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温病条辨》霹雳散方证探析
1
作者
王居义
李楠
吴文清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902-905,921,共5页
霹雳散见于《温病条辨》,其制方特色、学术渊源、临床应用、同名方剂等未见系统性地考察。霹雳散同名方剂用于外感热病、妇科崩漏、内科癫狂、温病中燥、痢疾痧霍、中恶惊风6种病证。《温病条辨》霹雳散是针对1821年顺天真性霍乱大流行...
霹雳散见于《温病条辨》,其制方特色、学术渊源、临床应用、同名方剂等未见系统性地考察。霹雳散同名方剂用于外感热病、妇科崩漏、内科癫狂、温病中燥、痢疾痧霍、中恶惊风6种病证。《温病条辨》霹雳散是针对1821年顺天真性霍乱大流行而设,主治寒湿伤阳之证。其理论基础为吴鞠通秋燥胜复学说,主治病证有燥极似泽、吐泻厥痛的特点,其制方具有苦热刚燥、芳香逐秽的鲜明特色。该方丰富了中医治疗燥疫、寒湿疫一类疾病的辨治经验,与秋燥胜复学说一起拓展了中医燥淫致病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霹雳散
《温病条辨》
秋燥胜气论
燥疫
方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伟伟论治小儿秋季咳嗽临床经验
2
作者
霍诗琦
李伟伟
+1 位作者
陈仕
王上福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3-35,38,共4页
秋季咳嗽以燥邪犯肺为主,导致肺失宣发肃降之功,气机失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治疗上应清肺润燥,宣降相宜。因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不全,加之秋季长夏湿土之气未尽,脾湿与肺燥并存;肝常有余,木火刑金,致肺气更虚,故小儿秋季咳嗽缠绵难愈...
秋季咳嗽以燥邪犯肺为主,导致肺失宣发肃降之功,气机失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治疗上应清肺润燥,宣降相宜。因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不全,加之秋季长夏湿土之气未尽,脾湿与肺燥并存;肝常有余,木火刑金,致肺气更虚,故小儿秋季咳嗽缠绵难愈,临床上除宣肺润燥止咳外,还应健脾消食,除湿化痰,抑木扶土,用自拟方“桑杏石甘汤”加减,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咳嗽
桑杏石甘汤
儿科
燥湿并存
临床经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秋燥之邪温凉属性之争的探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媛
郑韦莎
+2 位作者
李玉
刘桂荣
司国民
《中医药信息》
2018年第1期24-26,共3页
关于秋燥之邪属凉还是属热,历代医家各有不同的见解,有燥属火热、燥属次寒、燥分温凉等多种观点。从秋燥实质的角度,对两种观点进行探究,认为秋燥本由凉生,而产生之后可表现为热,由此尝试对古代的两种观点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
秋燥
寒温属性
吴鞠通
喻嘉言
费伯雄
王孟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喻昌论燥——西北燥证治法相关文献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杰
吕光耀
周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西北燥证"是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感受燥邪为主的多发性疾病,表现症状为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干咳,烦躁,易诱发多种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证候。喻昌秋燥论学宗经旨,会诸家之说,通过对其燥证认识的分析,发现秋燥论为因燥邪引...
"西北燥证"是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感受燥邪为主的多发性疾病,表现症状为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干咳,烦躁,易诱发多种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证候。喻昌秋燥论学宗经旨,会诸家之说,通过对其燥证认识的分析,发现秋燥论为因燥邪引发的西北燥证提供了广阔的辨证论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证
秋燥论
喻昌
西北燥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秋季滋阴润肺饮食调补
被引量:
2
5
作者
钟亮环
刘小虹
+1 位作者
原铁
张俊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4期55-56,共2页
秋季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寒热多变,易伤风感冒,旧病易卷土重来。"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季进补正当时","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平补",秋季是进补好季节,同样要...
秋季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寒热多变,易伤风感冒,旧病易卷土重来。"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季进补正当时","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平补",秋季是进补好季节,同样要"辨证用补",分清寒热虚实。饮食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根据气候特点,从饮食、药膳、进补等方面,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调补,对健康大有裨益,延年益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调补
秋季
气燥
滋阴润肺
秋冬养阴
平补
药膳
进补
内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咳的中药治疗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杰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2期2268-2271,共4页
干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或症状,有时是慢性咳嗽的惟一表现,中医认为干咳的病因主要是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外感以燥邪为主,内伤以肺阴虚为基础,兼有寒、虚、热、郁等因素,中药治疗干咳主要是辨证论治,采用合理的方剂和中药,临床上疗效...
