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巴人的《莽秀才造反记》及其在历史小说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秀明 陈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巴人的《莽秀才选反记》将沉淀在农民心理上的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纳入艺术视野,进视了我们民族固有的惰性.这一主题与对知识分子文化的反思、批判双峰并峙,在历史小说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作品采取历史还原的创作方式,将狂放、泼辣的... 巴人的《莽秀才选反记》将沉淀在农民心理上的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纳入艺术视野,进视了我们民族固有的惰性.这一主题与对知识分子文化的反思、批判双峰并峙,在历史小说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作品采取历史还原的创作方式,将狂放、泼辣的风格与生活化笔法相结合,使作品文本的语言和叙述充满了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 农民文化 文化批判 知识分子文化 文化反思 历史还原 叙事风格 文学地位 小说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启蒙话语的异域回旋——论司马文森、巴人的南洋叙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颜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6,161,共8页
司马文森与巴人基于启蒙视野而形成的南洋叙事,对晚清以来的启蒙话语既有追随、挪用,也根据异域经验进行了修正、改写,开启了华侨华人历史叙事的新起点。这种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重生、衍变过程可称为回旋。回旋是对关联与运动性的重视... 司马文森与巴人基于启蒙视野而形成的南洋叙事,对晚清以来的启蒙话语既有追随、挪用,也根据异域经验进行了修正、改写,开启了华侨华人历史叙事的新起点。这种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重生、衍变过程可称为回旋。回旋是对关联与运动性的重视、强调影响的迂回路线、强调继承和流变的交织;它意味着异域经验的融入,往往不是使文学创作骤然远离原有传统,而是在传统与新的创作旨趣的融合中,开拓新的发展路径。这一类作品的价值难以在原有传统中得到准确评价,需要从异域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视野出发重新定位。对司马文森和巴人南洋叙事的意义探寻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话语 南洋经验 司马文森 巴人
下载PDF
论巴人诗歌的现代特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7-31,共5页
文章以现代性为视角透视了巴人诗歌创作的总体风貌.青春生命的热烈礼赞、决不妥协的叛逆精神、凤凰涅 的殉道气度和“九死未悔”的求索精神构成了其诗歌的主题内涵;而激进的浪漫色彩和浓重的悲剧品格则构成了其诗歌的艺术精神.这一... 文章以现代性为视角透视了巴人诗歌创作的总体风貌.青春生命的热烈礼赞、决不妥协的叛逆精神、凤凰涅 的殉道气度和“九死未悔”的求索精神构成了其诗歌的主题内涵;而激进的浪漫色彩和浓重的悲剧品格则构成了其诗歌的艺术精神.这一切无疑是“五四”狂飙突进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诗歌 叛逆精神 浪漫精神 悲剧品格 现代人道主义 现代性
下载PDF
永恒的悲哀——解构巴人《莽秀才造反记》的启蒙情结 被引量:1
4
作者 车晓勤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5-86,共2页
美国文艺理论家米勒认为“文学基本上是一种意识形式”,巴人通过《莽秀才造反记》中的历史叙事,既呼唤劳苦大众奋起抗争,又批判了劳苦大众抗争行为的残暴、无序,发出了历史永恒悲哀的感叹。
关键词 《莽秀才造反记》 文学 历史叙事 启蒙意识 巴人先生 小说
下载PDF
巴人南洋题材创作略评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惠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7-20,共4页
巴人40年代流亡南洋时期的创作,表明巴人堪称海外华文文学、特别是印尼华文文学的先驱.剧作《五祖庙》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它集中塑造的五位华工,是反帝的爱国华侨的英雄群雕.“海外见闻”8篇小说构成了集束型小说.
