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矿区利用夏季和上年秋季土壤种子库恢复植被研究
1
作者 杨帆 郭小平 +1 位作者 冯昶栋 林雅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2,共10页
【目的】针对西部干旱矿区实际情况,探究该地区表土资源中土壤种子库的可利用性以及制约因素,筛选出有效的利用模式,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新星矿区周边低扰动区域的表土在上年度10月(秋... 【目的】针对西部干旱矿区实际情况,探究该地区表土资源中土壤种子库的可利用性以及制约因素,筛选出有效的利用模式,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新星矿区周边低扰动区域的表土在上年度10月(秋季)和当年6月(夏季)进行剥离,采用覆土厚度、补种量和每日灌溉量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不同季节表土中土壤种子库萌发效果影响进行研究,并结合生态和经济效益,评选出适宜干旱矿区植被恢复的技术组合。【结果】(1)10月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数量为(83.72±10.88)株/m^(2),物种共出现20种,6月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数量为(44.83±8.96)株/m^(2),物种共出现13种。秋季土壤种子库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均高于夏季土壤种子库。(2)灌溉对秋季土壤种子库萌发影响最重要,其次是覆土厚度,最后是补种。3种因素对夏季土壤种子库萌发影响程度基本相同。(3)覆土厚度因素对两组土壤种子库的植被覆盖度、群落高度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显著(P<0.05)。灌溉量对两组土壤种子库萌发植物数量、植被覆盖度和群落高度的影响显著(P<0.05)。补种因素未对两组任何相同指标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干旱矿区排土场植被恢复最优实施方案组合:利用秋季剥离的表土,覆土厚度2 cm,补种量50粒/m^(2),每日灌溉量2 L/m^(2)。该结论可为今后矿区植被恢复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矿区 土壤种子库 正交试验 植被恢复
下载PDF
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环境损伤特征及修复机制
2
作者 彭苏萍 毕银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我国煤炭开发重点已战略西移,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与生态协调发展,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西部煤层大多数埋藏浅、上覆基岩薄、煤层厚,有利于一次采全高大规模井工开采或露天开采。但该地区气候干旱少雨、生态条件脆弱,... 我国煤炭开发重点已战略西移,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与生态协调发展,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西部煤层大多数埋藏浅、上覆基岩薄、煤层厚,有利于一次采全高大规模井工开采或露天开采。但该地区气候干旱少雨、生态条件脆弱,大规模高强度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伤大。由于对开采过程中生态损伤演变机制及采后修复机理尚不清楚,没有成熟的修复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成为制约该地区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难题。针对上述难题开展系统研究,认为精准勘测煤炭开采全周期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区生态演化特征,有助于阐明开采诱致上覆土岩破损机理、水资源散失富集与循环调运规律、生态损伤演变机理和承载力,并揭示采后矿区土岩层、水资源循环、生态自适应机理。采用植物-微生物组合修复方法,初步构建井工和露天矿山人工与自然协同的水-土-生立体耦合修复理论,提出了生态修复机制的新思考,在浅埋深矿区开采形成的裂缝发育犹如农田松土一般,成为生态修复新的契机,促进水-土-生再分配,并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正向协同发展,实现西部煤矿脆弱生态区开发“金山银山”,再造“绿水青山”的思维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 煤矿区 精准勘探 生态自修复 涵水-提质-增容协同修复
下载PDF
干旱矿区重构土体蓄水层适宜粒径级配研究
3
作者 张伟 郭小平 李文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0-298,共9页
[目的]探究粒径级配对重构土体蓄水层持水性能的影响,以期提高西部矿区排土场重构土体保蓄水能力。[方法]基于砂土的颗粒级配标准,将砂岩和泥岩风化物筛分成4个粒径等级(极粗砂:2~5 mm;粗砂:0.5~2 mm;中砂:0.25~0.5 mm;细砂:<0.25 m... [目的]探究粒径级配对重构土体蓄水层持水性能的影响,以期提高西部矿区排土场重构土体保蓄水能力。[方法]基于砂土的颗粒级配标准,将砂岩和泥岩风化物筛分成4个粒径等级(极粗砂:2~5 mm;粗砂:0.5~2 mm;中砂:0.25~0.5 mm;细砂:<0.25 mm),设计了砾砂土、粗砂土和中砂土各11组不同粒径级配方案,进行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重构土体在入渗和蒸发条件下的持水性能。[结果](1)重构土体各入渗指标受粒径级配影响显著,累积入渗量与极粗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入渗时间与极粗砂和粗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中砂和细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2)重构土体土壤累积蒸发量随着粒径增大而减小,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大。(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极粗砂∶粗砂∶中砂∶细砂以4∶2∶2∶2,0∶2∶4∶4质量比混合的重构蓄水层在持水性能综合评价结果中得分较高;但第二组细砂、中砂需求量大,并不适合实际应用。[结论]粒径级配对重构土体持水性能影响显著,且本研究所筛选出的粒径级配(粒径依次降低)为4∶2∶2∶2的蓄水层结构持水能力强,可作为西部干旱矿区排土场适宜推广的蓄水层粒径级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矿区 重构土体 粒径 主成分分析 持水能力
