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1)I-BmK CT的制备及其在胶质瘤荷瘤大鼠体内分布与显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乔文礼 赵晋华 +5 位作者 邵晓霞 张志勇 刘兴峰 汪太松 金文雅 姚玉平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为探索131I标记蝎氯毒素BmK CT的方法,研究标记物的稳定性、与细胞的结合能力及其在胶质瘤荷瘤Wistar大鼠体内的分布,通过克隆、表达、纯化得到多肽BmK CT,并采用Bolton-Hunter法间接标记BmK CT。胶质瘤荷瘤Wistar大鼠鼠尾静脉注射131I-... 为探索131I标记蝎氯毒素BmK CT的方法,研究标记物的稳定性、与细胞的结合能力及其在胶质瘤荷瘤Wistar大鼠体内的分布,通过克隆、表达、纯化得到多肽BmK CT,并采用Bolton-Hunter法间接标记BmK CT。胶质瘤荷瘤Wistar大鼠鼠尾静脉注射131I-BmKCT后于不同时间显像,并于不同时间处死,取血液、主要脏器及肿瘤,测定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结果显示,131I-BmK CT的标记率为37.8±8.9%,放化纯>95%,其与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的最高特异性结合率为39.62%。静脉注射131I-BmK CT后24h内,大鼠血液放射性清除迅速,放射性主要聚集在肝脏、肺脏、肾脏,24h后主要积聚在肾脏并经其清除,其他组织器官的放射性随时间逐渐降低。131I-BmK CT胶质瘤荷瘤大鼠显像示肿瘤组织摄取高,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T)最高可达6.79±0.29。131I-BmK CT能与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具有较理想的动物体内动力学表现和肿瘤摄取,有望用于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但需要进行大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k CT 同位素标记 大鼠 生物分布
下载PDF
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BmK AGAP的两对二硫键C16-C36和C22-C46对镇痛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崔勇 郭桂丽 +3 位作者 马瑞 宝月梅 刘岩峰 张景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9-555,共7页
目的研究二硫键C16-C36和C22-C46对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BmK AGAP镇痛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本实验室已构建成功的2个二硫键双突变体(C16S,C36S)和(C22S,C46S),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通过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突变... 目的研究二硫键C16-C36和C22-C46对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BmK AGAP镇痛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本实验室已构建成功的2个二硫键双突变体(C16S,C36S)和(C22S,C46S),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通过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突变体蛋白分离纯化,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测定2个突变体的镇痛活性,圆二色谱分析BmK AGAP和2个二硫键突变体的二级结构变化差异,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模建BmK AGAP的三维空间结构。结果 a.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b.采用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获得了电泳纯样品;c.2个双突变体(C16S,C36S)和(C22S,C46S)的镇痛活性与阳性对照组rBmKAGAP比较均下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硫键C16-C36和C22-C46在保持和调节BmK AGAP的镇痛生物活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k AGAP 二硫键突变体 分离纯化 镇痛活性
下载PDF
马氏钳蝎蝎毒短肽BmK622的分离纯化和一级结构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乃霞 吴宫 +3 位作者 王跃丰 王中华 冯传莉 吴厚铭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0-634,共5页
应用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和HPLC反相色谱法从马氏钳蝎粗毒中分离纯化得到蝎毒多肽BmK62 2 .联合运用串联质谱法和Edman降解法 ,鉴定了BmK62 2N端 19个残基的序列 ,经过数据库检索 ,发现数据库中用cDNA克隆方法鉴定了序列的马氏钳蝎蝎毒短... 应用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和HPLC反相色谱法从马氏钳蝎粗毒中分离纯化得到蝎毒多肽BmK62 2 .联合运用串联质谱法和Edman降解法 ,鉴定了BmK62 2N端 19个残基的序列 ,经过数据库检索 ,发现数据库中用cDNA克隆方法鉴定了序列的马氏钳蝎蝎毒短肽BmTX3一级序列N端 19个残基与BmK62 2已测定的N端 19个残基序列完全相同 ,BmK62 2的分子量测定和氨基酸组成分析的结果表明 ,BmK62 2与BmTX3分子量相同、氨基酸组成一致 ,从而BmK62 2的一级结构为 :FGLIDVKCFASSECWTACKKVTGSGQGKCQNNQCRCY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钳蝎 蝎毒 短肽 bmk622 分离 纯化 串联质谱法 Edman降解法 一级结构
下载PDF
^(125)I-BmK CT对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娜 赵晋华 +1 位作者 乔文礼 赵凌舟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8-51,共4页
