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BCL-2 GENE MAJOR BREAKPOINT REGION REARRANGEMENT IN HUMAN B-CELL LYMPHOMAS
1
作者 强雅维 施秉银 《Academic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2000年第1期5-11,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t(14; 18) in different subtypes of B-cell lymphomas and the ability or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to detect this rearrangement in frozen samples. Methods 1o7 cases of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t(14; 18) in different subtypes of B-cell lymphomas and the ability or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to detect this rearrangement in frozen samples. Methods 1o7 cases of B-cell lymphomas were studied uslng DNA extracted from rresh-frozen tissues. The DNA sampl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for bcl-2 MBR/JH. The products of bcl-2/JH rearrangement were hybridized with an internal olignucleotide probe or bcl-2 MBR. Results The rearranged bcl-2MBR/JH gene was detected in 13 of the 25(52. o% ) follicular center lymphomas, according to REAL classification: 8 of 11 (72. 7%) grade 1, 2 of 5(40. 0%) grade I, and 3 of 90 (33. 3%) grade, 17 of 82(2o. 8%) cases or difr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were found to have detectable bel-2 MBR/J. rearrangement- Conclusion The rrequency or bcl-2 MBR/JH rearrangement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follicular center lympkomas(X2= 9. 28, P <o. oo5), suggesting that bcl2/JH rearrangements occur mainly in follicular center lymphomas. in addition, the result of reconstruction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amplification or bcl-2 MBR/JH rearrangements by PCR is both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detection of t (14; 18 ) trans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gene major breakpoint region (Mb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b-cell lymphomas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cl-2、CXCL13、PAX8表达情况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洋 刘伟 +2 位作者 韩晓东 马娜 秦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配对盒基因8抗体(PAX8)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癌组织与癌旁组...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配对盒基因8抗体(PAX8)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Bcl-2、CXCL13、PAX8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3项指标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Bcl-2、CXCL13、PAX8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肿瘤最大径≥3 cm、孕激素受体(PR)阴性患者比较,ER阳性、肿瘤最大径<3 cm、PR阳性患者中Bcl-2高表达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患者比较,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中CXCL13高表达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PAX8高表达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表达情况与Bcl-2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5),肿瘤最大径与Bcl-2表达情况呈负相关(P<0.05);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与CXCL13、PAX8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5);分化程度与PAX8表达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Bcl-2、CXCL13、PAX8表达情况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影响,有望成为评估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趋化因子配体13 配对盒基因8抗体 临床病理
下载PDF
survivin、bcl-2及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吕方芳 陆洪芬 +4 位作者 印季良 施达仁 范月珍 李进 洪小南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30-934,共5页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对化疗不敏感和复发现象是否与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bcl-2蛋白及增殖因子ki-67蛋白的表达有关。方法:收集2000-2003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DLBCL患者,符合入组条...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对化疗不敏感和复发现象是否与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bcl-2蛋白及增殖因子ki-67蛋白的表达有关。方法:收集2000-2003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DLBCL患者,符合入组条件41例,分析IPI各因素及疗效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同时,20例可获取病理组织标本的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survivin、bcl-2及ki-67蛋白表达的测定,并对其进行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结外侵犯情况、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及疗效均为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否合并放疗或使用美罗华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差别;多因素分析提示ECOG评分与疗效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免疫组化分析显示ki-67乘积高的患者生存期较短(P<0.05),复发组的平均ki-67指数及bcl-2乘积较未复发组高(前者P<0.05,后者P=0.069),bcl-2乘积高的患者死亡率较高(P<0.05),survivin核阳性患者较核阴性患者生存期短,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期、结外侵犯情况、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疗效及ki-67均为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Ki-67指数高为复发危险因素,bcl-一2乘积高为预后危险因素,survivin核阳性可能是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氏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基因 survivin 基因 bcl-2 基因.ki-67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电针治疗对脑梗死大鼠Bcl-2和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嫚 王梦嵽 +2 位作者 梅元武 黎刚 方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窗开始电针(electroacupuncture)治疗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电针组和模型组,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于动物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窗给予电针治...