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K、MMP-2、bcl-2蛋白在牙龈瘤患儿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李慧娜 郭华 +3 位作者 张又之 梁倩男 马春艳 崔亚一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7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 探讨REC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在牙龈瘤患儿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80例牙龈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采集肿瘤组织及肿瘤旁健康牙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样本... 目的 探讨REC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在牙龈瘤患儿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80例牙龈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采集肿瘤组织及肿瘤旁健康牙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样本内RECK、MMP-2、bcl-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肿瘤组织及健康牙龈组织中上述表达情况;并随访1年,分析RECK、MMP-2、bcl-2蛋白表达与其复发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中RECK阳性率为36.25%,低于健康牙龈组织的77.50%,MMP-2阳性率、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3.75%、67.50%,高于对照组的18.75%、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儿术后随访1年,共出现33例复发,复发率为41.25%(33/80);复发组RECK阳性率为15.15%,低于未复发组的51.06%,MMP-2阳性率、bcl-2蛋白阳性率为90.91%、93.94%,高于未复发组的61.70%、4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CK、MMP-2、bcl-2蛋白在牙龈瘤患儿牙龈组织内存在不同表达,RECK阳性表达率低,MMP-2、bcl-2蛋白表达偏高,其表达与复发存在密切关系,可为完善早期治疗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牙龈组织 基质金属蛋白酶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临床表达
下载PDF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皮质Claudin-5、Occludin、p-BAD、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陈佳敏 李花 +2 位作者 刘旺华 陈岩岩 陈心豪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53-660,共8页
目的探讨健脾补土方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手术组70只,手术组经模型制备后评价,剔除不成功的及死亡大鼠,二次分组,分为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健脾补土方高、中、低剂量... 目的探讨健脾补土方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手术组70只,手术组经模型制备后评价,剔除不成功的及死亡大鼠,二次分组,分为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健脾补土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3只。手术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干预7天,取材。取材前每组选取10只,采用国际公认的大鼠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mN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取材部位为缺血侧脑皮质组织。每组随机选取3只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病理形态改变;每组随机选取其中5只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量;剩余5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磷酸化相关死亡启动因子(phospho-Bcl-xL/Bcl-2 asociated death promoter,p-BAD)、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1)造模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上升,经药物干预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以依达拉奉组与健脾补土方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2)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较假手术组病理改变严重,出现组织大片坏死,经药物干预后,各组病理改变均有所改善,依达拉奉组和健脾补土方高剂量组尤为明显;(3)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脑组织缺血皮质区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均有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依达拉奉组和健脾补土方高剂量组最为显著;(4)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脑缺血皮质组织p-BAD、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有所降低(P<0.05),其中依达拉奉组与健脾补土方高剂量组最为显著。结论健脾补土方可能通过上调p-BAD、Bcl-2、Claudin-5、Occludin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改变,进而促进缺血脑组织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健脾补土方 磷酸化相关死亡启动因子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半胱氨酸蛋白酶-3 紧密连接蛋白-5 闭合蛋白
下载PDF
