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腹链蛇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淼 甄靓靓 +1 位作者 李淑兰 赵文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8-280,I0004,共4页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研究了东亚腹链蛇(Amphiesma vibakari)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结果表明:在东亚腹链蛇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全消化道。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波浪形,其中胃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胃幽门次...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研究了东亚腹链蛇(Amphiesma vibakari)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结果表明:在东亚腹链蛇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全消化道。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波浪形,其中胃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胃幽门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圆形、椭圆形。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结论:东亚腹链蛇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东亚腹链蛇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分泌、外分泌、旁分泌3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腹链蛇 消化道 嗜银细胞
下载PDF
中华蟾蜍、黑斑蛙冬眠期与非冬眠期消化管嗜银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20
2
作者 楚德昌 邓振旭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以改良龙桂开银染法与Fortana Messon银染法制作冬眠期与非冬眠期中华蟾蜍、黑斑蛙消化管各部组织切片 ,观察、测量与比较这两种无尾两栖动物冬眠期与非冬眠期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形态、密度与分布。结果表明 :无论冬眠期还是非冬眠期两种... 以改良龙桂开银染法与Fortana Messon银染法制作冬眠期与非冬眠期中华蟾蜍、黑斑蛙消化管各部组织切片 ,观察、测量与比较这两种无尾两栖动物冬眠期与非冬眠期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形态、密度与分布。结果表明 :无论冬眠期还是非冬眠期两种动物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规律相似 ,嗜银细胞的形态与其所在部位及其颗粒分泌方向有关 ,嗜银细胞在胃幽门处有明显的密度高峰 ;两种动物消化管嗜银细胞的分布范围、形状在冬眠期与非冬眠期相似 ,但冬眠期嗜银细胞的密度和嗜银细胞内的嗜银颗粒密度高于非冬眠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眠期 非冬眠期 消化管 嗜银细胞 两栖动物 中华蟾蜍 黑斑蛙
下载PDF
黑龙江林蛙冬眠前期、冬眠期和冬眠后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超 吕晓慧 +1 位作者 李淑兰 赵文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5-458,480,共5页
目的:对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冬眠前期、冬眠期和冬眠后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密度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黑龙江林蛙胃肠内分泌细胞与冬眠的关系.方法:应用Grimelius银染法染色黑龙江林蛙.结果:黑龙江林蛙冬眠前期、冬... 目的:对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冬眠前期、冬眠期和冬眠后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密度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黑龙江林蛙胃肠内分泌细胞与冬眠的关系.方法:应用Grimelius银染法染色黑龙江林蛙.结果:黑龙江林蛙冬眠前期、冬眠期和冬眠后期消化道各段都有嗜银细胞,且这3个时期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密度曲线相似,大致呈波浪形.冬眠前期和冬眠后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高峰分别是胃贲门部和胃幽门部;而冬眠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最高峰是胃体,不同时期消化道内嗜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位置相似,以锥体形、椭圆形为主,其次还有圆形和梭形等,嗜银细胞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和腺泡上皮细胞之间.结论:冬眠期嗜银细胞的密度高于冬眠前、后期,提示黑龙江林蛙冬眠期消化道内分泌机能有较大的贮备;根据其内分泌细胞的形态,认为其消化道的嗜银细胞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林蛙 冬眠 消化道 嗜银细胞
下载PDF
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嗜银细胞生后发育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赖为民 彭西 汪开毓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0-612,共3页
目的:研究小鼠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发生规律,为消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Grimelius银染法显示小鼠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嗜银细胞的生后发育情况。结果:嗜银细胞多分布于肠黏膜绒毛和肠腺上皮内,少量分... 目的:研究小鼠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发生规律,为消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Grimelius银染法显示小鼠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嗜银细胞的生后发育情况。结果:嗜银细胞多分布于肠黏膜绒毛和肠腺上皮内,少量分布于肠黏膜绒毛固有层。十二指肠和回肠嗜银细胞的数量在20日龄达到最高,25日龄降低,随后又升高;盲肠中嗜银细胞数量呈波浪形变化。同日龄比较,十二指肠和回肠中嗜银细胞数量较盲肠中的多。嗜银细胞的形态主要呈花瓶形、梭形、蝌蚪形、圆形和羽毛球拍等形状。结论:小鼠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内的嗜银细胞分布于绒毛和肠腺上皮内,形态多样,20日龄量最高,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回肠 盲肠 嗜银细胞 小鼠
下载PDF
大鼠小肠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5
5
作者 黄威权 黄荫乔 +1 位作者 王文超 杜玉凤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4期412-416,457,共6页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黄荫乔法)、亲银反应(Singh法),对11只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十二指肠最高,从空肠到回肠逐渐减少。2.嗜银、亲银细胞在肠... 本文用肠卷石蜡切片的嗜银反应(黄荫乔法)、亲银反应(Singh法),对11只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大鼠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十二指肠最高,从空肠到回肠逐渐减少。2.嗜银、亲银细胞在肠腺基底部着色较浅,在腺上部着色加深,在绒毛顶端为深染。嗜银细胞基底部有突起,穿过基膜到达固有层。在固有层内,于突起附近有嗜银颗粒和突起相延续。嗜银颗粒到达细胞顶端较为多见,有时可见到嗜银颗粒释放到腺腔内。因此我们认为,嗜银、亲银细胞兼有内、外分泌双重功能。3.在小肠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内,发现有嗜银细胞,细胞形状不规则,有突起,胞质和突起都充满嗜银颗粒,有时可见嗜银颗粒到达细胞外。颗粒的形态、致密度及染色特点,与上皮细胞之间的嗜银细胞相同,故这些细胞可能属于内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小肠 亲银、嗜银细胞 内、外分泌功能 固有层结缔组织内的嗜银细胞
