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l/Ga-MOR分子筛催化甲醇/二甲醚羰基化反应机理的理论计算研究
1
作者 任鹏宇 刘卓 +4 位作者 权燕红 郭军军 马宏 武建兵 王永钊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34,共12页
采用DFT计算比较分析了B、Al和Ga分别同晶取代MOR分子筛八元环侧袋T3位点及十二元环孔道T4位点时甲醇及二甲醚羰基化反应机制的共性及差异。研究发现,CO插入甲氧基生成乙酰基的反应遵循S_(N)2机制,且为羰基化反应过程中的决速步;473 K下... 采用DFT计算比较分析了B、Al和Ga分别同晶取代MOR分子筛八元环侧袋T3位点及十二元环孔道T4位点时甲醇及二甲醚羰基化反应机制的共性及差异。研究发现,CO插入甲氧基生成乙酰基的反应遵循S_(N)2机制,且为羰基化反应过程中的决速步;473 K下,无论甲醇或二甲醚为原料,生成的乙酰基更倾向于与甲醇中的CH3O作用生成乙酸甲酯;T3位点具有更好的羰基化择形性,而T4位点上更倾向于发生由三甲基氧鎓离子生成芳烃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副反应。与Al-MOR相比,在T3位点引入B和Ga会导致羰基化反应能垒的升高,降低其催化性能;而在T4位点引入B和Ga(尤其是B)则可大幅提升其生成三甲基氧鎓离子的能垒,抑制芳烃生成过程,提升催化剂稳定性。本工作有助于认识MOR分子筛不同孔道内酸性位点发生同晶取代时催化羰基化反应机制的差异,为调控设计高效MOR沸石催化剂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化 甲醇 二甲醚 b/Al/Ga-mor分子筛 DFT计算 反应机理
下载PDF
东南亚地震活动与b值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冠禾 刘绍文 祝文婧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6-786,共11页
东南亚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洋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历史上曾发生十余次巨大地震,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是威胁东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主要自然灾害。系统梳理该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估... 东南亚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洋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历史上曾发生十余次巨大地震,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是威胁东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主要自然灾害。系统梳理该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估未来灾害风险格局,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及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东南亚地区1900年以来M≥5地震的时空分布统计分析和地震b值计算,揭示出该区的地震活动在时间上表现出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变化的特征;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效应,成丛性强且主要集中在5个地震统计区内,其中印尼—马来多岛弧盆系地震区和菲律宾群岛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最为活跃。总体而言,东南亚5个地震区的b值偏低,在0.42~0.91之间。该区内的地震b值也存在时空差异,受大地震事件、俯冲带年龄、活动断裂带和震源深度等众多因素影响,但主控因素在不同区域有所不同。地震b值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地震活动预测具有启示作用。上述认识为推进“海洋丝路”工程建设和“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时空分布 b 东南亚 海洋丝路
下载PDF
携载丹酚酸B的丝素蛋白支架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陆家琪 李晓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研究携载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B)的多孔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支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以及对大鼠颅骨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首先,分别将0.2... 目的研究携载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B)的多孔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支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以及对大鼠颅骨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首先,分别将0.2 mg、1 mg和5 mg的SB加入5 mL 10%的丝素蛋白溶液中,通过冷冻冻干的方法形成不同载药浓度多孔支架,即低浓度支架(SF/LSB)、中浓度支架(SF/MSB)和高浓度支架(SF/HSB);根据SB的检测波长测定支架材料中SB的释放,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用来检测支架中释放的SB对rBMSCs的增殖以及成骨分化作用,得出安全剂量组;最后将安全剂量组的支架植入大鼠颅骨骨缺损处,8周后通过Micro-CT扫描、序列荧光标记以及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携载SB的SF多孔支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空白SF组当作对照。结果SB稳定地从支架中释放出来,释放的SB在体外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rBMSCs的成骨分化,但是SF/MSB和SF/HSB组间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单纯的SF支架相比SF/MSB支架能够明显地促进新骨再生及矿化。结论携载SB的SF多孔支架可显著促进rBMSCs的增殖、成骨分化,增强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丝素蛋白 成骨分化 骨再生
