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genome evolutionary study of the ABC1 gene family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pleiotropic effects of OsABC1-13 in rice development
1
作者 Fuying Ma Mingyu Liu +11 位作者 Peiwen Yan Shicong He Jian Hu Xinwei Zhang Fuan Niu Jinhao Cui Xinyu Yuan Xiaoyun Xin Liming Cao Jinshui Yang Ying Wang Xiaojin Luo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022-1030,共9页
In four rice genomes,85 ABC1-family gene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ative genomics,evolution,genetics,and physiology.One,OsABC1-13,was shown by knockdown and knockout experiments to affect plant height,grain size,and p... In four rice genomes,85 ABC1-family gene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ative genomics,evolution,genetics,and physiology.One,OsABC1-13,was shown by knockdown and knockout experiments to affect plant height,grain size,and photosynthetic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genome analysis Activity of bc1 complex gene PHOTOSYNTHESIS BIOMASS Osabc1-13 HAPLOTYPE
下载PDF
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Rice ABC1 Gene Family and Its Response to Abiotic Stress 被引量:3
2
作者 Qing-song GAO Dan ZHANG +1 位作者 Liang XU Chen-wu XU 《Rice science》 SCIE 2011年第3期167-177,共11页
Members of the activity of bc1 complex (ABC1) family are protein kinases that are widely found in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several plant ABC1 genes participated in the abiotic stress re... Members of the activity of bc1 complex (ABC1) family are protein kinases that are widely found in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several plant ABC1 genes participated in the abiotic stress response. Here, we present the 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rice and Arabidopsis ABC1 genes and the expression analysis of rice ABC1 genes. A total of 15 and 17 ABC1 genes from the rice and Arabidopsis genomes, respectively,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bioinformatics approach.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these proteins suggested that the divergence of this family had occurred and their main characteristics were established before the monocot-dicot split. Indeed, species-specific expansion contributed to the evolution of this family in rice and Arabidopsis after the monocot-dicot split. Intron/exon 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orthologous genes had similar exon sizes, but diverse intron sizes, and the rice genes contained larger introns, moreover, intron gain was an important event accompanying the recent evolution of the rice ABC1 family.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revealed one conserved amino acid segment and four conserved amino acids in the ABC1 domain. Onlin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predicted that nine rice ABC1 proteins were localized in chloroplasts. Real-time RT-PCR established that the rice ABC1 genes were primarily expressed in leaves and the expression could be modulated by a broad range of abiotic factors such as H2O2, abscisic acid, low temperature, drought, darkness and high salinity.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rice ABC1 gene family plays roles in the environmental stress response and specific biological processes of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activity of bc1 complex gene evolutionary analysis abiotic stress expression analysis gene function
下载PDF
氯化铝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及bc1-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傅洪军 董胜璋 +1 位作者 任铁玲 林忠宁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氯化铝 (AlCl3)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bc1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无血清培养至第 7天的大鼠皮层神经元 ,实验组的培养液中加入AlCl3(终浓度分别为 10、10 0、10 0 0 μmol L) ,对照组的培养液中... 目的 探讨氯化铝 (AlCl3)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bc1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无血清培养至第 7天的大鼠皮层神经元 ,实验组的培养液中加入AlCl3(终浓度分别为 10、10 0、10 0 0 μmol L) ,对照组的培养液中加入等体积分数为 0 9%的生理盐水 ,培养 48h后 ,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测定其细胞凋亡率 ;培养 2 4h后 ,用RT PCR法检测bc1 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 各染铝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并具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bc1 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 ,bax基因表达明显升高 ,bc1 2 bax逐渐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也具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相关分析表明 ,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率与bc1 2基因表达呈负相关 ,与bax基因表达呈正相关 ,而与bc1 2 bax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铝可以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bc1 2基因表达下调 ,bax基因表达上调以及bc1 2 bax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铝 大鼠 皮层神经元 bcl-2基因 BAX基因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毒性
