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 Surface Treatment Using an RF Capacitive Atmospheric Pressure Cold Ar Plasma Jet
1
作者 费小猛 Shin-ichi KURODA +1 位作者 Tamio MORI Katsuhiko HOSOI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77-581,共5页
In this study,a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5-mm-thick,0.95 g/cm3) surface was treated using an RF capacitive atmospheric pressure cold Ar plasma jet.By using this Ar plasma jet,a hydrophilic HDPE surface was for... In this study,a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5-mm-thick,0.95 g/cm3) surface was treated using an RF capacitive atmospheric pressure cold Ar plasma jet.By using this Ar plasma jet,a hydrophilic HDPE surface was formed during the plasma treatment.In particular, the effects of an additive gas(N;or O2) on the HDPE surface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It was shown that the addition of N2 or O2 gas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HDPE surface treatment.Compared to pure Ar plasma treatment,a lower value of water contact angle (WCA) was obtained when a trace of N2 or O2 gas was added.It was also found that besides the quantities of active species in the plasma jet,the treatment temperatur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DPE surface treatment.This is because surface molecular motion is not negligible when the treatment temperature is close to the melting point of the poly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pressure ar plasma jet additive gas HDPE surface treatment
下载PDF
Analysis of an Ar plasma jet in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conjugated with a microsecond pulse
2
作者 Duc Ba NGUYEN Quang Hung TRINH +1 位作者 Won Gyu LEE Young Sun MOK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73-81,共9页
In this work, an Ar plasma jet generated by an AC-microsecond-pulse-drive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 which had two ring-shaped electrodes isolated from the ambient atmosphere by transformer oil, was invest... In this work, an Ar plasma jet generated by an AC-microsecond-pulse-drive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 which had two ring-shaped electrodes isolated from the ambient atmosphere by transformer oil, was investigated. By special design of the oil insulation, a chemically active Ar plasma jet along with a safe and stable plasma process as well as low emission of CO and NOxwere successfully achiev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pplied voltage and frequency were bas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jet temperature, discharge power, and jet length, whic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two operating parameters. Meanwhile, gas velocity affected the jet temperature in a reverse dire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a He plasma jet, the Ar plasma jet had relatively low jet temperature under the same level of the input parameters, being preferable for bio-applications. The Ar plasma jet has been tested to interact with human skin within 5 min without the perception of burnt skin and electrical sh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 plasma jet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OES of ar gas emission of ar plasma jet transformer oil
