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f apparent quantum yield and maximum ecosystem assimilation on Tibetan Plateau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被引量:23
1
作者 XU Lingling, ZHANG Xianzhou, SHI Peili & YU Guirui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e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z1期141-147,共7页
The alpine meadow is widely distributed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ith an area of about 1.2×106km2. Damxung County,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the place covered with this typical vegetation... The alpine meadow is widely distributed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ith an area of about 1.2×106km2. Damxung County,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the place covered with this typical vegetation. An open-path eddy covariance system was set up in Damxung rangeland station to measure the carbon flux of alpine meadow from July to October, 2003. The continuous carbon flux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 ecosystem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NEE) an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as well as the seasonal patterns of apparent quantum yield (α) and maximum ecosystem assimilation (Pmax).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ytime NEE fitted fairly well with the PAR in a rectangular hyperbola function, with α declining in the order of peak growth period (0.0244 μmolCO2 · μmol-1PAR) > early growth period > seed maturing period > withering period (0.0098 μmolCO2 · μmol-1PAR). The Pmax did not change greatly during the first three periods, with an average of 0.433 mgCO2 · m-2 · s-1,i.e. 9.829 μmolCO2 · m-2 · s-1. However, during the withering period, Pmax was only 0.35 mgCO2 · m-2 · s-1, i.e. 7.945 μmolCO2 · m-2 · s-1. Compared with other grassland ecosystems, the α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was much l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EDDY covariance apparent quantum yield MAXIMUM ECOSYSTEM assimilation.
原文传递
Apparent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nthesis of winter wheat and its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and 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 under low atmospheric pressure o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2
2
作者 SHI Peili ZHANG Xianzhou ZHONG Zhim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z1期182-188,共7页
The Tibetan Plateau is characterized by lower atmospheric pressure, lower air temperature and high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 due to high elevation. The photosynthesis of aaplants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s... The Tibetan Plateau is characterized by lower atmospheric pressure, lower air temperature and high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 due to high elevation. The photosynthesis of aaplants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se alpin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pparent quantum yield (αA) is one of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photosynthesis and mass production. Its accuracy determination is of significance to model photosynthesis of C3 plants and global change on the plateau. In the Lhasa Plateau Ecological Station with 65.4 kPa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at an elevation of 3688 m, Li-Cor 6400 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 was used to measure light response curves of winter wheat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 The slope of light response curve in weak light area of PFD from 0 to 150 