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ong-term Located Fertilization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Soil Humus
1
作者 SHI Ji-ping, ZHANG Fu-dao and LIN Bao(School of Agricultur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1101 , P.R. China Soil and Fertilizer Inst. CAAS , Beijing 100081 , P.R. China )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4-431,共8页
A systematic study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a long-term stationary fertilization on content and property of soil humus in fluvo-aquic soil sampled from Malan Farm, Xinji City, Hebei, and arid red soil and paddy red s... A systematic study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a long-term stationary fertilization on content and property of soil humus in fluvo-aquic soil sampled from Malan Farm, Xinji City, Hebei, and arid red soil and paddy red soil sampled from the Institute of Red Soil, Jinxian County, Jiangxi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ng-term fertilization had effects not only on the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soil humus, but also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humus. With applying organic manure or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E4 and E6 values of humic acid decreased in fluvo-aquic soil and arid red soil, but increased in paddy red soil. In paddy red soil, E4 and E6 values of humic acid increased also with a singl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but E4 and E6 values had less change of humic acid in fluvo-aquic soil and arid red soil. The effects on the visible spectroscopic property of f ulvic acid we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humic acid.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or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could increase E4 and E6 values of f ulvic acid in three types of soil. Singl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had less effect on the E4 and E6. Long-term fertilization could also influence the ultraviolet spectroscopic property of humus. With a singl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or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the ultraviolet absorbance of humic acid and f ulvic acid increased in the three types of soil. But this effect was obvious only in short wave length, and the effect could decrease if the wave length increased. With a singl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the ultraviolet absorbance of fulvic acid could increase, but it of humic acid increased only in fluvo-aquic soil.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or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coul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total acidic groups, carboxy groups and phenolic hydroxy groups of humic acid and fuvic acid in the three types of soil. Singl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had less effect on the content of total acidic groups, carboxy groups and phenolic hydroxy groups of humic acid and fuvic acid in the three types of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located fertilization soil humus Fluvo-aquic soil arid red soil Paddy red soil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4
2
作者 史吉平 张夫道 林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不仅影响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组成 ,还影响腐殖质的理化性质。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的E4和E6...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不仅影响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组成 ,还影响腐殖质的理化性质。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的E4和E6值 ,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胡敏酸的E4和E6值。单施化肥也能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胡敏酸的E4和E6值 ,但对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E4和E6值影响不大。长期施肥对土壤耕层富里酸可见光谱的影响与胡敏酸不同 ,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富里酸的E4和E6值 ,单施化肥对 3种土壤富里酸的E4和E6值基本上没有影响。长期施肥也影响腐殖质的紫外吸收光谱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值 ,但这种作用只在短波长方向明显 ,随着波长的增加影响减小。单施化肥也可以提高富里酸的紫外吸收值 ,但只能提高潮土胡敏酸的紫外吸收值。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总酸性基、羧基和酚羟基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腐殖质 理化性质 含量 光谱特征 含氧功能团