干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或症状,有时是慢性咳嗽的惟一表现,中医认为干咳的病因主要是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外感以燥邪为主,内伤以肺阴虚为基础,兼有寒、虚、热、郁等因素,中药治疗干咳主要是辨证论治,采用合理的方剂和中药,临床上疗效比较确切,通过查阅中药治疗干咳的文献,并进一步做了归纳总结,把治疗干咳的常用方剂和中药列举出来,分析其治疗干咳的作用和机制,明确其治疗干咳确切原因,可以为临床治疗干咳提供有力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咳
病因
秋燥
麦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秋燥与咽炎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伟
马鹏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6-7,9,共3页
咽炎易由秋燥引起,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秋燥以肺经为病变中心。本文提出,"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就是针对秋燥初、中、末不同阶段确立的治疗大法。在治疗的基础上应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关键词
咽炎
秋燥
上燥治气
中燥增液
下燥治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病学——秋燥病提要
被引量:
1
8
作者
周丽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年第3期23-24,共2页
秋燥是感受燥邪所引起的外感温病,包括温燥和凉燥.其特点是初起邪在肺卫时期就有津液干燥见症,如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本病多发生在秋季,尤以秋分后小雪前为多见.本病病势轻浅,除极少数可以传入肝肾外,一般传变较少,病程较...
秋燥是感受燥邪所引起的外感温病,包括温燥和凉燥.其特点是初起邪在肺卫时期就有津液干燥见症,如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本病多发生在秋季,尤以秋分后小雪前为多见.本病病势轻浅,除极少数可以传入肝肾外,一般传变较少,病程较短,易于痊愈.本病的发生是感受秋季燥邪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秋燥病
三甲脉汤
沙参麦冬汤
五汁饮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病古籍中的秋燥辨治规律数据分析
被引量:
4
9
作者
李钰蛟
刘思鸿
+1 位作者
安欢
佟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温病古籍中秋燥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和特点,将古人对该疾病的认识加以提炼,为秋燥病中医医者的临证辨治与用药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数据来源,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温病古籍内秋燥的病因、病位、症状、治法、方剂、中药,运...
目的:探讨中医温病古籍中秋燥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和特点,将古人对该疾病的认识加以提炼,为秋燥病中医医者的临证辨治与用药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数据来源,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温病古籍内秋燥的病因、病位、症状、治法、方剂、中药,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结果:14种古籍文献中,论及秋燥病因共21种。排在前三位的是燥邪(28.57%)、湿邪(15.18%)、伏气(8.93%);涉及病位13种,排在前三位的是肺(21.57%)、太阴(13.73%)、表(9.80%);涉及症状32种,排在前三位依次为咳嗽(14.56%)、发热(7.77%)、头痛(6.80%);谈及治法7种,排在前三位依次为苦解(23.91%)、温法(19.57%)、滋阴(17.39%);谈及方剂8个,排在前三位依次为白虎汤(25.00%)、清燥救肺汤(16.67%)、干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2,16.67%);共运用中药42种,排在前三位的是杏仁(6.35%)、荆芥(6.35%)、芍药(6.35%)。结论:秋燥致病因素以燥邪为主,其病位在肺,证候主要包括肺卫和气分津伤见证,治法以辛凉甘润为主,"苦、温"为秋燥的特别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燥
中医古籍
辨证论治
数理统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燥邪对健康大鼠气管和肺内细小支气管黏膜组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7
10
作者
刘姗姗
王丽鑫
+1 位作者
张旺旺
史红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4期415-418,441,共5页
目的:基于健康大鼠气管组织形态学及气道黏膜和肺内细小支气管黏膜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的表达探索燥邪致病的微观机制。方法:60只SPF级SD雌鼠按体重随机均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N-24 d和N-48 d)置于常温常湿环境中,秋燥组(D...
