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havioral and Neural Enhancing Effects of a Summer Treatment Program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1
作者 Akira Yasumura Kotaro Yuge +4 位作者 Chiyomi Egami Chizuru Anai Akiko Mukasa Yushiro Yamashita Masumi Inagaki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6年第1期91-99,共9页
Deficiency in executive functioning is a core symptom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The brain part responsible for executive functions is the prefrontal cortex (PFC). Although drug-based interven... Deficiency in executive functioning is a core symptom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The brain part responsible for executive functions is the prefrontal cortex (PFC). Although drug-based interventions can improve PFC activity, reports on PFC activity being improved by behavioral treatment are lacking. We evaluated whether a summer treatment program (STP) administering comprehens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would increase PFC activity in children with ADHD. We examined behavioral and neural changes in 20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he STP, conducted over a 2-week period. We asked the parents/guardians to complete the Swanson, Nolan, and Pelham IV scale to assess severity of ADHD. The main task evaluating executive control was the reverse Stroop task. To examine 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indices, we use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o measure changes in PFC activity. Subjective assessments by parents/guardians indicated that ADHD symptom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re was als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number of correct responses and interference rates in the reverse Stroop task. Furthermore, post-intervention PFC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P improved inhibitory control in executive function, which is considered as a key symptom of ADHD. The increase in PFC activity further suggests that the STP improves cognition through neural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Inhibitory Control Prefrontal Cortex behavioral Treatment Reverse Stroop Task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下载PDF
The Mechanism of Cortico-Striato-Thalamo-Cortical Neurocircuitry in Response Inhibition and Emotional Responding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with Comorbid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 被引量:12
2
作者 Yuncheng Zhu Xixi Jiang Weidong Ji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66-572,共7页
The neurocircuitries that constitute the corticostriato-thalamo-cortical(CSTC) circuit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bridging gaps between neuroscience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 The neurocircuitries that constitute the corticostriato-thalamo-cortical(CSTC) circuit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bridging gaps between neuroscience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but it has been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mechanisms for regulating emotional problem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ADHD comorbidity with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s(DBD). Research based on "cool'' and "hot''executive functional theory and the dual pathway models,which are thought of as applied response inhibition and delay aversion, respectively, within the neuropsychological view of ADHD, has shed light on emotional responding before and after decontextualized stimuli, while CSTC circuit-related domains have been suggeste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t emotional symptoms of ADHD with or without comorbid DBD.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role of abnormal connections in each CSTC circuit, especially in the emotion circuit, which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argeted executive dysfunction at the neuroscience level. Thus, the two major domains – abstract thinking(cool) and emotional trait(hot) – trigger the mechanism of onset of AD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 Emotion Executive function
原文传递
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在儿童抽动障碍共患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智辉 周克英 陈言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7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TD)共患病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36例初诊为TD于2周内复诊的患儿,先采用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Vanderbilt ADHD Parent Rating Scale,VADPRS)进行共患病筛查,然后用DSM-IV标准确定诊断,观察其共...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TD)共患病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36例初诊为TD于2周内复诊的患儿,先采用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Vanderbilt ADHD Parent Rating Scale,VADPRS)进行共患病筛查,然后用DSM-IV标准确定诊断,观察其共患病漏诊情况。【结果】136例TD患儿VADPRS筛查显示: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ADHD)占52.21%(71/136)、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占31.62%(43/136)、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ED)占21.32%(29/136),与初次诊断结果差异有显著性(χ^2=16.672,P〈O.05;χ^2=8.002,P〈0.05;χ^2=10.806,P〈O.05)。共患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占17.65%(24/136),与初次诊断结果差异无显著性(χ^2=2.425,P〉0.05)。量表筛查结果与按DSM—IV标准确定诊断差异无显著性。量表表现部分结果显示:有共患病TD患儿与无共患病TD患儿功能损害总分差异有显著性(t=7.076,P〈0.05)。【结论】VADPRS筛查对于TD患儿共患病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动秽语综合征/诊断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诊断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诊断 儿童
