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325 Cases of Atrioventricular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 by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于世龙 曾秋棠 +3 位作者 张家明 陈志坚 李景东 雷鸣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inferior method or middle method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 in the treatment of atrioventricular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the clinical data of 3...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inferior method or middle method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 in the treatment of atrioventricular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 the clinical data of 325 cases of AVNRT from March 1992 to Feb. 2000 being subjected to the treatment of RFC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ccessful rate was increased and recurrence wa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In the recent 4 year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up to 100 %. The complication of three grade of AVB occurred in 3 % and recurrent rate in 9.1 % before March 1996, but both of them were zero in the last 3 years. The time of RFCA procedure and X ray exposur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ablating more than 3 targets by modified inferior method or middle method with energy titrating and strict endpoint was the crux of obtaining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preventing re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oventricular node reentrant tachycardia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modified inferior method or middle method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施广飞 徐伟 +2 位作者 吉文庆 余洪松 曹巧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电生理检查时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2:1AVB的机制和阻滞部位。方法 回顾分析电生理检查中遇到的9例AVNRT伴2:1AVB患者的资料。结果4例希氏束记录不全的不作分析,其余5例患者中,3例在阻滞的激动上见到H波... 目的 本研究探讨电生理检查时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2:1AVB的机制和阻滞部位。方法 回顾分析电生理检查中遇到的9例AVNRT伴2:1AVB患者的资料。结果4例希氏束记录不全的不作分析,其余5例患者中,3例在阻滞的激动上见到H波,在发生AVNRT伴2:1AVB起始阶段出现H-V文氏传导阻滞伴LBBB或RBBB,另外2例在阻滞的激动上未见H波,但有一例2:1AVB过程中突然出现一次H-V3:1文氏传导阻滞。结论 电生理检查诱发的AVNRT伴2:1AVB可能是功能性的希-浦系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电生理检查
下载PDF
心房不同部位拖带法鉴别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劲林 苏晞 +5 位作者 李振 韩宏伟 唐成 蒋萍 程光辉 邓成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报道一种鉴别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起源点邻近Kock三角的房性心动过速(AT)的新方法。方法 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房不同部位(右房心耳部、冠状静脉窦近端、远端)起搏拖带心动过速,测定起搏后VA间期(最后一个... 目的报道一种鉴别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起源点邻近Kock三角的房性心动过速(AT)的新方法。方法 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房不同部位(右房心耳部、冠状静脉窦近端、远端)起搏拖带心动过速,测定起搏后VA间期(最后一个起搏脉冲前传夺获的心室电图到起搏终止后第一心搏的最早心房电图的距离)。计算各部位起搏后VA间期的差别并取差别绝对数的最大值定义为ΔVA间期。结果 13例AVNRT起搏后ΔVA间期5.8±3.6(0~14)ms,9例AT起搏后ΔVA间期62.8±24.2(21~98)ms。ΔVA间期在所有AVNRT均<15 ms,在所有AT均>15 ms,因此起搏后ΔVA间期>15 ms用于诊断A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心房不同部位起搏拖带法可用于准确鉴别不典型AVNRT和起源点邻近Kock三角的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拖带 鉴别
下载PDF
