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Buckling of Laminated Composite Bars Subjected to Axial Impact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DY Chen, TY Xin, GN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1998年第2期127-134,共8页
The impact buckling of a laminated composite bar is investigated in case of one of its ends moving due to axial impact compression.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considering the first- order shear deformation effect are der... The impact buckling of a laminated composite bar is investigated in case of one of its ends moving due to axial impact compression.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considering the first- order shear deformation effect are derived by the Hamilton principle and solv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critical axial shortness is determined by the B - R cirterion. The given example is used to highlight the influences of initial imperfection, impact velocity, stress wave and coupled stiffness. It is found that the unsymmetrically laminated bar has a quite different dynamic buckling behaviour from that of the symmetrically laminated b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 buckling laminated bar stress wave coupled stiffness axial impact
下载PDF
Crashworthiness analysis of a cylindrical auxetic structure under axial impact loading 被引量:2
2
作者 GAO Qiang ZHAO Xuan +2 位作者 WANG ChenZhi WANG LiangMo MA ZhengD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40-154,共15页
Structures with negative Poisson’s ratio(NPR)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due to its unusual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crashworthiness of a novel cylindrical auxetic structure under axial impact... Structures with negative Poisson’s ratio(NPR)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due to its unusual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crashworthiness of a novel cylindrical auxetic structure under axial impact loading is investigated by the numerical methods. The software LS-DYNA i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geometry parameters on the force, energy absorption(EA) and 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SEA). It is found that an overlarge number of layers and cells will make NPR structure extend outward from the mid;NPR structures with small number of layers and cells will make some layers of structures rotate in final crushing state. If the thickness of the long-inclined bean(L-beam) is larger than that of short-inclined beam(S-beam), there will be a smoother transition from the lower to a higher value in crushing force. Conversely, the force will maintain a relatively steady value, which determined by the sum of the thickness of L-and S-beams. In addition, there is also a critical inner circle radius which distinguishes different deformation modes. Once the critical inner circle radius is small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NPR structures tend to deform unstead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CRASHWORTHINESS parametric analysis axial impact
原文传递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design of foam-filled tapered decagonal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axial and oblique impacts 被引量:1
3
作者 PIRMOHAMMAD Sadjad AHMADI-SARAVANI Soheil ZAKAVI S.Javi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729-2745,共17页