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窗开始电针(electroacupuncture)治疗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电针组和模型组,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于动物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窗给予电针治疗,于治疗14d后取脑,采用RT-PCR检测梗死侧Bcl-2mRNA、BDNFmRNA的表达。结果各组均检测到BDNF mRNA和Bcl-2mRNA阳性表达,在电针12h亚组可以检测到BDNF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电针24h组可以检测到Bcl-2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12h^24h时间窗给予电针治疗能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梗死侧BD-NF mRNA和Bcl-2mRNA的表达达到峰值,从而发挥其脑保护及康复治疗的最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梗死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Bcl-2、P53、CyclinD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吕晓涛 张继新 +5 位作者 高颖 沈冰 曲从玲 张程燕 昌红 李保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0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Bc l-2、P5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备高通量的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 l-2、P53、Cyc linD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 Bc l-2和P53主要表达于弥漫性大... 目的探讨Bc l-2、P5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备高通量的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 l-2、P53、Cyc linD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 Bc l-2和P53主要表达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而CyclinD1只在套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结论由Bc l-2和P53协同表达途径以及CyclinD1异常表达途径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基因 bcl-2 基因 P53 细胞周期蛋白D1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2/IgH基因重排与GCB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蒋会勇 陈愉 +2 位作者 张三泉 朱梅刚 赵彤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cl-2/IgH基因重排与分子亚型生发中心样(GC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巢式PCR对60例DLBCL的bcl-2/IgH基因重排进行了检测,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在组织微阵列上...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cl-2/IgH基因重排与分子亚型生发中心样(GC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巢式PCR对60例DLBCL的bcl-2/IgH基因重排进行了检测,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在组织微阵列上同步观测CD20,CD10,Bcl-6,黑色素瘤相关抗原(突变体)1(MUM1)的表达,进行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CB)分子分类.结果:经常规法扩增bcl-2/IgH,有6/60例DLBCLbcl-2/IgH阳性;在6例阳性样本中,采用本组设计的半巢式PCR扩增,经克隆及测序证实5例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1例为人类第19号染色体BAC331191基因的片段.60例DLBCLCD20表达全部阳性;CD10,Bcl-6,MU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46.7%,61.7%;GCB32(53.3%)例,non-GCB28(46.7%)例.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的病例均属GCB分子亚型,且与CD10表达有显著性相关(P=0.012),而与Bcl-6及MUM1表达无相关性.结论:使用本组设计的半巢式PCR可提高bcl-2/IgH基因重排检测的准确性.bcl-2/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可协助确定部分GCB分子亚型的DL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bcl-2 基因重排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ErbB4和Bc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浩伟 刘金丽 +2 位作者 李莉 杨懿 后军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4)和B细胞淋巴瘤\白细胞病基因-2(Bcl-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8例口腔鳞癌中的ErbB4和Bcl-2的表达。结果:ErbB4在正常口腔黏膜组...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4)和B细胞淋巴瘤\白细胞病基因-2(Bcl-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8例口腔鳞癌中的ErbB4和Bcl-2的表达。结果:ErbB4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在口腔鳞癌中表达较强,阳性率为58.6%,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Bcl-2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而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口腔鳞癌中ErbB4的表达与Bcl-2呈正相关(P<0.05)。结论:ErbB4和Bcl-2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和判断口腔鳞癌恶性潜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b细胞淋巴瘤\白细胞病基因-2
下载PDF
不同亚型DLBCL患者bcl-2表达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严红 姚福生 +1 位作者 梁虹 赵海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DLBCL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60例、免疫化疗组36例(利妥昔单抗+化疗),再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生发中心型(GCB型...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DLBCL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60例、免疫化疗组36例(利妥昔单抗+化疗),再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生发中心型(GCB型)与非生发中心型(N-GCB型)、bcl-2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亚组,分析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免疫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77.78%)高于化疗组(6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化疗组GCB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N-GCB患者长,也比化疗组GCB和N-GCB患者长(均P<0.05);免疫化疗组N-GCB、化疗组GCB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化疗组N-GCB患者长(均P<0.05)。免疫化疗组bcl-2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bcl-2阳性患者长,也比化疗组bcl-2阳性与阴性患者长(均P<0.05);化疗组中bcl-2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bcl-2阳性患者长(P<0.05),也比免疫化疗组bcl-2阳性患者长(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DLBCL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尤其提高N-GCB患者、bcl-2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利妥昔单抗 预后
