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lebrating Individual Conscience in a Tragic Way——Moral Theme of Arthur Miller's The Crucible
1
作者 欧元春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1期I0208-I0210,共3页
1953年,阿瑟·米勒将一桩发生于17世纪的荒谬捉巫案创作成了回应麦卡锡主义的剧本《严峻的考验》。在此剧本中,米勒试图超越罪恶本身的探讨而来观察罪恶带来的结果。在道德的伪装下,人们趁机发泄自己的嫉妒和敌意,向同胞肆意报复。... 1953年,阿瑟·米勒将一桩发生于17世纪的荒谬捉巫案创作成了回应麦卡锡主义的剧本《严峻的考验》。在此剧本中,米勒试图超越罪恶本身的探讨而来观察罪恶带来的结果。在道德的伪装下,人们趁机发泄自己的嫉妒和敌意,向同胞肆意报复。在此背景之下,米勒通过剧本召唤理想的道德良心,以此来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因此,米勒将此研究集中在人物塑造上,用一种悲剧性的但高尚表达手法,呼唤和赞美个人的道德良心。本文通过分析人物的塑造,揭示此剧的道德主题和米勒对于个人良心的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严峻的考验》 个人良心 道德主题 悲剧
下载PDF
″Moving Inward As Well As North″: 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Arthur Miller’s The Crucible and Timebends 被引量:1
2
作者 Douglas Tallack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5,共8页
Arthur Miller, one of the most admirable of Americans to come out of the ″American century″, died in 2005, aged 89. In the UK, at least, his work has undergone a revival and the themes of his great plays remain reso... Arthur Miller, one of the most admirable of Americans to come out of the ″American century″, died in 2005, aged 89. In the UK, at least, his work has undergone a revival and the themes of his great plays remain resonant, even though, in many respects, they are historically specif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history-whether conceived as a symbolist or allegorical relationship-together with an instance of the past invading the present, is brought out in a compelling episode in Miller’s autobiography, Timebends, and offers a way of talking about those inter-connections in The Cruc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瑟·米勒 代表作品 美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美国戏剧经典的跨文化呈现——以《推销员之死》为例
3
作者 赖日升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3期78-84,共7页
1983年,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携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亮相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大获成功,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跨文化展现,对20世纪的中外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论是该剧的“表现主义”创作手法还是其综合使用舞美、灯光、音乐等... 1983年,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携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亮相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大获成功,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跨文化展现,对20世纪的中外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论是该剧的“表现主义”创作手法还是其综合使用舞美、灯光、音乐等虚实结合的演绎手段,都高水平地反映了现代西方戏剧在编排和表演中的巨大优势。《推销员之死》和紧接其后其他国外经典剧目在中国剧场的先后上演,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我国的戏剧工作者,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戏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密勒 《推销员之死》 中美戏剧交流 经典戏剧 跨文化演出
下载PDF
谁在桥头眺望——论《桥头眺望》中的三重注视
4
作者 黄绮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1-136,148,共7页
