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简《保训》释义
1
作者 马文增 《现代语文》 2024年第5期46-54,共9页
以整理者的严式释文为底本,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重新释读清华简《保训》。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运用“二重证据法”,将《周易》《尚书》《逸周书》等传世文献与《保训》相比较,又征引马王堆帛书《老子》、清华简《五纪》等出土文献与《保... 以整理者的严式释文为底本,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重新释读清华简《保训》。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运用“二重证据法”,将《周易》《尚书》《逸周书》等传世文献与《保训》相比较,又征引马王堆帛书《老子》、清华简《五纪》等出土文献与《保训》相印证,从思想史、文化史的角度来发掘《保训》的真义,并将之作为章句训诂的依据。《保训》是周文王的临终遗训,文王追述了黄帝之质朴、舜之良善、微之理智、汤之义勇,并将自己所秉持的诚实、公正、宽容、不懈之道传给武王,叮嘱武王要心存敬畏、勤政用贤。《保训》对于中国上古史尤其是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保训》 周文王 遗训 释义
下载PDF
先秦“训”体的生成与演变
2
作者 蔡树才 彭安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3-100,共8页
“训”是上古政事和话语系统中实际使用到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由《尚书》《逸周书》的相关篇籍结合新出清华简《保训》《命训》篇,我们能大体窥见“训”的基本体式、文化特性和演变脉络。“训”体在先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商代以... “训”是上古政事和话语系统中实际使用到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由《尚书》《逸周书》的相关篇籍结合新出清华简《保训》《命训》篇,我们能大体窥见“训”的基本体式、文化特性和演变脉络。“训”体在先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商代以及更早时代的“训”文有强烈的宗教、巫术仪式特征;西周时期则与大量其他文献和文体一样,乃是神道设教和政治礼仪活动的产物;春秋晚期至战国,“训”体进入第三个阶段,为说理散文,当然也因此丧失了其自身原有的文体特性。“训”体的演变过程生动展示了先秦文学从原生态记录向写本文学,从口传、口诵甚至表演向书面写本的过渡,以及多时代、多作者文化印迹“叠加”的“衍生型”文学文本生成过程,当然也体现了先秦讲求社会效应的文学本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训》 《命训》 仪式文本 衍生型文本
下载PDF
关于清华简《保训》的著作年代问题 被引量:11
3
作者 杜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6,共7页
关于清华简《保训》的著作年代,不少学者相信它源于西周文本。然而,通过对《保训》的语言特征、阴阳观念、中道思想的比勘分析,可以推定它并非商末周初史官实录的周文王遗言,而是成书于战国前期的托古言事之作。
关键词 清华简 《保训》 著作年代 战国前期
下载PDF
丧礼临终之仪与周代遗训遗言——以《尚书·顾命》、春秋“遗训”及清华简《保训》为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韩高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7,共7页
《尚书·顾命》、《左传》、《国语》及近出清华简《保训》等史料记载了周代的丧礼临终之仪,以及作为"礼文"的"遗训"与"遗言"。从《顾命》到《左传》等所载来看,丧礼临终之仪的实行有自上而下传播的... 《尚书·顾命》、《左传》、《国语》及近出清华简《保训》等史料记载了周代的丧礼临终之仪,以及作为"礼文"的"遗训"与"遗言"。从《顾命》到《左传》等所载来看,丧礼临终之仪的实行有自上而下传播的趋势,较之《顾命》所载,春秋时代的遗训书面化、礼仪化特征逐渐减弱,口语化的特点比较突出。对比而言,清华简《保训》是春秋时人根据《顾命》拟写的文王遗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礼 临终之仪 周代 遗训 《顾命》 《保训》
下载PDF
清华简《保训》“测阴阳之物”新论 被引量:3
5
作者 曾振宇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21-29,共9页
