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osome-encapsulated auraptene reduce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VEGF-A and PDGFs genes in human retinaderived RPE cell line
1
作者 Akram Vahidi Teymoor Khosravi +3 位作者 Farzad Dastaviz Mehdi Sheikh Arabi Ayyoob Khosravi Morteza Oladnab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6期1028-1035,共8页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uraptene(AUR)treatment in forms of free and encapsulated in niosome nanoparticles by investigating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A and platelet-de...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uraptene(AUR)treatment in forms of free and encapsulated in niosome nanoparticles by investigating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A 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s(PDGFs)in 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cell line.METHODS:Niosome nanocarriers were produced using two surfactants Span 60 and Tween 80.RPE cell line was treated with both free AUR and niosome-encapsulated.Optimum dosage of treatments was calculated using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assay.Expression of VEGF-A and PDGF-A,PDGF-B,PDGF-C,PDGF-D genes was measured after total RNA extraction and cDNA synthesis,using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RESULTS:The highest entrapment efficiency(EE)was achieved by Span 60:cholesterol(1:1)with 64.3%.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of free and niosome-encapsulated AUR were 38.5 and 27.78µg/mL,respectively.Release study revealed that niosomal AUR had more gradual delivery to the cells.RT-PCR results showed reduced expression levels of VEGF-A,PDGF-A,PDGF-B,PDGF-C,and PDGF-D after treatment with both free and niosomal AUR.CONCLUSION:Niosomal formulation of Span 60:cholesterol(1:1)is an effective drug delivery approach to transfer AUR to RPE cells.VEGF-A,PDGF-A,PDGF-B,PDGF-C,and PDGF-D are four angiogenic factors,inhibiting which by niosomal AUR may be effective in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aptene NIOSOM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ngiogenesis NANOCARRIER
下载PDF
PPARα激动剂橙皮油素对小鼠摄食的影响
2
作者 郭莉霞 殷钟意 邓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探讨橙皮油素(Auraptene,AUR)的摄入对正常小鼠摄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将正常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UR(2μmol/kg)组、AUR(1μmol/kg)组,连续灌胃给予AUR 2周,检测小鼠的累积摄食,检测血清、肝脏和下丘脑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 探讨橙皮油素(Auraptene,AUR)的摄入对正常小鼠摄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将正常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UR(2μmol/kg)组、AUR(1μmol/kg)组,连续灌胃给予AUR 2周,检测小鼠的累积摄食,检测血清、肝脏和下丘脑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下丘脑中厌食因子阿片促黑色素原(POM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靶基因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PT1A)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AUR能够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小鼠摄食,抑制下丘脑厌食因子POMC的表达(P<0.01),对肝脏IGFBP-1的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在血清和下丘脑中IGF-1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但并未影响肝脏IGF-1的表达(P>0.05),同时,AUR显著增加了CPT1A在肝脏中的表达(P<0.01)。综上,AUR可显著促进小鼠摄食,其机制主要为AUR激活了PPARα,促使肝脏IGFBP-1表达增加,从而结合了血清中游离的IGF-1,使进入下丘脑的IGF-1含量减少,抑制了厌食因子POMC的表达,促进了小鼠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油素 摄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肝脏 大脑
下载PDF
香叶氧基香豆素衍生物Auraptene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毒性、凋亡、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阿迪娜·乌提库尔 石雨薇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1年第5期592-595,共4页