下载PDF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校读札记
4
作者 高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刑德》甲篇“德徙土”“(刑)居木”应改释为“德居土”“(刑)【从水】徙木”,离【=(离,离)廿(二十)岁而复并居】水”应改释为“离行【十六岁而复并居木,廿岁复并居】水”,“有胜日”应改释为“十胜曰”,“【(刑)、德】以子徙”应改释... 《刑德》甲篇“德徙土”“(刑)居木”应改释为“德居土”“(刑)【从水】徙木”,离【=(离,离)廿(二十)岁而复并居】水”应改释为“离行【十六岁而复并居木,廿岁复并居】水”,“有胜日”应改释为“十胜曰”,“【(刑)、德】以子徙”应改释为“【六康曰:】以子徙”,“倍(背)(刑)德,益”应改释为“逆(刑)德,胜”,“日之奇□□□□伐国□□□□□胜之”可补为“日之奇□以为□伐国,地之,逆刑德,胜之”。此外,本文缀合了《阴阳五行》乙篇《刑日图》的两块帛片,发现了《五行禁日》中被误剪的“斩”字,找到属于该篇的六块残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刑德》甲篇 《阴阳五行》乙篇
下载PDF
经纳米壳聚糖处理的桑蚕丝纤维聚集态结构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成 林红 +1 位作者 路艳华 陈宇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共3页
通过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的纳米壳聚糖处理桑蚕丝纤维,研究桑蚕丝纤维经不同质量分数纳米壳聚糖分散液处理后的聚集态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桑蚕丝纤维经纳米壳聚糖分散液处理后,纤维内部聚集态结构呈现出β化趋势,结晶度和热稳定性提... 通过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的纳米壳聚糖处理桑蚕丝纤维,研究桑蚕丝纤维经不同质量分数纳米壳聚糖分散液处理后的聚集态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桑蚕丝纤维经纳米壳聚糖分散液处理后,纤维内部聚集态结构呈现出β化趋势,结晶度和热稳定性提高;随着纳米壳聚糖质量分数的进一步提高,桑蚕丝纤维β化趋势增强,热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壳聚糖 桑蚕丝 聚集态结构
下载PDF
经纳米TiO_2和壳聚糖处理桑蚕丝的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路艳华 林红 +1 位作者 陈宇岳 华琰蓉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27,共3页
制备粒径为20~60nm的纳米TiO2和壳聚糖分散体系,分散体系中含有能使壳聚糖与桑蚕丝纤维发生反应的交联剂和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以此分散体系对桑蚕丝进行处理后,桑蚕丝纤维的热稳定性增强,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杨氏模量、断裂功以... 制备粒径为20~60nm的纳米TiO2和壳聚糖分散体系,分散体系中含有能使壳聚糖与桑蚕丝纤维发生反应的交联剂和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以此分散体系对桑蚕丝进行处理后,桑蚕丝纤维的热稳定性增强,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杨氏模量、断裂功以及急缓弹性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壳聚糖 桑蚕丝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经壳聚糖处理的盐缩丝纤维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雯 林红 +1 位作者 周晓杰 陈宇岳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27,共4页
采用壳聚糖溶液对盐缩丝纤维进行处理,对比分析了普通桑蚕丝和不同盐缩时间处理盐缩丝的增/失重情况,并对壳聚糖处理后的丝纤维的微观形态、聚集态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处理后,盐缩丝纤维表面有壳聚糖附着,丝纤... 采用壳聚糖溶液对盐缩丝纤维进行处理,对比分析了普通桑蚕丝和不同盐缩时间处理盐缩丝的增/失重情况,并对壳聚糖处理后的丝纤维的微观形态、聚集态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处理后,盐缩丝纤维表面有壳聚糖附着,丝纤维结晶度提高,内部结构呈β化趋势。壳聚糖处理后盐缩丝的断裂强度基本不变,急弹性和弹性变形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脱胶丝 盐缩丝 壳聚糖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丝绸之路文化影响下联珠纹的形式流变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颖 张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86,共6页
在丝绸之路文化的影响下,联珠纹闪烁着独特的异域风格。联珠纹的形式特点一直以来都颇受学者们的关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发现对联珠纹的形式特点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试图以联珠纹织物为载体,以南北朝、隋、初唐、盛唐为时间顺序... 在丝绸之路文化的影响下,联珠纹闪烁着独特的异域风格。联珠纹的形式特点一直以来都颇受学者们的关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发现对联珠纹的形式特点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试图以联珠纹织物为载体,以南北朝、隋、初唐、盛唐为时间顺序,分别从联珠纹的联珠圈、主辅纹样和织造工艺这三个方面的变化来分析丝绸之路文化影响下联珠纹的形式特点发展,试图总结出联珠纹由"西域"到"中土"发展变化的形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联珠纹 织物 形式特点 西域 中土
下载PDF
从古代丝绸之路的产生到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亚欧大陆共同发展繁荣和复兴之路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建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78,共15页