清华简《保训》问世后,学界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无论在文字的释读、隶定,抑或思想史层面的研究上,都存在较大分歧,实际上很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人认为,清华简《保训》涉及古代源远流长的一种方术——气占。殷周时代,卜筮... 清华简《保训》问世后,学界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无论在文字的释读、隶定,抑或思想史层面的研究上,都存在较大分歧,实际上很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人认为,清华简《保训》涉及古代源远流长的一种方术——气占。殷周时代,卜筮之风隆盛,灼龟为卜问,蓍占为筮问。这两种祷问术数因有殷墟甲骨和《周易》的传世,人们知之甚详。但对于"气占"这一方术了解甚少,清华简《保训》的问世,唤醒了我们对古代这一方术的记忆。换言之,必须从气占视域去分析与评论《保训》"测阴阳之物",才能弄清楚其中的真实含义。气占与天人感应世界观紧密相关,除了人与自然相互影响之外,气占在性质上是一种方术,在某些层面也可以说是一种古代巫术。气占祈求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揣摩天心天意,力求做到人事与天意协调一致,期盼天降祥瑞而不是谴告,从而达到天命不移之社会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训》 气占 阴阳
下载PDF
释中——读清华简《保训》 被引量:5
6
作者 葛志毅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1-34,共14页
清华简《保训》述及舜"求中"、"得中",上甲微"假中"、"归中",论者说以中道。借助对有关记载的中、中和、中正、中庸及相关的极、皇极诸概念的比证分析,可知中乃一内涵极为丰富的政治伦理概念,... 清华简《保训》述及舜"求中"、"得中",上甲微"假中"、"归中",论者说以中道。借助对有关记载的中、中和、中正、中庸及相关的极、皇极诸概念的比证分析,可知中乃一内涵极为丰富的政治伦理概念,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治道理想,其义当从三代的河洛文化背景内寻绎。"保训"当读为"宝训",但绝非"珍贵的训诫"。宝者以道为贵宝,其义存于《逸周书·宝典》所记载武王对周公的训谕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训》 《宝典》 中和 中正 中庸 皇极
下载PDF
洪武七年官修《皇明宝训》史料价值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永康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6-97,共12页
《皇明宝训》是洪武七年成书的一部官修史书,由于其成书较早,保存了大量元明之际以及明初的原始档案。通过比较《皇明宝训》与《太祖实录》的相关文本,可以发现对同一史实的记载,从具体事实、详略叙述到语言风格,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皇明宝训》是洪武七年成书的一部官修史书,由于其成书较早,保存了大量元明之际以及明初的原始档案。通过比较《皇明宝训》与《太祖实录》的相关文本,可以发现对同一史实的记载,从具体事实、详略叙述到语言风格,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皇明宝训》还包括很多《太祖实录》失载的史料。《皇明宝训》为研究元末明初的历史提供了不同的文本,可证《太祖实录》和《太祖宝训》之失,亦可补其缺,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明宝训》《太祖实录》《太祖宝训》
下载PDF
礼乐文明视野下的清华简《保训》“詷”字新释——以《尚书·顾命》与“内史亳同”为线索 被引量:1
8
作者 白立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125,共7页
清华简《保训》是“书”类文献,部分记述与《尚书·顾命》相似。《保训》中“詷”的训释与《顾命》中的礼器“同”密切相关。经学家多认为“同”为酒器,但始终未能得到文献或实物的证明。而“内史亳同”的发现证实了“同”为祼礼中... 清华简《保训》是“书”类文献,部分记述与《尚书·顾命》相似。《保训》中“詷”的训释与《顾命》中的礼器“同”密切相关。经学家多认为“同”为酒器,但始终未能得到文献或实物的证明。而“内史亳同”的发现证实了“同”为祼礼中使用的酒器。“同”字源于盛放美酒的竹筒,最晚在商代就成为祭祀中的重要礼器。清华简《保训》中的“詷”正是祼礼中的酒器,文本以“詷”指代传“中”的整套礼仪,反映了“中”以及以礼传“中”在周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训》 《顾命》 “内史亳同”
下载PDF
清华简《保训》篇真伪讨论中的文献辨伪方法论问题——以姜广辉先生《<保训>疑伪新证五则》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连龙 《古代文明》 CSSCI 2011年第2期56-61,113,共6页
