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面喷施吲哚乙酸对小花南芥和玉米间作富集铅的影响
1
作者 肖峰 刘才鑫 +3 位作者 祖艳群 王磊 李祖然 王吉秀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39,共10页
为探究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对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var. parviflora Franch)与玉米(Zea mays L.)间作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富集铅(Pb)的影响,本研究设置Pb(1 000 mg·kg^(-1))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IAA(0、25、50... 为探究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对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var. parviflora Franch)与玉米(Zea mays L.)间作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富集铅(Pb)的影响,本研究设置Pb(1 000 mg·kg^(-1))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IAA(0、25、50、100 mg·L^(-1))对间作植物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光合特性和Pb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g·L^(-1)浓度处理下间作小花南芥地下部分生物量比单作提高80.1%,间作小花南芥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单作提高42.1%、20.3%和21.8%,丙二醛(MDA)含量降低25.8%,间作玉米叶片SOD、POD和CAT活性较单作提高40.1%、44.4%和50.0%,MDA含量降低10.9%。随着IAA处理浓度的增加,小花南芥和玉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25、50 mg·L^(-1)处理下达到峰值后,100 mg·L^(-1)处理下有所减少。随着IAA处理浓度增加,间作小花南芥和玉米Pb富集系数先增加后减少,间作玉米转运系数增加。综上所述,25、50 mg·L^(-1)处理下,IAA通过提高玉米和小花南芥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光合色素的含量来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升间作小花南芥对Pb的富集效应和玉米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A 玉米 小花南芥 抗氧化酶 光合作用 PB含量
下载PDF
小花南芥相关转运蛋白及有机酸对锌迁移的响应
2
作者 廖雨梦 邓随枫 +3 位作者 李祖然 王磊 王吉秀 祖艳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9-1357,共9页
为探讨锌(Zn)在超富集植物中的迁移转运特征,采用小花南芥作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Zn(0、100、300 mg∙kg^(-1))对小花南芥体内果胶含量、果胶甲酯酶(PME)活性、阳离子/H+反向运输体(CAX)活性、重金属ATP酶(HMA... 为探讨锌(Zn)在超富集植物中的迁移转运特征,采用小花南芥作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Zn(0、100、300 mg∙kg^(-1))对小花南芥体内果胶含量、果胶甲酯酶(PME)活性、阳离子/H+反向运输体(CAX)活性、重金属ATP酶(HMA)活性、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活性和有机酸(草酸、柠檬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Zn处理浓度的增加,叶部Zn含量呈上升趋势,根部Zn含量在100 mg∙kg^(-1) Zn处理达到最大,且Zn含量在植株中的分布表现为根>叶。300 mg∙kg^(-1) Zn处理下,共质体汁液中的Zn含量比质外体汁液中的Zn含量高85.80%,韧皮部汁液中的Zn含量比木质部汁液中的Zn含量高4.56倍。随Zn处理浓度的增加,根中果胶含量下降;与对照处理相比,2个Zn处理根和叶中PME活性增大。300 mg∙kg^(-1) Zn处理下,叶中CAX和HMA活性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52.54%和38.73%。100 mg∙kg^(-1) Zn处理下,根中草酸含量最低,叶中草酸含量最高。300 mg∙kg^(-1) Zn处理下,柠檬酸含量在木质部汁液和叶中的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61.10%和107.88%。小花南芥根部Zn含量与PM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HMA、ABC活性和草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小花南芥叶中Zn含量与CAX、HMA活性和木质部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小花南芥通过降低果胶含量、增强膜转运蛋白活性以及柠檬酸含量来促进体内Zn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南芥 ZN 果胶 转运蛋白 有机酸
下载PDF
硫素对小花南芥同化关键酶活性与铅富集的影响
3
作者 刘艺瑄 刘才鑫 +3 位作者 祖艳群 王磊 李祖然 王吉秀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9-1328,共10页
为从生理学角度研究硫元素施加对小花南芥(Arabisalpina L.var.parviflora Franch)硫同化关键酶活性及富集铅的影响,设置铅(Pb2+1000 mg·kg^(-1))胁迫下施用不同浓度(0、25、50、100、200、400 mg·kg^(-1))硫处理的盆栽试验,... 为从生理学角度研究硫元素施加对小花南芥(Arabisalpina L.var.parviflora Franch)硫同化关键酶活性及富集铅的影响,设置铅(Pb2+1000 mg·kg^(-1))胁迫下施用不同浓度(0、25、50、100、200、400 mg·kg^(-1))硫处理的盆栽试验,测定植株体内铅、硫和硫合成物质含量以及硫同化关键酶活性,分析施硫条件下小花南芥生长、硫同化关键酶活性、铅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硫同化关键酶对小花南芥累积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硫处理浓度为400 mg·kg^(-1)时小花南芥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25.80%和71.50%,在硫处理浓度为50 mg·kg^(-1)时,地上部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总根投影面积、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显著增加了1.2、1.4倍和4.5倍,小花南芥地上部硫酸化酶(ATPS)、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ECS)、半胱氨酸合成酶(OAS-TL)、亚硫酸盐还原酶(SUR)活性分别增加了21.66%、29.80%、15.08%、48.95%,地下部和地上部的半胱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8.10%、11.93%;硫处理浓度为100 mg·kg^(-1)时,小花南芥地上部乙酰丝氨酸水解酶(OASS)、螯合肽合成酶(PCSase)、腺苷酰硫酸还原酶(APSR)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24.27%、19.29%、36.71%,地上部的半胱氨酸含量增加了7.96%;在硫处理浓度为50、100 mg·kg^(-1)时铅的富集系数大于1。小花南芥地上部铅含量与地上部OAS-TL、γ-ECS和SUR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小花南芥地下部铅含量与地下部γ-ECS和APSR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地下部OAS-TL、半胱氨酸(Cys)和PCSase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研究表明,适当施硫(50~100 mg·kg^(-1))可以促进小花南芥的生长,改变根系形态,提高硫同化关键酶活性和含硫化合物的含量,增强小花南芥对铅的富集和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素 小花南芥 硫同化 酶活性