下载PDF
不同时间点电针治疗对脑梗死大鼠Bcl-2 mRNA转录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嫚 宋艳玲 +3 位作者 王梦嵽 梅元武 黎刚 方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电针治疗对其Bcl-2 mRNA转录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根据术后干预时间点再分为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共...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电针治疗对其Bcl-2 mRNA转录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根据术后干预时间点再分为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共5个亚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各亚组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电针治疗,其它3组各亚组均于相同时间点进行捆扎,不给予电针治疗。各组大鼠均于治疗14 d后取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梗死侧Bcl-2 mRNA的转录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梗死侧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组各亚组Bcl-2 mRNA转录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它3组相同时间点各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各亚组间Bcl-2 mRNA转录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12 h亚组Bcl-2 mRNA转录水平较高,24 h亚组caspase-3表达水平较低。结论:脑缺血再灌注12 h~24 h内给予电针治疗,能促进脑梗死大鼠Bcl-2 mRNA转录并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梗死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
下载PDF
难治性抑郁症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Bcl-2 mRNA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洪武 胡莺燕 +11 位作者 李则挚 苑成梅 易正辉 陈俊 吴志国 黄佳 曹岚 禹顺英 刘晓华 彭代辉 江开达 方贻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外周血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 Leukemia-2,Bcl-2)的表达及其在抗抑郁治疗后的变化。方法纳入TRD 23例、非TRD 26例与正常对照51名,抑郁症患者给予抗抑郁药...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外周血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 Leukemia-2,Bcl-2)的表达及其在抗抑郁治疗后的变化。方法纳入TRD 23例、非TRD 26例与正常对照51名,抑郁症患者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用TaqMan探针及荧光实时定量法检测治疗前后抑郁症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Bcl-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抑郁症组Bcl-2基因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1.845±1.234)vs.(3.422±2.204)](P<0.01);TRD组Bcl-2基因表达低于非TRD组及正常对照组[(1.361±0.731)vs.(2.273±1.431)vs.(3.422±2.204)](F=11.468,P<0.01);TRD组和非TRD组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后,HAMD量表平均减分率分别为62.23%和82.97%;TRD组经抗抑郁治疗后,Bcl-2基因表达(1.797±1.035)显著上升(P<0.01),而非TRD组治疗后(2.623±1.785)基因表达上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cl-2基因表达下降可能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难治性抑郁症的Bcl-2表达水平下降更为明显,经抗抑郁治疗后Bcl-2表达水平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PCNA与BCL-2的表达在大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英文)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异凡 何剪太 +1 位作者 卢焕元 李年丰 《中国医学工程》 2003年第6期33-37,44,共6页
目的 研究PCNA与BCL - 2的表达在大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用sABC免疫组化法分析 3年随访期间大肠癌患者肠标本的PCNA与BCL - 2的表达。结果 PCNA在正常大肠黏膜中不表达而在大肠癌中呈阳性表达 ,PCNA与肿瘤的复发、患者的死亡... 目的 研究PCNA与BCL - 2的表达在大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用sABC免疫组化法分析 3年随访期间大肠癌患者肠标本的PCNA与BCL - 2的表达。结果 PCNA在正常大肠黏膜中不表达而在大肠癌中呈阳性表达 ,PCNA与肿瘤的复发、患者的死亡时间、肿瘤分期和淋巴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呈负相关。BCL - 2仅与肿瘤分期高度相关 (P <0 .0 5 ) ,与复发时间、死亡时间、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无关 (P >0 .0 5 )。结论 分析PCNA与BC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基因表达 bcl-2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预后评估
下载PDF
PCNA、BCL-2和P53^(mt)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不同病变皮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爱华 胡昌军 黄晓欣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 分析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B-淋巴细胞瘤 /白血病 - 2抗凋亡蛋白 (BCL- 2 )和突变型 P5 3基因蛋白 (P5 3mt)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 ABC法和En Vision TM +System两步法。结果  PCN... 目的 分析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B-淋巴细胞瘤 /白血病 - 2抗凋亡蛋白 (BCL- 2 )和突变型 P5 3基因蛋白 (P5 3mt)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 ABC法和En Vision TM +System两步法。结果  PCNA、BCL- 2和 P5 3mt蛋白在砷中毒患者的不同病变皮肤中均有表达 ,且无论是阳性细胞密度还是阳性率均呈现出癌变组 (A组 ) >癌前组 (B组 ) >一般病变组 (C组 )的趋势 ;癌变组 3项指标协同阳性率为 83.33% ,明显高于癌前组的 5 4.5 4%和一般病变组的 2 3.0 8% ;任何两指标间均有高度相关性(P<0 .0 1)。结论  PCNA、BCL- 2和 P5 3mt的协同高表达是砷性皮肤病变恶性转化的重要标志 ,皮肤角化过度患者有相当比例的表达 ,提示其具有恶变的潜在危险 ;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癌变过程中 ,PCNA、BCL - 2和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型砷中毒 增殖细胞核抗原 b-淋巴细胞瘤 白血病-2抗凋亡蛋白 P53 相关性
