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种族之解构与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研究(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建会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2期170-173,共4页
本文针对美国亚裔女性主义与美国亚裔民族主义之间在种族与性别的问题上长期存在的争议提出解决的办法:解构处于统治地位的性别和种族模式,重构公平的性别政治。并且,通过对部分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探讨这些女作家在这一方面所... 本文针对美国亚裔女性主义与美国亚裔民族主义之间在种族与性别的问题上长期存在的争议提出解决的办法:解构处于统治地位的性别和种族模式,重构公平的性别政治。并且,通过对部分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探讨这些女作家在这一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女作家 解构 性别 种族 重构 性别政治
下载PDF
一首无尽的歌——《灵感女孩》中的叙事声音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90-92,共3页
基于当代美国叙事学家苏珊.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研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灵感女孩》中作者所运用的双重叙事声音及其产生的效果,以此分析作者所建立的女性主义叙事权威,理解美国亚裔女性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知和确立,以及在男权社会... 基于当代美国叙事学家苏珊.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研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灵感女孩》中作者所运用的双重叙事声音及其产生的效果,以此分析作者所建立的女性主义叙事权威,理解美国亚裔女性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知和确立,以及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旨在管窥谭恩美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策略,为研究谭恩美小说提供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声音 《灵感女孩》 美国亚裔女性
下载PDF
美国华裔与非裔女性文学中母亲形象的对比研究——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女性文学为例
3
作者 梁艳 张影 屈荣英 《语文学刊》 2017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母亲"这个角色至关重要,她本身对于人们来说蕴含的意义丰富,而且在作家笔下更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中外作家们笔下的"宠儿"。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母亲这一... "母亲"这个角色至关重要,她本身对于人们来说蕴含的意义丰富,而且在作家笔下更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中外作家们笔下的"宠儿"。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母亲这一角色便更受少数族裔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的钟爱。本文主要研究在少数族裔这个群体中同属于边缘文学,并受到主流文化排斥的华裔和非裔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女性作家笔下不同的母亲形象,分析具体原因并说明母亲对于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华裔 非裔 女性主义文学
下载PDF
好莱坞电影中的华裔女性形象解读——以《喜福会》和《摘金奇缘》为例
4
作者 蔡永贵 余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55-60,共6页
改编自华裔作家关凯文同名小说的好莱坞影片《摘金奇缘》的热映让25年前的影片《喜福会》重回大众视野。《喜福会》塑造出了“套话中的华裔女性形象”和“苦难落后的中国形象”,符合西方集体无意识中积累的中国图像。《摘金奇缘》则通... 改编自华裔作家关凯文同名小说的好莱坞影片《摘金奇缘》的热映让25年前的影片《喜福会》重回大众视野。《喜福会》塑造出了“套话中的华裔女性形象”和“苦难落后的中国形象”,符合西方集体无意识中积累的中国图像。《摘金奇缘》则通过展示亚裔的群像来呈现亚裔群体的客观样貌,刻画了独立自信的华裔新女性形象,打破了好莱坞电影中亚裔族群的刻板印象。华裔作家和导演从各自的经验和角度,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在主流大众媒体中重新刻画华裔形象、展现华裔历史、演绎华裔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摘金奇缘》 华裔女性形象
下载PDF
当代亚裔美国女性文学婚姻书写研究
5
作者 潘晓燕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0-34,117,共6页
谭恩美、茱帕·拉希里以及玛格丽特·狄洛威皆是当代著名的亚裔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着重描写亚裔美国女性在美国大熔炉里生活以及由于身份二元性所带来的困扰。此外,亚裔美国女性的婚姻生活也是这些作家作品的共同主题之一,体... 谭恩美、茱帕·拉希里以及玛格丽特·狄洛威皆是当代著名的亚裔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着重描写亚裔美国女性在美国大熔炉里生活以及由于身份二元性所带来的困扰。此外,亚裔美国女性的婚姻生活也是这些作家作品的共同主题之一,体现了亚裔美国女性在婚姻里所受到的歧视与束缚。而这种状况是由于社会环境、民族政策以及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一起所造成的。新一代的亚裔美国女性在与第一代乃至第二代亚裔美国母亲的冲突交流中,逐渐理解了母亲的行为,并与母亲达成了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美国女性 异族婚姻 世袭 认同 文化冲突
