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谈佛教发展中的文化汇流 被引量:10
1
作者 方广锠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2-105,共14页
"佛教发展中的文化汇流",指佛教的产生固然得益于印度文化的孕育,而佛教的发展则得益于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乃至亚洲其他地区文化的汇流。本文从佛典翻译入手,先后探讨了两种文化交流中的格义现象、佛典翻译中的文化反浸现象... "佛教发展中的文化汇流",指佛教的产生固然得益于印度文化的孕育,而佛教的发展则得益于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乃至亚洲其他地区文化的汇流。本文从佛典翻译入手,先后探讨了两种文化交流中的格义现象、佛典翻译中的文化反浸现象、佛典编译中的文化加工现象,从而加深了对文化汇流背景的研究。文章进而提出新的论据,论证了文化汇流的存在,亦即中国文化传入印度,影响印度佛教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义 文化反浸 文化加工 文化汇流 疑伪经
下载PDF
《大灌顶经》形成及其作者考 被引量:5
2
作者 伍小劼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5-111,155,共7页
十二卷本《大灌顶经》是南北朝时期中国僧人撰写的经典,亦即所谓伪经。关于十二卷《大灌顶经》的形成有各种说法,但从经文本身提供的内证,参酌其他资料,可以考定《大灌顶经》后三卷产生于北魏太武帝灭法之前,前九卷产生于北魏太武帝灭... 十二卷本《大灌顶经》是南北朝时期中国僧人撰写的经典,亦即所谓伪经。关于十二卷《大灌顶经》的形成有各种说法,但从经文本身提供的内证,参酌其他资料,可以考定《大灌顶经》后三卷产生于北魏太武帝灭法之前,前九卷产生于北魏太武帝灭法之后。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公元457年)被集中编辑为十二卷,《大灌顶经》的作者为刘宋沙门慧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灌顶经 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 伪经 药师经 慧简
下载PDF
敦煌藏经洞所出外道口力论师文书《五百梵志经》研究
3
作者 赵青山 刘淑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102,共8页
《五百梵志经》见载于历代佛经目录,但对此经的性质,各经目意见不一。日本杏雨书屋公布的敦煌遗书羽633-2是该经现存的唯一一件传世写本,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经考证可知:(1)此经并非由北凉沮渠京声所译,内容也并非来自《阿伽罗诃那经》... 《五百梵志经》见载于历代佛经目录,但对此经的性质,各经目意见不一。日本杏雨书屋公布的敦煌遗书羽633-2是该经现存的唯一一件传世写本,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经考证可知:(1)此经并非由北凉沮渠京声所译,内容也并非来自《阿伽罗诃那经》。(2)此经实际上主要反映的是外道口力论师之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百梵志经》 疑伪经 杏雨书屋 口力论师
下载PDF
试论佛教伪经《净土盂兰盆经》的价值及其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汉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122,共9页
《净土盂兰盆经》是一部在唐代颇为流行的伪经,它的出现对盂兰盆仪式和盂兰盆文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此经为唐人追求的奢靡盂兰盆供提供了佛经依据;其二,此经让民众对盂兰盆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目连身上,自此以后盂兰盆完全成了一个弘... 《净土盂兰盆经》是一部在唐代颇为流行的伪经,它的出现对盂兰盆仪式和盂兰盆文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此经为唐人追求的奢靡盂兰盆供提供了佛经依据;其二,此经让民众对盂兰盆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目连身上,自此以后盂兰盆完全成了一个弘扬孝道的盛会;其三,经中出现的罗卜和青提因缘成为了后世目连救母题材俗文学的根基。作为目连救母故事发展演化的重要一环,《净土盂兰盆经》充当了连接藏内《盂兰盆经》与目连救母俗文学之间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盂兰盆经》 目连 伪经 变文
下载PDF
《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与“文化汇流” 被引量:5
5
作者 伍小劼 《南亚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十二卷本《大灌顶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僧人撰写的经典,亦即所谓"伪经"。其中第十二卷《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是药师信仰的源头,也是现存药师经的最早形态。隋唐时期,药师经又先后三译,说明此经在中国诞生后曾传入印度,... 十二卷本《大灌顶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僧人撰写的经典,亦即所谓"伪经"。其中第十二卷《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是药师信仰的源头,也是现存药师经的最早形态。隋唐时期,药师经又先后三译,说明此经在中国诞生后曾传入印度,经过印度文化的改造,再传回中国。这是佛教发展中文化汇流现象的一个具体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灌顶经 拔除过罪经 药师经 伪经 文化汇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