人B7-1和B7-2cDNA的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惠丽 奚永志 +3 位作者 孔繁华 陈汝光 屠敏 刘楠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 :为探索性构建全新型重组人B7 PE40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以长期诱导免疫耐受 ,本研究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ji中克隆N 末端分别缺失 34和 1 6个氨基酸的人B7 l和B7 2基因胞外区 ,并构建含此基因的重组质粒。方法 :根据B... 目的 :为探索性构建全新型重组人B7 PE40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以长期诱导免疫耐受 ,本研究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ji中克隆N 末端分别缺失 34和 1 6个氨基酸的人B7 l和B7 2基因胞外区 ,并构建含此基因的重组质粒。方法 :根据B7 1和B7 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可扩增B7 1和B7 2cDNA的特异性引物 ,用RT PCR的方法从Raji细胞总RNA中扩增B7 1和B7 2cDNA ,并克隆至 pGEM T载体中 ,经酶切鉴定后再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和结论 :从Raji细胞中扩增出预期的 6 2 4和 6 75bp的B7 1和B7 2cDNA ,将其克隆至 pGEM T载体中 ,分别经EcoRI/HindⅢ和BamHI/Sphl双酶切电泳和序列分析确证 ,为进一步构建人B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b7-2 基因 淋巴瘤 CDNA 克隆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样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后宫颈上皮组织Bcl-2和MACCI蛋白表达及ROC预测效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樊毓 邓罕 唐斌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353-1357,共5页
目的:探索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后宫颈上皮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蛋白(MACCI)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的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瘤变组)、121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均在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集,均... 目的:探索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后宫颈上皮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蛋白(MACCI)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的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瘤变组)、121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均在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集,均进行化疗干预,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ACCI、Bcl-2表达,比较两组患者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后,再对比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后Bcl-2、MACCI基因表达,经ROC曲线分析Bcl-2、MACCI预测效能。结果:宫颈癌患者的MACCI表达(7.68±1.58)%、Bcl-2表达(0.29±0.04)%高于宫颈瘤变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ACCI、Bcl-2分别预测宫颈癌的AUC值为0.924、0.968。同时,宫颈癌患者化疗后MACCI表达(5.98±1.44)%、Bcl-2表达(0.21±0.03)%低于化疗前(P<0.05),经Spearman法分析,疗效与MACCI、Bcl-2呈正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MACCI、Bcl-2诊断宫颈癌的AUC值分别为0.924、0.968;MACCI、Bcl-2预测疗效的AUC值分别为0.765、0.937。结论:Bcl-2、MACCI在评估宫颈癌发生、转归中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化疗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蛋白
下载PDF
胎盘组织中KiSS-1及Bcl-2表达与重度子痫前期及围生结局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安红 徐桂琴 +1 位作者 张文琴 孙博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486-1489,共4页
目的:研究胎盘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KISS-1)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及围生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60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妊娠剖宫产孕妇30例为对照组,胎盘... 目的:研究胎盘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KISS-1)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及围生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60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妊娠剖宫产孕妇30例为对照组,胎盘娩出后立即取母体面胎盘组织行RT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比较两组KiSS-1、Bcl-2表达水平、围生结局及之间关系。结果:观察组KISS 1/βactin(1.83±0.21)、Bcl-2/βactin(1.57±0.33)的相对吸光度,KiSS 1(61.7%)、Bcl-2(63.3%)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26.7%)、宫内生长受限(30.0%)、新生儿窒息(18.3%)、早产儿(23.3%)、低出生体重儿(33.3%)比例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2476.3±506.9)和Apgar评分(8.9±0.7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围产儿死亡率两组无差异(P>0.05)。KiSS-1、Bcl-2表达水平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KiSS-1、Bcl-2表达与重度子痫前期及围生结局密切相关,有望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胎盘组织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下载PDF
Induction of anti-hepatoma immunity by recombinant retrovirus expressing B7-1 /B7-2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6
作者 黄洪莲 车小燕 +5 位作者 王小宁 崔贞福 林来兴妹 钱其军 郭亚军 吴孟超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2期138-142,共5页