丝绸之路的开发和形成,是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由小范围到大范围,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实现的。亚洲西部,即西亚、南亚、中亚路线的开发、开拓,是其滥觞期。欧洲段的开发及其与西亚、中亚、南亚的联通,是其雏形期。中国汉朝对西域的经... 丝绸之路的开发和形成,是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由小范围到大范围,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实现的。亚洲西部,即西亚、南亚、中亚路线的开发、开拓,是其滥觞期。欧洲段的开发及其与西亚、中亚、南亚的联通,是其雏形期。中国汉朝对西域的经营及张骞通西域,促成了丝绸之路正式形成和开通。古代丝绸之路能够长期存在并有效运行,有诸多推动它运行的重要因素。其一,沿途各国,主要是沿途各大国的主动开拓、经营是丝绸之路开通和维持的主导力量。其二,沿途各国对交通道路的修建,为丝绸之路的运行创造了实际的基础,是丝绸之路得以运行的最重要的条件。其三,遍布于欧亚大陆各交通要道上的大小城镇,是丝绸之路网络上的结点,是丝绸之路运行的支柱。其四,丝绸之路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商品的互补性、开拓和维持丝路动力和目的的多样性,是丝绸之路长期存在的重要条件。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既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传承和宏扬,又为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并在完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中,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使之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活力。为更好地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我们应深入理解和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创新意涵,看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结构上的新特点;应在取得更多国家认同上多下功夫;应积极主动,多措并举,推动和引导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应充分发挥国内各地优势,特别是要把我国的边疆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应充分发挥现有国际和区域合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亚欧大陆 国际合作
下载PDF
桑蚕丝织物不同形式的紫外光老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明津法 蒋耀兴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
以桑蚕丝电力纺织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形式的紫外光辐照处理,研究其老化过程中性能的变化情况。对于桑蚕丝织物表面的泛黄情况,采用了黄变指数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织物表面的黄变指数随照射时间的延长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且人... 以桑蚕丝电力纺织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形式的紫外光辐照处理,研究其老化过程中性能的变化情况。对于桑蚕丝织物表面的泛黄情况,采用了黄变指数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织物表面的黄变指数随照射时间的延长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且人工汗液浸渍照射处理对黄变指数的影响大于直接照射处理;织物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桑蚕丝织物红外特征吸收峰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经由Magoshi和Bhat提出的结晶度的推导公式计算得到,老化后桑蚕丝的结晶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丝 紫外光老化 人工汗液 黄变指数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基本特征分析——以陕西省部分高校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科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西部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呈现出"强弱面并存"、"优劣性参半"的显著特征。当前应以《国家安全法》为依据完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机制,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拓宽教育思路,丰富教育内容,培... 西部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呈现出"强弱面并存"、"优劣性参半"的显著特征。当前应以《国家安全法》为依据完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机制,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拓宽教育思路,丰富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多管齐下,引导西部高校学生积极关注国家安全环境、安全政策、安全动向;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切实重视"一带一路"战略的宣传,使大学生熟知其内涵与内容、了解其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西部高校大学生 国家安全意识 总体国家安全观
下载PDF
