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Constituents and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of Essential Oil from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Supercritical-CO_2 Fluid Extrac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YUAN Hai-bin SHANG Li-na +1 位作者 WEI Chun-yan REN Bing-zho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88-892,共5页
Essential oil was extracted from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by steam distillation(SD) and supercritical-CO2 fluid extraction(SFE),respectively.The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l oils extracted with those two metho... Essential oil was extracted from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by steam distillation(SD) and supercritical-CO2 fluid extraction(SFE),respectively.The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l oils extracted with those two methods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and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of the essential oils were evaluated,then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Thirty-on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essential oil extracted by SD,and its main components were eucalyptol,α,α,4-trimethyl-3-cyclohexene-1-methanol and so on.Twenty-two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essential oil extracted by SFE,and its main components were cyclodecene,n-hexadecanoic acid and so on.Six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all contained in the essential oils extracted by the two methods,i.e.,eucalyptol,α,α,4-trimethyl-3-cyclohexene-1-methanol,caryophyllene,[3aS-(3aα,3bβ,4β,7α,7aS)]-octahydro-7-methyl-3-methylene-4-(1-methylethyl)-1H-cyclopenta[1,3]cyclopropa-[1,2]benzene,nerolidol and(-)-Spathulenol.The fumigation toxicity of the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means of SD to the adults of Sitophilus zeamai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ssential oil by means of SFE.The contact toxicity of the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means of SFE to the adults of S.zeamai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means of SD,but the difference is not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 Essential oil Supercritical-CO2 fluid extraction Steam distillation GC-MS Insecticidal activity
下载PDF
环氧乙烷对广东刘寄奴药粉灭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东文 何锦钧 +1 位作者 李子鸿 蒋春飞 《中国药师》 CAS 2005年第8期667-668,共2页
目的:研究环氧乙烷对广东刘寄奴药粉灭菌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灭菌温度、灭菌时间、气体浓度、药粉厚度对灭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灭菌条件为300 mg·L-1气体浓度,灭菌温度60℃,药粉堆放厚度6 cm、灭菌时间为 12 h... 目的:研究环氧乙烷对广东刘寄奴药粉灭菌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灭菌温度、灭菌时间、气体浓度、药粉厚度对灭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灭菌条件为300 mg·L-1气体浓度,灭菌温度60℃,药粉堆放厚度6 cm、灭菌时间为 12 h。结论:此灭菌条件保证了药粉的卫生质量,适合大生产的要求;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测定为环氧乙烷对药粉的灭菌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 广东刘寄奴 灭菌
下载PDF
野艾蒿挥发油诱导HeLa细胞凋亡与坏死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璐敏 吕学维 +3 位作者 邵邻相 麻艳芳 成文召 高海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88-1992,共5页
