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reening of Different <i>Artemisia</i>spp. from Western Ghats of Maharashtra for an Anti-Malarial Compound—Artemisinin
1
作者 Vishnu Shukla Zarna Pala +1 位作者 Anshu Alok Neetin Desa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9期1619-1632,共14页
Artemisinin, an endoperoxide sesquiterpene lactone has proven effective in treating drug resistant cases of malaria and cancer. Artemisia annua [sweet wormwood] is the sole source for artemisinin production in many co... Artemisinin, an endoperoxide sesquiterpene lactone has proven effective in treating drug resistant cases of malaria and cancer. Artemisia annua [sweet wormwood] is the sole source for artemisinin production in many countries. To counter the low content in leaves and costly chemical synthesis process in India, alternative ways to produce artemisinin have been sought. In current study, we collected A. pallens, A. japonica and A. nilagirica from Western Ghats of Maharashtra, India and analyzed artemisinin content. Samples were extracted from leaves and florets in various extraction conditions and analyzed using different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and 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HPTLC) analysi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 with endoperoxide linkage in A. nilagiric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alysis showed the detection of artemisinin in methylene dichloride florets extract of A. japonica, but the concentration was too low [1.3 mg/g dry wt.] for further analyse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alysis identified structurally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the A. nilagirica ethyl acetate extract which explores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artemisinin from its most important precursor amorpha-4,11-dien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chromatographic screening of these Indian varieties of Artemisia spp. for artemisinin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pallens artemisia nilagirica artemisia japonica ENDOPEROXIDE Amorpha-4 11-diene
下载PDF
宁夏3种中药材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静 赵子丹 +3 位作者 刘华 陈翔 刘霞 王彩艳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为了清楚掌握宁夏地区金银花、红花、艾3种中药材中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金银花、红花、艾3种中药材中71种农药残留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铜3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原... 为了清楚掌握宁夏地区金银花、红花、艾3种中药材中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金银花、红花、艾3种中药材中71种农药残留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铜3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汞2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采集的金银花、红花、艾样品中共检出农药9种,分别是吡虫啉、啶虫脒、虫螨腈、甲氰菊酯、氰戊菊酯、伏杀硫磷、联苯菊酯、氯吡脲、嘧菌酯,含量在0.020~0.370 mg·kg^(-1);砷、汞、铅、镉4种重金属含量均在合格范围内,其中金银花与红花中铜含量为6.59~12.80 mg·kg^(-1),艾中铜含量为9.00~22.60 mg·kg^(-1),有2个样品中铜含量超标。宁夏地区金银花、红花、艾3种中药材样品内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应继续监测,进一步把握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金银花 红花 农药残留量 重金属 宁夏
下载PDF
牡蒿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uvicola GMH31固体发酵产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钱一鑫 康冀川 +2 位作者 何珺 王鲁 雷帮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32-1735,1757,共5页
采用硅胶柱、凝胶柱等色谱技术及重结晶从牡蒿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uvicola GMH31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学成分,通过化合物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胸腺嘧啶(1)、尿嘧啶(2)、木犀草素(3)、芦丁(4... 采用硅胶柱、凝胶柱等色谱技术及重结晶从牡蒿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uvicola GMH31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学成分,通过化合物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胸腺嘧啶(1)、尿嘧啶(2)、木犀草素(3)、芦丁(4)、槲皮素(5)、香草酸(6)、原儿茶酸(7)、山奈酚(8)、染料木素(9)、柚皮素(10)。其中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P.uvicola中分离获得,化合物3-5、8-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8对A2780/Taxol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TALOTIOPSIS uvicola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牡蒿
下载PDF
牡蒿总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德华 王玲 赵宁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9-61,共3页
