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eviscapine alleviates hepatic injury and inhibits PKC-mRNA and its protein expression in brain-dead BA-Ma mini pigs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Shui-Jun Song, Yan +4 位作者 Zhai, Wen-Long Shi, Ji-Hua Feng, Liu-Shun Zhao, Yong-Fu Chen, Shi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7年第6期604-609,共6页
BACKGROUND: Brain-dead donors are the main sources for organ transplantation, but many studies show that brain-death affects the organ's function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liv... BACKGROUND: Brain-dead donors are the main sources for organ transplantation, but many studies show that brain-death affects the organ's function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liver injury after brain-death in BA-Ma mini pigs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breviscapine on hepatic function and on PKC-alpha mRNA and its protein expression. METHODS: Fifteen BA-Ma mini pigs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at random: brain-dead (group B), breviscapine pretreated (group P), and control (group Q. The brain-dead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creas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a modified, slow and intermittent way. At 3, 6, 12, 18 and 24 hours after the initial brain-death, the levels of serum AST, ALT, TNF-alpha, IL-1 beta, and IL-6 were determined. The changes in hepatic tissues were assess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PKC-alpha and PKC-alpha mRNA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RTPCR,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levels of AST and ALT in groups B and P began to increase 12 hours after brain-death, while the values in group 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The levels of IL-1 beta, IL-6, and TNF-alpha in groups B and P at 3, 6, 12 and 18 hour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At 6, 12 and 24 hours, the expressions of PKC-a mRNA and PKC-a protein in group 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The degree of injury to hepatic cells in group P was milder than that in group B. CONCLUSIONS: Breviscapine inhibits the degree of PKC-alpha mRNA transcription and its protein translation, decreases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hus alleviates hepatic injury during brain-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VISCAPINE ba-ma mini pigs brain-death protein kinase C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脑死亡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功能及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长举 陆旭 +3 位作者 朱盛兴 赵永福 马秀现 张水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死亡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功能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灯盏花素组及对照组。应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于脑死亡后6、12和24 h取...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死亡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功能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灯盏花素组及对照组。应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于脑死亡后6、12和24 h取血清及心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①脑死亡24 h灯盏花素组心肌损伤明显轻于脑死亡组;②脑死亡后各时间点灯盏花素组血清肌钙蛋白T(cTnT)、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脑死亡组低;③脑死亡24 h灯盏花素组心肌蛋白激酶C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脑死亡组。结论灯盏花素可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减轻脑死亡巴马小型猪的心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巴马小型猪 脑死亡 心脏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 被引量:42
3
作者 王爱德 郭亚芬 +2 位作者 李柏 胡传活 魏泓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75-78,共4页
对 4~ 1 2月龄巴马小型猪 (♂ 2 0 ,♀ 3 0 )的 2 4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巴马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性别差异不显著 ;但多数项目不同月龄间差异极显著 ( P>0 .0 1 )或显著 ( P<0 .0 5 ) ,并有近半数项目随月龄... 对 4~ 1 2月龄巴马小型猪 (♂ 2 0 ,♀ 3 0 )的 2 4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巴马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性别差异不显著 ;但多数项目不同月龄间差异极显著 ( P>0 .0 1 )或显著 ( P<0 .0 5 ) ,并有近半数项目随月龄的增长呈减少或增加的趋势 ,其余多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多数项目和普通猪相近似 ;血液生理指标中有 1 4个项目和人类相近似。说明巴马小型猪和人类的生理特性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巴马小型猪 血液生理指标 疾病模型动物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血液生化指标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爱德 郭亚芬 +2 位作者 李柏 胡传活 魏泓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CAS 2001年第1期8-12,共5页
