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inental reconstruction and metallogeny of the Circum-Junggar areas and termination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被引量:17
1
作者 Wenjiao Xiao Min Sun M.Santosh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Continental reconstructions in Central Asia are represented by orogenesis along some large orogenic belts in the Altaid collage (Fig. 1 ) or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which separate the East European and... Continental reconstructions in Central Asia are represented by orogenesis along some large orogenic belts in the Altaid collage (Fig. 1 ) or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which separate the East European and Siberian cratons to the north from the Tarim and North China cratons to the south ($eng0r et al,, 1993; Jahn et al., 2004; Windley et al., 2007; Qu et al., 2008; Xiao et al., 2010; Xiao and Santosh, 2014). The Altaid Collage wa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long tectonic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from at least ca. 1.0 Ga to late Paleozoic-early Mesozoic with considerable continental growth (Khain et al., 2002; Jahn et al., 2004; Xiao et al., 2009, 2014; KrOner et al., 2014), followed by Cenozoic intracontinental evolution related to far-field effect of the collision of the In- dian Plate to the Eurasian Accompanying with these complex world-class ore deposits developed 2001; Goldfarb et al., 2003, 2014). Plate (Cunningham, 2005). geodynamic evolutions, many (Qin, 2000; Yakubchuk et al,2001; Goldfarb et al., 2003, 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ental reconstruction and metallogeny of the Circum-Junggar areas and termination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下载PDF
DEVELOPING BOHAI SEA ZONE AND TIANJIN INTO A METROPOLITAN AREA IN THE EAST ASIAN & ASIA-PACIFIC ECONOMIC BELT
2
作者 Gu Shutang Jie Tang Professor of Economics. First Deputy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s of NAKAI UNIVERSITY Ph. D. of Economic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Economics of NANKAI UNIVERSITY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3期2-7,18,共7页
Compared with the stagnanteconomy of the rest world,Asian-Pa-cific economy has been experiencingthe hightest growth since the 1980s.Now,most researchers and officials,and even entrepreneurs believe
关键词 ASIA-PACIFIC ECONOMIC BELT DEVELOPING BOHAI SEA ZONE AND TIANJIN INTO A METROPOLITAN area IN THE EAST asian EAST more Asia SEA
下载PDF
A predictive model for regional 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3
作者 Yu Lei Danning Zhao 《Astronomical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s》 CSCD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The conventional 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model(known as the Saastamoinen model)does not consider seasonal variations affecting the delay,giving it low accuracy and stability.This may be improved with adjustments... The conventional 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model(known as the Saastamoinen model)does not consider seasonal variations affecting the delay,giving it low accuracy and stability.This may be improved with adjustments to account for annual and semi-annual variations.This method uses ZTD data provided by the Global Geodetic Observing System to analyz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bias of the Saastamoinen model in Asia,and then constructs a model with seasonal variation corrections,denoted as SSA.To overcome the dependence of the model on in-situ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the SSA+GPT3 model is formed by combining the SSA and GPT3(global pressure-temperature)model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nnual and semi-annual variations can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Saastamoinen model,yielding small and time-stable variations in bias and root mean square(RMS).In summer and autumn,the bias and RMS are noticeably smaller than those from the Saastamoinen model.In addition,the SSA model performs better in low-latitude and low-altitude areas,and bias and RMS dec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latitude or altitude.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SSA model is also evaluated for external consistenc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SSA model(bias:-0.38 cm,RMS:4.43 cm)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aastamoinen model(bias:1.45 cm,RMS:5.16 cm).The proposed method has strong applicability and can therefore be used for predictive ZTD correction across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 Saastamoinen model Seasonal variations asian area Accuracy analysis