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阿瑟·米勒在其两幕剧《桥头眺望》中呈现了一部美国蓝领阶层的新移民悲剧。桥在剧中作为一个特殊意象,具有连接与分离的双重作用,在连接雷德胡克意大利移民聚居地与纽约市区的同时,也强化了两地空间的... 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阿瑟·米勒在其两幕剧《桥头眺望》中呈现了一部美国蓝领阶层的新移民悲剧。桥在剧中作为一个特殊意象,具有连接与分离的双重作用,在连接雷德胡克意大利移民聚居地与纽约市区的同时,也强化了两地空间的异质性。与此同时,桥头眺望这一行为的实质也就超越了由叙述者权威构建的叙述者对悲剧主人公的单向注视:主人公埃迪在成为被注视客体,受到美国主流文明形塑的同时,也由于自身与意象桥同质的中介中用,成为实践上的注视主体,对桥的两端进行双向注视,构建了一种主体-中介-客体的三元注视关系。阿瑟·米勒在铺垫这一注视本质的基础上实现了他在文化隐喻层面的第三重注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桥头眺望》 注视 异国形象
下载PDF
《推销员之死》在北京:米勒和英若诚的天作之合 被引量:5
5
作者 钱兆明 欧荣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3,共6页
《推销员之死》将现代派小说中惯用的意识流手法融入舞台艺术,社会评论与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为西方戏剧的发展开拓了道路。1983年米勒应邀来北京与英若诚携手合作,将《推》剧搬上中国舞台,被称为"文革"后第一台真正成功的新剧... 《推销员之死》将现代派小说中惯用的意识流手法融入舞台艺术,社会评论与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为西方戏剧的发展开拓了道路。1983年米勒应邀来北京与英若诚携手合作,将《推》剧搬上中国舞台,被称为"文革"后第一台真正成功的新剧目。两位艺术大师的协作,发展了现代主义戏剧艺术传统,影响着现代主义戏剧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英若诚 《推销员之死》 现代主义戏剧
下载PDF
论阿瑟·米勒《萨勒姆的女巫》的创作 被引量:10
6
作者 汤卫根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2-106,共5页
《萨勒姆的女巫》是一出借古喻今的社会问题剧 ,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传统悲剧特征的现代悲剧。文章从该剧创作的缘起入手 ,围绕作家对原材料的点化和熔铸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而揭示米勒作为一个严肃戏剧家的可贵品质和他试图超越政治、历史 。
关键词 阿瑟·米勒 女巫 传统悲剧 创作倾向 点化 严肃 作家 永恒 超越 缘起
下载PDF
小人物的悲剧——浅析“美国梦”在《推销员之死》中的体现与幻灭 被引量:8
7
作者 邓建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32-234,共3页
以金钱为主题的"美国梦"在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该剧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之死则代表着"美国梦"的幻灭。威利扭曲的性格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而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则... 以金钱为主题的"美国梦"在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该剧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之死则代表着"美国梦"的幻灭。威利扭曲的性格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而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则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决定了"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 美国梦 悲剧 fir值观
下载PDF
论阿瑟·密勒戏剧结尾范式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永健 余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91,共7页
美国戏剧巨匠密勒十分重视对结尾情境的设计和营造。密勒戏剧结尾场面虽然形态各异,但历时地看,整体表现出从主题意义明晰、结构复归平衡的"封闭式结尾"到充满不确定性和反讽性的"开放式结尾"的发展轨迹。密勒戏剧... 美国戏剧巨匠密勒十分重视对结尾情境的设计和营造。密勒戏剧结尾场面虽然形态各异,但历时地看,整体表现出从主题意义明晰、结构复归平衡的"封闭式结尾"到充满不确定性和反讽性的"开放式结尾"的发展轨迹。密勒戏剧结尾的结构范式特征及其嬗变轨迹也反映了密勒动态发展的审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密勒 结尾 封闭式 开放式
下载PDF
神性·人性·兽性——对《萨勒姆的女巫》中“谬论”的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建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59,共5页
超越狭隘的现实功利性的理解,将阿瑟.米勒的《萨勒姆的女巫》放在更为广阔的审美视野中加以考察发现,该剧紧扣由原始思维逻辑所形成的"谬论"展开戏剧冲突,展现了萨勒姆镇荒谬地赋予一群无知无畏的小女孩命名的特权,将"谬... 超越狭隘的现实功利性的理解,将阿瑟.米勒的《萨勒姆的女巫》放在更为广阔的审美视野中加以考察发现,该剧紧扣由原始思维逻辑所形成的"谬论"展开戏剧冲突,展现了萨勒姆镇荒谬地赋予一群无知无畏的小女孩命名的特权,将"谬论"当作法律审判惩罚无辜平民,从而深刻揭示出人类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和由此而导致的人性堕落与良知犹在之间的冲突,警示人们拔除心中的魔障,从神性和兽性的诱惑中走出来,在人性的回归中提升生命的层次,锻造人的生命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萨勒姆的女巫》 谬论 人性
