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扰动补偿的舰载机APCS离散变结构设计
1
作者 喻勇涛 朱齐丹 +1 位作者 张智 张雯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90,共5页
研究舰载机着舰过程优化问题,在分析舰载机进场推力补偿系统(APCS)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系统在受扰动情况下的离散变结构设计问题。针对传统APCS抗扰性和稳定性较差的缺点,提出根据扰动补偿的离散变结构控制理论,重新设计了高抗扰性的保... 研究舰载机着舰过程优化问题,在分析舰载机进场推力补偿系统(APCS)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系统在受扰动情况下的离散变结构设计问题。针对传统APCS抗扰性和稳定性较差的缺点,提出根据扰动补偿的离散变结构控制理论,重新设计了高抗扰性的保持地速迎角恒定的进场推力补偿系统,并且通过引入双曲正切函数降低了系统的抖振。搭建了完整的仿真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的推力补偿系统能使舰载机近舰时航迹角快速跟踪俯仰角,且与传统补偿系统相比,前者能很好地抵抗母舰舰尾扰流的干扰,达到了着舰过程优化设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着舰系统 进场推力补偿系统 离散变结构控制 扰动补偿
下载PDF
A 155 Mbps laser diode driver with automatic power and extinction ratio control
2
作者 CHEN Xiao-fei ZOU Xue-cheng +2 位作者 LIN Shuang-xi LIU Zheng-lin JIN Ha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8期1346-1350,共5页
An integrated laser diode driver(LDD) driving an edge-emitting laser diode wa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by 0.35 μm BiCMOS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poses a scheme which combines the automatic power control loop and te... An integrated laser diode driver(LDD) driving an edge-emitting laser diode wa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by 0.35 μm BiCMOS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poses a scheme which combines the automatic power control loop and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for modulation current in order to maintain constant extinction ratio and average optical power. To implement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for modulation current,a novel circuit which generates a PTAT current by using the injecting base current of a bipolar transistor in saturation region,and alternates the amplifier feedback loop(closed or not) to control the state of the current path is present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programmed by choice of external resistors,the IC can provide modu-lation current from 5 mA to 85 mA with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adjustments and independent bias current from 4 mA to 100 mA. Optical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clear eye-diagrams can be obtained at 155 Mbps,with the output optical power being nearly constant,and the variation of extinction ratio being lower than 0.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diode driver (LDD) Automatic power control apc Extinction ratio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下载PDF
电压型谐波源与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群 姚为正 +1 位作者 刘进军 王兆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0-35,共6页
分析了直流侧电感和电容滤波的整流器的谐波特性 ,进而把它们分为电流和电压型谐波源。说明了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适合补偿电压型谐波源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负载电压控制方法 ,它通过直接检测负载电压来为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分析了直流侧电感和电容滤波的整流器的谐波特性 ,进而把它们分为电流和电压型谐波源。说明了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适合补偿电压型谐波源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负载电压控制方法 ,它通过直接检测负载电压来为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提供参考电压 ,从而改善了其谐波补偿特性。为说明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电压型谐波源的有效性和比较不同的控制方法 ,进行了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器 谐波源 有源电力滤波器 电力系统
下载PDF
管理者超额薪酬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亮亮 黄国良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8-156,共9页