In this research,crashworthiness of polyurethane foam-filled tapered decagonal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a/b=0,0.25,0.5,0.75 and 1 was evaluated under axial and oblique impacts.These new designed structures ... In this research,crashworthiness of polyurethane foam-filled tapered decagonal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a/b=0,0.25,0.5,0.75 and 1 was evaluated under axial and oblique impacts.These new designed structures contained inner and outer tapered tubes,and four stiffening plates connected them together.The parameter a/b corresponds to the inner tube side length to the outer tube one.In addition,the space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tubes was filled with polyurethane foam.After validating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generated in LS-DYNA using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tests,crashworthiness indicators of SEA(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and Fmax(peak crushing force)were obtained for the studied structures.Based on the TOPSIS calculations,the semi-foam filled decagonal structure with the ratio of a/b=0.5 demonstrated the best crashworthiness capability among the studied ratios of a/b.Finally,optimum thicknesses(t1(thickness of the outer tube),t2(thickness of the inner tube),t3(thickness of the stiffening plates))of the selected decagonal structure were obtained by adopting RBF(radial basis function)neural network and genetic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SHWORTHINESS foam-filled tapered structure axial and oblique impact RBF neural network and genetic algorithm TOPSIS technique
下载PDF
轴流式止回阀碰撞噪声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希恒 赵昕宇 +2 位作者 陈新超 薛睿渊 夏志明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6期879-886,共8页
采用LMS Virtual.Lab声学软件研究轴流式止回阀在关闭瞬间的碰撞噪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碰撞噪声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碰撞方向上的声压级大于垂直于碰撞方向上的声压级;随着阀瓣碰撞速度的增大,碰撞噪声辐射声压级也相应增大。同时进行... 采用LMS Virtual.Lab声学软件研究轴流式止回阀在关闭瞬间的碰撞噪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碰撞噪声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碰撞方向上的声压级大于垂直于碰撞方向上的声压级;随着阀瓣碰撞速度的增大,碰撞噪声辐射声压级也相应增大。同时进行了钢球撞击钢板的噪声测试实验,并对比分析了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该研究更好地了解阀门关闭时的工作状态,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可以针对性地改进阀门,减少噪声产生的可能性,提高设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止回阀 冲击响应 碰撞噪声 噪声辐射
下载PDF
深孔轴向多段间隔装药孔壁冲击压力分布
5
作者 楼晓明 唐志恒 +2 位作者 牛明远 林日宗 曾令峰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为确定地下垂直长深孔爆破时合理的空气间隔长度,基于爆轰波理论,分析了多段间隔装药爆破条件下孔壁冲击压力随间隔长度变化的内在分布规律函数;依据Mises准则,得出了不同岩性时合理的间隔长度参考值,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爆破试验进行... 为确定地下垂直长深孔爆破时合理的空气间隔长度,基于爆轰波理论,分析了多段间隔装药爆破条件下孔壁冲击压力随间隔长度变化的内在分布规律函数;依据Mises准则,得出了不同岩性时合理的间隔长度参考值,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爆破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空气间隔段孔壁冲击压力沿炮孔轴线从两端向中间骤降,但在中点周围略微增大,压力曲线呈两端大、中间小、中点周围略微凸起的“W”形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孔爆破 轴向不耦合装药 空气间隔 孔壁冲击压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轴流泵在叶轮和泵壳间隙不足情况下运行的碰磨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佳钦 刘德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为提高水泵碰磨故障的诊断效率,以轴流泵在叶轮和泵壳间隙不足情况下运行的碰磨振动特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轴流泵发生碰磨时的受力情况,分析了其受到离心力、水体对叶轮的反作用力、碰撞摩擦力和各种激励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异常振动的振... 为提高水泵碰磨故障的诊断效率,以轴流泵在叶轮和泵壳间隙不足情况下运行的碰磨振动特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轴流泵发生碰磨时的受力情况,分析了其受到离心力、水体对叶轮的反作用力、碰撞摩擦力和各种激励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异常振动的振动特性,并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加以验证。得出了叶轮和泵壳间隙不足时,轴流泵的碰磨振动特性主要表现在频谱图中各整数倍频较为突出,奇数倍频和叶频的整数倍频相对其他频率更为突出,存在杂频和高频成分,当碰磨较为严重时,可以看到1/2倍频等分频成分等结论。研究成果在水泵振动特性研究和泵站故障诊断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碰磨 振动特性 频谱分析