下载PDF
Motor abilitie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 psychiatric condition: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4
作者 Tine Van Damme Johan Simons +1 位作者 Bernard Sabbe Dirk van West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15年第3期315-329,共15页
AIM: To summarize research regarding the motor abilitie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o suffer from a common psychiatric condition.METHODS: In order to outline the current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motor abilities of c... AIM: To summarize research regarding the motor abilitie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o suffer from a common psychiatric condition.METHODS: In order to outline the current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motor abilitie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s(DBD) and depress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was carried out using Pub Med, Medline and ERIC databases. The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r relevant English language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1990 and April 2014. Only studies that conducted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otor ability and concerned individuals aged 0-18 years were included. A separate search was conducted for each disorder(ASD, ADHD, DBD, depression) in conjunction wi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keywords:(psycho/perceptuo) motor/movement skill(s),(psycho/perceptuo) motor/movement abilities,(psycho/perceptuo) motor/movement impairment,(psycho/perceptuo) motor/movement problem(s), motor function, motor coordination, motor performance, motor deficit(s). To detect supplementary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reference lists of the retrieved articles were examined. RESULTS: The search strategy yielded 51 studies meeting the inclusion criteria. In total, 28 studies were included that examined the motor abilitie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SD. All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y performed below average on various standardized motor assessment instrument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rate for impairment in motor abilities ranged from 33% to 100%. Twenty-seven studies examined the motor abilitie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motor assessment tool and the cut-off points used by different researchers, prevalence rates of impairment in motor abilities are highly variable and ranged from 8% to 73%. Remarkably,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search addressing the motor abilities of individuals with DBD or depression. Furthermore,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measurement and comorbidity issues, complicate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findings. CONCLUSION: Research suggests that motor impairment is highly prevalent in some psychiatric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ASD and ADHD. However, future work is necessary to draw sound conclu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r ABILITIES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epression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 Children Adolescent
下载PDF
沙盘游戏联合药物干预对学龄期ADHD患儿负性情绪及行为管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艳玲 张迪 +2 位作者 阴悦 李若晗 孙云华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86-889,共4页
目的研究沙盘游戏疗法联合药物干预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负性情绪及行为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20例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 目的研究沙盘游戏疗法联合药物干预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负性情绪及行为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20例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沙盘游戏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比较2组患儿症状积分[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IV)父母版]、情绪状态[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和行为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抗性行为、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症状积分和SCARED得分、DSRSC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注意力商数、控制力商数、综合控制力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盘游戏疗法联合药物干预可有效改善学龄期ADHD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患儿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儿行为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盘游戏 药物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学龄期 负性情绪 行为管理能力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干预效果分析
6
作者 张志敏 方晓霞 +2 位作者 李芳 张越洋 茹运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学龄期ADH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BT干预。...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学龄期ADH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BT干预。在干预前后应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中文版SNAP-IV量表、社交反应量表(SR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SASC和S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SNAP-IV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BT可缓解ADHD患儿社交焦虑程度和核心症状,提高社交能力,可为临床干预提供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学龄期 社交焦虑
