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群落种间竞争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兰吉勇 张学洲 +4 位作者 张丽萍 张荟荟 张学沣 马海燕 李学森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3-17,共5页
将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以不同的比例进行间行和同行混播,以单播为对照,分析了混播牧草群落种间竞争关系,研究了不同混播处理对牧草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以同行混播处理A7B3最高,以间行混播处理a6b4最低,而无... 将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以不同的比例进行间行和同行混播,以单播为对照,分析了混播牧草群落种间竞争关系,研究了不同混播处理对牧草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以同行混播处理A7B3最高,以间行混播处理a6b4最低,而无芒雀麦的株高以A7B3最高,单播处理最低;以5∶5混播的牧草总产草量最高,品质较好;间行混播牧草的相对产量总和(RYT)从第1茬刈割到第2茬刈割呈上升趋势,而同行混播的RYT值呈下降趋势;处理A7B3的茎叶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的;处理A5B5的CP、EE和NDF全年收获量在各处理中均最高;在各处理中紫花苜蓿的种间竞争力均高于无芒雀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混播 种间竞争 产草量
下载PDF
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 被引量:54
2
作者 张永亮 王建丽 胡自治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3-49,共7页
苜蓿(M ed icag o sa tiva)与无芒雀麦(B rom us innerm is)以0.3:0.7的播种量进行混播试验,测定组分种绝对生长率(AGR)、相对生长率(RGR)、相对产量总和(RYT)以及种间竞争率(CR),探讨不同苜蓿品种+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 苜蓿(M ed icag o sa tiva)与无芒雀麦(B rom us innerm is)以0.3:0.7的播种量进行混播试验,测定组分种绝对生长率(AGR)、相对生长率(RGR)、相对产量总和(RYT)以及种间竞争率(CR),探讨不同苜蓿品种+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草地生物量的净积累主要在生育前期,单播和混播草地中杂花苜蓿的AGR和RGR平均值高于敖汉苜蓿(M.sa tiva CV.A ohan);同种苜蓿混播与单播草地生物量快速积累期相同,但不同品种间有所差异,敖汉苜蓿早于杂花苜蓿(M.varia M artin.CV.C aoyuan);苜蓿在孕蕾至初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至抽穗期AGR和RGR最高,混播降低了苜蓿的AGR和RGR值;在组分频率下,春秋二季种间竞争小于种内竞争(RYT>1),而夏季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RYT<1),苜蓿的竞争力大于无芒雀麦(苜蓿的CR>1);甘农1号杂花苜蓿(M.variaM artin.CV.G annong N o.1)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稳定性较好;在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群落中,光资源竞争是种间竞争的关键,温度对种间竞争有明显影响,夏季较高的温度减弱了无芒雀麦的竞争力,增强了苜蓿的竞争力;夏季是混播草地中无芒雀麦种群衰退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无芒雀麦 混播草地 种间竞争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淀粉对无芒雀麦修复煤矿区多环芳烃长期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石维 张雪娜 +4 位作者 贾海滨 赵欧亚 王伟 冯圣东 杨志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9-293,300,共6页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以无芒雀麦(W)为修复植物,研究淀粉(D)不同剂量与无芒雀麦组合对煤矿区多环芳烃(PAHs)长期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淀粉剂量D1、D2培养3个月后,显著促进了土著微生物对煤矿区长期污染农田土壤P...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以无芒雀麦(W)为修复植物,研究淀粉(D)不同剂量与无芒雀麦组合对煤矿区多环芳烃(PAHs)长期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淀粉剂量D1、D2培养3个月后,显著促进了土著微生物对煤矿区长期污染农田土壤PAHs的降解。D1、D2处理土壤中16种PAHs总量降解率(16.82%,19.06%)分别比对照CK(11.12%)提高了51.26%和71.40%,尤其对6环PAHs的降解增效最为突出。D2处理对6环PAHs的降解达最高,为37.05%,比CK处理提高了241.01%,且为D1处理的1.77倍。在污染土壤中添加淀粉并种植无芒雀麦(D1+W,D2+W)后,与对照CK、淀粉(D)和种植无芒雀麦单一处理(W)相比,土壤中16种PAHs总量降解率有了明显增加,D1+W与D2+W处理下16种PAHs降解率分别为26.26%和28.39%;在PAHs不同环数中对5,6环PAHs的修复效果提升最为明显,对其它环数PAHs降解效果提升不显著,其中5环和6环PAHs降解率在D2+W组合处理下达到最高,为48.63%和58.32%,比CK处理提高了110.36%和436.82%,比无芒雀麦单一处理提高了27.50%和47.77%。从土壤酶活性角度,淀粉、无芒雀麦单一处理及其组合下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高于对照CK处理;无芒雀麦对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且与淀粉组合进一步显著提升了该酶的活性,与D1+W与D2+W组合下的5,6环PAHs降解率达最高相一致。综上,利用淀粉与无芒雀麦的优化组合形式能明显提升煤矿区5,6环PAHs长期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可以作为该区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煤矿区土壤 无芒雀麦 淀粉 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混播方式下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宏宇 杨恒山 +3 位作者 李春辉 刘晶 葛选良 张丽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2006-2007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对不同混播方式下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混播低于单播,而无芒雀麦株高则混播高于单播.返青期同行混播、间行混播生产力均... 2006-2007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对不同混播方式下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混播低于单播,而无芒雀麦株高则混播高于单播.返青期同行混播、间行混播生产力均高于单播苜蓿和单播无芒雀麦;苜蓿进入现蕾期之后混播生产力低于单播苜蓿而高于单播无芒雀麦,间行混播生产力高于同行混播.生长前期无芒雀麦的组分比例间行混播高于同行混播,生长后期二者组分比例趋于一致.间行混播种间干扰大于种内干扰出现的时期晚于同行混播,同行混播下无芒雀麦的竞争力总体上高于间行混播下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 同行混播 间行混播 生产力动态 种间竞争
下载PDF
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兴洋 周君丽 张家洋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2-67,共6页