下载PDF
Bcl-2、miR-451和Th17细胞在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恋恋 朱春凯 郑培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Bcl-2、miR-451、Th17细胞在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101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组,9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与各外周血指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各外周血指标诊断价值,多... 目的探讨Bcl-2、miR-451、Th17细胞在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101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组,9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与各外周血指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各外周血指标诊断价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外周血Bcl-2、miR-451和Th17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与外周血Bcl-2、miR-451和Th17细胞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复发患者外周血Bcl-2、miR-451和Th17细胞水平均高于未复发患者(均P<0.05);控制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其他因素后,外周血Bcl-2、miR-451和Th17细胞水平与复发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外周血Bcl-2、miR-451和Th17细胞异常表达且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复发等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微小RNA-451 辅助性T细胞17 食管癌 复发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不同剂量活血、破血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动脉Bcl-2及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典 刘亚娟 +5 位作者 刘丹 罗尧岳 王敏 卢青 陈旭 谢海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0期1693-1695,170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活血药(川芎、当归)、破血药(三棱、莪术)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主动脉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及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相关蛋白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64只4周龄Apo E基因敲除小鼠制备AS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活血药(川芎、当归)、破血药(三棱、莪术)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主动脉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及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相关蛋白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64只4周龄Apo E基因敲除小鼠制备AS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钙组(他汀组)、低剂量活血药组(低活血组)、低剂量破血药组(低破血组)、高剂量活血药组(高活血组)、高剂量破血药组(高破血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处理动物。选用RT-PCR检测主动脉组织Bcl-2及Bax基因m RNA表达并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活血药、破血药均能显著上调Bcl-2、下调Bax基因表达水平(P<0.01)。其中在上调Bcl-2基因表达水平方面,破血药作用优于活血药(P<0.05或P<0.01),且高、低剂量组组间存在显著量效关系(P<0.01);在下调Bax基因表达水平方面,活血药作用显著优于破血药(P<0.01),且高、低剂量组组间存在量效关系(P<0.05或P<0.01)。结论活血药、破血药可通过调节主动脉Bcl-2及Bax基因表达水平,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活血药 破血药 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 相关蛋白基因
下载PDF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及Bcl-2、c-Jun基因在人肝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包成 毕玉晶 +1 位作者 杨瑞馥 智发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7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及Bcl-2、c-Jun基因在人肝细胞L02脂肪变性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以油酸和软脂酸(2∶1)混合液处理L02细胞0、5、10、20 h,建立人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用油红O染色检测L02细胞内脂质含量;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及Bcl-2、c-Jun基因在人肝细胞L02脂肪变性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以油酸和软脂酸(2∶1)混合液处理L02细胞0、5、10、20 h,建立人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用油红O染色检测L02细胞内脂质含量;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02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中CDK2、CDK4、Cyclin D1、Bcl-2、c-Jun mRNA表达。结果随造模时间延长,L02细胞内橘红色脂滴聚集越来越多,至造模20 h,肝细胞染成橘红色。L02细胞内CDK2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造模5 h达最高(P均<0.05),随后逐渐下降;CDK4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造模10 h达最高(P均>0.05),随后逐渐下降,造模20 h最低(P均>0.05);不同时间点Cyclin D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l-2 mRNA相对表达量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升高,造模10 h达最高(P<0.05),随后降低;造模5、10、20 h的c-Jun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造模0 h高(P均<0.05),但无变化规律。结论人肝细胞L02脂肪变性过程中癌症相关基因CDK2、CDK4、Bcl-2、c-Jun表达先升高后降低,Cyclin D1表达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脂肪变性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基因2 C-JUN基因
下载PDF