目的研究香叶氧基香豆素衍生物(AUR)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和侵袭的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AUR处理恶性淋巴瘤细胞JeKo-1、SNK6、SU-DHL-4,使用Glomax发光系统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AUR对淋巴瘤细胞株活力的影响;使用流式细... 目的研究香叶氧基香豆素衍生物(AUR)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和侵袭的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AUR处理恶性淋巴瘤细胞JeKo-1、SNK6、SU-DHL-4,使用Glomax发光系统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AUR对淋巴瘤细胞株活力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eKo-1的细胞周期进程变化和凋亡率变化;分别使用伤口愈合实验和有基质胶涂层的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率和侵袭率变化。结果 50~100μmol/L AUR对JeKo-1、SNK6、SU-DHL-4细胞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 h时IC_(50)浓度分别约为58、67和113μmol/L,其中JeKo-1细胞对AUR敏感性较强。50μmol/L AUR抑制JeKo-1细胞G_(0)/G_(1)向G_(2)/M期的细胞周期的进展,促进JeKo-1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3/7的活力。AUR对JeKo-1细胞的迁移率影响较小,然而AUR可抑制细胞的侵袭率和MMP-2,MMP-9,VEGF-A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香叶氧基香豆素衍生物增加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率,抑制G_(0)/G_(1)向G_(2)/M期的细胞周期进展和细胞侵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氧基香豆素衍生物 恶性淋巴瘤细胞 细胞活力 凋亡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原文传递
葡萄内酯和马尔敏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普照 黎艳刚 +3 位作者 涂明珠 张亚梅 陈海芳 杨武亮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51-1853,共3页
目的研究葡萄内酯和马尔敏的合成方法及生物活性。方法以香叶醇和伞形酮为起始原料,通过氯代、成醚反应合成葡萄内酯,再经Sharpless不对称烯烃羟基化反应合成马尔敏,采用1H-NMR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体外药理实验测定葡萄内酯对小... 目的研究葡萄内酯和马尔敏的合成方法及生物活性。方法以香叶醇和伞形酮为起始原料,通过氯代、成醚反应合成葡萄内酯,再经Sharpless不对称烯烃羟基化反应合成马尔敏,采用1H-NMR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体外药理实验测定葡萄内酯对小鼠胃肠蠕动和大鼠脑组织匀浆中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结果葡萄内酯和马尔敏的合成产率分别为50.67%,20.5%;葡萄内酯促进胃肠动力作用强度为44%,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大鼠大脑组织匀浆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论该合成路线简单、产率高,能实现工业化生产;葡萄内酯在促进胃肠动力和治疗老年痴呆新药研究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内酯 马尔敏 合成 胃肠动力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葡萄柚精油中抗癌成分橙油素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大鹏 王宏涛 +3 位作者 张俊杰 洪燕珍 苏玉忠 李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4-78,共5页
橙油素是广泛存在于柑橘类果实中的天然抗癌活性成分。选用SP7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葡萄柚精油中的橙油素,该树脂对于橙油素的吸附容量和解吸率分别达到14.53 mg/g和83.32%,并成功地从树脂床层的洗脱液中结晶分离出橙油素晶体。对所得... 橙油素是广泛存在于柑橘类果实中的天然抗癌活性成分。选用SP7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葡萄柚精油中的橙油素,该树脂对于橙油素的吸附容量和解吸率分别达到14.53 mg/g和83.32%,并成功地从树脂床层的洗脱液中结晶分离出橙油素晶体。对所得晶体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电喷雾质谱(ESI-MS)进行定性分析,分析结果与橙油素标准品相符合。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所得晶体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晶体中橙油素的质量分数可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柚精油 橙油素 大孔树脂吸附 结晶
下载PDF
葡萄内酯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瑜 陈海芳 +4 位作者 袁金斌 刘莹莹 李明 杨世林 杨武亮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内酯对快速老化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SAMP8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葡萄内酯,连续灌胃45 d。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 目的探讨葡萄内酯对快速老化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SAMP8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葡萄内酯,连续灌胃45 d。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丙二醛(MDA)和谷氨酸(Glu)含量。结果葡萄内酯中、高剂量组到达平台的时间明显缩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内酯剂量组AChE活性、MDA和Glu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内酯可以明显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AChE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内酯 快速老化小鼠 乙酰胆碱酯酶 学习记忆能力
下载PDF
非对数滴定法测定葡萄内酯的解离常数 被引量:4
7
作者 黎艳刚 陈海芳 +3 位作者 涂明珠 魏玲 王发英 杨武亮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04-1305,共2页
目的测定水不溶弱碱性药物葡萄内酯的解离常数(pKb)。方法采用Benet法和Chtten and Harris法。利用葡萄内酯易溶于丙酮的性质,选用不同比例丙酮-水混合物为溶剂进行滴定,然后利用Benet法进行pKb的计算。结果葡萄内酯pKb为9.7527,为弱碱... 目的测定水不溶弱碱性药物葡萄内酯的解离常数(pKb)。方法采用Benet法和Chtten and Harris法。利用葡萄内酯易溶于丙酮的性质,选用不同比例丙酮-水混合物为溶剂进行滴定,然后利用Benet法进行pKb的计算。结果葡萄内酯pKb为9.7527,为弱碱性药物。结论 Benet法和Chtten and Harris法可有效测定难溶于水的弱碱性药物的p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内酯 解离常数 滴定
下载PDF
枳壳中葡萄内酯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叶喜德 张普照 +2 位作者 陈海芳 黄兆胜 杨武亮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36-2138,共3页