对 4~ 1 2月龄巴马小型猪 (♂ 2 0、♀ 3 0 )的 44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巴马小型猪血液生化指标绝大多数性别差异不显著 ;不同月龄间血液有机物各项测定值差异均不显著 ;血液无机物测定值仅有少数项目有差异 ;血... 对 4~ 1 2月龄巴马小型猪 (♂ 2 0、♀ 3 0 )的 44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巴马小型猪血液生化指标绝大多数性别差异不显著 ;不同月龄间血液有机物各项测定值差异均不显著 ;血液无机物测定值仅有少数项目有差异 ;血液蛋白和脂类测定值及血液酶测定值多数项目不同月龄间差异极显著 ( P<0 .0 1 )或显著 P<0 .0 5)。随月龄的增长多数项目测定值变化无明显规律。多数项目测定值与普通猪相近似 ;巴马小型猪有 1 8个血液生化指标与人类相近似 ,如总胆红素、肌酐、尿酸、总蛋白、白蛋白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巴马小型猪 血液生化指标 家畜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及肺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孙振涛 韩雪萍 +6 位作者 张水军 翟文龙 宋燕 史冀华 郭文治 李捷 李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0-482,共3页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以及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处理对它们的影响。方法15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B组)、NAC处理组(N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只。C组持续麻...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以及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处理对它们的影响。方法15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B组)、NAC处理组(N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只。C组持续麻醉维持24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B组应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呼吸、循环支持维持实验动物脑死亡状态24h;N组于建立脑死亡模型后静脉给予NAC24h。脑死亡后24h取肺脏组织,测定各组动物24h后BALF蛋白含量,观察肺组织常规及超微结构。结果C、B、N组BALF蛋白含量分别为(1.14±0.21)g/L,(6.34±1.22)g/L,(2.45±0.36)g/L,B组、N组BALF蛋白含量均高于C组,但N组BALF蛋白含量低于B组(P均<0.05)。B组动物肺组织光镜下见肺间质弥漫性水肿,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有渗出液,局灶性肺不张,肺泡萎陷,肺毛细血管充血,肺微血管中有嗜中性粒细胞聚集附壁,肺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存在排列紊乱、消失,微绒毛缺失,板层小体数量减少、脱颗粒,结构有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吞饮小泡。N组光镜及电镜下有轻微病理改变,C组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脑死亡状态可导致BALF蛋白含量增加,肺组织出现损伤性改变,NAC干预处理可降低BALF蛋白含量,减轻肺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巴马小型猪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乙酰半胱氨酸
下载PDF
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震 郭文治 +4 位作者 翟文龙 宋燕 史冀华 李捷 张水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等分为脑死亡组和对照组。脑死亡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脑死亡状态24h;对照组维持麻醉24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分...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等分为脑死亡组和对照组。脑死亡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脑死亡状态24h;对照组维持麻醉24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测定脑死亡后3h、6h、12h、18h和24h各组动物血清中ALT、AST水平,并与对照组相应时点比较。观察各时点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脑死亡组12h、18h、24h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点和脑死亡组前一时点(P均<0.05)。脑死亡组12h可见肝细胞轻度浊肿,胞浆疏松化,12h电镜发现肝细胞内出现轻微线粒体肿胀,24h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甚至线粒体部分膜溶解、内质网扩张呈池状等改变。对照组光镜及电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脑死亡状态导致肝脏出现功能和形态的损伤性变化,随着脑死亡维持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巴马小型猪 肝脏损伤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改变及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捷 张水军 +3 位作者 史冀华 宋燕 翟文龙 李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37-1838,共2页
目的:探讨巴马小型猪在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及对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分别于3、6、12、18和24h取血清测丙氨酸氨基转移... 目的:探讨巴马小型猪在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及对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分别于3、6、12、18和24h取血清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1)炎症介质变化:脑死亡组动物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自脑死亡后3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3、6、12、18和24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肝脏酶学变化:血清ALT、AST水平自脑死亡后12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12、18和24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马小型猪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的损伤可能与这些炎症介质的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巴马小型猪 炎症介导素类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雌猪发情和产仔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卢晟盛 罗龙兴 +3 位作者 胡翠娥 郭亚芬 兰干球 王爱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为了解巴马小型猪发情和产仔特性,对广西大学巴马小型猪场未育和经产雌猪与哺乳雌猪的发情、配种和产仔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表明(1)巴马小型猪雌猪初情期在120日龄(即4月龄)左右;(2)69%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可以正常发... 