下载PDF
干旱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土壤改良—植被重建模式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建兵 何明珠 +6 位作者 郭源上 张汐 谷守江 武文进 高立博 冯晓莉 韩国君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7-73,82,共8页
矿山的开采和运营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干旱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介绍了当前矿山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模式研究进展,根据干旱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的特点,阐述了土壤基质重构植... 矿山的开采和运营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干旱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介绍了当前矿山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模式研究进展,根据干旱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的特点,阐述了土壤基质重构植被筛选与配置和植被重建模式对生态修复的必要性,旨在为干旱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提出了干旱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模式研究的重点:1)土壤基质改良措施亟待进一步研究拓展,深入研究不同土壤基质的保水保肥性,以期达到更经济、高效的土壤改良目标;2)探究更丰富的矿山生态修复植物物种,并深入了解其高效的抗旱机制;3)探索不同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的配置方式,依据矿山废弃地环境背景值,因地制宜地制定高效合理的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矿山 生态修复 干旱区 土壤重构 植物筛选
下载PDF
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累积效应:评估模型与应用
5
作者 梁佳欣 李晶 +2 位作者 殷守强 任河 蒋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99-3215,共17页
为揭示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离矿区人类活动生态累积效应并识别其演变态势,在厘清矿区生态累积效应概念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半干旱草原的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数(Surface Mining Areas Eco-environmental Evalua... 为揭示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离矿区人类活动生态累积效应并识别其演变态势,在厘清矿区生态累积效应概念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半干旱草原的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数(Surface Mining Areas Eco-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Index,SMAEEI)以及矿区生态累积效应定量评估模型。选取内蒙古胜利矿区为研究区,量化分析1986—2020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累积效应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主要人类活动的生态累积效应差异。结果表明:①SMAEEI适用于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能客观呈现各地类生态环境质量高低顺序。35 a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且其空间差异显著减弱。露天矿场、城镇扩张区、锡林河湿地及北侧草地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极显著、显著的退化趋势。②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累积效应定量评估模型能剔除气候因素对生态系统的耦合影响,分离并量化人类活动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累积效应,揭示累积的方向、程度和空间范围。35 a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累积量(Ch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Cumulant,COESVC)共减少1186157.03万元,出现负向生态累积效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高度、中度负向累积区集中在湿地和草地退化区、城镇区、露天矿场。③露天开采、城镇建设造成的单位面积负向生态累积效应最明显,前者在单位时间内带来的负向累积变化最剧烈,后者负向累积效应的局部影响程度和偏离度最大;放牧活动引起的负向生态累积效应影响范围最广、总量最大,但局部影响程度最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其余人类活动更稳定。研究成果可将矿区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实物量变动转化为价值量描述,为采用货币形式测算矿区生产生活行为的环境损害成本提供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累积效应 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数 生态服务价值 内蒙古胜利矿区
下载PDF
干旱区露天矿外排土场隔水层重构材料试验研究
6