心动过速发作时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对房室结快、慢径阻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凤学 郭继鸿 +4 位作者 许原 李学斌 金华 刘肆仁 孙凤群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在心动过速发作时 ,观察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 (ATP)对房室结 (AVN)快、慢径的阻断作用 ,进一步探讨快、慢径的电生理特性。对符合诊断的 2 4例房室结双径且可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病人进行研究 ,用食管调搏或心内电生... 在心动过速发作时 ,观察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 (ATP)对房室结 (AVN)快、慢径的阻断作用 ,进一步探讨快、慢径的电生理特性。对符合诊断的 2 4例房室结双径且可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病人进行研究 ,用食管调搏或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重复诱发心动过速。静脉给予不同剂量ATP ,以 0 .0 5mg/kg为起始剂量 ,0 .0 2 5mg/kg为递增量 ,直至ATP用量达 0 .2 0mg/kg。在AVNRT发作时 ,观察不同剂量的ATP对同一病人房室结快、慢径的阻断情况。在 2 0例 (83.3% )的患者中 ,ATP终止AVNRT于前传慢径 ,其ATP用量为 0 .119± 0 .0 43mg/kg;在 3例(12 .5 % )的患者中 ,ATP终止AVNRT于逆传快径 ,其用量为 0 .175± 0 .0 2 9mg/kg;在 1例 (4 .2 % )的患者中 ,较小剂量ATP终止AVNRT于前传慢径 ,递增剂量则终止于逆传快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房室结双径 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
下载PDF
在心脏直视手术下儿童Koch三角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孟令东 郑司亮 周聊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3期207-209,共3页
观测儿童心脏疾病状态下Koch三角的大小及其变化,指导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的射频消融法的定位。选择心外科住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19例。术中直视测量Koch三角的各条径线。计算Koch三角各径线与身高、体重、体表面... 观测儿童心脏疾病状态下Koch三角的大小及其变化,指导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的射频消融法的定位。选择心外科住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19例。术中直视测量Koch三角的各条径线。计算Koch三角各径线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及超声所测心脏各心腔大小之间两变量间的关系。结果:Koch三角的高12.7±4.6mm、冠状窦口(CSO)下缘到三尖瓣(TV)隔瓣的最近距离6.3±2.5mm;Todaro腱长13.7±2.4mm、TV隔瓣长13.9±2.7mm、CSO上缘到Todaro腱的最近距离4.3±1.7mm、CSO直径6.8±1.7mm。Koch三角的大小、Koch三角的高、CSOTV的距离与年龄、体重、身高等呈相关关系;CSO直径、Todaro腱长、CSO到Todaro腱长度与上述因素无相关关系。结论:儿童Koch三角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成人的Koch三角存在明显大小差异,对儿童患者行慢径射频消融一定要在充分考虑射频消融术的风险效益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解剖学 KOCH三角 消融 射频电流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径 儿童
下载PDF
窄QRS波群室上性心动过速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芳 罗玉寅 +2 位作者 沈艳 邓必俊 吕惠民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观察ST-T改变对窄QRS波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鉴别诊断及旁道初步定位的作用。方法分析150例窄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及持续时间、T波倒置等情况。结果诊断为AVNRT55例,AVRT9... 目的观察ST-T改变对窄QRS波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鉴别诊断及旁道初步定位的作用。方法分析150例窄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及持续时间、T波倒置等情况。结果诊断为AVNRT55例,AVRT95例。ST段压低≥2mm且持续≥100ms者AVRT组(51例,53.68%)多于AVNRT组(15例,27.27%),ST段压低幅度AVRT组(1.58±1.35mm)大于AVNRT组(0.71±0.67mm),心房间传导时间AVRT组(81.02±32.47ms)长于AVNRT组(33.30±13.56ms),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ST段压低导联分布左侧游离壁旁道者多见于V3~V6,左后间隔和右后间隔者多见于Ⅱ、Ⅲ、aVF,右侧游离壁旁道者无特异性。结论窄QRS波群室上性心动过速时ST段改变可作为区分AVRT与AVNRT的指标,且有初步旁道定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窄QRS波群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 动过速 ST-T改变
下载PDF
慢径路消融改良房室结术中出现的交界性心律之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任法鑫 朱立光 +5 位作者 赵定箐 陶新智 曾智恒 郑剑光 冼健坤 黄锦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分析房室结慢径路消融术中出现的一过性交界性心律 (JR)的特征。方法 :2 1例 (男 6例 ,女 15例 )进行房室结改良术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术中详细记录释放射频的次数、能量、持续时间、以及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律的时间、... 目的 :分析房室结慢径路消融术中出现的一过性交界性心律 (JR)的特征。方法 :2 1例 (男 6例 ,女 15例 )进行房室结改良术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术中详细记录释放射频的次数、能量、持续时间、以及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律的时间、频率及数目 ,比较释放射频有效时 /无效时出现的一过性交界性心律之特征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共进行 10 6次射频电流释放 ,其中 2 1次有效 (A组 ) ,85次无效 (B组 )。A组有 19次出现 JR,B组有 2 2次出现 JR(P <0 .0 5 ) ;JR的平均出现时间为 6 s,A组有 10次 ,B组有 4次出现的 JR在释放射频后 6~ 10 s(P <0 .0 5 ) ;每次 JR的平均个数为 7个 ,A组有 13次 ,B组有 7次出现的 JR个数大于 7(P <0 .0 5 ) ;JR频率中位数为 110次 / m in,A组有 8次 ,B组有 14次的 JR大于 110次 / m in (P >0 .0 5 )。结论 :慢径路改良过程中出现的一过性 JR是消融导管接近靶点的标志 ,JR的个数越多、出现时间在放电后 6~ 10 s则消融成功的可能性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交界性心律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特殊病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旭 宋冠英 +2 位作者 陈勇海 潘欣 邱建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8年第4期202-203,共2页
