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唐鹏程
吕福亮
+4 位作者
范国章
邵大力
王雪峰
孙辉
李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3-1020,共8页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位于印度-缅甸山脉西部山前,由NNW—SSE向带状分布的多排背斜构成,其构造特征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反射剖面精细构造解析,尝试分析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重点关注若开褶皱带的滑脱层...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位于印度-缅甸山脉西部山前,由NNW—SSE向带状分布的多排背斜构成,其构造特征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反射剖面精细构造解析,尝试分析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重点关注若开褶皱带的滑脱层发育特征及背斜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若开褶皱带发育多个滑脱层:①底部滑脱层,位于约6.5s(双程走时)处;②中部滑脱层,层位存在变化,可能位于第四系底部或上中新统下方约2.5s处。在区域挤压作用下,若开褶皱带发育与底部滑脱层和中部滑脱层相关的滑脱褶皱,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底部滑脱层,而中部滑脱层影响了局部构造变形。生长地层记录显示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自东往西迁移,变形前缘形成于第四纪。基于构造分析结果提出了若开褶皱带褶皱变形的两种运动学端元模型:模型1中不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底部滑脱层之上;模型2中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中部滑脱层和底部滑脱层之上,形成上、下两套构造层。若开褶皱带背斜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受下伏滑脱层控制,背斜在走向上叠置、分叉可能暗示着背斜下伏滑脱层在走向上发生了改变。流体超压可能是影响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若开褶皱带
滑脱层
背斜几何学和运动学
滑脱褶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唐鹏程
邵大力
+5 位作者
王海强
王红平
孙辉
张勇刚
马宏霞
丁梁波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利用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剖析了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变形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区域深度地质剖面揭示,研究区南部仅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0 km),而北部则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2 km)和中部滑脱层(深度4 ...
利用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剖析了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变形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区域深度地质剖面揭示,研究区南部仅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0 km),而北部则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2 km)和中部滑脱层(深度4 km);受滑脱层的控制,研究区南部仅发育一套构造层,而北部则发育变形不协调的上、下两套构造层;南部背斜的南北向延伸距离、波长及背斜间隔距离均明显大于北部。通过北部局部构造精细解析表明,研究区北部变形相对较复杂,上构造层主要发育近南北向的背斜和次级张扭性右旋走滑断层,二者形成时间分别为晚第四纪和晚第四纪末。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圈闭形成、油气运聚和保存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指出研究区南部平缓褶皱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若开褶皱带
晚新生代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唐鹏程
吕福亮
范国章
邵大力
王雪峰
孙辉
李丽
机构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3-1020,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外重点风险项目勘探综合配套技术"(编号2011ZX05029)资助的成果
文摘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位于印度-缅甸山脉西部山前,由NNW—SSE向带状分布的多排背斜构成,其构造特征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反射剖面精细构造解析,尝试分析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重点关注若开褶皱带的滑脱层发育特征及背斜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若开褶皱带发育多个滑脱层:①底部滑脱层,位于约6.5s(双程走时)处;②中部滑脱层,层位存在变化,可能位于第四系底部或上中新统下方约2.5s处。在区域挤压作用下,若开褶皱带发育与底部滑脱层和中部滑脱层相关的滑脱褶皱,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底部滑脱层,而中部滑脱层影响了局部构造变形。生长地层记录显示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自东往西迁移,变形前缘形成于第四纪。基于构造分析结果提出了若开褶皱带褶皱变形的两种运动学端元模型:模型1中不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底部滑脱层之上;模型2中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中部滑脱层和底部滑脱层之上,形成上、下两套构造层。若开褶皱带背斜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受下伏滑脱层控制,背斜在走向上叠置、分叉可能暗示着背斜下伏滑脱层在走向上发生了改变。流体超压可能是影响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的重要控制因素。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若开褶皱带
滑脱层
背斜几何学和运动学
滑脱褶皱
Keywords
Bay of Bengal
arakan fold belt
multiple detachment levels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of anticline
detachment
fold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唐鹏程
邵大力
王海强
王红平
孙辉
张勇刚
马宏霞
丁梁波
机构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中油国际(凯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海外重点战略大区勘探技术研究与实践"子课题<海外海洋勘探技术与有利目标评价研究>(编号:2014D-0908)资助
文摘
利用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剖析了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变形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区域深度地质剖面揭示,研究区南部仅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0 km),而北部则发育底部滑脱层(深度12 km)和中部滑脱层(深度4 km);受滑脱层的控制,研究区南部仅发育一套构造层,而北部则发育变形不协调的上、下两套构造层;南部背斜的南北向延伸距离、波长及背斜间隔距离均明显大于北部。通过北部局部构造精细解析表明,研究区北部变形相对较复杂,上构造层主要发育近南北向的背斜和次级张扭性右旋走滑断层,二者形成时间分别为晚第四纪和晚第四纪末。若开海域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圈闭形成、油气运聚和保存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指出研究区南部平缓褶皱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若开褶皱带
晚新生代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Keywords
Late Cenozoic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akan fold belt
Bay of Bengal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初步研究
唐鹏程
吕福亮
范国章
邵大力
王雪峰
孙辉
李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孟加拉湾若开海域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唐鹏程
邵大力
王海强
王红平
孙辉
张勇刚
马宏霞
丁梁波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