关于清华简《保训》的真伪问题,学界争讼已久。本文主要以姜广辉先生《〈保训〉疑伪新证五则》所提出现代造伪说的五条新证据为例,从文献的载体、文辞、文法及思想内容等辨伪角度,对清华简《保训》篇真伪讨论中的文献辨伪方法论问题进... 关于清华简《保训》的真伪问题,学界争讼已久。本文主要以姜广辉先生《〈保训〉疑伪新证五则》所提出现代造伪说的五条新证据为例,从文献的载体、文辞、文法及思想内容等辨伪角度,对清华简《保训》篇真伪讨论中的文献辨伪方法论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训》篇 清华简 辨伪
下载PDF
跳出文本读文本:据书手特点释读《参不韦》的几处疑难文句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连翔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4期16-24,153,共10页
清华简《参不韦》是由“《保训》书手”两次抄写而成,根据其字迹所反映的个人特点,可将《参不韦》简72的“魝”校读为“割(害)”;将简41、94写作“兵”形的“戒”字,从同形字中区分出来;将简62、73、118三处与“由”字同形的“古”,读... 清华简《参不韦》是由“《保训》书手”两次抄写而成,根据其字迹所反映的个人特点,可将《参不韦》简72的“魝”校读为“割(害)”;将简41、94写作“兵”形的“戒”字,从同形字中区分出来;将简62、73、118三处与“由”字同形的“古”,读为“辜”;将简14、47、60从“厇”声的“[口厇]”等字,释读为“橐”,训为藏;将简44整理报告释为“湄”之字,改为“[氵申]”,并将所处文句读为“几(机)[辶朱](速)女(如)[氵申](电),神[辶朱](速)女(如)[百分](化)”。另据“《皇门》书手”对他抄写内容的校改,可将“民盈”之“民”读为“弥”。这些试解旨在说明,面对具有鲜明书写特点的写本古书,其文本整理的疑难问题,可以尝试“跳出文本读文本”来思考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参不韦》 《保训》书手 书手特点 讹字
下载PDF
清华简《保训》发微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伟峰 《榆林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8-111,共4页
清华简《保训》之"中"应训为"忠","中"与简文的"志"相呼应,"志"训为"德","中"是"恪尽职守,勤劳天下"的品德,"中"是"志"的具体... 清华简《保训》之"中"应训为"忠","中"与简文的"志"相呼应,"志"训为"德","中"是"恪尽职守,勤劳天下"的品德,"中"是"志"的具体表现。"中"是选拔酋邦首领的首要标准。从尧、舜、禹一直到殷商晚期都非常重视这种品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训》 品德
下载PDF
《保训》与西周初期的史鉴思想
12
作者 刘雪飞 李建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9-103,共5页
清华简《保训》篇对研究西周初期的史鉴思想有重要的意义。《保训》记录了周文王以历史典故教导太子,希望他能够效法舜、上甲微、成汤,最终"身受大命"的训告。文王所传宝训是其治国经历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以及对当时天下大... 清华简《保训》篇对研究西周初期的史鉴思想有重要的意义。《保训》记录了周文王以历史典故教导太子,希望他能够效法舜、上甲微、成汤,最终"身受大命"的训告。文王所传宝训是其治国经历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以及对当时天下大势的理性认识,是古代帝王乃至统治集团为实现政治的目的而进行的以史为鉴的历史教育的经典模式。《保训》中所反映的史鉴思想,是以新的"天命"史观为中心的,以文武并用得天下的历史经验为基本内容的较为完整的历史借鉴理念,它蕴含了"殷鉴"思想的一些重要内容。《保训》及其史鉴理念构成了从文王到周公史鉴思想发展的完整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训》 周文王 史鉴思想 殷鉴 天命
下载PDF
清华简《保训》解诂(四则)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崇礼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7-19,共3页