下载PDF
丽斑麻蜥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金琳姊 张欣 +1 位作者 李淑兰 赵文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2期119-122,共4页
为了研究丽斑麻蜥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采用Grimelius银染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丽斑麻蜥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从其分布密度曲线可以看出,胃体和胃贲门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最高峰,胃幽门部分布密... 为了研究丽斑麻蜥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采用Grimelius银染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丽斑麻蜥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从其分布密度曲线可以看出,胃体和胃贲门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最高峰,胃幽门部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锥体形、长梭形、蝌蚪形、圆形以及椭圆形,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根据其形态,认为丽斑麻蜥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2种功能,同时丽斑麻蜥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可能与其食性及消化道各部位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斑麻蜥 消化道 嗜银细胞
下载PDF
黄雀(Carduelis spinu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吕晓慧 李淑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8-41,共4页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黄雀(Carduelis spinu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食管和嗉囊中未发现嗜银细胞,消化道其他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其分布密度大体呈波浪型,有两个分布高峰分别是腺胃和回肠,十二指肠分布...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黄雀(Carduelis spinu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食管和嗉囊中未发现嗜银细胞,消化道其他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其分布密度大体呈波浪型,有两个分布高峰分别是腺胃和回肠,十二指肠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上皮之间和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少量位于上皮细胞基部。嗜银细胞形态多样呈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其中锥体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腔,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分别指向肠腔和固有膜。笔者还结合黄雀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的特点进行了讨论,认为黄雀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雀 消化道 嗜银细胞
下载PDF
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 Jacquin)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栾颖 李淑兰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90-94,共5页
目的研究胎生蜥蜴(Lacerta V ivipara Jacquin)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方法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结果在胎生蜥蜴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N”字形,其中胃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幽门次... 目的研究胎生蜥蜴(Lacerta V ivipara Jacquin)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方法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结果在胎生蜥蜴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N”字形,其中胃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幽门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梭形、椭圆形,条形等.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及腺泡之间.结论胎生蜥蜴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胎生蜥蜴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生蜥蜴 消化道 嗜银细胞
下载PDF
不同生长时期山羊小肠亲银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付菊 陈耀星 王子旭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135,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山羊小肠亲银细胞的变化规律,采用Masson-Fonana法和图像分析法对0.5、2、4、6、12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亲银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山羊小肠亲银细胞数量从出生0.5月龄69.59个/mm2±...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山羊小肠亲银细胞的变化规律,采用Masson-Fonana法和图像分析法对0.5、2、4、6、12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亲银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山羊小肠亲银细胞数量从出生0.5月龄69.59个/mm2±26.28个/mm2到2月龄显著减少41.75个/mm2±24.13个/mm2,而后随着月龄的增长亲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2月龄时达顶峰105.36个/mm2±46.89个/mm2。各发育时期,从十二指肠至回肠亲银细胞的数量均逐渐减少。说明山羊小肠亲银细胞可能通过内分泌和外分泌的方式调节小肠组织的发育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小肠 亲银细胞
下载PDF
胎儿胃、小肠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晓岚 汤银娟 +1 位作者 莫艳秀 刘科峰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0-32,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胃、小肠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方法采用银浸染色方法,对12例胎儿的胃、小肠内分泌细胞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胃、小肠中的内分泌细胞(嗜银细胞)呈锥体形、柱形、圆形、梭形、不规则形等。在小肠固有膜结缔组织中有散在的嗜... 目的探讨胎儿胃、小肠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方法采用银浸染色方法,对12例胎儿的胃、小肠内分泌细胞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胃、小肠中的内分泌细胞(嗜银细胞)呈锥体形、柱形、圆形、梭形、不规则形等。在小肠固有膜结缔组织中有散在的嗜银细胞。该细胞主要分布于小肠绒毛上皮、小肠腺及十二指肠腺,胃部较少,其中以十二指肠最多,空肠、回肠顺次递减,而十二指肠乳头又明显高于十二指肠其他部位,在这些部位有时可见该细胞抵达腺腔,并有颗粒释放于腺腔内。结论胎儿胃肠道含有内分泌细胞,其形态多样,主要分布于小肠及十二指肠乳头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内分泌细胞 嗜银细胞 胎儿