为了解巴马小型猪发情和产仔特性,对广西大学巴马小型猪场未育和经产雌猪与哺乳雌猪的发情、配种和产仔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表明(1)巴马小型猪雌猪初情期在120日龄(即4月龄)左右;(2)69%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可以正常发情、排卵,配种后也可以正常受胎产仔;(3)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发情周期(21.1±2.2)d,比未育和经产雌猪的(19.0±1.5)d长,差异极显著(P<0.01);(4)巴马小型猪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n=5)发情配种的产仔数(9.4±1.1)头/窝,与未育和经产雌猪(n=46)的(7.9±2.2)头/窝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仔猪出生重(0.61±0.15)kg(n=47),比未育和经产雌猪的仔猪出生重(0.53±0.13)kg(n=363)要重,差异极显著(P<0.01);(5)初步确定哺乳雌猪在哺乳仔猪期间发情配种后所产雄雌仔猪比例(68%∶32%),高于未育和经产雌猪的(47%∶53%),差异极显著(P<0.01);(6)拟出巴马小型猪雌猪整个发情周期中阴道上皮细胞核固缩指数变化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判断巴马小型猪处于发情周期的具体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繁殖特性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脑死亡巴马小型猪肺脏形态变化与PKC-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阳 张弓 +3 位作者 李震 唐哲 赵永福 张水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肺脏PKC信号途径及肺脏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3组:脑死亡组(B组)、灯盏花素处理组(D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只。采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分...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肺脏PKC信号途径及肺脏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巴马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3组:脑死亡组(B组)、灯盏花素处理组(D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只。采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于脑死亡后第3、6、12、18和24h检测血清中的TNT-α、IL-1β和IL-6水平。于脑死亡后第24h取肺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肺脏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KC-α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PKC-αmRNA的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肺脏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脑死亡组及灯盏花素处理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自脑死亡后3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灯盏花素处理组上述指标升高幅度显著低于脑死亡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脑死亡组及灯盏花素组肺组织中PKC-αmRNA及其蛋白水平在24h均升高,且常规病理及超微结构可见形态学发生改变,但灯盏花素处理组上述指标升高幅度显著低于脑死亡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通过抑制肺脏PKC-α信号转导途径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可能是其保护脑死亡状态下肺脏的形态及结构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巴马小型猪 脑死亡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染色体核型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亚芬 王爱德 +1 位作者 兰干球 李柏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4年第1期21-23,共3页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对巴马小型猪的染色体作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巴马小型猪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其性染色体为XY(♂)、XX(♀)。根据染色体形态、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点指数,参照第一届国际家畜...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对巴马小型猪的染色体作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巴马小型猪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其性染色体为XY(♂)、XX(♀)。根据染色体形态、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点指数,参照第一届国际家畜分带核型标准化会议(1976)制定的猪的染色体核型标准,将18对常染色体分为A、B、c、D四个形态组,核型呈10sm+4st+10m+12t。X染色体为中着丝点染色体,大小介于第8对和第9对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为最小的中着丝点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染色体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脑死亡对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张水军 朱盛兴 +3 位作者 李捷 马秀现 冯留顺 范正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80-1483,共4页
