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brupt Rainfall Decrease over the Asian Inland Plateau Region around 1999 and the Possible Underlying Mechanism 被引量:8
1
作者 Jinling PIAO Wen CHEN +4 位作者 Ke WEI Yong LIU Hans-F.GRAF Joong-Bae AHN Alexander POGORELTSEV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56-468,共13页
A decadal change in summer rainfall in the Asian inland plateau(AIP) region is identified around 1999. This decadal change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brupt decrease in summer rainfall of about 15.7% of the climatologic... A decadal change in summer rainfall in the Asian inland plateau(AIP) region is identified around 1999. This decadal change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brupt decrease in summer rainfall of about 15.7% of the climatological average amount,leading to prolonged drought in the Asian inland plateau region. Both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AIP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while the soil moisture exhibits a decrease, after the late 1990s. Furthermore,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shows an apparent decreasing trend during 1999–2007. Three different drought indices—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and the 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resent pronounced climate anomalies during 1999–2007, indicating dramatic drought exacerbation in the region after the late 1990s. This decadal change in the summer rainfall may be attributable to a wave-like teleconnection pattern from Western Europe to Asia. A set of model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suggests that the summer warm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 Atlantic could induce this teleconnection pattern over Eurasia, resulting in recent drought in the AIP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inland plateau summer rainfall drought teleconnection pattern North Atlantic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内陆区季风-西风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肖生春 苏靖茸 +1 位作者 彭小梅 田全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5-1363,共9页
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存在季风和西风两个气候变化模态,是季风-西风交互作用影响区。对该区域气候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前沿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前人对季风、西风区及其边缘活动带界定、... 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存在季风和西风两个气候变化模态,是季风-西风交互作用影响区。对该区域气候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前沿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前人对季风、西风区及其边缘活动带界定、器测和代用指标的两大环流气候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研究进展,认为今后需加强对西风模态及其与季风交互作用、区域界定、高分辨率大时空尺度驱动机制的相关研究,以期推动区域全球变化响应及其动力机制等学科领域发展,为西北干旱区区域沙漠化治理和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带 东亚季风边缘区 西北干旱内陆区 季风-西风交互作用
下载PDF
临夏盆地新生代沉积物高分辨率岩石磁学记录与亚洲内陆干旱化过程及原因 被引量:78
3
作者 方小敏 徐先海 +3 位作者 宋春晖 韩文霞 孟庆泉 鸟居雅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9-1000,共12页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全球新生代大陆环境变化中最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与新生代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甘肃临夏盆地几乎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物系统岩石磁学性质研究,获取了高分辨率磁化率和非磁滞剩磁记录,揭示在29.0...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全球新生代大陆环境变化中最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与新生代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甘肃临夏盆地几乎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物系统岩石磁学性质研究,获取了高分辨率磁化率和非磁滞剩磁记录,揭示在29.0~8.6Ma的漫长的以湖相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的渐新世晚期和中新世早、中期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从8.6Ma开始持续增加,尤其从6.4Ma和5.3Ma开始表现出两次快速持续增加。同时,以8.6Ma为界磁性矿物相对含量发生明显变化,此前以赤铁矿为主,磁铁矿和磁赤铁矿次之,此后以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赤铁矿次之,磁性矿物类型和性质类似于风成红粘土和黄土。因此,我们将这种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组合、性质和含量的长期变化解释为流域外风成物质的加入,指示我国西北内陆现代干旱气候可能从8.6Ma开始,7.4~6.4Ma后急剧加速变干,5.3Ma后再次加速变干,并最终形成今天的干旱区的过程。9~8Ma开始的青藏高原阶段性快速隆升和随后的全球变冷可能是驱动亚洲内陆干旱化进程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岩石磁学 亚洲内陆 干旱化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演变和亚洲内陆干旱化信号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周 林振山 俞鸣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80,共8页