采用水浴法、超声波法和索式提取法,分别提取牡蒿总黄酮,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10nm下测定其含量,以提取液中黄酮含量为标准,设置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和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85%甲醇溶液索氏提取2h得率最高;70%乙醇溶液提取6h次之,但... 采用水浴法、超声波法和索式提取法,分别提取牡蒿总黄酮,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10nm下测定其含量,以提取液中黄酮含量为标准,设置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和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85%甲醇溶液索氏提取2h得率最高;70%乙醇溶液提取6h次之,但最适用于工业和食品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蒿 总黄酮 超声波法 索氏抽提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牡蒿提取物抗氧化作用和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德华 程鹏飞 凌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本文旨在研究牡蒿提取物(Artemisia japonica Extract,AJE)对小鼠抗氧化作用和遗传毒性效果。在建立卡介苗(BCG)+脂多糖(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给小鼠灌胃不同浓度的AJE后,分别测定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 本文旨在研究牡蒿提取物(Artemisia japonica Extract,AJE)对小鼠抗氧化作用和遗传毒性效果。在建立卡介苗(BCG)+脂多糖(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给小鼠灌胃不同浓度的AJE后,分别测定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检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小鼠精子畸形率。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牡蒿提取物有降低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升高GSH-Px和SOD活性的作用,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说明AJ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无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蒿提取物 抗氧化作用 微核试验 精子畸形试验 小鼠
下载PDF
牡蒿茶加工工艺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德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8-171,共4页
对牡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感官评定结果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牡蒿茶所浸提出的多酚、黄酮和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确定牡蒿幼嫩茎叶采用蒸汽杀青3 min,在90~120℃条件下烘干,加沸水冲泡饮用较好。
关键词 牡蒿茶 总多酚 黄酮 多糖 加工工艺
下载PDF
民间药“牡蒿”的安全性评价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婷慧 卢先明 +1 位作者 陈素兰 陈琴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民间药牡蒿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及抗炎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小鼠最大耐受量测定法对牡蒿进行安全性评价;采用小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分别对牡蒿对凝血时间影响以及抗炎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目的:探讨民间药牡蒿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及抗炎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小鼠最大耐受量测定法对牡蒿进行安全性评价;采用小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分别对牡蒿对凝血时间影响以及抗炎作用进行评价。结果:牡蒿小鼠最大耐受量为63.6 g/kg,为牡蒿成人每日最大用量的254倍。牡蒿水煎液可使小鼠凝血时间在第一次取血时均显著延长,在第二次取血时低剂量组显著缩短,高剂量组明显缩短;高、中剂量组的小鼠耳肿胀得到显著抑制。结论:民间药牡蒿的急性毒性小,安全性高,并具有较好活血止血及抗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药 牡蒿 安全性 凝血时间 抗炎
下载PDF
牡蒿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宽朝 徐晨阳 +2 位作者 余佳琪 苏鸿呈 徐忠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81-290,共10页
牡蒿为我国多地常见的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为综合利用牡蒿植物资源,以牡蒿地上部茎叶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分析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牡蒿总黄酮提取含量影响,探究大孔树脂纯化条件,分析... 牡蒿为我国多地常见的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为综合利用牡蒿植物资源,以牡蒿地上部茎叶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分析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牡蒿总黄酮提取含量影响,探究大孔树脂纯化条件,分析纯化前后牡蒿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牡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乙醇用量20 mL、提取时间85 min、提取温度40℃。AB-8是理想的适用于分离纯化牡蒿总黄酮的大孔树脂,其静态吸附、解吸的最佳时间分别为2 h与1.5 h,上样质量浓度最佳为1.2 mg/mL,洗脱乙醇浓度最佳为50%。体外实验表明,牡蒿总黄酮粗提物和大孔树脂纯化物有较好的还原力,对ABTS^(+)·、DPPH·、·OH、O_(2)^(-·)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牡蒿黄酮具有植物黄酮资源的挖掘潜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蒿 总黄酮 提取纯化 响应面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牡蒿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德华 邓辉 +1 位作者 刘祥峰 张迪 《中国林副特产》 2009年第3期39-40,共2页
以牡蒿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速繁殖,选用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激素,接种后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牡蒿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继代培养以MS+6-BA1.0mg/L+NAA0.1mg/L组合增殖效果最好,生根的... 以牡蒿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速繁殖,选用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激素,接种后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牡蒿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继代培养以MS+6-BA1.0mg/L+NAA0.1mg/L组合增殖效果最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IBA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蒿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外植体