作者 马力 王晓民 +4 位作者 张奇峰 罗强 虎岩 马宁 李蒙博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5-353,共9页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巨大,具备开发建设大型露天煤矿的条件与优势,但由于新疆干旱区气候特点,造成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范围广、程度高,开展干旱区露天矿生态修复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由于排土场物料松散、孔隙度大、渗透性大,对干...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巨大,具备开发建设大型露天煤矿的条件与优势,但由于新疆干旱区气候特点,造成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范围广、程度高,开展干旱区露天矿生态修复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由于排土场物料松散、孔隙度大、渗透性大,对干旱区排土场生态修复提出严峻挑战。为解决我国西部干旱区露天煤矿生态修复过程中水资源的紧缺问题,提高干旱区露天矿生态修复效果,基于材料强度和渗透率双重技术目标,探究重构露天矿外排土场隔水层材料配比,以不同材料配比方案利用室内渗透性试验及单轴抗压强度开展相关研究。采用XRD衍射试验、单轴抗压试验与变水头渗透试验确定了不同配比试件的材料主要成分、单轴抗压强度与渗透率并研究了重构隔水层的材料配比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剂掺比增加2%时,试件抗压强度提高22%,但增加趋势随着固化剂掺比超过8%时开始降低,固化剂掺比从8%增加至10%时,试件的抗压强度仅增加6%。随着粉煤灰掺比的增加其渗透率逐渐减小,粉煤灰掺比每增加2%可使渗透率降低28%。固化剂掺比量对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大于粉煤灰掺比对其的影响程度,且对于渗透率而言,粉煤灰掺比的影响程度更高。粉煤灰掺比固定时,固化剂掺比与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呈正相关。固化剂掺比一定时,粉煤灰掺比增加其单轴抗压强度也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 矿区生态修复 干旱区 排土场 抗压强度 隔水层重构
下载PDF
河西走廊寒旱区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研究
7
作者 何金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6期165-167,共3页
某煤矿位于河西走廊寒旱区,因历史开采手段粗放,未进行生态治理,致使矿区周围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的问题突出。采用一种集高储水、防蒸发、保温隔热、促进植被生长等特性于一体的技术进行废弃矿山生态治理,... 某煤矿位于河西走廊寒旱区,因历史开采手段粗放,未进行生态治理,致使矿区周围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的问题突出。采用一种集高储水、防蒸发、保温隔热、促进植被生长等特性于一体的技术进行废弃矿山生态治理,进而降低生态修复成本,缩短生态修复时间,提高生态修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生态治理 寒旱区 河西走廊
下载PDF
半干旱区复垦煤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结构和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李多美 孔涛 +3 位作者 陈曦 高熙梣 李华孙 张加良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2-321,共10页
为探究半干旱区复垦煤矿土壤的水分特征,使复垦矿区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选取复垦矿区还田、还草、还林、自然恢复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后的耕地、草地、林地、裸地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对土壤基本物理性质、水分特征曲线、非饱和导水... 为探究半干旱区复垦煤矿土壤的水分特征,使复垦矿区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选取复垦矿区还田、还草、还林、自然恢复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后的耕地、草地、林地、裸地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对土壤基本物理性质、水分特征曲线、非饱和导水率、水分扩散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垦矿区内土壤为砂壤,林地孔隙度、含水量最高,容重和黏粒含量最低,耕地有机质含量最高,裸地有机质含量最低。裸地砂粒含量相对较高,耕地、草地、林地粉粒含量较高,可见通过还田、还草、还林这3种土地利用方式能改善矿区土壤的机械组成。Van-Genuchten(V-G)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矿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土壤毛管重力水随水吸力增加显著下降,在2.5 kPa之前的吸力段持水能力呈现为耕地>草地>裸地>林地,随吸力增大,林地持水能力表现优于其他地类;释水过程主要出现在0~4.8 kPa吸力段,耕地释水能力最好,林地最差。土壤孔隙度与非饱和导水率呈现显著正相关,4种地类非饱和导水率林地>裸地>耕地>草地,林地的土壤结构性最好。土壤体积含水率与水分扩散率均符合D(θ)=Aexp(Bθ)的经验公式并呈指数曲线变化(A为当含水量为零时的土壤水分扩散能力;B为水分扩散率随含水量的变化速率),水分扩散率D(θ)随土壤体积含水率θ呈指数递增,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2,林地潜在传输水分的能力最好,裸地水分扩散率随含水率变化最快。研究结果可为半干旱区复垦煤矿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矿区 生态修复 土壤结构 半干旱区 水力学特性
下载PDF
探究半干旱地区矿山植被生态修复绿化树种选择
9
作者 王翠华 李娜 +1 位作者 起跃昌 杨宁柯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矿产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植被减少问题日益严重。云南地区存在大量的矿产资源,而因为云南地区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不足,加之开采作业,导致矿区植被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综合云南地区的实际状况以及植被生存状态,探究半干旱地... 矿产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植被减少问题日益严重。云南地区存在大量的矿产资源,而因为云南地区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不足,加之开采作业,导致矿区植被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综合云南地区的实际状况以及植被生存状态,探究半干旱地区矿山植被生态修复绿化树种的选择以及应用,统计了云南地区矿山以及周边矿业废弃地区的现有绿化树种,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处理,分析生长指标,综合生长率等多种因素,评价生态适应性,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半干旱地区 矿山植被生态修复 绿化树种选择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井工煤矿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10