东亚钳蝎神经毒素(BmK CT)能特异性地阻断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氯离子通道,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力。本文旨在研究125I-BmK CT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transwell小室评价125I-BmK CT对C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酶... 东亚钳蝎神经毒素(BmK CT)能特异性地阻断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氯离子通道,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力。本文旨在研究125I-BmK CT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transwell小室评价125I-BmK CT对C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检测125I-BmK CT对C6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25I-BmK CT可显著抑制C6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显著抑制C6细胞分泌MMP2(P<0.05);C6细胞经125I-BmK CT处理后,MMP2的mRNA表达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的蛋白合成被显著抑制(P<0.05)。研究结果证明,125I-BmK CT可显著抑制C6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2的分泌和蛋白合成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bmk CT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胶质瘤
下载PDF
基于FPGA的BMK遥测数据采集的实现 被引量:5
5
作者 任子龙 林青松 《航空兵器》 2010年第4期40-42,共3页
介绍某航空产品发送的BMK遥测数据的格式及采集原理。由于传统方法不能准确地接收数据,针对其中存在的数据丢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该方法通过FPGA对接收到的BMK遥测信号进行时序重建,并在计算机中开辟大的空间进行存储,从而去... 介绍某航空产品发送的BMK遥测数据的格式及采集原理。由于传统方法不能准确地接收数据,针对其中存在的数据丢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该方法通过FPGA对接收到的BMK遥测信号进行时序重建,并在计算机中开辟大的空间进行存储,从而去除了信号在传输中的干扰,得到理想的信号。大量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10 m的传输电缆上可靠地采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产品 bmk遥测数据 数据采集 去干扰
下载PDF
重组病毒AcMNPV-BmK IT侵染Sf9细胞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付月君 林桃桃 梁爱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7,44,共6页
将从东亚钳蝎中克隆到的兴奋型昆虫毒素基因(BmK IT)同源重组到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基因组中,得到重组病毒AcMNPV-BmK IT,抗虫试验表明重组杆状病毒的杀虫活性明显优于野生型病毒,但AcMNPV介导的BmK IT的抗虫分子机制尚... 将从东亚钳蝎中克隆到的兴奋型昆虫毒素基因(BmK IT)同源重组到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基因组中,得到重组病毒AcMNPV-BmK IT,抗虫试验表明重组杆状病毒的杀虫活性明显优于野生型病毒,但AcMNPV介导的BmK IT的抗虫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本试验从草地贪夜蛾Sf9细胞中克隆获得了凋亡相关基因Sfp53,制备了抗体,分析了AcMNPV-BmK IT对Sfp53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被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所表达的Sfp53时间与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都有所提前和提高,说明重组病毒可加速细胞的凋亡;同时通过半定量PCR分析了AcMNPV-BmK IT感染Sf9细胞时病毒抗凋亡基因iap2的表达,结果表明重组型病毒抗凋亡基因iap2表达量减少。以上结果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解释了AcMNPV-BmK IT杀虫活性提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MNPV-bmk IT 凋亡 Sfp53 iap2
下载PDF
蝎昆虫神经毒素BmK IT的基因克隆、表达和生物活性检测
7
作者 邵建华 曹丹丹 +1 位作者 赵锐 梁建生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0,F0003,共5页
根据Genbank中蝎昆虫神经毒素BmK IT成熟肽编码序列设计引物,从东亚钳蝎蝎尾cDNA pool中克隆获得BmK IT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SYPU-BmK IT,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非融合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用金属离子螯合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纯度在85%以... 根据Genbank中蝎昆虫神经毒素BmK IT成熟肽编码序列设计引物,从东亚钳蝎蝎尾cDNA pool中克隆获得BmK IT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SYPU-BmK IT,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非融合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用金属离子螯合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纯度在85%以上。重组BmK IT对家蚕表现出神经毒性,而对小鼠无毒。通过同源建模以及与蝎哺乳动物毒素、蝎抑制性昆虫神经毒素的三维结构进行比对,分析了其结构与功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 蝎昆虫神经毒素 基因克隆 bmk IT
下载PDF
东亚钳蝎BmK αIV基因的克隆、可溶性表达与纯化
