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6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应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1
作者 刘伟 刘平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基于宝应湖2014—2023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经典统计法、最不利值法、ArcGIS空间插值法和距平系数法,分析宝应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宝应湖氮磷污染负荷较为严重,TN和TP是最重要的控制因子,年内水质较差时间段多出现... 基于宝应湖2014—2023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经典统计法、最不利值法、ArcGIS空间插值法和距平系数法,分析宝应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宝应湖氮磷污染负荷较为严重,TN和TP是最重要的控制因子,年内水质较差时间段多出现在汛期;2014—2023年TN、TP年均值质量浓度均呈上升趋势,最不利值相对更易出现在汛期排涝期间,且汛期质量浓度值总体高于非汛期;全湖区水质北区和东区相对较好,西区水质因子质量浓度偏高,综合水质相对较差,需重点控制氮磷污染;入湖河道水体、地表径流面源污染、汛期行洪排涝、湖区水产养殖及底泥内源释放等是宝应湖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可为宝应湖水质改善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时空变化 最不利值法 ArcGIS插值分析 宝应湖
下载PDF
我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
作者 杨康 许从宝 +1 位作者 王云霞 祁丽艳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10-12,共3页
中国现存的传统村落是千百年来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文章通过对与传统村落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提出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四个阶段,以及高校主体性特征和依托高校的地域性特征,总结得出当前传统村落研究存在地域局限性... 中国现存的传统村落是千百年来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文章通过对与传统村落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提出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四个阶段,以及高校主体性特征和依托高校的地域性特征,总结得出当前传统村落研究存在地域局限性。之后,通过ArcGIS软件运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与最邻近分析三种方法对8155个传统村落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出其空间分布呈现东西格局、亲水性、集聚性和边缘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ARCGIS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空间信息格网的南京市洪水风险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玉琴 王慧 +1 位作者 刘钺 王子睿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2,共7页
分别采用MIKE模型和ArcGIS平台搭建洪水风险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空间信息格网并进行格网叠加,构建洪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主客观权重,进而计算得出洪水风险综合指数并对南京市秦淮区3个相邻街道进行洪水风险评... 分别采用MIKE模型和ArcGIS平台搭建洪水风险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空间信息格网并进行格网叠加,构建洪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主客观权重,进而计算得出洪水风险综合指数并对南京市秦淮区3个相邻街道进行洪水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洪水风险综合指数西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易受损敏感区相对较高;随着降雨强度增大,洪水风险综合指数较高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区主要积淹点均处于洪水风险综合指数较高区域;基于空间信息格网的洪水风险评估可为精细化、动态化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洪水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空间信息格网 MIKE模型 ARCGIS平台
下载PDF
城市地表径流内涝关系与排洪道优化设计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金林 李鑫 +1 位作者 余建平 李计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1,20,共7页
为探究暴雨后地表径流与城市内涝关系,以兰州市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其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水文分析,获得了兰州市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根据地表径流空间分布规律,从城市全局视角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内涝问题,并对兰州市现有排洪道进行了优化... 为探究暴雨后地表径流与城市内涝关系,以兰州市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其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水文分析,获得了兰州市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根据地表径流空间分布规律,从城市全局视角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内涝问题,并对兰州市现有排洪道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易涝路段与径流路径具有高度相关性,地表径流流经大部分内涝路段,导致内涝发生,且径流路径的密集程度与内涝的严重程度相关,其中城关区最为严重,七里河区与西固区次之,安宁区相对轻微,符合兰州市现实情况,说明了该模型方法的正确性;内涝点集中分布在建筑用地、裸地(水泥地面等)区域,表明城市下垫面的高不透水率是造成道路积水的原因之一;优化后的排洪道使易涝区域的雨水就近排入洪道,减少了薄弱地区洪水冲入城市街道的可能性,减轻了地下排水设施的排水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将山地原始沟渠巩固、加宽、延长为新建排洪道,减少了发生山洪的风险。因该研究区域黄河穿城而过,地表径流最终通过排洪道汇入黄河,故该方法可为我国后续整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河一盘棋”的整体防洪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ArcGIS 地表径流 排洪道 一河一盘棋 甘肃兰州
下载PDF