作者 王新涛 李丽 《山东水利》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干旱荒漠区是我国重点的生态脆弱区之一。由于煤矿开采活动的加剧,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任务变得非常艰巨。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干旱荒漠区典型井工煤矿的现状分析和文献查询,探讨了... 干旱荒漠区是我国重点的生态脆弱区之一。由于煤矿开采活动的加剧,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任务变得非常艰巨。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干旱荒漠区典型井工煤矿的现状分析和文献查询,探讨了井工煤矿在干旱荒漠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该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干旱地区井工煤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井工煤矿 水土流失 排矸场区
下载PDF
干旱矿区植被引导型修复中干旱阈值的生态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英 雷少刚 +2 位作者 李心慧 王藏姣 宫传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50-2563,共14页
生态阈值识别是干旱矿区植被引导型修复中重要技术环节,其中干旱阈值是诸多关键生态阈值中极为重要一项。不同干旱阈值区间矿区植被结构和功能属性会发生变化,明晰不同干旱阈值下潜在生态机制对于干预合理程度及引导修复方向的判定至关... 生态阈值识别是干旱矿区植被引导型修复中重要技术环节,其中干旱阈值是诸多关键生态阈值中极为重要一项。不同干旱阈值区间矿区植被结构和功能属性会发生变化,明晰不同干旱阈值下潜在生态机制对于干预合理程度及引导修复方向的判定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对于对引发这些变化的生态机制缺乏系统梳理。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干旱矿区植被系统对干旱程度的响应概念模型,将干旱矿区植被系统对干旱度的响应概括为植被衰退阶段、“土壤失调”阶段和“系统崩溃”阶段。植被衰退阶段,主要表现为植被应对极端缺水环境的光合生理适应方式和特性的改变;“土壤失调”阶段,主要涉及土壤和植物之间复杂互馈作用,通过土壤侵蚀途径、灌木入侵途径及生物地球化学途径进行传递;“系统崩溃”阶段,主要由于植物生理极限触发植物-植物和植物-大气的互馈作用,导致系统多样性急剧降低。未来可在典型植物选育、研究尺度扩展、干旱诱导的灌木性状发育机制、干旱诱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突变机制、干旱胁迫解除后植物能够自行恢复其生理活动的时间节点、生物结皮产生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综述结果为干旱矿区植被引导型修复干旱阈值潜在生态机制理解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以期为科学判定干预合理程度及引导修复方向提供生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矿区 植被修复 干旱阈值 恢复力 矿区环境
下载PDF
耦合多因子的地表生态状况指数在干旱半干旱区露天矿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包妮沙 李秋玥 +2 位作者 杨天鸿 刘善军 齐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54,共15页
矿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是指导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恢复的重要基础。耦合绿度、热度、干度、湿度、亮度多种生态因子的指数,如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地表生态状况组成指数(Land Surface Ecological Sta... 矿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是指导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恢复的重要基础。耦合绿度、热度、干度、湿度、亮度多种生态因子的指数,如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地表生态状况组成指数(Land Surface Ecological Status Composition Index,LSESCI)具有可视化、可扩展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于矿区生态环境监测中,但地表生态状况指数在不同景观条件和露天开采模式下表征矿区生态环境的适宜性及差异性尚不明确,并且研究区多为单一矿区易忽略因生态环境背景差异导致的区域异质性。因此,以新疆位于不同生态功能分区以及地形条件下的金宝铁矿区、黑山煤矿区和乌拉根锌矿区为研究区,基于长时间序列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绿度、热度、干度、湿度、亮度生态因子耦合构建LSESCI、RSEI、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odified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MRSEI)及标准化遥感生态指数(Standardized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s)4个地表生态状况指数,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DEM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缓冲区分析、滑动滤波、Sen+MK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揭示了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反演获取的地表生态状况指数表征不同生态功能区露天矿地表生态状况性能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不同地表生态状况指数与绿度、热度、干度、湿度、亮度各生态因子的平均皮尔森相关系数达到0.6以上,其中RSEI指数对各生态因子拟合程度最好。