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Zeolite Modified Electrode(Ⅰ)─Ascorbic Acid Sensor Based on Carbon Paste Electrode Containing Fe(Ⅲ)Y Zeolite
1
作者 Ming Zhu ZOU Hong Ding XU +1 位作者 Jie LU Qin Hua Ru (a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3 b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th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47-250,共4页
A new ascorbic acid sensor constituted of carbon paste and Fe(Ⅲ)Y zeolite was studied.The characters of the sensor such as linear range. potential window、apparen Michaelis constant、response time、stability and accu... A new ascorbic acid sensor constituted of carbon paste and Fe(Ⅲ)Y zeolite was studied.The characters of the sensor such as linear range. potential window、apparen Michaelis constant、response time、stability and accuracy we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naly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ensor is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orbic acid Sensor Based on Carbon Paste Electrode Containing fe Y Zeolite Studies on Zeolite Modified Electrode
下载PDF
Photo-induced transformations of Hg(Ⅱ) species in the presence of Nitzschia hantzschiana,ferric ion,and humic acid 被引量:7
2
作者 Lin Deng Nansheng Deng +1 位作者 Liwei Mou Fangtong Zh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6-83,共8页
Effects of algae Nitzschia hantzschiana, Fe(Ⅲ) ions, humic acid, and pH on the photochemical reduction of Hg(Ⅱ) using the irradiation of metal halide lamps (λ〉 365 nm, 250 W) were investigated. The photoredu... Effects of algae Nitzschia hantzschiana, Fe(Ⅲ) ions, humic acid, and pH on the photochemical reduction of Hg(Ⅱ) using the irradiation of metal halide lamps (λ〉 365 nm, 250 W) were investigated. The photoreduction rate of Hg(Ⅱ)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algae, Fe(Ⅲ) ions, and humic acid. Alteration of pH value affected the photoreduction of Hg(Ⅱ)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or without algae. The photoreduction rate of Hg(Ⅱ)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Hg(Ⅱ) concentr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lgae. The photochemical kinetics of initial Hg(Ⅱ) and algae concentrations on the photoreduction of Hg(Ⅱ) were studied at pH 7.0. The study on the total Hg mass balance in terms of photochemical process revealed that more than 42% of Hg(Ⅱ) from the algal suspension was reduced to volatile metallic Hg under the conditions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REDUCTION Nitzschia hantzschiana Hg( fe(Ⅲ) humic acid
下载PDF
基于含双吡唑的四羧酸配体构筑的Fe(Ⅱ)/Co(Ⅱ)同构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芬芳 何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59-2266,共8页
