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ell lymphoma-2 inhibition and resistance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1
作者 Lindsay Wilde Sabarina Ramanathan Margaret Kasner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20年第8期528-540,共13页
Spurred by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biology,improvements in molecular diagnostics,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therapies,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evolution in rec... Spurred by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biology,improvements in molecular diagnostics,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therapies,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evolution in recent years.Arguably,the most exciting shift has come from the success of treatment with the B-cell lymphoma-2 inhibitor venetoclax.When given in combination with a hypomethylating agent or low dose cytarabine,venetoclax demonstrates high response rates,some of which are durable.In spite of this,relapses after venetoclax treatment are common,and much interest exists in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the drug.Alterations in leukemic stem cell metabolism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a possible escape route,and clinical trials focusing on targeting metabolism in AML are ongoing.This review article highlights current research regarding venetoclax treatment and resistance in AML with a focus on cellular metabo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eloid leukemia b-cell lymphoma-2 Venetoclax METAbOLISM Leukemic stem cell RESISTANCE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cl-2、CXCL13、PAX8表达情况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洋 刘伟 +2 位作者 韩晓东 马娜 秦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配对盒基因8抗体(PAX8)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癌组织与癌旁组...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配对盒基因8抗体(PAX8)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Bcl-2、CXCL13、PAX8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3项指标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Bcl-2、CXCL13、PAX8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肿瘤最大径≥3 cm、孕激素受体(PR)阴性患者比较,ER阳性、肿瘤最大径<3 cm、PR阳性患者中Bcl-2高表达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患者比较,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中CXCL13高表达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PAX8高表达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表达情况与Bcl-2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5),肿瘤最大径与Bcl-2表达情况呈负相关(P<0.05);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与CXCL13、PAX8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5);分化程度与PAX8表达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Bcl-2、CXCL13、PAX8表达情况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影响,有望成为评估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趋化因子配体13 配对盒基因8抗体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两性霉素B通过激活THP-1细胞TLR2/NF-κB信号通路对炎症因子IL-1β释放的影响
3
作者 叶雯霞 陈丽芬 +2 位作者 卢淑娇 吕叶露 刘炉香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6期10-13,17,共5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Toll样受体2(TLR2)/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及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性霉素B及阳性刺激物肽聚糖(PGN)刺激THP-1细胞...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Toll样受体2(TLR2)/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及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性霉素B及阳性刺激物肽聚糖(PGN)刺激THP-1细胞后TLR2、IL-1β的mRNA表达水平。TLR2单克隆抗体预先和THP-1细胞共培养,再用两性霉素B及PGN刺激THP-1细胞后检测IL-1β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β分泌量。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两性霉素B作用于THP-1细胞不同时间后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磷酸化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分析NF-κB p65入核水平,并用TLR2抗体阻断后检测IκBα和磷酸化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刺激后1、3、6h,两性霉素B组与空白对照组TLR2和IL-1β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后1、3、6h,两性霉素B组和PGN组TLR2和IL-1β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性霉素B组和PGN组上清液中IL-1β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性霉素B作用于THP-1细胞30min后磷酸化IκBα蛋白水平升高,激光共聚焦显示p65入核。使用TLR2单克隆抗体后,两性霉素B组、PGN组与本组未用TLR2单克隆抗体的IL-1β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抗体及使用抗体情况下,两性霉素B组、PGN组和空白对照组的IL-1β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作用于THP-1细胞,激活TLR2/NF-κB信号通路,参与下游炎症因子IL-1β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白细胞介素-1Β TOLL样受体2 核转录因子
下载PDF
甲地孕酮通过调节凋亡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治疗宫颈癌的研究
4
作者 吴华 吴艳 +3 位作者 张玉萍 张本慧 李丽华 卞涛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甲地孕酮通过调节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基因(Bax)的表达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入院后的... 目的探讨甲地孕酮通过调节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基因(Bax)的表达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入院后的电子编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与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地孕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Bcl-2和Bax表达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食欲改善评分、体重增加及平均能量摄取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cl-2和Bax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cl-2和Bax表达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采用甲地孕酮联合紫杉醇与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可通过下调Bcl-2和Bax表达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甲地孕酮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bcl-2相关X基因