Objective: To construct recombinant R7-l/B7-2 retrovirus vectors and observe the effects of B7-l/R7-2 gene expression on in ho and in for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against murine hepatoma. Methods: The recombinant retro... Objective: To construct recombinant R7-l/B7-2 retrovirus vectors and observe the effects of B7-l/R7-2 gene expression on in ho and in for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against murine hepatoma. Methods: The recombinant retrovirus vectors expressing B7-1/B7-2 were constructed by gene cloning technology to produce retrovirus-infected PE501 and PA317 cell lines and murine hepatoma Hepal-6. The expression of R7-l/B7-2 was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ning analysis (FACS). B7-l/B7-2 positive Hepal-6 Cell lines were used in inducing anti-hepatoma immunity in ho and in the. Results: In contrast to the excessive growth of parental Hemal-6 tumor, the growth of B7-l/B7-2-positive Hepal-6 inoculated into syngenic mice regressed. B7-1/R7-2-positive or cytokine-treated Hepal-6 alone could only induce mild cytototicity; in contrast, B7-1/B7-2-positive Hemal-6 treated with cytokine-stimulated spleen cells and activated the cytotoxicity effectively. Immunity in mice with R7-1/B7-2-positive tumor cells or cytokine-beated Hepal-6 only provided partial protection against parental Hepa1-6 tumor, whereas pretreatment of the transfected tumor cells with IFN-r and TNF-a induced complete immunity protection in vivo. Mice receiving inoculation of cytokine-treated B7-l/R7-2-positive Hemal-6 cells presented regression of the establoshed pental tUmor and survived for more than l00 d, while those untreated mice died within 40 d. Conclu sions: B7-l/R7-2 expression is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in inducing anti-hepatoma immune response, whereas it is efficient when combined with the beatment of IFN-γ and TN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R7-2 murine HEPATOMA gene therapy RETROVIRUS
下载PDF
嵌合抗CD20抗体片段F(ab’)_2的表达及活性 被引量:4
7
作者 郑梦杰 熊冬生 +3 位作者 彭晖 范冬梅 朱祯平 杨纯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96-599,共4页
目的 :为了简化生产步骤 ,提高抗体蛋白的生物活性 ,探索在工程菌体内直接进行抗CD2 0F(ab’) 2 的高效率分泌性表达。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培养条件 ,使蛋白G柱和S2 0 0 HR分子筛柱分离纯化目的蛋白 ,用MTT法检测抗CD2 0F(ab’)... 目的 :为了简化生产步骤 ,提高抗体蛋白的生物活性 ,探索在工程菌体内直接进行抗CD2 0F(ab’) 2 的高效率分泌性表达。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培养条件 ,使蛋白G柱和S2 0 0 HR分子筛柱分离纯化目的蛋白 ,用MTT法检测抗CD2 0F(ab’) 2 抑制Daudi细胞体外生长的活性。结果 :发现用论文所选定的最适培养条件 ,抗CD2 0F(ab’) 2 的产量有了明显提高 ,从1 9~ 2 .2mg L达到了 3 7~ 4 3mg L ,F(ab’) 2 在表达产物中所占的比例也从 9 7%~ 13 2 %提高到了 38 1%~ 4 6 8% ;使用S2 0 0 HR分子筛柱对蛋白G柱亲和纯化后的产物进一步分离纯化 ,可以使F(ab’) 2 的纯度达到 85 %以上 ;MTT法检测结果证明F(ab’) 2 抑制Daudi细胞生长的IC50 值为 14 6 μg ml,而Fab’为 39 5 μg ml。 结论 :实现了抗CD2 0F(ab’) 2 在工程菌体内的高效率分泌性表达 ,而且所表达的抗CD2 0F(ab’) 2 比抗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CD20抗体 片段F(ab')2 基因工程抗体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瘤 治疗
下载PDF
中药复方多糖对鸡淋巴细胞IL-6、TNF-α和NF-κB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晓 朱晓庆 +2 位作者 商云霞 谷新利 杨红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4,共6页
为探究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PCR-SSCP方法将黄麻肉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后于28日龄时各组随机取5只试验鸡,采集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与终浓度为0.5、1、2μg/mL的TLR2抗体共培养1h后,分... 为探究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PCR-SSCP方法将黄麻肉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后于28日龄时各组随机取5只试验鸡,采集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与终浓度为0.5、1、2μg/mL的TLR2抗体共培养1h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0、100、50、25、0μg/mL的中药复方多糖共培养24h,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TNF-α和NF-κB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加入TLR2抗体后,中药复方多糖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L-6、TNF-α和NF-κB的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并且随着TLR2抗体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表明TLR2是中药复方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受体之一,中药复方多糖可能通过与淋巴细胞表面TLR2结合,经TLR2/NF-κB信号通路活化转录因子NF-κB,促进IL-6和TNF-α的分泌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多糖 MHC b-LβⅡ基因 Toll样受体2抗体 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龙葵碱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脂多糖受体CD14、核转录因子-κB及一氧化氮的抗胃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岐 薛伟 +3 位作者 周玉峰 徐文秀 王得利 