下载PDF
Influence of Additive Gas on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n-equilibrium Atmospheric Pressure Argon Plasma Jet 被引量:1
3
作者 费小猛 Shin-ichi KURODA +2 位作者 Yuki KONDO Tamio MORI Katsuhiko HOSOI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75-582,共8页
Electr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n argon plasma jet were characterized. In particular, effects of an additive gas, namely nitrogen or oxygen, on these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plasma jet was found t... Electr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n argon plasma jet were characterized. In particular, effects of an additive gas, namely nitrogen or oxygen, on these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plasma jet was found to be of a glow-like discharge, which scarcely changed upon the injection of an additive gas, either directly or through a glass capillary.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characterization revealed that excited argon atoms were the predominant active species in this plasma jet. Metastable argon atoms were highly quenched, and N2(C3yIu) became the main energy carrier following nitrogen injection. When oxygen was added to the afterglow zone through a glass capillary, no significant quenching effect was observed and the number of oxygen atom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oxygen concentration. Finally, to demonstrate an application of this plasma jet, a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rface was treated with argon, argon/nitrogen, and argon/oxygen plas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pressure ar plasma jet additive gas DISCHarGE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下载PDF
不同电极结构下大气压Ar等离子体射流的流体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园园 王艳辉 +1 位作者 高彩慧 王德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9,共10页
采用二维轴对称流体模型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电极结构下大气压Ar等离子体射流的基本特性。第一种是带绝缘介质的针电极结构(电场方向和气体流方向平行),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电极结构的介质管外增加一个垂直气流方向的接地环电极,第三种是不... 采用二维轴对称流体模型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电极结构下大气压Ar等离子体射流的基本特性。第一种是带绝缘介质的针电极结构(电场方向和气体流方向平行),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电极结构的介质管外增加一个垂直气流方向的接地环电极,第三种是不带绝缘介质的裸针电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接地环电极的引入对介质管内外的射流传播影响不同。在介质管内,接地环电极使管内表面附近的径向电场增加,电子密度升高,射流传播速度加快,但对中心轴附近的电场和电子密度影响很小;然而在介质管外,接地环电极的引入导致轴向和径向电场均减小,从而引起射流的传播长度减小,射流通道径向收缩。通过带绝缘介质的针电极和裸针电极结构的对比研究发现,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去掉包裹在针电极上的介质后,由于等离子体电势升高,电场增加,射流的传播长度几乎增加一倍,峰值电子密度增加近一个数量级,而且在整个射流通道内电子密度都保持相对高的值。此外,对3种电极结构下的主要活性粒子的产生和输运进行了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ar等离子体射流 电极结构 二维模拟 活性粒子
下载PDF
大气压Ar等离子体射流对环氧树脂表面绝缘性能提升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左坤 杨鼎革 +4 位作者 柳杰 牛博 孙浩飞 尚宇 王立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116,共6页
实际运行工况下的开关柜内绝缘件受到污秽、潮湿凝露、发热和冷热循环等不利影响而逐步老化,材料表面绝缘性能不断降低,对设备安全运行造成威胁。为了提高环氧树脂(EP)表面的绝缘性能(憎水性、表面电阻率及沿面闪络电压),基于介质阻挡... 实际运行工况下的开关柜内绝缘件受到污秽、潮湿凝露、发热和冷热循环等不利影响而逐步老化,材料表面绝缘性能不断降低,对设备安全运行造成威胁。为了提高环氧树脂(EP)表面的绝缘性能(憎水性、表面电阻率及沿面闪络电压),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采用高压脉冲源激励产生大气压Ar等离子体射流(APPJ)处理表面涂抹二甲基硅油的环氧树脂。实验结果发现:处理后的EP表面憎水性明显增强,二甲基硅油中含Si基团由于等离子体射流中高能活性粒子作用修饰到EP表面,形成新的Si⁃C和Si⁃O化学键。同时,材料表面上的二甲基硅油阻碍了含O活性粒子接触EP表面,使含O的活性基团无法在环氧树脂表面生成。同时,由于EP表面粗糙度的上升,EP表面沿面闪络电压及表面电阻率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大气压ar等离子体射流 二甲基硅油 憎水性 表面电阻率 沿面闪络电压