目的:基于健康大鼠气管组织形态学及气道黏膜和肺内细小支气管黏膜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的表达探索燥邪致病的微观机制。方法:60只SPF级SD雌鼠按体重随机均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N-24 d和N-48 d)置于常温常湿环境中,秋燥组(D-24 d和D-48 d)和西北燥组(D&D-24 d和D&D-48 d)置于人工气候箱分别予轻度燥邪和重度燥邪干预,分期采集短期和长期干预组大鼠气道和右肺中叶组织,制备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学分析技术,比较上述六组大鼠气管和肺内细小支气管黏膜SP-D的表达。结果:燥邪可引起大鼠气道组织形态学发生病理改变,秋燥组损害程度随干预时长增加加重,西北燥组损害程度随干预时长增加有所改善。气道黏膜SP-D表达D-48 d组分别高于N-48 d组和D&D-48 d组(均P<0.05);D-48 d组分别高于N-24 d组和D-24 d组(均P<0.05),但N-48 d组、D&D-24 d组和D&D-48 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内细小气道黏膜SP-D表达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燥邪可引起气道组织形态发生改变。气道黏膜SP-D异常表达和肺内细小气道SP-D表达未发生显著变化可能是燥邪致病亚健康状态的微观机制之一。燥邪气道黏膜SP-D表达的差别影响提示气道黏膜SP-D表达可作为西北燥证证候机制研究的线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邪
气管
细小支气管黏膜
秋燥
西北燥证
亚健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秋燥”探析清燥救肺汤制方特点
被引量:
16
11
作者
王贵帮
吴振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3-165,共3页
清燥救肺汤为治疗燥邪伤肺的代表方剂。清代医家喻昌博《黄帝内经》"秋伤于湿"为"秋伤于燥",首次提出"秋燥为病"之论,并自制清燥救肺汤方以补外燥治方之遗。清燥救肺汤在制方上具有宣清降润之四法,又具祛邪扶正之配伍特点。由此...
清燥救肺汤为治疗燥邪伤肺的代表方剂。清代医家喻昌博《黄帝内经》"秋伤于湿"为"秋伤于燥",首次提出"秋燥为病"之论,并自制清燥救肺汤方以补外燥治方之遗。清燥救肺汤在制方上具有宣清降润之四法,又具祛邪扶正之配伍特点。由此从探析秋燥之源流入手、阐明清燥救肺汤的制方理论、以"性味—功效—治法"为体系,分析、讨论清燥救肺汤中宣法、清法、降法、润法的配伍特点,以期宗喻昌之秋燥理论,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燥
清燥救肺汤
宣清降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喻嘉言秋燥论浅析
被引量:
8
12
作者
邹彬
刘龙
《四川中医》
2014年第8期6-7,共2页
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著《医门法律》,首创秋燥病名,专论燥邪为病。他指出《内经》所述"秋伤于湿"当为"秋伤于燥",并对秋燥之辨治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创立名方清燥救肺汤,为后世所传用。
关键词
喻嘉言
秋燥论
清燥救肺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温病条辨》探讨吴鞠通论治秋燥思想
被引量:
6
13
作者
吕保江
吴智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1期6-9,共4页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秋燥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论说了秋燥的证候特点、传变方式。认为燥属次寒及分温燥和凉燥,在治法方面强调温燥宜辛凉清解、凉燥宜苦温甘辛和法。若深入下焦,前者宜滋养阴液,后者结滞者宜温下...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秋燥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论说了秋燥的证候特点、传变方式。认为燥属次寒及分温燥和凉燥,在治法方面强调温燥宜辛凉清解、凉燥宜苦温甘辛和法。若深入下焦,前者宜滋养阴液,后者结滞者宜温下,虚羸者宜温补。继承并发扬秋燥的正化及对化、胜气及复气,用药强调味质轻清,入下焦则以厚腻有情之品滋补,对临床诊治秋燥病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燥
吴鞠通
温病条辨
正化对化
胜气复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徐健众治疗重庆地区秋燥咳嗽经验
被引量:
2
14
作者
刘琳
徐健众
皮舟遥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0期1531-1533,共3页
徐健众教授认为,重庆地区秋燥咳嗽多为素体痰湿内蕴,又感秋季燥邪,故多从燥湿论治,自拟经验方润燥宣降汤治疗。徐老师治疗秋燥咳嗽强调润燥相济,调畅气机,认为该病初期病机为燥湿合邪、中期病机为气机被遏及阴伤血瘀、后期病机为脾肾虚...