关键词 巴人 华文文学 南洋题材 群雕式剧作 集束型小说 文学创作 戏剧 《五祖庙》
下载PDF
论八大山人绘画语言运用与审美意境创造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湘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0-72,共3页
八大山人是清初"四僧"中最为奇崛的一位书画家。他的画作从题材选取、景物塑造和构图处理等方面都展现了其画风的独特、造型的夸张、意境的深远,进而赋予了传统文人画以表现性和象征性特点,300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画坛。
关键词 文人画 八大山人 绘画语言 审美意境
下载PDF
论郭乃安先生音乐学的人本观点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是郭乃安先生的音乐论文集,是郭先生大半生音乐道路的缩影。笔者通过对文集中有关论文的解读,分别从音乐本元、音乐美学、音乐评论三个视角来阐释郭先生音乐学的人本观点。
关键词 郭乃安 《音乐学 请把目光投向人》 人本观点
下载PDF
八大山人研究的目的、重点与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姚亚平 《地方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22-27,共6页
八大山人是中国书画史和江西地域文化上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八大山人的研究虽有不少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澄清和端正之处。本文论述了八大山人研究要注重四点:一是在研究目的上,不是以专家为中心,而要面向大众,贴近生活、贴近实... 八大山人是中国书画史和江西地域文化上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八大山人的研究虽有不少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澄清和端正之处。本文论述了八大山人研究要注重四点:一是在研究目的上,不是以专家为中心,而要面向大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二是研究起点上,要从八大的作品开始,加强对八大作品的解读、分析、鉴赏和研究;三是在研究重点上,要注重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者的统一,努力揭示八大作品的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价值;四是在研究方法上,要把八大山人放到他所处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文化背景和他的人生遭遇中去与八大的时代相关联,而不能从概念出发,不能简单化。我们要反对那种假想式的、推理式的、铺排式的、演绎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研究目的 研究重点 研究方法
下载PDF
鲁迅与巴人
9
作者 王吉鹏 印然然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3-67,共5页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理论家,巴人在人格和为文上是深受鲁迅影响的。他一生追随鲁迅并在鲁迅研究上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不仅严格捍卫鲁迅杂文的历史地位和倡导“鲁迅风”杂文,且在自己的创作中秉承鲁迅杂文文体多样性、对时事...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理论家,巴人在人格和为文上是深受鲁迅影响的。他一生追随鲁迅并在鲁迅研究上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不仅严格捍卫鲁迅杂文的历史地位和倡导“鲁迅风”杂文,且在自己的创作中秉承鲁迅杂文文体多样性、对时事反应迅捷、寸铁封喉和言辞朴直庄谐的传统特质;同时继承和完善了鲁迅的乡土世界,其小说不仅力承批判暴露质素,并且提炼出两种新兴的劳动人民形象,并在创作中加强了乡土小说对绚丽环境描写的吸收和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巴人 关系
下载PDF
巴人乡土小说论
10
作者 张永 石爱国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2-76,82,共6页
巴人乡土小说的民俗描写是很有特色的。一方面表现在对封建宗法制家族的揭示,另一方面则运用民间故事提炼小说的题材。与30年代"左翼"乡土作家不同的是,巴人在挖掘农民抗争意识和行为的同时,对农民性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和... 巴人乡土小说的民俗描写是很有特色的。一方面表现在对封建宗法制家族的揭示,另一方面则运用民间故事提炼小说的题材。与30年代"左翼"乡土作家不同的是,巴人在挖掘农民抗争意识和行为的同时,对农民性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批判。因此,作家乡土小说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悲剧性的审美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乡土小说 民俗学研究
下载PDF
乡村君子·阶级本位·儒文化──姜尚公老爷与白嘉轩比照论
11
作者 任茹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1-16,共6页
文本中形象迥异的姜尚公老爷与白嘉轩,如果两者被还原到生活的原生态中去,其实同为代表儒文化典型人格的乡村地主,这两个人物的平行与影响比照生动地影射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重要转型——一次是从文化反思的“文学革命”转向阶... 文本中形象迥异的姜尚公老爷与白嘉轩,如果两者被还原到生活的原生态中去,其实同为代表儒文化典型人格的乡村地主,这两个人物的平行与影响比照生动地影射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重要转型——一次是从文化反思的“文学革命”转向阶级化的“革命文学”;另一次是从无产阶级狂飙文学重新转向对汉文化的倡扬与重构.巴人这部烙有鲜明时代痕迹的作品,折射着文学史的两面:不忘反思儒文化人格与心理,同时阶级分析的意识形态理念开始渗入并强化.文本与人物因为这两重意义而获得历史性的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姜尚公老爷形象 白嘉轩形象 乡村地主 阶级本位 伦理本位 小说 陈忠实 《姜尚公老爷列传》 《白鹿原》
下载PDF
多种话语纠缠的历史重构——巴人长篇小说《莽秀才造反记》的另一种解读
12
作者 张蒲荣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3-41,共9页
《莽秀才造反记》的故事原型和四次起稿的时间关节,显示出其写作过程与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深刻联系,其中既包含着故事原型所特有的近代文学话语,也体现五四文学话语、左翼文学话语和当代集体主义政治性文学话语。通过多种话语的纠缠,巴... 《莽秀才造反记》的故事原型和四次起稿的时间关节,显示出其写作过程与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深刻联系,其中既包含着故事原型所特有的近代文学话语,也体现五四文学话语、左翼文学话语和当代集体主义政治性文学话语。通过多种话语的纠缠,巴人完成了对王锡彤造反事件的历史重构,体现出深刻的历史内涵和复杂的话语形态。《莽秀才造反记》是最能体现中国现代社会和新文学进程的典型文本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 话语 历史重构
下载PDF
关于“白虎为害”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超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2-45,共4页
秦灭巴蜀后对巴蜀进行了积极地经略与治理,因为政苛酷,爆发了“白虎为害”的反抗斗争,它具有巴人起义、复国运动及民族斗争的多重倾向,秦行民族分化政策致“夷人射虎”,使巴人分化为白虎夷与白虎复夷,影响了其后巴人土家族白虎信仰及风... 秦灭巴蜀后对巴蜀进行了积极地经略与治理,因为政苛酷,爆发了“白虎为害”的反抗斗争,它具有巴人起义、复国运动及民族斗争的多重倾向,秦行民族分化政策致“夷人射虎”,使巴人分化为白虎夷与白虎复夷,影响了其后巴人土家族白虎信仰及风俗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朝 白虎为害 巴人起义 复国运动 民族斗争 民族分化政策 夷人射虎 白虎信仰
