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地区柴油移动燃烧源污染减排潜力预测
1
作者 郭秀锐 姚畅 +2 位作者 刘瑶 宁春晓 吴洪侃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3-747,共15页
包含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的柴油移动燃烧源是现阶段中国进一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源。为探究京津冀地区柴油移动燃烧源的污染排放以及减排潜力,在估算2018年京津冀地区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污染排放现状的基础上,设置基准情景和5种政... 包含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的柴油移动燃烧源是现阶段中国进一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源。为探究京津冀地区柴油移动燃烧源的污染排放以及减排潜力,在估算2018年京津冀地区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污染排放现状的基础上,设置基准情景和5种政策情景,预测2019—2030年不同情景下柴油燃烧源的污染排放趋势,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源的污染物减排潜力和不同减排措施对不同类型柴油燃烧源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2018年柴油燃烧源的CO、HC、NO_(x)和PM排放量分别为51.25、22.89、106.52和5.42万t。综合情景下,2030年CO、HC、NO_(x)和PM污染物排放量可分别比基准年减少52.03%、38.58%、71.88%和52.07%。淘汰高排放情景在短时间内的减排效果较好,而长期效果不佳,提升排放标准情景和推广新能源情景的减排潜力会逐年增加,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减排作用,运输公转铁情景的减排潜力也较好,2030年能有效减少35.13%~45.81%的污染排放。综合情景下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的最大减排潜力分别为91.55%和44.69%。此外,CO和NO_(x)的减排潜力主要来源于柴油车辆,而柴油机械对HC和PM的减排效果明显。与其他2个地区相比,天津市的污染减排效果较好,最大减排潜力为80.80%。分类型来看,柴油货车对污染物的减排贡献较大,尤其是重型货车。与工程机械相比,农业机械的污染减排贡献更大,尤其是联合收割机、农用水泵以及三轮车的减排贡献突出。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柴油移动源的污染控制政策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辆 柴油机械 大气污染物 情景分析 减排潜力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京津冀平原区冬季大气环境容量变化:观测与预估
2
作者 王欣彤 周波涛 +1 位作者 韩振宇 胡跃鹏 《气象科学》 2024年第2期210-221,共12页
本文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探究了京津冀地区冬季大气环境容量(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Capacity,AEC)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冬季AEC在京津冀地区表现为西南部低,北部高的分布特征,其低值集中在平原区。京津冀平原... 本文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探究了京津冀地区冬季大气环境容量(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Capacity,AEC)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冬季AEC在京津冀地区表现为西南部低,北部高的分布特征,其低值集中在平原区。京津冀平原区AEC变化与东亚冬季风、边界层高度、边界层内平均风速以及通风强度密切相关。东亚冬季风强、边界层高度高、边界层内平均风速大以及通风强度强,使得AEC偏高,反之亦然。进一步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对3个CMIP5全球气候模式的动力降尺度进行模拟,预估了京津冀平原区冬季AEC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变化。结果显示,与1986—2005年相比,两种情景下京津冀平原区冬季AEC在21世纪中、末期都将下降,其中末期下降幅度高于中期、RCP8.5情景下的变化大于RCP4.5情景。上述变化与东亚冬季风减弱、东亚西风急流北移、边界层高度降低以及边界层内平均风速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容量 京津冀 观测分析 集合预估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不透水表面扩张对PM_(2.5)污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桂林 杨昆 杨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70-2481,共12页
基于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4年的遥感影像提取不透水表面数据以及相应年份的PM_(2.5)质量浓度估算值.以不透水表面覆盖率(ISC)为城市化指标来分析城市化对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分别从城市、县区尺度探讨城市扩张对PM_(... 基于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4年的遥感影像提取不透水表面数据以及相应年份的PM_(2.5)质量浓度估算值.以不透水表面覆盖率(ISC)为城市化指标来分析城市化对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分别从城市、县区尺度探讨城市扩张对PM_(2.5)污染时空分布及演变的影响机制,定量研究二者相互关系;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其ISC从2000年的0.7%增长到2014年的1.5%,而PM_(2.5)浓度从45.7μg/m^3飙升到77.3μg/m^3.根据2000与2014年的PM_(2.5)浓度差值,把京津冀地区划分为轻度(0~9.9μg/m^3)、中度(10~29.9μg/m^3)、重度(30~49.9μg/m^3)、严重(50~77μg/m^3)污染区域,相应的不透水表面增长率分别为43.3%、110.5%、165.5%和208.3%.严重污染区域位于北京-廊坊-天津-唐山(沿高速公路G1)和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沿高速公路G4),伴随着较高的不透水面增长率(208.3%).同时,在2000~2014年期间,京津冀地区ISC空间分布与PM_(2.5)污染空间分布高度一致,以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为界的东南地区的不透水表面增长率为160.0%,显著高于西北地区的增长率50%,同时东南地区的PM_(2.5)浓度增长值45.5μg/m^3也显著高于西北地区的17.0μg/m^3.此外,把京津冀地区174个乡镇按照其ISC划分为5个级别:松散型(0~4.9%)、轻度紧凑型(5%~9.9%)、紧凑型(10%~14.9%)、密集型(15%~24.9%)、高度密集型(>25%),乡镇数量分别为42、35、52、34、11,对应的PM_(2.5)浓度均值分别为(42.7±10.5)、(79.9±11.9)、(95.6±15.4)、(99.1±10.8)、(115.3±9.2)μg/m^3.其中松散型乡镇的空气质量较好,而严重雾霾笼罩在高度密集型的乡镇中.结果表明当乡镇ISC为5%和25%时,对区域PM_(2.5)质量浓度带来剧烈的增长.当ISC>5%时,PM_(2.5)浓度发生了激烈增长,其比<5%的乡镇高了87.2%.当ISC>25%时,其PM_(2.5)浓度飙升到(115.3±9.2)μg/m^3,大约是<5%乡镇的3倍.结论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不透水表面扩张对PM_(2.5)污染的加剧带来严重影响,不透水表面扩张应该成为城市空气污染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表面 PM2.5污染 城市扩张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环境效应
