +3 位作者 徐龙 王颖 李东宁 马建华 《宁夏农林科技》 2019年第12期52-54,共3页
采用蚜量比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8个引进饲用高粱品种和2个国内育成高粱品种的抗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国外引进品种海牛(0.93)、海狮(0.76)、大龙(0.93)、大奖1230(0.93)和2个国内育成品种F438(0.73)、A85(0.93)蚜量比值较高,均表现为... 采用蚜量比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8个引进饲用高粱品种和2个国内育成高粱品种的抗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国外引进品种海牛(0.93)、海狮(0.76)、大龙(0.93)、大奖1230(0.93)和2个国内育成品种F438(0.73)、A85(0.93)蚜量比值较高,均表现为低抗蚜虫,光明星(0.63)表现为中抗,大力士(1.33)、F10(1.20)表现为中感,大卡蚜量比值(1.63)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表现为高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高粱 品种 蚜虫 抗性 蚜量比值 评价
下载PDF
烟蚜茧蜂对草莓蚜虫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覃韧 李戎 +2 位作者 潘应拿 周仕涛 陈文龙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9-54,共6页
基于对草莓上蚜虫发生情况的调查,开展了释放不同比例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Ashmead)对草莓上蚜虫的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草莓实验地蚜虫优势种为棉蚜,占90%以上,蚜虫在草莓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蜂后15 d内,蜂蚜... 基于对草莓上蚜虫发生情况的调查,开展了释放不同比例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Ashmead)对草莓上蚜虫的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草莓实验地蚜虫优势种为棉蚜,占90%以上,蚜虫在草莓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蜂后15 d内,蜂蚜比1∶50和1∶100的最大虫口减退率为57.09%和-27.80%,而对应的最高寄生率分别可达20.49%和15.79%.烟蚜茧蜂对草莓上部和下部叶片蚜虫的寄生率高于中部叶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可为有效控制草莓蚜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蚜虫 烟蚜茧蜂 放蜂比例 控制效果
下载PDF
释放不同益害比多异瓢虫对设施豇豆豆蚜的防效及定殖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佩佩 帕提玛·乌木尔汗 +2 位作者 任豪辉 图尔荪阿依·艾散 马德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2-320,共9页
设施豇豆生产中常遭受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为害,蚜害可导致豇豆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出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为豆蚜的重要天敌,在豇豆生产用温室内,按多异瓢虫和豆蚜益害比1:10、1:20、1:40、1:60及1:80比例... 设施豇豆生产中常遭受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为害,蚜害可导致豇豆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出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为豆蚜的重要天敌,在豇豆生产用温室内,按多异瓢虫和豆蚜益害比1:10、1:20、1:40、1:60及1:80比例分别释放多异瓢虫成虫;同时,设置未释放天敌对照区。调查豆蚜和多异瓢虫种群数量和结构动态变化,比较豆蚜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多异瓢虫定殖率及种群增长率等指标,确定持续防治豆蚜的最佳益害比。结果表明,在按益害比1:10和1:20释放多异瓢虫5~35 d后,其对豆蚜防效可达90%以上;但防治后期多异瓢虫定殖率低,防治成本较高。按益害比1:80释放多异瓢虫3~7 d后,对豆蚜防效高于60%,释放后期防效持效期为7 d,防治后期瓢虫定殖率和种群定殖速度较高。益害比为1:60和1:80时防治后期防效低、持效期短,但定殖率高于其他益害比。益害比1:40则兼具防效好和定殖率高的特点,可持续控制设施豇豆豆蚜的为害,是最佳释放比例。推荐将1:40作为多异瓢虫防治豇豆上豆蚜的参考益害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瓢虫 豇豆 豆蚜 益害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