下载PDF
创新表现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戏剧——以米勒与北京人艺合作的《推销员之死》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兆明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64-70,共7页
在中国舞台演出西方现代戏剧是一个从领会、吸收到创新的过程。以往对北京人艺1983年版《推销员之死》的评论偏重于剧作家米勒与译者兼主演英若诚之间的合作。要揭示京剧等中国艺术是如何融入《推销员之死》的,我们必须梳理米勒与北京... 在中国舞台演出西方现代戏剧是一个从领会、吸收到创新的过程。以往对北京人艺1983年版《推销员之死》的评论偏重于剧作家米勒与译者兼主演英若诚之间的合作。要揭示京剧等中国艺术是如何融入《推销员之死》的,我们必须梳理米勒与北京人艺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配角演员的合作。是这一被忽视的合作促成了1983年版《推销员之死》创新戏剧表现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并影响了百老汇1985年和2012年版的《推销员之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勒 《推销员之死》 北京人艺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下载PDF
阿瑟·密勒戏剧叙事结构新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美 赵永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1-97,共7页
阿瑟·密勒是美国戏剧艺术大师,但学界多关注其剧作的主题内容和语言特色,鲜有人对其戏剧丰富多变的叙事结构进行贯通性研究。在近70年的戏剧创作中,密勒锐意创新,在情节架构上进行积极探索与实验,整体表现出三种情节范式:"回... 阿瑟·密勒是美国戏剧艺术大师,但学界多关注其剧作的主题内容和语言特色,鲜有人对其戏剧丰富多变的叙事结构进行贯通性研究。在近70年的戏剧创作中,密勒锐意创新,在情节架构上进行积极探索与实验,整体表现出三种情节范式:"回溯式结构""意识流式结构"和"片段式结构"。这三种情节结构各具特色,折射出不同的内在叙事逻辑,产生了不同的叙事效果,但不管其艺术形式如何变化,无不承载着剧作家强烈的道德意识和不变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密勒 叙事结构 叙事逻辑 叙事效果
下载PDF
论《萨勒姆的女巫》对麦卡锡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小娟 周天楠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7-52,共6页
阿瑟·米勒在《萨勒姆的女巫》中,深掘出"逐巫"事件的根源在于人性的沉沦,以此批判麦卡锡主义之下人性的沦丧。同时,米勒着力描述了主人翁普洛克托以良知对抗权威、自我决战群恐、名誉奋战报复的英勇行为,谴责了麦卡锡主... 阿瑟·米勒在《萨勒姆的女巫》中,深掘出"逐巫"事件的根源在于人性的沉沦,以此批判麦卡锡主义之下人性的沦丧。同时,米勒着力描述了主人翁普洛克托以良知对抗权威、自我决战群恐、名誉奋战报复的英勇行为,谴责了麦卡锡主义泯灭良心、麻痹思想、扼杀自我、蓄意报复的邪恶反动本质,同时向世人昭显了正义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萨勒姆的女巫》 麦卡锡主义 人性 正义
下载PDF
冲破“女性奥秘”面纱的叛逆者──《堕落之后》的弗里丹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小娟 周天楠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5-40,共6页
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抨击了当时流行的贤妻良母女性奥秘论,并鼓励女性寻求新生。米勒在《堕落之后》中既描绘了女性桎梏于这一奥秘的苦闷,又刻画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平等的需求与呐喊、自我权利的追求以及自我追求的痛苦和牺牲... 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抨击了当时流行的贤妻良母女性奥秘论,并鼓励女性寻求新生。米勒在《堕落之后》中既描绘了女性桎梏于这一奥秘的苦闷,又刻画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平等的需求与呐喊、自我权利的追求以及自我追求的痛苦和牺牲。米勒通过女性独立之路的胜利和死亡,向世人表明他有能力塑造自立的、自主的、反抗的、悲剧的女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堕落之后》 女性奥秘 觉醒 自立
下载PDF
阿瑟·密勒《推销员之死》的存在主义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妮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79-381,共3页
运用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分析《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威利面临的生存困境,可以揭示他如何实现选择的自由。从存在主义哲学视角看,威利的自杀是其个人悲剧,但却给现代人以启示,具有普遍意义:尽管现代人面临生存困境,人仍有选择的自由,人依... 运用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分析《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威利面临的生存困境,可以揭示他如何实现选择的自由。从存在主义哲学视角看,威利的自杀是其个人悲剧,但却给现代人以启示,具有普遍意义:尽管现代人面临生存困境,人仍有选择的自由,人依旧可以通过选择赋予生活以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密勒 威利.洛曼 存在主义 自由选择 《推销员之死》