下载PDF
欧亚积雪与京津冀秋季10-11月霾日频数年际变率的联系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汪靖 常越 +2 位作者 杨修群 柳艳菊 何金海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1-720,共10页
基于1980-2017年京津冀地区定时观测资料、欧亚陆面积雪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哈德莱中... 基于1980-2017年京津冀地区定时观测资料、欧亚陆面积雪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哈德莱中心提供的海冰密集度资料,分析了秋季10-11月京津冀霾日频数年际变率与同期欧亚积雪的物理联系,并通过气候统计诊断和敏感性试验探讨了积雪异常影响京津冀10-11月霾日频数年际变率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10-11月京津冀霾日频数年际变率与同期东欧-西伯利亚平原地区(记为R Eu;50°~60°N,40°~80°E)积雪厚度和积雪覆盖度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Eu积雪正异常与其西北侧的挪威海-巴伦支海海域以及北欧到东欧地区上空大气冷源密切联系,该冷源可激发一个自上述区域途经R Eu一直到东北亚的准正压大尺度纬向Rossby波列来调制影响京津冀霾日频数年际变率的关键环流系统,即东北亚异常反气旋。上述异常环流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对流层低层为偏南风异常所控制,稳定大气层结易于建立,边界层高度偏低、地面风速偏弱且相对湿度偏高。该环境条件有利于霾天气发生发展,使得同期霾日偏多。作为预测信号,当前期9月楚科奇海-西波弗特海海冰偏少(多)时,10-11月京津冀霾日可能偏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10—11月霾日频数 年际变率 积雪 环流异常
下载PDF
河北秸秆露天焚烧排放及其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颖 张钰蓥 +2 位作者 邢晓帆 夏祥晨 郎建垒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56-1068,共13页
秸秆露天焚烧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来源之一.河北是农业大省,研究其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特征及其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建立了日尺度、1 km×1 km分辨率的2014年河北秸秆露天焚烧排放清单,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进一... 秸秆露天焚烧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来源之一.河北是农业大省,研究其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特征及其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建立了日尺度、1 km×1 km分辨率的2014年河北秸秆露天焚烧排放清单,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综合利用WRF-CAMx-PSAT模式、排放清单与卫星火点数据,对2014年6月和10月河北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空气质量贡献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河北秸秆露天焚烧排放SO、NO、PM、PM、NMVOC、NH、CO、EC、OC、CO和CH分别为0.3、1.9、5.1、5.0、4.6、0.3、27.3、0.2、2.1、685.3和2.0万t;玉米和小麦是各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两者对不同污染物排放的贡献占比分别为46.6%~71.4%和20.5%~47.8%;月尺度排放呈现双峰现象,分别为6月与10月,其中6月排放量最高,占全年总排放的26.9%;日排放波动较大,PM峰值出现在6月末(0.3万t)和11月初(0.2万t).空气质量影响方面,2014年6月和10月河北秸秆露天焚烧排放对京津冀地区PM、EC、SO和NO的月均浓度贡献占比分别为4.2%和5.5%、2.6%和2.8%、0.4%和0.5%、2.5%和1.9%,除NO外,其他污染物贡献浓度10月占比均高于6月;受秸秆焚烧特点影响,日尺度的贡献呈现明显波动变化特征,河北的秸秆露天焚烧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的PM日均浓度贡献占比最高分别可达25.7%、23.1%和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露天焚烧 大气污染 排放清单 空气质量影响 京津冀 WRF-CAMx-PSAT
下载PDF
京津冀一体化对首都人口规模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昊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1,共7页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人口规模预测的主要功能,是反映该区域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基本走势,包括未来集聚的程度、增长速度、主要结构变动的情况。本文首先对该区域现有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必要的校核;其次,对京津冀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人口规模预测的主要功能,是反映该区域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基本走势,包括未来集聚的程度、增长速度、主要结构变动的情况。本文首先对该区域现有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必要的校核;其次,对京津冀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未来影响区域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变化趋势;最后,采用多模型预测,给出了区域及各城市总人口规模的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一体化 人口规模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群众体育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7
作者 王亚薇 宁雷 段炼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5-91,共7页