下载PDF
Responses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to Current and Climate Changes in the Mud Area to the Southwest of Cheju Island During the Past 800 Years 被引量:1
4
作者 LIU Yi ZHOU Xin +5 位作者 HUANG Wen WANG Yuhong JIA Nan JI Haoyuan HUANG Yiya SUN Ligu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3年第4期605-610,共6页
The biogenic silica (BSi)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nitrogen (TN) and grain size were analyzed with a gravity core (3250-6) collected from the mud area in the north East China Sea.The average deposition rate ... The biogenic silica (BSi)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nitrogen (TN) and grain size were analyzed with a gravity core (3250-6) collected from the mud area in the north East China Sea.The average deposition rate of the upper core was about 0.078cm yr1based on the results of 210Pbex.The mean grain size increased with depth in general.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grain size showed that two marked changes of deposition environment occurred at 30 cm and 50 cm depths (about 1550 AD and 1300 AD,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s of BSi and TOC indicated two distinct major periods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over the past 800 years:a stage of low primary productivity corresponding to weak upwelling and low nutrient input below 30 cm depth (about 1200-1550 AD) ,and a stage of high primary productivity with strong currents and upwelling above 30 cm depth (about 1550-1950 AD) .The stage with high primary productive appeared to be due to the northward-expanded muddy area caused by strong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enhanced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in winter.In conclusion,the BSi and TOC in the muddy sediments,the symbols of marine primary productivity,can be th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currents and relative climate change in the offshor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济州岛 平均沉积速率 西南 晶粒尺寸 BSI TOC
下载PDF
Field Studies of Frontal Area Index in Rangeland of Mongolia
5
作者 Reiji Kimur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3年第6期359-363,共5页
关键词 迎风面积 面积指数 蒙古草原 野外考察 粗糙长度 表面粗糙度 输沙
下载PDF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ONSET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AS REVEALED BY HIRS-Tb12 AND DROUGHT AND FLOODS IN EASTERN CHINA
6
作者 施宁 蒋尚城 严明良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2年第2期141-149,共9页
As shown in comparison and study of the HIRS-Tb12 data and conventional data,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vertical motion are structured differently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Hemispheres, which are well depicted with... As shown in comparison and study of the HIRS-Tb12 data and conventional data,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vertical motion are structured differently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Hemispheres, which are well depicted with the HIRS-Tb12 data. When high pressures rapidly decrease over the regions of South China Sea and Arabian Sea with the HIRS-Tb12 less than 200 W/m2, monsoons will set off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abian Sea and Bay of Bengal, respectively. From a year of significant drought to one of significant floods, the trend of evolution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downdraft areas of the subtropical highs between the two hemisphe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地区 亚洲季风 干旱 洪水 中国东部 卫星观测 温度 湿度 中国南海
下载PDF
辽北开原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混杂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常青 耿志忠 +2 位作者 段东 宋志伟 孙晓蕾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444-460,共17页