在最优契约假说和管理者权力假说的框架下,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和实际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程度两个方面,实证考察管理者超额薪酬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超额薪酬越高,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管... 在最优契约假说和管理者权力假说的框架下,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和实际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程度两个方面,实证考察管理者超额薪酬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超额薪酬越高,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超额薪酬越高,实际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的程度越低,但这一关系在国有上市公司并不成立,这可能是由于预算软约束等原因导致国有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异化所引起。整体而言,管理者超额薪酬更多地反映了管理者能力的大小,领取高薪的管理者更有可能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表明最优契约假说仍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契约假说 管理者权力假说 超额薪酬 资本结构
下载PDF
基于MMC的同相供电有源补偿器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阳 李群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31,共7页
针对电气化铁路存在的负序、谐波和无功的电能质量问题以及机车过分相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的新型同相牵引供电系统。其较传统的同相供电系统优势在于:使用目前高铁普遍采用的结构简单... 针对电气化铁路存在的负序、谐波和无功的电能质量问题以及机车过分相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的新型同相牵引供电系统。其较传统的同相供电系统优势在于:使用目前高铁普遍采用的结构简单的V/V变压器替代结构复杂的平衡变压器;APC采用三相换流器替代单相背靠背换流器,可节省一相换流器桥臂;三相换流器采用MMC结构,可省去降压隔离变压器。同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用于补偿机车负载的负序、谐波和无功。仿真验证了新型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新型同相供电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有源补偿器 V/V变压器 电能质量
下载PDF
管理层权力理论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文亮 陈镜宇 《财会通讯(下)》 2012年第7期101-104,129,共4页
国外管理层权力理论成为解释薪酬现象的重要基础理论,但国内对其研究并不多见。管理层权力论在在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对最优契约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给出了合理解释。众多国内外研究给出了支持管理层权力理论... 国外管理层权力理论成为解释薪酬现象的重要基础理论,但国内对其研究并不多见。管理层权力论在在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对最优契约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给出了合理解释。众多国内外研究给出了支持管理层权力理论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愤怒"是抑制高管薪酬的重要工具。国内监管方应该提高股东话语权,为股东表达"愤怒"提供场所,加强信息披露,让股东有"愤怒"的来源。政府作为投资者应该在合适时机表达自身"愤怒",提高公司薪酬管理水平。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薪酬 管理层权力 委托代理理论
下载PDF
带恒定消光比控制1.25Gbps激光器驱动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双喜 陈晓飞 高俊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7年第6期92-94,共3页
设计了一个边缘发光激光二极管驱动器芯片。芯片集成自动功率控制和调制电流的可编程温度补偿功能以提供恒定的光功率输出和稳定的消光比。在0.35μm BiCMOS工艺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在3.3V工作电压下,在-40℃~85℃的温度范围内,通... 设计了一个边缘发光激光二极管驱动器芯片。芯片集成自动功率控制和调制电流的可编程温度补偿功能以提供恒定的光功率输出和稳定的消光比。在0.35μm BiCMOS工艺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在3.3V工作电压下,在-40℃~85℃的温度范围内,通过片外编程,可调节偏置电流的幅度达4~100mA,调制电流的幅度达5~80mA,调制电流的温度补偿起点可从150C到700C变化,温度补偿的斜率可从4*10-4/0C到1.5*10-2/0C变化。该芯片可应用于速率为1.25Gbps的光纤传输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驱动器 自动功率控制 温度补偿 消光比
下载PDF
基于PSCAD的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邓婧 李兴源 《四川电力技术》 2009年第4期20-23,76,共5页
次同步谐振(SSR)问题是由串联补偿输电网络形成的电气谐振回路的固有频率与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固有频率互补时(其和等于同步频率)引起的。主要研究了由串补电容引起的SSR的频域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研究,用到的两种方法分别是电磁暂态时... 次同步谐振(SSR)问题是由串联补偿输电网络形成的电气谐振回路的固有频率与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固有频率互补时(其和等于同步频率)引起的。主要研究了由串补电容引起的SSR的频域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研究,用到的两种方法分别是电磁暂态时域仿真法(PSCAD/EMTDC)与基于时域仿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测试信号法)。采用的技术路线为两步:首先在PSCAD/EMTDC平台上建立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模型,然后在所建模型上,对所采用的频域分析方法——测试信号法和时域仿真法进行对比与校验。最后对次同步谐振的防治措施及对策做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串联补偿 次同步谐振 复转矩系数法 测试信号法 时域仿真法
下载PDF
舰载机动力补偿系统模糊逻辑设计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满翠芳 江驹 +2 位作者 王新华 郑晟 邱海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6-660,共5页
在舰载机迎角恒定动力补偿系统(Approach power compensator sysytem,APCS)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将模糊控制思想和PID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舰载飞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智能化设计和PID参... 在舰载机迎角恒定动力补偿系统(Approach power compensator sysytem,APCS)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将模糊控制思想和PID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舰载飞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智能化设计和PID参数在线自整定。该算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省略了常规控制算法中法向加速度Δaz及舵偏Δδe两路信号反馈,仅利用迎角误差Δα及其变化率Δ.α进行反馈控制,简化了工程实现。最后,以国外某舰载飞机为研究对象,对它的动力补偿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舰载机的着舰精度,改善了系统的抗阵风干扰能力,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场动力补偿 模糊逻辑 参数在线自整定 舰载飞机