下载PDF
水稻脆秆突变体bc1-wu3的鉴定与基因克隆 被引量:2
4
作者 许作鹏 仲崇元 +1 位作者 张丽佳 刘巧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5,共9页
【目的】茎秆机械强度与植株抗倒伏性直接相关。发掘脆秆突变体,克隆其相关基因有助于了解茎秆机械强度遗传机制,为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经^(60)Co-γ诱变的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后代群体中获得一个脆秆突变体,命名为bc1-wu3... 【目的】茎秆机械强度与植株抗倒伏性直接相关。发掘脆秆突变体,克隆其相关基因有助于了解茎秆机械强度遗传机制,为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经^(60)Co-γ诱变的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后代群体中获得一个脆秆突变体,命名为bc1-wu3(brittle culm 1 from Wuyujing3),以突变体bc1-wu3为母本,Kasalath为父本构建相应的F_2分离群体,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定位相应脆秆基因。【结果】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片、叶鞘、茎秆等组织在全生育期始终表现为脆性,易折断;穗长和粒长显著降低,粒宽显著增加。茎秆细胞细胞壁糖成分测定表明,细胞壁中纤维素含量极显著下降,而木糖、葡萄糖及阿拉伯糖含量则显著增加。茎秆切片观察发现突变体茎秆的厚壁细胞层数减少,厚壁细胞细胞壁极显著变薄。遗传分析表明,bc1-wu3脆性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图位克隆的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标记MK12与MK18之间,物理距离为57 kb,在此定位区段内包含1个已克隆的脆性基因BC1(LOC_Os03g30250)。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bc1-wu3中BC1基因第2外显子内(CDS 659处)有1个碱基的替换(G-T),导致编码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异为苯丙氨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BC1基因在脆秆突变体bc1-wu3茎秆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据此推断本研究中定位的脆秆基因bc1-wu3为BC1新等位基因。相关结果加深了对BC1基因功能的认识,有助于阐明水稻茎秆强度遗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脆秆突变体 bc1基因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大肠癌中PCNA、c-erbB2、bc1-2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康旭 冼沛中 +1 位作者 曹军 徐飞鹏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14-15,2,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PCNA、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检测 5 2例大肠癌和正常黏膜各作为对照。用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增殖指数检测其增殖活性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表达。结果 大... 目的 探讨大肠癌PCNA、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检测 5 2例大肠癌和正常黏膜各作为对照。用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增殖指数检测其增殖活性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PCNA、c-erbB2、bc1-2、P5 3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 82 .7%( 4 3 5 2 )、67.3 %( 3 5 5 2 )、69.2 %( 3 6 5 2 )、5 1.9%( 2 7 5 2 )。C -erbB2、Bc1-2与PCNA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C -erbB2、Bc1-2与p5 3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CNA、C -erbB2、Bc1-2、p5 3同时阳性集中在Duck ,sC、D组。结论 PCNA、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因 bcl-2 基因 C-ERBB2 基因 P53
下载PDF
胃粘膜良恶性病变中P53和bc1-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月萍 丁顺德 +6 位作者 温玉梅 薄爱华 邢立强 李海峰 张建林 闫致旺 翟广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65-167,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P5 3与bc1- 2基因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相关性。 方法 收集活检胃粘膜标本及部分手术切除胃癌病理标本 12 6例 ,其中浅表性胃炎 (CSG) 2 9例 ,萎缩性胃炎 (CAG) ,肠上皮化生 (IM) ,不典型增生 (DyS)各 2 ... 目的 探讨P5 3与bc1- 2基因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相关性。 方法 收集活检胃粘膜标本及部分手术切除胃癌病理标本 12 6例 ,其中浅表性胃炎 (CSG) 2 9例 ,萎缩性胃炎 (CAG) ,肠上皮化生 (IM) ,不典型增生 (DyS)各 2 0例 ,胃癌 (GC) 37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 3、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 结果 P5 3在CSG、CAG、IM、DyS、G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9% (2 /2 9)、10 % (2 /2 0 )、15 % (3/2 0 )、30 % (6 /2 0 )、45 95 % (17/37)。bc1- 2在上述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 34% (3/2 9)、10 % (2 /2 0 )、2 0 % (4/2 0 )、2 5 % (5 /2 0 )、40 5 4% (15 /37)。P5 3、bc1- 2表达阳性率GC组显著高于CSG组 (P <0 0 1) ,高于IM组 (P <0 0 5 ) ,IM、DyS、GC组P5 3、bc1- 2有共同表达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P5 3和b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病变 P53基因 BCL-2基因 基因表达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癌前病变 胃癌
下载PDF