本文报道了2种二维同构配位聚合物{(NH_(2)(CH_(3))_(2))_(2)[M(L)]}_(n)(M=Fe (1)、Co (2),H_(4)L=1,1’-(1,4-苯基双(亚甲基))双(1H-吡唑-3,5-二羧酸))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磁性。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表明,2种配合物属于相同的单斜晶... 本文报道了2种二维同构配位聚合物{(NH_(2)(CH_(3))_(2))_(2)[M(L)]}_(n)(M=Fe (1)、Co (2),H_(4)L=1,1’-(1,4-苯基双(亚甲基))双(1H-吡唑-3,5-二羧酸))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磁性。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表明,2种配合物属于相同的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M(Ⅱ)是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该配合物的特点是配离子带有2个负电荷,溶剂DMF分解形成的二甲基胺离子作为阳离子而使配合物保持电中性。在聚合物中,每个配体通过吡唑环上的N、O原子和该吡唑环上的单齿O原子桥联2个金属离子,形成…M-L-M-L…一维链,此一维链相交形成包含M_(4)L_(4)单元的无限二维网络结构。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反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1 1’-(1 4-苯基双(亚甲基))双(1H-吡唑-3 5-二羧酸) 铁()配合物 钴()配合物 磁性 配位聚合物
下载PDF
Fe_3O_4@Vc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水中Cu(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唐祝兴 薛君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2-87,共6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Fe3O4@Vc磁性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BET)等表征手段对合成样品的形貌粒径和结构进行了表征。Fe3O4@Vc磁性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可达213.794m2/g,为合成的Fe3O4磁性纳米球的10倍。研究...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Fe3O4@Vc磁性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BET)等表征手段对合成样品的形貌粒径和结构进行了表征。Fe3O4@Vc磁性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可达213.794m2/g,为合成的Fe3O4磁性纳米球的10倍。研究了pH值、磁性纳米材料的投加量、Cu(II)溶液的初始浓度和振荡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4、T=298K的最优条件下,Fe3O4@Vc磁性纳米材料对Cu(II)的吸附率可达98%以上,饱和吸附量为44.9mg/g。以10mL 0.15mol/L的盐酸溶液作为洗脱液,富集倍数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Vc磁性纳米粒子 吸附 铜离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紫外光强化Fe(Ⅱ)-EDTA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直接耐酸大红4BS 被引量:24
5
作者 尹汉雄 唐玉朝 +4 位作者 黄显怀 薛莉娉 徐满天 胡伟 王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5-1111,共7页
为探索硫酸根自由基对偶氮染料的降解能力,以直接耐酸大红4BS(下称大红4BS)为模拟污染物,通过UV/Fe(Ⅱ)-EDTA/PDS(PDS为过硫酸钠)体系,探讨了初始c(PDS)、Fe(Ⅱ)/EDTA(摩尔比)、无机盐阴离子等对大红4BS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红4BS的... 为探索硫酸根自由基对偶氮染料的降解能力,以直接耐酸大红4BS(下称大红4BS)为模拟污染物,通过UV/Fe(Ⅱ)-EDTA/PDS(PDS为过硫酸钠)体系,探讨了初始c(PDS)、Fe(Ⅱ)/EDTA(摩尔比)、无机盐阴离子等对大红4BS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红4BS的脱色率随着初始c(PDS)的增加而增大,当c(PDS)超过15 mmol/L时无显著变化.Fe(Ⅱ)/EDTA比在5∶1时效果最好,5 min时使0.038 0 mmol/L大红4BS的脱色率达到93.6%.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HCO_3^-、Cl^-、NO_3^-、SO_4^(2-)等无机盐阴离子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c(无机盐阴离子)在100 mmol/L条件下,脱色率分别降低66.9%、13.2%、12.1%、9.43%.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依据其结构与特征吸收的关系,初步推测自由基离子对大红4BS降解的途径:苯环最先遭到破坏,随后偶氮键断裂、萘环开裂.研究显示,UV光可有效强化Fe(Ⅱ)^-EDTA活化过硫酸盐形成SO_4^-·自由基,对偶氮染料具有很好的脱色能力,最佳反应条件[PDS∶Fe(Ⅱ)∶EDTA(摩尔比)为15∶5∶1]下,大红4BS在10 min时脱色率高达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耐酸大红4BS 紫外 活化过硫酸盐 EDTA(乙二胺四乙酸) 螯合fe()
下载PDF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红层砂岩中Fe(Ⅱ)和全铁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大娟 杨根兰 +2 位作者 向喜琼 蒋文杰 朱健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6-224,共9页