下载PDF
有机肥对旱地红壤供磷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库 何东方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2,共4页
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分析了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下土壤各种磷组分变化。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旱地红壤的速效磷含量。有机肥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随其 C/P比不同而不同。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含量。... 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分析了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下土壤各种磷组分变化。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旱地红壤的速效磷含量。有机肥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随其 C/P比不同而不同。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含量。中等活性有机磷是土壤速效磷主要的有机磷源。施用有机肥 ,能增加土壤磷的供应和贮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旱地红壤 供磷效应 磷肥 施肥
下载PDF
旱地红壤有机—无机肥配施效应 被引量:8
4
作者 熊德中 刘淑欣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90-193,共4页
旱地红壤施用NPK化肥,甘蔗仍不能正常生长;配施厩肥,甘蔗株高可提高9%—26%、平均茎粗增加0.1—0.4cm,平均单茎重增长0.17—0.43kg,蔗茎糖分含量也有所上升.施用厩肥可改良旱地红壤结构,改善根系生长的环境条件、根系生长量增加,从而... 旱地红壤施用NPK化肥,甘蔗仍不能正常生长;配施厩肥,甘蔗株高可提高9%—26%、平均茎粗增加0.1—0.4cm,平均单茎重增长0.17—0.43kg,蔗茎糖分含量也有所上升.施用厩肥可改良旱地红壤结构,改善根系生长的环境条件、根系生长量增加,从而扩大根系营养面积.旱地红壤施用NK、NP化肥,大豆干物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施用NPK化肥仍不能平衡供给大豆所需养分、植株矮小,根系结瘤少;配施厩肥,大豆植株总吸氮量可增加30%—50%,吸磷、钾量可提高1—2倍,大豆干物重提高2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红壤 无机肥 增产效应 有机肥
下载PDF
红壤旱地芝麻防早衰叶面调控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魏林根 肖运萍 +3 位作者 汪瑞清 吕丰娟 华菊玲 杜金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7期3265-3267,3299,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速效肥料、生长调节剂及抗病药剂对保持芝麻生长中后期的正常生长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磷酸二氢钾+硝酸铵+腐植酸+赤霉素"配制能有效防控红壤旱地芝麻早衰,在此配方基础上,添加代森锰锌能对防控芝麻叶部及茎部病... 研究结果表明,速效肥料、生长调节剂及抗病药剂对保持芝麻生长中后期的正常生长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磷酸二氢钾+硝酸铵+腐植酸+赤霉素"配制能有效防控红壤旱地芝麻早衰,在此配方基础上,添加代森锰锌能对防控芝麻叶部及茎部病害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红壤旱地上芝麻的抗早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芝麻 早衰
下载PDF
不同耕种模式对红壤旱坡地花生产量及降水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邱才飞 彭春瑞 +3 位作者 钱银飞 王少先 邵彩虹 周东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通过定位监测方法,研究红壤旱坡地3种不同耕种模式对花生产量及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沟+稻草覆盖的花生产量及降水利用效果最好,其中花生产量达到3 993.2 kg/hm2,降水有效利用率达74.69%,水分表观生物利用率和表观经济利用率分别... 通过定位监测方法,研究红壤旱坡地3种不同耕种模式对花生产量及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沟+稻草覆盖的花生产量及降水利用效果最好,其中花生产量达到3 993.2 kg/hm2,降水有效利用率达74.69%,水分表观生物利用率和表观经济利用率分别为0.645 2和0.311 9 kg/m3,水分实际生物利用率和实际经济利用率分别为0.860 7和0.410 7 kg/m3;横沟+植物篱的效果次之;传统的顺坡耕种方式最差,不仅不利于花生产量的增加,而且还会加剧水土流失。因此,在生产中应尽量推广横沟+稻草覆盖的农作方式,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种模式 红壤旱坡地 花生产量 降水利用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红壤稻田与旱地物理质量综合评价及演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包耀贤 黄庆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23-28,共6页
以江西进贤红壤性稻田和旱地长期试验为载体,运用模糊数学及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物理质量综合评价及其演化研究。结果显示,土壤物理质量综合评价筛选指标13个:0.25~0.05 mm、0.05~0.01 mm、0.01~0.005 mm、物理性粘粒、0.25~0.05 mm微团... 以江西进贤红壤性稻田和旱地长期试验为载体,运用模糊数学及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物理质量综合评价及其演化研究。结果显示,土壤物理质量综合评价筛选指标13个:0.25~0.05 mm、0.05~0.01 mm、0.01~0.005 mm、物理性粘粒、0.25~0.05 mm微团聚体、0.05~0.01 mm微团聚体、<0.001 mm微团聚体、团聚度、>5 mm团聚体、1~0.5 mm团聚体、总团聚体、MWD和团聚体稳定率。土壤物理质量指数(SPI)各施肥处理间显著性差异在旱地达三级(a、b、c),在稻田达二级(A、B);稻田的SPI(0.533)高于旱地(0.519),但整体均较低(0.5~0.6)。SPI值表明生产中应平衡施肥(处理NPKM、M和NPK)。除CK、N外其它处理的SPI随时间略增,旱地的SPI整体增幅略高于稻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旱地红壤 长期施肥 土壤物理指数 评价与演化
