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民性理论的形象学反思——从明恩溥到鲁迅 被引量:3
1
作者 苏志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2-88,共7页
从形象学角度分析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国民性理论中固有的矛盾性,描述自明恩溥至鲁迅的国民性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形象学内涵的演变,并以此对"国民性神话论"提出质疑。
关键词 国民性 明恩溥 鲁迅 形象学
下载PDF
明恩溥的经历与《中国人的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翁伟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9-135,共7页
明恩溥通过《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归纳了26个中国人的特性,其中绝大部分是负面的。虽然明恩溥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追求公允,而且在中国农村生活多年的他也确实观察到许多真实现象,但是作为外国传教士,明恩溥对中国的观察主要局限于中国农村... 明恩溥通过《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归纳了26个中国人的特性,其中绝大部分是负面的。虽然明恩溥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追求公允,而且在中国农村生活多年的他也确实观察到许多真实现象,但是作为外国传教士,明恩溥对中国的观察主要局限于中国农村的部分底层百姓,并只能看到中国人的一个侧面。由于中国人带来的各种障碍使他在华教务发展不顺,导致他更多关注中国人的负面信息;他也无法真正把握中国文化,对于看到的各种现象只能凭借西方文化的标准进行衡量,由自身的感受出发对中国人进行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形象 明恩溥 个人经历 个人情感 中国人的特性
下载PDF
庞庄教堂与西方文化在德州的传播
3
作者 张立胜 《德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07-110,共4页
1880年,美国公理会在鲁西北庞家庄(当时隶属山东省恩县)创建了庞庄教会,1886年,建立起一座规模较大的基督教教堂—庞庄教堂。美国公理会总堂在庞庄活跃了约三十余年,1916年迁往德州。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德州后,其活动逐渐减弱,1941年... 1880年,美国公理会在鲁西北庞家庄(当时隶属山东省恩县)创建了庞庄教会,1886年,建立起一座规模较大的基督教教堂—庞庄教堂。美国公理会总堂在庞庄活跃了约三十余年,1916年迁往德州。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德州后,其活动逐渐减弱,1941年遭到日本封杀而停止。庞庄教堂的创建者明恩溥等人来华主要为了传播基督教,吸纳中国人入教;但是作为辅助手段,他们还举办了医院、学校等机构和赈济等慈善事业,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文化在德州的传播,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庞庄教堂 德州 明恩溥 西方文化
下载PDF
透视与影像:美国早期传教士明恩溥的中国思想研究
4
作者 毛新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19-121,共3页
如何才能界定中国人的素质?有哪些优劣呢?美国早期传教士明恩溥以透视手法所观察到的中国人的影像,为我们勾勒出比较清晰的图谱。它影响了美国中国学的研究和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为国人的自我认识和反省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 明恩溥 中国人的素质 中国思想史
下载PDF
明恩溥对清季乡村的认知及社会反应说略——以《中国乡村生活》为中心
5
作者 董丛林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7,共6页
美国新教来华教士明恩溥的《中国乡村生活》,是作者记述和评说中国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的典型文本之一,其中特别着意于对观照对象"缺陷"方面的揭示,并从其特定立场出发,思考并提出使之所谓"纠错改正的建议"。所贯穿... 美国新教来华教士明恩溥的《中国乡村生活》,是作者记述和评说中国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的典型文本之一,其中特别着意于对观照对象"缺陷"方面的揭示,并从其特定立场出发,思考并提出使之所谓"纠错改正的建议"。所贯穿的理念固然不乏偏误之处,但从现象层面的记述来看,毕竟提供了关于当时中国乡村面相的诸多具体生动写照,也有着刺激人们省察、反思的触媒作用。该书及作者的另一相关名著,当年在中国社会引起复杂反应,其中不乏精英辈人物给予过切实重视和理性评析。这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恩溥 《中国乡村生活》 清季乡村
下载PDF
鲁迅与史密斯论中国国民性之比较
6
作者 邓天玉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62-63,共2页
鲁迅与史密斯在中国国民性的言论上 ,既有相同之处 ,如“中国人爱面子”、“中国人缺乏诚与爱”、“中国人缺乏时间观念”等 ;又有相异存在 ,如史密斯只看到了中国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 。
关键词 鲁迅 史密斯 中国国民性 比较研究 形式主义 礼节
下载PDF
明恩溥和浙东唐诗西传发轫
7
作者 邱妤玥 夏重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19世纪下半叶,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记录和传教士杂志》发表《中国的谚语和俗语》,文中译介了6位唐朝诗人的8首唐诗,其中有两位浙江籍诗人的3首诗,即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题袁氏别业》和金昌绪的《春怨》。明恩溥对《回乡偶书》... 19世纪下半叶,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记录和传教士杂志》发表《中国的谚语和俗语》,文中译介了6位唐朝诗人的8首唐诗,其中有两位浙江籍诗人的3首诗,即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题袁氏别业》和金昌绪的《春怨》。明恩溥对《回乡偶书》的翻译,是已知最早向英语世界译介的浙东唐诗,标志着浙东唐诗向英语世界传播的发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唐诗 西传 明恩溥 回乡偶书 贺知章
下载PDF
以惯习之域解析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中的中国观及其对鲁迅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赛茵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7-167,共11页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生活长达半个多世纪,先后写下了多部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中国人的特性》一书。该书的广泛传播不仅促成了西方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形成,更对国人认识自身的民族性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引介布迪厄&q...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生活长达半个多世纪,先后写下了多部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中国人的特性》一书。该书的广泛传播不仅促成了西方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形成,更对国人认识自身的民族性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引介布迪厄"惯习之域"这一概念,以此入手分析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特性》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观,讨论这些观点的局限性和成因,以及在国内的接受和对鲁迅的影响。本文认为,明恩溥的中国观受其宗教身份影响巨大,也受限于他在中国的生活环境和接触人群,但他的观点在现代中国得到诸如鲁迅等人的重视和传播,对当时有关国民性的讨论和反思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习之域 明恩溥 《中国人的特性》 鲁迅 国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