目的研究枳壳中葡萄内酯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葡萄内酯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媒倍数作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影响枳壳中葡萄内酯提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提取次数,其次为溶媒倍数和提取时间。确定葡萄内酯最佳... 目的研究枳壳中葡萄内酯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葡萄内酯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媒倍数作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影响枳壳中葡萄内酯提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提取次数,其次为溶媒倍数和提取时间。确定葡萄内酯最佳工艺条件为85%乙醇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0,0.5,0.5 h;提取溶媒分别为8倍,6倍,6倍。结论此提取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可为枳壳中葡萄内酯成分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葡萄内酯 正交实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葡萄内酯的安全性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叶喜德 黄兆胜 +4 位作者 陈海芳 袁金斌 黄丽萍 余日跃 杨武亮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观察葡萄内酯(auraptene)对实验动物小鼠自主活动、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和对麻醉比格犬心电图、血压及呼吸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灌药、小鼠腹腔注射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和麻醉犬给药等方法,分别观察低、中、高3个剂量的葡萄内酯(2... 目的观察葡萄内酯(auraptene)对实验动物小鼠自主活动、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和对麻醉比格犬心电图、血压及呼吸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灌药、小鼠腹腔注射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和麻醉犬给药等方法,分别观察低、中、高3个剂量的葡萄内酯(2.055,20.55,205.5 mg.kg-1)对小鼠自主活动、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和对犬心电图、血压、呼吸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葡萄内酯对小鼠自主活动均无明显影响,与小鼠戊巴妥钠阈下催眠剂量无协同作用;低、中、高剂量葡萄内酯对麻醉犬血压无明显影响,对给药前后犬心电图P-R、ST波、Q波、T波波幅、ST段和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也无明显影响,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性药理学研究表明,实验用药小鼠高剂量205.5 mg.kg-1为临床成人拟用药剂量的20倍,犬用药高剂量为102.80 mg.kg-1及以下剂量,葡萄内酯单次给药对小鼠自主、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和麻醉犬心电图、血压、及呼吸等无明显影响,提示葡萄内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内酯 安全性药理 小鼠自主活动 麻醉犬
下载PDF
葡萄内酯对SH-SY5Y神经细胞损伤模型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小泉 陈海芳 +1 位作者 李中炼 杨武亮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6-158,共3页
为了研究葡萄内酯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试验应用硫代硫酸钠(Na2S2O4)及L-谷氨酸分别建立缺氧缺糖细胞损伤模型及L-谷氨酸诱导细胞损伤模型,于37℃、5%CO2、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培养和孵育4 h,采用MTT法检测... 为了研究葡萄内酯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试验应用硫代硫酸钠(Na2S2O4)及L-谷氨酸分别建立缺氧缺糖细胞损伤模型及L-谷氨酸诱导细胞损伤模型,于37℃、5%CO2、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培养和孵育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表明:葡萄内酯可增加Na2S2O4诱导的缺糖缺氧细胞损伤模型及L-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细胞的存活率。说明葡萄内酯对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内酯 硫代硫酸钠(Na2S2O4) L-谷氨酸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 缺氧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内酯中的溶剂残留 被引量:2
11
作者 黎艳刚 张普照 +4 位作者 陈海芳 王发英 魏玲 涂明珠 杨武亮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建立葡萄内酯中3种有机溶剂残留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应用DM.WAX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载气为氮气,柱温采取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保持4min,然后以40/min升至200℃... 目的:建立葡萄内酯中3种有机溶剂残留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应用DM.WAX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载气为氮气,柱温采取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保持4min,然后以40/min升至200℃,保持1min,测定葡萄内酯中丙酮、甲醇和吡啶的残留量。结果:被测组分均能得到有效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25%~99.58%。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葡萄内酯中有机溶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葡萄内酯 残留溶剂
下载PDF
葡萄内酯大鼠口服给药后经粪尿排泄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明 陈海芳 +3 位作者 刘莹莹 张瑜 袁金斌 杨武亮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研究葡萄内酯经大鼠粪便和尿液的排泄规律。方法:粪便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尿样以乙酸乙酯富集;样品中的葡萄内酯以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定量。结果:大鼠口服葡萄内酯24 h后,自粪便排出的原形药约占总给药量的49.99%,24 h排出量占总... 目的:研究葡萄内酯经大鼠粪便和尿液的排泄规律。方法:粪便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尿样以乙酸乙酯富集;样品中的葡萄内酯以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定量。结果:大鼠口服葡萄内酯24 h后,自粪便排出的原形药约占总给药量的49.99%,24 h排出量占总排出量的92%;尿液中未检测到葡萄内酯。结论:口服给药后,53.75%的葡萄内酯以原型药形式自粪便排出,吸收入血的主要以代谢产物的形式自尿液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内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排泄率
下载PDF