目的:研究野艾蒿挥发油对HeLa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变化,DNA Ladder、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彗星电泳检测DNA损伤,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结... 目的:研究野艾蒿挥发油对HeLa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变化,DNA Ladder、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彗星电泳检测DNA损伤,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野艾蒿挥发油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野艾蒿挥发油处理HeLa细胞24 h后,100、200μg/mL实验组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片段化,表现为典型的凋亡特征;400μg/mL实验组细胞膜破裂、内含物外泄,表明细胞已坏死。此外,DNA Ladder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均有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也显示,各实验组均有凋亡峰。野艾蒿挥发油处理HeLa细胞6 h后,100μg/mL实验组彗星电泳中出现彗尾。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野艾蒿挥发油能够诱导HeLa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量降低,同时PARP发生剪切、失活。结论:野艾蒿挥发油具有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低浓度野艾蒿挥发油诱导细胞凋亡,高浓度野艾蒿挥发油引起细胞坏死,其凋亡机制是依赖Caspase-3介导的PARP凋亡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艾蒿 挥发油 HeLa癌细胞 凋亡 坏死
下载PDF
艾、野艾及细叶艾的FTIR直接鉴别 被引量:16
4
作者 程存归 刘鹏 陈宗良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为了直接准确地鉴别艾、野艾及细叶艾。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艾、野艾及细叶艾的红外光谱。结果:艾、野艾及细叶艾的红外光谱吸收差别较大。结论:可以采用FTIR法直接、快速、准确地对艾、野艾及细叶艾进行区别鉴定。
关键词 野艾 细叶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药材鉴定
下载PDF
野艾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马麟 韦炳华 胡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研究野艾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野艾蒿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野艾蒿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分别为7-甲氧基香豆素(1),... 【目的】研究野艾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野艾蒿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野艾蒿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分别为7-甲氧基香豆素(1),间羟基苯甲酸(2),异阿魏酸(3),黑麦草内酯(4),medioresinol(5),(+)-丁香树脂醇(6),丁香酸(7),木栓醇(8),咖啡酸(9),香草酸(10),豆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艾蒿/分离和提纯 野艾蒿/化学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白苞蒿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曦 李喜安 +3 位作者 南泽东 宋成英 张红 任华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研究白苞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白苞蒿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inokinin (1)、conicaosi... 目的研究白苞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白苞蒿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inokinin (1)、conicaoside (2)、8, 9-dehydropellitorine (3)、墙草碱(4)、sintenin (5)、(+)-isoeucommin A (6)、(+)-表松脂素(7)、榕醛(8)、(+)-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对羟基苯乙酮(10)、松脂素单甲基醚-β-D-葡萄糖苷(11)、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2)、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3)、3,5-二甲氧基苯甲醇-4-O-β-D-葡萄糖苷(14)。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苞蒿 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体外抗HIV活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武青 李磊珂 +3 位作者 王睿睿 杨柳萌 彭涛 郑永唐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33-1438,共6页
目的:筛选和评价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体外对HIV的抑制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和HIV-1 p24抗原表达抑制性实验,采用多株HIV病毒株(实验株、临床分离株、耐药株)对中药复方凉茶水提醇沉物体外抗HIV活性进... 目的:筛选和评价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体外对HIV的抑制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和HIV-1 p24抗原表达抑制性实验,采用多株HIV病毒株(实验株、临床分离株、耐药株)对中药复方凉茶水提醇沉物体外抗HIV活性进行评价;通过融合阻断实验、HIV-1慢性感染细胞病毒复制抑制实验和重组HIV-1 RT酶活性抑制实验,初步探讨其抑制HIV复制作用机理。结果: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对不同HIV-1病毒株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介于12.74~116.87μg/mL,对HIV-2毒株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显示出低细胞毒性,对不同来源的细胞系的CC50值介于564.79~1699.22μg/mL。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能显著抑制重组HIV-1 RT酶活性,在提取物浓度5.3μg/mL时的抑制率(50%,对正常细胞与慢性感染细胞融合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为101.94μg/mL。结论:中药复方凉茶提取物体外具有较好的抑制HIV-1复制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HIV-1逆转录酶活性和病毒进入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茶 艾滋病 抗HIV 火炭母 棉茵陈 木棉花
下载PDF