下载PDF
Ar等离子体射流处理乙醇水溶液的放电特性及灭菌效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夏文杰 刘定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5-776,共12页
乙醇是一种医疗上常用的消毒剂,理论上在Ar等离子体射流处理的水溶液中掺杂乙醇可以增强灭菌效果。通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活实验,发现在被处理的水溶液中掺杂20%乙醇可使Ar射流等离子体活化水的灭菌效果提高5个数量级以上... 乙醇是一种医疗上常用的消毒剂,理论上在Ar等离子体射流处理的水溶液中掺杂乙醇可以增强灭菌效果。通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活实验,发现在被处理的水溶液中掺杂20%乙醇可使Ar射流等离子体活化水的灭菌效果提高5个数量级以上。进一步地,发现当工作气体中掺杂0.2%N2或在屏蔽罩中掺杂1%O2时,只需在被处理的水溶液中掺杂2%乙醇,即可提高5个数量级以上的灭菌效果。同时发现,2%乙醇掺杂可使等离子体中多个放电通道交叠,原因可能是亚稳态Ar*和乙醇气体分子在气液界面的彭宁电离作用。最后,通过对液相活性粒子的检测分析,发现等离子体活化乙醇溶液中的过氧乙酸可能在灭菌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过氧亚硝酸和过氧乙酸可能协同作用增强了灭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等离子体射流乙醇 放电特性 灭菌效应
下载PDF
Ar/H_2O等离子射流作用下生理盐水中H_2O_2的生成 被引量:2
7
作者 柳晶晶 郭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80-3785,共6页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产生的丰富的化学活性物种(活性氧和氮基团)在生物医学应用(如伤口消毒和愈合)上有着很高的需求,尤其是活性氧基团(如O(3P)、O(5P)、OH*、O2-、1O2、O、O3和H2O2)有着很强的杀菌能力。为此,采用了一种针-环介质阻挡放电...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产生的丰富的化学活性物种(活性氧和氮基团)在生物医学应用(如伤口消毒和愈合)上有着很高的需求,尤其是活性氧基团(如O(3P)、O(5P)、OH*、O2-、1O2、O、O3和H2O2)有着很强的杀菌能力。为此,采用了一种针-环介质阻挡放电(DBD)结构的Ar/H2O等离子体射流作用于生理盐水中生成H2O2,并对水蒸气体积分数、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及等离子体处理后储存时间对生理盐水中H2O2浓度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时间的情况下,生理盐水中H2O2浓度随着水蒸气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出现先增后减的情况,而H2O2生成率和能量利用率则受水蒸气体积分数影响不大;在相同水蒸气体积分数的情况下,较长的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将会导致较高的H2O2浓度、生成率和能量利用率;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生理盐水中的H2O2在40 min时间内可以相对稳定地存在,显示了H2O2在等离子体药学上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基团 ar/H2O等离子体射流 H2O2浓度 H2O2生成率 能量利用率 等离子体药学
下载PDF
HMDSO含量对纳秒脉冲激励Ar/HMDSO射流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劲卓 刘峰 方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675-2683,2696,共10页
通过在放电气体中添加含Si媒质可在材料表面引入含Si基团,能有效提高等离子体憎水改性效果,增强材料沿面耐压能力。该文选取六甲基二硅醚(HMDSO)为含Si媒质,采用纳秒脉冲激励在Ar/HMDSO中产生射流放电,通过电压电流波形测量等电气特性,... 通过在放电气体中添加含Si媒质可在材料表面引入含Si基团,能有效提高等离子体憎水改性效果,增强材料沿面耐压能力。该文选取六甲基二硅醚(HMDSO)为含Si媒质,采用纳秒脉冲激励在Ar/HMDSO中产生射流放电,通过电压电流波形测量等电气特性,发光图像、发射光谱及ICCD等光学特性诊断,研究了HMDSO含量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得到等离子体羽长度、放电功率、传输电荷、主要粒子谱线强度及电离波传播等参量随HMDSO含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放电电离反应及动态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少量HMDSO的引入对放电有促进作用,体现在随添加含量的增加,射流体羽长度变长,注入功率和传输电荷量提高、主要粒子谱线强度增强,电离波传播速度和距离提升。这些参量在HMDSO体积分数为0.04%时达到最大值,当HMDSO体积分数大于0.04%时,放电强度开始减弱,表现在相关参量随HMDS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HMDSO参与放电中直接电离反应及与Ar激励态反应,这两种反应的竞争是导致其对放电特性影响存在极值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射流 ar/HMDSO 纳秒脉冲 憎水性 放电特性 表面改性
下载PDF
气体流速对大气压氩气等离子体射流影响的实验与仿真 被引量:20
9
作者 邵先军 张冠军 +3 位作者 詹江杨 李娅西 张增辉 彭兆裕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9-1504,共6页
