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Z1/DAZ2 cluster deletion mediated by gr / gr recombination per se may not be sufficient for spermatogenesis impairment: a study of Chinese normozoospermic men 被引量:3
1
作者 Yuan Yang Cui-Ying Xiao +3 位作者 Zhou-Cun A Si-Zhong Zhang Xiang Li Si-Xiao Zhang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3-187,共5页
Aim: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effect of the deleted in azoospermia (DAZ) copy cluster deletion on spermatogenesi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the deletion of the azoospermia factor c (AZFc) region was analyzed in 3... Aim: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effect of the deleted in azoospermia (DAZ) copy cluster deletion on spermatogenesi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the deletion of the azoospermia factor c (AZFc) region was analyzed in 346 normozoospermic men. Methods: Three DAZ 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 loci and seven AZFc-specific sequence-tagged sites were examined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d routine PCR. Results: Five (1.4%) of the normozoospermic men were found to have deletion of grlgr-DAZ1/DAZ2. None of the men were found to have b2/b4--entire DAZ deletion. Conclusion: The presence of grlgr-DAZ1/DAZ2 deletion in five men with normozoospermia suggests that this deletion per se may not be sufficient for spermatogenic impairment in Chinese men. (Asian J Androl 2006 Mar; 8: 183-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oospermia factor c deleted in azoospermia gene deletion normozoospermia
下载PDF
Enhancement of mouse germ cell-associated genes expression by injec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the testis of chemical-induced azoospermic mice 被引量:4
2
作者 Rui-Feng Yang Tai-Hua Liu +1 位作者 Kai Zhao Cheng-Liang Xiong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98-704,I0007,共8页
Various methods are currently under investigation to preserve fertility in males treated with high-dose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for malignant and nonmalignant disorders.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Various methods are currently under investigation to preserve fertility in males treated with high-dose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for malignant and nonmalignant disorders.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 which possess potent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 and secrete various cytokines and growth factors, have the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we investigate whether injection of HUC-MSCs into the interstitial compartment of the testes to promote spermatogenic regeneration efficiently. HUC-MSCs were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umbilical cords and injected into the interstitial space of one testis from 10 busulfan-treated mice (saline and HEK293 cells injections were performed in a separate set of mice) and the other testis remained uninjected. Three weeks after MSCs injection, Relativ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expression of 10 of germ cell associated, which are all related to meiosis, demonstrated higher levels of spermatogenic gene expression (2-8 fold) in HUC-MSCs injected testes compared to the contralateral uninjected testes (five mice). Protein levels for germ cell-specific genes, miwi, vasa and synaptonemal complex protein (Scp3) were also higher in MSC-treated testes compared to injected controls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However, no different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saline water and HEK293 cells injection control group. We have demonstrated HUC-MSCs could affect mouse germ cell-specific genes expression. The results also provide a possibility that the transplanted HUC-MSCs ma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spermatogenesis. 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for pre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HUC-MSCs, and explores a new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azoosper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oospermia germ cell specific genes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FERTILITY