李欣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6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龙葵碱对胃癌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脂多糖受体CD14(简称CD1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及瘤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 目的:观察龙葵碱对胃癌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脂多糖受体CD14(简称CD1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及瘤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ate Proteinase-3,caspase-3)、埃兹蛋白(Ezrin Protein,Ezrin)、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 Bcl-2)和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cl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其抑制胃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于右腋下部接种胃癌细胞株悬液制作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龙葵碱(高、中、低)剂量组、猪苓多糖组,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鼠血清中TNF-α、CD14、NF-κB和NO的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检测Bax、Bcl-2、caspase-3、Ezrin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高、中、低剂量的龙葵碱可增加胸腺和脾脏指数,抑制移植瘤生长;可减少鼠血清中CD14和NF-κB的含量,增加TNF-α和NO的含量水平;可增加Bax和caspase-3的基因表达,减少Bcl-2和Ezrin基因表达。在龙葵碱中剂量组中,上述变化较为明显。结论:在荷瘤小鼠模型中,龙葵碱可能通过下调CD14、NF-κB、Ezrin和Bcl-2的表达,上调TNF-α、NO、Bax和caspase-3的表达以达到抑制胃癌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碱 胃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转录因子-Κb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下载PDF
HBV外膜蛋白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免疫原性
10
作者 郝晓萌 吴小兵 +1 位作者 胡贵方 俞守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57-1358,共2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LP)基因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LP)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以5×1011的rAAV-2-LP单次肌肉注射接种Balb/c小鼠,RT-PCR扩增肝脏组织中HBV外膜大蛋白基因cDNA;RIA法检测血清中表...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LP)基因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LP)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以5×1011的rAAV-2-LP单次肌肉注射接种Balb/c小鼠,RT-PCR扩增肝脏组织中HBV外膜大蛋白基因cDNA;RIA法检测血清中表面抗体(抗-HBs)滴度;51Cr释放分析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HBV外膜大蛋白基因已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DNA,rAAV-LP接种小鼠后第20 d,小鼠体内可出现针对HBV外膜大蛋白特异性CTL,第30 d,血清中可检测到表面抗体。结论rAAV可以介导HBV外膜大蛋白基因转移到小鼠肝细胞;rAAV-2-LP免疫小鼠可以同时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出现。基于rAAV-2载体的HBV疫苗,对于防止HBV感染,尤其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性疫苗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外膜大蛋白 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LP) 基因表达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下载PDF
新型基因工程抗CD_(20)抗体片段F(ab’)_2的构建、表达和活性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梦杰 范冬梅 +3 位作者 熊冬生 彭晖 朱祯平 杨纯正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9期13-17,共5页
从抗CD2 0 Fab’表达载体上利用PCR方法扩增并修饰其重链恒定区CH1C 末端的DNA序列 ,然后将修饰后的CH1DNA序列重组到原Fab’表达载体中 ,构建成抗CD2 0抗体片段F(ab’) 2 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化宿主大肠杆菌 16C9,实现了抗CD2 0 抗体... 从抗CD2 0 Fab’表达载体上利用PCR方法扩增并修饰其重链恒定区CH1C 末端的DNA序列 ,然后将修饰后的CH1DNA序列重组到原Fab’表达载体中 ,构建成抗CD2 0抗体片段F(ab’) 2 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化宿主大肠杆菌 16C9,实现了抗CD2 0 抗体片段F(ab’) 2 在工程菌中的可溶性分泌表达。经分离纯化获得具有与抗原CD2 0 特异结合的F(ab’) 2 活性片段。竞争性免疫荧光实验的结果表明 :抗CD2 0 F(ab’) 2 片段具有比Fab’更强的竞争性抑制亲本鼠源性单克隆抗体HI4 7与Daudi细胞表面CD2 0 相结合的能力 ;用MTT法检测所得到的数据说明 :F(ab’)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嵌合抗体 F(ab′)2 CD20 b-淋巴细胞 PCR b淋巴细胞瘤 DNA 临床治疗 活性测定 表达 构建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的免疫原性研究
12
作者 欧程山 胡贵方 +2 位作者 陈清 吴小兵 俞守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932-934,共3页
目的观察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HBsAg)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以5×1011的重组病毒颗粒单次注射Balb/c小鼠,RT-PCR扩增肝脏组织中HBsAg基因cD-NA:ELISA检测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RIA... 目的观察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HBsAg)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以5×1011的重组病毒颗粒单次注射Balb/c小鼠,RT-PCR扩增肝脏组织中HBsAg基因cD-NA:ELISA检测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RIA法检测血清中表面抗体(抗一HBs)滴度;51Cr释放分析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外源性HBsAg基因己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DNA并有效地转录和翻译,表达水平最高可达33.8pg/(mglivertissue),rAAV-HBsAg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表面抗体并激发特异性CTL。结论外源性HBsAg基因可以转移到小鼠肝细胞并稳定表达;rAAV-2-HBsAg免疫小鼠可以同时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出现。提示基于rAAV-2载体的乙型肝炎(HBV)疫苗,对于防止HBV感染,尤其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性疫苗可能只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值得做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基因表达 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
