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立南京大学造园教育的发展及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广思 黄雯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41,共5页
在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组设立之前,已经有一些学校进行了长期的课程建设,国立南京大学在农科和工科中都开设了造园相关课程。通过梳理国立南京大学园艺、森林和建筑工程科(系)中庭园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设置原因及授课教师,分析造... 在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组设立之前,已经有一些学校进行了长期的课程建设,国立南京大学在农科和工科中都开设了造园相关课程。通过梳理国立南京大学园艺、森林和建筑工程科(系)中庭园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设置原因及授课教师,分析造园相关的科研、实践及其对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立南京大学造园相关课程主要由园艺系发展而来,建筑系可选修,课程均有相应实习,由吴耕民、陆费执、范赉、李驹、陈植、曾勉、毛宗良、刘敦桢、刘福泰、章守玉等留学归国的骨干教师开设。师生们不仅将其教学体系推广至全国,也进行了一些造园实践和研究,为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教育 庭园学 造园学 国立南京大学
下载PDF
也谈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的中国画教学 被引量:3
2
作者 万新华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是中国最早的美术教学机构之一,在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徐悲鸿执教于此,所以曾长期被认为是他推行中国画教学改革的试验场。笔者通过梳理历史发现,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是中国最早的美术教学机构之一,在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徐悲鸿执教于此,所以曾长期被认为是他推行中国画教学改革的试验场。笔者通过梳理历史发现,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的中国画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人为地遮蔽,其原本是十分多元的。本文即在辨明误解,还原真相,恢复其原本很生动的历史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 中国画教学 多元化 徐悲鸿
下载PDF
另辟蹊径,微光徐行--对话原中央大学建筑系校友王秋华女士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晓茜 周昕怡 《新建筑》 2022年第2期30-35,共6页
原中央大学建筑系校友王秋华建筑师是台湾地区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因图书馆类型设计的成就和注重人文关怀的建筑理念而享有盛誉。文章通过赴台对其进行专访口述,进一步了解其教育背景、职业生涯、建筑理念等多个方面... 原中央大学建筑系校友王秋华建筑师是台湾地区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因图书馆类型设计的成就和注重人文关怀的建筑理念而享有盛誉。文章通过赴台对其进行专访口述,进一步了解其教育背景、职业生涯、建筑理念等多个方面的状况,就中国早期建筑教育以及赴台建筑师成长道路的相关问题进行补遗,并试图追寻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和台湾现代建筑发展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秋华 中国早期建筑教育 台湾现代建筑 中央大学建筑系
下载PDF
试论中央民族大学体育系办学发展方向
4
作者 方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22,共5页
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体育系学生生源、就业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办学条件的调查和论证 ,阐明了体育系今后的发展方向。建议学校加强体育系师资的建设 ,加强体育系与校内外有关单位的联系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研究。
关键词 发展方向 中央民族大学 体育系 体育教育 体育教师 少数民族学生
下载PDF
流水孤村花数朵,于无人处最销魂——教育家杜国庠功行的铭述追望
5
作者 董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1,207,共17页
杜国庠澄海志学,东瀛修习。毕业归来,任教北京大学,兼行自由研究和个别教育,宣传新兴学说,剖析学校制度。出任中学校长,试行"亲爱力学"说。指导上海左翼文化团体的秘密活动,参加国民政府领导的抗战文化建设。战后在上海,有公... 杜国庠澄海志学,东瀛修习。毕业归来,任教北京大学,兼行自由研究和个别教育,宣传新兴学说,剖析学校制度。出任中学校长,试行"亲爱力学"说。指导上海左翼文化团体的秘密活动,参加国民政府领导的抗战文化建设。战后在上海,有公开的文化身份,有隐匿的政治使命。1950年始,政治角色和文化角色合二为一,在学术复元、基础重建、制度改革、文化再造等方面,不舍昼夜。杜国庠的信仰与行动一体,性情与职业无隙,气节才望及其教育家形象,固不显扬。年谱、文编、诗文全集之类基础材料未备,有关论文不多,专题著作罕见。对这位摩诘稀声的教育家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国庠华南师范学院 大教联(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 文工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 文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 亲爱力学说金山中学
下载PDF
刘敦桢对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肇始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苗苗 《建筑创作》 2009年第3期137-145,共9页