喉癌组织Bc1-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超 王明方 +1 位作者 王建军 张洛灵 《洛阳医专学报》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Bc1 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5例正常人声带组织和 73例喉癌组织标本中Bc1 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喉癌组织中Bc1 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检出率 45 .2 % ,喉癌组织中...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Bc1 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5例正常人声带组织和 73例喉癌组织标本中Bc1 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喉癌组织中Bc1 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检出率 45 .2 % ,喉癌组织中Bax基因蛋白达阳性检出率 6 0 .3% ,与正常人相比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喉癌组织中Bc1 2及Bax基因蛋白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r值 - 0 .71,P <0 .0 5。结论 喉癌组织中Bc1 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的失调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bc1-2基因 BAX基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B型非何杰金淋巴瘤中bc1-2基因的重排
8
作者 冯文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7-89,86,共4页
本文用两种18染色体上特异性DNA片段的探针和14号染色体上免疫球旦白重链结合区探针,用Southernblot法对25例B型非何杰金淋巴瘤病例(B-NHL)进行bc1-2基因重排的检测,并作了免疫表型和染色体核型检... 本文用两种18染色体上特异性DNA片段的探针和14号染色体上免疫球旦白重链结合区探针,用Southernblot法对25例B型非何杰金淋巴瘤病例(B-NHL)进行bc1-2基因重排的检测,并作了免疫表型和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56%(10/18例)的滤泡型NHL和1/7例弥漫型NHL病人出现了bc1-2基因重排。91%(10/11例)重排病例的bcl-2基因片段与重排的Ig重链结合区的片段一起移动。证实了t(14;18)染色体易位。结果表明,bc1-2基因重排与滤泡型NHL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c1-2基因 基因重排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青 陶宏凯 +3 位作者 陶大昌 闫新林 李巧云 周祖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1期905-908,共4页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诱导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Ⅰ组 )、模拟缺血 2h组 (Ⅱ组 )、缺血 2h后再灌注 1h组 (Ⅲ组 )以及持续缺血 3h组 (Ⅳ组 )。TUNEL...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诱导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Ⅰ组 )、模拟缺血 2h组 (Ⅱ组 )、缺血 2h后再灌注 1h组 (Ⅲ组 )以及持续缺血 3h组 (Ⅳ组 )。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 2 /Bax基因表达。结果 心肌细胞I/R后 ,TUNEL法检测到阳性凋亡细胞 ,且持续缺血 3h组与再灌注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缺血 2h组。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Bcl- 2蛋白表达下调 ,Bax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均能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且心肌细胞凋亡与Bcl- 2 /Bax基因表达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Bcl-2/Bax基因
下载PDF
顺铂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多重抗药性的形成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文哲 李金瀚 +3 位作者 胡义德 谢剑明 孔令红 钱桂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建立人肺腺癌的多重抗药细胞系-A549/DDP。方法采用恒定药物浓度,周期性作用的体外诱导法、MTT法、光镜、电镜、活细胞计数法和免疫组化法进行研究。结果A549/DDP对顺铂抗药,对卡铂和鬼臼乙叉甙产生交叉抗药... 目的建立人肺腺癌的多重抗药细胞系-A549/DDP。方法采用恒定药物浓度,周期性作用的体外诱导法、MTT法、光镜、电镜、活细胞计数法和免疫组化法进行研究。结果A549/DDP对顺铂抗药,对卡铂和鬼臼乙叉甙产生交叉抗药。A549/DDP的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但其体外细胞群体生长倍增时间与A549的无差异。A549/DDP细胞bc1-2基因表达较A549的增强。结论A549/DDP是抗药性能稳定的多重抗药细胞系,bC1-2基因过度表达可能是其多重抗药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49细胞 多药耐药性 顺铂 肺肿瘤 腺癌
下载PDF
bcl-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生长与凋亡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协群 黄高升 +1 位作者 杨平地 胡盛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2,共4页
研究证实,经10μmol/L,bcl-2特异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处理3天后,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的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下降近50%,细胞存活率明显减少,对足叶乙甙的凋亡诱导效应亦更为敏感。表明,内源性bcl-2蛋白含量对促凋亡性化疗药... 研究证实,经10μmol/L,bcl-2特异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处理3天后,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的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下降近50%,细胞存活率明显减少,对足叶乙甙的凋亡诱导效应亦更为敏感。表明,内源性bcl-2蛋白含量对促凋亡性化疗药物触发的白血病细胞死亡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CL-2基因 脱氧寡核苷酸 CEM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Bcl-2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利杰 张军军 吴昊天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9期692-694,共3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cl2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按Nystr觟m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治疗组伤后30min经腹膜腔注入MP30m...