下载PDF
TRIP13基因mRNA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调控JVM-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可树 张青 +5 位作者 张文涛 刘燕燕 吴胜胜 周健 魏旭东 宋永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8-622,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分子13(TRIP13)基因表达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相关性,验证TRIP13基因在CLL发生发展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探讨TRIP13基因调控CLL发生发展的下游分子机制。方法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分子13(TRIP13)基因表达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相关性,验证TRIP13基因在CLL发生发展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探讨TRIP13基因调控CLL发生发展的下游分子机制。方法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CLL患者和12名造血干细胞供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TRIP13mRNA的表达水平。②使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JVM-2细胞TRIP1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使用随机序列shRNA处理JVM-2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RIP13干扰组、对照组JVM.2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TRIP13干扰对JVM-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30例CLL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TRIP13mRNA表达水平(2^△Ct=0.01489)高于正常对照组(2^△Ct=0.00019)(P〈0.001)。②在JVM2细胞中筛选出有效干扰shRNA靶点,下调TRIP13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JVM-2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③干扰TRIP13后JVM-2细胞Myc和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01),Bax、caspase3、Bad蛋白表达上调(P〈0.001)。结论CLL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TRIP13mRNA表达上调;TRIP13基因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而调控JVM2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 基因 TRIP13 JVM-2细胞
原文传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QKI和Oct4及Bcl-2 mRNA的表达意义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秋琰 朱翠平 +1 位作者 刘光明 洪燕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51-1156,共6页
目的探讨QKI、Oct4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为ALL防治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7-04-01-2020-02-15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初诊ALL患儿196例作为观察组,并按临床... 目的探讨QKI、Oct4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为ALL防治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7-04-01-2020-02-15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初诊ALL患儿196例作为观察组,并按临床危险因素分级分为高危组(n=24)、中危组(n=43)和标危组(n=129),均接受化疗,并依据化疗反应情况分为反应好组(n=141)与反应差组(n=55);同期就诊非恶性血液病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qRT-PCR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内QKI(QKI5、QKI6)、Oct4和Bcl-2mRNA表达,比较性别、危险分级和治疗反应与上述基因表达相关性,并于化疗后采骨髓液标本测定上述基因表达,比较治疗前后各基因表达的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LL患儿QKI、Qct4和Bcl-2mRNA表达相关性。结果观察组QKI5mRNA相对表达量为1.365±0.264,低于对照组的2.431±0.516(t=-20.364,P<0.001),Oct4和Bcl-2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98±0.351和3.714±1.026,较对照组的0.675±0.212和0.361±0.105高(t值分别为21.620和23.043,均P<0.001);男性ALL患儿QKI5、QKI6、Oct4和Bcl-2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73±0.334、1.865±0.587、1.809±0.401和3.733±1.146,与女性ALL患儿的1.358±0.275、1.882±0.614、1.757±0.441和3.698±1.2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5、-0.196、0.858和0.206,均P>0.05;高危组QKI5mRNA为0.789±0.154,低于中危组(1.321±0.403)与标危组(1.957±0.526),F=77.791,P<0.001;高危组Oct4和Bcl-2mRNA分别为2.987±0.452和5.576±1.265,高于中危组(1.866±0.447,3.651±0.714)与标危组(1.575±0.266,2.152±0.657),F值分别为172.230和228.172,均P<0.001;化疗前ALL患儿QKI5mRNA为1.365±0.264,低于化疗后的1.998±0.532(t=-14.922,P<0.001),化疗前Oct4和Bcl-2mRNA分别为1.798±0.351和3.714±1.026,高于化疗后的0.975±0.247和1.579±0.456,t值分别为26.845和26.622,均P<0.001;反应好组QKI5mRNA为1.965±0.417,高于反应差组的0.895±0.225(t=18.015,P<0.001),反应好组Oct4和Bcl-2mRNA分别为1.013±0.315和2.066±0.517,低于反应差组的3.257±0.698和5.697±1.323,t值分别为-31.008和-27.695,均P<0.001;ALL化疗前QKI5mRNA表达与Oct4和Bcl-2mRN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3和-0.471,均P<0.001),化疗前Oct4与Bcl-2mRNA呈正相关,r=0.441,P<0.001。结论 ALL患儿BMMC内QKI5mRNA呈特异性低表达,Oct4和Bcl-2mRNA呈异常高表达,均与ALL危险程度分级及治疗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QKI OCT4