辽宁省开原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域内沿清河断裂出露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前人先后将其称为“辽河群”、“清河镇群”、“开原岩群”、“清河构造混杂岩”,但对其物质组成和形成时代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通过系统总结不同岩石锆石U-Pb测... 辽宁省开原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域内沿清河断裂出露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前人先后将其称为“辽河群”、“清河镇群”、“开原岩群”、“清河构造混杂岩”,但对其物质组成和形成时代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通过系统总结不同岩石锆石U-Pb测年结果和地球化学数据,该套变质岩系是由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不同时代地质体组成,其中早三叠世的海相沉积盖层和大面积的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岩块指示古亚洲洋的闭合过程,碰撞背景下形成的变质英安岩(244 Ma)将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间限定为中三叠世。综合对比区域地质资料,古亚洲洋在开原地区的俯冲闭合作用导致形成这套变质程度不同以新太古代华北板块基底岩石、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火山岩为“岩块”,变粒岩、浅粒岩等变质碎屑岩为“基质”的混杂岩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 华北克拉通北缘 混杂岩 古亚洲洋闭合 开原地区 辽北
下载PDF
中国东南亚语言专业与东南亚学的建构与发展:从语言支持到学科支持
8
作者 刘志强 《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3期50-68,155,共20页
过去80年来,中国的东南亚语言专业积极参与到中国东南亚学的建构和发展进程中,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西方和日本的东南亚研究中,世界史和政治学学科更重视作为必备工具的当地语言,尤其是早期那些被认为是东南亚研究的一流学者。中国的... 过去80年来,中国的东南亚语言专业积极参与到中国东南亚学的建构和发展进程中,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西方和日本的东南亚研究中,世界史和政治学学科更重视作为必备工具的当地语言,尤其是早期那些被认为是东南亚研究的一流学者。中国的东南亚学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从理论上来说,东南亚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实践层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语言 东南亚学 区域国别学 区域国别研究
下载PDF
东亚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的内在逻辑探析——基于韩国《农村振兴法》的文本内容分析
9
作者 芦恒 胡真一 《北方论丛》 2023年第1期109-124,共16页
韩国自1962年颁布《农村振兴法》以来,依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切实需求,对法条进行多次修订。但总体而言,该法始终为乡村建设事业的推进提供了稳定的政策助力。中央政府始终是韩国乡村振兴事业推行的核心力量。进入21世纪后,伴随央地间... 韩国自1962年颁布《农村振兴法》以来,依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切实需求,对法条进行多次修订。但总体而言,该法始终为乡村建设事业的推进提供了稳定的政策助力。中央政府始终是韩国乡村振兴事业推行的核心力量。进入21世纪后,伴随央地间关系的变化,中央政府逐步由“前台”转向“幕后”。央地协作和地方自治型振兴模式逐渐成长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力量。该模式也为中国乡村振兴事业的全面推进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振兴法 央地关系 乡村振兴 东亚乡村 韩国农村
下载PDF
中日东北亚海域大风浪预警信息对比分析
10
作者 陶金 潘依然 +1 位作者 白春江 孙成志 《中国海事》 2023年第12期31-34,共4页
为保障东北亚海域船舶航行安全,分析了中日两国发布的大风浪预警信息的特点,提出了应用方面的注意事项。介绍了一种新型海事气象安全保障服务软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为船舶驾驶员和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提供确保大风浪中航行安全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东北亚海域 航行气象安全保障 大风浪预警信息 对比分析 新型气象服务软件
下载PDF
南海南沙海区沉积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11
作者 陈芬 黎刚 +1 位作者 朱小畏 颜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4,共10页
对现在过程的研究可为了解过去沉积环境演变信息提供重要线索。对南海南沙广阔海域23个现代表层沉积物样品总有机碳(TOC)、总氮(TN)含量及同位素组成(δ13CTOC和δ15N)进行测试分析,以期通过沉积有机质的现代组成分布特征为反演其历史... 对现在过程的研究可为了解过去沉积环境演变信息提供重要线索。对南海南沙广阔海域23个现代表层沉积物样品总有机碳(TOC)、总氮(TN)含量及同位素组成(δ13CTOC和δ15N)进行测试分析,以期通过沉积有机质的现代组成分布特征为反演其历史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提供参考。南沙海区表层沉积物TOC/TN(5.5~7.9,平均为6.5±0.6)和δ13CTOC(–21.9‰~–18.7‰,平均为–21.0‰±0.7‰)揭示了沉积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源贡献;δ13CTOC与TOC和TOC/TN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了TOC未受明显的早期成岩作用影响,因此表层沉积物TOC可用于反映现代上层海水生产力状况。南沙海区表层沉积物TOC(0.32%~0.97%,平均为0.67%±0.17%)呈现明显的西-东向分布差异,高值主要位于西部前缘地带,低值主要分布在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TOC的地理分布特征表明了西南夏季风对南沙海域表层海水生产力的主要调控作用—由夏季风产生的越南上升流和湄公河陆源输入带来的高通量营养盐促进了西部前缘海域浮游植物的勃发,而随着站位距离的增加其施肥效应越来越弱。表层沉积物TOC和TN的强相关性(R2=0.95)以及δ15N的空间分布特征暗示了南沙海域沉积物δ15N未受陆源河流影响,记录了上层海水δ15N信号,从而指示了相关的氮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有机质来源 海洋生产力 东亚季风 南沙海区
下载PDF
以东盟学为先行示范点推进中国区域国别学发展
12
作者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东盟研究课题组 翟崑 《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3期10-33,153,154,共26页