徐健众教授认为,重庆地区秋燥咳嗽多为素体痰湿内蕴,又感秋季燥邪,故多从燥湿论治,自拟经验方润燥宣降汤治疗。徐老师治疗秋燥咳嗽强调润燥相济,调畅气机,认为该病初期病机为燥湿合邪、中期病机为气机被遏及阴伤血瘀、后期病机为脾肾虚损,分三期辨证论治。同时,徐老师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燥湿相济乃平,因时、因地、因人进行选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秋燥
从燥湿论治
润燥宣降汤
重庆地区
徐健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秋伤于湿”与“秋伤于燥”之我见
15
作者
林春景
《甘肃中医》
2005年第3期3-4,共2页
“秋伤于湿”指中秋以前,秋之前半截也,乃伏气为病,属阳明从中气而化也。“秋伤于燥”源于《内经》,指秋风之后,乃秋之后半截也,因肺金本燥。总之,二者以“天人相应”之理论,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邪气致病。
关键词
阳明
天人相应
伏气
邪气致病
《内经》
中气
角度
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梅丸和加味乌梅汤的方义探讨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
15
16
作者
周鸿飞
吕沛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06-3408,共3页
乌梅丸是《伤寒论》经典名方,因其组方精妙,补泻兼施,寒热并用,广泛适用于临床多种病症。研读最接近于张仲景时代的本草文献,有助于深入理解乌梅丸各味药物功效及整体组方思路。在原方基础上加生地黄、白芍,创制加味乌梅汤,更具临床普...
乌梅丸是《伤寒论》经典名方,因其组方精妙,补泻兼施,寒热并用,广泛适用于临床多种病症。研读最接近于张仲景时代的本草文献,有助于深入理解乌梅丸各味药物功效及整体组方思路。在原方基础上加生地黄、白芍,创制加味乌梅汤,更具临床普适价值。尤其是应用加味乌梅汤治疗秋燥致病的临床经验,对于深入思辨天人关系,重新认识秋燥致病之病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进一步说,加味乌梅汤开拓了关于秋燥致病理论与临床诊治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加味乌梅汤
秋燥致病
原文传递
基于季节性差异分析的薛伯寿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管窥(三)
17
作者
刘歆颖
于大兴
+1 位作者
薛燕星
薛伯寿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598-4600,共3页
薛老师治疗外感热病时的季节性差异考量,对于法定以及新发传染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临床病案入手深入探索外感热病的传变与诊治,对于应对未来不可测的新发传染病,具有重要的经验储备意义。文章继之前两篇文章,进一步从伏暑、秋燥...
薛老师治疗外感热病时的季节性差异考量,对于法定以及新发传染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临床病案入手深入探索外感热病的传变与诊治,对于应对未来不可测的新发传染病,具有重要的经验储备意义。文章继之前两篇文章,进一步从伏暑、秋燥、冬温3个季节性温病特点入手,探索薛老师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为更好的学习传染病在秋冬季节的发展与症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
外感热病
温病
伏暑
秋燥
冬温
中医
经验
薛伯寿
原文传递
基于诠释学视角的“秋燥论”研究
被引量:
3
18
作者
闫敏敏
杨必安
黄作阵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307-1310,共4页
明末清初医家喻昌提出"秋伤于燥"之论,阐明了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喻昌"秋燥论"实际上是对《黄帝内经》相关理论的再创造而非纠讹,是在自身所处的时代环...