在26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中出现11例特殊病例。其中男3例、女8例。5例属电生理现象复杂,其中1例快-慢型者S1S1500ms心室刺激时,连续3个刺激便出现室房文氏现象,随之出现心动过速,A... 在26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中出现11例特殊病例。其中男3例、女8例。5例属电生理现象复杂,其中1例快-慢型者S1S1500ms心室刺激时,连续3个刺激便出现室房文氏现象,随之出现心动过速,AVNRT时心室率182bpm,His束电极A波最先激动,呈A-H-V传导,VA间期220ms,VA>AV;另1例快-慢型者心内电生理诱发出典型AVNRT,其频率162bpm,对其慢径改良后,诱发出另一种频率的快-慢型AVNRT。3例慢-慢型者心动过速较易诱发,AVNRT时均以冠状静脉窦口(CSO)A波最提前,His束电极示H-V-A传导。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CSO异常扩张,窦口上缘几乎接近His束水平。3例放电过程特殊者,其中1例在较大范围内消融,均出现慢交界区心律,另1例在消融中出现一个交界区心律后,便诱发AVNRT,再有1例为消融时难以出现慢交界律。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100%)。结果提示对特殊病例除应进行详细电生理检查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AVNRT 电生理学 射频消融
下载PDF
Koch三角的电生理指数及X线解剖在慢径消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聊生 李莹 +4 位作者 杨光 娄兹谟 闫素华 王连祥 孙洁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5期346-348,共3页
对 2 7例房室结双径路并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行慢径消融术时 ,用His束和冠状窦导管分别标记Koch三角底部和顶端 ,X线投照用左前斜 45°和右前斜 30°分别测量Koch三角的高度并以 2 0mm为界分为大小Koch三角两组 ,观察成功和不成... 对 2 7例房室结双径路并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行慢径消融术时 ,用His束和冠状窦导管分别标记Koch三角底部和顶端 ,X线投照用左前斜 45°和右前斜 30°分别测量Koch三角的高度并以 2 0mm为界分为大小Koch三角两组 ,观察成功和不成功靶点的位置 ,采用测量冠状窦口A波至His束H波 (Acso H)传导时间和冠状窦口A波至靶点A波的传导时间 (Acso AT) ,以及Acso H/Acso AT为电生理指标 ,观察成功和不成功靶点的差异。结果 :成功靶点在小Koch三角组多在冠状窦口上缘 5mm水平以下 ,大Koch三角组位置较高可达Koch三角中下 1 / 3处。其电生理指标以Acso AT为 5 .78± 1 .2ms说明靶点激动时间略晚于冠状窦口 ,Acso H/Acso AT比值大于 1 2 .2± 4 .5亦可反映靶点远离His束而接近冠状窦口。对大小不同的Koch三角 ,X线影像和电生理学的量化指标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KOCH三角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标测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高龄患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10
作者 卫丽 李学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9-88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RFCA)治疗高龄患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高龄患者21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结果:21例患者首次消融成功20例,消融成功率95.2%,1... 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RFCA)治疗高龄患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高龄患者21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结果:21例患者首次消融成功20例,消融成功率95.2%,1例术中失败患者拒绝二次手术,术后共随访9~36个月,均未复发,复发率0%。并发症发生率9.5%,1例为肺气肿患者发生少量气胸,1例放电时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8s),无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高龄患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有效的、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特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3
11
作者 贺鹏康 周菁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79-284,共6页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是一类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目前,对AVNRT发生机制的研究比较深入,临床上采用射频消融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除了常见的慢-快型,尚有多种特殊类型的AVNR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是一类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目前,对AVNRT发生机制的研究比较深入,临床上采用射频消融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除了常见的慢-快型,尚有多种特殊类型的AVNRT。它们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各异,射频消融靶点也与经典AVNRT不同。本文介绍一部分特殊类型的AVN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心动过速
下载PDF