下载PDF
青银注射液解热及毒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永龄 肖顺汉 董志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171-175,共5页
本文报道青蒿和银花制成的注射液,小鼠肌肉注射20ml/kg和静脉注射0.5ml/只,未见毒性反应;大鼠及山羊连续肌肉注射给药14天后,对其肝肾功能、血象及心电图等无不良影响,重要脏器病检未见特殊改变。该制剂对由疫苗所致的家兔发热有明显的... 本文报道青蒿和银花制成的注射液,小鼠肌肉注射20ml/kg和静脉注射0.5ml/只,未见毒性反应;大鼠及山羊连续肌肉注射给药14天后,对其肝肾功能、血象及心电图等无不良影响,重要脏器病检未见特殊改变。该制剂对由疫苗所致的家兔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银注射液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解热作用 山羊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牡蒿叶中4个绿原酸类成分含量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凤琳 袁丹 +3 位作者 陈宇 李美芽 窦晓兵 蒋福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75-684,共10页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牡蒿叶中4个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探究其开发利用价值。[方法]采用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Amino色谱柱(4.6mm×250mm,...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牡蒿叶中4个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探究其开发利用价值。[方法]采用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Amino色谱柱(4.6mm×250mm,5μm)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40:60,V/V),流速1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25nm;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的总含量为响应值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功率为主要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牡蒿叶中4个绿原酸类成分进行优化提取,并测定其含量。[结果]以乙腈:0.1%甲酸水(40:60,V/V)等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25nm,牡蒿叶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分离度良好,在6.25~200.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符合要求。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液料比40:1(单位mL·g^(-1))超声功率250W频率53kHz室温超声20min。通过HPLC法测得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含量分别为14.3170mg·g^(-1)、27.9452mg·g^(-1)、1.2304mg·g^(-1)和5.0665mg·g^(-1),合计总量达48.5590mg·g^(-1)。[结论]HPLC法测得牡蒿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较为丰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能够显著提高牡蒿叶中4个绿原酸类成分提取率具有较好潜在开发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蒿 绿原酸 异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响应面法 超声提取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三种蒿类植物挥发油成分及抗菌活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高海荣 王亚鑫 +4 位作者 谢晨 罗青 刘新雨 王燕 钱朵朵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2-268,42,共8页
为了寻找高效、绿色的食品抗菌保鲜剂,本研究以水蒸气蒸馏法从河南产艾蒿、白蒿、牡蒿植物中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GC-MS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三种蒿类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艾蒿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氢二甲... 为了寻找高效、绿色的食品抗菌保鲜剂,本研究以水蒸气蒸馏法从河南产艾蒿、白蒿、牡蒿植物中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GC-MS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三种蒿类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艾蒿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氢二甲基甲乙烯基萘酚(16.82%)、氧化石竹烯(10.51%)、β-石竹烯(6.45%)、4-萜烯醇(5.22%)、右旋龙脑(4.60%)、桉树脑(4.55%)等;白蒿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氧化石竹烯(15.24%)、镰叶芹醇(14.34%)、桉油烯醇(6.61%)、大根香叶三烯-1-醇(6.27%)、棕榈酸(5.72%)、α-毕橙茄醇(5.19%)等;牡蒿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环己酮(30.14%)、氧化石竹烯(9.74%)、邻二甲苯(4.72%)、2-香豆酸(4.38%)、(Z,E)-α-金合欢烯(3.88%)、(E)-α-金合欢烯(3.80%)、β-石竹烯(3.31%)等。三种挥发油共有成分主要为石竹烯、氧化石竹烯、十氢二甲基甲乙烯基萘酚、匙叶桉油烯醇、萜烯醇等。采用滤纸片法对挥发油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三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四联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显示了良好的抑菌作用,白蒿和艾蒿挥发油抑菌活性优于牡蒿,不同挥发油的抗菌特性也不同。因此,蒿类植物挥发油有望成为潜在的天然抑菌剂及食品保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蒿 白蒿 牡蒿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抑菌性
下载PDF
西藏3种药用植新记录
13