目的:探讨脑死亡状态对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PKC)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于脑死亡... 目的:探讨脑死亡状态对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PKC)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于脑死亡后6、12和24 h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T(cTnT)、IL-1β、IL-6及TNF-α水平,24 h开胸取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结构变化,电镜观察心脏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KC-α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KC-αmRNA表达。结果:(1)心肌组织学变化:脑死亡后24 h可见心肌结构改变,光镜下见心内膜下片状出血,心肌溶解,断裂;电镜下见线粒体水肿,肌纤维模糊融合,嵴部分消失,膜部分融合。(2)血清cTnT变化:脑死亡组血清cTnT自脑死亡后6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各时点两组相比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炎症介质变化:脑死亡组IL-1β、IL-6、TNF-α水平自6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各时点两组相比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心肌细胞中PKC-α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脑死亡组PKC-α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死亡导致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损伤,炎症介质水平升高;脑死亡时心脏PKC-α表达水平升高。PKC-α的活化可能参与了脑死亡状态下心脏的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脑死亡 蛋白激酶C 心脏损伤
下载PDF
脑死亡状态对巴马小型猪胰腺及小肠组织中蛋白激酶-C的影响
12
作者 李文涛 周闯 +3 位作者 宋燕 翟文龙 马秀现 张水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脑死亡状态下胰腺及小肠组织中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水平的变化.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平均分为脑死亡组及对照组.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脑死亡后6,12和24 h点活检部分胰腺和小肠组织行电镜观察,并用RT-PC... 目的:探讨脑死亡状态下胰腺及小肠组织中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水平的变化.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平均分为脑死亡组及对照组.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脑死亡后6,12和24 h点活检部分胰腺和小肠组织行电镜观察,并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KC-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脑死亡组胰腺和小肠组织中PKC-αmRNA均表达,并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增加表达亮度增高,而在对照组胰腺和小肠组织中PKC-αmRNA无表达.脑死亡组PKC-α蛋白在胰腺和小肠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6、12、24 h间也有显著差异(0.6209±0.031 vs 0.381±0.038 vs 0.151±0.0108;P<0.05).对照组PKC-α蛋白在胰腺及小肠细胞胞质内表达,仅见少量阳性细胞.电镜下,脑死亡组胰腺及小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明显重于对照组.结论:脑死亡状态下胰腺及小肠组织中PKC-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与脑死亡状态下胰腺及小肠的组织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巴马小型猪 蛋白激酶C 胰腺 小肠
下载PDF
健脾祛痰化瘀方药对脾虚痰浊巴马小型猪回肠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冀楠 王俊岩 +4 位作者 宋囡 孔德昭 张哲 杨关林 贾连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49-2351,共3页
目的:基于PCR array技术观察脾虚痰浊巴马小型猪回肠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差异性表达及健脾祛痰化瘀方药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将9只健康的广西巴马小型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每组3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喂,模型组和中... 目的:基于PCR array技术观察脾虚痰浊巴马小型猪回肠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差异性表达及健脾祛痰化瘀方药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将9只健康的广西巴马小型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每组3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喂,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采用疲劳过度联合高脂饮食饲喂的方法进行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造模24周后,中药治疗组给予健脾祛痰化瘀方药,48周后,观察巴马小型猪行为学变化,呼吸机麻醉后取材,分离冠状动脉,应用PCR array技术观察巴马小型猪回肠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变化。结果:造模24周后,巴马小型猪出现食少且不欲饮食、神疲乏力、倦怠等明显脾虚证候;PCR array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变化水平在2倍以上,且经中药干预后表达水平异常被明显纠正的基因共10个,分别为:ATP4B、NDUFS2、NDUFS3、NDUFS4、PPA2、SDHB、SDHC、COX17、NDUFA9、NDUFB1。结论:健脾祛痰化瘀方药对脾虚痰浊巴马小型猪的干预作用可能通过对回肠ATP4B、NDUFS2、NDUFS3等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痰浊 巴马小型猪 动脉粥样硬化 健脾祛痰化瘀 线粒体能量代谢
下载PDF
颅内加压法巴马小型猪脑死亡模型建立过程中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水军 史冀华 +2 位作者 崔雪艳 李捷 李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 观察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巴马小型猪脑死亡模型建立过程中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 巴马小型猪16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 ,5头,仅行麻醉维持;脑死亡组(B组) ,11头,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监测实验过程... 目的 观察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巴马小型猪脑死亡模型建立过程中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 巴马小型猪16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 ,5头,仅行麻醉维持;脑死亡组(B组) ,11头,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监测实验过程中动物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结果 B组中10头(10头/11头)建立脑死亡模型,1头(1头/6头)在开始颅内加压后“心肺死亡”。