红层砂岩是丹霞地貌区的一套陆相或浅水湖相沉积碎屑岩,准确分析红层砂岩中Fe(Ⅱ)和Fe(Ⅲ)在风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关系,可作为该岩块风化程度以及深度的划分依据。在应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过程中,Fe(Ⅱ)极易被氧化而导致结... 红层砂岩是丹霞地貌区的一套陆相或浅水湖相沉积碎屑岩,准确分析红层砂岩中Fe(Ⅱ)和Fe(Ⅲ)在风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关系,可作为该岩块风化程度以及深度的划分依据。在应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过程中,Fe(Ⅱ)极易被氧化而导致结果偏低,有效防止氧化作用是准确测量Fe(Ⅱ)和Fe(Ⅲ)含量的重点。本文利用Fe(Ⅱ)与邻菲啰啉形成有色络合物的特点,在红层砂岩样品中滴加适量显色剂后用氢氟酸-稀硫酸溶解,取同一溶清液分别经过盐酸羟胺还原、邻菲啰啉显色、乙酸-乙酸铵缓冲液调节pH等步骤后,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微量Fe(Ⅱ)和全铁含量。该分析方法测定Fe(Ⅱ)的检出限为0.002%,RSD(n=8)小于2%,加标回收率为92.6%~94.7%。利用该分析方法测定赤水丹霞地貌区红层砂岩中Fe(Ⅱ)含量在0.01%~0.1%,全铁为0.7%~1.5%,差减法计算得Fe(Ⅲ)含量在0.7%~1.5%,测定结果与X射线荧光光谱法、重络酸钾滴定法一致。本方法采用显色剂和氢氟酸-稀硫酸溶解,能有效保存砂岩中原生Fe(Ⅱ),使用同一溶清液既能测定全铁,也能准确测定Fe(Ⅱ),为分析红层砂岩中各类铁含量提供了一种简单、准确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砂岩 fe() 全铁 酸溶 分光光度法 邻菲啰啉
下载PDF
过渡金属离子Mn(Ⅱ)和Fe(Ⅲ)对草酸还原Cr(Ⅵ)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田晓芳 高显超 +1 位作者 国静 兰叶青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0-164,共5页
25℃和pH3.0~5.0条件下,研究了Mn(Ⅱ)和Fe(Ⅲ)对草酸还原Cr(Ⅵ)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避光条件下,Mn(Ⅱ)对草酸还原Cr(Ⅵ)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光照下其催化作用进一步得到提高。然而,避光条件下Fe(Ⅲ)对草酸还原Cr(VI)的影响甚微,但在光... 25℃和pH3.0~5.0条件下,研究了Mn(Ⅱ)和Fe(Ⅲ)对草酸还原Cr(Ⅵ)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避光条件下,Mn(Ⅱ)对草酸还原Cr(Ⅵ)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光照下其催化作用进一步得到提高。然而,避光条件下Fe(Ⅲ)对草酸还原Cr(VI)的影响甚微,但在光照条件下,Fe(Ⅲ)表现出极优越的催化作用。溶液pH值和照射光波长对反应有显著影响,Mn(Ⅱ)和Fe(Ⅲ)的催化作用随pH值提高而减弱;紫外光照射下两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大于模拟日光照射的。因此,本研究结果对由Cr(Ⅵ)引起的土壤和水的污染治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六价铬 二价锰离子 三价铁离子 光催化
下载PDF
CoFe_(2)O_(4)@MIL-100(Fe)复合催化剂活化Oxone降解金橙Ⅱ废水的研究
8
作者 冷艳秋 薛晓东 +1 位作者 王瑞芹 国伟林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32-37,共6页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CoFe_(2)O_(4)@MIL-100(Fe)复合催化剂,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以CoFe_(2)O_(4)@MIL-100(Fe)为催化剂,活化Oxone降解金橙Ⅱ,考察了MOFs包覆情况、污染物初始浓度、pH、氧化剂浓度、催化剂投加量等因...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CoFe_(2)O_(4)@MIL-100(Fe)复合催化剂,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以CoFe_(2)O_(4)@MIL-100(Fe)为催化剂,活化Oxone降解金橙Ⅱ,考察了MOFs包覆情况、污染物初始浓度、pH、氧化剂浓度、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其降解率的影响。加入CoFe_(2)O_(4)@MIL-100(Fe)、增加氧化剂的用量、保持弱酸性条件均可以显著提高金橙Ⅱ的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_(2)O_(4)@MIL-100(fe)复合催化剂 金橙 OXONE 催化降解
下载PDF
Fe(Ⅱ)/亚硫酸钠体系对酸性浅源蓝BRL降解脱色的研究
9
作者 黄晓东 徐清艳 《闽江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91-95,共5页
以酸性浅源蓝BRL为降解目标,采用亚硫酸钠-Fe(Ⅱ)-溶解氧体系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SO4^-)降解酸性浅源蓝BRL脱色,比较了不同体系的降解脱色性能,考察了pH值、Fe^2+浓度、SO3^2-浓度、空气流量、酸性浅源蓝BRL的初始浓度对降解脱色... 以酸性浅源蓝BRL为降解目标,采用亚硫酸钠-Fe(Ⅱ)-溶解氧体系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SO4^-)降解酸性浅源蓝BRL脱色,比较了不同体系的降解脱色性能,考察了pH值、Fe^2+浓度、SO3^2-浓度、空气流量、酸性浅源蓝BRL的初始浓度对降解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为:pH=5.0,Fe^2+浓度0.50mmol·L^-1,SO3^2-浓度1.25mmol·L^-1,空气流量0.60L·min^-1,污染物浓度60mg·L^-1。经过60min的降解,酸性浅源蓝BRL溶液的降解率可达到9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钠 fe() 溶解氧 酸性浅源蓝BRL
下载PDF