(2)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DEM数据,LSESCI指数能够有效区分位于山前冲洪积扇区的金宝铁矿露天采区和原地貌裸土及山间谷地,不会过低估计生态环境质量,能够反映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对于原地貌有低覆盖植被且存在土地盐渍化的研究区,如黑山煤矿区和乌拉根锌矿区,相比MRSEI和RSEIs指数,RSEI指数与湿度、热度等生态因子相关性更高,不会低估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3)基于Sen+MK时间序列分析算法和最优指数,对2005—2020年各矿区的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露天开采对研究区内生态环境质量“良”和“优”的土地影响不大,通过露天开采占用、挖损的土地主要为生态环境质量“中”的土地。相比黑山煤矿区,金宝铁矿区和乌拉根锌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区域面积小,通过复垦及生态恢复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的面积比例高,其中乌拉根锌矿区复垦率为34.58%,金宝铁矿区复垦率为2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矿区 地表生态状况指数 时空变化特征 露天矿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微地形改造对天山南麓寒旱矿区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鲁元波 严成 +3 位作者 宋春武 李雅娟 来赪雲 朱家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32,共7页
[目的]明确微地形改造对(0—50 cm)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天山南麓寒旱矿区的土地复垦及生态系统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拜城润华煤矿区覆土平台和边坡改造后的微地形为试验对象,监测了2022年5—11月的土壤水... [目的]明确微地形改造对(0—50 cm)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天山南麓寒旱矿区的土地复垦及生态系统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拜城润华煤矿区覆土平台和边坡改造后的微地形为试验对象,监测了2022年5—11月的土壤水分,并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结果]平台集水坡面和蓄水沟改造土壤含水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03%和25.85%,提升效果表现为:集水坡面>蓄水沟;蓄水沟和集水坡面改造方式提高了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其作用效果表现为:蓄水沟>集水坡面。边坡反坡梯田和鱼鳞坑改造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6.48%和13.22%,提升效果表现为:鱼鳞坑>反坡梯田;鱼鳞坑改造方式提高了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反坡梯田改造方式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结论]在平台和边坡2种地形条件下,集水坡面改造更有利于受损矿区平台生态治理,鱼鳞坑改造更有利于受损矿区边坡生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改造 土壤水分 土地复垦 天山 寒旱矿区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矿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评价——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佳 曹雪峰 +2 位作者 王玺圳 行仙峰 徐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8-185,共8页
[目的]评价2000—2020年神府—东胜矿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变化情况,探讨矿区生态系统功能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半干旱地区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生态功能提升途径,为半干旱地区生产建设项目区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中... [目的]评价2000—2020年神府—东胜矿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变化情况,探讨矿区生态系统功能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半干旱地区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生态功能提升途径,为半干旱地区生产建设项目区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和风力侵蚀模型,基于栅格像元计算不同时期(2000,2010和2020年)神府—东胜矿区土壤保持量,评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植被覆盖度、不同矿井土壤保持量的时空变化。[结果]①神府—东胜矿区潜在土壤侵蚀量为3.76×10^(6) t/a,矿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由2000年的2.30×10^(6) t增长到2010年的3.17×10^(6) t,矿区生态系统减少风蚀量作用显著增加。②2000—2020年,矿区耕地、沙地和裸土地面积持续减少,园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园林草地土壤保持量由1.18×10^(6) t/a增加到2.78×10^(6) t/a。③矿区植被由低覆盖度向中高覆盖度转变。2020年,中覆盖度和中高覆盖度林地土壤保持量占矿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的67.12%。④治理程度不同的矿井土壤保持量均明显提高。[结论]2000—2020年,神府—东胜矿区土壤保持功能显著提升。半干旱地区生产建设项目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生态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探索生态经济实现路径,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神府—东胜矿区 土壤保持功能 生产建设项目