东盟作为当代区域发展、全球变迁的重要行为体及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对象,属于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研究范畴;与之相应的学术研究具有战略前瞻和积淀丰厚的特征、理论创新和多元互动的潜力,可成为撬动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的有效支点。作为区... 东盟作为当代区域发展、全球变迁的重要行为体及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对象,属于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研究范畴;与之相应的学术研究具有战略前瞻和积淀丰厚的特征、理论创新和多元互动的潜力,可成为撬动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的有效支点。作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先行试点,东盟学是以东盟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基于交叉学科的逻辑和路径,依托东南亚研究的存量资源及多学科的既有优势构建的兼顾活态化、特色化和自主化的东盟学研究生态,形成交叉性、整体性和反身性互促的知识形态。东盟学的建设不但可回应区域国别学建设的时代命题,还能在学、研、用的系统实践中推动完善全球知识体系,夯实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智识基石,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学 东南亚研究 区域国别学 交叉学科 知识形态
下载PDF
中蒙边界地区侵入岩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构造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超 李俊建 +3 位作者 张帅 党智财 唐文龙 Orolmaa Demberel 《华北地质》 2023年第1期1-19,共19页
中国与蒙古交界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各类侵入岩十分发育,是中亚造山带复杂多变构造环境中的重要一隅;区内岩浆侵位形成的岩石类型和岩石组合丰富多样,呈现多期次多旋回特征,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侵入岩时空分布格架,对理解区域构造演... 中国与蒙古交界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各类侵入岩十分发育,是中亚造山带复杂多变构造环境中的重要一隅;区内岩浆侵位形成的岩石类型和岩石组合丰富多样,呈现多期次多旋回特征,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侵入岩时空分布格架,对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和壳幔活动有重要意义。以岩浆旋回为主线,通过提取和对比研究区前吕梁期至燕山期不同期次侵入岩的时空分布特征,清楚反映了区内地壳碰撞拼合活跃期始于加里东期,在华力西期达到顶峰,之后逐渐衰退,整体呈现由西向东地壳逐渐拼合的构造演化趋势,揭示了阿尔泰造山带西段与兴蒙造山带东段不同构造单元下造山过程的独特性和差异。此外,区域断裂带两侧多分布有规模宏大的岩浆岩带,区域构造线对岩浆侵入活动范围和规模的控制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边界 中亚造山带 侵入岩 时空分布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落漈”传说在东亚海域的分布研究
14
作者 游佳慧 曲金良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4,共6页
“落漈”传说记述频见于元代以后的文献记载,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传说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考察古代史地著作、诗歌小说等文献,划分“落漈”传说在东亚海域的分布区域,梳理各个区域“落漈”传说传播分布的脉络,继而总结各区域“落漈”传... “落漈”传说记述频见于元代以后的文献记载,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传说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考察古代史地著作、诗歌小说等文献,划分“落漈”传说在东亚海域的分布区域,梳理各个区域“落漈”传说传播分布的脉络,继而总结各区域“落漈”传说的分布特征,展示“落漈”作为海洋传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漈” 东亚海域 传说分布
下载PDF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振亮 赵克强 +5 位作者 杨剑洲 邓友茂 付燕刚 段壮 林鲁军 左光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4-1000,共17页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为了确定其侵位时代,探讨大地构造环境,本文对该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02.9±1.2)Ma,为晚石炭世岩浆作用的产物...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为了确定其侵位时代,探讨大地构造环境,本文对该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02.9±1.2)Ma,为晚石炭世岩浆作用的产物;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_(2))=74.73%~76.60%)、富碱(w(Na_(2)O+K_(2)O)=6.20%~7.03%)、高铝饱和指数(A/CNK=1.43~1.58)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Rb、K、Th、U富集,Ba、Sr、Ti、Nb、P呈明显V字型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具有负Eu异常(δEu=0.46~0.67)、高分异指数(I_(D)=88.89~91.55)和低固结指数(I_(S)=1.68~4.78)的特征,表明岩石经历了高分异演化作用,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具有向A型花岗岩演化的趋势;^(176)Hf/^(177)Hf值为0.282850~0.282951,ε_(Hf)(t)值为9.2~12.5,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变化范围为910~603 Ma,表明二长花岗岩岩浆可能是新元古代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阶段,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后构造环境从挤压转换成碰撞后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晚石炭世 后造山环境 古亚洲洋 兴蒙造山带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圆包山—希热哈达地区白山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启示
16
作者 杜庆祥 伍赛男 +2 位作者 张永 沈晓丽 韩金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75-1893,共19页
在内蒙古北山造山带北部圆包山—希热哈达地区白山组采集了安山岩和含角砾花岗斑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北山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安山岩和含角砾花岗斑岩的年龄... 在内蒙古北山造山带北部圆包山—希热哈达地区白山组采集了安山岩和含角砾花岗斑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北山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安山岩和含角砾花岗斑岩的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00.0±2.5 Ma(MSWD=2.0,n=13)和300.3±1.9 Ma(MSWD=1.9,n=23),确认研究区白山组地层时代为晚石炭世。该套火山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活动性大陆边缘弧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晚古生代北山北部古亚洲洋板块的俯冲持续到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石炭纪白山组安山岩的岩浆是俯冲带流体交代中—下地壳,并使其部分熔融形成;含角砾花岗斑岩主要为中—下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源区有沉积物熔体的加入。由北往南,白山组火山岩从中性钙碱性向中酸性、酸性高钾钙碱性火山岩过渡,其分布规律指示了古亚洲洋板块由北向南的俯冲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白山组 圆包山 中亚造山带 古亚洲洋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亚国家科技合作研究