与C组比较,B组颅内加压后MAP和HR变化显著:(1)MAP和HR随着间断颅内加压呈波浪式上升和下降,总体呈升高趋势;颅内加压过程中MAP (176.91±3 3 .2 9)mmHg(1mmHg =0 .13 3kPa)和HR (182 .71±2 5 .67)次/分,与颅内加压前MAP (117.60±13 .75 )mmHg和HR(94.5 0±9.2 0 )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2 )确认脑死亡后,MAP和HR缓慢下降;直到MAP≤60mmHg或收缩压≤90mmHg ,需依赖液体支持来维持血压的稳定。与C组比较,确认脑死亡3h后,B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确认脑死亡6h后,B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模型 内加压法 猪脑 心率(HR) 巴马小型猪 平均动脉压 maP 统计学 脑死亡 麻醉维持 应用改进 实验过程 加压过程 维持血压 B组 颅内 缓慢 对照组 死亡组 收缩压 特征性 C组 下降
原文传递
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加春 王大明 +6 位作者 李雅国 钱江南 杨重庆 翟乐乐 姜学丽 姜寿峰 黄抒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6-758,共3页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于神经介入研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以12头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对象,以高脂饲养和动脉球囊损伤为模型建立的主要手段。应用体外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颈动脉...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于神经介入研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以12头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对象,以高脂饲养和动脉球囊损伤为模型建立的主要手段。应用体外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颈动脉狭窄的形成情况,并对颈动脉的病理改变特点进行评价,最后分析总结出创建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案。结果16周时的DSA发现:高脂饲养和动脉球囊损伤组平均狭窄率达33.32%±12.84%;病理检查证实有明显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高脂饲养加动脉球囊损伤,16周可以初步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动物模型 广西巴马小型猪 颈动脉
原文传递
制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小型猪模型麻醉用药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海军 张磊 +3 位作者 付理 黄晓霞 王伟 郭治宇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6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小型猪模型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戊乙奎醚0.02 mg/kg垣氯胺酮8 mg/kg于颈后部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5 ...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小型猪模型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戊乙奎醚0.02 mg/kg垣氯胺酮8 mg/kg于颈后部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5 mg/(kg·h)]联合氯胺酮[5 mg/(kg·h)]静脉输入维持麻醉,对照组给予氯胺酮[5 mg/(kg·h)]静脉输入维持麻醉。观察记录2组小猪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动物死亡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指标。结果 2组小型猪麻醉效果比较良好,未出现死亡。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为(2.62±1.1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8±1.31)min(P〈0.05);2组小型猪在不同时间点体温(T)、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 O2)、平均动脉压(MAP)、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TV)、呼吸末CO2分压(PetCO2)等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型猪T在注入麻醉药后呈下降趋势,T5、T6与T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型猪RR、MAP、MV、TV在注入麻醉药后呈下降趋势,T1T6与T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氯胺酮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麻醉方法,可在小型猪的动物模型手术实验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氯胺酮 丙泊酚 动物麻醉
原文传递
益气健脾方加减治疗巴马小型猪脾虚型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成哲 蔡甜甜 +6 位作者 潘华峰 曾晓会 赵自明 刘友章 陈晓东 李思怡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00-2304,共5页
目的:探讨"脾虚生痰"所致巴马小型猪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从脾论治方药的作用效应与机制。方法:采用隔日游泳+高脂饲料+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脾虚生痰"型冠心病巴马小型猪模型,连续10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 目的:探讨"脾虚生痰"所致巴马小型猪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从脾论治方药的作用效应与机制。方法:采用隔日游泳+高脂饲料+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脾虚生痰"型冠心病巴马小型猪模型,连续10周,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祛痰组及益气健脾化瘀祛痰组,10只/组;10只正常组动物不结扎冠状动脉和不游泳。给药24周后,观察心肌缺血区组织学病变和超微结构变化,PCR法检测NF-κB、IL-6、TNF-α和水通道蛋白1(AQP1)m 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和AQ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κB、IL-6、TNF-α和AQP1 m 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38MAPK和AQ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气健脾方加减可减轻缺血区心肌组织炎性反应和水肿的发生,从而改善"脾虚生痰"所致巴马小型猪冠心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脾虚生痰 炎性反应 水通道蛋白1 巴马小型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