下载PDF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Apoptosis Regulators in B-Cell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5
作者 Ahmad Baraka Shereen El Shorbagy +4 位作者 Ola M. Elfarargy Rasha Haggag Lobna A. Abdelaziz Salah F. Elsayed Khaled A. Elbana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7年第4期360-385,共26页
Background: High levels of MCL-1 and BCL-2 proteins have been found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and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response to treatment. BCL-2/Bax ratio is the main director of apoptosis in CLL.... Background: High levels of MCL-1 and BCL-2 proteins have been found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and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response to treatment. BCL-2/Bax ratio is the main director of apoptosis in CLL. The study aimed to clarify the prognostic role of MCL-1, BCL-2 and BCL-2/ Bax ratio in B-CLL. Patients & method: Estimation of MCL-1, BCL-2 and Bax expressions by a flow cytometry in 45 B-CLL patients and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se markers were correlated with other well-known established prognostic markers and treatment response. Results: MCL-1 was expressed in 60% of cases while BCL-2 was expressed in 82.2% of cases. MCL-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 in male gender, short lymphocyte doubling time (LDT), and high expression of CD 38 (p β2M, CD38 expression), low ZAP-70 expression, splenomegaly and higher Rai stag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BCL-2 (p β2M, high C-D38 expression, low ZAP-70 expression, the poor cytogenetic and splenomegaly in 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BCL-2/ Bax ratio (p In conclusion: MCL-1, BCL-2 expressions and BCL-2/Bax ratio could be useful potential predictive and prognostic markers in B-C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ELOID cell leukemia 1 b-cell LYMPHOMA 2 bAX b-cell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下载PDF
Survivin、Bcl-2、HPV 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6
作者 朱华 施铮铮 +3 位作者 杨孝军 郑飞云 张虎祥 万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0,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HPV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CIN组)和宫颈癌(宫颈癌组)中Survivin mRNA及HPV16/18DNA的表达。采用免疫...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HPV16/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CIN组)和宫颈癌(宫颈癌组)中Survivin mRNA及HPV16/18D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cl-2蛋白、HPV16/18DNA、Survivin mRNA的阳性率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中逐渐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②Bcl-2蛋白和Survivin mRNA在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组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ⅡB~Ⅲ期显著高于Ⅰ~ⅡA期(P<0.05);Survivin mRN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Survivin mRNA及Bcl-2与组织类型及肿块类型无关(P>0.05);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块类型均无关(P>0.05)。③Survivin与Bcl-2及HPV16/1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Bcl-2及HPV16/18在宫颈癌中有异常表达。三者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bcl—2 人乳头瘤病毒16/18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锰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及p53和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先平 才秀莲 +2 位作者 王乾兴 陈玮 刘连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8-200,281,共4页
目的研究氯化锰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及p53、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15和30mg/kg染锰组和0mg/kg(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停药2周后,称重并应用电镜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 目的研究氯化锰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及p53、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15和30mg/kg染锰组和0mg/kg(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停药2周后,称重并应用电镜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生精细胞p53和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elllymphoma/leukemia-2,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镜下各组大鼠可见生精细胞凋亡表现;15和30mg/kg组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和p53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0mg/kg组高于15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mg/kg组Bcl-2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0和15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锰可诱导大鼠生精细胞凋亡,p53表达上调和Bcl-2表达下调可能是生精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精子 凋亡 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 P53
下载PDF