下载PDF
放线菌对旱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红豆草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书苗 王强民 +4 位作者 杨凡 杨建 张海涵 许刚刚 朱世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3,共9页
针对旱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退化问题,采用高效放线菌菌剂接种及原位盆栽试验,探究了放线菌对新疆黑山露天煤矿排土场红豆草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条件下,放线菌接种可显著促进红豆草根系形态发育及生长。与... 针对旱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退化问题,采用高效放线菌菌剂接种及原位盆栽试验,探究了放线菌对新疆黑山露天煤矿排土场红豆草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条件下,放线菌接种可显著促进红豆草根系形态发育及生长。与对照相比,接种放线菌红豆草总根长、平均根系直径、根表面积及根总体积较不接菌对照均显著增加(P<0.05);根鲜重、茎叶鲜重及总鲜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7.24%、130%及103.49%。(2)接种放线菌显著增强了红豆草的抗旱性。接菌根谷胱甘肽、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35.36%、229.23%和363.75%,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和根细胞质膜透性。(3)接种放线菌显著提高了红豆草根际土壤肥力。供试放线菌在红豆草根际土壤中定殖量为2.5×10^(5) cfu/g,接种后红豆草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总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13.7%和563.64%;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均达显著性增加(P<0.05);进而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土壤全氮增加量最大。(4)相关分析表明,红豆草根生物量与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证实了土壤接种放线菌通过增强植物的抗旱性,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肥力水平,显著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及生长,为旱区煤矿植被恢复及退化土壤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 露天煤矿 放线菌 红豆草 根系生长特征 土壤肥力 矿山生态修复
下载PDF
寒旱露天矿区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强民 赵春虎 +3 位作者 王皓 孙洁 杨建 王文科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10,共8页
为了探究寒旱露天煤矿区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及其生态效应,以位于蒙东草原的露天煤矿为研究区,开展了长时间段土壤水分观测原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冻结期浅层土壤含水率主要受降水影响,冻结期土壤含水率受土壤温度影响明显;50 cm以上土... 为了探究寒旱露天煤矿区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及其生态效应,以位于蒙东草原的露天煤矿为研究区,开展了长时间段土壤水分观测原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冻结期浅层土壤含水率主要受降水影响,冻结期土壤含水率受土壤温度影响明显;50 cm以上土壤饱和渗透系数大于150 cm/d,50 cm以下土壤饱和渗透系数仅为20 cm/d左右,表现为土壤饱和渗透系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降水入渗形成的土壤水主要滞留在50 cm以上的植被根系作用层;区内地下水位埋深(>10 m)远超地下水补给植被的临界埋深(3.52 m),植被指数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水是维持区内植被需水的最关键水源;冻融期土壤含水率可恢复甚至超过非冻结期的含水率水平,同时特殊的土层结构造成植被根系区的土壤持水性较好,以上2个因素对植被生长具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可为寒旱露天煤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 露天煤矿区 土壤水 地下水临界埋深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新疆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露天煤矿生态成本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鲁青 胥孝川 +1 位作者 顾晓薇 王青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8-1327,共10页
露天煤炭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脆弱的新疆半干旱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特定环境下对资源开采产生的生态扰动评估和生态价值损失计算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特点和特殊环境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矿山生态成本分为直接... 露天煤炭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脆弱的新疆半干旱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特定环境下对资源开采产生的生态扰动评估和生态价值损失计算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特点和特殊环境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矿山生态成本分为直接经济价值损失、外生生态价值损失、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能耗生态成本和复垦成本,建立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露天煤矿生态成本模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疆半干旱生态脆弱区某露天煤矿,得到该矿山生态成本为23.28亿元,占矿山净现值的94.90%,可以看出半干旱生态脆弱区资源开采产生的生态扰动剧烈,生态代价巨大,如果矿山把生态成本考虑到矿山财务统计中,将会大大压缩矿山的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成本 半干旱生态脆弱区 露天煤矿 生态复垦 绿色矿山