下载PDF
蚕豆与小花南芥间作体系中Cd,Pb在植物中的累积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兴 郭先华 +1 位作者 祖艳群 李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7-172,共6页
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通过富集植物小花南芥与蚕豆间作修复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分析在间作体系中植物对Cd和Pb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单作与间作条件下,蚕豆和小花南芥的株高以及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蚕豆在花蕾期Cd,Pb的含量相对较低,... 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通过富集植物小花南芥与蚕豆间作修复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分析在间作体系中植物对Cd和Pb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单作与间作条件下,蚕豆和小花南芥的株高以及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蚕豆在花蕾期Cd,Pb的含量相对较低,成熟期Cd,Pb含量最高,蚕豆的Cd和Pb含量在间作条件下分别比单作高30.9%和40.2%;小花南芥的Cd,Pb含量随种植时间逐步升高,小花南芥的Cd和Pb含量在间作条件下分别比单作高12.6%和低9.04%。蚕豆与小花南芥间作条件下对Cd的富集系数比单作高,而对Pb的富集系数间作和单作没有差异。蚕豆与小花南芥对Cd和Pb的转运系数,单作与间作条件下均没有差异。蚕豆对Cd和Pb的净化效率,间作的均大于单做,小花南芥的净化效率单作与间作没有差异。因此,蚕豆花蕾期Cd,Pb含量最低,成熟期Cd,Pb含量最高,均是间作高于单作;小花南芥在120 d时Cd,Pb含量最高,Cd含量间作高于单作,Pb含量低于单作。研究表明富集植物小花南芥与蚕豆间作修复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小花南芥 间作 重金属
下载PDF
小花南芥与玉米间作对Pb的吸收累积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建军 修珩 李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3-67,78,共6页
该研究选择Pb的超富集植物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与玉米,在Pb污染土壤中进行单作、间作试验,研究小花南芥和玉米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Pb的吸收和累积特性。结果表明,小花南芥与玉米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降低了小花南芥的生物... 该研究选择Pb的超富集植物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与玉米,在Pb污染土壤中进行单作、间作试验,研究小花南芥和玉米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Pb的吸收和累积特性。结果表明,小花南芥与玉米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降低了小花南芥的生物量;间作提高了小花南芥根和地上部分Pb含量,由单作的762.11 mg/kg、842.10 mg/kg分别增至834.95、923.15 mg/kg,降低玉米根和地上部分Pb含量,由单作的145.80 mg/kg、90.49 mg/kg分别降低到121.42、73.55 mg/kg。与小花南芥单作相比,间作降低了土壤Pb含量。同时,因为小花南芥的作用,活化了土壤Pb,玉米与小花南芥间作土壤有效态Pb含量显著高于玉米单作土壤,更有利于提高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南芥 玉米 PB 间作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的分离及其铅耐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湛方栋 何永美 +1 位作者 李元 祖艳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9-604,共6页
采用常规、含Cd2+和含Pb2+马丁氏培养基,对云南省会泽县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inn)根际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将分离的菌株接种在含不同浓度(0、0.1、1和10mmolL-1)Pb2+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比较废弃铅锌矿区... 采用常规、含Cd2+和含Pb2+马丁氏培养基,对云南省会泽县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inn)根际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将分离的菌株接种在含不同浓度(0、0.1、1和10mmolL-1)Pb2+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比较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的铅耐性,结果表明:从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共分离获得11个属的54株真菌。大于1mmolL-1的Pb2+显著抑制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的生长;含Cd2+和含Pb2+的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的铅锌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Pb2+的生长半数抑制浓度(EC50)平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大于非矿区,铅锌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对Pb2+的耐性强于非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区 小花南芥 根际真菌
下载PDF
不同互作方式对小花南芥和蚕豆Pb累积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尹晓青 李博 +2 位作者 王吉秀 李元 祖艳群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3-711,共9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程度的根系互作方式对小花南芥和蚕豆生长、吸收和累积Pb的影响以及小花南芥和蚕豆根际不同互作方式效应分析。【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土壤和植株中的Pb含量,分析小花南芥和蚕豆根系采用PVC板隔开、...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程度的根系互作方式对小花南芥和蚕豆生长、吸收和累积Pb的影响以及小花南芥和蚕豆根际不同互作方式效应分析。【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土壤和植株中的Pb含量,分析小花南芥和蚕豆根系采用PVC板隔开、尼龙筛布隔开、无隔板3种处理方式对植株吸收累积Pb的影响。【结果】(1)不同根系互作下,根系无隔板处理时,小花南芥和蚕豆生物量显著增加。(2)小花南芥Pb的累积量以无隔板较高,PVC板隔开较低;蚕豆Pb累积量以PVC板隔开较高,尼龙筛布隔开较低。(3)根际互作的总效应中,溶液效应占到70%左右,根系效应为30%左右。【结论】无隔板处理条件下,溶液效应(根系分泌物、根部共生菌等)是提高小花南芥Pb累积量,降低蚕豆Pb的累积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南芥 蚕豆 根际互作 Pb累积