MicroRNA-29a对大鼠心肌细胞Bcl-2和Mcl-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振辉 尤祥宇 +2 位作者 刘少军 刘连 刘世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28-1932,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9a(miR-29a)对大鼠心肌细胞(CM细胞)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和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CM细胞和人胚肾细胞株293T。合成大鼠miR-29a的拟似物(mimic)和抑制... 目的:探讨microRNA-29a(miR-29a)对大鼠心肌细胞(CM细胞)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和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CM细胞和人胚肾细胞株293T。合成大鼠miR-29a的拟似物(mimic)和抑制剂(inhibitor)。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RNAiMAX转染miR-29a mimic进入CM细胞,转染48 h后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和Mcl-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构建Bcl-2和Mcl-1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DNA质粒),转染293T细胞(DNA质粒和miRNA共转染)和CM细胞(miRNA和DNA质粒先后转染),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萤光素酶的表达变化。结果:CM细胞转染miR-29a mimic 48 h后,Bcl-2和Mcl-1 mRNA和蛋白的水平均下调(P<0.05)。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显示,在293T细胞中,miR-29a可特异抑制带有bcl-2和mcl-1 3’UTR上野生型识别元件的报告基因表达(P<0.05),在CM细胞中,抑制内源性的miR-29a水平能促进bcl-2和mcl-1 3’UTR上野生型识别元件的报告基因表达。结论:抗凋亡基因bcl-2和mcl-1是miR-29a的靶基因。miR-29a可能通过作用于Bcl-2和Mcl-1实现对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具体效应仍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9a 细胞凋亡 b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2 髓样细胞白血病-1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电针治疗对脑梗死大鼠Bcl-2和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嫚 王梦嵽 +2 位作者 梅元武 黎刚 方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窗开始电针(electroacupuncture)治疗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电针组和模型组,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于动物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窗给予电针治...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窗开始电针(electroacupuncture)治疗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电针组和模型组,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于动物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窗给予电针治疗,于治疗14d后取脑,采用RT-PCR检测梗死侧Bcl-2mRNA、BDNFmRNA的表达。结果各组均检测到BDNF mRNA和Bcl-2mRNA阳性表达,在电针12h亚组可以检测到BDNF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电针24h组可以检测到Bcl-2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12h^24h时间窗给予电针治疗能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梗死侧BD-NF mRNA和Bcl-2mRNA的表达达到峰值,从而发挥其脑保护及康复治疗的最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梗死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刚 罗少军 +2 位作者 汤少明 梁杰 左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11-1812,共2页
目的分析瘢痕疙瘩浸润部、增生部和老化部凋亡蛋白Bcl-2表达差异以探讨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制。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及正常皮肤各12例为标本,对12例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行白细胞介素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瘢痕疙瘩不... 目的分析瘢痕疙瘩浸润部、增生部和老化部凋亡蛋白Bcl-2表达差异以探讨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制。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及正常皮肤各12例为标本,对12例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行白细胞介素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瘢痕疙瘩不同病理部位和正常皮肤Bcl-2差异。结果瘢痕疙瘩浸润部Bcl-2明显高于增生部、老化部和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q=4.29,P<0.05),瘢痕疙瘩增生部Bcl-2明显高于老化部和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q=4.20,P<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瘢痕疙瘩不同部位Bcl-2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白细胞介素2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兔颞下颌骨关节病软骨细胞Bcl-2与Bax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毛凯平 邹璟 +3 位作者 李解 姜梦雅 高桃珍 黄国付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氦氖激光对退变颞下颌关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表达的影响,明确氦氖激光对颞下颌关节退变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氦氖激光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提供依据。方法:将骨骼发育成熟的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 目的:通过研究氦氖激光对退变颞下颌关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表达的影响,明确氦氖激光对颞下颌关节退变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氦氖激光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提供依据。方法:将骨骼发育成熟的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组内又分为造模成功后第1d、11d两个取材时间点。参照常嘉等的造模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并行CT检查证实造模成功后纳入。治疗组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患侧颊车、上关、下关、听宫、翳风穴,5min/穴/天,共10d;假模型组仅作关节囊切开后即缝合组织。运用q PCR检测蛋白多糖4(PRG-4)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m RNA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织Bcl-2、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及假模型组不同时间点之间软骨基质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建立TMJOA模型后,基因表达降低,基质逐渐降解,氦氖激光治疗10天后,PRG-4及BMP-2表达有所上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在正常组及假模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造模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而促凋亡蛋白Bax增强;氦氖激光干预10天后Bcl-2的表达较前明显增强,而Bax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凋亡调节蛋白参与了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改善颞下颌关节软骨基质的合成与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 颞下颌关节退变 穴位照射 bcl-2 bAX
下载PDF
PTEN及BC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巨勇 牟娜 +3 位作者 牟佳 李伟 张长庚 王冬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的基因(PTEN)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80例AML(包括56例初治患者,16例缓解患者,8例复...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的基因(PTEN)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80例AML(包括56例初治患者,16例缓解患者,8例复发患者)及30例非血液病患者骨髓中PTEN及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初治和复发组患者骨髓细胞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1),BCL-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1)。PTEN与BCL-2 mRNA表达水平与AML患者年龄,性别及白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AML患者中PTEN与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432,r=-0.569)。结论:PTEN及BCL-2参与AML的发生发展,并对AML的化疗效果起着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的基因(PTEN)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