东北蒿属莳萝蒿组6种植物核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臣 周国斌 +1 位作者 邢秀芳 张贵一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27-31,共5页
报道东北蒿属莳萝蒿组6种植物的染色体数,5种为首次报道,对其中的5种进行了核型分析。核型公式分别为:大籽蒿(ArtemisiasieversianaEhrhartexWilld)2n=2x=18=14m+2sm(2SAT)+2st(SAT);矮滨蒿(A.nabaiPamp)2n=2x=16=12m+4s... 报道东北蒿属莳萝蒿组6种植物的染色体数,5种为首次报道,对其中的5种进行了核型分析。核型公式分别为:大籽蒿(ArtemisiasieversianaEhrhartexWilld)2n=2x=18=14m+2sm(2SAT)+2st(SAT);矮滨蒿(A.nabaiPamp)2n=2x=16=12m+4sm;碱蒿(A.anethifoloaWeb,exStechm.)2n=2x=16=12m+2sm+4smt;莳萝蒿(A.anethoidesMattf)2n=2x=16=12m+4sm(2SAT);肇东蒿(AzhaodongensisG.Y.Zhang.)2n=2x=16=12m(2SAT)+4sm(2SAT);核型对称性均为2A型。冷蒿(A.frigidaWilld)2n=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 莳萝蒿组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艾蒿和野艾蒿精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40
9
作者 顾静文 刘立鼎 +1 位作者 陈京达 汪佑民 《江西科学》 1998年第4期273-276,共4页
应用GC/MS/DS鉴定了艾蒿和野艾蒿精油化学成分。鉴定出艾蒿3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39.57%)、樟脑(5.52%)、龙脑(8.46%)、胡椒脑(7.29%)、α-毕澄茄烯等。野艾蒿精油鉴定出33个化合... 应用GC/MS/DS鉴定了艾蒿和野艾蒿精油化学成分。鉴定出艾蒿3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39.57%)、樟脑(5.52%)、龙脑(8.46%)、胡椒脑(7.29%)、α-毕澄茄烯等。野艾蒿精油鉴定出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20.96%)、金合欢烯(14.04%)、樟脑(7.35%)、2,6,6-三甲基,2,4-环庚二烯酮-1(10.61%)、香草醛(7.66%)。这两种蒿属植物精油都含有较多的桉叶油素、樟脑和龙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蒿 野艾蒿 精油 化学成分 菊科 中药
下载PDF
野艾蒿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启梅 卢东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83-585,589,共4页
目的探讨野艾蒿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系Hep G2增殖的影响及对肝癌细胞系Hep G2细胞内Bcl-2、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不同浓度的野艾蒿提取物(0,200,400,800μg/m L)处理肝癌细胞系Hep G2 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野艾蒿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系Hep G2增殖的影响及对肝癌细胞系Hep G2细胞内Bcl-2、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不同浓度的野艾蒿提取物(0,200,400,800μg/m L)处理肝癌细胞系Hep G2 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野艾蒿提取物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RT-PCR法检测肝癌细胞Hep G2中Bax、Bcl-2以及Caspases-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给予野艾蒿提取物400,800μg/m L处理72h后,Bax表达水平明显低于0μg/m L浓度(P<0.05);给予野艾蒿提取物800μg/m L处理24,48,72 h后,Bcl-2、Caspases-3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0μg/m L浓度(P均<0.05)。结论野艾蒿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系Hep G2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是野艾蒿提取物可抑制Bcl-2基因表达,上调Bax、Caspases-3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艾蒿提取物 肝癌细胞 增殖
下载PDF
几种植物水提液对油菜和萝卜幼苗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江贵波 杨丹娜 +1 位作者 黄振鑫 林海燕 《长江蔬菜》 2009年第12X期71-73,共3页
以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艾草(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Prodr)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Sweet)为供试植物,以其地上部水提液为化感物质,分别以油菜(Brassica ChinensisL.)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L.)种子为受... 以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艾草(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Prodr)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Sweet)为供试植物,以其地上部水提液为化感物质,分别以油菜(Brassica ChinensisL.)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L.)种子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化感试验,测定了三裂叶蟛蜞菊、艾草和五爪金龙的茎叶水提液对油菜和萝卜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艾草和五爪金龙的地上部的水提液对油菜和萝卜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且不同浓度水提液对不同蔬菜的影响存在差异。总体上,对根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而对苗高的影响则表现为"低促高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蟛蜞菊 艾草 五爪金龙 化感作用 水提液
下载PDF
野艾蒿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的毒杀活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辉 李慧玲 +2 位作者 王定锋 吴光远 王庆森 《茶叶学报》 2020年第4期183-186,共4页