硫化亚铁活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橙Ⅱ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国峰 鲁志颖 贺春林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以偶氮颜料酸性橙Ⅱ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硫化亚铁(FeS)活化Na2S2O8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对氧化降解酸性橙Ⅱ的影响.实验重点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FeS加入量、Na2S2O8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FeS活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橙Ⅱ的影响.综合分析实验结... 以偶氮颜料酸性橙Ⅱ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硫化亚铁(FeS)活化Na2S2O8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对氧化降解酸性橙Ⅱ的影响.实验重点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FeS加入量、Na2S2O8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FeS活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橙Ⅱ的影响.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当酸性橙Ⅱ初始浓度为100mmol·L-1、温度为30℃、溶液初始pH值为6.45(中性)、FeS加入量为5.0mmol·L-1和Na2S2O8初始浓度为2.0mmol·L-1时,酸性橙Ⅱ的降解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分析,发现酸性橙Ⅱ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特征吸收峰分别处于483.45、228.91和310.57nm,并且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酸性橙Ⅱ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不断降低,最终消失,说明酸性橙Ⅱ的特征官能团被氧化破坏,这表明FeS活化Na2S2O8可以氧化酸性橙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亚铁 活化 过硫酸钠 酸性橙 紫外吸收光谱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的铅(Ⅱ)-抗坏血酸络合吸附波法测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和花 罗登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在pH 9.2的H3BO3 NaOH缓冲溶液中,血清白蛋白使铅(Ⅱ) 抗坏血酸络合物在-0.51 V (vs.SCE)处的络合吸附波电流降低,电流降低值与加入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或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BSA 在2 ~ 38μg/mL范围内,HSA... 在pH 9.2的H3BO3 NaOH缓冲溶液中,血清白蛋白使铅(Ⅱ) 抗坏血酸络合物在-0.51 V (vs.SCE)处的络合吸附波电流降低,电流降低值与加入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或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BSA 在2 ~ 38μg/mL范围内,HSA在2~35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均为1μg/mL。应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 单扫描极谱法 铅()-抗坏血酸络合物
下载PDF
铜(Ⅱ)催化抗坏血酸还原偶氮胂Ⅲ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莎仁 韩明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6年第2期200-203,共4页
在弱酸性介质中,抗坏血酸还原偶氮胂Ⅲ的褪色反应受铜(Ⅱ)的催化而加速,邻菲罗啉的存在使催化反应的灵敏度显著提高,据此建立了铜的新催化光度法.用固定时间法在555nm波长处监测催化反应,线性范围为0.044~40.0μg/L,检出限为0.023μg... 在弱酸性介质中,抗坏血酸还原偶氮胂Ⅲ的褪色反应受铜(Ⅱ)的催化而加速,邻菲罗啉的存在使催化反应的灵敏度显著提高,据此建立了铜的新催化光度法.用固定时间法在555nm波长处监测催化反应,线性范围为0.044~40.0μg/L,检出限为0.023μg/L,反应的表观速率常量为3.6×10-4/s,表观活化能为79.3kJ/mol.该方法用于测定治疗胃炎的蒙药和水样中痕量铜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3%~4.5%,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偶氮胂Ⅲ 抗坏血酸 还原褪色 蒙药
下载PDF
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Fe(II)体系中TMAO热分解的影响
13
作者 李颖畅 杨钟燕 +3 位作者 王亚丽 惠丽娟 汤轶伟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53,共9页