多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以甘南州临潭县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安玉源 刘鹏权 郭雅琦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为探究多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点,以甘南州临潭县141个多民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ArcGIS 10.5为技术平台,借助最邻近指数、核密度测算、地理空间数据叠合统计等方法,从地形地貌、坡度、高程海拔、河川水系等自然环境要素,族群结... 为探究多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点,以甘南州临潭县141个多民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ArcGIS 10.5为技术平台,借助最邻近指数、核密度测算、地理空间数据叠合统计等方法,从地形地貌、坡度、高程海拔、河川水系等自然环境要素,族群结构、历史移民、道路交通等人文条件探索多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临潭县多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凝聚分布的类型,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整体集聚,显著性较强”的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影响临潭县多民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内在动力;影响多民族村落分布格局的突变动力是民族的演变迁徙、军事战争以及民族之间的分化与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多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规划和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潭县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ARCGIS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与GIS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捞车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向晓航 卢艺 徐佳 《湖南包装》 2024年第3期90-95,共6页
以湖南省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捞车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旨在为该村落的景观元素、传统建筑及其他内部空间要素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对捞车村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句法与Arc GIS空间分析... 以湖南省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捞车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旨在为该村落的景观元素、传统建筑及其他内部空间要素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对捞车村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句法与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局整合度、可理解度、平均最近邻分析及核密度等角度对研究区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捞车村空间整体形态属于聚集型,村落空间呈现“一带多点”的布局特征。(2)捞车村的全局整合度不高,可达性一般,空间内部渗透能力不足,但是该村落仍有较少区域整合度较高。(3)该村落的可理解度数值较低,导致使用人群对村落空间信息感知能力变差。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村落内部路网系统、加强村落空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的相关空间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ARCGIS 传统村落 空间形态 捞车村
下载PDF
基于地质分区的伊犁河谷黄土滑坡滑移特征研究
7
作者 毛伟 王一惠 +3 位作者 如黑艳·木合买尔 谢良甫 刘学军 玛依拉·艾山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44-450,共7页
滑坡给人类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带来了极高风险。在阿拉尔村附近发现了一处潜在不稳定滑坡。本文通过ArcGIS软件对潜在滑坡进行高程、坡度和坡向3方面分析,依据这3个地质因子对边坡进行了地质分区;再运用颗粒流软件PFC^(2D)建立潜在滑... 滑坡给人类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带来了极高风险。在阿拉尔村附近发现了一处潜在不稳定滑坡。本文通过ArcGIS软件对潜在滑坡进行高程、坡度和坡向3方面分析,依据这3个地质因子对边坡进行了地质分区;再运用颗粒流软件PFC^(2D)建立潜在滑坡数值模型,模拟潜在不稳定滑坡位移过程,分析其颗粒应变规律,通过双轴试验模型对滑坡土体的细观参数进行标定,使其和实际相符;最后将数值模型的位移结果与地质分区相结合,得到该潜在滑坡的位移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该潜在滑坡的位移主要集中在高高程、中等坡度区域,而该滑坡在此区域面积占比最大,研究为后续边坡治理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2D颗粒流 ARCGIS 潜在滑坡 地质分区 位移特征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大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8
作者 刘赫男 张洪玲 +1 位作者 徐永清 朱红蕊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4期118-124,共7页
为研究高纬度地区玉米作物受大风灾害的影响,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黑龙江省玉米大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并对其进行综合风险评估。研究得出,玉米大风灾害... 为研究高纬度地区玉米作物受大风灾害的影响,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黑龙江省玉米大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并对其进行综合风险评估。研究得出,玉米大风灾害的高发区集中在松嫩平原东南部以及三江平原西部,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无大范围植被覆盖、大风危险系数较高、玉米种植面积较大、防灾减灾能力中等。提出可通过优先选用抗倒伏品种,在温暖适宜的气候播种,种植中定期加固玉米植株,并采取覆盖保护等措施进行预防和防治玉米倒伏折损。研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调整农业结构及制定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纬度地区 黑龙江省 玉米 大风灾害 风险评估 ArcGIS空间分析 灾害风险理论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杨翠霞 杨颜冰 刘晖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以辽宁省国家级和省级19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了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辽宁省全域及辽中、辽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呈均衡集聚态势,辽西地区呈现非均衡集聚态势。辽宁省乡... 以辽宁省国家级和省级19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了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辽宁省全域及辽中、辽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呈均衡集聚态势,辽西地区呈现非均衡集聚态势。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整体上表现出东高西低、局部小集聚特征。依据资源特点,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分为农渔业特色主导型、少数民族文化型、红色旅游发展型、景区景点依托型和温泉康养型五大类,区域差异、空间分布及空间密度存在显著差异。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是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经济、交通和旅游资源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重点村 空间分布 ARCGIS 辽宁省
下载PDF
基于ArcGIS Pro实现OSGB三维模型转换关键技术研究
10
作者 邵瀚 苟胜国 李永铭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6期27-29,共3页