对中国灵台黄土剖面1MaB.P.粒度时间序列和赵家川剖面3.6Ma风尘通量时间序列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探讨东亚冬季风和亚洲内陆干旱化的演变特征,发现:1)1MaB.P.以来,东亚冬季风波动主要周期是100ka,40ka和20ka,其中100ka的周期为主导周期;2)... 对中国灵台黄土剖面1MaB.P.粒度时间序列和赵家川剖面3.6Ma风尘通量时间序列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探讨东亚冬季风和亚洲内陆干旱化的演变特征,发现:1)1MaB.P.以来,东亚冬季风波动主要周期是100ka,40ka和20ka,其中100ka的周期为主导周期;2)在100ka,40ka和20ka周期即偏心率周期、黄赤交角周期、岁差周期尺度上对比发现,东亚冬、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并非完全对应,在不同周期上相位和振幅差别的原因不甚了解,有待进-步深入研究;3)3.6MaB.P.以来黄土高原风尘通量的波动存在明显的400ka,201ka,100ka,53ka,27ka,14ka和6.6ka周期,并以100ka,53ka和27ka为主周期,青藏高原构造隆升对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发展和东亚季风演变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 风尘通量 亚洲内陆干旱化 多尺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东亚季风及亚洲内陆干旱演化——来自气候数值模拟的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东 石正国 +1 位作者 郭庆春 王昭生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0-175,共6页
青藏高原隆升是地球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青藏高原的出现对亚洲气候与环境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过去的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利用各种气候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亚洲季风变迁和亚洲内陆干... 青藏高原隆升是地球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青藏高原的出现对亚洲气候与环境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过去的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利用各种气候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亚洲季风变迁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机制的理解。近年来"高原隆升-气候响应"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是认识到亚洲区域气候响应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形式密切相关。本文对此进行了概括介绍,重点通过一系列分区域隆升的数值模拟试验的综合分析,指出青藏高原北部隆升对东亚季风变迁及亚洲内陆干旱气候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其最突出的特征表现为随高原北部隆升东亚夏季风和季风雨区向北扩展,内陆干旱区和大气粉尘含量及沉积范围增加。这些模拟研究结果对东亚古环境研究具有良好的启示,并由此提出了许多新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亚洲季风 内陆干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论东北亚内陆草原文明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根高娃 乌云巴图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100,共5页
东北亚内陆草原文明是人类迄今为止,未尽遗失殆尽的珍贵的文明形态之一,曾经在历史舞台上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与发达。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草原文明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面临着委缩与消亡的命运。当我们重新审视即将失去的遗产时... 东北亚内陆草原文明是人类迄今为止,未尽遗失殆尽的珍贵的文明形态之一,曾经在历史舞台上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与发达。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草原文明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面临着委缩与消亡的命运。当我们重新审视即将失去的遗产时,令人感叹地发现了它那自然、坦荡、和谐、美好的生态内涵、特征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内陆 草原文明 文明形态 生态环境 游牧民族 游牧文化
下载PDF
西宁盆地总有机碳同位素记录的~39 Ma亚洲内陆急剧干旱事件
7
作者 方亚会 方小敏 +4 位作者 昝金波 张涛 杨一博 叶程程 白艳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453-464,共12页
始新世亚洲内陆干旱环境演化(简称干旱化)的研究比较匮乏,驱动机制存在争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盆地含有连续的始新世地层沉积序列,是研究上述科学问题的理想材料。通过西宁盆地中央西宁东和水湾平行剖面(古地磁年代均为~ 43 Ma ... 始新世亚洲内陆干旱环境演化(简称干旱化)的研究比较匮乏,驱动机制存在争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盆地含有连续的始新世地层沉积序列,是研究上述科学问题的理想材料。通过西宁盆地中央西宁东和水湾平行剖面(古地磁年代均为~ 43 Ma - ~ 35 Ma)详细的总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对始新世的干旱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两个平行剖面总有机碳同位素平均值均在~39 Ma发生了急剧的~2.5‰变正(分别从-27.5‰和-28.4‰变正为-25.0‰和-26.0‰),结合盆地内耐旱植物麻黄属和白刺属孢粉的百分含量急剧升高,共同指示该时期的西宁盆地发生了急剧干旱化。副特提斯海退却导致的水汽输送的减少可能是驱动西宁盆地始新世干旱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全球长期变冷可能起到了背景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盆地 ~39 MA 总有机碳同位素 亚洲内陆干旱化 副特提斯海退却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 on the Asian monsoon-arid environment evolution 被引量:43
8
作者 LIU XiaoDong DONG BuW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34期4277-4291,共15页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s in Cenozoic era,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TP)has had profound influences on the Asian and glob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evolution.During the past four decades,ma...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s in Cenozoic era,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TP)has had profound influences on the Asian and glob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evolution.During the past four decades,many scholars from China and abroad have studied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he TP uplift by using a variety of geological records and paleoclimate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Asian monsoon changes and interior aridification,but so far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issues that need to be thought deeply and investigated further.