下载PDF
miR-181b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以及Bcl-2和SP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文健 杨亮 +1 位作者 李坚 阳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06-2111,共6页
目的:研究miR-181b对人肝癌G2细胞(HepG2)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转录因子SP1蛋白及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miR-181b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人工合成的miR-181b相应的双链互补DNA片段,插入miRNASelectTMpEGP-miR载体... 目的:研究miR-181b对人肝癌G2细胞(HepG2)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转录因子SP1蛋白及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miR-181b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人工合成的miR-181b相应的双链互补DNA片段,插入miRNASelectTMpEGP-miR载体中,经测序鉴定后克隆microRNA的高表达质粒;用脂质体将miR-181b高表达质粒转染进HepG2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该细胞系中Bcl-2和S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的变化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iR-181b能够减少Bcl-2和SP1蛋白质的表达,RT-PCR分析显示Bcl-2和SP1 mRNA表达减少。MTT显示转染后细胞的生长速率比未转染的细胞明显减慢。结论:miR-181b抑制HepG2肝癌细胞增殖,提示可能与其下调Bcl-2和SP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转录因子SP1 HEPG2细胞
下载PDF
针刺介入时机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勇 王洪 +1 位作者 赵军 付强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点介入针刺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对缺血脑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机制...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点介入针刺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对缺血脑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机制及介入时机。方法将2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小时针刺组、72小时针刺组和168小时针刺组5组,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在术后1、3、7、14天,4个时间点采用Garcia复合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探查缺血脑组织中的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并在显微镜下记录阳性细胞数目进行比较。结果针刺各组缺血性中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得到明显改善,优于模型组(P<0.001);2小时针刺组分别优于72小时、168小时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中风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Bcl-2,Bax表达均增高,1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术后2小时与模型组、72小时、168小时针刺组比较,可明显提高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2小时与168小时针刺组比较可明显提高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明显提高缺血性中风大鼠的Garcia评分,改善其运动、感觉和协调功能;针刺可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功能,而且在缺血性中风后越早介入针刺治疗疗效越好,存在一个最佳治疗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针刺 神经功能评分 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2 bcl-2相关X蛋白 大鼠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VEGF、MMP-9和Bcl-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戴德华 陈胡杰 王璇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手术切除的40例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手术切除的40例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COX-2、VEGF、MMP-9和Bcl-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舌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4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OX-2、VEGF、MMP-9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1)。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VEGF、MMP-9与Bcl-2在有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Ⅰ+Ⅱ期的组织(P<0.05)。COX-2、VEGF、MMP-9、Bcl-2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COX-2、VEGF、MMP-9和Bcl-2蛋白参与舌鳞状细胞癌的生长、转移与侵袭,且四者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鳞状细胞 舌肿瘤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b淋巴细胞瘤-2
下载PDF
PTEN与Bcl-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阳云 刘庚勋 +3 位作者 李正贤 孙正良 周光华 江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PTEN与Bcl-2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的表达及其联合表达在NPC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0例NPC石蜡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标本中PTEN与Bcl-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 目的观察PTEN与Bcl-2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的表达及其联合表达在NPC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0例NPC石蜡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标本中PTEN与Bcl-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鼻咽组织中,PTEN呈强阳性表达,而Bcl-2的表达仅局限在上皮层的基底细胞层。NPC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22.0%(11/50),Bcl-2为82.0%(41/50),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NPC的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r=-0.109,P=0.453)。结论在NPC组织中,PTEN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和Bcl-2强阳性表达可能协同参与了NPC的发生,而在NPC的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两者未能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滤泡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鼻咽癌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主动脉Bcl-2与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政军 贾绍斌 +3 位作者 刘静 侯建军 汪浩 李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04-907,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Wistar大鼠主动脉组织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eukemia/lymphoma-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蛋白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的影响。