下载PDF
带有舰尾流的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钟涛 《中国舰船研究》 2013年第3期6-11,共6页
舰载机发生事故主要是在着舰过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舰载机低速着舰时航迹控制不稳定。为克服这一不稳定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减轻飞行员在着舰阶段的工作负荷,飞机系统中需要引入进场动力补偿系统。采用F/A-18A舰载机参数、应用舰载... 舰载机发生事故主要是在着舰过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舰载机低速着舰时航迹控制不稳定。为克服这一不稳定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减轻飞行员在着舰阶段的工作负荷,飞机系统中需要引入进场动力补偿系统。采用F/A-18A舰载机参数、应用舰载机纵向运动小扰动线性化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评价飞行品质,并引入飞机姿态控制系统来解决俯仰控制不稳定问题。完成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的设计,解决航迹角无法跟踪俯仰角这一航迹控制不稳定问题。引入舰尾流的垂直稳态分量验证了系统的抗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舰载机着舰 进场动力补偿系统 航迹控制 舰尾流
下载PDF
舰载飞机着舰直接力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玉莲 甄子洋 +1 位作者 季雨璇 文梁栋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共5页
针对舰载机着舰阶段甲板运动和舰尾流造成的控制难度大以及着舰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舰载机“魔毯”着舰直接力控制方法,提高了飞行轨迹的响应速率和响应带宽。直接升力由襟翼与升降舵配合产生,且直接升力操纵面主控轨迹,而平尾通过保持... 针对舰载机着舰阶段甲板运动和舰尾流造成的控制难度大以及着舰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舰载机“魔毯”着舰直接力控制方法,提高了飞行轨迹的响应速率和响应带宽。直接升力由襟翼与升降舵配合产生,且直接升力操纵面主控轨迹,而平尾通过保持迎角来辅助控制轨迹。油门通道采用速度恒定的动力补偿方式进行控制。将该控制方法与传统控制方法对比仿真,加入甲板运动和舰尾流的干扰,仿真实验表明“魔毯”着舰直接力控制方法的轨迹修正速度较快,着舰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魔毯” 直接升力 进场动力补偿 甲板运动 舰尾流
下载PDF
舰尾流下自动着舰进场动力补偿的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旭东 朱万博 +1 位作者 闻子侠 刘玮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3,共5页
着舰过程中舰尾流影响舰载机高度和速度,造成着舰偏差,甚至会导致复飞。针对舰尾流造成舰载机自动着舰落点精度差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传统速度恒定动力补偿、迎角恒定动力补偿2种方案,并对迎角恒定动力补偿控制方案进行改进,减小纵向高... 着舰过程中舰尾流影响舰载机高度和速度,造成着舰偏差,甚至会导致复飞。针对舰尾流造成舰载机自动着舰落点精度差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传统速度恒定动力补偿、迎角恒定动力补偿2种方案,并对迎角恒定动力补偿控制方案进行改进,减小纵向高度通道与速度通道的耦合程度,降低舰尾流对下滑道控制精度的影响。通过数学仿真对比了3种方案抑制舰尾流稳态分量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迎角恒定动力补偿方案能够有效抑制舰尾流垂直分量的影响,并能够改善舰尾流水平分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着舰 舰尾流 进场动力补偿 速度恒定 迎角恒定 舰载机
下载PDF
高管薪酬粘性特征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成浦 汪茹 《管理学家(学术版)》 2012年第3期18-23,共6页
企业管理层作为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高层管理者的薪酬问题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大量公司高管天价薪酬事件的爆出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公司业绩的粘性特征,即薪酬与盈利业绩的敏感度较高,而... 企业管理层作为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高层管理者的薪酬问题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大量公司高管天价薪酬事件的爆出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公司业绩的粘性特征,即薪酬与盈利业绩的敏感度较高,而与亏损业绩的敏感度较低,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及管理层权力理论等加以解释。本文对关于高管薪酬粘性特征的研究加以梳理,并试图找寻未来在这一问题上可能存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薪酬粘性 委托代理理论 管理层权力理论
下载PDF
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4
作者 钟涛 《应用科技》 CAS 2013年第2期40-43,共4页
舰载机事故主要发生在着舰过程,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舰载机低速着舰时航迹控制不稳定引起的,进场动力补偿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不稳定现象而产生的推力自动控制系统.为了克服舰载机低速不稳定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并减轻飞行员在着舰... 舰载机事故主要发生在着舰过程,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舰载机低速着舰时航迹控制不稳定引起的,进场动力补偿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不稳定现象而产生的推力自动控制系统.为了克服舰载机低速不稳定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并减轻飞行员在着舰阶段的工作负荷,飞机系统中需要引入速度恒定进场动力补偿系统.采用F/A-18A舰载机参数建立舰载机纵向运动小扰动线性化模型,分析模型飞行品质,并引入飞机姿态控制系统来解决俯仰控制不稳定的现象并使飞机满足一级飞行品质,之后采用衰减曲线法设计PID参数完成对速度恒定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的设计,解决航迹角无法跟踪俯仰角这一航迹控制不稳定问题,最后又引入舰尾流的垂直稳态分量验证了系统的抗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进场动力补偿系统 飞行控制 PID 舰艉流