下载PDF
机械式复合冲击器的工作特性分析
7
作者 孙养清 易先中 +4 位作者 万继方 易军 吴霁薇 刁斌斌 陈志湘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7,108,共10页
常规冲击器采用的水力脉冲方法存在的冲蚀问题对冲击器的工作寿命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一种机械举升及碟簧蓄能冲击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机械式复合冲击器,通过实例模型验证了机构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 常规冲击器采用的水力脉冲方法存在的冲蚀问题对冲击器的工作寿命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一种机械举升及碟簧蓄能冲击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机械式复合冲击器,通过实例模型验证了机构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压缩蓄能、扭冲、轴冲特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0~100 MPa轴向压缩下,数量为11的碟簧组其总变形量增长率是数量为5的碟簧组变形量的约2.66倍,但其等效应力曲线特性相近;扭冲特性与径向冲击力成正比,下轴体端面总速度和总变形量与冲击力均呈线性相关,4对扭转冲击力作用的端面总速度约是2对的2.54倍;摆线轨迹线的举升座在30 r/min的运动状态下,12 mm冲程的最大冲击速度为0.2 m/s,最大冲击加速度为5.6 m/s^(2),为防止冲击过程接触应力过大需合理选择冲程大小,可通过增加扭冲对数、提高组合碟簧数量来增强冲击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复合冲击器的设计选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冲击器 机械式 轴向冲击 扭转冲击 冲程
下载PDF
天然不含节竹管在轴向压缩冲击载荷下冲击响应与吸能特性的数值分析
8
作者 周盈侠 缪馥星 +1 位作者 徐挺 金跃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9-641,共13页
天然不含节竹管在工程中应用较广,研究此类天然薄壁管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研究天然竹管的抗冲击性能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在ABAQUS中应用三维Hashin和Puck单向... 天然不含节竹管在工程中应用较广,研究此类天然薄壁管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研究天然竹管的抗冲击性能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在ABAQUS中应用三维Hashin和Puck单向纤维复合材料失效准则,结合应变率效应对强度的修正建立竹管本构模型,对冲击载荷下的天然不含节竹管进行模拟,得到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和破坏模式与SHPB实验接近,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实验与模拟的极限抗压强度误差最小为2.19%、最大为8.68%;在不同的冲击压缩载荷下,竹管出现端面压溃、沿轴向劈裂等破坏形式;竹管外壁节点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均随冲击载荷的增加而增加;随冲击载荷升高,入射能、反射能、吸收能和比吸能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透射能随时间变化不大;不含节竹管的峰值载荷远低于薄壁圆管GFRP (glass fiber reinforcement plastic),但比吸能较为接近,说明不含节竹管并不适用于需承受大冲击能量的高速冲击防护领域。初步结果可为竹管用于工程结构防护给予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含节竹管 轴向冲击 冲击响应 吸能特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垂直井内上击器解卡过程中钻柱振动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及动态解卡力分析
9
作者 魏强 李子丰 张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2-74,共13页
对于油气井内解卡过程中的钻柱振动情况及动态解卡力,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分析方法。该研究建立了垂直井内上击器解卡过程中考虑钻井流体阻尼的钻柱振动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分析了几个主要因素对动态解卡力的影响。首先,介绍了上击器解... 对于油气井内解卡过程中的钻柱振动情况及动态解卡力,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分析方法。该研究建立了垂直井内上击器解卡过程中考虑钻井流体阻尼的钻柱振动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分析了几个主要因素对动态解卡力的影响。首先,介绍了上击器解卡过程中钻柱振动的三个阶段:(1)拉伸储能阶段,对钻柱进行静力学分析;(2)泄压阶段,结合拉伸储能阶段的计算结果,通过特征函数展开法与拉普拉斯变换求解了泄压阶段的钻柱振动数学模型;(3)撞击阶段,引入了将钻柱-钻柱轴向撞击的强非线性问题转化为多段钻柱振动的线性问题的求解思路,通过紧差分方法对撞击阶段的钻柱振动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钻柱中的弹性波传播规律以及动态解卡力。其次,建立了与三个阶段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求解。然后,采用该模型计算了无阻尼情况下的荷载场与动态解卡力,经低通滤波处理后的计算结果与相应条件下的解析解以及ABAQUS软件所得结果均有较好的吻合,验证了该工况下解法的准确性。最后,分析了震击启动拉力、上击器位置、钻井流体黏度、以及芯轴有效距离对动态解卡力的影响。所得结论对使用震击解卡的作业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钻 解卡 上击器 管柱-管柱轴向撞击 钻柱振动 数学模型 钻井流体阻尼 动态解卡力