房室结多径路合并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大国 王玮 +4 位作者 党书毅 王崇全 周建华 曹镇 周明 《现代医学》 2004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 探讨房室结多径路 (MAVNP)合并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对策。方法 分析行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的AVNRT患者 3 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诊断为MAVNP合并多种类型AVNRT ,其发生率为 8.6... 目的 探讨房室结多径路 (MAVNP)合并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对策。方法 分析行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的AVNRT患者 3 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诊断为MAVNP合并多种类型AVNRT ,其发生率为 8.6% ,均经射频消融慢径成功根治。结论 MAVNP合并多种类型AVNRT可有多种表现 ,需详细的电生理检查并仔细鉴别方能确诊 ,射频导管消融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NRT 诊断 房室结多径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治疗 根治 心电生理 合并 类型 结论
下载PDF
房室结改良术终点与复发率的关系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杜日映 王毅 谭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第2期67-68,共2页
为探讨房室结改良术成功后不同电生理终点对复发率的影响,观察了80例房室结改良术患者复发情况。其中双径现象消失(A组)51例;仍有双径现象,但无心房回波(B组)21例;有双径现象,且有1个心房回波(C组)8例。消融成功... 为探讨房室结改良术成功后不同电生理终点对复发率的影响,观察了80例房室结改良术患者复发情况。其中双径现象消失(A组)51例;仍有双径现象,但无心房回波(B组)21例;有双径现象,且有1个心房回波(C组)8例。消融成功后观察30min,急性复发4例(5.8%);术后随访14.7±5.6(6~39)个月慢性复发3例(3.8%),共复发7例(8.8%)。7例中,A组与B组各2例、C组3例,复发率分别为3.9%、9.5%、37.5%。其中A组与C组比较复发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此结果表明,选用三种终点中的任何一种,术后大多数患者都未复发。而为了降低复发率,除了消融成功后至少应观察30min以消除急性复发外,在技术成熟的单位,可力争以双径现象消失为改良术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结改良术 复发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射频消融慢径后心动过速复发与房室结电生理特性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少稳 林治湖 +3 位作者 杨东辉 张树龙 高连君 杨延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8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揭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复发的机制,对45例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慢-快型AVNRT患者在消融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逾三个月行电生理检查。结果10例复发(复发组)。复发组术前心房早搏刺激时的最大心房-His... 为揭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复发的机制,对45例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慢-快型AVNRT患者在消融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逾三个月行电生理检查。结果10例复发(复发组)。复发组术前心房早搏刺激时的最大心房-His束间期(A2H2max)较非复发组明显延长(413±60msvs311±110ms,P<0.01);两组术后即刻A2H2max较术前均明显缩短(P均<0.01);术后三个月复发组的A2H2max较术后即刻明显延长(356±93msvs298±96ms,P<0.05),非复发组则有进一步缩短趋势,两组术后三个月的A2H2max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56±93msvs222±73ms,P<0.005);非复发组术后三个月A2H2max较术前明显缩短(222±73msvs311±110ms,P<0.01),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及有效不应期较术前明显延长(405±91msvs366±84ms,332±75msvs269±63ms,P<0.01及<0.0001),复发组消融术前后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结果提示部分AVNRT复发可能与其房室结本身电生理特性有关,基础状态下A2H2max长的患者心动过速更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AVNRT 房室结 电生理 射频消融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机理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申江 叶玲娣 《心电学杂志》 1996年第2期75-76,共2页
为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基础以指导治疗,对36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及其与AVNRT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在AVNRT诱发组,快径路有效不应期和功能不应期分别为315±42ms和376±64ms,显著小于未诱发组的387... 为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基础以指导治疗,对36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及其与AVNRT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在AVNRT诱发组,快径路有效不应期和功能不应期分别为315±42ms和376±64ms,显著小于未诱发组的387±60ms和459±74ms,而慢径路传导时间/快径路有效不应期比值和慢快径路传导时间差,诱发组明显大于未诱发组(1.14±0.34比0.84±0.26,169±76ms比82±24ms)。提示上述指标对于判断双径路是否易于诱发AVNRT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结双径路 电生理
下载PDF
合并永存左上腔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特点
