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是免疫调控中重要的检查点分子之一。BTLA属于CD28超家族,其蛋白质结构类似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是免疫调控中重要的检查点分子之一。BTLA属于CD28超家族,其蛋白质结构类似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BTLA主要在B细胞和T细胞中表达,也被发现存在于其它一些先天免疫细胞,例如树突状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到目前为止,疱疹病毒入侵介质(herpesvirus entry mediator,HVEM)是在人类细胞中发现的BTLA的唯一配体。HVEM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超家族,其与BTLA的相互作用直接连接了CD28和TNFR两大家族。BTLA与HVEM的结合通常介导免疫抑制效应,并在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BTLA/HVEM通路除了提供负调控信号以外,还能促进T细胞的存活,这种双重信号系统的存在使得BTLA介导的免疫调控更加精细和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TLA参与并影响了T细胞、B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介导的免疫调控,并因此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例如炎症、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为基础,就BTLA在免疫调控及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负向共刺激受体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在急性哮喘小鼠模型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地塞米松对BTLA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BALB/C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目的研究负向共刺激受体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在急性哮喘小鼠模型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地塞米松对BTLA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BALB/C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OVA联合AL(OH)3第1和第8天分别致敏和第15~17天激发,建立急性哮喘模型。HE染色观察3组气道炎症浸润情况;Elisa检测血清IL-4和IFN-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BTLA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哮喘组肺部小气道和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EOS)明显,上皮细胞增生;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组脾脏CD4+T淋巴细胞表面BTL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BTLA在地塞米松治疗组比哮喘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TLA在急性哮喘模型表达上调参与炎症调控;地塞米松能进一步上调BTLA表达,抑制气道炎症。展开更多
旨在通过免疫信息学方法预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结构蛋白的T、B细胞表位,为非洲猪瘟(ASF)表位疫苗的设计研制提供参考。从NCBI和RCSB数据库获取ASFV蛋白质序列和三维结构,利用IEDB、DTU Health Tech等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对ASFV的5...旨在通过免疫信息学方法预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结构蛋白的T、B细胞表位,为非洲猪瘟(ASF)表位疫苗的设计研制提供参考。从NCBI和RCSB数据库获取ASFV蛋白质序列和三维结构,利用IEDB、DTU Health Tech等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对ASFV的5种结构蛋白p72、p17、p49、M1249L和H240R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线性B细胞和构象B细胞表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5种蛋白质均为亲水性,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仅M1249L例外;预测到抗原性良好、无毒、无致敏的细胞毒性T细胞优势表位27个,线性B细胞优势表位35个;预测到仅针对p72的构象B细胞优势表位2个。结论:ASFV的5种蛋白质可能具有多个潜在T、B细胞表位,其中B细胞表位相对占优,5种蛋白质中p72和M1249L最具疫苗研发前景,可结合蛋白质相关参数信息为构建ASF表位疫苗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不同疾病程度的HBV相关肝病患者的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及与肝病阶段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探究.目的探究不同阶段HBV相关...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不同疾病程度的HBV相关肝病患者的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及与肝病阶段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探究.目的探究不同阶段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细胞因子变化特点及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观察性研究,共纳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6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decompensated cirrhosis,DCC)患者122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109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病史、治疗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Child-Paugh分级及HCC患者肿瘤巴塞罗那分期,分析各项指标,尤其是T细胞亚群计数及细胞因子的组间差异及特征.结果HBV相关肝硬化、HCC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与Child分级A到C呈负相关.HCC患者CD8^(+)T细胞绝对计数显著低于DCC[240(150-379)cells/μLvs 277(154-435)cells/μL,P<0.05]及CHB[240(150-379)cells/μL vs 452(269-706)cells/μL,P<0.001]患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在HCC组均最高.DCC、HCC患者Child-Paugh分级越差,CD3^(+)、CD8^(+)T细胞水平越低,IL-6水平越高.HCC患者CD3^(+)、CD8^(+)T细胞水平随着肿瘤巴塞罗那分期由A到D呈下降趋势,IL-6呈上升趋势.且肝硬化、HCC患者CD3^(+)(r=-0.340,P<0.001)、CD8^(+)(r=-0.353,P<0.001)T细胞水平与IL-6升高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HBV相关肝硬化、HCC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计数与Child分级(由A到C)呈负相关,且IL-6水平与CD8^(+)T细胞计数存在负相关关系.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负向共刺激受体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在急性哮喘小鼠模型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地塞米松对BTLA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BALB/C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OVA联合AL(OH)3第1和第8天分别致敏和第15~17天激发,建立急性哮喘模型。HE染色观察3组气道炎症浸润情况;Elisa检测血清IL-4和IFN-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BTLA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哮喘组肺部小气道和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EOS)明显,上皮细胞增生;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组脾脏CD4+T淋巴细胞表面BTL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BTLA在地塞米松治疗组比哮喘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TLA在急性哮喘模型表达上调参与炎症调控;地塞米松能进一步上调BTLA表达,抑制气道炎症。
文摘旨在通过免疫信息学方法预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结构蛋白的T、B细胞表位,为非洲猪瘟(ASF)表位疫苗的设计研制提供参考。从NCBI和RCSB数据库获取ASFV蛋白质序列和三维结构,利用IEDB、DTU Health Tech等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对ASFV的5种结构蛋白p72、p17、p49、M1249L和H240R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线性B细胞和构象B细胞表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5种蛋白质均为亲水性,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仅M1249L例外;预测到抗原性良好、无毒、无致敏的细胞毒性T细胞优势表位27个,线性B细胞优势表位35个;预测到仅针对p72的构象B细胞优势表位2个。结论:ASFV的5种蛋白质可能具有多个潜在T、B细胞表位,其中B细胞表位相对占优,5种蛋白质中p72和M1249L最具疫苗研发前景,可结合蛋白质相关参数信息为构建ASF表位疫苗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 探讨CAR-T细胞疗法治疗老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CAR-T治疗的21例老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探讨CAR-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21例老年B-ALL患者CAR-T治疗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分别为:38.1%(8/21),42.9%(9/21)和28.6%(6/21);与CAR-T回输前相比,CAR-T后一周白细胞绝对计数无显著差异,一个月后显著升高(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在CAR-T后一周和一个月均无显著差异(P>0.05),C反应蛋白在CAR-T后7天显著升高,30天后显著降低(-3 d vs 7 d,P=0.007;30 d vs 7 d,P=0.000 6);首次输注CAR-T后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为85.7%(18/21),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CAR-T后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81.0%,与性别、CAR-T细胞类型、费城染色体、高肿瘤负荷、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次数、LDH值以及血小板计数均无相关性(P>0.05),中位PFS为13个月;R/R B-ALL患者CAR-T治疗后CR率为75%(6/8),PFS率为67.5%,中位PFS时间为12个月;回输CAR-T后复发时间平均为10.2个月。结论 CAR-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老年B-ALL患者具有较好的缓解率,为预后差的老年B-ALL患者提供有潜能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