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及房室传导阻滞(AVB)伴胸痛或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志梅 齐国先 曾定尹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及房室传导阻滞 (AVB)伴胸痛或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的病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 1例 SVT或 AVB伴不同程度胸痛、胸闷、气短或心肌缺血患者 ,在介入检查或治疗的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及房室传导阻滞 (AVB)伴胸痛或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的病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 1例 SVT或 AVB伴不同程度胸痛、胸闷、气短或心肌缺血患者 ,在介入检查或治疗的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术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诊断及疾病转归情况 ,并将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及有病变的部分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37例 (占 72 .5 % ) ,其中女性 2 0例 (占正常者 5 4 .1% )。 SVT 14例 (占所有 SVT病人的 77.8% ) ,AVB 2 3例 (占所有 AVB病人的 6 9.7% )。单纯传导系统退行性 AVB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 19例 (19/ 33,占 5 7.6 % ) ,其中 4例伴退行性瓣膜病变 ,6例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VB伴冠心病者 4例 (4/ 33,占 12 .1% )。SVT病人中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并确诊为冠心病者仅有 2例 (2 / 18,占 11.1% ) ,而大多数不伴器质性心脏病 (14 / 18,占 77.8% )。大多数 AVB病人在安置起搏器后症状及缺血改善。吸烟、血糖、L DI- C及 L p(a)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与异常之间差异显著 (P分别 <0 .0 1及 <0 .0 5 )。结论 大多数SVT及 AVB病人缺乏冠心病基础 ,所以有典型心绞痛的 SVT及 AVB病人 ,尤其 4 0岁以上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能量滴定法在慢径改良术中预防房室传导阻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先本 徐耕 +4 位作者 唐礼江 江建军 方崇峰 王斌 傅信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7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能量滴定法”在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术中对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865例;消融过程采用“下位法+能量滴定法”。结果治疗成功率98.9%,复发率为2.08%,10例患者出... 目的探讨“能量滴定法”在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术中对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865例;消融过程采用“下位法+能量滴定法”。结果治疗成功率98.9%,复发率为2.08%,10例患者出现I°房室传导阻滞,无III°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靶点数≥5.0、有效靶点/总靶点<70%和累计消融能量(W*S)≥2300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而复发率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减少累计消融能量、控制总靶点数和提高靶点有效率能有效减少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房室传导阻滞 并发症 能量滴定法 有效靶点
下载PDF
2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永久起博器的植入及随访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惠丽 李守军 +5 位作者 花中东 杨克明 胡盛寿 张浩 陈柯萍 华伟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CHD)儿童围术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的经验。方法选择需植入永久起搏器CHD患儿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4个月~8岁,平均...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CHD)儿童围术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的经验。方法选择需植入永久起搏器CHD患儿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4个月~8岁,平均(2.8±2.5)岁,体重5~27 kg,平均(10.7±6.8)kg。结果植入心内膜起博器7例、心外膜起博器16例。起搏方式为频率应答心室按需起搏(VVIR)1例,固定频率心室按需起搏(VVI)22例,起搏频率为70~160次/min,平均(111±25.5)次/min,起搏阈值为0.5~0.75V,平均(0.74±0.30)V,感知灵敏度为2.5~2.8 mV,平均(2.78±0.11)mV,电极阻抗为271~726Ω,平均(445.5±148.9)Ω。21例(91.3%)获得随访,随访1个月~5.5年,起搏阈值术后早期略升高,后稳定。1例术后6个月猝死,原因不明。1例术后4.5年重新更换电池。1例随访中恢复窦性心律。4例术后6个月~2年心脏扩大、心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lt;50%。结论 CHD患儿围术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AVB是安全可行的,永久起搏器植入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需要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先天性心脏病 永久起搏器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脏传导阻滞88例临床特点
4
作者 党瑜华 张延荣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3年第1期65-67,共3页
分析了8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脏传导阻滞的临床经过,显示AMI并发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4.15%,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为12.22%;其阻滞类型与梗塞部位有关;AVB经过多短暂,束支传导阻滞多不易恢复;对于AVB的治疗,一般不主张起... 分析了8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脏传导阻滞的临床经过,显示AMI并发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4.15%,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为12.22%;其阻滞类型与梗塞部位有关;AVB经过多短暂,束支传导阻滞多不易恢复;对于AVB的治疗,一般不主张起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脏传导阻滞
下载PDF
房室阻滞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5
作者 周熙惠 马爱群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69-471,共3页
房室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是最常见的缓慢心律失常之一,可因并发严重室性心律紊乱、阿斯综合征等导致猝死,对人的危害性较大.AVB可以是获得性的,如继发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及其他形式心肌损伤.还有许多AVB病例无明显原... 房室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是最常见的缓慢心律失常之一,可因并发严重室性心律紊乱、阿斯综合征等导致猝死,对人的危害性较大.AVB可以是获得性的,如继发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及其他形式心肌损伤.还有许多AVB病例无明显原因,被认为是特发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房室阻滞 分子生物学机制 缓慢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紊乱 block 阿斯综合征 家庭聚集性 avb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