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TP uplift on the Asian monsoon-arid environment,summarize three typ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cluding bulk-plateau uplift,phased uplift and sub-regional uplift,and especially to analyz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responses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to different forms of tectonic uplifts.From previous modeling results,the land-sea distribution and the Himalayan uplift may have a large effect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Asian monsoon.However,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monsoon in northern East Asia,the intensified dryness north of the TP and enhanced Asian dust cycle may b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plift of the main body,especially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TP.In this review,we also discuss relative roles of the TP uplift and other impact factors,origins of the South Asian monsoon and East Asian monsoon,feedback effects and nonlinear responses of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to the plateau uplift.Finally,we make comparisons between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geological records,discuss their uncertainties,and highlight some problem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亚洲季风 环境演化 干旱化 青藏高原隆起 数值模拟 构造抬升 全球气候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SG-1孔1.0Ma以来碳酸盐同位素记录的亚洲内陆干旱化及成因 被引量:23
9
作者 滕晓华 韩文霞 +3 位作者 叶程程 张志高 彭文彬 方小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6-875,共10页
亚洲内陆干旱区是连接赤道和中高纬地区的过渡地带,也是西风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相互作用区,其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全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揭示其干旱化过程和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对来自柴达木盆地察汗斯拉... 亚洲内陆干旱区是连接赤道和中高纬地区的过渡地带,也是西风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相互作用区,其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全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揭示其干旱化过程和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对来自柴达木盆地察汗斯拉图干盐湖的深钻SG-1孔沉积物进行了初步的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测试与分析,结果清晰地指示了柴达木盆地自1.0Ma以来的持续干旱化及约0.6Ma以来的加速干旱化过程,我们认为1.0Ma以来的持续干旱化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约0.6Ma以来的加速干旱化可能是昆黄运动所导致的高原北部强烈隆升和区域环流系统变化或强化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化 亚洲内陆 碳酸盐碳氧 同位素柴达木盆地 西风环流
原文传递
中亚(五国)干旱生态地理环境特征 被引量:47
10
作者 胡汝骥 姜逢清 +5 位作者 王亚俊 李均力 李耀明 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力克木 罗格平 张建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共12页
中亚五国位于地球陆地北半球温带面积最大的世界级干旱区,地处青藏高原西侧的帕米尔高原西北坡,成为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世界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而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相对富集的区域,揭示其生态地理环境形成和... 中亚五国位于地球陆地北半球温带面积最大的世界级干旱区,地处青藏高原西侧的帕米尔高原西北坡,成为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世界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而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相对富集的区域,揭示其生态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已成为中亚五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自1989年以来,国际合作研究注重亚洲内陆干旱区的生态地理环境科学问题。为此,基于该区域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出发,来论述中亚五国的地理环境形成、演变及其基本生态特征,籍以力促中亚五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平衡和快速发展,造福当地的社会和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干旱环境 亚洲内陆 中亚五国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主体与周边区域隆升对亚洲季风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冉 姜大膀 张仲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5-952,共8页
本文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设计并进行了7组高原不同隆升情景的数值试验,集中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在欧亚内陆干旱演化中的作用。在无高原试验中,亚洲副热带干旱区为东西对称的纬向型分布;随着高原高度的增加,一方面有助于东亚季风... 本文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设计并进行了7组高原不同隆升情景的数值试验,集中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在欧亚内陆干旱演化中的作用。在无高原试验中,亚洲副热带干旱区为东西对称的纬向型分布;随着高原高度的增加,一方面有助于东亚季风降水的向北扩展,另一方面导致欧亚大陆西风强度显著减弱,使得亚洲副热带气候纬向不对称性增加,同时欧亚中纬度干旱面积增加。其原因是,高原隆升导致近地层气温下降,进而大气含水量减小;同时,地形的阻挡效应导致纬向和经向的环流减弱,这两个因素综合导致内陆地区水汽输送的减弱是中亚干旱区范围增加的主要动力学机制。与以往大气模式试验一致,海气耦合试验支持了高原隆升是亚洲内陆水汽输送和降水减少,以及内陆干旱化加剧的重要原因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亚洲季风 内陆干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