在诸位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保训》的一些字词和文句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和疏通,主要有:1.采纳《释文》或说的意见,把"詷"读为"诵",并把"恐弗念终"的"念"训为"背诵"。2.对"... 在诸位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保训》的一些字词和文句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和疏通,主要有:1.采纳《释文》或说的意见,把"詷"读为"诵",并把"恐弗念终"的"念"训为"背诵"。2.对"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重新断句并作了解释。3.对"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身兹服惟允"的意思进行疏通,并认为和《中庸》对"中道"的相关论述比较符合。4.把"卣"读作"攸",训为"松弛、松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保训》 解诂
下载PDF
孔子德治思想与先周文明的联系
14
作者 方铭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5期59-64,共6页
周先祖不窋在夏后启开启家天下体制后,亡命戎狄,在戎狄之间,继续贯彻五帝之德,树立以德治为核心的先周文化价值体系,而此价值体系,为周文明所继承。清华简《保训》的发现,证明周领导人把德治问题看作是统领天下的生命线。孔子站在更高... 周先祖不窋在夏后启开启家天下体制后,亡命戎狄,在戎狄之间,继续贯彻五帝之德,树立以德治为核心的先周文化价值体系,而此价值体系,为周文明所继承。清华简《保训》的发现,证明周领导人把德治问题看作是统领天下的生命线。孔子站在更高的文化视野,对周文化进行了重新阐释,并由此形成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德治 清华简 《保训》 不窋 先周
下载PDF
清华简《保训》篇意旨发微
15
作者 董恩林 王飞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66-74,共9页
清华简《保训》篇作为周文王的遗训,所蕴含的意旨备受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四次出现的“中”。研究者大多自然地将《保训》篇的“中”与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观念“中道”相联系,故而将“中道治国”视为该篇的核心意旨。但“中道”... 清华简《保训》篇作为周文王的遗训,所蕴含的意旨备受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四次出现的“中”。研究者大多自然地将《保训》篇的“中”与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观念“中道”相联系,故而将“中道治国”视为该篇的核心意旨。但“中道”说在解释《保训》篇四个“中”时存在矛盾之处,于是围绕这四个“中”是何含义,学界聚讼不已,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解读《保训》篇思想内涵的思路。因此,解读《保训》篇的思想内涵不应将视野局限在“中”上,而应放眼文本自身的性质、体裁,做内在的思想解读。细致分析《保训》篇,不难发现在“中”之外,还有另一重要思想——即出现在周文王遗训开头和结尾的“勿淫”。这或许可以为《保训》篇核心意旨的解读提供另一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中”的思想意涵的诠释开启另一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训 清华简 勿淫 尚书
下载PDF
文化记忆和出土“书体”文本中的轶事:论清华简《保训》对文类张力的调和
16
作者 武致知 刘倩(译) 王翔宇(校对)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2期137-153,158,共18页
本文分析了轶事与"书体"两种叙事模式在呈现过去时的不同之处。"书体"文本对过去的呈现是论断性的,为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构建了一个权威且真实的框架,而轶事则将道德的、修辞的、个体的、甚至颠覆性的细节纳入叙事... 本文分析了轶事与"书体"两种叙事模式在呈现过去时的不同之处。"书体"文本对过去的呈现是论断性的,为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构建了一个权威且真实的框架,而轶事则将道德的、修辞的、个体的、甚至颠覆性的细节纳入叙事之中,从而充实了框架。因此,这两种形式展现了它们使用过去的资源形成论述并将之发展为共享的文化记忆的不同模式。《保训》以"书体"叙述作为主体框架,而将两则轶事作为文本的核心。通过分析其框架机制、模式话语,以及其他建构文本的方式,本文探讨了轶事何以被嵌入"书体"叙述的架构之中。本文指出《保训》试图将两种大相径庭的叙述模式交织在一起。虽然以"书体"叙述的形式呈现可以忠实传达古代圣王的演说,但另一方面,文本又同时使用轶事回溯地报告与反思过去。这两种不同的时间范围与联系过去的模式呈现了一种根本的张力。文本的作者试图通过调和其语言与结构来缓和这种张力,使得轶事得以完好地嵌入不合身的框架中。最后,本文认为这种不同叙事模式的困难交织反映了公元前3世纪时传统与流行的文类在处理过去问题上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本文化 《保训》 书经 轶事