根据协调发展理论中所阐述的基本内容,建立起一套基本完备的群众体育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发展度指标体系及协调发展模型,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对京津冀地区的群众体育与经济发展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运用正态分布理论确定协调发展度的等... 根据协调发展理论中所阐述的基本内容,建立起一套基本完备的群众体育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发展度指标体系及协调发展模型,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对京津冀地区的群众体育与经济发展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运用正态分布理论确定协调发展度的等级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群众体育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可划分为四个等级,即协调发展(典型城市:北京市、天津市);基本协调发展(典型城市:保定市、石家庄市、唐山市);弱协调发展(典型城市:沧州市、廊坊市、秦皇岛市);微协调发展(典型城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应根据时代发展所提出的要求适时、适当地调整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模式,以维持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群众体育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缩小两系统间存在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经济 协调发展度 京津冀
下载PDF
不同下垫面资料对京津冀地区天气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蒋立辉 郭炜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8,共4页
本文通过引入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与高分辨率的地形数据,利用WRF模式对京津冀地区进行了多次天气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观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中的地面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地表热通量等气象要素,以京津冀地区夏季晴天为例,初步... 本文通过引入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与高分辨率的地形数据,利用WRF模式对京津冀地区进行了多次天气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观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中的地面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地表热通量等气象要素,以京津冀地区夏季晴天为例,初步分析了下垫面效应对天气数值模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资料 天气模拟 WRF模式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边界层方案对华北一次污染过程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继康 张碧辉 +1 位作者 张恒德 吕梦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71,共11页
采用WRF模式中YSU、MYJ和ACM2 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利用WRF模式和空气质量模式CAMx对2015年11月11~15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利用地面气象要素、风廓线、秒探空和空气质量观测数据对3种参数化方案下的模拟... 采用WRF模式中YSU、MYJ和ACM2 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利用WRF模式和空气质量模式CAMx对2015年11月11~15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利用地面气象要素、风廓线、秒探空和空气质量观测数据对3种参数化方案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对比.一种基于临界垂直湍流交换系数确定边界高度的方法被用于对比3种参数化方案之间垂直扩散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MYJ方案对10m风速高估最大(平均高估0.66m/s),对2m温度和2m湿度低估最小,YSU和ACM2方案对地面气象要素的模拟效果相近;ACM2方案对于边界层内垂直廓线模拟效果优于YSU和MYJ方案,但是3种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内风速均存在高估(高估可达2.6m/s);基于临界垂直湍流交换系数方法定义的边界层高度更能反映大气的垂直扩散能力,MYJ方案边界层高度最小,其模拟的PM2.5浓度最高;MYJ方案对于地面风速的高估,会降低模拟的区域整体PM2.5浓度,但是会增加风速较大区域下风向的PM2.5浓度;ACM2方案对边界层垂直廓线模拟最好,夜间底层垂直湍流交换系数计算值较大,使得ACM2方案对于本次过程中PM2.5等污染物的模拟优于MYJ和YSU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空气质量模式 污染过程模拟 垂直湍流交换系数 京津冀
下载PDF
2015—2020年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京津冀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文蕊 朱兆洲 +1 位作者 李绪威 张紫静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53,共8页
为研究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基于2015—2020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地区PM2.5、PM10、SO2、NO2、CO和O3等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利用自然邻域法、相对比值法和线性模拟法分别对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烟花爆竹对大气颗... 为研究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基于2015—2020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地区PM2.5、PM10、SO2、NO2、CO和O3等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利用自然邻域法、相对比值法和线性模拟法分别对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烟花爆竹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2019年外,2015—2020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地区整体空气质量呈现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超标污染物为PM2.5和PM10.SO2、NO2、CO和O3这4种污染物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较小,其日平均质量浓度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的二级限值.