“新丝绸之路”战略中的民族因素分析——以中亚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云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7-82,共6页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曾经是沟通欧洲和亚洲的陆路纽带,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域,其文化、民族、宗教思想的多样性具有代表性。该地区的民族问题异常突出,各民族间、民族内的矛盾以及其他由民族冲突引...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曾经是沟通欧洲和亚洲的陆路纽带,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域,其文化、民族、宗教思想的多样性具有代表性。该地区的民族问题异常突出,各民族间、民族内的矛盾以及其他由民族冲突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新丝绸之路"计划会对中亚地区的民族问题产生影响,而本地区各种民族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中亚 民族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中的黄帝形象及其生成语境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圣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30,共6页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中的黄帝形象,一是以道为本,又兼具法家色彩,从老庄的“虚无”转向了黄老的“务实”;二是集国家权力于一身,表现出一统天下的封建君主化特征;三是神性彻底消失,由此前的人神合一变成了纯粹的世俗...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中的黄帝形象,一是以道为本,又兼具法家色彩,从老庄的“虚无”转向了黄老的“务实”;二是集国家权力于一身,表现出一统天下的封建君主化特征;三是神性彻底消失,由此前的人神合一变成了纯粹的世俗之人。该书中的黄帝形象,是战国秦汉间“百家言黄帝”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产物。在黄帝人文初祖形象发生发展的链条上,该书的贡献虽不及《史记》,但也构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 黄帝形象 生成语境
下载PDF
XPD和P53对HepG2.2.15增殖及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丁浩 张吉翔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和P53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增殖及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HepG2.2.15细胞,转染后第2天给予20μmo... 目的: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和P53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增殖及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HepG2.2.15细胞,转染后第2天给予20μmol/L的Pifithrin-α(P53抑制剂)孵育24h。分为空白对照组、pEGFP-N2组、pEGFP-N2/XPD组、pEGFP-N2/XPD+Pifithrin-α组及Pifithrin-α组。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XPD、HBx、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1)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使得XPD表达增高(均P<0.001);XPD表达增高使得HBx和Bcl-2表达降低,同时使得Bax表达增高,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这一作用(均P<0.01)。(2)XPD表达增高抑制了细胞增殖活力,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降低细胞活力的作用(均P<0.001)。(3)XPD表达增高引起了细胞G1期增加、S期减少,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这一作用(均P<0.001)。结论:XPD是通过P53途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下调HBx和Bcl-2的表达并上调Bax的表达;XPD、P53和HBx三者之间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调节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系 肿瘤 转染 着色性干皮病蛋白质D组 病毒蛋白质类肝炎 病毒 乙型基 因p53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校读札记
15
作者 戎辉兵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对《马王堆汉墓帛书》(一)中的注释作校订、补充。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帛书》 释文 注释
下载PDF
西方学者视域中的“丝绸之路”——聚焦历史学家彼得·弗兰克潘最新力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6
作者 王燕 邵慧丽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9-103,共5页
英国学者彼得·弗兰克潘的新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欧美学者对"丝绸之路"历史与今天所作的客观、全新的解读。作者摆脱了西方中心主义,强调了西亚和中亚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连接东西方文明中... 英国学者彼得·弗兰克潘的新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欧美学者对"丝绸之路"历史与今天所作的客观、全新的解读。作者摆脱了西方中心主义,强调了西亚和中亚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连接东西方文明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中国为"一带一路"愿景所作的努力以及此愿景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复兴的巨大潜力。21世纪充满了变革与挑战,彼得·弗兰克潘的专著为东西方读者客观认识"丝绸之路"以及"一带一路"理念提供了新视角和更为开放的思路。"一带一路"起到了带动全球经济发展、推动中亚各国复兴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世界各国相互学习、借鉴、进行文化交融和理解从而发挥自身特色的共同发展之路,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彼得·弗兰克潘 “新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活性诺威克隆红FN-3GL对丝绸的染色工艺研究
17
作者 杨晓静 肖玲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9期65-66,68,共3页
