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北巴颜喀拉山地区浊积岩中金(锑)矿成矿地质特征——以大场—加给陇洼一带为例 被引量:27
1
作者 赵俊伟 孙丰月 +3 位作者 李世金 何安全 范桂忠 马秀兰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3,共6页
北巴颜喀拉造山带是青海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金矿床(点)众多,矿床的形成与巴颜喀拉洋的演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矿床的形成与晚华力西—印支早期巴颜喀拉洋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及该区广泛发生的印支晚期幔源岩浆的侵入活动有较密切的成... 北巴颜喀拉造山带是青海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金矿床(点)众多,矿床的形成与巴颜喀拉洋的演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矿床的形成与晚华力西—印支早期巴颜喀拉洋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及该区广泛发生的印支晚期幔源岩浆的侵入活动有较密切的成因联系。赋矿地层为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浅变质浊积岩系,与世界上其它地区浊积岩型金矿床类似,相当于Groves等(1998)提出的造山型金矿床。矿脉常顺层产出,层控特征明显,主要产于含碳泥质板岩、变钙泥质粉砂岩中。区内金矿床(点)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脉受褶皱和韧脆性断裂双重控制,且以韧脆性断裂为主,金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呈正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显示出很好的成矿和找矿潜力,研究该区金矿成矿作用和矿床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造山带 浊积岩型金(锑)矿 超大型矿床 地质特征
下载PDF
湘黔桂浅变质岩区含金建造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被引量:21
2
作者 陶平 肖旭东 张慧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湘黔桂相邻区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的含金建造多为斜坡-盆地相、深水-较深水、远源-中源的浊流沉积,常富含凝灰质、碳质及硫化物,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地壳强烈拉伸环境的产物,形成于扬子古大陆裂陷和再度裂陷时期。中、新元古代火山活动... 湘黔桂相邻区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的含金建造多为斜坡-盆地相、深水-较深水、远源-中源的浊流沉积,常富含凝灰质、碳质及硫化物,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地壳强烈拉伸环境的产物,形成于扬子古大陆裂陷和再度裂陷时期。中、新元古代火山活动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多数成为原生含金建造,个别成为衍生含金建造。这些含金建造在形成之后,先后遭受了区域埋深变质作用、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以及脆韧性、脆性剪切作用,最终形成了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含金建造 赋矿地层 浊积岩 变质作用 脆韧性剪切带 湘黔桂
下载PDF
湘中龙山地区变形序列及金锑矿控矿构造 被引量:8
3
作者 柏道远 李彬 +1 位作者 金华 曾广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112,共25页
龙山金锑矿区位于湘中盆地龙山穹窿内。关于湘中地区上古生界中不同方向褶皱和龙山穹窿的形成时代均存在多种观点,对龙山金锑矿区内含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时代背景等缺乏观测和认识。鉴此,笔者等根据大量地表和井下露头构造观测和解析... 龙山金锑矿区位于湘中盆地龙山穹窿内。关于湘中地区上古生界中不同方向褶皱和龙山穹窿的形成时代均存在多种观点,对龙山金锑矿区内含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时代背景等缺乏观测和认识。鉴此,笔者等根据大量地表和井下露头构造观测和解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和已有区域构造事件研究成果,厘定了龙山金锑矿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序列以及上古生界中褶皱和龙山穹窿的形成时代,探讨了构造控矿规律及动力学机制。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奥陶纪末—志留纪NW向挤压、中三叠世晚期NW向挤压、晚三叠世SN向—NNE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NWW向挤压、白垩纪区域NW—SE向伸展和古近纪中晚期NE向挤压6期主要变形事件;(2)上古生界中NE向褶皱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EW向褶皱形成于晚三叠世,NNE向褶皱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龙山穹窿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NE向复背斜与晚三叠世EW向复背斜的叠加;(3)两期复背斜核部因应力集中而更易形成导矿、容矿断裂,加之穹窿构造常伴随隐伏花岗岩体,导致龙山金锑矿定位于龙山穹窿的中部。龙山金锑矿的导矿构造为两期复背斜相关的NE向和EW向隐伏逆冲断裂;容矿构造为中三叠晚期形成的NWW向右行走滑断裂,晚三叠世形成的NNE向和NE左行走滑断裂、NW向右行走滑断裂;(4)区内矿体的高角度侧伏与含矿断裂运动方向低角度倾斜有关,而后者与盖层单向滑移导致区域最大主压应力倾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金锑矿床 变形序列 褶皱时代 控矿构造 动力机制 湘中
下载PDF
湘中古台山金锑矿床变形序列、成矿事件及控矿构造 被引量:6
4
作者 柏道远 李彬 +1 位作者 江灿 段爱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52,共24页
湘中古台山金锑矿位于雪峰构造带西南段东北部,发育SN向金矿脉和NW向金锑矿脉2类矿脉。前人提出SN向和NW向断裂为容矿构造,并获得了印支期成矿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但对容矿断裂的性质、形成时代以及2类矿脉的时代关系缺乏研究和认识... 湘中古台山金锑矿位于雪峰构造带西南段东北部,发育SN向金矿脉和NW向金锑矿脉2类矿脉。前人提出SN向和NW向断裂为容矿构造,并获得了印支期成矿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但对容矿断裂的性质、形成时代以及2类矿脉的时代关系缺乏研究和认识。鉴于此,文章通过地表和井下露头构造以及矿化蚀变的观测、解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区域构造演化和测年资料等,厘定了古台山金锑矿区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时代、不同类型矿脉的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探讨了构造控矿规律及动力机制。主要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5期主要变形事件:志留纪晚期受到NWW向挤压,形成NNE向板劈理、NNE向褶皱(水车背斜)、SN向顺层断裂、逆冲剪切破裂和断裂;中三叠世晚期受到NNW向挤压,局部形成NEE向轴面劈理;晚三叠世受到SN向挤压,形成EW向褶皱、NW向—NN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NNE向左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EW向逆冲剪切破裂等;中侏罗世晚期受到NWW向挤压,形成EW向右行剪切破裂和断裂;古近纪中晚期受到NE向—NNE向挤压,形成SN向—NNE向右行剪切破裂和断裂、EW向—NEE向左行剪切破裂和断裂、NE向左行剪切破裂等;(2)SN向金矿脉形成于印支晚期(晚三叠世),NW向金锑矿脉形成于燕山期(晚侏罗世);2类不同矿脉在空间上共生可能与不同成矿阶段的埋深差异有关;(3)NNE向水车复背斜和白马山-龙山EW向隆起相关的NNE向、EW向隐伏大断裂和花岗岩体,以及郴州-邵阳NW向基底隐伏大断裂,为矿床定位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4)导矿构造为晚三叠世NNE向左行走滑断裂;金矿脉的容矿构造为志留纪晚期的SN向逆断裂,金锑矿脉的容矿构造为晚三叠世NW向右行走滑断裂;NNE向断裂的左行走滑,导致SN向和NW向含矿断裂局部偏转为NNW向和NWW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变形序列 成矿时代 控矿构造 动力机制 古台山金锑矿床 湖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