下载PDF
三种无尾两栖类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楚德昌 《潍坊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探索两栖类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分布规律。方法:取中华大蟾蜍、黑斑蛙、泽蛙等动物各段消化管,以改良龙桂开浸银染色法与Fortana—Messon银染法制做石蜡组织切片,光镜下观测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范围与分布密度。结果... 目的:探索两栖类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分布规律。方法:取中华大蟾蜍、黑斑蛙、泽蛙等动物各段消化管,以改良龙桂开浸银染色法与Fortana—Messon银染法制做石蜡组织切片,光镜下观测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范围与分布密度。结果与结论:嗜银细胞分布于三种动物消化管从食管后半至泄殖腔粘膜层的粘膜上皮与腺体中,从消化管始端至末端方向嗜银细胞的密度呈波浪形变化,在胃贲门、胃幽门与小肠末段处有嗜银细胞分布密度高峰。嗜银细胞的形成与大小与其所在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两栖类动物 消化道 嗜银细胞 银染
下载PDF
嗜银细胞在3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中的形态与分布
12
作者 潘燕 何敏 +2 位作者 廖琼 李沛 郭红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6期40-45,共6页
为了对消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研究3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Coturnixaponica)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取消化道各段,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处理,观察嗜银细胞的分布、形态,并统计消化道各段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采用... 为了对消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研究3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Coturnixaponica)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取消化道各段,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处理,观察嗜银细胞的分布、形态,并统计消化道各段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雌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黄羽鹌鹑的口腔、食管、嗉囊、肌胃和泄殖腔未发现嗜银细胞,在消化道其他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其分布曲线大体呈现波浪形,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腺胃和结直肠、空肠的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主要分布在腺胃腺叶内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肠固有层和肠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其形态多样,包括锥形、梭形、圆形、椭圆形等,其中锥形嗜银细胞的突起伸向肠腔,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分别指向固有层和肠腔。说明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可能与其种属有关,结合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与形态可以推测其有内分泌、外分泌和旁分泌3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银细胞 中国黄羽鹌鹑 消化道
下载PDF
豚鼠小肠EC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和银染法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曾孝儒 刘金宝 刘浩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2-36,共5页
本实验利用同一切片标本,在光镜水平上,对豚鼠小肠EC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和不同银染法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全部Masson-Fontana亲银染色阳性细胞均呈PAP染色阳性;另一方面,小部分(15%)Grime... 本实验利用同一切片标本,在光镜水平上,对豚鼠小肠EC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和不同银染法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全部Masson-Fontana亲银染色阳性细胞均呈PAP染色阳性;另一方面,小部分(15%)Grimelius嗜银染色阳性细胞却表现为亲银染色和PAP染色双阴性。以上结果表明,在显示EC细胞上,亲银染色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因此仍不失为一种经济和实用的方法;嗜银染色显示EC细胞,尽管其敏感性稍高于亲银染色法,但不具有免疫细胞化学与亲银染色技术那样明显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EC细胞 亲银细胞 豚鼠
下载PDF
董鸡小肠嗜银、亲银细胞分布型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米志平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3期63-65,共3页
报道了董鸡小肠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形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嗜银、亲银细胞逐渐减少.嗜银细胞数量大于亲银细胞.这两种细胞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集中在肠腺,在回肠主要集中于绒毛.嗜银、亲银细胞可能具有内、外分泌功能.
关键词 亲银细胞 小肠 董鸡 嗜银细胞 分布型
下载PDF
蛇岛蝮蛇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立平 刘鹏 +3 位作者 吴玉群 甄靓靓 李淑兰 赵文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8-571,共4页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蛇岛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蛇岛蝮蛇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也有少量位于固有膜...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蛇岛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蛇岛蝮蛇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也有少量位于固有膜内;胃贲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胃体次之,食管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锥体形、梭形、圆形和椭圆形,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岛蝮蛇 消化道 嗜银细胞
下载PDF
鸟类胃肠道内分泌细胞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振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4期443-448,共6页
本文综述了鸟类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分布及研究意义.
