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Compilation Modes of Local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Cas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作者 Zha Youliang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0年第1期40-53,共14页
The contents of"Ba-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ke up a single volume of A General History of Ba-Shu Cultu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compilation modes of the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 The contents of"Ba-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ke up a single volume of A General History of Ba-Shu Cultu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compilation modes of the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analyzing the compilation of"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re are three approaches available,i.e.a general history-based approach,a discipline-based approach and an integrated approach,also known as a discipline-specific approach based on general history.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to be the most feasible as it elaborates Ba-Shu culture as a sub-culture of Chinese culture,the connotations of Ba-Shu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as well a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a possible choice to better approach the compilation of the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veals areas worth improving,and indicates a proper direction to move tow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ilation mode
下载PDF
Ten Characteristics of Ba-Shu Culture in the Global Context
2
作者 Tan Jihe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3期19-29,共11页
First of all, the article identifies the highlights of the documentary The Romantic Shudao.It adopts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broad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ty and depicts the tangible Shudao(road to the Shu area) and t... First of all, the article identifies the highlights of the documentary The Romantic Shudao.It adopts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broad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ty and depicts the tangible Shudao(road to the Shu area) and the intangible "Romance" associated with it by combining the oral history and collective memory as perceived by common people.The vivid stories can easily reach a wide audience and can thus help to enhance people's confidence in the ever-prospering local Ba-Shu culture.Secondly,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ten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hu culture by looking at the wonderful ecological landscape, the mystical culture and literature, and the magic spiritual aesthetics of the area in an international and modern context.It also studies the Ba-Shu cultural community and the origin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main features of the city clusters withi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and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values of building a cultural corridor connecting Chengdu and Chongq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hu cultural community Chengdu-Chongqing city cluster ShuirunTianfu(water nourishing Sichuan) agricultural-sericultural civilization Tianfu silk ancient Shu culture of immortality
下载PDF
巴蜀文化元素在成都大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邹织檬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4期9-11,共3页
以成都大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巴蜀文化元素的提取方式,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并对巴蜀文化元素融入大运会视觉形象的设计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为地域文化融入大型体育赛事的视觉形象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地域文化 视觉形象设计 成都大运会
下载PDF
世双鼠靶对乌拉特后旗天然梭梭林大沙鼠防治效果试验报告
4