京津冀地区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布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高的趋势.在实施烟花爆竹禁、限放政策后,位于平原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提升,位于太行山—燕山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见明显好转.PM2.5和PM10质量浓度在除夕18:00至21:00和初一0:00至1:00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此外,烟花爆竹对初一6:00至9:00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上升也具有一定贡献.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中PM2.5和PM10的影响从除夕18:00开始,持续长达30~40 h;对初一2:00的影响最大,贡献率分别高达57%和52%.2015—2020年,京津冀地区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PM2.5和PM10在除夕和初一的平均排放总量分别为3.64×106 kg和3.96×106 kg.禁放后,2020年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PM2.5和PM10的排放量显著降低,分别比高峰期时下降72%(2017年)和73%(201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春节期间 烟花爆竹 大气污染物 空气质量
下载PDF
1961-2017年京津冀地区寒潮活动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红英 林纾 +2 位作者 王云鹏 黄鹏程 于亚楠 《干旱气象》 2022年第1期41-48,共8页
基于1961—2017年京津冀地区126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最低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该区域寒潮发生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的干湿判别指标分析区域性寒潮的干湿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单站寒潮年平均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呈西北... 基于1961—2017年京津冀地区126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最低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该区域寒潮发生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的干湿判别指标分析区域性寒潮的干湿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单站寒潮年平均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呈西北多东南少,86%的站点寒潮年发生频次呈减少趋势。(2)1961—2017年寒潮累计发生站次呈显著减少趋势(P<0.001),气候倾向率为-5.7站次·a^(-1),且在1983年发生突变。1961—1971年寒潮累计发生站次出现峰值,从1972年开始锐减,2007—2017年寒潮平均发生站次为历史最少。(3)1961—2017年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年际变化总体呈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82次·(10 a)^(-1),1960年代冬季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最多,1970年代秋季和春季最多,2000年代冬季和春季为次高峰期,2011—2017年3个季节最少。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季节分布中以秋季出现最多、其次是冬季、春季最少;10月、11月寒潮最为活跃。(4)京津冀地区区域性寒潮过程干过程发生频次最多,2011—2017年区域性寒潮过程干湿特征趋向于干过程和湿过程两极化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寒潮 区域性寒潮 干湿特征
下载PDF
基于气态污染物的京津冀PM2.5浓度模型研究
12
作者 花家嘉 侯书勋 +2 位作者 张婉莹 杨雨灵 孟凯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2期37-41,共5页
源清单反演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气态污染物(CO,SO 2,NO 2)模式预报水平,由于PM 2.5与气态污染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有望通过建模间接提高其预报水平。利用京津冀地区2014年-2018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开展基于气态污染物的PM 2.5浓度模型研究... 源清单反演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气态污染物(CO,SO 2,NO 2)模式预报水平,由于PM 2.5与气态污染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有望通过建模间接提高其预报水平。利用京津冀地区2014年-2018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开展基于气态污染物的PM 2.5浓度模型研究。以石家庄为例,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分季节建模优于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建模,春、秋、冬三季模型估算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均在0.91以上,对重污染天气估测命中率POD达74%。模型在京津冀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三种气态污染物中CO对PM 2.5估算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气态污染物 逐步回归 聚类分析 京津冀
下载PDF
通过空间结构及网络稳健性理解协同发展--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13
作者 王浩 张校源 +2 位作者 张晓宇 刘若文 宁晓刚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007-1036,共30页