为探究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在不同混合比例下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以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单独青贮为对照,设置3种混合青贮处理(65%无芒雀麦+35%紫花苜蓿、50%无芒雀麦+50%紫花苜蓿、35%无芒雀麦+65%紫花苜蓿)并对其感官、营养和... 为探究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在不同混合比例下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以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单独青贮为对照,设置3种混合青贮处理(65%无芒雀麦+35%紫花苜蓿、50%无芒雀麦+50%紫花苜蓿、35%无芒雀麦+65%紫花苜蓿)并对其感官、营养和发酵品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单独青贮的感官品质最佳(一级),混合青贮感官品质良好(二级)。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贮后,CP、WSC、NDF、ADF、Ash和EE含量在各混贮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成分的含量介于无芒雀麦单独青贮和紫花苜蓿单独青贮之间,养分更加均衡。三种混贮处理中,65%无芒雀麦+35%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组的pH和乙酸(AA)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余混贮组(P<0.05);乳酸(LA)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余混贮组(P<0.05);丁酸(BA)未检出。该混贮组的发酵品质最佳,其V-Score评分为87(等级为良好),Kaiser评分为100(等级为一级)。由此可见,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合青贮后,其营养不但更加均衡,而且都达到了优良青贮饲料的标准,3组混贮处理中尤以65%无芒雀麦+35%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混合青贮 营养品质 发酵品质
下载PDF
牧草-污泥系统对污泥和尾矿砂不同组合PAHs的修复效果
6
作者 常瑞雪 赵欧亚 +3 位作者 李玉灵 杨志新 冯圣东 王小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4-320,共7页
选择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作为修复植物,利用污泥和尾矿砂不同配比组合进行盆栽试验,探明植物-污泥系统对PAHs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随污泥含量增加无芒雀麦存活率基本一致,生物量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对处理4(100%污泥)的耐受性远高... 选择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作为修复植物,利用污泥和尾矿砂不同配比组合进行盆栽试验,探明植物-污泥系统对PAHs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随污泥含量增加无芒雀麦存活率基本一致,生物量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对处理4(100%污泥)的耐受性远高于紫花苜蓿;而紫花苜蓿的存活率和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仅在处理1,2(25%污泥、50%污泥)时存活良好。无芒雀麦对16种PAHs的吸收总量以处理4表现最高,且对Phe、Anth、BaP、DbA单体的吸收量优于紫花苜蓿;紫花苜蓿的吸收量以处理2为最好,且对Naph、Pyr、Chry、BaA、BbF、BkF单体的吸收量优于无芒雀麦。在不同污泥组合处理下,无芒雀麦-污泥系统以处理4对污泥16种PAHs总量的去除率最高,达84%,且对16种PAHs中的单体BaA、Chry、BkF去除效果最佳,达90%以上。而紫花苜蓿-污泥系统2,3,4处理之间的去除率差异不大,且远高于处理1,并以处理4为最高,达79%,且对单体DbA和InP的去除率最佳,达95%以上。综合考虑生长状况、吸收量以及去除率,建议将耐抗性和去除率高的无芒雀麦作为优选植物资源直接用于城市污泥PAHs的修复。紫花苜蓿修复污泥PAHs以控制污泥含量为50%,并辅以50%铁尾矿砂配料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污染修复 污泥 铁尾矿砂 无芒雀麦 紫花苜蓿 最佳组合比例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豫北沙化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蔺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0-597,共8页
通过连续6 a定位试验,以沙化裸地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3种栽培模式对豫北沙化地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以及土壤酶的影响,利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二者的关... 通过连续6 a定位试验,以沙化裸地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3种栽培模式对豫北沙化地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以及土壤酶的影响,利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沙化裸地相比, 0~40 cm土层3种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紫花苜蓿单播和无芒雀麦单播,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呈现表聚性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7种酶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酶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直接贡献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脲酶、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蔗糖酶和蛋白酶,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直接贡献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脲酶、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直接贡献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蔗糖酶、碱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由此认为,相对于沙化裸地,豫北地区经6 a人工草地建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以及土壤酶活性有效提高,土壤主要生物学性状优化,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为最佳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栽培模式 微生物量 土壤酶
下载PDF
山野豌豆和无芒雀麦单混播生产性状的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忠义 宗树国 +2 位作者 陈尚武 高丽萍 刘冬燕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年第1期70-71,共2页
在高寒地区通过2006和2007年2年利用无芒雀麦、山野豌豆2种牧草采用单播、混播播种方式,进行产草量、返青时间、越冬性能、生长期等性状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无芒雀麦和野豌豆混播后在发芽、返青、越冬率等生长性能和产草量等生产性能... 在高寒地区通过2006和2007年2年利用无芒雀麦、山野豌豆2种牧草采用单播、混播播种方式,进行产草量、返青时间、越冬性能、生长期等性状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无芒雀麦和野豌豆混播后在发芽、返青、越冬率等生长性能和产草量等生产性能方面均占优势,为当地适宜的草地建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野豌豆 无芒雀麦 生产性状 播种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