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cl2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按Nystr觟m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治疗组伤后30min经腹膜腔注入MP30mg/kg,以后每小时腹膜腔注入MP5.4mg/kg,维持24h;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替代MP,处理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分别于伤后4、8h及1、3、7、14d灌注固定后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段脊髓内Bcl2蛋白表达,TUNEL检测细胞凋亡,染色结果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大鼠ASCI后4h即可见脊髓内TUNEL阳性细胞,8h表达达高峰,此后表达量逐渐下降,14d时仍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伤后4h即可见表达,伤后1d达高峰,伤后14d仍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伤后8h、1d和3d时凋亡细胞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伤后8h和1dBcl2蛋白表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可抑制大鼠A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并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激素类 细胞凋亡 基因 BCL-2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细胞凋亡途径及其机制 被引量:149
13
作者 李敏 林俊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细胞凋亡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当中,可及时清除机体内多余和受损伤的细胞,维持组织器官的稳定性。真核细胞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介导的外部凋亡途径、内部线粒体途径、B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以及近几年开始关注的内质网应激途... 细胞凋亡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当中,可及时清除机体内多余和受损伤的细胞,维持组织器官的稳定性。真核细胞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介导的外部凋亡途径、内部线粒体途径、B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以及近几年开始关注的内质网应激途径介导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参与这些细胞凋亡过程的主要有4类蛋白分子,即凋亡蛋白酶(caspases)、衔接蛋白(adapter proteins)、Bcl-2和凋亡抑制蛋白(IAPs)。细胞凋亡对卵巢储备及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等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衔接蛋白类 信号转导 基因 BCL-2 凋亡抑制蛋白类
下载PDF
细胞程序死亡与bcl-2基因 被引量:7
14
作者 鱼咏涛 贺福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95-497,共3页
细胞程序死亡(PCD),是有别于细胞坏死的另一种重要的衰老、死亡形式,它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中起重要作用。bcl-2是调控PCD的基因,但不能抑制所有类型的PCD。最近发现,bcl-X基因编码大小... 细胞程序死亡(PCD),是有别于细胞坏死的另一种重要的衰老、死亡形式,它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中起重要作用。bcl-2是调控PCD的基因,但不能抑制所有类型的PCD。最近发现,bcl-X基因编码大小不同的两种蛋白,分别具有刺激和抑制PCD的功能。bcl-2通过抑制PCD可导致细胞癌变,因而bcl-2被看作第三类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死亡 BCL-2基因 癌基因 细胞死亡
下载PDF
利用回交群体对小麦雌性不育基因的SSR标记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北伟 窦秉德 +4 位作者 李生强 杜金昆 许盛宝 张永霞 孙其信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18-322,326,共6页
对普通小麦新601、雌性不育材料XND126及其BC1群体的育性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此组合中雌性不育表现为1对隐性基因的遗传.结合集群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法在亲本间筛选了1 080对微卫星引物,并利用回交群体对小麦雌... 对普通小麦新601、雌性不育材料XND126及其BC1群体的育性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此组合中雌性不育表现为1对隐性基因的遗传.结合集群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法在亲本间筛选了1 080对微卫星引物,并利用回交群体对小麦雌性不育基因进行了SSR分子标记,确定微卫星引物cfd36标记与雌性不育基因连锁,其遗传距离为13.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雌性不育基因 SSR标记 回交群体
下载PDF
内障丸加减方对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詹敏 李志英 王燕 《河北中医》 2012年第5期740-742,746,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与含药血清对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Bcl-2及Bax表达的干预作用异同,探讨内障丸加减方预防或延缓白内障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取3只8周龄大鼠,予内障丸加减方45 g/(kg.次)灌胃,每日2次,连续3 d,末次灌胃...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与含药血清对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Bcl-2及Bax表达的干预作用异同,探讨内障丸加减方预防或延缓白内障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取3只8周龄大鼠,予内障丸加减方45 g/(kg.次)灌胃,每日2次,连续3 d,末次灌胃后1 h,制备含药血清。以Medium199培养液30 mL+青霉素注射液20万U/L+链霉素注射液25万U/L制备成培养液5份,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组、含药血清组及空白血清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培养液以30%过氧化氢(H2O2)溶液诱导Fenton反应。然后含药血清组及空白血清组分别加入相应的血清,将各培养液置于无菌6孔培养板中,每孔含培养液3 mL。另取15只4~5周龄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组、含药血清组及空白血清组,每组各3只。无菌操作提取晶状体,将晶状体放入含有相应培养液的培养孔中,每孔3枚。经24 h后,取囊膜铺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LECs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表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Bcl-2及Bax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槲皮素组及含药血清组Bcl-2及Bax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血清组与模型组Bcl-2及Bax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槲皮素组及空白血清组Bcl-2及Bax表达与含药血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LECs凋亡,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Bax的表达上调明显,而Bcl-2的表达下调。槲皮素及含药血清组与模型组及空白血清组相比,LECs的Bcl-2的表达显著上调,而Bax的表达明显下调。含药血清组比槲皮素组更能有效上调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结论内障丸加减方的血清活性成分能有效保护LECs的细胞结构,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体 过氧化氢 上皮细胞 基因 BCL-2 模型 动物 大鼠 中医疗法