作者 禄亚洲 权红 +4 位作者 张二豪 李连强 尹秀 罗建 兰小中 《高原农业》 2021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之西藏自治区曲松县、洛隆县和边坝县等3县野外调查中,发现3个药用植物新记录种,且在相关文献中均未见西藏有分布记载。结果表明,西藏分布新记录,经整理鉴定,分别为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 Linn.)、羽衣...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之西藏自治区曲松县、洛隆县和边坝县等3县野外调查中,发现3个药用植物新记录种,且在相关文献中均未见西藏有分布记载。结果表明,西藏分布新记录,经整理鉴定,分别为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 Linn.)、羽衣草(Alchemilla japonica Nakai et Hara.)和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Franch.)S.H.Fu.),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植物标本室(X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新记录 西藏 裂叶蒿 羽衣草 小丛红景天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璇 王永香 +3 位作者 毕宇安 王振中 马世平 萧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59-2063,共5页
目的建立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方法收集21批干燥中间体作为训练集样本,测定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含有量和含水量。通过统计过程控制结合近红外光谱,建立定量、定性放行标准。结果绿原酸、新绿原... 目的建立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方法收集21批干燥中间体作为训练集样本,测定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含有量和含水量。通过统计过程控制结合近红外光谱,建立定量、定性放行标准。结果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含有量和含水量均在定量放行控制限范围内,分别为18.21~31.92 mg/g、151.78~210.92 mg/g、34.03~48.97 mg/g、3.59%~6.71%;其近红外信息也均在定性放行控制限范围内,分别为Hotelling T213.512、DMod X 1.183。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金银花 青蒿 干燥工艺 批放行标准 统计过程控制 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3种常见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提取的“逆溶解度”现象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乐 郭璐娟 +5 位作者 康利平 朱芸芸 陈昌婕 于金倩 杜鸿志 刘大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6期1089-1097,共9页
目的:揭示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规律。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测定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在常见溶剂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采用超声辅助法和加热回流法比较3种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水和乙醇中... 目的:揭示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规律。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测定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在常见溶剂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采用超声辅助法和加热回流法比较3种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提取率,并考察各绿原酸类成分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的提取规律。结果:7个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浓度远大于纯水;菊科植物艾叶和菊花超声提取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除异绿原酸A外,其余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提取率均显著低于纯水;忍冬科植物金银花超声提取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在乙醇中的提取率略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绿原酸B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上述结果表明,中药绿原酸类成分提取过程中存在“逆溶解度”现象,即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提取率与其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相反的现象。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都是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在体积分数为50%时绿原酸类成分含量达到最高点;菊科植物艾叶、菊花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等多种成分含量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展现出显著的“逆溶解度”现象,在纯水中含量最高,但不同植物中也略有差异。结论:揭示了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提取的“逆溶解度”现象,将为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及后续深入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菊花 金银花 绿原酸 逆溶解度
下载PDF
日本魁蒿引种效果及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16
作者 朱伟成 孙大立 +2 位作者 徐晶晶 郭洪启 申国胜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9-91,共3页
日本魁蒿由于用途广,使其种子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通过引种制种返销出口,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山东枣庄引种日本魁蒿,通过栽培试验摸索出一套丰产栽培技术,栽植密度为9990株/hm2,施肥量为900 kg/hm2时,可获得最大的种子产量。从... 日本魁蒿由于用途广,使其种子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通过引种制种返销出口,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山东枣庄引种日本魁蒿,通过栽培试验摸索出一套丰产栽培技术,栽植密度为9990株/hm2,施肥量为900 kg/hm2时,可获得最大的种子产量。从经济效益角度讲,采用9990株/hm2的留苗密度和750kg/hm2的施肥用量,可获最大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魁蒿 适应能力 种子产量 留苗密度 施肥量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和青蒿(金青)醇沉过程中多指标的近红外快速检测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杜文俊 刘雪松 +6 位作者 陶玲艳 金叶 陈勇 吴莎 吴建雄 毕宇安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透射法对热毒宁注射液大生产中金银花和青蒿(金青,LA)醇沉过程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质量浓度和固含量进行快速检测,提高醇沉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制备金青醇沉过程样品,以HPLC法和烘干法为对照分析方法...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透射法对热毒宁注射液大生产中金银花和青蒿(金青,LA)醇沉过程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质量浓度和固含量进行快速检测,提高醇沉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制备金青醇沉过程样品,以HPLC法和烘干法为对照分析方法,分别测定CA质量浓度和固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分别建立NIR光谱与CA质量浓度和固含量之间的定量校正模型,并对醇沉过程的未知批次中的CA质量浓度和固含量进行预测。结果所建立的CA质量浓度和固含量模型的相关系数(R)均达到0.980,采用独立的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集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分别为0.541和0.218,相对预测偏差(RSEP)均小于8%。结论研究结果表明NIR分析技术可实现热毒宁注射液醇沉过程中CA质量浓度和固含量2个关键质控指标的快速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热毒宁注射液 金银花 青蒿 偏最小二乘法 质量控制 醇沉 HPLC