活性染料诺威克隆红FN-3GL上染丝绸,结果发现诺威克隆红FN-3GL对丝绸有较好的直接性,当染色温度为80℃、硫酸钠60g/L、小苏打10g/L固色、浴比1∶30的条件下,该染料上染丝绸固色率可达80%以上,耐洗及耐摩擦色牢度均在4级左右,且染得丝绸... 活性染料诺威克隆红FN-3GL上染丝绸,结果发现诺威克隆红FN-3GL对丝绸有较好的直接性,当染色温度为80℃、硫酸钠60g/L、小苏打10g/L固色、浴比1∶30的条件下,该染料上染丝绸固色率可达80%以上,耐洗及耐摩擦色牢度均在4级左右,且染得丝绸织物颜色鲜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丝绸 上染率 固色率 K/S L*a*b*值
下载PDF
柞丝绸B型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研究
18
作者 林杰 富宇宁 崔一帆 《染料与染色》 CAS 2015年第5期34-36,54,共4页
本文对柞丝绸B型活性染料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选用三种B型活性染料,设定不同温度、盐浓度、碱剂浓度、浴比、染料浓度等工艺条件对柞丝绸进行染色,然后通过对染后纤维的色深值、染色牢度以及强力等项目的测试分析,最终推出最佳工艺条... 本文对柞丝绸B型活性染料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选用三种B型活性染料,设定不同温度、盐浓度、碱剂浓度、浴比、染料浓度等工艺条件对柞丝绸进行染色,然后通过对染后纤维的色深值、染色牢度以及强力等项目的测试分析,最终推出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活性染料的染色特征值与染色性能的关系,对柞蚕丝B型活性染料染色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活性染料 柞丝绸 染色性能
原文传递
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层次体系划分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婵娟 胡志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32,共6页
基于全球1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777个港口的航线连接数据,统计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6个国家之间的海运联系情况,以国家为节点,分别构建以国家拥有航线数量和月平均贸易次数为权重的加权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结合优势流(dominant flow)和显著... 基于全球1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777个港口的航线连接数据,统计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6个国家之间的海运联系情况,以国家为节点,分别构建以国家拥有航线数量和月平均贸易次数为权重的加权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结合优势流(dominant flow)和显著流(significant flow)分析方法对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的层次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航线数量加权网络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贸易次数加权网络也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但是并不明显;在两种加权网络中,阿联酋都属于第一层次,是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中的核心国家;由多重流分析结果得出,中国和新加坡这两个世界航运大国在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中均处于第二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上丝绸之路 海运网络 层次体系 集装箱班轮公司 优势流 显著流
原文传递
历史地理视角下丝绸之路空间格局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小标 李娜 +2 位作者 陆玉麒 周颖 李玉良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69-3087,共19页
已有的“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已逐步引起了学界对历史文化资源于今日发展影响的关注,然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依托和出发点,丝绸之路相关量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文明的角度来说,如何认识丝绸之路是当代中国理解全球的关键。运... 已有的“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已逐步引起了学界对历史文化资源于今日发展影响的关注,然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依托和出发点,丝绸之路相关量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文明的角度来说,如何认识丝绸之路是当代中国理解全球的关键。运用OLS、Logistic回归等手段,定量探讨了丝绸之路路线的形成动因以及其对历史及当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丝绸之路道路密度分布总体处于波动状态,在以罗马、长安、大都为代表的交通网络起始点以及撒马尔罕、塔什干为代表的内线重要中转枢纽处密度数值大幅提高。②作为商业贸易通道,丝绸之路路线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地理因子,主要倾向于低坡度、高起伏度的地区,这一点在中亚复杂山地地形中表现得尤为明显。③丝绸之路的开辟与通畅,对当时社会经济、城市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丝绸之路道路密度同距最近海岸距离、纬度、历史文明指数等指标一道构成了古代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④丝绸之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对今日经济的发展仍起着难以否认的支撑作用。丝绸之路道路密度每增加1%,所在区域夜间灯光指数增加0.373。本文通过横跨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的探索能够很好地提供差异化理论视角和技术手段助益,为相关研究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启发作用,同时也为“一带一路”相关理论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与历史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空间分布 持续性 欧亚大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