明末清初医家喻昌提出"秋伤于燥"之论,阐明了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喻昌"秋燥论"实际上是对《黄帝内经》相关理论的再创造而非纠讹,是在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下,带着诠释经典、指导临床的目的对中医经典文本进行的理解和解释。历代医家对中医经典的注解是一种历史的理解,让经典文本在不断传承过程中实现不同时代下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秋燥论
喻昌
中医经典
原文传递
题名
《温病条辨》霹雳散方证探析
1
作者
王居义
李楠
吴文清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902-905,921,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D222)。
文摘
霹雳散见于《温病条辨》,其制方特色、学术渊源、临床应用、同名方剂等未见系统性地考察。霹雳散同名方剂用于外感热病、妇科崩漏、内科癫狂、温病中燥、痢疾痧霍、中恶惊风6种病证。《温病条辨》霹雳散是针对1821年顺天真性霍乱大流行而设,主治寒湿伤阳之证。其理论基础为吴鞠通秋燥胜复学说,主治病证有燥极似泽、吐泻厥痛的特点,其制方具有苦热刚燥、芳香逐秽的鲜明特色。该方丰富了中医治疗燥疫、寒湿疫一类疾病的辨治经验,与秋燥胜复学说一起拓展了中医燥淫致病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霹雳散
《温病条辨》
秋燥胜气论
燥疫
方证
Keywords
Pili Powder
Wenbing Tiaobian
The theory of autumn dryness surpassing qi
Dry epidemic
Prescrip⁃tions and symptoms
分类号
R249.8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伟伟论治小儿秋季咳嗽临床经验
2
作者
霍诗琦
李伟伟
陈仕
王上福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3-35,38,共4页
基金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广西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2021022-001-08)。
文摘
秋季咳嗽以燥邪犯肺为主,导致肺失宣发肃降之功,气机失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治疗上应清肺润燥,宣降相宜。因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不全,加之秋季长夏湿土之气未尽,脾湿与肺燥并存;肝常有余,木火刑金,致肺气更虚,故小儿秋季咳嗽缠绵难愈,临床上除宣肺润燥止咳外,还应健脾消食,除湿化痰,抑木扶土,用自拟方“桑杏石甘汤”加减,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秋季咳嗽
桑杏石甘汤
儿科
燥湿并存
临床经验
Keywords
Autumn Cough
Sang Xing Shi Gan Decoctio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Dryness and Dampness Coexist
Clinical Experience
分类号
R272 [医药卫生—中医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秋燥之邪温凉属性之争的探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媛
郑韦莎
李玉
刘桂荣
司国民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
出处
《中医药信息》
2018年第1期24-26,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47363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齐鲁伤寒流派工作室建设项目(No.LPGZS 2012-34)
文摘
关于秋燥之邪属凉还是属热,历代医家各有不同的见解,有燥属火热、燥属次寒、燥分温凉等多种观点。从秋燥实质的角度,对两种观点进行探究,认为秋燥本由凉生,而产生之后可表现为热,由此尝试对古代的两种观点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
秋燥
寒温属性
吴鞠通
喻嘉言
费伯雄
王孟英
Keywords
Autumn dryness
Properties of cold and warm
WU Ju-tong
YU Jia-yan
FEI Bo-xiong
WANG Meng-ying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喻昌论燥——西北燥证治法相关文献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杰
吕光耀
周铭心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一科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60120)
文摘
"西北燥证"是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感受燥邪为主的多发性疾病,表现症状为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干咳,烦躁,易诱发多种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证候。喻昌秋燥论学宗经旨,会诸家之说,通过对其燥证认识的分析,发现秋燥论为因燥邪引发的西北燥证提供了广阔的辨证论治依据。
关键词
燥证
秋燥论
喻昌
西北燥证
Keywords
dry syndrome
theory on autumn dryness
Yu Chang
Dry syndrome in northwest China
分类号
R254.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季滋阴润肺饮食调补
被引量:
2
5
作者
钟亮环
刘小虹
原铁
张俊红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内科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4期55-56,共2页
文摘
秋季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寒热多变,易伤风感冒,旧病易卷土重来。"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季进补正当时","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平补",秋季是进补好季节,同样要"辨证用补",分清寒热虚实。饮食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根据气候特点,从饮食、药膳、进补等方面,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调补,对健康大有裨益,延年益寿。
关键词
饮食调补
秋季
气燥
滋阴润肺
秋冬养阴
平补
药膳
进补
内经
Keywords
dietary supplement
autumn
dryness
Ziyin lungs
Yin-preserving in autumn and winter
balanced supplementation
medicinal diet
taking tonics
Neijing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咳的中药治疗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杰
机构
沈阳市中医院急诊科
出处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2期2268-2271,共4页
文摘
干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或症状,有时是慢性咳嗽的惟一表现,中医认为干咳的病因主要是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外感以燥邪为主,内伤以肺阴虚为基础,兼有寒、虚、热、郁等因素,中药治疗干咳主要是辨证论治,采用合理的方剂和中药,临床上疗效比较确切,通过查阅中药治疗干咳的文献,并进一步做了归纳总结,把治疗干咳的常用方剂和中药列举出来,分析其治疗干咳的作用和机制,明确其治疗干咳确切原因,可以为临床治疗干咳提供有力的指导。
关键词
干咳
病因
秋燥
麦冬
Keywords
dry cough
pathogenesis
autumn-dryness
disease
dwarf lilyturf
分类号
R256.1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燥与咽炎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伟
马鹏飞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6-7,9,共3页
基金
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ts20110819)
文摘
咽炎易由秋燥引起,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秋燥以肺经为病变中心。本文提出,"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就是针对秋燥初、中、末不同阶段确立的治疗大法。在治疗的基础上应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关键词
咽炎
秋燥
上燥治气
中燥增液
下燥治血
中医药疗法
Keywords
Haryngitis
autumn-dryness
On dry for gas
Middle dry in increasing fluid
Lower dry for bloo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分类号
R256.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病学——秋燥病提要
被引量:
1
8
作者
周丽雅
机构
长春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年第3期23-24,共2页
文摘
秋燥是感受燥邪所引起的外感温病,包括温燥和凉燥.其特点是初起邪在肺卫时期就有津液干燥见症,如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本病多发生在秋季,尤以秋分后小雪前为多见.本病病势轻浅,除极少数可以传入肝肾外,一般传变较少,病程较短,易于痊愈.本病的发生是感受秋季燥邪而成.