为了研究气体流速对Ar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的影响,首先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通过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数值仿真了Ar气流在空气中的流速与摩尔分数分布。考虑了高流速下湍流对APPJ的影响,耦合求解了连续性方程、N-S方程、K-ε湍流... 为了研究气体流速对Ar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的影响,首先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通过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数值仿真了Ar气流在空气中的流速与摩尔分数分布。考虑了高流速下湍流对APPJ的影响,耦合求解了连续性方程、N-S方程、K-ε湍流方程以及混合气体的组分输运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随Ar流速的变化APPJ表现为层流、过渡态和湍流3种模式,当流动为过渡态时APPJ长度为最长。仿真结果表明,当流动处于层流时,随着流速的增加,径向的Ar速度与摩尔分数逐渐增大,这与APPJ长度随Ar流速逐渐变长的实验结果相符合;当流动处于湍流时,Ar的径向扩散陡然上升,Ar头部的摩尔分数下降,这也与实验中观察到的当Ar流速很大时射流长度反而变短的现象基本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 氩气等离子体 射流长度 氩气摩尔分数 数值仿真 湍流模型
下载PDF
大气压氩气等离子体射流长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冠军 詹江杨 +1 位作者 邵先军 彭兆裕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2-1438,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大气压氩气射流结构的放电特性以及气流速率、外施电压和电极结构对射流体长度的影响,设计了外表面双电极、外表面单电极和中心同轴电极3种不同结构的氩气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并结合气体动力学和静电场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 为了研究不同大气压氩气射流结构的放电特性以及气流速率、外施电压和电极结构对射流体长度的影响,设计了外表面双电极、外表面单电极和中心同轴电极3种不同结构的氩气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并结合气体动力学和静电场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流速率的增加,射流管内的氩气流动状态会经历从最初的层流态到中间的过渡态再到最后的湍流态的过程,相应的射流体长度也随着气流速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并在雷诺数为2000~3000时达到最大值。总体上来说,在同一气流速率下,单电极结构的射流体长度略大于双电极结构,而中心电极结构的射流长度较短;中心电极结构的放电最为稳定,双电极次之,单电极最差。分析认为,射流体长度主要取决于流注崩头的高能电子,由于双电极和单电极结构的电场以轴向分量为主,放电类似于流注放电,射流体较长;而中心电极结构的电场集中在中心电极尖端,放电起始于电晕放电,射流体较短。同样受电场分布的影响,随着射流管内径的增大,双电极和单电极结构的射流体长度最大值先增大后逐渐趋于饱和,而中心电极结构的射流体长度最大值则略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s) ar等离子体 射流长度 气流速率 电极结构 电场强度
下载PDF
基于锥形管的环-板电极结构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郝致远 高博 +2 位作者 吴波 汲胜昌 刘月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98-3104,共7页
为了研究锥形管对Ar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的影响,在环–板电极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锥形石英玻璃管作为等离子体射流反应器,并引入了悬浮电极,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的电气特性的测量和光学特性的诊断,包括拍摄发光图... 为了研究锥形管对Ar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的影响,在环–板电极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锥形石英玻璃管作为等离子体射流反应器,并引入了悬浮电极,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的电气特性的测量和光学特性的诊断,包括拍摄发光图像,测量射流的电压–电流波形和发射光谱,然后计算获得平均放电功率和电子激发温度,研究了当采用不同形状的玻璃管时,Ar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特性和演变规律,并结合气体流场仿真与电场仿真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直管电极结构相比,引入悬浮电极的基于锥形管的环–板电极结构产生的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电流有效值、放电功率以及电子激发温度均有所提高;利用锥形管可以使管中Ar气流在出口处的流速更快,且速度分布更为均匀,使得Ar气流可以更为平稳的向前扩展;同时在管口附近形成Ar含量较大的气体氛围,更有利于放电的发展;在环板电极结构中引入悬浮电极,加强了高压电极与悬浮电极间的电场,更易使流过电场中的气体电离,并且使能量集中在射流产生通道,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等离子体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 放电特性 锥形石英玻璃管 悬浮电极 电极结构
下载PDF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的射流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勇 张雄 +3 位作者 郑杰 高琳 林光文 武瑞霞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3-718,共6页