为探明野艾蒿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的杀虫潜力,通过药膜和密封熏蒸法测试野艾蒿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野艾蒿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触杀活性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2 h后8μL·... 为探明野艾蒿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的杀虫潜力,通过药膜和密封熏蒸法测试野艾蒿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野艾蒿精油对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触杀活性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2 h后8μL·mL^-1处理组的校正死亡率为77.08%。野艾蒿精油对茶小绿叶蝉成虫表现出很强的熏蒸效果,24 h熏蒸校正死亡率可达到96.08%。熏蒸毒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熏蒸毒力LC50值由0.082μL·mL^-1降至0.046μL·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艾蒿精油 茶小绿叶蝉 触杀 熏蒸作用
下载PDF
野艾蒿主要营养及其食用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广林 刘辉 +1 位作者 王春生 武培璐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野艾蒿嫩梢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艾蒿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是牡蒿和荠菜的1.69和1.19倍,粗纤维含量分别是二者的1.82和1.21倍,与牡蒿的蛋白质、粗纤维含量差异显著(P<0.05);野艾...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野艾蒿嫩梢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艾蒿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是牡蒿和荠菜的1.69和1.19倍,粗纤维含量分别是二者的1.82和1.21倍,与牡蒿的蛋白质、粗纤维含量差异显著(P<0.05);野艾蒿的总黄酮含量分别是牡蒿和荠菜1.34和1.35倍,且差异均显著(P<0.05);野艾蒿粉对大鼠的进食、生长、血液生理、血液生化指标及主要脏器等无明显的影响;野艾蒿的亚慢性经口试验未见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艾蒿 营养 食用安全性
下载PDF
5种灭菌方法对广东刘寄奴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东文 李子鸿 +1 位作者 蒋春飞 何锦钧 《医药世界》 2002年第8期57-59,共3页
目的:从5种灭菌方法中选择对广东刘寄奴粉最佳灭菌方法。方法:分别用5种灭菌方法对药粉进行灭菌试验,并以其性状、水分、卫生学、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比较不同的灭菌方法对广东刘寄奴粉质量的影响。结果:远红外、微波灭菌效果不理想,5种... 目的:从5种灭菌方法中选择对广东刘寄奴粉最佳灭菌方法。方法:分别用5种灭菌方法对药粉进行灭菌试验,并以其性状、水分、卫生学、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比较不同的灭菌方法对广东刘寄奴粉质量的影响。结果:远红外、微波灭菌效果不理想,5种方法对总黄酮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环氧乙烷为最佳灭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刘寄奴 灭菌方法 质量 环氧乙烷 总黄酮
下载PDF
野艾蒿产沼气潜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静辉 张无敌 +6 位作者 尹芳 柳静 赵兴玲 刘士清 许玲 陈玉保 杨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148-5150,共3页
以野艾蒿为发酵原料,在恒温30℃下进行批量式沼气发酵试验,探讨野艾蒿的产沼气潜力。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结果表明,野艾蒿发酵的总固体、挥发性固体产气潜力分别为349、376 m L/g,野艾蒿是一种很好的沼气发酵的原料。
关键词 野艾蒿 沼气发酵 产气潜力
下载PDF
野艾蒿中双四氢呋喃类木脂素的提取分离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景宇 张贵龙 于志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3-388,共6页
为筛选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对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地上组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甲醇提取、液-液萃取、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乙酸乙酯浸膏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确定这... 为筛选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对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地上组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甲醇提取、液-液萃取、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乙酸乙酯浸膏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确定这6个化合物分别是epiashchantin (1)、ashantin (2)、sesartemin (3)、epimagnolin A (4)、epiyangambin (5)和diayangambin (6),均属于双四氢呋喃类木脂素。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3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14.3和11.0μg/mL;化合物3、5和6对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生长也表现出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17.4、42.6和54.