原文传递
在线中红外光谱监测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与青蒿醇沉过程7种指标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芳芳 杜慧 +5 位作者 张欣 李执栋 徐冰 朱文灯 吴云 肖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09-2917,共9页
目的应用在线中红外光谱技术(MIR)对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青蒿Artemisiae Annuae Herba(金青)醇沉过程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断氧化马钱子苷的含量进行在线监控,提... 目的应用在线中红外光谱技术(MIR)对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青蒿Artemisiae Annuae Herba(金青)醇沉过程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断氧化马钱子苷的含量进行在线监控,提高该过程在线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利用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技术采集9个批次金青醇沉过程样本的光谱信息,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synergy 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SiPLS)找到最佳波段,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该过程7种指标成分的定量模型,以决定系数(R^(2))、校正集误差均方根(RMSEC)、交互验证集误差均方根(RMSECV)、预测相对偏差(RSEP)为指标评价模型性能。结果经模型优化,7种指标成分模型的R^(2)值均大于0.96,RMSEC和RMSECV值均小于0.2 mg/mL,RSEP值和相对误差均小于10%。结论在线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定量测定金青醇沉过程7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中红外 醇沉过程 金银花 青蒿 波段筛选 偏最小二乘法
原文传递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青蒿醇沉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鸿 徐芳芳 +5 位作者 杜慧 张欣 徐冰 吴云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5836-5844,共9页
目的基于决策树算法,深入挖掘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青蒿醇沉过程(金青醇沉)数据并探究潜在生产规律,提升该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方法依托数字化中药提取工厂数据平台收集205批金银花和青蒿浸膏(金青浸膏)历史数据并整合成数据矩阵。将数据... 目的基于决策树算法,深入挖掘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青蒿醇沉过程(金青醇沉)数据并探究潜在生产规律,提升该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方法依托数字化中药提取工厂数据平台收集205批金银花和青蒿浸膏(金青浸膏)历史数据并整合成数据矩阵。将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后分别采用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RF)和TreeNet算法建立金青醇沉过程模型,比较各模型性能并基于历史数据划分关键变量控制范围。结果 RF和TreeNet模型性能较好且性能接近,综合各模型分析结果得出醇提罐料液比及金银花浓缩收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对重要变量进行依存度分析并优选批次,并以优选批次的金银花分配浸膏质量及加醇量做控制图,密度为1.11 g/cm^(3)的金银花浸膏分配控制范围为557.92~639.62 kg,加醇量的控制范围为3.370~3.828 m^(3);密度为1.12 g/cm^(3)的金银花浸膏的控制范围为540.4~616.9 kg,加醇量的控制范围为3.317~3.859 m^(3)。结论决策树算法建立的金青浸膏醇沉过程模型能够有效地挖掘潜在的生产过程规律,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金银花 青蒿 醇沉过程 决策树算法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茵栀黄颗粒中14个化学成分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玉姗 刘谢英 +1 位作者 姚新成 罗莉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29-1238,共10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市售茵栀黄颗粒中新绿原酸、绿原酸、京尼平苷、1,3-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黄芩苷、滨蒿内酯、汉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苷及千层纸素A共14个化学...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市售茵栀黄颗粒中新绿原酸、绿原酸、京尼平苷、1,3-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黄芩苷、滨蒿内酯、汉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苷及千层纸素A共14个化学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5 nm,进样量20μL。结果:茵栀黄颗粒中上述14个化学成分均可实现较好的分离,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精密度(RSD<2.5%)、稳定性(RSD<2.5%)和重复性(RSD<2.5%)良好,平均回收率(n=9)在95.0%~105.0%范围内,RSD在0.8%~3.1%范围内。8批样品中上述14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535~0.653、2.228~2.717、5.171~5.833、0.216~0.274、0.618~0.827、0.323~0.452、0.163~0.386、0.511~0.685、68.515~77.164、0.013~0.018、0.206~1.356、0.797~1.915、0.174~0.786、0.035~0.136 m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茵栀黄颗粒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颗粒 茵陈 栀子 黄芩 金银花 新绿原酸 绿原酸 京尼平苷 二咖啡酰奎宁酸 木犀草苷 黄芩苷 滨蒿内酯 汉黄芩素 黄芩素 汉黄芩苷 千层纸素A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