μmol m-2 s-1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αA. The dependence of αA on temperature and intercellular concentration was analyzed. In 30℃, the average value of αA was 0.0476±0.0038. It is not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values in low elevation areas. αA is influenced both by temperature and by the ratio of CO2 and O2 partial pressure ([CO2]/[O2]). The measured values in the previous study were much lower. This might be due to systematic errors from instrument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The values of αA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temperature. It decreased 0.0007 in every 1℃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decrease slope is similar to those of C3 plants in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While [O2] is constant,αA increases with Ciwith a hyperbolic relationship. In comparison with low elevation areas, the αA on the Tibetan Plateau is more sensitive to increase of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LOW atmospheric pressure C3 plant apparent quantum yield temperature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原文传递
日光温室嫁接黄瓜的光合特性和保护酶活性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衍鹏 于贤昌 +2 位作者 张振贤 赵雪丽 李衍素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96,共3页
对日光温室嫁接和自根黄瓜结果期叶片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 ,以揭示日光温室嫁接黄瓜高产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 ,嫁接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和保护酶活性均明显高于自根黄瓜 ,而... 对日光温室嫁接和自根黄瓜结果期叶片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 ,以揭示日光温室嫁接黄瓜高产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 ,嫁接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和保护酶活性均明显高于自根黄瓜 ,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低于自根黄瓜 ,表明嫁接黄瓜叶片在弱光和低浓度CO2 下具有较强的光合效率 ,叶片衰老进程明显减慢是其产量高于自根黄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嫁接 黄瓜 光合特性 表观量子效率 羧化效率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酶活性
下载PDF
保护地黄瓜叶片光合作用温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5
4
作者 徐克章 史跃林 +2 位作者 许贵民 张志安 崔秋华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1-55,共5页
2年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地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范围在9~22μmolCO_2m^(-2)s^(-1)之间。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33℃;光合作用的温度下限为3~6℃;上限为42~44℃。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反应受生长期间温度条件的影响,昼温为3... 2年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地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范围在9~22μmolCO_2m^(-2)s^(-1)之间。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33℃;光合作用的温度下限为3~6℃;上限为42~44℃。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反应受生长期间温度条件的影响,昼温为36℃下生长的叶片比28℃下生长的叶片表现为较高的耐高温特性。完全展开10天以内的叶片不仅光合速率高,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也敏感;衰老(完全展开20天后)的叶片不仅光合速率低,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也不敏感。 在低温条件下,黄瓜叶片的呼吸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较低,并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饱和点达到光合适温后不再增加,超过40℃时呼吸作用开始下降。叶片表观量子产额及光合与呼吸CO_2交换的比值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的温度低于或接近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温度
下载PDF
油菜叶片气体交换对O_3浓度和熏蒸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30
5
作者 冯兆忠 王效科 +3 位作者 郑启伟 冯宗炜 谢居清 陈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3-829,共7页