刘敦桢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史上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他参与筹建并长期执教于中国近代第一个高等专科建筑系: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与第一个大学本科建筑系: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科。本文力图在搜集整理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探讨,使刘敦... 刘敦桢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史上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他参与筹建并长期执教于中国近代第一个高等专科建筑系: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与第一个大学本科建筑系: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科。本文力图在搜集整理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探讨,使刘敦桢在这一段历史中所作的贡献更加明朗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敦桢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 苏工专建筑科 中央大学建筑科
下载PDF
论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南京高校建筑比较谈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璐 《华中建筑》 2009年第12期162-163,共2页
该文简要介绍了南京三所高等学府: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的创办经历和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对这三组建筑群从时代背景,设计创意,建筑结构和装饰特色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探讨了南京近代高校建筑中的中西方融合及它们... 该文简要介绍了南京三所高等学府: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的创办经历和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对这三组建筑群从时代背景,设计创意,建筑结构和装饰特色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探讨了南京近代高校建筑中的中西方融合及它们各自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教会大学 中国近代建筑 中西方文化 西方古典
下载PDF
武汉高等建筑教育的起始
8
作者 潘文婵 陈剑宇 《华中建筑》 2023年第2期172-176,共5页
武汉地区高等建筑教育的创立与国立南京大学的影响息息相关。该文阐述了武汉地区高等建筑教育出现前,建筑从业人员的培养方式和国立南京大学对武汉高等建筑教育的辐射影响,通过分析武汉高等建筑教育的源头、创立、承启与延伸,进一步梳... 武汉地区高等建筑教育的创立与国立南京大学的影响息息相关。该文阐述了武汉地区高等建筑教育出现前,建筑从业人员的培养方式和国立南京大学对武汉高等建筑教育的辐射影响,通过分析武汉高等建筑教育的源头、创立、承启与延伸,进一步梳理武汉三所院校教师教育背景的谱系,说明了武汉高等建筑教育与国立南京大学的关联,从而阐明武汉高等建筑教育从无到有的创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地区 国立南京大学 建筑教育 建筑系
下载PDF
九十春秋忆沧桑——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师张玉泉的回忆篇
9
作者 张玉泉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7-79,共3页
从出生到幼年、从中大建筑系早期求学到参加20届UIA大会,回顾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的人生经历;追忆了已往的学习、工作和家庭,以及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友谊;以92岁高龄殷切表达了对祖国前途和建设事业诚挚的感情和衷心的祝愿。
关键词 张玉泉 女建筑师 抗日学潮 中大建筑系
下载PDF
平等、意志与自我超越 ——论中央大学艺术系“非天才主义”美术教育
10
作者 姜天靓 《美育学刊》 2023年第5期70-78,共9页
近代中国教育界和文艺界对“天才教育”呼声较高,但中央大学艺术系反其道而行,提出“非天才主义”美术教育。艺术系教师并未放弃“天才”的词汇,但不断对其祛魅,使其意义发生转化。天才不再是欧洲浪漫主义运动鼓吹的具有超验能力、创造... 近代中国教育界和文艺界对“天才教育”呼声较高,但中央大学艺术系反其道而行,提出“非天才主义”美术教育。艺术系教师并未放弃“天才”的词汇,但不断对其祛魅,使其意义发生转化。天才不再是欧洲浪漫主义运动鼓吹的具有超验能力、创造理想世界并引领大众的精英,而是一般大众都可能具备的潜力。培养美术师资和有造诣的艺术家不能仅依托天才,而更要锻炼其强大的意志——既是个体自我超越的内在动力,又是打破教育中不平等关系、实现个体独立的基础。因此,中央大学艺术系的“非天才主义”美术教育可被视作在美术领域实施的“社会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大学艺术系 “非天才主义” 美术教育 平等 意志 自我超越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央大学艺术系师生面向现实的转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楠木 周瑾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98,共6页
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其艺术不再仅仅关注个人,而更多的是关注民族、关注时代,在"艺术社会化"的观念引领下,重庆艺术界主流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其中西迁而来的中央大学艺术系师生把抗战精神、爱国激情融入到艺术中,他们... 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其艺术不再仅仅关注个人,而更多的是关注民族、关注时代,在"艺术社会化"的观念引领下,重庆艺术界主流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其中西迁而来的中央大学艺术系师生把抗战精神、爱国激情融入到艺术中,他们关注社会与人生,进行了大量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实践,不仅为重庆地区的艺术发展注入了活力,还丰富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对写实主义进行了补充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大艺术系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