原文传递
PCV2 ORF2 B细胞表位与PPV VP2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梅淼 陈燕凌 +5 位作者 朱玲 熊丁杰 郭万柱 王颖旺 吴云飞 徐志文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B细胞表位与猪细小病毒(PPV)VP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免疫原性,将PCV2ORF2的B细胞表位基因(141~257bp)重组到PPV SC-1株VP2基因的N端,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I-VP2.ORF2B。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CI-VP2... 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B细胞表位与猪细小病毒(PPV)VP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免疫原性,将PCV2ORF2的B细胞表位基因(141~257bp)重组到PPV SC-1株VP2基因的N端,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I-VP2.ORF2B。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CI-VP2.ORF2B转染至Vero细胞中,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情况。将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并设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猪圆环病毒亚单位疫苗和空载体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别对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PCV2和PPV IgG抗体效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转染Vero细胞后第48小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能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检测到特异性蛋白的表达;pCI-VP2.ORF2B免疫组脾淋巴细胞从第7天开始对ConA有明显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免疫后第14天检测到PPV/PCV2IgG抗体。提示pCI-VP2.ORF2B能够有效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VP2基因 猪圆环病毒2 ORF2基因 b细胞表位
原文传递
B7-H1与肝脏免疫 被引量:2
16
作者 耿磊 郑树森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18-720,共3页
B7家族除经典B7-1、B7-2分子外,迄今又发现了B7-homologl(B7-H1)[1]、B7-homolog2[2]、B7-DC[3]、B7-ho-molog3[4]、B7 superfamily member-1[5]、B7-homolog4[6]等新成员.作为共刺激分子,它们的分工又有所不同,在免疫反应过程中,表达... B7家族除经典B7-1、B7-2分子外,迄今又发现了B7-homologl(B7-H1)[1]、B7-homolog2[2]、B7-DC[3]、B7-ho-molog3[4]、B7 superfamily member-1[5]、B7-homolog4[6]等新成员.作为共刺激分子,它们的分工又有所不同,在免疫反应过程中,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B7-1/B7-2、B7-homolog2、B7-homolog3可与T淋巴细胞上的相应受体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结合并传递正性共刺激信号,从而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而B7-H1/B7-DC、B7 superfamily member-1/B7-homolog4与相应受体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结合后则传递抑制T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的负性共刺激信号;它们在免疫反应的不同时相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调控免疫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1 肝脏免疫 b7-1/b7-2 免疫 lymphocytE 共刺激分子 肝脏 b7-2分子 淋巴细胞抗原 细胞因子分泌
原文传递
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疗效 被引量:11
17
作者 寇莉 敬源 张亚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5期911-913,共3页
目的:研究高强度超声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对患者雌激素受体(ER)、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 目的:研究高强度超声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对患者雌激素受体(ER)、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或HIFU治疗(HIFU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HIFU组恢复自主活动时间(0.6±0.2d)、住院时间(4.5±1.1d)、出血量(0)均少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抗穆氏管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ER、Bcl-2阳性表达两组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并发症率HIFU组(36.0%)低于对照组(56.0%)(P<0.05),术后1年内复发率两组(2.0%、6.0%)无差异(P>0.05)。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高强度超声聚焦超声 手术效果 复发 雌激素受体 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
下载PDF
川楝子醇提物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苗玉迪 胡星星 +1 位作者 王九菊 李艳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3467-3471,共5页