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艾蒿 双四氢呋喃类木脂素 提取分离 抑菌活性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大籽蒿和细叶亚菊中5种成分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雨宸 彭芳 +3 位作者 王悦 易欢 徐鑫梅 范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00-4004,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籽蒿和细叶亚菊中绿原酸、伞形花内酯、芦丁、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并比较其种间差异。方法两者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CAPCELL PAK⁃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梯...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籽蒿和细叶亚菊中绿原酸、伞形花内酯、芦丁、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并比较其种间差异。方法两者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CAPCELL PAK⁃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90 nm。采用t检验比较2种药材中5种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5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96.03%~103􀆰11%,RSD 0.51%~2.26%。大籽蒿和细叶亚菊中绿原酸、伞形花内酯、芦丁、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平均含量分别为3.61、0.71、1.46、8.74、1.44 mg/g和2.60、0.26、0.79、6.31、1.22 mg/g。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大籽蒿与细叶亚菊相比5种化学成分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籽蒿 细叶亚菊 化学成分 HPLC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野艾蒿二咖啡酰奎尼酸的高效提取
18
作者 钱媛媛 陈育如 +3 位作者 杨凤平 柯小红 闫莽 唐超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采用响应面优化野艾蒿二咖啡酰奎尼酸的提取工艺.考察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4个重要因素对二咖啡酰奎尼酸得率的影响.在乙醇浓度72%、温度53℃、提取时间102 min、料液比1∶54(g/m L)条件下,二咖啡酰奎尼酸的提取率为91%,得率达3... 采用响应面优化野艾蒿二咖啡酰奎尼酸的提取工艺.考察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4个重要因素对二咖啡酰奎尼酸得率的影响.在乙醇浓度72%、温度53℃、提取时间102 min、料液比1∶54(g/m L)条件下,二咖啡酰奎尼酸的提取率为91%,得率达3.30%;LC/MS等方法对野艾蒿中二咖啡酰奎尼酸的定量结果表明,野艾蒿中二咖啡酰奎尼酸由3,5-di CQA、4,5-di CQA和1,5-di CQA组成,其含量分别为14.2、10.5和8.3 mg/g,因而野艾蒿是一种二咖啡酰奎尼酸含量丰富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艾蒿 二咖啡酰奎尼酸 提取 响应面 LC/MS
下载PDF
野艾蒿精油对双斑萤叶甲成虫的熏蒸活性及体内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袁海滨 刘莹 +2 位作者 丁玉骁 王晶 李玉双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5,共6页
测定了野艾蒿精油对双斑萤叶甲成虫的熏蒸活性及体内几种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艾蒿精油对双斑萤叶甲成虫具有明显的熏蒸作用,野艾蒿精油剂量为10μL/L,处理8 h后校正死亡率为100%,在12 h后各精油处理组的校正死亡率均>80%。经... 测定了野艾蒿精油对双斑萤叶甲成虫的熏蒸活性及体内几种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艾蒿精油对双斑萤叶甲成虫具有明显的熏蒸作用,野艾蒿精油剂量为10μL/L,处理8 h后校正死亡率为100%,在12 h后各精油处理组的校正死亡率均>80%。经熏蒸处理24 h后,野艾蒿精油对双斑萤叶甲成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抑制作用明显;对双斑萤叶甲成虫体内的α-乙酸萘酯酶(α-NACarE)活力、酸性磷酸酯酶(ACP)活力、碱性磷酸酯酶(ALP)活力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各处理组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均高于对照组,野艾蒿精油对双斑萤叶甲成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表现出明显的诱导作用。野艾蒿精油对双斑萤叶甲成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艾蒿精油 双斑萤叶甲 熏蒸活性 酶活力 ESSENTIAL oil of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 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
原文传递
刘寄奴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瑞兰 师彦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21-1525,共5页
目的对刘寄奴Artemisiae Anomalae Herba(奇蒿Artemisia anomala或白苞蒿A.actiflora的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 目的对刘寄奴Artemisiae Anomalae Herba(奇蒿Artemisia anomala或白苞蒿A.actiflora的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刘寄奴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包括7个甾体和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schleicheol 2(3)、α-菠甾醇(4)、3β-羟基-5α,8α-过氧-6,22-麦角甾二烯(5)、3β-羟基-5α,8α-过氧-6,9(11),22-麦角甾三烯(6)、22E-3β,5α-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7)、柚皮素(8)、木犀草素(9)、山柰酚(10)、柯伊利素(11)、香叶木素(12)、棕矢车菊素(13)、异鼠李素-3-O-葡萄糖(14)、橙皮素-7-O-β-D-葡萄糖(15)。结论化合物5、6、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5为首次从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寄奴 奇蒿 白苞蒿 schleicheol 2 22E-3β 5α-二羟基-麦角甾-7 22-二烯-6-酮 木犀草素 香叶木素 橙皮素-7-O-β-D-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