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步合成具有SERS性能的Au NPs/rGO复合粉体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毅 杨娟 +3 位作者 陈祖磊 钟涛 郑思辉 曾炜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2,共6页
采用简单、快速的微波辐射法,以绿色无毒的抗坏血酸为还原剂,一步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氯金酸(HAuCl_4)混合分散液制备纳米金/石墨烯(Au NPs/rGO)复合粉体。采用UV-Vis,XRD,SEM,TEM,AFM和拉曼光谱仪对复合粉体结构和表面拉曼增强散射(Su... 采用简单、快速的微波辐射法,以绿色无毒的抗坏血酸为还原剂,一步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氯金酸(HAuCl_4)混合分散液制备纳米金/石墨烯(Au NPs/rGO)复合粉体。采用UV-Vis,XRD,SEM,TEM,AFM和拉曼光谱仪对复合粉体结构和表面拉曼增强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性能进行表征。微波辐射法可以快速合成Au NPs/rGO复合粉体,GO和HAuCl_4质量比对rGO片层上Au NPs负载量具有调控作用,质量比为1∶3时,AuNPs的负载量最多;Au NPs/rGO复合粉体具有良好的SERS性能和荧光猝灭性,r GO的化学增强和Au NPs的电磁场增强起到了良好的协同作用;复合粉体在612 cm^(-1)处吸收峰的增强因子达到了1.37×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法 纳米金/石墨烯复合粉体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增强因子
下载PDF
基于Au NPs-CeO_2@PANI纳米复合材料固定化酶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7
2
作者 马莉萍 左显维 +3 位作者 王艳凤 李云霞 张彪 韩根亮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610,共5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和导电聚苯胺(PANI)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Au NPs-CeO2@PANI),利用该纳米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形成的复合膜成功实现了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 制备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和导电聚苯胺(PANI)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Au NPs-CeO2@PANI),利用该纳米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形成的复合膜成功实现了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Au NPs-CeO2@PANI材料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传感器性能,结果表明基于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线性范围为6.2×10-6mol/L~2.8×10-3mol/L,响应时间为5 s,检测下限为1.0×10-6mol/L;相同条件下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也显示出了比单一或二者复合的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更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 固定化酶 电化学检测 葡萄糖氧化酶
下载PDF
基于Au@ZIF-67/rGO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在抗坏血酸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郑鹏来 钱慧 +3 位作者 李益 余义冉 代震霄 白红艳 《印染助剂》 CAS 2023年第10期6-11,共6页
先以氧化石墨烯(GO)、六水氯化钴(Ⅱ)、2-甲基咪唑为原料,在室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合成ZIF-67/GO纳米复合材料。再以氯金酸(HAuCl4)为原料,L-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在常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将Au还原到ZIF-67/GO表面,GO同时被还原为还原氧化石... 先以氧化石墨烯(GO)、六水氯化钴(Ⅱ)、2-甲基咪唑为原料,在室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合成ZIF-67/GO纳米复合材料。再以氯金酸(HAuCl4)为原料,L-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在常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将Au还原到ZIF-67/GO表面,GO同时被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从而制备Au@ZIF-67/rG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技术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利用Au@ZIF-67/rGO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AA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AA在Au@ZIF-67/rGO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采用电流-时间(i-t)曲线法研究了检测电位、催化剂用量、pH对催化电流的影响,并确定检测AA的优化实验条件。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确定检测AA的线性范围为0.07634~7.14300 mmol/L,检测限(S/N=3)为0.03021 mmol/L。实验结果表明:Au@ZIF-67/rGO纳米复合材料对AA的氧化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该传感器为医学、食品、电镀、印染等领域AA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检测 生物传感器 au@ZIF-67/rgo纳米复合材料 抗坏血酸
下载PDF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生物法绿色合成Au/CdS/rGO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4
作者 宋小杰 王秀芳 杨帆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6-51,共6页
本论文以氯金酸作为前驱体,用环境广泛存在的革兰氏阴性菌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生物法原位还原制备了Au/CdS/rGO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 本论文以氯金酸作为前驱体,用环境广泛存在的革兰氏阴性菌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生物法原位还原制备了Au/CdS/rGO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u/CdS/rGO纳米复合材料被成功合成;XRD图谱显示出有Au、CdS和rGO的特征峰;TEM图谱显示纳米颗粒粒径10-20 nm,并且较好地分散在rGO上。Au/CdS/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以亚甲基蓝溶液(40 mg/L)作为模拟污染源进行光降解,催化剂的用量为50 mg,在模拟太阳光光照情况下,70 min纳米复合材料的降解率可达98.86%,优于单纯的CdS和rGO材料,并且循环三次以后降解率为78.42%。本实验微生物参与一步合成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使得在不引入化学还原剂的情况下制备高效纳米复合催化剂成为可能,为生物法合成多种性能的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同时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dS/rgo 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法合成 光催化 亚甲基蓝
下载PDF
Au/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5
作者 唐定龙 杨迷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4期29-31,共3页
本文采用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S. oneidensis MR-1)作为生物还原剂,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上原位还原Au3+形成Au/CNTs纳米复合材料。采用TEM、XRD和XPS等测试方法对Au/CNT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u纳米颗粒较为均匀地分布在CNTs表... 本文采用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S. oneidensis MR-1)作为生物还原剂,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上原位还原Au3+形成Au/CNTs纳米复合材料。采用TEM、XRD和XPS等测试方法对Au/CNT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u纳米颗粒较为均匀地分布在CNTs表面。以NaBH4作为还原剂,Au/CNTs表现出较高的催化还原性能,在40 min内,将对硝基苯酚(4-NP)还原成对氨基苯酚(4-AP)的效率达99.1%,相较于未负载的CNTs,效率调高了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生物还原剂 au/CNTs纳米复合材料 催化还原 4-np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高效催化对硝基苯酚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蔚妮 郭新立 +3 位作者 张灵敏 郝威 于金 孙立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090-16094,16105,共6页