运用CIRAS-1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田间原位比较研究了不同O3浓度(CF,50 nl.L-1和100 nl.L-1)和熏蒸方式(恒定和动态)油菜叶片的气体交换特征及其对光强、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1)恒定熏气下,O3浓度增加导致叶片的蒸腾速... 运用CIRAS-1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田间原位比较研究了不同O3浓度(CF,50 nl.L-1和100 nl.L-1)和熏蒸方式(恒定和动态)油菜叶片的气体交换特征及其对光强、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1)恒定熏气下,O3浓度增加导致叶片的蒸腾速率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但动态熏蒸则引起蒸腾速率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下降,而且明显导致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降低;(2)高浓度的O3(100 nl.L-1)引起叶片的表观量子产额、暗呼吸饱和光强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光呼吸和CO2补偿点显著升高;熏蒸方式对叶片的暗呼吸、光补偿点、饱和光强、最大光合速率、羧化效率的影响差异显著;(3)不论何种熏蒸方式,高浓度的O3都引起下叶位的Fv/Fo、Fv/Fm显著降低,对上叶位没有影响。相同剂量下,动态熏蒸对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更大,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油菜 光合特性 羧化效率 表观量子产额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人参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徐克章 张美善 +3 位作者 武志海 张治安 陈展宇 李大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19-1524,共6页
田间栽培和植物生长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在尚未形成生殖器官的一年生人参叶片完全展开后即达最大值,此后缓慢下降;2~6年生人参叶片完全展开后达第1个高峰,开花期略有下降,绿果期出现第2高峰,此后持续下降。去掉... 田间栽培和植物生长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在尚未形成生殖器官的一年生人参叶片完全展开后即达最大值,此后缓慢下降;2~6年生人参叶片完全展开后达第1个高峰,开花期略有下降,绿果期出现第2高峰,此后持续下降。去掉花蕾的人参植株叶片在对照植株的绿果期没有出现第2高峰,但在红果期和黄叶期净光合速率下降缓慢。弱光(10%透光荫棚)和适宜光(30%透光荫棚)下人参叶片绿果期后P。下降缓慢,强光(50%透光荫棚)下下降较快,过早出现变黄早衰。强光和高温可使植株生育期缩短、叶片早衰、Pn快速下降,而弱光和低温使植株生育期延长,Pn下降时间推迟。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气孔导度(Gn)和蒸腾作用(Tc)自展叶期至绿果期变化不大,红果期和黄叶期持续下降。胞间CO2浓度(C1)在展叶期至绿果期较低,红果期和黄叶期持续增加,说明生育后期Pn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子引起。叶片P。与比叶重呈负相关,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和消耗与Pn的生育期变化有关。绿果期Ci最低,同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是人参叶片光合作用对水分需求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光合作用 生育期 表观量子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高灌蓝莓光合作用对若干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5
7
作者 孙山 李鹏民 +1 位作者 刘庆忠 高辉远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研究了4个高灌蓝莓品种(‘泽西’、‘日出’、‘乔治亚吉姆’和‘里维尔’)的光合作用启动过程,及其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光合启动时间均较长(46~75min),其中‘里维尔’的光合启动最快,‘日出’最慢。... 研究了4个高灌蓝莓品种(‘泽西’、‘日出’、‘乔治亚吉姆’和‘里维尔’)的光合作用启动过程,及其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光合启动时间均较长(46~75min),其中‘里维尔’的光合启动最快,‘日出’最慢。这4种蓝莓的CO2补偿点均较高(89~121μmol·mol^-1),是典型的C3植物。相对南高灌蓝莓品种,北高灌品种‘日出’和‘泽西’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羧化效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饱和光强,‘日出’的光补偿点最低(18.22μmol·mol^-2·s^-1),具备耐阴生树种的特征。北高灌品种的光合最适温度较低,范围也较窄(23~25℃),不适宜在南方高温地区种植;相比之下,南高灌品种‘里维尔’具有较高和较宽的光合最适温范围(23~35℃),适宜引种的区域范围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光合作用 光合启动 表观量子效率 羧化效率
下载PDF
西藏高原田间冬小麦的表观光合量子效率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允芬 张宪洲 +2 位作者 周允华 张谊光 喻朝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西藏高原田间的测定表明,高原冬小麦光-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符合直角双曲线函数,其表观初始光能利用效率α平均为0.034μmolCO2/m2s(μmolphotons/m2s),只及内陆平原地区的约2/3。高原地区空气稀薄,CO2密度为平原地区的2/3左右,致使小麦... 在西藏高原田间的测定表明,高原冬小麦光-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符合直角双曲线函数,其表观初始光能利用效率α平均为0.034μmolCO2/m2s(μmolphotons/m2s),只及内陆平原地区的约2/3。高原地区空气稀薄,CO2密度为平原地区的2/3左右,致使小麦叶片光能利用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冬小麦 表观光合量子效率 高产机理
下载PDF
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郑有飞 胡程达 +3 位作者 吴荣军 赵泽 刘宏举 石春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7-856,共10页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在(100±8)nmo.lmol-1的O3处理下,与对照相比,从抽穗期到成熟期冬小麦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在(100±8)nmo.lmol-1的O3处理下,与对照相比,从抽穗期到成熟期冬小麦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Chla/b的比值则分别持续升高和下降,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抽穗初期无明显下降,但是随着熏蒸时间的增加下降幅逐步变大。在整个试验期间冬小麦表观量子产额、单位面积叶片活性以及PSII最大光量子效率均无明显降低,而蒸腾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以及最大光合速率却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当采用(150±8)nmol.mol-1O3处理时,各生育期中小麦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参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阈值在100 150 nmol.mol-1之间,且随着熏蒸时间的增加,叶片光合作用受抑制的程度逐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净光合速率 光补偿点 表观量子产额