In the context of accelerated globalization,intercity factor flow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a reasonable and orderly spatial structure.Therefore,an indepth study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sp... In the context of accelerated globalization,intercity factor flow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a reasonable and orderly spatial structure.Therefore,an indepth study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spatial structure is essential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is study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urban development levels and introduced network analysis methods to analyse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robustness of developmen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following:(1)The urban development level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BTH)region increased in all dimensions,and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improved.(2)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BTH region has been relatively stable,as illustrated by the main patter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entral cities,with a trend towards contiguous development.(3)The ranking of network robustness is environment>society>economy,and the core network and key nodes are primarily located within the radiation of the three central cities of Beijing,Tianjin,and Shijiazhuang.(4)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TH region is effective but still needs to be optimized and adjusted,and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edge cities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exploited.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n emerging ana-lytical perspective for optimizing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network spatial structure network robustnes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ijing-Tianjin-Hebei(bth)region
原文传递
京津冀地区非道路机械清单建立与政策情景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凯 郭秀锐 +3 位作者 王晓琦 王传达 蔡斌 程水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0-397,共8页
非道路机械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建立2020年京津冀地区典型非道路机械排放清单,分析排放控制政策和成本.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典型非道路机械CO、HC、NO_(x)、PM_(2.5)、SO2的排放量分别为2... 非道路机械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建立2020年京津冀地区典型非道路机械排放清单,分析排放控制政策和成本.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典型非道路机械CO、HC、NO_(x)、PM_(2.5)、SO2的排放量分别为286.96×10^(3)、232.17×10^(3)、364.30×10^(3)、34.15×10^(3)、4.14×10^(3) t.农业机械的排放量明显大于建筑机械的排放量,约占总量的46.36%~91.62%.在综合情景(IS)下,2030年CO、HC、NO_(x)、PM_(2.5)、SO2的排放量与2020年基准情景(BAU)相比分别增加了-54.16%、-33.76%、-42.46%、-54.07%、-10.37%.在单一控制措施下,更新排放标准(UES)对5种污染物的减排效果最好,淘汰老旧非道路机械(CIV)对NO_(x)和PM_(2.5)的减排效果好,提高电气化水平(RLE)对HC的减排效果好.为了分析各城市污染控制政策的差异性,本文计算了13个城市的污染物单位减排成本,为3.61~9.01元·g^(-1),并以人均GDP与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之比作为各城市优先实施减排政策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应优先实施非道路机械的污染物减排政策,由此可以在最小的经济成本下减少更多的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非道路机械 排放清单 政策分析 成本分析
原文传递
京津冀人口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15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02-1817,共16页
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社会经济数据、2015年12月13日-25日百度迁徙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等多源数据,从人口分布格局与流动格局两个角度,探讨近年京津冀地区人口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10年,京津冀地区呈现... 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社会经济数据、2015年12月13日-25日百度迁徙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等多源数据,从人口分布格局与流动格局两个角度,探讨近年京津冀地区人口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10年,京津冀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由自然地理条件与交通区位因素影响下的人口疏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下的京津圈层特征,河北则缺少发育成熟的区域次级中心,京津冀地区人口普遍增加,且以人口显著增加为主要特征;(2)人口普查的长时段迁移数据分析发现,京津冀人口流动活力增强,人口流入格局更为集聚;百度迁徙的短时段数据分析发现,北京是人口流入和流出的高热城市,天津是人口流出的较热城市,北京、天津、廊坊三地之间人口流动最为活跃,且以北京为核心的城市间人口流动较为活跃;(3)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特征、城镇发展水平、基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乡村化指数、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地理交通区位和地形起伏特征,是京津冀县域常住人口长时段内集散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短时段人口流动方向与数量还受节假日与季节的叠加影响。从城市功能、场强、网络及其演化的综合视角,更有助于深化人口集疏变化的地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人口流动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京津冀