关键词
温病学
秋燥病
三甲脉汤
沙参麦冬汤
五汁饮
中医药疗法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febrile diseases
diseases due to autumn dryness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病古籍中的秋燥辨治规律数据分析
被引量:
4
9
作者
李钰蛟
刘思鸿
安欢
佟琳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514-516,共3页
基金
科技部中医药古籍与方志的文献整理(编号:2009FY120300)
中国中医科学院自选题(编号:ZZ070302)
文摘
目的:探讨中医温病古籍中秋燥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和特点,将古人对该疾病的认识加以提炼,为秋燥病中医医者的临证辨治与用药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数据来源,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温病古籍内秋燥的病因、病位、症状、治法、方剂、中药,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结果:14种古籍文献中,论及秋燥病因共21种。排在前三位的是燥邪(28.57%)、湿邪(15.18%)、伏气(8.93%);涉及病位13种,排在前三位的是肺(21.57%)、太阴(13.73%)、表(9.80%);涉及症状32种,排在前三位依次为咳嗽(14.56%)、发热(7.77%)、头痛(6.80%);谈及治法7种,排在前三位依次为苦解(23.91%)、温法(19.57%)、滋阴(17.39%);谈及方剂8个,排在前三位依次为白虎汤(25.00%)、清燥救肺汤(16.67%)、干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2,16.67%);共运用中药42种,排在前三位的是杏仁(6.35%)、荆芥(6.35%)、芍药(6.35%)。结论:秋燥致病因素以燥邪为主,其病位在肺,证候主要包括肺卫和气分津伤见证,治法以辛凉甘润为主,"苦、温"为秋燥的特别治法。
关键词
秋燥
中医古籍
辨证论治
数理统计
Keywords
Autumn Drynes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CM classics
Data mining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燥邪对健康大鼠气管和肺内细小支气管黏膜组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7
10
作者
刘姗姗
王丽鑫
张旺旺
史红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4期415-418,44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6074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J2020CT215)。
文摘
目的:基于健康大鼠气管组织形态学及气道黏膜和肺内细小支气管黏膜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的表达探索燥邪致病的微观机制。方法:60只SPF级SD雌鼠按体重随机均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N-24 d和N-48 d)置于常温常湿环境中,秋燥组(D-24 d和D-48 d)和西北燥组(D&D-24 d和D&D-48 d)置于人工气候箱分别予轻度燥邪和重度燥邪干预,分期采集短期和长期干预组大鼠气道和右肺中叶组织,制备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学分析技术,比较上述六组大鼠气管和肺内细小支气管黏膜SP-D的表达。结果:燥邪可引起大鼠气道组织形态学发生病理改变,秋燥组损害程度随干预时长增加加重,西北燥组损害程度随干预时长增加有所改善。气道黏膜SP-D表达D-48 d组分别高于N-48 d组和D&D-48 d组(均P<0.05);D-48 d组分别高于N-24 d组和D-24 d组(均P<0.05),但N-48 d组、D&D-24 d组和D&D-48 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内细小气道黏膜SP-D表达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燥邪可引起气道组织形态发生改变。气道黏膜SP-D异常表达和肺内细小气道SP-D表达未发生显著变化可能是燥邪致病亚健康状态的微观机制之一。燥邪气道黏膜SP-D表达的差别影响提示气道黏膜SP-D表达可作为西北燥证证候机制研究的线索之一。
关键词
燥邪
气管
细小支气管黏膜
秋燥
西北燥证
亚健康
Keywords
Dryness evil
Trachea
Small bronchial mucosa
Autumn dryness
Northwest dryness syndrome
Sub-health
分类号
R339.51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秋燥”探析清燥救肺汤制方特点
被引量:
16
11
作者
王贵帮
吴振起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3-165,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687)
文摘
清燥救肺汤为治疗燥邪伤肺的代表方剂。清代医家喻昌博《黄帝内经》"秋伤于湿"为"秋伤于燥",首次提出"秋燥为病"之论,并自制清燥救肺汤方以补外燥治方之遗。清燥救肺汤在制方上具有宣清降润之四法,又具祛邪扶正之配伍特点。由此从探析秋燥之源流入手、阐明清燥救肺汤的制方理论、以"性味—功效—治法"为体系,分析、讨论清燥救肺汤中宣法、清法、降法、润法的配伍特点,以期宗喻昌之秋燥理论,指导临床。
关键词
秋燥
清燥救肺汤
宣清降润
Keywords
autumn-dryness
disease