下载PDF
不同生境条件下人参、西洋参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被引量:17
10
作者 蔚荣海 赵颖君 +3 位作者 徐克章 张美善 张治安 陈展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1,共5页
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人参、西洋参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弱光(10%透光率的荫棚)下人参、西洋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呈单峰曲线型变化,Pn的最大值在12:00—13:00时,9:00—11:00时和14:00—16:00时较低;适宜光强(20%-40... 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人参、西洋参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弱光(10%透光率的荫棚)下人参、西洋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呈单峰曲线型变化,Pn的最大值在12:00—13:00时,9:00—11:00时和14:00—16:00时较低;适宜光强(20%-40%透光率的荫棚)下,9:00—11:00和12:00—13:00时为人参、西洋参Pn的高稳时期,14:00—16:00时后下降.强光(50%透光率荫棚)下,9:00—11:00时Pn最大,14:00—16:00时明显下降.1 d中人参、西洋参光合日下降率为10%-40%,弱光下生长的Pn较低,光合日下降率也低,随着生长期间光强的增加,Pn增加,光合日下降率也增加.叶片表观量子产额(AQY)以9:00—11:00时最高,中午略有下降,14:00—16:00时最低.栽培于干热地区(长春)的人参和西洋参Pn、AQY和气孔导度(Gs)的日下降率和水蒸气压亏缺(VPD)明显高于栽培于温凉多湿吉林省东部山区(辉南县)的人参和西洋参叶片.2个地区叶片的蒸腾作用(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也有明显差异,长春地区生长的人参和西洋参9:00—11:00时的Tr高于14:00—16:00时;而辉南地区生长的人参和西洋参叶片1d中的Tr基本一致.在9:00—11:00时辉南地区的人参和西洋参叶片的WUE高于长春地区,但在14:00—16:00时,2个地区叶片的WUE变化并不大.在干热条件下,人参和西洋参叶片光合日下降较大,西洋参较人参具有较强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西洋参 光合作用 表观量子产额 日变化
下载PDF
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光和CO_2响应曲线特征参数的变异规律 被引量:31
11
作者 童方平 徐艳平 +3 位作者 宋庆安 龙应忠 易霭琴 李贵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的光和CO2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在家系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湿地松各半同胞家系1龄针叶在全年中以3至4月份、2龄针叶以...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的光和CO2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在家系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湿地松各半同胞家系1龄针叶在全年中以3至4月份、2龄针叶以4月份的表观光量子效率为最高,所有针叶以5月份最低,各家系1龄、2龄针叶的羧化效率以5月最低,8至9月最高。所有家系的1龄针叶、2龄针叶的表观光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均高于普通品种,1龄针叶的表观光量子效率、羧化效率要高于2龄针叶的。具有较高的表观光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光饱和点、CO2饱和点和较低的光和CO2补偿点,是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具有较高生长量和产量的主要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半同胞家系 非直线双曲线模型 表观光量子效率 羧化效率
下载PDF
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和光呼吸的防御作用 被引量:66
12
作者 孟庆伟 赵世杰 +1 位作者 许长成 邹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70-475,共6页
小麦叶片在晴天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Fv/Fm)有明显的日变化,中午前后降低,表明小麦叶片在田间条件下发生了光抑制。AQY和Fv/Fm在下午光照减弱后很快恢复的事实说明,光抑制发生的主要机理可能是非辐射能量耗散的增... 小麦叶片在晴天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Fv/Fm)有明显的日变化,中午前后降低,表明小麦叶片在田间条件下发生了光抑制。AQY和Fv/Fm在下午光照减弱后很快恢复的事实说明,光抑制发生的主要机理可能是非辐射能量耗散的增加。中午前后光呼吸速率(P_r)的增加,既削弱了净光合,也降低了光合效率。在强光下连续抑制光呼吸3小时,会明显地降低净光合速率,加重光合作用的光抑制。这些结果说明,光呼吸在强光和高温条件下的增强。对于消耗光合午休时的过剩能量,防止发生更严重的光抑制,免除光合机构发生不可逆的破坏,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合作用 光抑制 光呼吸 防御作用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双季稻表观光合量子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允芬 于贵瑞 +2 位作者 王利军 李家永 宋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9-52,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双季稻光 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函数 ,水稻旗叶、倒 2叶和倒 3叶表观初始光能利用效率平均值 (±标准差 )分别为 0 .0 5 36 (± 0 .0 2 3)、0 .0 5 11(± 0 .0 2 3)和 0 .0 4 88(± ... 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双季稻光 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函数 ,水稻旗叶、倒 2叶和倒 3叶表观初始光能利用效率平均值 (±标准差 )分别为 0 .0 5 36 (± 0 .0 2 3)、0 .0 5 11(± 0 .0 2 3)和 0 .0 4 88(± 0 .0 2 5 ) ,即由旗叶向下递减 ;水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 2 7~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光合速率 旗叶 红壤丘陵区 水稻 光能利用效率 光合作用 表观 响应曲线 量子效率