下载PDF
幼儿期视屏行为和户外活动及其交互作用与学龄前期多动行为的关联
7
作者 陈慧婷 吴玉岚 +5 位作者 曾飞翔 温冬艳 刘伟莹 陈若青 李旅萍 金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1-901,共11页
【目的】调查儿童一岁半时视屏内容类型及屏幕暴露频率与学龄前期多动行为的关联,并探究户外活动与视屏行为的交互作用对关联关系的影响,为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及可行方案。【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东省惠... 【目的】调查儿童一岁半时视屏内容类型及屏幕暴露频率与学龄前期多动行为的关联,并探究户外活动与视屏行为的交互作用对关联关系的影响,为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及可行方案。【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使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1所幼儿园中5648名儿童的家长及教师进行调查,采用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评估儿童的多动行为,使用自编问卷调查儿童的基本信息、一岁半时视屏内容类型、屏幕暴露频率及户外活动频率。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在控制儿童的年龄、性别、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条件下,探究视屏行为与多动行为的关联及其与户外活动的交互作用。【结果】儿童学龄前期多动行为总体检出率为3.2%,品行问题为2.1%、多动问题为2.1%、注意力不集中-被动问题为1.3%、多动指数为0.9%。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一岁半时屏幕暴露为“每周2~4次”与学龄前期多动行为的检出率升高有关,比值比(OR)[95%置信区间(CI)]为1.682(1.141,2.480)。每天均有屏幕暴露与学龄前期多动行为、品行问题、多动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被动问题和多动指数的检出率升高均存在关联,OR(95%CI)分别为2.136(1.218,3.746)、2.321(1.185,4.546)、2.300(1.208,4.380)、2.776(1.267,6.085)和3.640(1.525,8.687),但这种关联在一岁半时每天进行户外活动的儿童中并未发现(交互作用P值<0.001)。未发现视屏内容类型与多动行为的关联(P>0.05)。【结论】幼儿期屏幕暴露频率与学龄前期多动行为问题显著相关,户外活动可以削弱高频屏幕暴露与多动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提示家长及学校应重视对幼儿视屏行为和户外活动的科学引导,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为儿童行为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动行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视屏行为 户外活动 学龄前儿童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特征调查及非遗传学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晶晶 高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行为特征及非遗传学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儿科就诊的20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ADHD的患儿109例,为观察组,按1︰1从未确诊ADHD的儿童中随机...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行为特征及非遗传学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儿科就诊的20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ADHD的患儿109例,为观察组,按1︰1从未确诊ADHD的儿童中随机选取10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行为问题、社会行为、情绪问题,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ADH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品行问题、心身障碍、学习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及多动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社会反应量表(SRS)评分、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男、母亲孕期吸烟、训斥为主的教育方式、偏食、儿童开始视屏年龄<3岁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婴儿期母乳喂养占比则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期吸烟、训斥为主的教育方式、偏食及儿童开始视屏年龄<3岁是导致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婴儿期母乳喂养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母亲孕期吸烟、训斥为主的教育方式、偏食及儿童开始视屏年龄<3岁均是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婴儿期母乳喂养是其保护因素,临床上应积极干预危险因素,以降低ADHD发生率;家长应多关注儿童日常生活行为特征,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学龄期 行为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托莫西汀与阿立哌唑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温凉 万绍兰 颜湘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比较托莫西汀与阿立哌唑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给予托莫西汀治疗)和对照组(给予阿立... 目的:比较托莫西汀与阿立哌唑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给予托莫西汀治疗)和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每组51例。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对比两组联合型瑞文测验(CRT)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推理能力、类同比较能力、知觉辨别能力、系列关系能力、抽象推理能力、智商数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o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立哌唑相比,托莫西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可有效提升综合能力,减少冲动行为,提高认知功能及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莫西汀 阿立哌唑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不良反应 冲动行为
下载PDF
视觉训练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影响
10
作者 池边柳 赵莎 +2 位作者 周源源 胡娜 秦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8期1108-1113,共6页
目的探讨视觉训练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治疗的8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专科护理,... 目的探讨视觉训练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治疗的8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视觉训练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评分、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评分和睡眠状况(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PSQ评分和IVA-CPT评分以及睡眠质量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PSQ评分、IVA-CPT评分以及睡眠状况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训练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行为表现和注意力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其能够帮助患儿逐步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改善睡眠问题,有利于提高患儿睡眠质量水平,促进患儿病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训练 认知行为干预 专科护理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行为表现 注意力
下载PDF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盐酸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效果
11