8
作者 林盛国 赵璐 +2 位作者 郝智慧 宋永波 张景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通过pSYPU-1b原核表达载体表达东亚钳蝎BmKαIV并纯化。方法利用PCR技术从蝎尾cDNA中扩增BmKαIV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SYPU-1b-rBmKαIV。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金属离子螯合亲和色谱和阳离子交换柱色... 目的通过pSYPU-1b原核表达载体表达东亚钳蝎BmKαIV并纯化。方法利用PCR技术从蝎尾cDNA中扩增BmKαIV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SYPU-1b-rBmKαIV。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金属离子螯合亲和色谱和阳离子交换柱色谱法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成功克隆BmKαIV基因,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通过两步色谱方法获得了含量质量分数为95%以上的样品。结论 BmKαIV通过pSYPU-1b载体实现可溶性表达并被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bmkαIV 克隆 表达 分离纯化
下载PDF
BMK1和ROS在慢性饮酒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中作用的研究
9
作者 范玲玲 杜军 +1 位作者 李迎春 戈应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1-504,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饮酒引起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增加是否与ROS及ERK1/2和/或BMK1有关。方法:SD大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饮用6%酒精组;100mg/kg槲皮素灌胃组;饮酒加槲皮素灌胃组,均处理7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胃黏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 目的:研究慢性饮酒引起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增加是否与ROS及ERK1/2和/或BMK1有关。方法:SD大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饮用6%酒精组;100mg/kg槲皮素灌胃组;饮酒加槲皮素灌胃组,均处理7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胃黏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大分子MAPK(BMK1)的表达及活性;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对胃黏膜组织石蜡切片PCNA和磷酸化的BMK1(p-BMK1)蛋白进行定位检测。结果:慢性饮酒组胃黏膜PCNA和CyclinD1表达上调;酒精组PCNA、p-BMK1双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胃底腺颈部;BMK1的表达、激活与酒精诱导的胃黏膜干细胞增殖呈正相关,ERK1/2的表达、激活与增殖无关;但饮酒加槲皮素灌胃阻止了慢性饮酒所致胃黏膜细胞增殖,而且抑制了酒精诱导的BMK1表达与激活。结论:慢性饮酒刺激胃黏膜底腺干细胞的增殖可能与酒精引起活性氧(ROS)增多有关,同时本研究还第1次发现慢性饮酒诱导胃底腺干细胞增殖是由BMK1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胃黏膜 细胞增殖 bmk1 ROS
下载PDF
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醛固酮对肾小球系膜细胞BMK1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曹学照 孙喜家 +1 位作者 刘钢 马虹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醛固酮能否引起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BMK1磷酸化,盐皮质激素受体(MR)是否介导了肾小球系膜细胞BMK1磷酸化和细胞损伤。方法0、1、10、100 nmol/L醛固酮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30 min,或者100 nmol/L的醛固酮刺激肾小球系膜细... 目的:探讨醛固酮能否引起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BMK1磷酸化,盐皮质激素受体(MR)是否介导了肾小球系膜细胞BMK1磷酸化和细胞损伤。方法0、1、10、100 nmol/L醛固酮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30 min,或者100 nmol/L的醛固酮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0、5、10、20、30、60 min,利用蛋白印迹分析磷酸化的BMK1和总的BMK1表达的影响。MR受体特异性的阻滞剂依普利酮(0,1,10,100μmol/L)预先处理肾小球系膜细胞60 min,醛固酮(100 mmol/L)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30 min,利用蛋白印迹分析磷酸化的BMK1和总的BMK1表达的影响。结果100 nmol/L的醛固酮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对照组相比,BMK1在5 min达到峰值(2.0±0.5倍),持续到30 min。醛固酮剂量依赖地引起BMK1磷酸化。醛固酮在100 nmol/L时诱导BMK1磷酸化最明显。总的BMK1(磷酸化的和非磷酸化的)各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依普利酮预先处理能明显抑制醛固酮引起的BMK1活化。结论醛固酮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BMK1磷酸化。MR抑制剂依普利酮能明显抑制醛固酮引起的肾小球系膜细胞BMK1表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 bmk1 盐皮质激素受体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皮质神经元BMK1依赖激活的核转位
11