下载PDF
温州蜜柑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被引量:49
14
作者 郭延平 张良诚 +1 位作者 洪双松 沈允钢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1-286,共6页
中午或模拟中午强光处理后, 温州蜜柑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 、最大荧光(Fm)、初始荧光(F0) 、可变荧光(Fv) 、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 和电子传递速率(ETR) 下降。经强光处理后, ... 中午或模拟中午强光处理后, 温州蜜柑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 、最大荧光(Fm)、初始荧光(F0) 、可变荧光(Fv) 、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 和电子传递速率(ETR) 下降。经强光处理后, 虽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和光呼吸(Pr) 均下降, 但由于Pr 降低幅度小于Pn, 使Pr/Pn 比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光抑制 光化学效率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高静水压诱变水稻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桂双 白成科 +4 位作者 段俊 彭长连 刘曙东 翁克难 徐世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65-769,共5页
比较了经高静水压力处理已萌动的水稻 (OryzasativaL .)粤香占筛选的突变株系粤压Ⅰ号、突变 1、突变 2和对照粤香占的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与对照相比 ,突变株系株高、有效穗数、收获指数等性状都存在明显差异 ,空秕粒率降低 ,理论产... 比较了经高静水压力处理已萌动的水稻 (OryzasativaL .)粤香占筛选的突变株系粤压Ⅰ号、突变 1、突变 2和对照粤香占的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与对照相比 ,突变株系株高、有效穗数、收获指数等性状都存在明显差异 ,空秕粒率降低 ,理论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籽粒的长 宽比值也均较对照提高。突变株系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升高 ,孕穗 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增幅较大。突变株系增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孕穗 灌浆期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的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静水压 基因诱变 水稻 突变体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表观量子效率
下载PDF
青海高原及上海平原地区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树源 武海 +2 位作者 吴姝 沈允钢 郭连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6-66,共11页
用便携式ADC光合气体分析系统和便携式CF-1000荧光仪对青海和上海的同一植物和不同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地在晴天强光下,中午植物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和表观光合... 用便携式ADC光合气体分析系统和便携式CF-1000荧光仪对青海和上海的同一植物和不同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地在晴天强光下,中午植物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和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的日变化比早晨低;上海测定PSⅡ的Fv/Fm和AQY的日变化比青海的下降幅度大。AQY的日变化曲线比PSⅡ的Fv/Fm低,AQY降低的幅度比PSⅡ的Fv/Fm大。两地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光合作用光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y PSⅡ 光合作用 植物叶片 光抑制
下载PDF
西藏高原濒危植物西藏巨柏光合作用日进程 被引量:42
17
作者 兰小中 廖志华 王景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72-3175,共4页
研究采用目前先进的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 i-Cor-6400测定濒危物种西藏巨柏的光合作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西藏巨柏光合日进程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在12:00时左右达到最高峰,其光合作用不存在“午休现象”。在12:00时,西藏巨柏的气孔限制值和水... 研究采用目前先进的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 i-Cor-6400测定濒危物种西藏巨柏的光合作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西藏巨柏光合日进程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在12:00时左右达到最高峰,其光合作用不存在“午休现象”。在12:00时,西藏巨柏的气孔限制值和水分饱和亏缺分别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在9:00时,西藏巨柏获得一天中最大的表观量子效率,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其蒸腾速率在13:00时最大,这个时间并不与光合速率最大值同步,这说明在西藏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很多。在光合速率的日进程中,高光合速率值(大于4.00μm o lCO2/(m2.s))持续时间在5h左右,这使得西藏巨柏的光合作用产物得以有效积累,也为西藏巨柏在半干旱环境中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巨柏 光合作用 表观量子效率 日进程