作者 孙显婷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盐酸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ADHD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哌甲酯治疗,...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盐酸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ADHD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哌甲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儿童行为问题[Conners父母问卷(PSQ)]评分、视听整合持续测试系统(IVA-CPT)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品德问题、学习问题、心神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PSQ各项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综合注意力商数、综合反应控制商数等IVA-CP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盐酸哌甲酯治疗ADHD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IVA-CPT评分,降低儿童行为问题评分,改善睡眠质量,效果优于单纯盐酸哌甲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 盐酸哌甲酯 行为问题 睡眠质量 视听整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与行为特征研究
12
作者 吴艳玲 沈惠娟 《常州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与行为的特征,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家庭行为管理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6岁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组)50例和正常健康儿童(正常健康组)51例进行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Wechsler preschool... 目的研究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与行为的特征,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家庭行为管理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6岁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组)50例和正常健康儿童(正常健康组)51例进行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WPPSI)测试,家长填写Conners父母量表(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比较两组间认知及行为分值。结果①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得分ADHD组高于正常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习问题、心身障碍、焦虑得分ADHD组与正常健康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总智商及语言智商得分ADHD组均低于正常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智商得分ADHD组与正常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算术和理解得分ADHD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问答、词汇、类同得分ADHD组与正常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填图得分ADHD组明显低于正常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物房、迷宫、图形和木块得分ADHD组与正常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ADHD儿童外显的多动冲动行为问题较为突出,认知特征已表征儿童的部分学习问题,家庭行为管理的健康教育关注行为矫正,也要预告其对学习的影响,以取得家长重视,尽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行为特征 认知特征
下载PDF
感觉统合训练辅助行为矫正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对患儿行为能力、脑电图相关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刘雪 刘芹 +1 位作者 李兆兆 李风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究感觉统合训练辅助行为矫正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对患儿行为能力、脑电图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多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5例。对... 目的探究感觉统合训练辅助行为矫正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对患儿行为能力、脑电图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多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行为矫正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行为能力、感觉统合能力及脑电图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评分为(53.27±5.65)分,低于对照组的(75.54±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触觉过分防御、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大年龄特殊问题评分分别为(61.28±5.33)分、(46.90±4.06)分、(47.24±5.30)分、(33.18±2.47)分、(10.65±1.3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4.62±5.25)分、(42.53±3.55)分、(42.04±5.26)分、(30.80±2.43)分、(9.12±1.2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前额脑电频率、中央脑电频率分别为(94.33±5.15)Hz、(92.14±5.06)Hz,均高于对照组的(89.82±5.03)Hz、(88.78±4.92)Hz,前额脑电功率指标α/β、θ分别为(1.17±0.10)、(986.79±125.23)μV,均低于对照组的(1.30±0.11)、(1162.56±131.37)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感觉统合训练辅助行为矫正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行为能力和感觉统合能力,促进脑电图相关指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多动症 感觉统合训练 行为矫正疗法 行为能力 脑电图指标
下载PDF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认知功能及心理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任智星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4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实施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其认知功能及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纳入实验中,共计8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实施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其认知功能及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纳入实验中,共计8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4例,分别给予心理干预以及感觉统合训练,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行为以及认知功能数据。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的认知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系列关系能力、类同比较能力、抽象推理能力、比较推理能力、知觉辨别能力、智商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的心理行为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品行问题、焦虑、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感觉统合训练与心理干预联合手段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实施临床干预,有助于提高其认知功能,改善心理行为,值得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感觉统合训练 心理干预 认知功能 心理行为
下载PDF
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44
15
作者 李福轮 谢晴牧 +7 位作者 赵乾龙 陈军义 魏水珍 李爱书 贺婧 李晶 郭建康 杨静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12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为国内ADHD治疗干预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B)等数据库,收集关于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为国内ADHD治疗干预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B)等数据库,收集关于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的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最终纳入文献33篇,累计样本总量为132 204例;经Meta分析国内儿童ADHD总患病率为5.5%(95%CI=4.8%~6.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孩的患病率高于女孩;西部地区的患病率高于中部、东部;ADHD-I在3种类型中患病率最高为3.4%(95%CI=2.5%~4.3%)。结论我国儿童ADHD的患病率较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儿童 META分析