葡萄内酯对D-半乳糖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改善作用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罗小泉 舒坤 +2 位作者 徐彭 陈丽玲 杨武亮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4,18,共4页
为了探讨葡萄内酯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改善作用的影响,为葡萄内酯在抗老年痴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建立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以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观察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超... 为了探讨葡萄内酯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改善作用的影响,为葡萄内酯在抗老年痴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建立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以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观察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乙酰胆碱酯酶(Ach E)及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内酯各剂量组逃避潜伏期的时间均能显著缩短,空间探索能力也有明显改善的趋势;且能显著提高脑组织SOD的活性,抑制Ach E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说明葡萄内酯能够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Ach E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内酯 D-半乳糖模型 学习记忆能力 乙酰胆碱酯酶(Ach E)
下载PDF
葡萄内酯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艳霓 张建康 叶喜德 《今日药学》 CAS 2015年第8期608-610,616,共4页
葡萄内酯为枳壳及其栽培变种所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文献表明,该成分在天然植物中含量较少,但抗痴呆活性作用明显。因此,深入研究葡萄内酯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对葡萄内酯近年来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希望... 葡萄内酯为枳壳及其栽培变种所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文献表明,该成分在天然植物中含量较少,但抗痴呆活性作用明显。因此,深入研究葡萄内酯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对葡萄内酯近年来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希望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内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化学法合成葡萄内酯的研究
15
作者 冯诗杨 焦淑清 +3 位作者 蒋婷婷 杨博文 李岩 尚煜博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研究葡萄内酯的化学合成方法。方法:以自制的香叶基溴和伞形花内酯为原料,经Williamson反应合成葡萄内酯。结果:结构被确证为葡萄内酯,其收率为36%。结论:此合成方法简单,纯化容易,产品收率较高,适于工业化开发。
关键词 葡萄内酯 化学法 合成
下载PDF
葡萄内脂对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6
作者 廖诚红 张洁云 +2 位作者 罗满芳 林晓莲 周国莉 《内科》 2019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内脂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建立PC12细胞过氧化氢损伤模型。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5μmol/L葡萄内脂组... 目的探讨葡萄内脂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建立PC12细胞过氧化氢损伤模型。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5μmol/L葡萄内脂组、25μmol/L葡萄内脂组、50μmol/L葡萄内脂组。采用不同浓度(5μm/L,25μm/L和50μm/L)葡萄内脂对PC12细胞进行干预,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水平和细胞内氧化活性物质(ROS)水平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模型组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 25μmol/L、和50μmol/L葡萄内脂组PC12细胞存活率(与阳性对照组相当)显著高于模型组,随着葡萄内脂浓度的增加,H2O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呈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PC12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及阳性对照组,5μmol/L、25μmol/L和50μmol/L葡萄内脂组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相当)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且随着葡萄内脂浓度的增加,乳酸脱氢酶水平呈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PC12细胞RO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5μmol/L、25μmol/L和50μmol/L葡萄内脂组PC12细胞ROS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相当)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且随着葡萄内脂浓度的增加,ROS水平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葡萄内脂对H2O2诱导损伤的PC12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发挥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内脂 肾上腺嗜铬瘤细胞 神经保护作用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葡萄内酯抗血小板活化及作用机制研究
17