为解决实景三维模型OSGB格式文件碎、数量多,不符合三维模型I3S标准规范,难以形成高效、标准的网络发布方案的问题,本文阐述了I3S标准SLPK三维格式的特点及优势,制定了OSGB格式到SLPK格式的转换流程,基于Python语言和XML.DOM类库对OGSB... 为解决实景三维模型OSGB格式文件碎、数量多,不符合三维模型I3S标准规范,难以形成高效、标准的网络发布方案的问题,本文阐述了I3S标准SLPK三维格式的特点及优势,制定了OSGB格式到SLPK格式的转换流程,基于Python语言和XML.DOM类库对OGSB模型的元数据文件解析,自动获取模型空间参考系统和原点坐标,并利用ArcGIS Pro ModelBuilder模型构建器参数化建模,实现三维实景模型自动格式转换,最后以四川某水电工程实景三维模型转换为例对该方法进行试验。试验表明,该方法普适、高效,能够为当前三维实景模型高效率、高准确性格式转换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OSGB SLPK 格式转换 ArcGIS Pro ModelBuilder
下载PDF
基于C#语言与ArcGIS Engine 的开采沉陷预计系统开发
11
作者 赵兵朝 陈迪 +2 位作者 陈攀 王京滨 冯杰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190,共7页
为了预计煤层开采引发的地表移动变形,基于极坐标系的概率积分法,借助C#语言和ArcGIS Engine组件工具库设计开发了矿区开采沉陷预计系统。开采沉陷预计系统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开采工作面,能够对开采区域地表各点不同开采时间后的下沉、... 为了预计煤层开采引发的地表移动变形,基于极坐标系的概率积分法,借助C#语言和ArcGIS Engine组件工具库设计开发了矿区开采沉陷预计系统。开采沉陷预计系统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开采工作面,能够对开采区域地表各点不同开采时间后的下沉、水平移动、水平变形、倾斜、曲率进行预计,并对预计结果进行后处理,绘制地表移动变形云图。以陕西省某矿308工作面开采为例,根据工作面的开采条件、地层岩性等特征选取概率积分参数并代入本系统进行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将结果与实测地表移动变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该系统预计的地表下沉值与实测下沉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且下沉盆地形态与实际基本吻合,该系统的预计结果较为可靠,对矿区的开采沉陷预计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概率积分法 ArcGIS Engine C#语言 预计系统
下载PDF
一种自动求解宗地四至的方法
12
作者 夏振 王涛涛 +1 位作者 梁杰文 蒋秋群 《北京测绘》 2024年第5期800-804,共5页
准确反映宗地四至关系是地籍测量的一项基本要求。为改变传统地籍内业整理过程烦琐、人工参与度大、容易出错等现实问题,本文从广东省“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数据库建设工作中宗地四至填写实际需要出发,在阿尔克·吉斯(ArcG... 准确反映宗地四至关系是地籍测量的一项基本要求。为改变传统地籍内业整理过程烦琐、人工参与度大、容易出错等现实问题,本文从广东省“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数据库建设工作中宗地四至填写实际需要出发,在阿尔克·吉斯(Arc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基础上,自主研究了一种求解宗地相互关系、判别并填写数据库四至的方法。该套方法经湛江市坡头区、清远市清新区“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发证等实际项目应用,免除了人工填写四至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可为今后批量求解地物四至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一体 宗地四至 ARCGIS
下载PDF
基于AHP的DRASTIC改进模型在辽源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英刚 岳景鹏 +2 位作者 唐小涵 王子兴 赵杨帆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281-288,共8页
利用AHP及ArcGIS技术对原有DRASTIC模型进行改进,并以辽源市地下水状况为例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研究,得到了辽源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地下水脆弱性总体呈低脆弱性水平,占60.33%;西北部和东南部脆弱性中等,占17.97%;西部地... 利用AHP及ArcGIS技术对原有DRASTIC模型进行改进,并以辽源市地下水状况为例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研究,得到了辽源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地下水脆弱性总体呈低脆弱性水平,占60.33%;西北部和东南部脆弱性中等,占17.97%;西部地区及水源地周边脆弱性较高,占21.70%,易遭受污染。改进后的DRASTIC模型更能体现研究区现状,可为辽源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AHP DRASTIC模型 辽源市 ARCGIS
下载PDF
基于四维度模型的湖南省湘江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14
作者 杨柳 冯畅 +2 位作者 郭哿 彭璐璐 项瑾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当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降水频次与强度剧增,致使区域洪涝风险提高。为了降低区域洪涝风险,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维度分析洪涝灾害风险的形成机理,基于11项指标,综合运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 当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降水频次与强度剧增,致使区域洪涝风险提高。为了降低区域洪涝风险,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维度分析洪涝灾害风险的形成机理,基于11项指标,综合运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与熵权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客观赋权,对湖南省湘江流域的洪涝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最终制作出区县尺度的洪涝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湘江流域中西部致灾因子危险性低,中游地区孕灾环境敏感性高;环长株潭地区与衡阳市的承灾体脆弱性较高,但前者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其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强;湘江流域洪涝风险分布从东北向西南呈增强趋势,高洪涝风险区位于长沙市、益阳市、衡阳市及永州市南部,不同地区洪涝风险的主导因子不同。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多因子作用下地区洪涝风险的差异,可为区域防洪减灾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评估 ARCGIS 熵权法 四维度模型 湖南省湘江流域
下载PDF
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
15
作者 马丽君 唐盈 刘鑫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48-456,共9页