下载PDF
舰载机着舰时航迹稳定性研究
15
作者 朱永甫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1-35,52,共6页
本文讨论了舰载飞机以小于有利速度着舰时的航迹稳定性问题。在分析飞机航迹稳定性的同时,还对油门杆控制、机动襟翼控制对改善航迹稳定性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舰载飞机加装波束导引系统对着舰过程的影响原理。结果... 本文讨论了舰载飞机以小于有利速度着舰时的航迹稳定性问题。在分析飞机航迹稳定性的同时,还对油门杆控制、机动襟翼控制对改善航迹稳定性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舰载飞机加装波束导引系统对着舰过程的影响原理。结果表明:采用油门杆控制、机动襟翼控制来改善着舰阶段的航迹稳定性是可行的:而且用以上两控制系统作为内环的自动驾驶仪在波束导引系统自动导引飞机着舰过程中,能控制飞机的飞行速度、高度,帮助驾驶员操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速度 航迹 稳定性 油门杆 控制
下载PDF
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卫东 《通信电源技术》 2019年第4期287-288,共2页
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并获得了一定应用成效。因此,简单说明了无功补偿技术的类型与技术原理,简要分析了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 无功补偿技术 融合方式
下载PDF
一种改进滑模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MTPA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继灿 刘书敏 林敏怡 《电工电气》 2021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改进PI控制器在永磁同步电机中的速度调节性能,提出新幂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器的永磁电机MTPA矢量控制策略,在传统的指数趋近律中增加了新的幂次趋近律,提高系统的收敛能力,同时减小抖动。在永磁同步电机中引入补偿式最大转矩电流比... 为改进PI控制器在永磁同步电机中的速度调节性能,提出新幂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器的永磁电机MTPA矢量控制策略,在传统的指数趋近律中增加了新的幂次趋近律,提高系统的收敛能力,同时减小抖动。在永磁同步电机中引入补偿式最大转矩电流比的控制策略,根据电机中电流变换,得到控制过程中的转矩,利用获得的转矩作为补偿信号,提高q轴电流的响应。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矢量控制方法和传统滑模控制器对比,该结合方法能有效减小系统抖动,具有更强的控制精准性和抗负载转矩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次趋近律 滑模控制 最大转矩电流比 转矩补偿 永磁同步电机
下载PDF
基于Hdot指令的舰载机两种动力补偿控制系统研究
18
作者 张杨 周益 +2 位作者 颜仙荣 尹大伟 钱国红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2年第4期140-146,共7页
舰载机着舰时采用动力补偿系统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飞行员的操纵负担,提高动态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针对舰载机的两种动力补偿控制系统开展研究,基于Hdot指令对迎角保持和速度保持两种进场动力补偿系统分别进行设计和仿真,分析两种补偿... 舰载机着舰时采用动力补偿系统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飞行员的操纵负担,提高动态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针对舰载机的两种动力补偿控制系统开展研究,基于Hdot指令对迎角保持和速度保持两种进场动力补偿系统分别进行设计和仿真,分析两种补偿系统在风干扰情况下的动力补偿响应情况,并对比仿真结果分析其基本原理。结果表明:迎角保持动力补偿系统稳定迎角的能力大于速度保持动力补偿系统,轨迹控制也比速度保持动力补偿系统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ot飞控指令 进场动力补偿 舰尾流干扰 迎角保持 速度保持
下载PDF
自动着舰的控制构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节 吴文海 +1 位作者 张源原 高丽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29,共4页
在参考美军自动着舰系统(ACLS)的基础上,研究工程上最合适的ACLS控制构型。首先,分析了垂直速度指令和俯仰角指令在轨迹控制本质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然后,将上述两种指令控制结构与两种动力补偿系统(速度保持APCS和迎角保持APCS)一对一... 在参考美军自动着舰系统(ACLS)的基础上,研究工程上最合适的ACLS控制构型。首先,分析了垂直速度指令和俯仰角指令在轨迹控制本质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然后,将上述两种指令控制结构与两种动力补偿系统(速度保持APCS和迎角保持APCS)一对一组合成4种控制构型,仿真比较了这4种构型在指令响应、风扰抑制上的性能差异,分析了其物理原因。结果表明,H·指令加迎角保持APCS的控制构型对飞机纵向控制更有利,特别是对轨迹、高度要求严格的着舰任务。这与美军的实际试飞结论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舰 垂直速度指令 俯仰角指令 动力补偿 进场功率补偿系统
原文传递
舰载机人工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技术 被引量:14
20
作者 段卓毅 王伟 +2 位作者 耿建中 何大全 马坤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0,共15页
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是舰载机设计的难点和关键技术之一。首先,对舰载机人工进场着舰轨迹及精确轨迹控制的应用需求进行了讨论,指出其必要性和直观的有益效果;随后,讨论了舰载机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的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涉及的等角... 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是舰载机设计的难点和关键技术之一。首先,对舰载机人工进场着舰轨迹及精确轨迹控制的应用需求进行了讨论,指出其必要性和直观的有益效果;随后,讨论了舰载机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的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涉及的等角下滑航迹率控制技术、进场动力补偿技术、直接力控制技术、DP(Delta flight Path)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最后,讨论了舰载机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对减轻驾驶员操纵负担、降低触舰点分散度、减小触舰载荷等方面的收益。研究工作对舰载机的精确轨迹着舰控制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进场 轨迹控制 直接力控制 动力补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