下载PDF
Sex Chromosomal Analysis of Fifty Cases with Azoospermia
3
作者 Xu Changfen,et 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NANJING,1994,14(1):22-25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1994年第1期62-62,共1页
Male infertilit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in abnormal fertility. Some of them havechromosomal unusualness.Cytogenetic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50 males with azoospermia.Chromosomal prepartions made f... Male infertilit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in abnormal fertility. Some of them havechromosomal unusualness.Cytogenetic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50 males with azoospermia.Chromosomal prepartions made from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were analysed with conventional GTGand CBG banding techniques. We found 16 patients showed numerical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of sexchromosome (32.0%):2 subjects with del (Y) (q11), 1 with a large Y(Y^+),6 with 47, XXY, with 47, XXY/46,XY, 2 with 46, XY/45, and 1 with 46,XX.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 chromosome and azoospermiais discussed. The 46, XX male is a very rarely case known as sex reveroed syndrome. For this case, furtherstudies were needed to ascertain the presence of Yp specific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oospermia CHROMOSOME CYTOgeneTICS gene TESTIS sex reveroed syndrom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型多囊肾病基因参与精子尾部组装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高婷 刘博 +4 位作者 熊明祥 李田田 续功权 唐启胜 李臻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39-644,649,共7页
目的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型多囊肾病基因(PKD2)在精子尾部组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例携带PKD2基因突变的非梗阻性无精症(NOA)患者的临床资料,Sanger测序验证该基因突变,对睾丸组织进行HE和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对正常人精子涂片... 目的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型多囊肾病基因(PKD2)在精子尾部组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例携带PKD2基因突变的非梗阻性无精症(NOA)患者的临床资料,Sanger测序验证该基因突变,对睾丸组织进行HE和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对正常人精子涂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KD2在精子的定位,利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检测PKD2在纤毛发育过程中的定位。结果该NOA患者PKD2基因存在c.1571T>A(P.I524N)杂合突变,其精子细胞尾部发育缺陷;PKD2主要定位于精子鞭毛起始部,与参与精子尾部组装及发育的重要蛋白Ac-Tubulin及γ-Tubulin存在共定位,在hRPE细胞纤毛发育过程中PKD2主要定位于纤毛的基体。结论本研究报道了1例全新的PKD2杂合突变的NOA患者病例,结果提示PKD2可能参与精子尾部的起始组装,为进一步研究精子鞭毛组装的机制提供了基础,PKD2基因c.1571T>A(P.I524N)杂合突变可能是无精症诊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病 非梗阻性无精症 基因突变 精子鞭毛
下载PDF
中国男性不育的重要遗传病因:染色体异常与Y染色体AZFc区DAZ基因拷贝缺失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元 肖翠英 +4 位作者 张思仲 程鸿鸣 张思孝 黄明孔 林立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的结构与数目异常,以及位于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C区(azoospermiafactorC,AZFc)中无精子症缺失基因家族(deleted-in-azoospermia,DAZ)基因拷贝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运用染色体G显带、多重PCR与PCR-RFLP检测技术,对... 目的:探讨染色体的结构与数目异常,以及位于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C区(azoospermiafactorC,AZFc)中无精子症缺失基因家族(deleted-in-azoospermia,DAZ)基因拷贝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运用染色体G显带、多重PCR与PCR-RFLP检测技术,对210例已生育男性、247例无精子症与206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区结构进行分析,并对453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结果:在无精子症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6%与8.3%。所有已生育男性中未检出DAZ基因全部或部分拷贝缺失,而在无精子症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4个DAZ基因拷贝缺失率分别为7.7%和11.2%,DAZ1/DAZ2共缺失率分别为7.3%和4.9%。结论:在中国男性无精子症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存在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结构/数目异常与DAZ基因拷贝缺失现象,提示染色体结构/数目异常与Y染色体AZFc区DAZ基因拷贝缺失可能是中国男性不育的重要遗传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无精子症缺失基因 基因缺失 男性不育 Y染色体 中国