下载PDF
入侵植物马缨丹(Lantana camara)及其伴生种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32
18
作者 朱慧 马瑞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01-2709,共9页
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是粤东地区的入侵植物之一。采用LI-6400光合作用仪对马缨丹及其常见主要伴生种鬼针草(Bidens pilosa L.)、肖梵天花(Urena lobata L.)、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L.)在不同有效光合辐射(PAR)和不同CO2浓度... 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是粤东地区的入侵植物之一。采用LI-6400光合作用仪对马缨丹及其常见主要伴生种鬼针草(Bidens pilosa L.)、肖梵天花(Urena lobata L.)、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L.)在不同有效光合辐射(PAR)和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马缨丹的光饱和点(LSP)与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225、13.58μmo.lm-.2s-1,均低于伴生种,且和伴生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光饱和点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13.89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503μmol.m-.2s-1,与土牛膝相当,而显著高于肖梵天花;(2)马缨丹的CO2饱和点(CSP)与CO2补偿点(CCP)分别为1350、61.78μmol.mol-1,CO2饱和点时马缨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20.08μmo.lmol-1,显著高于土牛膝,马缨丹的表观羧化效率(CE)与鬼针草相当,为0.0424μmo.lmol-1;(3)有效光合辐射与CO2浓度的增加,对马缨丹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影响不明显,但大大提高了其水分利用率(WUE),提示马缨丹对于环境中光强和CO2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这些信息对马缨丹生理生态学特性的认识是一个补充,并能为马缨丹入侵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 光合生理特性 净光合速率 表观量子效率 表观羧化效率
下载PDF
6个不结球白菜品种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黄俊 郭世荣 +1 位作者 吴震 李式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83-1189,共7页
对6个不结球白菜品种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00μmol·m^-2·s^-1的光强下,不结球白菜的净光合速率以‘正大抗热青3号’最高,达16.37μmol CO2·m^-2·s^-1,其光合作用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和水分利... 对6个不结球白菜品种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00μmol·m^-2·s^-1的光强下,不结球白菜的净光合速率以‘正大抗热青3号’最高,达16.37μmol CO2·m^-2·s^-1,其光合作用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分别为0.044 2、0.085 4 mol·m^-2·s^-1和6.20μmol CO2·mmol^-1 H2O;暗呼吸速率以‘绿星’最低,为2.24μmol CO2·m^-2·s^-1;Pn-PFD响应曲线显示,在光强300μmol·m^-2·s^-1以下,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差异较小,在光强为300~1 000μmol·m^-2·s^-1区段时,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迅速增加.‘正大抗热青3号’光饱和点最高,达1 910.3μmol·m^-2·s^-1,其光饱和点的净光合速率也最高,达20.2μmol CO2·m^-2·s^-1;不结球白菜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程相似,不论数值高低均呈双峰曲线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光合特性 表观量子效率 羧化效率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藜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孙存华 李扬 +1 位作者 贺鸿雁 杜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6-419,共4页
5月中旬选取典型晴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藜从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倒数第3~5片功能叶进行有关光合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8:30左右,Pn达到9.34μmol CO2·m^-2&... 5月中旬选取典型晴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藜从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倒数第3~5片功能叶进行有关光合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8:30左右,Pn达到9.34μmol CO2·m^-2·s^-1第2个峰值出现在16:00左右,Pn为4.26bμmol CO2·m^-2·s^-1造成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受气孔调节。在400μmol·mol^-1CO2浓度下藜的光饱和点(LSP)为1350μmol CO2·m^-2·S^-1左右,光补偿点(LCP)为22.5μmol CO2·m^-2·s^-1左右;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35μmol CO2·mol^-1 photons。二氧化碳饱和点(CSP)在976μmol CO2·mol^-1左右,二氧化碳补偿点(CCP)在40μmol CO2·mol^-1左右,羧化效率(CE)为0.1132μmol CO2·m^-2·s^-1。说明藜是一种具有较强耐荫能力的C3型阳性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饱和点 表观光量子效率 CO2补偿点 阳性耐荫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