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东乌旗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硫和铅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万益 聂凤军 +5 位作者 刘妍 江思宏 徐智 胡朋 赖新荣 皮晓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8-877,883,共11页
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鸟珠穆沁旗境内发现的-处大型铅-锌-银矿床,其产出环境和形成机理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关注。对该矿床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硫和铅同住素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 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鸟珠穆沁旗境内发现的-处大型铅-锌-银矿床,其产出环境和形成机理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关注。对该矿床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硫和铅同住素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和矿石中硫化物δ^34值变化范围为1.2‰~8.6‰,具有混源硫特征。根据共生硫化物对所确定的温度表明,该矿床的形成可划分为高温和中-低温两个阶段。17件矿石硫化物样品^206Pb/^207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153~18.431,15.370~15.602和37.653~38.213,其平均值分别为18.271、15.464和37.873;3件围岩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281~18.293,15.470~15.484和37.874~37.909,平均值分别为18.288、15.477和37.893。硫和铅同住素研究结果表明,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成矿物质分别来自泥盆系火山-沉积岩和印支期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铅同住素 铅-锌-银矿床 矿床成因 阿尔哈达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哈达地区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稀土元素、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柯亮亮 翟德高 +4 位作者 刘家军 许永旺 杨婕坤 谭强 张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7-616,共20页
内蒙古阿尔哈达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岩浆岩带东段,该区发育大量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岩。对该区1件似斑状花岗岩、2件中细粒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定年,... 内蒙古阿尔哈达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岩浆岩带东段,该区发育大量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岩。对该区1件似斑状花岗岩、2件中细粒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定年,获得成岩年龄分别为319.0±5.0 Ma(MSWD=4.9)、324.0±2.0 Ma(MSWD=1.3)和332.0±8.5 Ma(MSWD=5.7)。定年结果显示所有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均为早石炭世,属于海西中期。锆石的原位微区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所有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强烈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特征,与岩浆锆石的特点一致。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锆石的εHf(t)值为-0.71^+10.21,二阶段模式年龄为709~1 436 Ma,表明其主要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根据已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和锆石稀土元素数据,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构造演化,可以推测阿尔哈达地区可能存在时限为310~330 Ma的构造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哈达 花岗岩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稀土元素 LU-HF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