17
作者 李英沅 冯莹洁 廖柔玲 《对外经贸》 2023年第3期10-13,共4页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新兴产业成长最为快速的区域,其同时具有较强的科技水平。基于我国推出的创新驱动战略,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明确表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塑造成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新兴产业成长最为快速的区域,其同时具有较强的科技水平。基于我国推出的创新驱动战略,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明确表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塑造成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成为了必然选择。通过对文献的大量阅读及梳理,目前与东南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家层面,分析了东南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以及需求,对两地科技合作的可能性与价值进行研究,并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东南亚国家 科技创新 国际合作
下载PDF
阿拉善北大山早石炭世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18
作者 甘德斌 曾认宇 +1 位作者 苏惠 关燕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6-579,共24页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增生型构造带之一,其形成与古亚洲洋关系密切,然而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和闭合时限还存在争议。阿拉善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侧,是揭示上述问题的重要区域。本文对阿拉善地块北大山次井子一处花岗斑岩体进行了...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增生型构造带之一,其形成与古亚洲洋关系密切,然而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和闭合时限还存在争议。阿拉善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侧,是揭示上述问题的重要区域。本文对阿拉善地块北大山次井子一处花岗斑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形成时代、成因及区域构造背景。次井子岩体SiO_(2)含量为75.04%~76.97%、MgO含量为0.15%~0.24%、TFe_(2)O_(3)含量为1.62%~1.76%,显示富硅、贫镁铁的特征。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Eu强烈亏损,Rb、Th、U、K元素富集,Ba、Sr、P、Ti元素亏损,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为326.3±1.2 Ma。锆石的ε_(Hf)(t)值为-3.53~-1.24,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在1561~1414 Ma之间,表明岩体的源区主要为古老的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阿拉善地块石炭纪和二叠纪—早三叠世岩浆岩形成环境存在明显的转变,这可能与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锆石U-Pb-Hf同位素 北大山 阿拉善 中亚造山带 A型花岗岩
下载PDF
阴山东部固阳地区晚石炭世碱性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9
作者 朱伟鹏 田伟 魏春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0-688,共19页
在华北克拉通北缘阴山地块东部固阳地区发现了假白榴石粗面玄武岩和钾质粗面岩两种高钾准铝质碱性火山岩。地质年代学数据显示,假白榴石粗面玄武岩的磷灰石U-Pb年龄为322±14Ma,钾质粗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15.6±7.5Ma,说明其... 在华北克拉通北缘阴山地块东部固阳地区发现了假白榴石粗面玄武岩和钾质粗面岩两种高钾准铝质碱性火山岩。地质年代学数据显示,假白榴石粗面玄武岩的磷灰石U-Pb年龄为322±14Ma,钾质粗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15.6±7.5Ma,说明其形成时代均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者均富Al、Fe,贫Mg;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和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Nb和Ti),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Eu异常不明显;高(87Sr/86Sr)i比值(0.710028~0.714745),低εNd(t)值(-9.0~-17.2),表现出相似的交代岩石圈地幔源区和地壳混染特征。将该碱性火山岩与兴蒙造山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基性火山岩和阴山地块白垩纪中基性火山岩进行岩石类型对比,发现华北克拉通北缘产出的火山岩多为高钾碱性系列,而兴蒙造山带中产出的火山岩则多为钙碱性系列;与兴蒙造山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基性火山岩进行岩石成因对比,发现它们的岩浆源区和混染程度并不相同,即固阳地区碱性火山岩为受到早古生代俯冲沉积物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混染华北克拉通TTG片麻岩后喷发的产物,而兴蒙造山带中火山岩的产出则多为亏损地幔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轻度混染地壳物质后喷发的结果。在固阳地区发现晚石炭世碱性火山岩,代表着古亚洲洋在该时期的后造山伸展作用范围已延伸至华北克拉通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北缘 固阳地区 碱性火山岩 晚石炭世 部分熔融 古亚洲洋 后造山伸展作用
下载PDF
亚洲地区EGNOS天顶对流层延迟模型的精度评估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良珂 刘立龙 +3 位作者 周淼 张腾旭 郑浩 姚朝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8-132,共5页
基于亚洲地区48个IGS站2009—2011年实测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数据,对利用EGNOS模型计算的ZTD的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在亚洲地区,相对于IGS站实测的ZTD,EGNOS模型计算的ZTD的偏差和均方根分别为-0.18 cm和5.98 cm,在中国地区分别为... 基于亚洲地区48个IGS站2009—2011年实测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数据,对利用EGNOS模型计算的ZTD的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在亚洲地区,相对于IGS站实测的ZTD,EGNOS模型计算的ZTD的偏差和均方根分别为-0.18 cm和5.98 cm,在中国地区分别为0.81 cm和6.13 cm;2)偏差和均方根差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偏差表现为夏季最大,秋季最小,而均方根夏季最大,冬季最小;3)在空间分布上,偏差与纬度和高程变化无明显规律,但均方根随着高程或者纬度的增加总体上呈递减趋势,西部和北部高纬度地区,年均偏差和均方根变化相对较小;4:)亚洲南部低纬度地区和东部地区夏季日平均偏差和均方根差变化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NOS模型 天顶对流层延迟 亚洲地区 偏差 均方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