下载PDF
《保训》篇“中”思想观念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现霞 钟云瑞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35-138,共4页
《保训》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的一篇,内容是周文王50年对太子发的遗训,讲了关于舜与上甲微的两件上古史事,其中4次出现"中"字。儒家典籍《论语》《中庸》之中有"中"的记载,"中"与礼乐制度有关... 《保训》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的一篇,内容是周文王50年对太子发的遗训,讲了关于舜与上甲微的两件上古史事,其中4次出现"中"字。儒家典籍《论语》《中庸》之中有"中"的记载,"中"与礼乐制度有关,具有刑罚律例制度上的公平、中正含义,其蕴含的中道思想成为社会伦理道德准则,在具体施政治国方面体现为"执中"问题。上博简"中"字的发现同样佐证了儒家"和谐"价值观念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训》 “中” 礼乐制度 刑罚制度 政治伦理属性 “执中”原则
下载PDF
清华简校读琐记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浩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65-78,共14页
清華簡《程寤》簡9的■應讀爲"後。戒後"。《保訓》中文王圍繞"中"講述的三個故事不是"寶訓"的具體内容;簡5的"厥有"指的是舜的財貨;簡11■應讀爲"宿不永"。《祭公之顧命》簡18的■... 清華簡《程寤》簡9的■應讀爲"後。戒後"。《保訓》中文王圍繞"中"講述的三個故事不是"寶訓"的具體内容;簡5的"厥有"指的是舜的財貨;簡11■應讀爲"宿不永"。《祭公之顧命》簡18的■應讀爲"眩瞑"。《封許之命》簡2的"雚"應讀爲"觀";簡4缺字應補爲"今在";"畏天之非沈"應理解爲敬畏天命之沉淪;簡8■意爲困頓、哀慟於憂慮。《命訓》簡8的"述"應讀爲"物";簡13■讀爲"刃人","勿"如字讀;簡15"釮"讀爲"戴"。《子犯子餘》簡2"身"讀爲"仁";簡11"與"讀爲"歟"。《攝命》簡6"啻"讀爲"惕"。《邦家處位》簡3"啻"讀爲"皆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 《保訓》 《祭公之顧命》 《封許之命》 《命訓》
下载PDF
試論早期“中國”觀念的形成
19
作者 徐剛 《岭南学报》 2018年第2期213-238,12,共27页
西周初年,'中國'的概念逐漸固定在洛陽,這是武王、周公的戰略設計。在周民族進入中國歷史之前,洛陽一直是個邊緣地帶,並不是政治與文化的中心。西周以前,華夏族的政治經濟中心是九州中的冀州地區。把洛陽作爲天下之中,除了地理... 西周初年,'中國'的概念逐漸固定在洛陽,這是武王、周公的戰略設計。在周民族進入中國歷史之前,洛陽一直是個邊緣地帶,並不是政治與文化的中心。西周以前,華夏族的政治經濟中心是九州中的冀州地區。把洛陽作爲天下之中,除了地理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宗教、軍事、資源上的考慮。'中國'是一個宗教性的概念,是一種精神的象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國 九州 冀州 雒邑 東夏 《保訓》
下载PDF
清华简《保训》篇“中”字研究综述
20
作者 张岱松 《唐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
《保训》是清华简最早整理的一篇文献,甫一发表,就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保训》篇中有一个"中"字,由于其意义模糊而又关乎《保训》核心思想的理解,学者们为此发表了各种见解,这些研究在2009-2011年达到高潮,其后几... 《保训》是清华简最早整理的一篇文献,甫一发表,就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保训》篇中有一个"中"字,由于其意义模糊而又关乎《保训》核心思想的理解,学者们为此发表了各种见解,这些研究在2009-2011年达到高潮,其后几年,随着新的清华简材料的发表,学者们的关注点也有所转移。但是《保训》"中"字的问题却没有最终解决,依然不时有学者发表相关论述。文章对2012年以来关于《保训》篇"中"字的研究加以综述,以期推进对"中"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保训 “中”字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