Qingzao Jiufei Decoction
dispersing
clearing
decreasing and moistening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喻嘉言秋燥论浅析
被引量:
8
12
作者
邹彬
刘龙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系
出处
《四川中医》
2014年第8期6-7,共2页
基金
第二军医大学校教改课题
文摘
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著《医门法律》,首创秋燥病名,专论燥邪为病。他指出《内经》所述"秋伤于湿"当为"秋伤于燥",并对秋燥之辨治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创立名方清燥救肺汤,为后世所传用。
关键词
喻嘉言
秋燥论
清燥救肺汤
Keywords
YU Jiayan
autumn-dryness
Qingzao Jiufei Decoction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温病条辨》探讨吴鞠通论治秋燥思想
被引量:
6
13
作者
吕保江
吴智兵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1期6-9,共4页
文摘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秋燥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论说了秋燥的证候特点、传变方式。认为燥属次寒及分温燥和凉燥,在治法方面强调温燥宜辛凉清解、凉燥宜苦温甘辛和法。若深入下焦,前者宜滋养阴液,后者结滞者宜温下,虚羸者宜温补。继承并发扬秋燥的正化及对化、胜气及复气,用药强调味质轻清,入下焦则以厚腻有情之品滋补,对临床诊治秋燥病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秋燥
吴鞠通
温病条辨
正化对化
胜气复气
Keywords
Autumn Dryness
Wu JuTong
WenBingTiaoBian
Zhenghua and Duihua
Sheng Qi and Fu Qi
分类号
R254.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徐健众治疗重庆地区秋燥咳嗽经验
被引量:
2
14
作者
刘琳
徐健众
皮舟遥
机构
贵州中医药大学
重庆市中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出处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0期1531-1533,共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704104)。
文摘
徐健众教授认为,重庆地区秋燥咳嗽多为素体痰湿内蕴,又感秋季燥邪,故多从燥湿论治,自拟经验方润燥宣降汤治疗。徐老师治疗秋燥咳嗽强调润燥相济,调畅气机,认为该病初期病机为燥湿合邪、中期病机为气机被遏及阴伤血瘀、后期病机为脾肾虚损,分三期辨证论治。同时,徐老师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燥湿相济乃平,因时、因地、因人进行选方用药。
关键词
咳嗽
秋燥
从燥湿论治
润燥宣降汤
重庆地区
徐健众
Keywords
cough
autumn dryness
treatment from dryness and dampness
Decoction for Moistening Dryness and Ventilating the Lung and Directing Qi Downward
Chongqing area
Xu Jian-zhong
分类号
R256.1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伤于湿”与“秋伤于燥”之我见
15
作者
林春景
机构
临洮县上营卫生院
出处
《甘肃中医》
2005年第3期3-4,共2页
文摘
“秋伤于湿”指中秋以前,秋之前半截也,乃伏气为病,属阳明从中气而化也。“秋伤于燥”源于《内经》,指秋风之后,乃秋之后半截也,因肺金本燥。总之,二者以“天人相应”之理论,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邪气致病。
关键词
阳明
天人相应
伏气
邪气致病
《内经》
中气
角度
理论
Keywords
sick of dampness in autumn
sick of dryness in autumn
correspondance between man and universe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梅丸和加味乌梅汤的方义探讨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
15
16
作者
周鸿飞
吕沛宛
机构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省中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06-3408,共3页
文摘
乌梅丸是《伤寒论》经典名方,因其组方精妙,补泻兼施,寒热并用,广泛适用于临床多种病症。研读最接近于张仲景时代的本草文献,有助于深入理解乌梅丸各味药物功效及整体组方思路。在原方基础上加生地黄、白芍,创制加味乌梅汤,更具临床普适价值。尤其是应用加味乌梅汤治疗秋燥致病的临床经验,对于深入思辨天人关系,重新认识秋燥致病之病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进一步说,加味乌梅汤开拓了关于秋燥致病理论与临床诊治的新思路。
关键词
乌梅丸
加味乌梅汤
秋燥致病
Keywords
Wumei Pills
Modified Wumei Decoction
Autumn dryness disease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季节性差异分析的薛伯寿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管窥(三)