采用非局域热力学平衡条件,考虑等离子喷涂过程中的电离及复合反应,研究超音速等离子喷涂过程中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氩氢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为15%时,喷枪内部的最大速度达到3 200 m/s,最高温度达到18 000 K。采用氩氢混合气体... 采用非局域热力学平衡条件,考虑等离子喷涂过程中的电离及复合反应,研究超音速等离子喷涂过程中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氩氢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为15%时,喷枪内部的最大速度达到3 200 m/s,最高温度达到18 000 K。采用氩氢混合气体比纯氩情况下的速度和温度都有所提高。等离子体的最大速度随电流增大而增大,最高温度在470 A出现拐点,当电流大于470 A时,气流温度开始升高。加入粉末后,气流速度增大。流场速度随载气量增大而减小。氩氢混合气体中氢气的最佳含量为体积分数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 等离子喷涂 射流特性 非局域热力学平衡 氩氢混合气体
下载PDF
等离子体喷枪氩等离子体辐照棉织物后亲水性“即时效应”的研究
13
作者 吴瑜 许明耀 +2 位作者 陈飞明 胡毓华 王守国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介绍了使用一种等离子体喷枪的常压低温氩等离子体对棉织物进行了辐照亲水性实验,发现使用Ar等离子体处理棉织物一定时间后的亲水性“即时效应”在合适的辐照时间情况下也能得到比较有效的抑制。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在实验中还发现... 本文介绍了使用一种等离子体喷枪的常压低温氩等离子体对棉织物进行了辐照亲水性实验,发现使用Ar等离子体处理棉织物一定时间后的亲水性“即时效应”在合适的辐照时间情况下也能得到比较有效的抑制。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在实验中还发现有亲水速率变快的迹象,具体原因还需要以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加以确认。这种抑制“即时效应”的方法若能获得实际应用,将有助于推广干法处理纺织品的技术,从而能缓解或解决纺织品处理中的水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喷枪 即时效应 亲水性
下载PDF
CCD光谱层析技术重建氩等离子束射流三维温度场 被引量:4
14
作者 邢键 万雄 +2 位作者 孙晓刚 戴景民 高益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23-3027,共5页
根据谱线相对强度法,提出了利用正交面阵CCD光谱层析技术,实时重建氩等离子束射流三维温度场的方法。通过CCD获得的待测场图像与没有射流射出时在待测场处放置的坐标纸图像进行比对,测量了实际待测场的大小;利用步进电机带动光纤探针对... 根据谱线相对强度法,提出了利用正交面阵CCD光谱层析技术,实时重建氩等离子束射流三维温度场的方法。通过CCD获得的待测场图像与没有射流射出时在待测场处放置的坐标纸图像进行比对,测量了实际待测场的大小;利用步进电机带动光纤探针对待测场进行扫描,通过光谱仪获得了待测场的光强分布。根据谱线相对强度法中谱线选取的原则,选择了696.5和763.5nm两条谱线作为研究对象。为防止CCD接收光强过饱和及待测场边缘光谱信息的损失,根据待测场的大小和光强分布设计了梯度衰减片,再通过窄带滤波片获得了待测场的光谱信息。结果表明与光纤光谱扫描法获得的结果吻合较好,不确定度为3.3%。系统满足了实时重建三维温度场的要求,为等离子束射流后续的密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实时诊断提供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性 梯度衰减片 CCD光谱层析 氩等离子束射流 三维温度场重建
下载PDF
氩等离子体射流的摩尔分布和光谱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俞永波 杨兰兰 +1 位作者 屠彦 户玎岚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5-1081,共7页
利用10 kHz的正弦波高压电源驱动在大气环境中产生了稳定的Ar等离子体射流。结合射流的图像,基于Ar在空气中的摩尔分数分布和不同放电位置处光谱的变化,研究了Ar和空气之间的交互影响。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射流经历三个阶段:低电压阶段,... 利用10 kHz的正弦波高压电源驱动在大气环境中产生了稳定的Ar等离子体射流。结合射流的图像,基于Ar在空气中的摩尔分数分布和不同放电位置处光谱的变化,研究了Ar和空气之间的交互影响。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射流经历三个阶段:低电压阶段,射流刚能产生,长度较短,Ar在放电中起主导作用;中电压阶段,放电沿射流通道发展,射流长度逐渐增加,在射流的前端Ar与空气的最强光谱强度大致相当;高电压阶段,射流前端流注头携带的能量更大,足以电离空气含量更大的混合气体,此时射流长度线性缓慢增加,整体变粗,并且呈现剑状。研究发现在射流向空气传播的过程中,Ar的各谱线强度衰减速率不同,这可能是激发态的氩原子与基态的氮分子发生了近共振能量转移碰撞导致的。最后分析了射流光谱中OH自由基谱线的产生及减弱的原因,发现空气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等离子体射流 射流长度 外加电压 放电 光谱 OH自由基
下载PDF
不同等离子体源作用下的H_2O_2生成比较研究(英文)
16
作者 柳晶晶 沈瑞雄 黄家冀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29-33,共5页
H2O2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通过各种等离子体源有效生成.文章主要讨论3种不同等离子体源作用下的H2O2生成:AC针-生理盐水电极空气等离子体、He/H2O射流等离子体和Ar/H2O射流等离子体.生理盐水由于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广泛应用而作为文章中等... H2O2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通过各种等离子体源有效生成.文章主要讨论3种不同等离子体源作用下的H2O2生成:AC针-生理盐水电极空气等离子体、He/H2O射流等离子体和Ar/H2O射流等离子体.生理盐水由于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广泛应用而作为文章中等离子体处理的试样.文章对不同等离子体源作用下,生理盐水中生成的H2O2浓度、生成率和能量利用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He/H2O射流等离子体在Fmoist=200 sccm时能够最为有效地生成H2O2,暗示出其可以作为最合适的等离子体源在液体中有效生成H2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针-生理盐水电极空气等离子体 He/H2O射流等离子体 ar/H2O射流等离子体 H2O2浓度 能量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