下载PDF
阿瑟·密勒的悲剧观与《推销员之死》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惠玲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4-47,共4页
密勒主张 ,现代悲剧应当以普通人为主人公 ,既表现主人公自身的“悲剧性瑕疵”,又揭示社会环境对主人公悲剧结局应负的责任 ,从而唤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 ,产生启迪作用。该文探讨了密勒是如何在自己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
关键词 密勒 悲剧观 普通人 悲剧性瑕疵 社会环境 启迪作用
下载PDF
《推销员之死》:“美国梦”的悲歌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占喜 《韶关学院学报》 2001年第7期11-15,共5页
从美国文学情结“美国梦”的角度 ,通过威利·洛曼“美国梦”的幻灭 ,对儿子希望的破灭、他的自杀悲剧对家庭造成的悲剧影响的精神分析及剧本的结构分析 ,说明了他的自杀悲剧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悲剧 ,为“美国梦”唱出了一曲深沉... 从美国文学情结“美国梦”的角度 ,通过威利·洛曼“美国梦”的幻灭 ,对儿子希望的破灭、他的自杀悲剧对家庭造成的悲剧影响的精神分析及剧本的结构分析 ,说明了他的自杀悲剧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悲剧 ,为“美国梦”唱出了一曲深沉的悲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密勒 《推销员之死》 文学评论 自杀悲剧 戏剧 '美国梦' 社会悲剧
下载PDF
污·巫·悟:从创伤理论解读《萨勒姆的女巫》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世彬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0-65,共6页
《萨勒姆的女巫》是美国犹太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改编自美国清教时期发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女巫案。米勒借用女巫案的动机主要源于麦卡锡主义时期的压迫和恐慌给他留下的创伤性记忆,《萨勒姆的女巫》不仅再现了米勒的创伤记忆,... 《萨勒姆的女巫》是美国犹太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改编自美国清教时期发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女巫案。米勒借用女巫案的动机主要源于麦卡锡主义时期的压迫和恐慌给他留下的创伤性记忆,《萨勒姆的女巫》不仅再现了米勒的创伤记忆,还鞭挞了麦卡锡主义造成的群体性伤害。剧中,米勒展现了受创人物面对创伤时的不同抉择,并肯定了他们以坚守良心来化解创伤的行为。该剧寄托了米勒企图通过道德途径重建受创社会秩序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麦卡锡主义 《萨勒姆的女巫》 创伤
下载PDF
《推销员之死》中隐含的犹太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杨 万连增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7-18,23,共3页
阿瑟.米勒很少被认为是美国犹太作家的代表人物,因为他致力于描绘美国人而非犹太人在美国的经历。本文试图分析米勒隐晦地刻画在《推销员之死》中的犹太经历来揭示该剧中隐含的犹太性:犹太的流浪汉模式和异化。
关键词 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 隐含的犹太性
下载PDF
近六年来国内阿瑟·米勒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颖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1期301-303,共3页
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数目分析的方法对2002年以来中国国内有关阿瑟·米勒的论文和著作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六年来,阿瑟·米勒作为国内研究的一个重点对象,研究成果较多,趋势开始增强,但是研究局限于他的一部... 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数目分析的方法对2002年以来中国国内有关阿瑟·米勒的论文和著作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六年来,阿瑟·米勒作为国内研究的一个重点对象,研究成果较多,趋势开始增强,但是研究局限于他的一部作品较多。该文建议加强对阿瑟·米勒的全面分析,以弥补他的其他作品未受重视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综述 中国 近六年
下载PDF
演化指称视阈下意识流戏剧探析——以阿瑟·米勒的《堕落之后》为例
20
作者 方颖 方文礼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以认知诗学视角分析文学文本,即运用演化指称“角色与值”的假说剖析意识流戏剧《堕落之后》,探索其在叙事铺陈与人物刻画上的特征。研究发现:“角色”转换所生成的“值”能够使戏剧文本共时性呈现历时性发生的事件;“值”的历时共现可... 以认知诗学视角分析文学文本,即运用演化指称“角色与值”的假说剖析意识流戏剧《堕落之后》,探索其在叙事铺陈与人物刻画上的特征。研究发现:“角色”转换所生成的“值”能够使戏剧文本共时性呈现历时性发生的事件;“值”的历时共现可有效揭示人物主角多面无常的性格及其形成的过程;叙事空间与角色的频频切换虽使文本表层显得杂乱无序,但其生成的“值”却有潜在的因果关联,实现了剧情与文本深层连贯,使其形散而神不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戏剧 阿瑟·米勒 《堕落之后》 演化指称 角色与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