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阑尾残端置管造瘘在小儿一期末段回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圣余 谢承 +2 位作者 林立华 傅俊杰 张通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74-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阑尾残端置管造瘘在小儿一期末段回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实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38例不同病因引起的末段回肠病变患儿,均采用急诊或亚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均行一期末段病变回肠切除吻合术,吻合口... 目的探讨经阑尾残端置管造瘘在小儿一期末段回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实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38例不同病因引起的末段回肠病变患儿,均采用急诊或亚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均行一期末段病变回肠切除吻合术,吻合口距离回盲瓣10 cm以内,同时经阑尾切除的残端置入硅胶管至吻合口近端行回肠造瘘术。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除末段回肠闭锁与胎粪性肠梗阻伴末段回肠狭窄的患儿于术后8 d及6 d肛门及造瘘管排气、排便以外,其余病例均于术后3~4 d肠功能恢复,全部病例于肛门排气排便第2天拔除胃管予流质饮食,1~2 d后无腹胀及呕吐,予半流质饮食,术后4~5 d右髂窝引流管未见明显液体引出并经超声检查腹腔无积液后予拔除引流管,7~14 d腹部探查切口拆线愈合良好,带造瘘管出院,平均住院时间9 d。出院后2~5 d患儿饮食及大小便正常,造瘘管无明显粪便排出,在门诊拔除造瘘管,2~3 d后瘘口自行愈合。门诊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腹膜炎、肠粘连及肠扭转等并发症。结论小儿末段病变回肠切除一期回肠吻合术,吻合口距离回盲瓣10 cm以内,辅以经阑尾残端置硅胶管至吻合口近端行回肠造瘘术,能有效避免吻合口漏等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且保留了回盲瓣的生理功能,对患儿消化吸收及生长发育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段回肠 吻合口漏 回盲瓣 阑尾造瘘 儿童
下载PDF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黎朝良 方兰 +2 位作者 黄建朋 董荣坤 韩明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根部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共109例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术后预防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预防组术后即开始预防性应用... 目的探讨根部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共109例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术后预防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预防组术后即开始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对照组无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脓肿、阑尾残端瘘及肠梗阻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预防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预防组术后肠梗阻、腹腔脓肿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阑尾残端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部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可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提高腹腔镜手术的疗效,但其对阑尾残端瘘的发生可能并无明显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阑尾炎 肠梗阻 阑尾残端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