下载PDF
金属薄锥壳冲击响应行为及载荷特征研究进展综述
10
作者 林柯 王帅 +7 位作者 屈明 颜怡霞 陈刚 邓志方 张青平 魏强 谢珂 李继承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1-57,共17页
目的系统总结薄锥壳冲击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并分析其响应行为和载荷特征,以发展基于薄锥壳塑性变形的冲击载荷等效加载技术。方法全面调研国内外关于薄锥壳结构冲击响应的工作,总结其冲击试验加载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利用冲击... 目的系统总结薄锥壳冲击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并分析其响应行为和载荷特征,以发展基于薄锥壳塑性变形的冲击载荷等效加载技术。方法全面调研国内外关于薄锥壳结构冲击响应的工作,总结其冲击试验加载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利用冲击块加速度变化以及载荷-位移曲线对薄锥壳力学响应及能量吸收特性进行表征,并结合弹塑性应力波进行理论分析。结论金属薄锥壳冲击试验加载方法主要有落锤冲击、化爆脉冲加载和气压推动质量块进行撞击等,数值模拟中通常采用刚性板挤压金属壳单元的方法进行验证。除对薄锥壳轴向加载外,还有斜向加载、引入刻槽、泡沫材料填充和复合材料夹层等试验设计。该领域研究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今后有必要结合试验测试与数值模拟分析,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薄锥壳参数变化对其冲击响应行为和载荷特征的影响规律及其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锥壳结构 冲击响应 冲击载荷 轴向压溃 能量吸收
下载PDF
低速冲击载荷扰动煤体破裂动力学特征与能量耗散规律研究
11
作者 和递 孔祥国 +4 位作者 李树刚 林海飞 季鹏飞 邓岱雨 邹全乐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284,共12页
为了探究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下煤体破裂失稳动力学特征与能量耗散规律,采用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分别开展了一维冲击载荷、冲击载荷与轴向静载耦合作用动力学试验,研究了不同冲击速度和轴向静载下煤样动力学特性,分析煤样宏... 为了探究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下煤体破裂失稳动力学特征与能量耗散规律,采用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分别开展了一维冲击载荷、冲击载荷与轴向静载耦合作用动力学试验,研究了不同冲击速度和轴向静载下煤样动力学特性,分析煤样宏观破裂形态和孔隙演化规律,并从能量耗散角度剖析煤岩破裂失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冲击载荷扰动下煤样应力-应变曲线均包含线弹性、塑性和塑性软化3个阶段。一维冲击载荷作用下煤样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增加,煤样峰值强度、峰值应变逐渐增大;筛分统计破裂碎块不同粒径的质量分布,随应变率的增大,较大粒径质量减少、小粒径质量增加;煤样的入射能、反射能和耗散能均随冲击载荷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能量耗散密度呈指数增长;在冲击载荷与轴向静载耦合作用下,设定5.54 m/s的低速冲击载荷,随着轴向静载递增,峰值强度持续提升,峰值应变线性减弱;基于核磁共振(NMR)测试表征孔隙结构,煤样内部微孔随轴向静载的增大不断发育,裂隙沿轴向扩张趋势增加;煤样入射能随轴向静载的不断增加基本保持稳定,反射能不断减小,耗散能逐渐增大,能量耗散密度呈线性关系增大。根据煤岩能量耗散机制,孔隙萌生、扩展和贯通诱导煤体产生破裂失稳;轴向静载作用初期更多耗散能被用于内部微孔发育和裂隙扩张,随轴向静载的增大,裂隙不断扩展、滑移衍生出更多潜在破裂面;冲击载荷瞬时扰动下会诱导煤体形成宏观破裂面,产生大范围破裂失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轴向静载 动力学性能 破裂失稳 能量耗散
下载PDF
循环冲击荷载下机制砂喷射混凝土动力特性研究
12
作者 刘仲阳 王新宇 +3 位作者 李庆东 李鹏飞 王俊波 宋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0,202,共9页
新建隧道钻爆施工过程中,邻近既有隧道机制砂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往往会承受循环冲击荷载。为研究轴压对循环冲击荷载下机制砂喷射混凝土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改进的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开展4个轴压水平下的机制砂喷射混凝... 新建隧道钻爆施工过程中,邻近既有隧道机制砂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往往会承受循环冲击荷载。为研究轴压对循环冲击荷载下机制砂喷射混凝土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改进的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开展4个轴压水平下的机制砂喷射混凝土循环冲击试验,分析循环冲击荷载下机制砂喷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轴压和冲击速度对机制砂喷射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均有较大影响,轴压的增加能够有效抑制试样的变形;轴压相同时,冲击速度越大试样破坏所需的冲击次数越少,冲击速度相同时,试样破坏所需要的冲击次数随轴压增大而不断增加;冲击速度和轴压均相同时,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试样峰值应力和动弹性模量不断降低,峰值应变和应变率不断增加,轴压对试样动弹性模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冲击次数增加,试样的累计比能量吸收值呈线性增加趋势,冲击速度相同时,轴压越大,试样破坏时所需累计比能量吸收值越大,亦即轴压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试样的耗能能力,从而减缓试样力学性能的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冲击 机制砂喷射混凝土 动力特性 冲击速度 轴压 累计比能量吸收值
下载PDF
自相似嵌套金属多胞管耐撞性研究
13
作者 黄翠萍 邓小林 蔡珍珍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8-578,共11页