下载PDF
铅胁迫下添加硫对小花南芥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植株铅累积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李青 赵秋利 +1 位作者 郭佩 王吉秀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35-40,共6页
为探明在铅胁迫下,外源添加不同硫浓度是否会影响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 var.parviflora Franch)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植株铅累积特性,采用盆栽试验种植野生小花南芥,通过测定土壤pH、S、Pb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植株铅含量,揭示铅胁... 为探明在铅胁迫下,外源添加不同硫浓度是否会影响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 var.parviflora Franch)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植株铅累积特性,采用盆栽试验种植野生小花南芥,通过测定土壤pH、S、Pb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植株铅含量,揭示铅胁迫下,外源添加不同硫浓度对超富集植物小花南芥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植株铅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铅胁迫下,外源添加不同硫浓度(1)使土壤pH从6.87下降到6.17;(2)对土壤Pb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土壤铅含量可达2 100.22 mg/kg;(3)对细菌、真菌、放线菌无显著影响;(4)显著增加了地上部和地下部对铅的吸收,其中,地上部铅含量可达2 524.01 mg/kg,地下部铅含量可达1 672.94 mg/kg,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和转运量系数最高分别可达4.04、1.73和9.84。研究发现,铅胁迫下,外源添加不同硫浓度可促进小花南芥对铅的吸收,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也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南芥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铅胁迫下小花南芥和玉米间作体系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吉秀 李元 +3 位作者 祖艳群 湛方栋 秦丽 何永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59,共6页
探讨低累积玉米品种与超累积植物小花南芥间作体系对铅污染的生理响应机制。以陶粒为培养基质,研究铅(400 mg/kg)胁迫对玉米和小花南芥间作体系的植株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及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体系下,玉米叶的生物量... 探讨低累积玉米品种与超累积植物小花南芥间作体系对铅污染的生理响应机制。以陶粒为培养基质,研究铅(400 mg/kg)胁迫对玉米和小花南芥间作体系的植株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及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体系下,玉米叶的生物量比单作显著增加24.5%,小花南芥根、茎和叶的生物量显著增加16.3%、32.8%和29.8%;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根和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42.58%和74.06%,间作小花南芥根和茎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61.98%和56.64%;间作玉米叶的SOD、POD和CAT活性比单作显著增加49.15%、113.98%和63.98%,小花南芥增加40.14%、73.96%和73.72%;间作玉米根的铅含量显著增加77.29%,转运系数下降47.27%;小花南芥地上部和地下部铅含量显著增加49.57%和48.64%。综上所述,间作体系促进了小花南芥地上部和地下部铅的含量,抑制铅在玉米体内的转移,玉米和小花南芥根和叶中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来减轻铅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玉米 小花南芥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野生小花南芥体内AsA-GSH循环对土壤Cd、Pb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梅 李祖然 +2 位作者 张光群 王吉秀 祖艳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8-569,共12页
为探讨植物在重金属胁迫下的防御机制,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云南省会泽县铅锌矿区三个采样区野生小花南芥(Arabisalpina L.var.parviflora Franch)体内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ate-glutathione,AsA-GSH)循环对土壤Cd、Pb胁迫的响... 为探讨植物在重金属胁迫下的防御机制,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云南省会泽县铅锌矿区三个采样区野生小花南芥(Arabisalpina L.var.parviflora Franch)体内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ate-glutathione,AsA-GSH)循环对土壤Cd、Pb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驰宏区、小马坪、三多多三个采样点的土壤Cd、Pb含量存在差异,驰宏区采样点土壤的Cd、Pb含量显著高于小马坪和三多多采样点,同时驰宏区小花南芥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株高均较高。驰宏区采样点野生小花南芥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H2O2)、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glutathione,GSH)含量显著高于小马坪。小花南芥根和叶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peroxidase,APX)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活性随土壤Cd、Pb含量的升高而显著提高;驰宏区野生小花南芥根部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reductase,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PX)活性显著低于小马坪。综上所述,在土壤Cd、Pb污染条件下,野生小花南芥通过体内AsA-GSH循环保持较强的抗氧化物质再生能力,增强对Cd、Pb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PB 小花南芥 AsA-GSH循环
下载PDF
