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期前收缩病人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分析
1
作者 王慈 曹雅雯 +3 位作者 张璇 黄湘媛 王贤良 毛静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8期3275-3282,共8页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期前收缩病人的中医证候特征及构成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期前收缩文献,经筛选后提取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证候及证素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期前收缩病人的中医证候特征及构成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期前收缩文献,经筛选后提取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证候及证素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3篇,其中室性期前收缩文献58篇,房性期前收缩文献5篇,共涉及病人6791例。期前收缩病人的常见证候包括气阴两虚证(15.42%)、气血两虚证(9.38%)、心血瘀阻证(7.18%)等;常见病位证素包括心(64.02%)、肾(12.84%)、脾(9.91%)等;常见病性证素包括气虚(23.14%)、阴虚(16.88%)、血瘀(15.99%)、痰(9.35%)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房性期前收缩病人的常见证候为气血两虚(30.29%)、心阳不振(16.57%)、痰火扰心(14.86%)等;常见证素为气虚(19.51%)、血虚(19.21%)、血瘀(16.46%)等。室性期前收缩病人的常见证候为气阴两虚(15.87%)、气血两虚(8.76%)、心血瘀阻(7.40%)等;常见证素为气虚(23.23%)、阴虚(17.03%)、血瘀(15.98%)等。结论:期前收缩病人总体证候特征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气阴两虚并重、痰热血瘀互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 中医证候 证素 文献分析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和房性期前收缩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2
作者 罗丽容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及房性期前收缩(PAC)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尤溪县总医院收治的老年AMI患者274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房颤分为NOAF组(n=...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及房性期前收缩(PAC)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尤溪县总医院收治的老年AMI患者274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房颤分为NOAF组(n=23)和非NOAF组(n=251)。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HRV参数和PAC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发生NOAF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RV参数、PAC对AMI患者发生NOAF的预测价值。结果NOAF组SDANN、SDNNI、rMSSD、PNN50低于非NOAF组,左心房直径、LVEF≤40%占比、LF/HF及PAC高于非NOAF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ANN、SDNNI、rMSSD、PNN50降低及左心房直径、LVEF≤40%占比、LF/HF、PAC频次升高均为AMI患者发生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HRV参数和PAC联合预测AMI患者发生NOAF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4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1%和94.42%。结论老年AMI患者HRV参数及较高的PAC频率与NOAF密切相关,可作为NOAF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率变异性 房性期前收缩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心电散点图解析策略之恒变微分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景永明 申继红 +1 位作者 耿一鸣 聂连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探讨RR间期的恒变性质对心电散点图位置及走向的影响,总结恒变微分法在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中的应用与分析技巧。方法结合室性早搏、室性早搏连发、房性早搏等经典病例的RR间期特征,分析其散点图特征点集的位置及走向与RR间期恒变性... 目的探讨RR间期的恒变性质对心电散点图位置及走向的影响,总结恒变微分法在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中的应用与分析技巧。方法结合室性早搏、室性早搏连发、房性早搏等经典病例的RR间期特征,分析其散点图特征点集的位置及走向与RR间期恒变性质的关系,总结恒变微分法的解析策略。结果时间散点图中RR间期为恒量时呈水平走向(如NV、VV层等),为变量时则呈上、下起伏(如NN、SN、VN层等)。Lorenz散点图中横坐标为恒量时,特征点集垂直分布(如NVN、VVN点集等),纵坐标为恒量时,特征点集水平分布(如NNV、VNV点集等),横、纵坐标均为恒量时特征点集局限性分布(如NVV、VVV点集等);横、纵坐标均为变量时,特征点集倾斜分布(如VNN、NNN点集等),且根据微分学原理,其主轴斜率取决于两变量的系数之比。结论RR间期的恒变性质决定了心电散点图的位置及走向。通过散点图技术快速识别的恒量与变量可以揭示心律失常的部分电生理机制,类似于天然的电生理检查。恒变微分法是解析心电散点图的有效方法,更是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的基本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间期 恒量 变量 时间散点图 LORENZ散点图 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 恒变微分法
下载PDF
量化指标在心房颤动伴宽QRS波鉴别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4
作者 徐建昌 来欣 +3 位作者 饶盼盼 罗俊苗 陈葵 王晞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 分析与宽QRS波相关的量化指标(前间期/联律间期、类代偿间期/前间期、类代偿间期/联律间期)在心房颤动(房颤)伴宽QRS波(房颤伴室性早搏和室内差传)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阵发性... 目的 分析与宽QRS波相关的量化指标(前间期/联律间期、类代偿间期/前间期、类代偿间期/联律间期)在心房颤动(房颤)伴宽QRS波(房颤伴室性早搏和室内差传)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阵发性房颤患者113例的动态心电图,其中房颤伴室性早搏80例(房早组),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33例(房差组),比较2组传统鉴别指标的分布特征、量化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估量化指标对房颤伴宽QRS波鉴别的临床价值。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早组心力衰竭患病率高于房差组(χ^(2)/P=3.935/0.047);在传统鉴别指标中,房早组蝉联现象、QRS波时限≤140 ms、V1导联QRS形态3相波比例低于房差组,V1导联R波或者qR或者R大于r或者rS最深处大于60 ms、aVR导联QRS波起始有顿挫或者下降比较慢或者呈大R、aVR导联Vi/Vt≤1、无人区电轴比例显著高于房差组(χ^(2)/P=15.061/<0.001,48.035/<0.001,29.697/<0.001,31.926/<0.001,61.464/<0.001,45.286/<0.001,4.034/0.045)。