原文传递
APEC会议前后京津冀空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媛媛 吴立新 +3 位作者 任传斌 项程程 李佳乐 柴曼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15-121,共7页
以2014年北京APEC会议前后京津冀地区的PM_(2.5)、SO_2、NO_2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最优空间插值得到该地区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图,采用空间自相关与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污染物分布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京津冀空... 以2014年北京APEC会议前后京津冀地区的PM_(2.5)、SO_2、NO_2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最优空间插值得到该地区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图,采用空间自相关与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污染物分布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京津冀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与空间集聚特性,城市群空气污染空间关联密切,PM_(2.5)热点集中在北京南部、天津、石家庄和保定等地,SO_2热点集中在保定、天津、唐山和石家庄等地,NO_2热点集中在北京-天津-唐山片区和保定-石家庄-邢台片区;不同时段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差异显著,APEC会议前及期间,在冷空气活动与减排措施的双重作用下,污染物质量浓度显著降低,高密度热点区均逐渐向中、低密度区转化,而APEC会议后,受冷空气影响良好空气质量得以短期维持,但污染反弹现象较快出现,高密度热点区污染迅速加强并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空间分析 时空变化 APEC会议 京津冀
原文传递
京津冀区域典型城市PM_(2.5)污染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姚青 唐颖潇 +3 位作者 蔡子颖 杨旭 樊文雁 韩素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3-52,共10页
量化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气象条件和减排措施的相对贡献,有助于科学评估减排措施的实施效果.本文以2017—2019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PM_(2.5)质量浓度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等方法客观确定各次区域的典型代表城市,并基于环... 量化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气象条件和减排措施的相对贡献,有助于科学评估减排措施的实施效果.本文以2017—2019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PM_(2.5)质量浓度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等方法客观确定各次区域的典型代表城市,并基于环境气象评估指数(EMI)量化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气象条件和减排措施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PM_(2.5)浓度整体呈南高北低特征,高值区集中在河北省南部,冬季区域PM_(2.5)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经旋转后的主成分分析可划分出2个主成分,分别对应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和京津冀北部地区.系统聚类将京津冀区域分为3个次区域,经相似性计算获得次区域典型代表城市为承德、唐山和邢台.以2017年为基准年开展EMI评估,结果显示2018年1月承德、唐山和邢台PM_(2.5)浓度下降,减排和气象条件均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不利气象条件是2019年1月承德PM_(2.5)上涨的主要原因,排放造成同期唐山PM_(2.5)浓度上升了52.8%,不利气象条件抵消了邢台减排的效果,并造成其PM_(2.5)浓度小幅度增加.京津冀区域各城市PM_(2.5)浓度的同步变化,排放和气象条件对不同城市的贡献仍然存在很大差异,在京津冀区域内划分次区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气象评估指数 PM_(2.5) 京津冀区域 系统聚类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京津冀一次污染过程的星地同步动态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邱昀 李令军 +4 位作者 姜磊 王新辉 赵文慧 张立坤 鹿海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1-1119,共9页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监管逐渐走向区域联防联控模式,卫星遥感可实现大范围实时动态监测,地基监测能够获取精细的网点信息.结合卫星和地基数据,可对区域污染的生消过程进行三维立体的跟踪.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地面PM_(2.5)浓...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监管逐渐走向区域联防联控模式,卫星遥感可实现大范围实时动态监测,地基监测能够获取精细的网点信息.结合卫星和地基数据,可对区域污染的生消过程进行三维立体的跟踪.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地面PM_(2.5)浓度数据、激光雷达垂直污染监测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分析了2018年3月8~10日京津冀区域污染的形成过程、传输路径、影响范围以及气象因子变化.结果发现,本次污染覆盖范围面积达20万km^2左右,区域内以四级中度污染为主,区域间的污染传输过程非常典型. 3月8~9日北京-保定偏南风频率为50%左右,冀南部分地区到达100%,在持续偏南风作用下,北京-保定一带空气质量由一级优迅速升至四级轻度污染,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区由京津冀南部的邯郸-邢台西部山前推至北部燕山前. 3月10日该区域转以弱偏北风为主,湿度明显升高,京津冀南部形成污染辐合,污染重心南移至邯郸-邢台东部;午后,北京转偏东风,空气质量由东向西递次转好.从激光雷达垂直观测结果看,重污染期间北京地区污染层主要出现在1 000 m以下.近地面800 m以下,1 200~1 500 m多次出现双逆温层,且逆温强度高达4~7℃,非常不利于污染物垂直扩散.由此可见,在区域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依旧很大的背景下,一旦气象条件转差,很容易形成区域性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特征 区域传输 卫星遥感 联防联控 京津冀
原文传递