下载PDF
干旱砾漠区露天采煤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影响
18
作者 韩勇 姜凯升 +1 位作者 杜华栋 毕银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5-1043,共9页
露天煤炭开采对区域地形地貌、水文循环和土壤植被等生态环境因子产生了较大干扰,但干旱砾漠区露天开采对周边植物群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仍有待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的探明才能为矿区植被恢复的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通过定... 露天煤炭开采对区域地形地貌、水文循环和土壤植被等生态环境因子产生了较大干扰,但干旱砾漠区露天开采对周边植物群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仍有待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的探明才能为矿区植被恢复的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通过定量比较距露天开采区不同距离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生产力和稳定性变化特征,分析干旱砾漠区露天采煤对植物群落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结合土壤性状和微气象因子的测量,探究影响干旱矿区植物群落特征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干旱砾漠区露天开采排土场原始植被消失殆尽,开采区外围0~500 m范围内原优势物种重要值降低,伴生物种重要值增加,500 m后随着距开采区距离的增加优势植物重要值逐渐增加,至开采区800 m外植物群落组成趋于稳定;(2)开采区外围0~500 m范围内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较5000 m处分别平均下降了53%、70%和37%,开采区500 m以外上述群落指标整体上变化不明显,而植被覆盖度在开采区外围不同距离并未表现出显著变化趋势;(3)土壤水分、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可溶性盐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多样性和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壤pH、光照强度和地表温度与上述植物群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干旱砾漠区露天开采排土场及开采区外围0~500 m范围是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重点考虑区域,同时研究表明干旱砾漠区植被主要分布在砾漠戈壁浅沟和季节性河道等生境相对良好的凹陷微地形条件下,综合可得出干旱砾漠区植被修复过程中可通过微地形塑造、土壤改良和乡土物种繁殖促进,以实现干旱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 干旱砾漠区 植物群落结构 群落稳定性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西部干旱区金矿历史遗留堆浸氰化尾渣污染管控技术及应用
19
作者 郝建青 何新春 +1 位作者 文星 徐冬冬 《黄金》 CAS 2023年第10期90-94,105,共6页
以西部干旱区金矿历史遗留堆浸氰化尾渣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分析矿区气候环境、水文地质、堆浸氰化尾渣污染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利用原位关闭作业来验证对堆浸氰化尾渣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管控效果。详细介绍了原位封存阻隔方案,管控监测及... 以西部干旱区金矿历史遗留堆浸氰化尾渣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分析矿区气候环境、水文地质、堆浸氰化尾渣污染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利用原位关闭作业来验证对堆浸氰化尾渣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管控效果。详细介绍了原位封存阻隔方案,管控监测及辅助方案等,工程实施后环境污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预期工程目标。该管控技术可为同类型金矿堆浸氰化尾渣的污染控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浸氰化尾渣 污染管控 金矿 原位封存阻隔 干旱区
下载PDF
北方干旱地区金属矿开采环境影响研究
20
作者 董翔宇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9期116-118,共3页
金属矿资源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大规模金属矿开采引发北方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金属矿开采对植物、野生动物、土壤、水资源等环境要素的研究进展及尚待研究的问题。讨论得出现有的单一... 金属矿资源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大规模金属矿开采引发北方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金属矿开采对植物、野生动物、土壤、水资源等环境要素的研究进展及尚待研究的问题。讨论得出现有的单一环境要素评价、局部尺度评价和不完善的评价标准还无法准确判定金属矿开采对环境造成的损伤。建议制定明确的、统一的生态影响评价标准;深入研究北方干旱地区金属矿开采对多尺度和多环境要素协同作用的影响;建立金属矿开采影响环境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开采 干旱区 环境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