以氧化三甲胺-铁(Ⅱ)(trimethylamine oxide-Fe(Ⅱ),TMAO-Fe(Ⅱ))体外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热分解的影响,并从自由基角度研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抑制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 以氧化三甲胺-铁(Ⅱ)(trimethylamine oxide-Fe(Ⅱ),TMAO-Fe(Ⅱ))体外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热分解的影响,并从自由基角度研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抑制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显著降低体系中三甲胺、二甲胺和甲醛含量。质量分数越大,抑制效果越显著,槲皮素-3-D-半乳糖苷抑制效果优于绿原酸;随温度的升高,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对TMAO热分解有显著抑制作用。加热时间小于75 min,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抑制效果显著。槲皮素-3-D-半乳糖苷和绿原酸p H值分别为8.0和5.0时,抑制TMAO热分解效果最好。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过程中产生了自由基,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质量分数越高,则(CH3)3N自由基信号越弱;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来抑制甲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叶多酚 绿原酸 槲皮素-3-D-半乳糖苷 TMAO-fe()体系 TMAO热分解
下载PDF
碘化钾-抗坏血酸-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铜(Ⅱ)
14
作者 温欣荣 赖珊霞 +4 位作者 崔修远 吴斌斌 焦思权 罗俏芳 丘苑红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69,共5页
研究了碘化钾-抗坏血酸-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铜(Ⅱ)的行为,探讨了碘化钾溶液用量、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MAB)溶液用量、抗坏血酸(Vc)溶液用量和酸度等对Cu2+浮选率的影响,讨论了Cu2+的浮选分离机理。结果表... 研究了碘化钾-抗坏血酸-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铜(Ⅱ)的行为,探讨了碘化钾溶液用量、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MAB)溶液用量、抗坏血酸(Vc)溶液用量和酸度等对Cu2+浮选率的影响,讨论了Cu2+的浮选分离机理。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Cu抖被抗坏血酸还原成Cu+,I-与Cu+形成的CuI沉淀可被TTMAB浮选至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一固两相,实现了Cu抖与Zn2+、Co2+、All3+、Mn2+、Ni2+、Fe2+等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浮选分离微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Cu2+的定量浮选分离,回收率为97%~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浮选分离 碘化钾 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抗坏血酸
下载PDF
铁铜铝交联蒙脱土催化降解酸性橙Ⅱ
15
作者 罗晋朝 路程 +1 位作者 梁博 赵彬侠 《化学工程师》 CAS 2016年第5期74-76,共3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Cu-Al交联蒙脱土(Fe-Cu-Al-MMT)催化剂,通过非均相氧化体系降解酸性橙II。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pH值、氧化剂H_2O_2的浓度和催化剂的投加量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Cu-Al交联蒙脱土(Fe-Cu-Al-MMT)催化剂,通过非均相氧化体系降解酸性橙II。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pH值、氧化剂H_2O_2的浓度和催化剂的投加量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90min,初始p H值为3.50,催化剂的投加量为0.5g·L^(-1),H_2O_2浓度为24mmol·L^(-1)条件下,COD去除率可高达8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橙 交联 铁铜铝蒙脱土
下载PDF
抗坏血酸在复杂含铅物料中铅滴定的应用
16
作者 石媛媛 卢小波 +3 位作者 王优 李楠楠 王改娟 张果果 《河南冶金》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参考EDTA滴定法对铅精矿中的铅含量进行测定,对传统铅测定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对比不同的抗坏血酸的加入,分析Fe^(3+)对滴定终点的干扰。测定方法改进之后,标准偏差由79%降至4%,相对标准偏差由4.46%降至0.2%。在硫酸铅形成的过程中提前... 参考EDTA滴定法对铅精矿中的铅含量进行测定,对传统铅测定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对比不同的抗坏血酸的加入,分析Fe^(3+)对滴定终点的干扰。测定方法改进之后,标准偏差由79%降至4%,相对标准偏差由4.46%降至0.2%。在硫酸铅形成的过程中提前加入抗坏血酸,可有效掩蔽Fe^(3+),滴定终点明显且稳定。改进后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且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滴定法 铅物料 抗坏血酸 fe^(3+) 硫酸铅
下载PDF