下载PDF
45,X,der(Y)t(Y;13)不育男性患者的临床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崔英霞 夏欣一 +7 位作者 卢洪涌 潘连军 邵永 姚兵 戈一峰 王国洪 李晓军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168-1171,I0015,共5页
目的:了解核型为45,X,der(Y)t(Y;13)(q11.1;q12),-13伴无精子症、双侧乳腺轻微发育和多发性皮下结节男性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一步确定患者核型。用PCR-STSs以确定Yq上的断裂点。... 目的:了解核型为45,X,der(Y)t(Y;13)(q11.1;q12),-13伴无精子症、双侧乳腺轻微发育和多发性皮下结节男性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一步确定患者核型。用PCR-STSs以确定Yq上的断裂点。用DNA多态性方法检测位于13q12上的BRCA 2基因拷贝数。对患者的睾丸和皮下结节进行活检。结果:细胞遗传学和FISH证实患者SRY基因和Y染色体着丝粒位于13号染色体上。因此,患者核型为45,X,der(Y)t(Y;13)(q11.1;q12),-13.ish der(Y)(SRY+,DYZ3+,wcp13+)。Y染色体长臂上的AZFa,b,和C区域全部丢失,断裂点位于sY82以下。BRCA2基因的多态性检测无拷贝数的丢失。睾丸活检结果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皮下结节病理检查为血管脂肪瘤。结论:患者的男性表型是由于基因组中存在SRY基因。无精子症、睾丸体积小与病理结果一致,是由于Y染色体Yq11.1→Yqter片段丢失所致。但血管脂肪瘤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 X男性 Y常/染色体易位 无精子症 SRY基因 血管脂肪瘤 不育男性患者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QF-PCR在染色体异常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齐漫龙 张媛媛 +2 位作者 刘晓亮 何蓉 赵彦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5-900,共6页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F-PCR)方法在男性不育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章对78例非梗阻性男性不育患者,采用精液常规检测精子情况,并检测患者性激素水平;采用QF-PCR方法对患者性染色体多态性STR位点及特异性位点进行检测;采用常规染色体G...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F-PCR)方法在男性不育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章对78例非梗阻性男性不育患者,采用精液常规检测精子情况,并检测患者性激素水平;采用QF-PCR方法对患者性染色体多态性STR位点及特异性位点进行检测;采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核型分析;PCR检测AZF微缺失。结果显示78例非梗阻性男性不育患者中发现无精子症患者18例,少精子症患者20例,总检出率为48.72%。采用QF-PCR方法检出3例47,XXY患者,2例46,XX(SRY+)性反转患者,1例AZFc区微缺失患者,与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和AZF微缺失PCR检测结果相符。与传统方法相比,QF-PCR技术能更迅速、直接、可靠地检测到男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区域,及早发现染色体细微结构异常,有助于染色体异常造成的男性不育症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遗传学 基因 STR SRY
下载PDF
精子发生相关基因DYS1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周作民 沙家豪 +3 位作者 林敏 王黎熔 周亚东 朱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8-80,共3页
用PCR方法检测了核型正常(46,XY)的95例无精子症患者和35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基因组DNA中的DYS1,发现4例无精子症患者有DYS1的丢失,严重少精子患者中发现3例有DYS1的丢失。结果表明:应用PCR法检测... 用PCR方法检测了核型正常(46,XY)的95例无精子症患者和35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基因组DNA中的DYS1,发现4例无精子症患者有DYS1的丢失,严重少精子患者中发现3例有DYS1的丢失。结果表明:应用PCR法检测DYS1基因片段是切实可行的,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DYS1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性染色体与男性不育 被引量:4
9
作者 史轶超 魏莉 +1 位作者 崔英霞 黄宇烽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0-467,共8页
男性不育是个全球化的问题,其包括遗传原因在内的影响因素众多。对男性而言,X染色体和Y染色体均为单个拷贝。Y染色体因为包含了许多精子发生和性腺发育的关键基因,因而成为研究的热点。Y染色体微缺失是男性精子发生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男性不育是个全球化的问题,其包括遗传原因在内的影响因素众多。对男性而言,X染色体和Y染色体均为单个拷贝。Y染色体因为包含了许多精子发生和性腺发育的关键基因,因而成为研究的热点。Y染色体微缺失是男性精子发生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Y染色体长臂的无精子症因子(AZF)区是Y染色体微缺失的好发区域。目前明确定位于AZF区域与精子发生相关的编码蛋白基因有14个,但由于通常的AZF缺失为多基因的联合缺失,因而AZF区域的特定基因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哺乳动物X染色体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因其富集着许多精子发生过程中生殖细胞特异表达基因而受到重视,如AR、USP26、TAF7L、TEX11、KAL1、AKAP4和NXF2等基因。在男性,由于X染色体为半合子状态,X连锁基因通常承受着特别的进化压力,X染色体连锁的单拷贝基因突变不会象常染色体那样被1个正常的等位基因所掩盖掉。尽管许多关于X染色体与精子发生关系的研究已经进行,但X染色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仍然还不清楚,还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X染色体 男性不育 无精子症因子 基因