下载PDF
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黄欣欣 欧萍 +6 位作者 钱沁芳 黄艳 杨式薇 王艳霞 黄姗 王章琼 谢燕钦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及复合型学龄前ADHD患儿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措施前瞻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及复合型学龄前ADHD患儿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措施前瞻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治疗4个月后评估注意力集中时间及Conners父母量表(PSQ量表)的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中,三种类型患儿注意力集中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对于三种类型的患儿,采用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冲动-多动评分(P<0.05);注意力缺陷型及复合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及综合治疗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多动-冲动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均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ADHD患儿注意力集中水平,改善冲动-多动及多动的行为症状,不同ADHD类型患儿治疗效果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心理行为干预 生物反馈 学龄前儿童
下载PDF
5-HT1D基因多态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君 王玉凤 +3 位作者 周儒伦 张浩波 汪冰 杨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共患和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HT1D受体基因(HTR1D)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检测90个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和182个不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的1350T>C和1236A&... 目的:探讨共患和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HT1D受体基因(HTR1D)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检测90个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和182个不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的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并分别进行传递不平衡(TDT)检验和单体型分析。结果:在共患DBD的家系中,1350T等位基因(χ2=3.67,P=0.055)和G/T单体型(χ2=3.84,P=0.050)优先传递,1350C等位基因(χ2=3.67,P=0.055)和G/C单体型(χ2=5.22,P=0.022)传递减少。在不共患DBD的家系中未发现任何等位基因和单体型的传递不平衡现象。结论:ADHD共患DBD与否在HTR1D受体基因多态水平存在遗传差别,遗传在共患DBD的ADHD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受体 血清素 基因 连锁不平衡 单元型
下载PDF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钱秋谨 杨莉 王玉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328,共6页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儿童
下载PDF
感觉统合训练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智力及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杭荣华 刘新民 +1 位作者 王瑞权 吴义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行为与认知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ADHD的儿童52名设为实验组,52名健康儿童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于训练前和训...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行为与认知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ADHD的儿童52名设为实验组,52名健康儿童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于训练前和训练60次后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Conners Parents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瑞文联合型测验(Combined Raven's Test,CR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进行测试,比较实验组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并将训练后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①实验组PSQ的品行障碍、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训练后均低于训练前[(0.60±0.34)vs.(0.68±0.35),(0.92±0.57)vs.(1.25±0.70),(0.82±0.29)vs.(1.08±0.44);均P<0.05];②实验组训练后的瑞文IQ值和WCST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得分均高于训练前[如,IQ值(105.37±22.76)vs.(97.37±24.15),P<0.001],而WCST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第一分类数、持续错误百分数得分均低于训练前[如,错误应答数(39.40±22.22)vs.(46.60±23.44),P<0.001];③实验组训练后完成第一个分类应答数及持续性错误百分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2.03±5.08)vs.(10.65±0.84),(50.75±18.35)vs.(39.95±15.34);均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异常行为,提高其认知水平,但临床症状缓解后部分执行功能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统合训练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行为 认知 对照研究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杨 杨金伟 +3 位作者 周郁秋 曹建琴 杨军 贾祥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3600-3605,共6页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6月,采用便利抽取法对黑龙江省某市选取5所公立小学1~4年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Conners父母问卷(PSQ)、儿童气质问卷、Ruteer儿...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6月,采用便利抽取法对黑龙江省某市选取5所公立小学1~4年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Conners父母问卷(PSQ)、儿童气质问卷、Rute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父母养育方式量表进行调查。根据PSQ多动指数得分≥1.5分,判断为ADHD初筛阳性,并经由ICD-10确诊ADHD 132例,作为试验组,按照同质性原则进行匹配1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H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6 280份,回收有效问卷5 742份,有效回收率为91.4%。352例ADHD初筛阳性,初筛阳性率为6.1%,确诊132例,患病率为2.3%。两组气质问卷中趋避性、情绪本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质问卷中活动度、规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Ruteer儿童行为问卷得分低于试验组(t=47.98,P<0.001)。两组CSHQ中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日间困倦、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SHQ中睡眠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均低于试验组,母亲情感温暖得分高于试验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活动度、趋避性、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度、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情感温暖、母亲惩罚严厉为ADH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DHD患儿存在较多的问题行为,且存在家庭教养方式方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儿童行为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