下载PDF
基于增强回归树的红壤旱坡花生地气态氮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尤昆明 刘士余 +2 位作者 聂小飞 胡小丹 郑海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1-660,共10页
为探究红壤旱坡花生地气态氮(NH 3和N 2 O)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和密闭式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原位监测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红壤旱坡花生地土壤NH 3挥发和N 2 O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基于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 为探究红壤旱坡花生地气态氮(NH 3和N 2 O)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和密闭式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原位监测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红壤旱坡花生地土壤NH 3挥发和N 2 O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基于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方法识别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整个花生生育期翻耕和免耕处理NH 3挥发速率(以N计)变化范围分别为0.02~1.55和0.02~1.05 kg·hm^(-2)·d-1,氨挥发累积量(以N计)分别为(17.19±8.56)和(18.38±7.41)kg·hm^(-2),占总施氮量的(11.77±5.86)%和(12.59±5.08)%,热点时段主要集中在施基肥后15 d内;翻耕和免耕处理N 2 O排放通量(以N计)变化范围分别为0.07~2.90和0.02~3.97 mg·m^(-2)·d^(-1),累积量(以N计)分别为(0.81±0.27)和(0.68±0.10)kg·hm^(-2),占总施氮量的(0.55±0.17)%和(0.46±0.06)%,N 2 O排放通量热点时段不明显;两种耕作条件下NH 3挥发无明显差异,但免耕降低了16.05%的N 2 O排放累积量;氨挥发是红壤旱坡花生地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2)采用增强回归树(BRT)分析发现,土壤铵态氮含量、施肥后天数、花生生育期、前3天降水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是红壤旱坡花生地氨挥发的关键影响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7.92%、14.78%、8.21%、7.44%和5.91%;而N 2 O排放的关键影响因子分别为土壤含水量、土壤铵态氮含量、地温、前3天降水量、土壤硝态氮含量、施肥后天数和气温,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4.67%、20.34%、12.26%、9.93%、9.91%、9.64%和8.5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是影响红壤花生地氮肥气态氮损失的重要因子,气态氮(NH 3和N 2 O)损失最高可占施肥量的18.35%,微生物硝化过程及其环境控制因子可能在土壤氮损失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结果可为提高南方红壤区坡地氮肥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旱坡地 花生地 N 2 O排放 NH 3挥发 增强回归树
下载PDF
红河干热河谷林草地红壤中优先流的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朱梦雪 赵洋毅 +5 位作者 段旭 王克勤 万艳萍 卢华兴 邱砚海 杜云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6,共8页
[目的]在红河干热河谷地区开展优先流形态分布特征及与红壤特性关系的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水土流失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干热河谷地区典型植被林地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优先流... [目的]在红河干热河谷地区开展优先流形态分布特征及与红壤特性关系的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水土流失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干热河谷地区典型植被林地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优先流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对红壤特性响应。[结果]①林草地上层剖面平均染色面积分别为87.20%和91.97%,染色面积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局部深度内染色面积出现反弹现象;林草地优先流长度指数分别为766.8%和730.0%,林地土壤优先流较荒草地发达;林草地的最大染色深度分别为40 cm和35 cm;②染色路径宽度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0-20 cm土层内以大于250 mm的路径为主,20-40 cm内的染色路径在20-250 mm,而在40 cm以下的土层染色路径集中在20 mm以内;③优先流染色面积比、长度指数、染色路径宽度与土壤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总孔隙度、有机质、含水率等对染色面积比(D A)、长度指数(LI)、染色路径宽度(SPW)累积贡献率分别为97.80%,86.95%,87.45%;含水率、有机质、容重、总孔隙度和Al 3+等因子与染色面积比、染色路径宽度呈最优线性关系。[结论]土壤的孔隙特性、盐基离子和土壤质地等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红河干热河谷林草地优先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干热河谷 土壤优先流 染色示踪法 染色面积 土壤因子
下载PDF
低丘红壤旱地春玉米后期防避干旱的技术措施
10
作者 王世翊 吴美娟 卢德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红黄壤地区季节性干旱,是影响旱作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据水建国等研究,金衢地区气候干湿度<1,全年基本持平,但季节间差异很大,雨热同期不同步;4~6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0%,而7~8月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1%。在干旱时期... 红黄壤地区季节性干旱,是影响旱作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据水建国等研究,金衢地区气候干湿度<1,全年基本持平,但季节间差异很大,雨热同期不同步;4~6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0%,而7~8月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1%。在干旱时期,以降水量<3mm划为无效降水,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旱地 春玉米 干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