在量化指标中,房早组类代偿间期/联律间期、类代偿间期/前间期比值大于房差组(t/P=9.165/<0.001,29.015/<0.001),而前间期/联律间期比值小于房差组(t/P=18.907/<0.001);ROC曲线显示,前间期/联律间期、类代偿间期/联律间期、类代偿间期/前间期及三者联合鉴别房颤伴宽QRS波的AUC分别0.865、0.688、0.934和0.944,且三者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单个量化指标(Z/P=7.796/<0.001,12.633/<0.001,3.061/0.002)。结论 量化指标三者联合及类代偿间期/前间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房颤伴室早和室内差传的鉴别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室性早搏 宽QRS波 室内差异性传导 量化指标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SVM的心电早搏信号识别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四海 满自斌 张红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2-185,共4页
对心电信号的实时、准确识别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小波变换自动识别室性早搏(PVC)和房性早搏(APB)的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Marr小波变换并提取信号在小波域上的特征参数,构建时频域特征向量,然后使用径向基核SVM进行训练,研究... 对心电信号的实时、准确识别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小波变换自动识别室性早搏(PVC)和房性早搏(APB)的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Marr小波变换并提取信号在小波域上的特征参数,构建时频域特征向量,然后使用径向基核SVM进行训练,研究模型参数的选取对训练结果的影响。使用MIT-BIH心电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建立的模型对正常心电、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G 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 小波变换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儿童期前收缩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忠东 林瑶 +3 位作者 刘丽英 王阳 王勤 王利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稳心颗粒对儿童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将发病1 个月内的因期前收缩住院的103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心肌治疗3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 目的探讨中药稳心颗粒对儿童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将发病1 个月内的因期前收缩住院的103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心肌治疗3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3周。治疗前、后用5 min ECG和Holter评估期前收缩频率。疗效分显效、有效和无效 3种,显效:期前收缩消失或较治疗前减少75%或以上;有效:减少50%-74%;无效:<50%或无减少或较原来增加。结果 103例患儿中房性期前收缩21例(20.4%),室性期前收缩78例(75.7%),交界性期前收缩2例(1.9%),同时有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2例(1.9%)。治疗后症状改善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体征改善率好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in ECG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9% vs 41.7%,P=0.029);Holter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5.5% vs 37.5%,P=0.045);5 min ECG和Holter显示的房性期前收缩有效率均为54.5%,而对照组均为0;5 min ECG和Holter显示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组有效率为73.8%和66.7%,对照组为45.7%和50.4%,房性期前收缩疗效似乎好于室性。治疗组3例(5.5%)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或便秘;血、尿和肝、肾功能等无改变。结论稳心颗粒对新发现的期前收缩患儿有治疗作用,房性期前收缩疗效更好。除2.9%患儿出现轻度的消化道症状外,未观测到其他不良反应,适于儿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 儿童 中药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腔静脉起源心房纤颤的临床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时向民 王玉堂 +2 位作者 单兆亮 苑洪涛 杨庭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起源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房颤)的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特点,探讨上腔静脉起源房颤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2例经电生理证实上腔静脉起源阵发性房颤患者,男/女=9/3,平均年龄(55.3±12.2...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起源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房颤)的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特点,探讨上腔静脉起源房颤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2例经电生理证实上腔静脉起源阵发性房颤患者,男/女=9/3,平均年龄(55.3±12.2)岁,分析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及房颤的心电图特征,以及CARTO指导下隔离上腔静脉所需操作时间、消融点数、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与窦性P波相比,上腔静脉起源房早P波在Ⅱ导联幅度更高[(0.23±0.05)mVvs(0.15±0.05)mV,P<0.05],在V1导联呈现正负双向的比例更高(91.6%vs 33.3%,P<0.05),房颤波形态与房早及窦性P波相似(66.6%,8/12)。与隔离左上肺静脉相比,隔离上腔静脉所需操作时间[(18±11)min vs(33±16)min,P<0.05]、消融点数(14±6vs 36±11,P<0.05)明显减少,上腔静脉隔离后腔内电位仍显示快速激动8例,术后1个月内有2例患者出现阵发房扑,经药物控制后好转,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上腔静脉起源房早及房颤具有独特的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术前预测靶静脉,上腔静脉电隔离所需时间及消融点数少,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 心房颤动 心房早搏 射频消融术 电生理学
下载PDF