层级多胞结构具有良好的吸能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能量吸收装置中。创新性地设计了两种类型的自相似嵌套金属多胞管,通过数值仿真对其轴向冲击下的耐撞性能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相同质量还是相同壁厚... 层级多胞结构具有良好的吸能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能量吸收装置中。创新性地设计了两种类型的自相似嵌套金属多胞管,通过数值仿真对其轴向冲击下的耐撞性能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相同质量还是相同壁厚,高阶多胞管相比低阶多胞管都具有更好的能量吸收能力。相同质量情况下,高阶多胞管的比能量吸收最高提升了36.45%,冲击力效率最高提升了35.42%;相同壁厚情况下,高阶多胞管的比能量吸收和冲击力效率最大分别增加了80.40%、59.64%。研究表明,所提出的自相似嵌套金属多胞管相比传统多胞管的耐撞性能具有明显改善。最后,系统地开展了阶数、壁厚等结构参数对自相似嵌套金属多胞管耐撞性能的参数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相似结构 多胞管 轴向冲击 数值仿真 耐撞性
下载PDF
受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4
作者 付朝江 张庭 +4 位作者 陈华艳 高颖 罗才松 王碧珍 张泽群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31,7,共8页
设计并制作了7根钢管混凝土柱,并对落锤冲击试验后的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试验,研究了轴压比、钢管壁厚和冲击能量对受冲击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当轴压比从0增大到0.2... 设计并制作了7根钢管混凝土柱,并对落锤冲击试验后的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试验,研究了轴压比、钢管壁厚和冲击能量对受冲击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当轴压比从0增大到0.2时,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随轴压比增大而增大,分别增加了20.05%、15.66%;当轴压比从0.2增大到0.4时,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开始下降,分别降低了3.56%、5.21%,初始刚度系数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钢管厚度能改善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钢管壁厚为7mm的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位移延性系数、初始刚度系数比5mm的钢管混凝土柱分别提高了35.46%、22.89%、7.84%;随冲击能量的增大,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钢管壁厚 冲击能量 轴压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侧向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剩余轴压承载力研究
15
作者 付朝江 高颖 +4 位作者 陈华艳 罗才松 王碧珍 林友峰 张泽群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9,共13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受侧向冲击后的剩余承载力,进行了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试验,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轴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分析轴压过程中典型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研究混...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受侧向冲击后的剩余承载力,进行了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试验,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轴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分析轴压过程中典型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研究混凝土强度等级、冲击质量、冲击高度、钢管强度等级、冲击位置、边界条件和长径比对受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剩余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剩余承载力影响较小,当从C50增大C65时,剩余承载力仅提高了1.44%;当冲击质量从330 kg增大到630 kg时,剩余承载力减小了10.64%;冲击高度由4 m增大到7 m时,剩余承载力减小了10.15%;采用Q420钢材的钢管混凝土柱的剩余承载力比采用Q235钢材的钢管混凝土柱的相应值提高了39.54%;冲击位置越靠近跨中,剩余承载力越小;随着边界条件的自由度增加,剩余承载力减小。给出了冲击后钢管混凝土柱的剩余承载力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有限元模拟 剩余承载力 冲击作用 轴压试验
下载PDF
圆钢管再生镍铁渣混凝土柱冲击性能试验
16
作者 罗才松 陈华艳 +4 位作者 付朝江 邓蜀鹏 祁皑 王碧珍 张泽群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7,409,410,共9页
为研究掺镍铁渣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冲击性能,以粗骨料替代率、轴压比、落锤质量及冲击能量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制作了11根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通过落锤冲击试验,得到了试件的破坏形态、位移时程曲线及冲击力时程曲线,研究了轴压比、粗骨... 为研究掺镍铁渣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冲击性能,以粗骨料替代率、轴压比、落锤质量及冲击能量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制作了11根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通过落锤冲击试验,得到了试件的破坏形态、位移时程曲线及冲击力时程曲线,研究了轴压比、粗骨料取代率、冲击能量和落锤质量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侧向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冲击性能良好,能量吸收率基本恒定在67%左右;与取代率为0%相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时,试件跨中挠度平均降低8.9%;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70%时,试件跨中挠度平均降低11.4%;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加,试件跨中残余位移显著增大;轴压比在0~0.4以内,轴向力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抗冲击性能有提高作用;落锤质量由330 kg增加至430 kg,冲击持续时间增加16%;套箍系数增大,跨中挠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落锤冲击 冲击能量 再生块体混凝土 时程曲线 轴压比