NaBH4还原的石墨烯(RGO)膜上原位生长金纳米粒子(Au NPs),用获得的Au NPs/RGO复合材料催化有机污染物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未添加其它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利用RGO对Au3+进行还原,Au NPs在RGO表面分布均匀密集,可... NaBH4还原的石墨烯(RGO)膜上原位生长金纳米粒子(Au NPs),用获得的Au NPs/RGO复合材料催化有机污染物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未添加其它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利用RGO对Au3+进行还原,Au NPs在RGO表面分布均匀密集,可以有效改善RGO材料的亲水性和催化剂在水相反应体系中的分散性。另外,Au NPs表面无包覆剂,有利于Au表面活性位点与反应物的充分接触,大幅提高催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nAu/n4-NP=3%,4.5%和6%的复合材料进行催化,动力学常数分别高达0.717,1.21和2.511min-1,催化性能远优于同等摩尔(nAu/n4-NP=4.5%)的单一Au NPs。在约4℃静置40d后,该催化剂(nAu/n4-NP=4.5%)仍能在240s内完成对4-NP的催化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au nps)/石墨烯(rgo)复合材料 催化反应 对硝基苯酚(4-np)
下载PDF
基于金/石墨烯/C_(60)纳米复合材料为基质构建ECL传感器用于“signal off”模式中Pb^(2+)的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邓炜 余燕清 +3 位作者 徐畅 祁乐 苟桃吉 高明 《化学传感器》 CAS 2017年第1期52-59,共8页
该实验通过将分子内自增强的电致化学发光(ECL)钌复合物分子(PAMAM-Ru)直接标记到8-17DNAzyme底物链上,利用PAMAM-Ru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及电子的快速传递,极大地提高了ECL试剂的发光效率及稳定性。另一方面,制备了纳米金功能化的石墨烯和C... 该实验通过将分子内自增强的电致化学发光(ECL)钌复合物分子(PAMAM-Ru)直接标记到8-17DNAzyme底物链上,利用PAMAM-Ru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及电子的快速传递,极大地提高了ECL试剂的发光效率及稳定性。另一方面,制备了纳米金功能化的石墨烯和C_(60)的复合物(Au@rGO-C_(60)),由于该纳米复合材料自身的比表面积较大,能够固载大量的8-17 DNAzyme酶链,使其与底物链结合形成Pb^(2+)特异剪切位点;同时由于Au@rGO-C_(60)纳米复合材料自身具有促进电子传递的作用,以其作为固载基质将实现信号的进一步放大。另外,S_2O_8^(2-)作为分子间共反应试剂与PAMAM-Ru分子内自增强作用相结合实现ECL信号的双重放大,获得较强的初始信号。当Pb^(2+)存在时,能够识别特异性的剪切位点,从而使结合到电极表面的PAMAM-Ru离开电极,导致ECL信号显著降低,因此构建了"signal off"型ECL铅离子传感器。其检测范围为1.0×10^(-15)mol/L到1.0×10^(-8) mol/L,检测限为3.34×10^(-16)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7 DNAZYME “signaloff” PAMAM-Ru 分子间共反应试剂 au@rgo-C60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与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杜勇 项欢欢 +2 位作者 代瑞红 畅康 曹晓卫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75-183,共9页
利用金纳米粒子(Au NPs)和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ERGO)制备了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电极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Au NPs-ERGO/GCE.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光谱、循环伏安(CV)法、计时电流法等方法对复合材料修饰电极进行了系... 利用金纳米粒子(Au NPs)和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ERGO)制备了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电极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Au NPs-ERGO/GCE.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光谱、循环伏安(CV)法、计时电流法等方法对复合材料修饰电极进行了系统表征与分析.将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应用于葡萄糖的电化学分析研究.研究数据表明:所制备的Au NPs-ERGO/GCE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有较宽的检测范围和较好的灵敏度,同时,对抗坏血酸(AA)、尿酸(UA)和氯离子(Cl^-)等共存的干扰物均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au nps) 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Ergo) 葡萄糖 复合材料修饰电极 电化学分析
下载PDF
In-situ gener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on MnO_2 nanosheets for the enhanced 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basic dye(Methylene Blue) 被引量:1
9
作者 Xueqin Bao Zhen Qin +1 位作者 Tianshu Zhou Jingjing D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36-245,共10页
In this work,the gold nanoparticles(Au-NPs)were in-situ generated on the surface of MnO2nanosheets to form MnO2/Au-NPs nanocomposite in a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way.Multipl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optimi... In this work,the gold nanoparticles(Au-NPs)were in-situ generated on the surface of MnO2nanosheets to form MnO2/Au-NPs nanocomposite in a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way.Multipl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optimize the oxidation of basic dye(Methylene Blue(MB)),including the molar ratio of MnO2to chloroauric acid(HAu Cl4),the p H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effect of initial material.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the highest degradation efficiency for MB achieved to 98.9%within 60 min,which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commercial MnO2powders(4.3%)and MnO2nanosheets(74.2%).The enhanced oxidative degradation might attribute to the in-situ generation of ultra-small and highly-dispersed Au-NPs which enlarge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and/or interfacial effect between MnO2nanosheets and Au-NPs and facilitated the uptake of electrons by MnO2from MB during the oxidation,thus valid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MnO2/Au-NPs nanocomposite for direct removal of organic dyes from wastewater in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fash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2/au-nps nanocomposite In-situ generation Dye degradation Synergistic effect and inteffacial effect Enhanced oxidative degrad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