下载PDF
论八大山人的书法创作
14
作者 文师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5-129,共5页
八大山人书法创作大致可以60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博采百家,面貌繁复多样,后期个性鲜明,成就卓著。在众多的古代书法家中,八大山人师承最多的是钟繇、王献之、欧阳询、黄庭坚、董其昌等5家。八大山人书法的独创性表现在:运用秃... 八大山人书法创作大致可以60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博采百家,面貌繁复多样,后期个性鲜明,成就卓著。在众多的古代书法家中,八大山人师承最多的是钟繇、王献之、欧阳询、黄庭坚、董其昌等5家。八大山人书法的独创性表现在:运用秃笔淡墨,笔画圆浑劲健,结体险怪多变,布局疏朗大方,气韵宁静高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书法 分期 师承 特征
下载PDF
李劼人历史小说与巴蜀文化新说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绍义 邓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0-73,共4页
李劫人的历史小说既是继承巴蜀文化传统的结果,同时又是对现代巴蜀文化的重要贡献;无论是其历史内容的极大真实,还是准确展示西蜀古都的地域特色、极富表现力地运用四川方言,以及"摆龙门阵"叙事方式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都是这... 李劫人的历史小说既是继承巴蜀文化传统的结果,同时又是对现代巴蜀文化的重要贡献;无论是其历史内容的极大真实,还是准确展示西蜀古都的地域特色、极富表现力地运用四川方言,以及"摆龙门阵"叙事方式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都是这种贡献的具体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劼人历史小说 巴蜀文化 新说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注释翻译应注意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湖初 《语文学刊》 2022年第2期10-15,共6页
近年《文心雕龙》的翻译注释著作不少,但发现一些本来已经接近原意的研究成果却没有被注意吸收,结果抄来抄去距离原意反而越来越远。这就影响了对原著的理解和把握,尤其一些关键文句的解读。如首篇《原道》首句“文之为德”及其后的“... 近年《文心雕龙》的翻译注释著作不少,但发现一些本来已经接近原意的研究成果却没有被注意吸收,结果抄来抄去距离原意反而越来越远。这就影响了对原著的理解和把握,尤其一些关键文句的解读。如首篇《原道》首句“文之为德”及其后的“人文之元,肇自太极”的“太极”,本来早已有学者指出前者“德”应训“得道”,后者“太极”是指伏羲氏作八卦,并作了详细的辨析。但译注家均未注意,应引以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太极 人文 八卦
下载PDF
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音注补苴
17
作者 曹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76,共3页
宋跋本王仁《刊谬补缺切韵》是现今最为完整且最接近《切韵》原貌的修订本,简称《王三》。《王三》音注对考察陆法言《切韵》原书相当重要。文章参考不同版本及相同或相近时期的不同韵书,试图对音注中的疑难作出解释,并对漏注情况进行... 宋跋本王仁《刊谬补缺切韵》是现今最为完整且最接近《切韵》原貌的修订本,简称《王三》。《王三》音注对考察陆法言《切韵》原书相当重要。文章参考不同版本及相同或相近时期的不同韵书,试图对音注中的疑难作出解释,并对漏注情况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跋本王仁昀《刊谬补缺切韵》 音注 校误
下载PDF
“下里巴人”辨——毛泽东大众文学观浅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江 《嘉应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6-70,共5页
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说起了"下里巴人",表达了他关于大众文学的观点。在他的心目中,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一样,都是文学品种。他认为:我们既需要"高级"的大众文学,同时也需要"低级"的大众文学... 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说起了"下里巴人",表达了他关于大众文学的观点。在他的心目中,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一样,都是文学品种。他认为:我们既需要"高级"的大众文学,同时也需要"低级"的大众文学。他告诫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引导大众文学汲取精英文学的精华,沿着从"低"到"高"的道路前进,而不是蔑视和摒弃它,或者把它引上精英文学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里巴人 毛泽东大众文学观 文学品种
下载PDF
关于《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再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庆南 刘国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5-119,共5页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再现"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文学史上并非只有一位作家运用过"人物再现"。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地运用了"人物再现",在运用中取得了最高成就。"人物再现"在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再现"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文学史上并非只有一位作家运用过"人物再现"。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地运用了"人物再现",在运用中取得了最高成就。"人物再现"在文学创作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结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再现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超结构
下载PDF
“喇叭人”的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弢 张慧竹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6-10,共5页
"喇叭人"是明初"调北征南"由湖广宝庆府迁徙至贵州的军事移民,在族群传承与融合中,社会记忆成为强化族群认同的重要力量。从族源记忆与祖先历史记忆等方面,运用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理论,结合田野调查资料,以地方性... "喇叭人"是明初"调北征南"由湖广宝庆府迁徙至贵州的军事移民,在族群传承与融合中,社会记忆成为强化族群认同的重要力量。从族源记忆与祖先历史记忆等方面,运用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理论,结合田野调查资料,以地方性话语阐释族群的社会记忆如何强化族群意识、维持族群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叭人” 社会记忆 族群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