铅锌矿区重金属胁迫对野生小花南芥根系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李青 祖艳群 +2 位作者 王吉秀 杨晶祥 牛秀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148-152,共5页
为云南会泽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野生小花南芥地下部生物量、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投影面积等根系指标研究重金属胁迫对野生小花南芥的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区内不同位置野生... 为云南会泽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野生小花南芥地下部生物量、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投影面积等根系指标研究重金属胁迫对野生小花南芥的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区内不同位置野生小花南芥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物量(以干重计)以及根冠比较低,指标保持相对稳定,各样点间差异性不显著,生长情况大致相同;野生小花南芥的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及投影面积在各径级(根径,mm)分布存在差异,其中,径级04.5的占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区 小花南芥 根系特征 径级
下载PDF
Cd对小花南芥真菌根际pH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揭学远 《环境科学导刊》 2007年第6期1-3,共3页
研究不同浓度的Cd对铅锌矿区和非矿区重金属超累积植物——小花南芥真菌根际pH的影响,以便更有效地减轻重金属污染。
关键词 CD 小花南芥 真菌根际 PH值
下载PDF
Perenniality:From model plants to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e
13
作者 Bo Zhao Jia-Wei Wang 《Molecular Plant》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41-157,共17页
To compensate for their sessile nature,plants have evolved sophisticated mechanisms enabling them to adapt to ever-changing environments.One such prominent feature is the evolution of diverse life history strategies,p... To compensate for their sessile nature,plants have evolved sophisticated mechanisms enabling them to adapt to ever-changing environments.One such prominent feature is the evolution of diverse life history strategies,particularly such that annuals reproduce once followed by seasonal death,while perennials live longer by cycling growth seasonally.This intrinsic phenology is primarily genetic and can be alter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Although evolutionary transitions between annual and perennial life history strategies are common,perennials account for most species in nature because they survive well under year-round stresses.This proportion,however,is reversed in agriculture.Hence,perennial crops promise to likewise protect and enhance the resilience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Despite significant endeavors that have been made to generate perennial crops,progress is slow because of barriers in studying perennials,and many developed species await further improvement.Recent findings in model species have illustrated that simply rewiring existing genetic networks can lead to lifestyle variation.This implies that engineering plant life history strategy can be achieved by manipulating only a few key gene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 basis of perenniality and discuss major questions and challenges that remain to be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enniality developmental plasticity flowering time POPLAR arabis alpina perennial crops life history strategy
原文传递
云南会泽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的耐镉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湛方栋 何永美 +1 位作者 李元 祖艳群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2-576,共5页
采用常规、含Cd^(2+)和含Pb^(2+)的马丁氏培养基,对云南省会泽县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Arabisalpine)根际真菌进行分离,将分离的菌株接种到含不同浓度(0、0.05、0.5、5mmolL^(-1))Cd^(2+)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比较废弃铅锌... 采用常规、含Cd^(2+)和含Pb^(2+)的马丁氏培养基,对云南省会泽县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Arabisalpine)根际真菌进行分离,将分离的菌株接种到含不同浓度(0、0.05、0.5、5mmolL^(-1))Cd^(2+)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比较废弃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的镉耐性.结果表明:Cd^(2+)显著抑制铅锌矿区和非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的生长;常规、含Cd^(2+)和含Pb^(2+)的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的铅锌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Cd^(2+)的生长半数抑制浓度(EC50值)平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大于非矿区,表明铅锌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对Cd^(2+)的耐性强于非矿区;3种培养基分离的真菌中,含Cd^(2+)培养基分离的铅锌矿区小花南芥根际真菌对Cd^(2+)的耐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区 小花南芥 根际真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