收集2021年有关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景区空间分布形态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和类型,并揭示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从景区分布形态、吸引力强度和集... 收集2021年有关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景区空间分布形态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和类型,并揭示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从景区分布形态、吸引力强度和集中程度三个维度综合分析60个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类型,可以将其分为5大类、32种,与基于平均最近邻判断的景区空间分布类型明显不同。②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发现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且对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次的影响存在差异。③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各维度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方向、强度也存在差异。城市的景区分布越集中,越不利于旅游发展;单位面积内景区吸引力越强,越有利于旅游发展;而景区分布形态的影响不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城市主要是低品级景区集中,且同一片区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景区间易发生恶性竞争,以及疫情背景下游客的风险感知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 景区 空间结构 旅游发展 ArcGIS空间分析法
下载PDF
中国传统印染非遗项目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6
作者 牟娃莉 刘蕾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9,共9页
传统印染非遗是推进印染技艺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示范,对印染技艺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从地理学视角出发,探究传统印染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传统印染非遗的空间分布规律。借助ARCGIS技术支持,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 传统印染非遗是推进印染技艺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示范,对印染技艺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从地理学视角出发,探究传统印染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传统印染非遗的空间分布规律。借助ARCGIS技术支持,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以动态视角对传统印染非遗的时空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传统印染非遗空间分布特征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基础物质条件,历史文化是主导因素,经济是促进发展因素。传统印染非遗时空分布研究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可为区域的协同发展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印染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ARCGIS 影响因素 核密度分析 最近邻指数
下载PDF
某化工厂搬迁遗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研究
17
作者 游萍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4年第5期84-88,共5页
以某化工厂搬迁遗留场地为调查对象,依据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采样方法及检测标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采用系统布点法+专业判断法进行采样布点,调查结果显示,地块土壤超过建设用地一类用地标准,地下水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 以某化工厂搬迁遗留场地为调查对象,依据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采样方法及检测标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采用系统布点法+专业判断法进行采样布点,调查结果显示,地块土壤超过建设用地一类用地标准,地下水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Ⅳ类标准。超标区域主要为堆煤坪、生产区及废水处理区等生产区域,土壤超标因子为铅、镉、砷、六价铬、锌、镍、苯并[a]芘,最大超标深度为6 m,地下水超标因子为镉、锌、锰、镍、铅,需开展进一步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土壤和地下水 ARCGIS
下载PDF
在ArcGIS环境下基于Python实现钻孔数据批量导入及检索方法的研究
18
作者 阿那尔 张浩鸣 +1 位作者 王磊 杨玉霞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11期14-16,共3页
该文以地震工程钻孔数据的批量处理为案例,探讨了如何结合Arc GIS10.8版本中的Python脚本编程以及ArcToolbox工具箱,开发自动化的数据批量导入和检索程序。这一过程通过对数据的导入和筛选,有效提高了工作流程的效率。
关键词 钻孔数据规范化处理 脚本编程 数据检索 自动化流程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片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19
作者 贾丽奇 王一琪 周思静 《城市建筑》 2024年第9期91-95,共5页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反映国家公园生态问题与保护利用关系的重要手段,对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文章以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片区为例,基于现存主要生态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运用ArcGIS空间...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反映国家公园生态问题与保护利用关系的重要手段,对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文章以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片区为例,基于现存主要生态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完成了肃南片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片区的综合生态敏感性总体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中等敏感性以上地区占总面积的78.90%;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至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片区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针对不同敏感性级别的区域提出了差异化的保护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公园 肃南片区 生态敏感性 ARCGIS
下载PDF
中国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20
作者 邵秀英 殷仙花 王强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24,共6页
文章以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和两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等方法分析中国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从空间来看,中国工业遗产整体呈现“一北一南”双核心的分布格局,华东、华... 文章以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和两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等方法分析中国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从空间来看,中国工业遗产整体呈现“一北一南”双核心的分布格局,华东、华北两个地区的工业遗产占比较多。从时间来看,建国后的工业遗产数量最多,中国工业遗产中心从古至今经历了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沿海地区再向内陆地区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名录 时空分布特征 ARC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