房性早搏始动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永全 罗孝成 +5 位作者 贾三庆 孙涛 张红 李莉 邢云利 宋开友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41-443,共3页
了解房性早搏 (简称早搏 )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关系。通过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 2 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观察其 2 4h房颤的发作阵数 ,房早的发作情况 ,诱发和未诱发房颤的房早的联律间期、房早前周长、房早前12 0s房早频率等... 了解房性早搏 (简称早搏 )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关系。通过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 2 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观察其 2 4h房颤的发作阵数 ,房早的发作情况 ,诱发和未诱发房颤的房早的联律间期、房早前周长、房早前12 0s房早频率等。结果 :诱发房颤的房早比未诱发房颤的房早显著提前 (35 5 .9± 32 .8msvs 4 0 8.4± 4 1.7ms,P <0 .0 1) ,房早是否诱发房颤还与房早前周长长 (85 4± 10 6msvs 74 2± 113ms ,P <0 .0 1)及房早前 12 0s的房早频率快 (2 1.7± 15 .3次 /分vs9.79± 7.92次 /分 ,P <0 .0 1)有关。结论 :房早是否始动阵发性房颤不仅与房早的联律间期有关 ,而且与房早前周长及其前 12 0s房早的频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性早搏 始动机制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陆洁 陆有为 +4 位作者 孙珏 杨倩红 王少治 肖维琼 罗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选择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92人分为药物治疗组61例,安慰剂对照组31例,观察药物组治疗前和治疗6月时,对照组入组前和入组6月时24min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选择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92人分为药物治疗组61例,安慰剂对照组31例,观察药物组治疗前和治疗6月时,对照组入组前和入组6月时24min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室早、室速、房早、房速及阵发房颤的数量变化和心超测量的左房面积、右房面积、左室收末、左室舒末数值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1.8%和对照组0%(P<0.01);治疗组24min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室早、室速数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超测量的左房面积、右房面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数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房早、房速和阵发房颤发作数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以上参数入组前和入组后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心律失常 房早 房速 阵发性房颤
下载PDF
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素群 陈蒙华 温秋瑜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2-496,共5页
目的观察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方法分析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332例(观察组)的临床和ECG表现,并与558例PAC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PR段和ST段压低导联分布广,以Ⅰ、Ⅱ、Ⅲ、aV... 目的观察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方法分析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332例(观察组)的临床和ECG表现,并与558例PAC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PR段和ST段压低导联分布广,以Ⅰ、Ⅱ、Ⅲ、aVF、V2~V6导联常见,V3、V4导联出现率最高,且PR段和ST段压低最显著。②观察组的PAC有如下特点:联律间期(CI)短且固定、提前指数(PI)小、多数呈PonT现象,PAC的P(P′)波时限长、P′波多呈高尖或切迹,绝大多数PAC的PR段和ST段也压低;PAC成对及连续发生或阵发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均较多;PAC发生前心动周期多不稳定;观察组年龄较大,窦性P波电压较高及时限较大,房内阻滞较多。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R段和ST段压低是心房电不稳定的表现,具有这一特征的PAC属高危PAC,常常伴有其他更为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学 PR段压低 ST段压低 房性早搏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下载PDF
房性早搏诱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中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的检测与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茴 李松 +1 位作者 李珍 邝碧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5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与房性早搏诱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其价值。方法对24例房性早搏诱发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测量并计算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及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 目的探讨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与房性早搏诱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其价值。方法对24例房性早搏诱发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测量并计算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及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及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结果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452±53·3)ms,房早前周期(967±62·7)ms,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0·47±0·08,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491±33·6)ms,房早前周期(896±50·3)ms,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0·55±0·07,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其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及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与未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长短周期现象 房早联律间期 房早前周期