下载PDF
一种复写:汤亭亭的《女勇士》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小青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1年第1期105-128,共24页
汤亭亭(又名马克辛·洪·金斯顿)的《女勇士》是最为成功的亚裔美国文学作品之一。本文并未将此书当作一名在唐人街长大的亚裔美国女孩的个人自传来阅读,而是将它看作是对那些在追忆和当下之间徘徊、以中美纽带的符号形象存在... 汤亭亭(又名马克辛·洪·金斯顿)的《女勇士》是最为成功的亚裔美国文学作品之一。本文并未将此书当作一名在唐人街长大的亚裔美国女孩的个人自传来阅读,而是将它看作是对那些在追忆和当下之间徘徊、以中美纽带的符号形象存在的亚裔美国女性故事的全面讲述与书写。汤亭亭以其独特的复写策略重新审视了亚裔女性的生存意义。她不仅揭露了有关亚裔美国人的"官方"史册中禁忌的、隐匿的、不言而喻的、被误读或被掩盖的事实,而且还改写并重铸了这段历史。尽管如此,她并不打算用她的故事来抹去或取代其他故事版本。与此相反,当她把自己和像她一样的女性写进历史的时候,各种不同的声音和版本于书中互补,有时甚至相互冲突,从而形成了历史的现实。不仅如此,她还以全新的写作风格,将亚裔女性的梦想、幻想和想象也写进了历史。正因为此,汤亭亭超越了各种界限,通过多重声音和不同版本的互动,改写了亚裔女性的历史。她不仅以这种方式使自己成为一名女勇士,更使所有为这场斗争贡献力量的女性成为了女勇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写 亚裔美国文学 女勇士 自传 女性写作
下载PDF
亚裔美国女性的创伤体验与自我追寻——以《中国娃娃》为例
7
作者 丰芸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50-56,共7页
当代华裔美国作家邝丽莎致力于书写女性故事,在其小说《中国娃娃》中采用创伤叙事策略,通过三位女主人公的个人创伤体验再现了种族歧视、父权制和战争的打压下亚裔美国女性的艰难处境。三位女主人公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在叙述和见证... 当代华裔美国作家邝丽莎致力于书写女性故事,在其小说《中国娃娃》中采用创伤叙事策略,通过三位女主人公的个人创伤体验再现了种族歧视、父权制和战争的打压下亚裔美国女性的艰难处境。三位女主人公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在叙述和见证中得以实现创伤复原,重获新生。作为邝丽莎笔下的女性叙述者,三位“中国娃娃”的创伤叙事对于亚裔美国女性实现创伤疗愈,建构女性主体身份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邝丽莎 《中国娃娃》 亚裔美国女性 创伤叙事
下载PDF
“消失”的浪潮——战后美国劳工女权主义的兴起
8
作者 余卉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2018年第1期52-62,361,362,共13页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隐藏在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当中的劳工女权主义者才渐渐为美国学者们重视,为其著书立说给予她们应有的地位。无论是针对某一个工会还是全国范围内劳工女权主义发展演变的研究,学者们普遍承认这些工作在基层的女权主...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隐藏在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当中的劳工女权主义者才渐渐为美国学者们重视,为其著书立说给予她们应有的地位。无论是针对某一个工会还是全国范围内劳工女权主义发展演变的研究,学者们普遍承认这些工作在基层的女权主义者在争取两性平等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雇佣领域内的性别歧视,参加工作的多数美国妇女不得不集中在所谓的“妇女的工作”里无缘晋升,例如秘书、酒店女仆、接线员等。随着战后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的发展,劳工女权主义者联合中产阶级精英女权主义者最终打破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壁垒,对当代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工女权主义 《平等权利修正案》 美籍亚裔妇女
下载PDF
亚裔美国人运动的缘起与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董 娣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83,共7页
亚裔美国人运动是美国l960年代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裔沉默了100多年后在美国广阔社会、政治舞台上的首次演练。这次运动激发起亚裔的政治参与意识,促进了有亚洲血统的美国人的泛亚裔意识形成,同时,它为美国亚裔留下了宝... 亚裔美国人运动是美国l960年代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裔沉默了100多年后在美国广阔社会、政治舞台上的首次演练。这次运动激发起亚裔的政治参与意识,促进了有亚洲血统的美国人的泛亚裔意识形成,同时,它为美国亚裔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创造了亚裔的共同称谓——“亚裔美国人”,推进了亚裔美国人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美国人 亚裔美国人运动 新左派运动 妇女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