下载PDF
牦牛DAZL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和序列特征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新福 谢元澄 +5 位作者 张庆波 赵兴波 顾垚 朱翔 谢庄 李齐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根据黄牛DAZ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牦牛睾丸组织DAZL基因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牦牛DAZL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构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牦牛DAZL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 782 bp,编码区全长... 根据黄牛DAZ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牦牛睾丸组织DAZL基因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牦牛DAZL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构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牦牛DAZL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 782 bp,编码区全长885 bp,编码295个氨基酸,与黄牛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31%;牦牛DAZL蛋白含有DAZ基因家族所具有的典型的RNA结合域和DAZ重复基序。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牦牛与黄牛首先聚为一类,然后与哺乳纲的其他物种相聚,而与鱼纲、爬行纲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DAZL基因 编码区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新基因TSG23在正常和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永翠 唐爱发 桂耀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30-531,533,共3页
目的研究TSG23基因在正常和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TSG23基因在人和小鼠多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比较其在正常和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PCR结果显示TSG23为睾丸组织特异性表达。与正常睾丸组织比... 目的研究TSG23基因在正常和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TSG23基因在人和小鼠多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比较其在正常和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PCR结果显示TSG23为睾丸组织特异性表达。与正常睾丸组织比较,TSG23基因在无精子症睾丸组织的表达减弱或消失。结论 TSG23基因对精子发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降低或消失可能是男性不育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发生 睾丸 无精子症 基因 TSG23
下载PDF
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邝炎波 张畅斌 +3 位作者 周庆葵 朱照平 郑毅春 肖宗辉 《中国性科学》 2008年第6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和毛细管电泳,对167例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并以50例已生育的正常男性和10例正常女性作对照。结果:167例无精子症...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和毛细管电泳,对167例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并以50例已生育的正常男性和10例正常女性作对照。结果:167例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中共发现AZF微缺失11例,总缺失率6.59%(11/167),其中无精子症患者65例,AZF微缺失4例,缺失率6.15%(4/65);严重少精子症患者50例,AZF微缺失7例,缺失率14.00%(7/50)。52例少精子症患者和50例已生育正常男性均未发现AZF微缺失。AZF微缺失的缺失类型及比例:AZFc缺失10例,占总缺失的90.91%(10/11);AZFb+c缺失1例,占总缺失的9.09%(1/11),11例缺失患者中未发现AZFa缺失。结论: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引起生精功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AZF微缺失主要集中在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以AZFc缺失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无精子因子 微缺失 男性不育 聚合酶链反应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中国男性原发不育的遗传高风险因子:Y染色体DAZ基因拷贝缺失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元 肖翠英 +3 位作者 张思仲 张思孝 黄明孔 林立 《四川医学》 CAS 2004年第11期1166-1168,共3页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C区 (azoospermiafactorC ,AZFc)无精症缺失基因 (deleted in azoospermia ,DAZ)家族基因拷贝缺失与中国男性原发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多重PCR与PCR -RFLP检测技术 ,对 2 10例已生育男性、2 16例原发...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C区 (azoospermiafactorC ,AZFc)无精症缺失基因 (deleted in azoospermia ,DAZ)家族基因拷贝缺失与中国男性原发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多重PCR与PCR -RFLP检测技术 ,对 2 10例已生育男性、2 16例原发无精症与 189例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AZFc区域DAZ基因家族的基因拷贝数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有已生育男性中未检出DAZ基因拷贝的完全或部分缺失 ,而在原发无精症与严重少精症患者中DAZ基因拷贝完全缺失率分别为 8.8%和 12 .2 % ,DAZ1/DAZ2共缺失率分别为 8.3 %和 5 .3 %。结论 在中国男性原发无精症与严重少精症患者中存在较高频率的DAZ基因拷贝缺失现象 ,提示Y染色体AZFc区域DAZ基因家族基因拷贝的完全与部分缺失是中国男性原发不育的遗传高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症缺失基因 基因缺失 男性不育 Y染色体