下载PDF
一种利用心率检测心律失常的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延军 唐晓英 +1 位作者 许志 刘伟峰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探索利用心率序列检测心律失常的方法。方法由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的注释文件得到R-R间期序列及心拍标注信息。将心拍标注中的窦性心拍、束支传导阻滞、各类融合心拍、起搏心拍、未分类心拍定义为"正常心拍";将早搏及... 目的探索利用心率序列检测心律失常的方法。方法由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的注释文件得到R-R间期序列及心拍标注信息。将心拍标注中的窦性心拍、束支传导阻滞、各类融合心拍、起搏心拍、未分类心拍定义为"正常心拍";将早搏及逸搏定义为"非正常心拍"。对原始R-R间期序列依次进行中值滤波与均值滤波,得到平滑R-R间期序列;原始R-R间期与平滑R-R间期的差值过大者为"离群"R-R间期,相应的心拍归为"非正常心拍"。结果 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全部48例记录中,有35例记录的窦性心拍数量占总心拍数量的一半以上。这35例记录"非正常心拍"检测的敏感度为88.2%,阳预测率为91.3%;对其中不含房颤或房扑的28例记录"非正常心拍"检测的敏感度为94.2%,阳预测率为96.4%。结论利用心率序列可以识别多数心室期前收缩与心房期前收缩,从而降低人工判读心律失常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脏节律 心电 R-R间期 心室期前收缩 心房期前收缩
下载PDF
房性早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建平 张宏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房性早搏(简称房早)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64例。统计其24 h房性早搏总数,房颤发作的阵数,诱发和未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的联律间期及房早前周期等。结果经动态心电... 目的探讨房性早搏(简称房早)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64例。统计其24 h房性早搏总数,房颤发作的阵数,诱发和未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的联律间期及房早前周期等。结果经动态心电图记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诱发房颤的房早均呈频发房性早PonT现象;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346.7±38.5 ms)比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412.3±40.2 ms)明显提前(P<0.01);诱发房颤的房早前周期(836±115 ms)比未诱发房颤的房早前周期(733±118 ms)明显延长(P<0.01)。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由房性早搏始动与房性早搏的联律间期及房早前周期有关。动态心电图是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靠、高效、无创、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性早搏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丽娟 王建春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老年人房颤和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并与普罗帕酮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年龄≥60岁的频发室性早搏和房颤患者70例,分入胺碘酮组(Am组,36例)和普罗帕酮组(Pr组,34例)进行治疗,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访1个月,对房颤患者随...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老年人房颤和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并与普罗帕酮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年龄≥60岁的频发室性早搏和房颤患者70例,分入胺碘酮组(Am组,36例)和普罗帕酮组(Pr组,34例)进行治疗,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访1个月,对房颤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两组频发室性早搏,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对房颤的转复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但维持窦性心律方面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率无显著差异,Pr组转复时间短于Am组(P<0.05);Am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高于Pr组(P<0.05)。Am组4周时QTc,P-R间期显著延长(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Am组不良反应多于Pr组,因不良反应停药者多于Pr组。结论:胺碘酮对于老年人频发室性早搏及房颤疗效显著,对心功能影响小,致心律失常作用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房颤动 期前收缩 室性 频发性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诱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泳波 张建平 王晓波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17-418,共2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房性早搏的关系。方法对26例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的病人,统计房早个数、房颤的发作阵数,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等。结果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24...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房性早搏的关系。方法对26例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的病人,统计房早个数、房颤的发作阵数,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等。结果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24h平均房早11126±2018个,阵发性房颤248±56阵。其中22例(84.6%)由房早诱发,2例(7.68%)由短阵房速诱发,2例(7.68%)由房扑诱发。能够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及房早前周期分别为361.8±42.9ms和828±101ms,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及房早前周期分别为426.6±43.5ms和728±107ms,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明显短于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呈PonT现象,诱发房颤的房早前周期比未诱发房颤的房早前周期长(p<0.01)。结论阵发性房颤主要由房早始动,其与房早的联律间期及前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房性早搏 阵发性心房颤动
下载PDF