16
作者 梁卓 王云龙 +2 位作者 韩智红 张俊蒙 任学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855-859,共5页
目的:回顾总结合并永存左上腔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电生理特点以及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本中心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AVNRT患者375例,其中有9例(2.4%)患者合并有永存左上腔,分... 目的:回顾总结合并永存左上腔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电生理特点以及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本中心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AVNRT患者375例,其中有9例(2.4%)患者合并有永存左上腔,分析其射频消融成功靶点的特点。结果:9例合并有永存左上腔的患者中,女性8例(88.9%),平均年龄(62.3±7.2)岁,平均发病年龄(35.6±5.8)岁。其中仅2例在常规的慢径靶点位置消融成功,其余7例需要在冠状窦前缘距离窦口1cm以内位置才能消融成功。成功消融靶点为相对复杂的心房电位和大的心室电位(心房电位/心室电位振幅比值>1∶3),和常规靶点位置相比阻抗升高大约20Ω。结论:对于合并永存左上腔的AVNRT患者,射频消融是安全和可行的,大部分成功消融靶点位于冠状窦前缘距离窦口1cm以内的非常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永存左上腔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合并房性心动过速10例
17
作者 韩智红 任学军 +1 位作者 汪烨 王云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合并有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表现。方法对2009~2011年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AVNRT患者290例,分析慢径路消融成功后,仍然能反复诱发出房速的病例特征。结果 10例AVNR... 目的探讨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合并有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表现。方法对2009~2011年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AVNRT患者290例,分析慢径路消融成功后,仍然能反复诱发出房速的病例特征。结果 10例AVNRT患者(3.4%)合并存在房速,年龄40.2±14.9岁,9例为女性。在成功慢径消融后,仍可诱发出房速,均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其中右房后壁(界嵴)房速6例,无冠窦房速1例,三尖瓣环房速3例。结论 AVNRT患者可合并房速,常见部位为右房,以右房后壁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房室结改良术终点、快径传导功能与 复发率三者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18
作者 袁义强 刘怀霖 李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9年第4期333-334,共2页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房室结慢径终点、快径前向传导功能与心动 过速复发率的关系。方法:对76例经系统电生理检查、RFCA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房室结慢径终点、快径前向传导功能与心动 过速复发率的关系。方法:对76例经系统电生理检查、RFCA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tachy- cardia,AVNRT)的患者根据消融终点分为三组:①A组,为44例慢径消融后慢径完全消失病人;②B组,为17例慢 径消融后慢径尚残存,但无心房回波病人;③C组,为15例慢径消融后慢径残存且有心房回波病人。对以上三组 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慢径消融终点、房室结快径传导功能及复发率三者关系。结果:①A组和B组,慢径 消融后其快径前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随访期间无心动过速发作;②C组,慢径消融后其快径前 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不明显,随访期间有5例复发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双径路是彼此关联的两 条径路,功能慢径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快径的传导功能;AVNRT慢径消融最好达到慢径消失,若慢径残 存,亦应消融到无心房回波和快径传导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导管消融术 复发率
下载PDF
“时间能量递增法”慢径消融治疗“平滑”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庆 陈锐华 +3 位作者 江时森 宫剑滨 刘保军 李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以小剂量射频电能及消融时间递增法治疗“平滑”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可行性。 方法 :86例AVNRT患者以A1 A2 刺激时房室结传导时间最大跃增≤ 4 0ms ,>5 0ms和 4 0~ 5 0ms分为平滑曲线组、跳跃曲线组和过渡... 目的 :探讨以小剂量射频电能及消融时间递增法治疗“平滑”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可行性。 方法 :86例AVNRT患者以A1 A2 刺激时房室结传导时间最大跃增≤ 4 0ms ,>5 0ms和 4 0~ 5 0ms分为平滑曲线组、跳跃曲线组和过渡组。选择消融慢径 ,采用“时间能量递增法”消融。射频消融术 (RFCA)前后测定各电生理参数。 结果 :平滑曲线组RFCA成功率为 10 0 % ;跳跃曲线组RFCA成功率为 96 .7%。 结论 :时间能量递增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应用于“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双径路 平滑型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飞 姚亚丽 陈建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分为散发性和遗传性,而后者的遗传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主要介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基因 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