作者 王瑞敏 张光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SD大鼠脑皮质细胞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BMK1)的磷酸化(激活)规律以及亚细胞定位,探讨BMK1的核转位机制。方法雄性SD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给药组和给药对照组,采用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用免...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SD大鼠脑皮质细胞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BMK1)的磷酸化(激活)规律以及亚细胞定位,探讨BMK1的核转位机制。方法雄性SD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给药组和给药对照组,采用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条件下磷酸化的BMK1(p-BMK1)在大脑皮质神经元的蛋白表达。结果SD大鼠缺血15min后再灌注30min,大脑顶叶皮质细胞的胞质中p-BMK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胞核部分染色很浅;再灌注6h,胞核中p-BMK1越来越多,而胞质染色较浅;再灌注72h,p-BMK1几乎都存在于细胞核中。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NMDA(N-methyl-D-aspartate)受体抑制剂右美沙芬和L-VGCC(L-typevoltage-gatedCa2+channel)阻断剂尼莫地平,再灌注6h,观察到胞质、胞核内p-BMK1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静息状态下BMK1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的胞质中,脑缺血再灌注诱导了BMK1的激活,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p-BMK1转位到细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激活 观察 大脑皮质神经元 核转位 诱导 SD大鼠 bmk 细胞核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类α-蝎神经毒素BmKⅠ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力及电活动的特异调控(英文)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海英 朱海峰 吉永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0-534,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了一种特异性钠通道调制剂(Buthus martensi Karsch,BmK I)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力及电活动的调制作用。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显示:(1)BmK I(0.5-10μmol/L)剂量依赖地增强大鼠心肌收缩力,左心室最大发展压(LVDP_(max))以及dp/dt_(m... 本研究探讨了一种特异性钠通道调制剂(Buthus martensi Karsch,BmK I)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力及电活动的调制作用。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显示:(1)BmK I(0.5-10μmol/L)剂量依赖地增强大鼠心肌收缩力,左心室最大发展压(LVDP_(max))以及dp/dt_(max) 。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强(n=6,P<0.05),同时可触发正性变时作用(n=6,P<0.05);(2)大剂量BmK I(20μmol/L)引起负性肌力作用及心动过缓;(3)冠脉流量随心脏收缩力的增强反而减小,应用500nmol/L BmK I时冠脉流量由14.5ml/min降至8.6ml/min(n=6,P<0.05);此外,心电图记录表明 BmK I(0.5-10μmol/L)可触发心动过速及复杂的心律失常等电活动变化;正常灌流液洗脱后BmK I引起的大鼠心脏收缩力及电活动的改变可部分恢复。由于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预先应用抑制了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提示BmK I引起的大鼠心脏收缩力及电活动的改变不是由于其调节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及随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激活,而可能与其对心肌电压门控钠通道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作用 心电图 bmk 电压门控钠通道
下载PDF
基于毒素多肽BmK NaTx-13的全蝎质控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永根 桑明 +7 位作者 卢悟广 王明远 刘金满 陈胜君 李松 胡春萍 王奇 曹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9-516,共8页
目的基于毒素多肽建立一种新型的全蝎质量检测工艺。方法从东亚钳蝎毒液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新型钠通道毒素BmK NaTx-13,制备并鉴定了BmK NaTx-13的特异性抗体,并通过竞争性ELISA法检测全蝎提取物中的BmK NaTx-13的含量。结果建立的竞争性... 目的基于毒素多肽建立一种新型的全蝎质量检测工艺。方法从东亚钳蝎毒液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新型钠通道毒素BmK NaTx-13,制备并鉴定了BmK NaTx-13的特异性抗体,并通过竞争性ELISA法检测全蝎提取物中的BmK NaTx-13的含量。结果建立的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可快速检测全蝎提取物中的BmK NaTx-13的含量并呈现良好的浓度线性依赖。结论该研究为全蝎质控提供了一种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为提升全蝎入药质量标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 bmk NaTx-13 ELISA 质控工艺
下载PDF
东亚钳蝎蝎毒素BmKBT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及其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盛继群 曹志贱 +5 位作者 刘万红 徐秀玲 蒋达和 毛歆 刘辉 李文鑫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1-496,共6页