常规电生理标测法射频消融治疗房性早搏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玉梅 李学奇 +3 位作者 张彤 杨庆辉 曹雪 刘晓霞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治疗房性早搏(P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PACs病人,Holter提示24 h PACs17 957.2±4 532个,4例伴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根据心内激动顺序,初步确定感兴趣区域,应用激动标测法进行标测,在相对最提前部位消融,采用标...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治疗房性早搏(P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PACs病人,Holter提示24 h PACs17 957.2±4 532个,4例伴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根据心内激动顺序,初步确定感兴趣区域,应用激动标测法进行标测,在相对最提前部位消融,采用标准为提前≥30 ms。结果手术时间1.6±0.6 h,X线曝光时间21.6±5.4min。每例病人消融2.8±0.8(2~5)次。术后第3日Holter检查,5例病人PACs完全消失,3例病人PACs在2~12个之间,2例病人PACs分别为307及204个,此2例术前均为双源性PACs,残余均为另外一种形态的PACs。随访9.3±4.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导管消融治疗PACs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房性早搏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激动标测 起搏标测
下载PDF
图解临床常见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的鉴别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海燕 于小林 +2 位作者 高兰 白雪 杜振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57-164,共8页
心房颤动伴偶发宽QRS波,临床最多见的为两种:一种为室性早搏,另一种为室内差异性传导。两者的鉴别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用图解的方式对两者的鉴别点进行解释,更便于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室性早搏 室内差异性传导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心电图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业莲 罗素群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4期2132-2134,共3页
心房不应期缩短引起心房的碎裂电活动和局灶自律性增高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发生机制。心房颤动又会导致心房组织纤维化,从而导致心房肌电生理、结构、功能、自主神经和代谢的异常变化。心电图及其相关技术可以检测到这些异常变化,因此,心... 心房不应期缩短引起心房的碎裂电活动和局灶自律性增高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发生机制。心房颤动又会导致心房组织纤维化,从而导致心房肌电生理、结构、功能、自主神经和代谢的异常变化。心电图及其相关技术可以检测到这些异常变化,因此,心电图的一些指征如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间、P波变异性、期前收缩和心率变异性等可以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或复发,为临床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的高危人群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房颤动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间 P波变异性 期前收缩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三维Lorenz散点图精解:早搏篇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伟 景永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38-246,258,共10页
本文精选3个典型病例,从二维时间散点图、Lorenz散点图、差值散点图入手,循序渐进地探讨三维Lorenz散点图的规律性。分析和总结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未下传、室性早搏、插入性室性早搏、室性反复搏动的三维Lorenz散点图特征,对比二维Loren... 本文精选3个典型病例,从二维时间散点图、Lorenz散点图、差值散点图入手,循序渐进地探讨三维Lorenz散点图的规律性。分析和总结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未下传、室性早搏、插入性室性早搏、室性反复搏动的三维Lorenz散点图特征,对比二维Lorenz散点图及差值散点图与三维Lorenz散点图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三维Lorenz散点图整合了二维Lorenz散点图与二维差值散点图的所有优势;新提供的zOx面表现出了对称的特征(对称于等速线),这是相隔RR间期的规律性,以最美的姿态展示了动态心电图的RR间期分类。这是所有二维心电散点图所不具备的新功能。三维Lorenz散点图的另一重要理论意义是证实了二维差值散点图的重要价值,二维差值散点图相当于三维Lorenz散点图的xyz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散点图 三维Lorenz散点图 二维Lorenz散点图 二维差值散点图 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 插入性室性早搏 反复搏动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小芳 李忠杰 方永生 《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 方法 对3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4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定和计算房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和房性期前收缩指数. 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共发作291次,其中221次由房...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 方法 对3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4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定和计算房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和房性期前收缩指数. 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共发作291次,其中221次由房性期前收缩诱发(75.95%).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与未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比较,偶联间期较短,期前收缩指数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发作前1h房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频率增加.35.75%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时出现明显的长短周期现象. 结论 房性期前收缩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主要因素,长短周期现象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电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 房性期前收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