方...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Wistar大鼠主动脉组织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eukemia/lymphoma-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蛋白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ADVIA24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正常对照组,Hhcy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主动脉组织Bcl-2、Bax表达。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大鼠血浆Hcy浓度(10.47±0.07)μmol/L低于Hhcy组(85.38±0.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大鼠主动脉损伤较Hhcy组减轻;免疫组化显示瑞舒伐他汀组大鼠主动脉Bcl-2蛋白表达比Hhcy组降低,Bax蛋白表达比Hhcy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显示瑞舒伐他汀组大鼠主动脉Bcl-2 mRNA表达较Hhcy组明显降低,而Bax mRNA表达却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浆Hcy浓度及影响主动脉组织Bcl-2、Bax基因表达,从而延缓和改善Hhcy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2 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2相关蛋白X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在颅脑外伤后抗神经元凋亡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燕飞 降建新 +4 位作者 王瑛 张夔鸣 庄仲伟 杨成 孙志扬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2-596,I0002,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高表达转基因小鼠和对照小鼠颅脑打击后神经元凋亡的差异,探寻Bcl-2抗凋亡及减轻颅脑损伤的作用。方法将构建的Bcl-2质粒转入C57BL/6J×CBA杂交小鼠的受精卵,培育得到携带Bcl-2的小鼠。B... 目的通过研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高表达转基因小鼠和对照小鼠颅脑打击后神经元凋亡的差异,探寻Bcl-2抗凋亡及减轻颅脑损伤的作用。方法将构建的Bcl-2质粒转入C57BL/6J×CBA杂交小鼠的受精卵,培育得到携带Bcl-2的小鼠。Bcl-2转基因小鼠9只作为实验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1 d组、实验7 d组和实验14 d组,每组3只。同窝非转基因小鼠9只作为对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1 d组、对照7 d组和对照14 d组,每组3只。采用液压打击法中侧方液压打击的方法,以中等打击力致小鼠中等颅脑外伤。余下3只同窝非转基因小鼠为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暴露硬脊膜,不予打击。分别于术后1、7、14 d处死小鼠,取脑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神经元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计数TUNEL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即凋亡神经元,并计算TUNEL染色切片的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证明所培育的转基因小鼠为Bcl-2高表达的小鼠。假手术组小鼠脑细胞未见明显变化。实验鼠和对照鼠的脑组织都有出血,结构被破坏,实验鼠的损伤肿胀及出现核固缩或解离的神经元数量少于对照鼠。假手术组小鼠的脑组织未见明显的凋亡神经元细胞。实验鼠和对照鼠的脑组织标本可见TUNEL染色阳性细胞,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在损伤后7 d达到高峰,然后稳定并逐渐减少。实验1 d组、实验7 d组、实验14 d组小鼠的每个光学显微镜高倍镜视野内的TUNEL阳性神经元数(P值分别为0.042、0.039、0.033)和TUNEL染色切片的IOD值(P值均为0.000)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1 d组、对照7 d组、对照14 d组。结论 Bcl-2蛋白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在的重要的抗凋亡因子,高表达Bcl-2能够抑制颅脑损伤后神经元的凋亡,从而减轻大脑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白血病基因2 神经元凋亡 侧方液压冲击 转基因小鼠
下载PDF
胸腺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和Bax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薛志强 王如文 +1 位作者 蒋耀光 赵云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 探讨胸腺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Bcl- 2和 Bax的表达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亲生物蛋白 -过氧化酶 ( S- P)法检测 4 6例胸腺瘤患者EGFR、PCNA、Bcl... 目的 探讨胸腺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Bcl- 2和 Bax的表达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亲生物蛋白 -过氧化酶 ( S- P)法检测 4 6例胸腺瘤患者EGFR、PCNA、Bcl- 2和 Bax的表达。 结果 胸腺瘤 EGFR阳性表达率为 71.7% ,PCNA标记指数为 4 .0 0 %± 1.87% ,Bcl- 2、Bax阳性率分别为 4 1.3 %、15 .2 %。EGFR表达与胸腺瘤 Masaoka分期、肿瘤性质有明显关系 ,EGFR阴性者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者 ( P=0 .0 0 5 )。 PCNA标记指数和 Bcl- 2与胸腺瘤肿瘤性质有明显关系 ,Bcl- 2阴性者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者 ( P=0 .0 0 2 )。EGFR、PCNA、Bcl- 2和 Bax表达均与胸腺瘤组织学类型、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无明显关系。 结论 EGFR与胸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作为 Masaoka分期的补充推测预后。Bcl- 2与胸腺癌发生有关 ,可作为胸腺癌的标记物用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 bAX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不同剂量活血、破血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动脉Bcl-2及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典 刘亚娟 +5 位作者 刘丹 罗尧岳 王敏 卢青 陈旭 谢海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0期1693-1695,170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活血药(川芎、当归)、破血药(三棱、莪术)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主动脉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及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相关蛋白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64只4周龄Apo E基因敲除小鼠制备AS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活血药(川芎、当归)、破血药(三棱、莪术)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主动脉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及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相关蛋白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64只4周龄Apo E基因敲除小鼠制备AS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钙组(他汀组)、低剂量活血药组(低活血组)、低剂量破血药组(低破血组)、高剂量活血药组(高活血组)、高剂量破血药组(高破血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处理动物。选用RT-PCR检测主动脉组织Bcl-2及Bax基因m RNA表达并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活血药、破血药均能显著上调Bcl-2、下调Bax基因表达水平(P<0.01)。其中在上调Bcl-2基因表达水平方面,破血药作用优于活血药(P<0.05或P<0.01),且高、低剂量组组间存在显著量效关系(P<0.01);在下调Bax基因表达水平方面,活血药作用显著优于破血药(P<0.01),且高、低剂量组组间存在量效关系(P<0.05或P<0.01)。结论活血药、破血药可通过调节主动脉Bcl-2及Bax基因表达水平,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活血药 破血药 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 相关蛋白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