东亚钳蝎 (ButhusmartensiiKarsch ,BmK)蝎毒素BmKBT(又名BmKabT)是一个在初级结构上相似于β类哺乳动物毒素和功能接近于α类哺乳动物毒素的Na+ 通道毒素 .基于从毒腺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的全长BmKBT前体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以蝎基因组... 东亚钳蝎 (ButhusmartensiiKarsch ,BmK)蝎毒素BmKBT(又名BmKabT)是一个在初级结构上相似于β类哺乳动物毒素和功能接近于α类哺乳动物毒素的Na+ 通道毒素 .基于从毒腺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的全长BmKBT前体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以蝎基因组总DNA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将PCR产物克隆至T载体、测序 .序列分析表明 :在BmKBT信号肽编码区的 3′端的- 4位Gly密码子的第 1位与第 2位碱基中有 1个长 2 2 5nt的内含子 ,插入位点距离该基因的起始密码子 4 6nt ,AT含量为 78 7% ,其内含子可能的剪接分枝位点距离 3′剪接受体位点 4 7nt.内含子的大小及其基因组织结构分析表明 :BmKBT具有与α类哺乳动物毒素类似的基因组织结构 ,进一步说明BmKBT是一个介于α类和β类Na+ 通道毒素之间的中间型蝎毒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 bmkBT 基因组织结构 Na^+离子通道毒素 进化
下载PDF
转BmK IT_4基因烟草的抗虫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廷章 徐云剑 +1 位作者 江国英 朱玉贤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7期732-735,共4页
用酶切方法从pBS_BmKIT4 质粒中获得BmKIT4 基因片段 ,并构建CaMV 35S启动子下的BmKIT4 基因表达质粒pE3_BmKIT4 ,以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SmithetTownsend)Conn)介导的叶盘法转化云烟 (Nico tianatabacumL .)K32 6... 用酶切方法从pBS_BmKIT4 质粒中获得BmKIT4 基因片段 ,并构建CaMV 35S启动子下的BmKIT4 基因表达质粒pE3_BmKIT4 ,以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SmithetTownsend)Conn)介导的叶盘法转化云烟 (Nico tianatabacumL .)K32 6叶片 ,获得 45株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用这些再生植株进行抗虫试验 ,发现有 2株植株对烟草天蛾 (Manducasexta (Linnaeus) )、棉铃虫 (Heliothisarmigera (H櫣bner) )和大豆食心虫 (Leguminivoraglycinivorella(Matsumura) )都有较强的抗性。收获这 2株烟草的自交种子后 ,对T1代幼苗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 ,BmKIT4基因已转入这些烟草中 ,用这些子代植株进行抗虫试验 ,与对照株相比 ,这 2株转基因烟草对烟草天蛾的杀虫率达95 %~ 97% ,对棉铃虫的杀虫率达 6 3%~ 70 % ,对大豆食心虫的杀虫率达 6 5 %~ 73% ,并能显著抑制昆虫的蜕皮和生长发育 ,表现出强烈的抗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kIT4基因 烟草 抗虫性 转基因植物
下载PDF
AcMNPV介导BmKIT和组织蛋白酶协同表达对Sf9细胞凋亡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洁 梁爱华 付月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为了研究Bm K IT提高Ac MNPV抗虫活性的作用机制,将Bm K IT基因插入到Ac MNPV中形成重组病毒。采用重组单价病毒Ac MNPV-Bm K IT(IE1)、Ac MNPV-Bm K IT(P10)、Ac MNPV-Bm K IT(PH)和一种重组双价病毒Ac MNPV-Bm K IT(P10)-vcath(PH),... 为了研究Bm K IT提高Ac MNPV抗虫活性的作用机制,将Bm K IT基因插入到Ac MNPV中形成重组病毒。采用重组单价病毒Ac MNPV-Bm K IT(IE1)、Ac MNPV-Bm K IT(P10)、Ac MNPV-Bm K IT(PH)和一种重组双价病毒Ac MNPV-Bm K IT(P10)-vcath(PH),通过四唑盐比色法(MTT)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了Bm K IT在Ac MNPV的3个启动子调控下对Sf9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感染病毒36,48 h Bm K IT在不同启动子调控下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PH、P10、IE1。同时分析了Ac MNPV介导的Bm K IT与组织蛋白酶的协同表达对昆虫Sf9细胞增殖和调亡的机制,结果表明,Ac MNPV-Bm K IT(P10)-vcath(PH)处理组对Sf9细胞抑制率比Ac MNPV-Bm K IT(P10)处理组平均提高了14.5%,凋亡相关蛋白c-Myc、cleaved-Caspase3、Bax表达量增加,Bcl-2表达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MNPV bmk IT 组织蛋白酶 协同作用
下载PDF
BmK CT对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娜 赵晋华 +3 位作者 乔文礼 邢岩 宋建华 陈香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蝎氯毒素(Cltx)能特异性阻断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氯离子通道,Cltx类似物(BmK CT)是从东亚钳蝎中纯化出来的第1个Cltx类似物。该文旨在研究BmK CT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小室评价BmK CT对C6细胞... 目的蝎氯毒素(Cltx)能特异性阻断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氯离子通道,Cltx类似物(BmK CT)是从东亚钳蝎中纯化出来的第1个Cltx类似物。该文旨在研究BmK CT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小室评价BmK CT对C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mK CT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BmK CT可显著抑制C6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C6细胞经BmK CT处理后,MMP2的mRNA表达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MP2的分泌受到显著抑制(P<0.05)。结论 BmK CT可显著抑制C6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2分泌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k CT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胶质瘤