Bcl-2和Bax在自发性糖尿病小鼠耳蜗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彬雅 任基浩 +3 位作者 卢永德 潘晓李 郭运凯 殷团芳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6-251,共6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糖尿病小鼠耳蜗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方法非肥胖性糖尿病(non-obese,diabetes,NOD)雌鼠分为糖尿病4周组(D4组)、糖尿病12周组(D12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吖啶橙-碘化丙啶(AO-PI)荧光染色和DNA缺口末... 目的观察自发性糖尿病小鼠耳蜗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方法非肥胖性糖尿病(non-obese,diabetes,NOD)雌鼠分为糖尿病4周组(D4组)、糖尿病12周组(D12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吖啶橙-碘化丙啶(AO-PI)荧光染色和DNA缺口末端原位标记法(TUNEL)检测耳蜗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cl-2和Bax在糖尿病耳蜗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NOD小鼠耳蜗可见大量凋亡细胞,D12组比D4组明显增多(P<0.05);两组底回毛细胞较顶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D4组耳蜗中Bax在细胞浆内呈阳性表达,Bcl-2在细胞核及细胞浆内均呈阳性表达;D12组Bax在细胞核及细胞浆内均呈阳性表达,而Bcl-2在细胞浆内呈阳性表达;与C组比较,D4组Bax与Bcl-2表达显著增高(P<0.05),D12组Bax表达显著增高(P<0.05),但Bcl-2表达下调(P<0.05);D4组Bax表达较D12组显著降低(P<0.05),但Bcl-2表达较D12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自发性糖尿病小鼠耳蜗存在明显细胞凋亡,其损伤机制与Bax表达增高及Bcl-2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耳蜗 凋亡 bcl-2基因 bAX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树章 蒋涛 任先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54-457,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表达的影响,探讨NT-3对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表达的影响,探讨NT-3对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NT-3治疗组(C组),每组35只。B、C组用改良Allen′s法以30g·cm致伤大鼠T8脊髓制作损伤模型,C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即刻、4h、8h、12h、24h、3d、7d注入NT-320μl(含NT-3200ng),B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A组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腔置管,不损伤脊髓,不给药。术后24h、3d、7d、14d对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于术后4h、8h、12h、24h、3d、7d、14d处死动物(n=5),取T8节段脊髓,甲苯胺蓝(Nissl)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Nissl染色C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较B组出血少、残存神经元多,A组正常。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ax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AOD)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1),但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cl-2阳性细胞AOD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NT-3可能通过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这可能是NT-3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营养素-3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 大鼠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蛋白表达及其与基因异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永胜 薛永权 +1 位作者 杨海燕 张俊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944-946,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2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bcl-2基因易位和扩增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DLBCL中bcl-2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IgH/bcl-2双色双融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l-2基因的易位和扩...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cl-2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bcl-2基因易位和扩增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DLBCL中bcl-2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IgH/bcl-2双色双融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l-2基因的易位和扩增。结果 59例DLBCL中bcl-2蛋白的表达率为67.8%(40/59),bcl-2基因易位和扩增的发生率分别为1.7%(1/59)和22.0%(13/59),bcl-2基因异常(易位或扩增)的总检出率为23.7%(14/59),bcl-2蛋白表达与基因异常之间无相关性(P=1.000)。结论 bcl-2基因可能在DLBCL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bcl-2蛋白表达的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bcl-2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抑凋亡基因Bcl-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莹 彭芝兰 +1 位作者 姚先莹 王和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92-95,103,共5页
为探讨抑凋亡基因Bcl-2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用ABC免疫组化法对4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60例子宫内膜癌Bcl-2蛋白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发现Bcl-2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呈周期性变化,其表达由增生早期... 为探讨抑凋亡基因Bcl-2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用ABC免疫组化法对4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60例子宫内膜癌Bcl-2蛋白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发现Bcl-2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呈周期性变化,其表达由增生早期开始逐渐增强,到增生晚期表达最强,进入分泌期则减弱乃至消失。子宫内膜癌中Bcl-2表达水平远远低于增生期内膜Bcl-2表达水平,且表达于预后较好的腺棘癌、乳头状腺癌、单纯腺癌组织,而浆液性腺癌和鳞癌组织中则无表达;分化程度低、期别晚者,Bcl-2表达弱(P<0.01);在5例伴有内膜增生过长的内膜癌中,增生过长内膜的表达明显强于癌组织和增生期内膜的表达。由此推测Bcl-2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内膜癌中Bcl-2表达明显减弱,其作用仍待深入研究。Bcl-2的高表达可提示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细胞凋亡 bcl-2基因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HIF-1α、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洪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631-633,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22例,其中局部溃疡型22例,浸润溃疡型26例,局部浸润型29例,弥漫浸润型24例,多发癌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22例,其中局部溃疡型22例,浸润溃疡型26例,局部浸润型29例,弥漫浸润型24例,多发癌21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类型胃癌患者病灶组织中HIF-1α、Bax和Bcl-2表达量。结果随着浸润程度增加,HIF-1α阳性率显著增加(F=9.312,P=0.001),Bax阳性率显著降低(F=12.115,P=0.003),Bcl-2阳性率显著增加(F=9.354,P=0.006)。结论病灶组织中HIF-1α、Bax和Bcl-2表达量具有预测胃癌浸润程度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b细胞淋巴瘤基因-2相关X蛋白 b细胞淋巴瘤基因-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