下载PDF
原癌基因bcl-2与神经组织程序化细胞死亡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建锋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53-58,共6页
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程序化死亡是一个级联式基因表达的结果,而比bc1-2原癌基因在程序化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来bcl-2基因在神经细胞的程序化细胞死亡中的作用、特点及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BCL-2基因 细胞凋亡 神经组织
下载PDF
p^(16)和bcl-2基因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勇 赵芳芳 夏佩莹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5期379-380,共2页
目的探讨p16抑癌基因和bcl-2凋亡抑制基因及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与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抗酸染色、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了58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检出率及p16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58例前列腺... 目的探讨p16抑癌基因和bcl-2凋亡抑制基因及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与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抗酸染色、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了58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检出率及p16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58例前列腺癌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检出率为37.9%(22/58),结核分枝杆菌抗原阳性表达为39.7%(23/58);p16蛋白表达阳性率51.7%(30/58),失表达率48.3%(28/58),其中Ⅰ级、Ⅱ级、Ⅲ级的p16蛋白失表达率各为21.1%、56.3%、85.7%(P<0.05),p16mRNA失表达率分别为20%、40%、80%(P<0.05),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60.3%(35/58),Ⅰ级、Ⅱ及、Ⅲ及分别为31.6%、68.8%、100%,bcl-2mRNA阳性表达率各为20%、60%、100%(P<0.05)。结论细菌L型感染可能和bcl-2、p16基因协同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基因的缺失、突变和高甲基化,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基因 P^16 bcl-2 核酸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p^16抑癌基因 结核分枝杆菌L型 BCL-2基因 前列腺癌患者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细胞C-myc和Bcl-2蛋白表达的意义
19
作者 何勤 毕慧 +2 位作者 秦苑 刘月波 刘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 :研究bcl- 2和c -myc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 (AL)中的表达及其与AL的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 5 4例初治AL骨髓细胞的bcl- 2和c -myc蛋白表达情况 ,分析其与FAB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 目的 :研究bcl- 2和c -myc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 (AL)中的表达及其与AL的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 5 4例初治AL骨髓细胞的bcl- 2和c -myc蛋白表达情况 ,分析其与FAB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AL骨髓细胞中bcl- 2及c -myc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bcl- 2 ,c -myc基因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无显著差异 ;在AML的亚型中 ,bcl - 2在M4 及M5中的表达高于M1,M2 和M3 (P <0 0 5 ) ;而c -myc的表达在各亚型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cl- 2的表达与初诊时的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 =0 44 ,P <0 0 5 ) ,与疗效呈负相关 (R =- 0 40 ,P <0 0 5 ) ,与c -myc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5 1,P <0 0 5 ) ;c -myc的表达与初诊时的白细胞数呈正相关 (R =0 5 0 ,P <0 0 5 ) .结论 :bcl- 2和c -myc基因的紊乱在AL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还与AL的某些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BCL-2基因 C-MYC基因 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
下载PDF
bFGF表达在转染bcl-2基因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研究
20
作者 肖丽军 何志义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3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转染bcl-2基因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是否与bFGF蛋白的表达增加有关。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取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组)、脑室内注射空质粒组(空质粒组)和脑... 目的探讨转染bcl-2基因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是否与bFGF蛋白的表达增加有关。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取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组)、脑室内注射空质粒组(空质粒组)和脑室内注射质粒pLXSN介导的bcl-2基因组(Bcl-2组)。每组50只。分别在缺血再灌注后3、6、24、48、72h观察bF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MCAO后bFGF蛋白在生理盐水组与空质粒组之间,缺血后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其表达高峰在缺血后24h,而bcl-2组早期即大量表达且持续较长时间,并在同一时间段表达明显强于其他组(P<0.05)。结论pLXSN-bcl-2基因脑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FGF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BCL-2基因 脑缺血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