关键词 鸟类 胃肠道 内分泌细胞
下载PDF
豚鼠小肠EC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和银染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孝儒 刘金宝 刘浩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17-19,共3页
本实验利用同一切片标本,在光镜水平上,对豚鼠小肠EC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和不同银染法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全部Masson-Fontana亲银染色阳性细胞均呈PAP染色阳性;另一方面,小部分(15%)Grime... 本实验利用同一切片标本,在光镜水平上,对豚鼠小肠EC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和不同银染法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全部Masson-Fontana亲银染色阳性细胞均呈PAP染色阳性;另一方面,小部分(15%)Grimelius嗜银染色阳性细胞却表现为亲银染色和PAP染色双阴性。以上结果表明,在显示EC细胞上,亲银染色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因此仍不失为一种经济和实用的方法;嗜银染色显示EC细胞,尽管其敏感性稍高于亲银染色法,但不具有免疫细胞化学与亲银染色技术那样明显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技术 银染法 免疫细胞化学 EC细胞
下载PDF
蛤蚧小肠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炫 岑业文 潘盛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1期77-81,共5页
用龙桂开银浸法,对蛤蚧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蛤蚧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小肠上段(相当于十二指肠)最高,由中段(相当于空肠)到下段(相当于回肠)逐渐减少.2)在粘膜上皮的... 用龙桂开银浸法,对蛤蚧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1)蛤蚧小肠的嗜银、亲银细胞的密度,在小肠上段(相当于十二指肠)最高,由中段(相当于空肠)到下段(相当于回肠)逐渐减少.2)在粘膜上皮的嗜银、亲银细胞密度较高,而肠腺则较稀少.3)嗜银、亲银细胞在肠腺基底部着色较浅,在腺体上部着色加深,在绒毛顶端为深染.嗜银、亲银细胞基底部有突起,穿过基膜到达固有层.嗜银颗粒到达细胞顶端较为多见,有时可见嗜银颗粒释放到腺腔内.4)在小肠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内,发现有嗜银、亲银细胞,细胞充满嗜银颗粒,有时可见嗜银颗粒到达细胞外.颗粒的形态,致密度及染色特点.与上皮细胞之间的嗜银细胞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蚧 嗜银细胞 亲银细胞 形态学 小肠
全文增补中
锡嘴雀消化道嗜银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于保刚 侯永林 +1 位作者 曹业萍 任铁富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3期25-27,共3页
在肠卷石蜡切片上,应用Grimelius法对锡嘴雀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形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食管和腺胃等消化部位均未发现嗜银细胞,在肠段处遍及该种内分泌细胞,其分布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直肠处出现密度极值,... 在肠卷石蜡切片上,应用Grimelius法对锡嘴雀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形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食管和腺胃等消化部位均未发现嗜银细胞,在肠段处遍及该种内分泌细胞,其分布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直肠处出现密度极值,而在十二指肠处的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及腺泡上皮之间,有少量位于上皮细胞基部。嗜银细胞的形态具有多样性:主要有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其中锥体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腔,以发挥其内分泌作用。根据其内分泌细胞的结构形态可以认为锡嘴雀消化道内的嗜银细胞兼具内分泌与外分泌2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嘴雀 消化道 嗜银细胞
下载PDF
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红瑞 何敏 +2 位作者 李沛 潘燕 廖琼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75-980,共6页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1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的消化道进行嗜银性染色,观察了其消化道内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和基本形态。结果显示,在中国黄羽鹌鹑的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发现有嗜银细胞的分布且分布密度呈现波浪形,在...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1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的消化道进行嗜银性染色,观察了其消化道内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和基本形态。结果显示,在中国黄羽鹌鹑的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发现有嗜银细胞的分布且分布密度呈现波浪形,在腺胃和直肠中最高,盲肠中最低。雌雄之间同一部位嗜银细胞数量比较只有十二指肠部差异显著。嗜银细胞主要分布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肠腺上皮细胞之间和肠固有膜中,盲肠和腺胃中发现有嗜银细胞分布在结缔组织中。嗜银细胞的形态有梭形、椭圆形、锥形和圆形,还有一些为不规则形状。其中锥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腺腔,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分别指向肠腔和固有膜。根据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推测嗜银细胞有内分泌、外分泌和旁分泌3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鹌鹑 消化道 嗜银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