下载PDF
Intein介导的重组昆虫毒素BmKIT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成钢 范晓军 +2 位作者 张志云 付月君 梁爱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9-994,共6页
为获得重组蝎昆虫毒素BmKIT,通过PCR方法在BmKIT基因的3′端融合了编码6个组氨酸残基的核苷酸序列,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WIN1的内含肽Ssp DnaB Intein基因下游的多克隆位点(MCS)。将获得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 为获得重组蝎昆虫毒素BmKIT,通过PCR方法在BmKIT基因的3′端融合了编码6个组氨酸残基的核苷酸序列,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WIN1的内含肽Ssp DnaB Intein基因下游的多克隆位点(MCS)。将获得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柱从菌体裂解液中纯化了CBD-Intein-BmK IThis6融合蛋白,并在柱上诱导Intein自剪切,成功去除融合子CBD-Intein。通过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获得了纯度达95%以上的BmK IThis6蛋白,该蛋白不仅具有正确的二级结构而且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昆虫毒素 原核表达 Intein自剪切 虫试实验
下载PDF
蝎毒活性肽BmK AS的基因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邵建华 孙巍 +2 位作者 张希 田俊楠 张景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77-581,共5页
目的克隆东亚钳蝎活性肽BmKAS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从蝎尾cDNA pool中扩增BmKAS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ET28a-BmKAS,在E.coli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为包含体。采用分步稀释复性法对表达产物进行体外... 目的克隆东亚钳蝎活性肽BmKAS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从蝎尾cDNA pool中扩增BmKAS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ET28a-BmKAS,在E.coli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为包含体。采用分步稀释复性法对表达产物进行体外变复性。结果BmKAS以包含体的形式得到表达,表达量的质量约占菌体总蛋白质量的31%。表达产物复性后,通过离子交换柱层析进一步纯化,达到了电泳纯,收率为1.6 mg.L-1。结论首次对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蝎毒活性肽BmKAS进行了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体外变复性研究,获得了毫克级的收率,满足了深入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 蝎毒活性肽 表达 包含体 体外变性 体外复性
下载PDF
东亚钳蝎神经毒素BmK CT三维结构分子建模及晶体生长条件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月君 杜军 +4 位作者 吴艳波 殷丽天 杨仁佳 史通麟 梁爱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5,共6页
东亚钳蝎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我国且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野生资源。其氯离子通道神经毒素(BmK CT)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具有靶向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利用SWISS-MODEL服务器对BmK CT进行蛋白质原子结构的同源建模,利用Insight Ⅱ软件包对建模... 东亚钳蝎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我国且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野生资源。其氯离子通道神经毒素(BmK CT)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具有靶向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利用SWISS-MODEL服务器对BmK CT进行蛋白质原子结构的同源建模,利用Insight Ⅱ软件包对建模结果做能量最小化和分子动力学优化,获得最佳候选模型。三维结构对比分析表明,BmKCT与以色列蝎氯通道毒素(Cltx)三维结构极为相似,均由一个α-helix和两个反向平行的β-sheet构成,但BmKCT属于βαβ型,而Cltx属于αββ型。表面静电势分析表明,BmKCT和Cltx分子表面分布着大量正电势,暗示两分子功能相似,且其中的碱性氨基酸及产生的正电势对其与受体结合起决定作用。采用晶体生长试剂盒(Crystal ScreeningKit)中的51个缓冲液配方筛选BmKCT的结晶条件,在7号配方(1.4 mol/L乙酸钠,0.1 mol/L甲次砷酸钠,pH6.51中筛选到柱状六边形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氯通道神经毒素 三维结构建模 表面静电势 结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