基于时空混合效应模型的京津冀PM_(2.5)浓度变化模拟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丽行 杨晓辉 +5 位作者 宋春杰 李梦诗 段继福 王卫 李夫星 李伟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62-2273,共12页
为揭示京津冀地区高精度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以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MAIAC AOD数据为主要预测因子,以气象数据、植被指数、夜间灯光数、人口密度和海拔数据作为辅助因子,构建了一种新的时空混合效应模型(STLME),在拟合最优次区域划分... 为揭示京津冀地区高精度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以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MAIAC AOD数据为主要预测因子,以气象数据、植被指数、夜间灯光数、人口密度和海拔数据作为辅助因子,构建了一种新的时空混合效应模型(STLME),在拟合最优次区域划分方案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TLME模型的ρ(PM_(2.5))预测精度高于传统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其十折交叉验证(CV)R^(2)为0.91,明显高于LME模型的0.87,说明STLME模型在同时校正PM_(2.5)-AOD关系的时空异质性方面具有优势.最优次区域划分方案识别出PM_(2.5)-AOD关系的空间差异,并结合缓冲区平滑方法,提高了STLME模型预测精度.京津冀PM_(2.5)浓度时空变化差异显著,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石家庄、邢台和邯郸为中心的河北南部,低值区则位于燕山-太行山区;冬季PM_(2.5)污染最严重,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污染最轻.STLME模型提供的高精度PM_(2.5)浓度时空分布预测结果,为京津冀地区与PM_(2.5)污染相关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大气污染源识别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多角度大气校正算法的气溶胶光学厚度(MAIAC AOD) 时空混合效应模型(STLME) 时空差异 京津冀地区(bth)
原文传递
A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VOC emission sources to tackle air pollution based on VOC species reactivity and emission amounts 被引量:37
20
作者 Guohao Li Wei Wei +4 位作者 Xia Shao Lei Nie Hailin Wang Xiao Yan Rui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78-88,共11页
In China,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 control directive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released and implemented for important sources and regions to tackle air pollution.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requirements were base... In China,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 control directive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released and implemented for important sources and regions to tackle air pollution.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requirements were based on VOC emission amounts(EA), but never consider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of VOC species in terms of atmospheric chemical reactivity. This will adversely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VOC reduction on air quality improvement. Therefore,this study attempted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typical VOC sourc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BTH), by combining the VOC emission amounts with the chemical reactivities of VOC species. Firstly, we obtained the VOC chemical profiles by measuring 5 key sources in the BTH region and referencing another 10 key sources, and estimated the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 per ton VOC emission for these sources by using the 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MIR) index 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ource reactivity(SR). Then, we applied the data normalization method to respectively convert EA and SR to normalized EA(NEA) and normalized SR(NSR) for various sources in the BTH region.Finally, the control index(CI) was calculated, and these sources wer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four grades based on the normalized CI(NCI). 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BTH region,furniture coating, automobile coating, and road vehic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NCI and need to be given more attention; however,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which was designated as an important control source by air quality managers, has a lower N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 Source chemical profile Source classification Beijing-Tianjin-Hebei bth reg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