作者 魏韶锋 李聪 +3 位作者 刘亚丽 邓雅琼 钱磊 王萌 《光明中医》 2022年第9期1576-1580,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内酯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制备洗涤血小板和富含血小板血浆,仪器检测胶原、凝血酶、ADP、花生四烯酸等激动剂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62P和JO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κBα,PLCγ2,Syk... 目的探讨葡萄内酯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制备洗涤血小板和富含血小板血浆,仪器检测胶原、凝血酶、ADP、花生四烯酸等激动剂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62P和JO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κBα,PLCγ2,Syk等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采用FeCl_(3)诱导的小鼠颈动脉血栓模型评价葡萄内酯对体内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葡萄内酯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明显(P<0.05);葡萄内酯可显著抑制胶原刺激引起的血小板释放和CD62P、JON/A表达(P<0.05)和降低IκBα、PLCγ2、Syk等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且可明显延长Fe Cl3诱导的小鼠颈动脉血流闭合时间(P<0.05)。结论葡萄内酯可通过NF-κB介导的PLCγ2-Syk信号通路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以及抑制动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内酯 血小板 动脉血栓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枳壳中5个脂溶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海芳 魏玲 +2 位作者 袁金斌 王发英 杨武亮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10-1614,共5页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枳壳中水合橙皮内酯、马尔敏、川陈皮素、桔皮素和橙皮油素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水(B),梯度洗脱(0~7min,51%A;7~9min,51%A→59%A;9~14min,59%A→60%A;1...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枳壳中水合橙皮内酯、马尔敏、川陈皮素、桔皮素和橙皮油素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水(B),梯度洗脱(0~7min,51%A;7~9min,51%A→59%A;9~14min,59%A→60%A;14~15min,60%A→64%A;15~25min,64%A;25~29min,64%A→95%A;29~30min,95%A→100%A;30~36min,100%A),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4nm,柱温30℃。结果:5个成分均能获得基线分离,水合橙皮内酯、马尔敏、川陈皮素、桔皮素和橙皮油素进样量分别在0.0855~2.052,0.0341~0.819,0.0414~0.993,0.0416~0.998,0.0408~0.97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11%(RSD=0.59%),101.1%(RSD=2.6%),99.52%(RSD=0.85%),99.59%(RSD=0.95%),97.44%(RSD=1.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可靠,可作为枳壳药材及饮片中水合橙皮内酯、马尔敏、川陈皮素、桔皮素和橙皮油素5个脂溶性成分测定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水合橙皮内酯 马尔敏 川陈皮素 桔皮素 橙皮油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枳壳中伞形花内酯等9种成分的量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金莲 罗雪晴 +5 位作者 颜冬梅 朱培林 任洪民 刘艳菊 叶柏柏 吴彤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406-3410,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枳壳中伞形花内酯、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橘红素、橙皮油素的HPLC方法,测定和比较不同周长大小枳壳中的9种化学成分的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枳壳中伞形花内酯、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橘红素、橙皮油素的HPLC方法,测定和比较不同周长大小枳壳中的9种化学成分的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水(用磷酸调p H至3.0);梯度洗脱为0~25 min,30%~50%A;25~35 min,50%~70%A;35~40 min,70%~75%A;40~55 min,75%~100%A。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0 nm;进样量20μL。结果伞形花内酯、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橘红素和橙皮油素分别在0.002 18~0.07μg(r=0.999 8)、0.021 8~0.70μg(r=0.999 9)、0.242 5~7.76μg(r=0.999 8)、0.024 38~0.78μg(r=0.999 4)、0.523 76~16.76μg(r=0.999 3)、0.004 13~0.132μg(r=0.999 6)、0.003 13~0.10μg(r=0.999 3)、0.002 75~0.088μg(r=0.999 6)和0.000 93~0.03μg(r=0.999 3)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50%、98.80%、99.51%、98.43%、99.64%、99.21%、100.03%、98.75%和101.11%。结论该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枳壳中伞形花内酯、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等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伞形花内酯 芸香柚皮苷 新橙皮苷 川陈皮素 3 5 6 7 8 (3 4 )-七甲氧基黄酮 橘红素 橙皮油素
原文传递
葡萄内酯对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海芳 骆利平 +4 位作者 袁金斌 罗小泉 李正红 杨标 杨武亮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考察葡萄内酯对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安理申组(1.028 mg.kg-1)和葡萄内酯低、中、高剂量(0.257,0.514,1.028 mg.kg-1)组,ig给药,连续52 d。采用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 目的:考察葡萄内酯对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安理申组(1.028 mg.kg-1)和葡萄内酯低、中、高剂量(0.257,0.514,1.028 mg.kg-1)组,ig给药,连续52 d。采用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以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中、高剂量葡萄内酯可以明显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提高其穿越平台次数,增强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葡萄内酯各剂量均能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AChE活性以及MDA和谷氨酸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葡萄内酯中、高剂量组的SOD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葡萄内酯对血管性痴呆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MDA含量、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谷氨酸对脑神经的毒害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内酯 脑缺血损伤 乙酰胆碱酯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