下载PDF
DAZ及DAZH基因与精子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英 周作民 +3 位作者 王黎熔 林敏 朱虎 沙家豪 《生殖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71-74,共4页
DAZ基因(deletedinazoospermia)是无精子因子(AZF)的重要候选成分,它的缺失可致无精子或严重少精子症。人第3号染色体上存在着DAZ的同源基因DAZH(DAZhomologue),为探讨DAZ和... DAZ基因(deletedinazoospermia)是无精子因子(AZF)的重要候选成分,它的缺失可致无精子或严重少精子症。人第3号染色体上存在着DAZ的同源基因DAZH(DAZhomologue),为探讨DAZ和DAZH基因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66名正常生育男性和90例原发性不育男性基因组DNA的DAZ、DAZH基因。结果:原发性不育男性中12例DAZ缺失(无精子症8例,严重少精子症4例);正常男性DAZ无一缺失;在正常男性和不育男性中均有DAZH缺失。结果进一步证实DAZ为AZF的候选成分,而DAZH基因与精子发生似无直接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发生 DAZ基因 DAZH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人类无精子症的遗传基础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小华 余昌萍 +5 位作者 郭通航 金仁桃 栾红兵 许波 张远伟 史庆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14-824,共11页
精子发生的任何一步出现异常,均可能导致无精子症,进而引起男性不育.但目前人们对无精子症的致病原因了解甚少.本文在分析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现状的基础上,对无精子症的发病原因,尤其是遗传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的局限性予... 精子发生的任何一步出现异常,均可能导致无精子症,进而引起男性不育.但目前人们对无精子症的致病原因了解甚少.本文在分析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现状的基础上,对无精子症的发病原因,尤其是遗传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的局限性予以归纳;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思路,希望充分利用我们已有的资源和技术等优势,发现人类无精子症的致病原因,揭示致病机理,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发生 男性不育 无精子症 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GRTH基因c.852C/T多态性与无精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阿周存 张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850-1852,共3页
目的:研究GRTH基因c.852C/T位点的多态性与无精症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在228例无精症患者和259例正常生育男性中,对GRTH基因c.852C/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多态分布与无精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无精症患者和正常男性间c.852C/... 目的:研究GRTH基因c.852C/T位点的多态性与无精症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在228例无精症患者和259例正常生育男性中,对GRTH基因c.852C/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多态分布与无精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无精症患者和正常男性间c.852C/T的等位基因T的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32.2%vs26.2%,P=0.04);在无精症患者中的基因型TT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男性(9.6%vs4.6%,P=0.03).结论:GRTH基因c.852C/T的多态分布与无精症相关,基因型TT增加无精症的易感性,可能是人类生精阻碍的一个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症 GRTH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特发性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T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齐飞 邢俊平 +3 位作者 孙建华 薛炜 王新阳 金晓娟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T1基因多态性(GSTT1)与特发性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的关系。方法:按WHO手册标准,采用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对研究对象进行精液分析,根据精液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特发性无精子症组(n=34)、少精...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T1基因多态性(GSTT1)与特发性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的关系。方法:按WHO手册标准,采用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对研究对象进行精液分析,根据精液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特发性无精子症组(n=34)、少精子症组(n=40)和正常对照组(n=53),各组研究对象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无统计学差异。基因组DNA来自研究对象提供的外周血有核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研究对象GSTT1基因进行分型。结果:特发性无精子症组、少精子症组GSTT1缺失型基因频率分别为76.5%和7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精子症组vs正常对照组,OR=3.13,95%CI为1.20~8.16,P=0.020;少精子症组vs正常对照组,OR=2.53,95%CI为1.06~6.11,P=0.038)。