17
作者
刘歆颖
于大兴
薛燕星
薛伯寿
机构
解放军第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598-4600,共3页
基金
解放军302医院院内课题(No.YNKT2012021)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3BAI13B04)
薛伯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传承研究(No.CM2014GD1001)~~
文摘
薛老师治疗外感热病时的季节性差异考量,对于法定以及新发传染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临床病案入手深入探索外感热病的传变与诊治,对于应对未来不可测的新发传染病,具有重要的经验储备意义。文章继之前两篇文章,进一步从伏暑、秋燥、冬温3个季节性温病特点入手,探索薛老师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为更好的学习传染病在秋冬季节的发展与症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
季节性
外感热病
温病
伏暑
秋燥
冬温
中医
经验
薛伯寿
Keywords
Seasonal
Exogenous warm diseases
Warm disease
Latent summer heat
autumn-dryness
Winter-warm
TCM doctor
Experience
XUE Bo-shou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诠释学视角的“秋燥论”研究
被引量:
3
18
作者
闫敏敏
杨必安
黄作阵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307-1310,共4页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18LSB002)。
文摘
明末清初医家喻昌提出"秋伤于燥"之论,阐明了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喻昌"秋燥论"实际上是对《黄帝内经》相关理论的再创造而非纠讹,是在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下,带着诠释经典、指导临床的目的对中医经典文本进行的理解和解释。历代医家对中医经典的注解是一种历史的理解,让经典文本在不断传承过程中实现不同时代下的价值。
关键词
诠释学
秋燥论
喻昌
中医经典
Keywords
hermeneutics
autumn dryness theory
YU Ch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温病条辨》霹雳散方证探析
王居义
李楠
吴文清
《中国中医急症》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李伟伟论治小儿秋季咳嗽临床经验
霍诗琦
李伟伟
陈仕
王上福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关于秋燥之邪温凉属性之争的探究
刘媛
郑韦莎
李玉
刘桂荣
司国民
《中医药信息》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喻昌论燥——西北燥证治法相关文献研究
李杰
吕光耀
周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秋季滋阴润肺饮食调补
钟亮环
刘小虹
原铁
张俊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干咳的中药治疗研究
周杰
《光明中医》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秋燥与咽炎
张伟
马鹏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温病学——秋燥病提要
周丽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温病古籍中的秋燥辨治规律数据分析
李钰蛟
刘思鸿
安欢
佟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燥邪对健康大鼠气管和肺内细小支气管黏膜组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表达的影响
刘姗姗
王丽鑫
张旺旺
史红
《陕西中医》
CAS
202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从“秋燥”探析清燥救肺汤制方特点
王贵帮
吴振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喻嘉言秋燥论浅析
邹彬
刘龙
《四川中医》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基于《温病条辨》探讨吴鞠通论治秋燥思想
吕保江
吴智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徐健众治疗重庆地区秋燥咳嗽经验
刘琳
徐健众
皮舟遥
《河南中医》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秋伤于湿”与“秋伤于燥”之我见
林春景
《甘肃中医》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乌梅丸和加味乌梅汤的方义探讨及临床应用
周鸿飞
吕沛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5
原文传递
17
基于季节性差异分析的薛伯寿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管窥(三)
刘歆颖
于大兴
薛燕星
薛伯寿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18
基于诠释学视角的“秋燥论”研究
闫敏敏
杨必安
黄作阵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