TRPO 流程中使用抗坏血酸还原 Fe(Ⅲ)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广义 焦荣洲 梁俊福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用30%TRPO-煤油直接萃取时,由Fe(Ⅲ)的大量萃取而引起第三相。研究了利用抗坏血酸还原高放废液中的Fe(Ⅲ)为Fe(Ⅱ)的行为,从而减少铁的萃取量,消除TRPO萃取过程中出现的第三相,同时研究了在抗坏血酸存在下... 用30%TRPO-煤油直接萃取时,由Fe(Ⅲ)的大量萃取而引起第三相。研究了利用抗坏血酸还原高放废液中的Fe(Ⅲ)为Fe(Ⅱ)的行为,从而减少铁的萃取量,消除TRPO萃取过程中出现的第三相,同时研究了在抗坏血酸存在下,TRPO萃取超铀元素及Tc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相 TRPO 抗坏血酸 三价铁 高放废液处理
下载PDF
抗坏血酸-铁(Ⅱ)络合反应在薄层色谱板上的吸收光谱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文炳 王宏伟 赵旭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828-831,共4页
本文利用薄层色谱板上吸收光谱研究了抗坏血酸与铁(Ⅱ)离子在不同pH值和不同配比溶液中络合反应情况,并对抗坏血酿-铁(Ⅱ)螯合物的结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薄层色谱 吸收光谱 络合反应 维生素C
下载PDF
没食子酸加速卡马西平在Fe(Ⅲ)/PDS中的降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应秋 魏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5-101,共7页
Fe(Ⅱ)活化过二硫酸盐(PDS)产生的活性氧化剂能够降解卡马西平(CBZ)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但Fe(Ⅲ)转化为Fe(Ⅱ)的速度较慢,限制了降解过程的效率。采用天然多酚化合物没食子酸(GA)强化Fe(Ⅲ)/PDS体系对CBZ的降解,同时研究降解效率、降解... Fe(Ⅱ)活化过二硫酸盐(PDS)产生的活性氧化剂能够降解卡马西平(CBZ)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但Fe(Ⅲ)转化为Fe(Ⅱ)的速度较慢,限制了降解过程的效率。采用天然多酚化合物没食子酸(GA)强化Fe(Ⅲ)/PDS体系对CBZ的降解,同时研究降解效率、降解机理及转化路径。结果表明,反应25 min内CBZ降解率达到90.2%,降解速率常数为Fe(Ⅲ)/PDS体系的10倍。GA作为电子供体和还原剂有利于Fe(Ⅲ)的还原,可达到强化Fe(Ⅲ)活化PDS的效果。SO^(·-)_(4)和HO·为GA/Fe(Ⅲ)/PDS体系降解CBZ的主要活性氧物种。CBZ的降解率随GA、Fe(Ⅲ)和PD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量GA和PDS会猝灭活性自由基,降低CBZ的降解效率。初始pH由3.0提升至5.0可促进CBZ降解,而pH进一步增至7.0、9.0时Fe(Ⅲ)和Fe(Ⅱ)会转变为沉淀,导致PDS的活化效率降低。CBZ的降解途径主要为羟基化、羧化和氢原子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卡马西平 过硫酸盐 fe()循环
下载PDF
抗坏血酸稳定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其在含Cd(Ⅱ)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珍霞 张继梅 +2 位作者 巨梦蝶 唐海 徐大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231-3237,共7页
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抗坏血酸稳定纳米零价铁(AAS-n ZVI)并将其应用于含Cd(Ⅱ)废水的处理。在确定最佳AAS/Fe^(2+)(摩尔比)的基础上,研究了AAS-n ZVI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溶液初始p H对Cd(Ⅱ)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AAS-n... 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抗坏血酸稳定纳米零价铁(AAS-n ZVI)并将其应用于含Cd(Ⅱ)废水的处理。在确定最佳AAS/Fe^(2+)(摩尔比)的基础上,研究了AAS-n ZVI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溶液初始p H对Cd(Ⅱ)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AAS-n ZVI处理含Cd(Ⅱ)废水的工艺条件;考察了AAS-n ZVI的空气稳定性及其处理含Cd(Ⅱ)废水的动力学特性;通过SEM和XRD对处理Cd(Ⅱ)前后的AAS-n ZVI进行形貌观测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AS/Fe^(2+)(摩尔比)为1∶3时,AAS-n ZVI对Cd(Ⅱ)去除的去除效果最佳。AAS-n ZVI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溶液初始p H对Cd(Ⅱ)去除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AAS-n ZVI投加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显著性大小依次为:AAS-n ZVI投加量>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 H。在AAS-n ZVI投加量为2.0g/L、反应40min、溶液初始p H=6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含Cd(Ⅱ)废水(初始浓度20mg/L,溶液体积100m L)的去除率可达92.62%。AAS-n ZVI具有很好的空气稳定性,空气中放置15d的AAS-n ZVI对Cd(Ⅱ)的去除率仅下降1.99%。AAS-n ZVI对Cd(Ⅱ)的去除较好地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可用L-H动力学模型描述;AAS-n ZVI对Cd(Ⅱ)的去除是吸附和还原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纳米零价铁 含Cd()废水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