目的:探究川楝子醇提物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T淋巴细胞(CCRF-CEM)细胞株及无特定病原体(SPF)级6周SD品种的雌性大鼠12只,以不同浓度梯度川楝子醇提物作用24 h、48 h、72 h,观... 目的:探究川楝子醇提物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T淋巴细胞(CCRF-CEM)细胞株及无特定病原体(SPF)级6周SD品种的雌性大鼠12只,以不同浓度梯度川楝子醇提物作用24 h、48 h、72 h,观察其对CCRF-CEM细胞的抑制及凋亡的影响。结果:16 mg/L、80 mg/L、400 mg/L川楝子醇提物作用ALL细胞的不同时间具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相较于对照组,于同一时间点,不同质量川楝子醇提物的吸光度值明显不同,且随着质量的增加吸光度值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16 mg/L、80 mg/L、400 mg/L川楝子醇提物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同一时间段的给药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质量浓度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于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川楝子提取物的B细胞淋巴瘤-2(Bcl-2)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P53基因表达明显不同(P<0.05);Bax基因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cl-2基因表达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4 h 400 mg/L川楝子醇提物的P53基因表达达到最高,而作用于ALL细胞48 h后,基因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川楝子醇提物可通过线粒体介导抑制白血病CCRF-CEM细胞增殖,并且呈浓度及时间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醇提物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增殖 凋亡 bcl-2关联X蛋白 P53基因 b细胞淋巴瘤-2 线粒体
下载PDF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银银 干惠珠 许新新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0年第12期765-768,共4页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传统上被用作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统称,这种B细胞淋巴瘤在形态学上表现出高级别特征,包括多个有丝分裂象、星空图案、较高的Ki-67等。但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分类重新定义的HGBL包括伴有myc、bcl-2和(...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传统上被用作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统称,这种B细胞淋巴瘤在形态学上表现出高级别特征,包括多个有丝分裂象、星空图案、较高的Ki-67等。但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分类重新定义的HGBL包括伴有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HGBL,也称为双重打击淋巴瘤(DHL)或三重打击淋巴瘤(THL)和不伴myc、bcl-2、bcl-6重排的HGBL,也称为HGBL,非特指型(HGBL-NOS)。HBGL具有高度侵袭性、疾病进展快、预后差、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差等特点。准确地识别HGBL很重要,因为它可能会改变临床治疗方案。但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及合理的治疗方案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文章对HGBL的生物学特征、诊断评估和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基因重排 b淋巴细胞 MYC基因 bCL-2基因 bCL-6基因
原文传递
维奈克拉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良 王婷 +2 位作者 冯茹 陈頔 金鹏飞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1年第10期523-534,共12页
目的评价维奈克拉单药或联合CD20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CLL)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ClinicalTrials.gov、美国食品药品监理局和... 目的评价维奈克拉单药或联合CD20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CLL)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ClinicalTrials.gov、美国食品药品监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等网站,收集结局指标包含安全性的维奈克拉单药或联合CD20单抗治疗R/R CLL的临床研究,提取安全性相关数据,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量为相对风险比(RR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全部为单臂临床研究(前瞻性研究8项,回顾性研究1项),共纳入819例患者,其中单药组719例,联合用药组100例。维奈克拉单药或联合CD20单抗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血液系统不良事件,3~4级中性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发生的风险分别为46.96%(95%CI:40.27%~53.76%)、20.46%(95%CI:14.79%~27.59%)和15.31%(95%CI:10.30%~22.15%)。其他3~4级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感染[17.79%(95%CI:15.15%~20.77%)]、肿瘤溶解综合征[3.00%(95%CI:1.75%~5.09%)]、高血糖[5.98%(95%CI:3.80%~9.29%)]和低钾血症[4.27%(95%CI:2.54%~7.08%)]。因为不良事件,28.82%(95%CI:16.56%~45.24%)的患者中断维奈克拉治疗≥1次,17.19%(95%CI:10.96%~25.94%)的患者降低维奈克拉剂量,9.56%(95%CI:7.64%~11.89%)的患者永久停用维奈克拉,1.90%(95%CI:0.86%~4.17%)的患者死亡。接受维奈克拉联合CD20单抗治疗的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风险和维奈克拉减量风险明显高于单用维奈克拉患者(57.00%比41.69%,RRR=1.36,95%CI:1.12~1.66;38.18%比14.97%,RRR=2.55,95%CI:1.48~4.39)。结论维奈克拉治疗R/R CLL的不良事件主要为血液系统不良事件,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风险超过40%。联用CD20单抗后,除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因不良事件导致维奈克拉减量的风险明显增加外,其他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 b细胞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META分析 维奈克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