下载PDF
铝合金薄壁方管轴向冲击变形及断裂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宏图 王健 +2 位作者 何士龙 申国哲 胡平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368,共5页
对6016铝合金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分析不同应变速率对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6016铝合金Johnson-Cook本构模型及其断裂应变模型,并对铝合金薄壁方管轴向冲击载荷下的吸能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铝合金方管的壁厚、长度和冲击速度对其吸能... 对6016铝合金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分析不同应变速率对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6016铝合金Johnson-Cook本构模型及其断裂应变模型,并对铝合金薄壁方管轴向冲击载荷下的吸能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铝合金方管的壁厚、长度和冲击速度对其吸能特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流动应力对应变率敏感性较低,但断裂应变对应变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轴向冲击载荷下,铝合金薄壁方管出现渐进屈曲变形,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但随着厚度、长度和冲击速度的增加,铝合金方管容易出现混合变形模式,吸能特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薄壁方管 变形 断裂 轴向冲击
下载PDF
受轴向冲击圆柱壳的塑性动力屈曲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善元 程国强 +1 位作者 马宏伟 杨桂通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3-347,共5页
令屈曲模态同时包含轴向坐标x和环向坐标θ ,通过最优模态的分析 ,直接得到各向同性线性强化刚塑性圆柱壳受轴向冲击时发生轴对称屈曲或非轴对称屈曲时的临界速度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临界速度与径厚比的关系。
关键词 轴向冲击 圆柱壳 塑性动力屈曲 工程
下载PDF
轴向冲击载荷下开孔薄壁方管吸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伟婧 刘志芳 +1 位作者 路国运 王志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0-626,737,共7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开孔薄壁方管在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规律与吸能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在薄壁方管的每个侧面上开六个长方形孔,通过改变长方形孔的长度和宽度来研究开孔薄壁方管的耐...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开孔薄壁方管在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规律与吸能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在薄壁方管的每个侧面上开六个长方形孔,通过改变长方形孔的长度和宽度来研究开孔薄壁方管的耐撞性。结果表明:在研究的范围内,除开孔尺寸为20mm×5mm的薄壁方管外,其余开孔薄壁方管的破坏模式为外延式破坏模式,其变形过程为动态渐进屈曲;当开孔长度增大时,开孔薄壁方管初始峰值力减小;当开孔长度和宽度同时增大时,开孔薄壁方管平均载荷均减小;开孔面积越大,管吸收的能量和比吸能越小;开孔长度不变时,随着宽度的增大压缩力效率降低,当宽度不变时,随着长度的增大压缩力效率增大。基于开孔方管的数值模拟结果构造了响应面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给出了Pareto前沿图,可根据各目标的偏好确定方管的开孔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方管 数值模拟 轴向冲击 吸能特性
下载PDF
铝合金薄壁多角管轴向冲击吸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宏图 王健 +1 位作者 申国哲 胡平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研究了一种薄壁多角管的能量吸收结构,分析对比了相同截面周长、相同材料用量、不同截面结构形式的铝合金薄壁多角管在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能量吸收特性,利用改进的折叠单元方法对薄壁多角管轴向冲击压缩力进行了理论预测,探讨了截面... 研究了一种薄壁多角管的能量吸收结构,分析对比了相同截面周长、相同材料用量、不同截面结构形式的铝合金薄壁多角管在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能量吸收特性,利用改进的折叠单元方法对薄壁多角管轴向冲击压缩力进行了理论预测,探讨了截面折角对薄壁多角管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截面折角的增加能够提高薄壁管的能量吸收特性,多角管截面折角的数量与折角最短边的长度对吸能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在相同材料用量下,折角数量为12的薄壁多角管,最大压缩力效率比方管提高11.6%,但随着截面折角数量的增加使折角最短边的长度减小,薄壁管可能出现整体失稳的现象,吸能特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结构 轴向冲击 能量吸收 铝合金 有限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