结论:GSTT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有相关性;GSTT1缺失基因型是特发性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精子症 无精子症 谷胱甘肽S-转移酶T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关键microRNAs和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铭佳 郭剑 +8 位作者 耿女 苏兴 李翠 姚雨宏 晏红伟 韩宝生 刘美玲 卢文红 谷翊群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273-1281,共9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关键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和差异表达基因,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病因分析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中筛选、提取并整合文献报道的NOA相关的miRNAs,...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关键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和差异表达基因,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病因分析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中筛选、提取并整合文献报道的NOA相关的miRNAs,并利用联川生物云平台预测靶基因。检索NCBIGEO数据库中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基因芯片数据,获得GSE145467和GSE108886数据集并进行GEO2R在线分析,得出NOA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与预测的靶基因取交集获得最终的差异表达基因。运用DAVID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蛋白质互作网络。结果共检索到5条差异表达miRNAs,其中上调表达1条为miR-10b-5p,下调表达4条分别为miR-34b-5p、miR-34b-3p、miR-34c-5p和miR-449a。共得出最终差异表达基因868个,其中上调基因776个,下调基因92个。GO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BP)主要包括纤毛组装、精子轴丝组装、纤毛依赖性细胞运动、顶体组装、精子发生、细胞蛋白质代谢过程等;细胞组成(CC)主要包括活动纤毛、轴丝、精子鞭毛、中心粒等;分子功能(MF)主要包括蛋白质结合、纤毛蛋白轻链的结合和蛋白质稳定化等。KEGG相关通路涉及卵巢类固醇激素生成、多个物种长寿调控途径、扩张型心肌病、内分泌抵抗、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等。通过cytoscape分析前20位的hub基因分别为TEKT3、EFHC1、DYNLL2、DNAH2、CETN1、SPATA7、ASRGL1、CCDC146、PLCZ1、SPAG16、DNAL1、EFCAB11、SPA4L、LIN7A、TEKT1、FXR1、RPGRIP1、DPY19L2、DDX25、ZC3H14。结论本研究鉴定的miRNAs、hub基因和相关通路,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为后续拓展研究NOA的病因机制提供参考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生物信息学 MICRORNA 基因
下载PDF
SPO1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陕西回族人群非梗阻性无精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水平 周党侠 +3 位作者 张靖 郑烈瑞 王海旭 王小芳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SPO1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陕西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无精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40例陕西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和45例陕西回族正常对照男性SPO11... 目的探讨SPO1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陕西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无精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40例陕西回族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和45例陕西回族正常对照男性SPO11基因SNP位点(rs28368082)的基因分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其与非梗阻性无精症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SPO11基因SNP位点(rs28368082)的CC,CT两种基因型频率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8),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患非梗阻性无精症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7.76倍(95%CI=0.89~66.58)。结论SPO11基因SNP位点(rs28368082)与陕西回族人群非梗阻性无精症发病风险存在关联,可能是陕西回族人群非梗阻性无精症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梗阻性无精症 基因多态性 SPO11基因
下载PDF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分析少精、无精症患者白细胞MLH3基因C2531T突变 被引量:4
20
作者 禄婷婷 徐克前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分析错配修复蛋白MLH3基因C2531T突变与少精、无精症的关系。方法以MLH3C2531T为例建立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4P-ARMS-PCR)方法;分别用4P-ARMS-PCR和PCR-RFLP检测81例少精、无精症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MLH3C2531T;随机抽取20%标... 目的分析错配修复蛋白MLH3基因C2531T突变与少精、无精症的关系。方法以MLH3C2531T为例建立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4P-ARMS-PCR)方法;分别用4P-ARMS-PCR和PCR-RFLP检测81例少精、无精症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MLH3C2531T;随机抽取20%标本测序进行验证。结果MLH3C2531T的CT+TT基因型在患者中有明显的流行,且MLH3C2531T的T等位基因与疾病存在相关性(P<0.01);PCR-RFLP检测结果与4P-ARMS-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测序结果相同。结论4P-ARMS-PCR可快速、简便、准确检测基因单核苷酸突变(SNP);错配修复蛋白MLH3C2531T多态性与少精、无精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 少精 无精症 MLH3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