作者 查干 赵健 +2 位作者 李红霞 郝天客 陈国康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近年来,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区的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对当地的生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它们通过挖掘洞系与啃食优良牧草,致使草地水土大量流失、草地生产力与草原载畜量严重下降;同时大沙鼠也是鼠疫杆... 近年来,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区的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对当地的生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它们通过挖掘洞系与啃食优良牧草,致使草地水土大量流失、草地生产力与草原载畜量严重下降;同时大沙鼠也是鼠疫杆菌的携带者与传播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潜在隐患。为此乌拉特后旗草原站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利用世双鼠靶生态灭鼠剂开展前期鼠害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世双鼠靶灭鼠剂对该地区大沙鼠的防治效果明显,有效洞口灭洞率达55%,毒饵取食率试验5 d内高达75%,平均取食率为60%:适口性良好,无环境污染,且在试验区未发现有非靶动物中毒死亡的现象。因此,世双鼠靶灭鼠剂在当地的鼠害防治工作中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沙鼠 世双鼠靶 梭梭 防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城镇防卫体系营建空间绩效研究——以南宋巴蜀地区山城防卫体系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志勇 张兴国 +1 位作者 郭璇 李震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4,共5页
在前人空间绩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强调空间视角,提出城市防卫活动空间绩效的粗略估算理论模型E=(1+A)N+1/N,其中A为防卫层次强度系数,N为防卫空间层次数,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经典传统城镇南宋巴蜀山城防卫体系的空间绩效进行实证分析,从... 在前人空间绩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强调空间视角,提出城市防卫活动空间绩效的粗略估算理论模型E=(1+A)N+1/N,其中A为防卫层次强度系数,N为防卫空间层次数,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经典传统城镇南宋巴蜀山城防卫体系的空间绩效进行实证分析,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安全 城市防卫体系 空间绩效 机制性动因 南宋巴蜀山城防卫体系
下载PDF
“巴蜀文化”辨证 被引量:35
6
作者 林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94,共5页
“巴蜀文化”应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巴蜀文化”,即中国西南地区以古代巴、蜀为主的族群的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其时代大约相当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前后延续上千年。从考古学上确认巴... “巴蜀文化”应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巴蜀文化”,即中国西南地区以古代巴、蜀为主的族群的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其时代大约相当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前后延续上千年。从考古学上确认巴蜀诸族群的文化、并形成巴蜀文化区,是建国以来两周考古的一大收获。“广义的巴蜀文化”是指包括四川省与重庆市两者及邻近地域在内的、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的、包括地域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地区文化的总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狭义的巴蜀文化 广义的巴蜀文化
下载PDF
“中心”与“外围”: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生长--以北京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比较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怡 张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北京文化的意义首先就是它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首善"之意义,而巴蜀文化的"外围"意义则体现在它往往承栽了诸多与文化中心及主流文化大异其趣的成分。"中心"与"外围"的文化的差异正好提供... 北京文化的意义首先就是它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首善"之意义,而巴蜀文化的"外围"意义则体现在它往往承栽了诸多与文化中心及主流文化大异其趣的成分。"中心"与"外围"的文化的差异正好提供了不同区域间彼此参照、自我反思的机会。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时代,如何突破"文化金字塔"的传统结构,让"中心"与"外围"建立更密切的互动关系,这应该是中国文化发展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外围 北京文化 巴蜀文化 首善
下载PDF
巴蜀地区的杨柳科植物(一) 被引量:9
8
作者 赵能 刘军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1-7,共7页
巴蜀地区 (原四川省地区 ) ,杨柳科植物包含 3个属、93个种 (以及大量的天然杂种和栽培品种 ) ,即杨属 (16种 ) ,原柳属 (6种 ) ,柳属 (71种 ) ,同时广泛分布于海拔约 5 0 0 0米以下的各个地区。本文包括分属检索表和各属的分种检索表 ... 巴蜀地区 (原四川省地区 ) ,杨柳科植物包含 3个属、93个种 (以及大量的天然杂种和栽培品种 ) ,即杨属 (16种 ) ,原柳属 (6种 ) ,柳属 (71种 ) ,同时广泛分布于海拔约 5 0 0 0米以下的各个地区。本文包括分属检索表和各属的分种检索表 ,及所有种和种下分类单位的正名、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地区 杨柳科 杨属 原柳属 柳属
下载PDF
从历史文献看宋代四川方言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晓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45,共10页
从移民史来看,现代四川方言可以上溯至元代,宋以前则难知其详。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记述考证宋代四川方言状貌。从大量宋人文献中索隐钩沉,查明宋代四川方言11条语音特征以及宋人对四川方言的2种称谓,从而对宋代四川方言有了一个可信... 从移民史来看,现代四川方言可以上溯至元代,宋以前则难知其详。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记述考证宋代四川方言状貌。从大量宋人文献中索隐钩沉,查明宋代四川方言11条语音特征以及宋人对四川方言的2种称谓,从而对宋代四川方言有了一个可信的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方言 巴蜀语 西语 四川方言
下载PDF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被引量:5
10
作者 甘成英 毛晓红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9-93,103,共6页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李白自小受到巴蜀文化的浸润,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本文试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巴蜀文化与李白诗歌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李白诗歌 艺术风格 浸润
下载PDF
夜郎与巴蜀相关民族的族属问题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绍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6-89,共4页
先秦的巴、蜀和先秦至秦汉的夜郎三个西南方国,疆界连接交错,关系极为密切。古代的巴、蜀、夜郎地区的主要民族所处区域虽先后有别,但秦之时其分布的大体格局就已经形成。整个巴、蜀地区在古代称为“夷越之地”,这里的“夷”是指氐羌族... 先秦的巴、蜀和先秦至秦汉的夜郎三个西南方国,疆界连接交错,关系极为密切。古代的巴、蜀、夜郎地区的主要民族所处区域虽先后有别,但秦之时其分布的大体格局就已经形成。整个巴、蜀地区在古代称为“夷越之地”,这里的“夷”是指氐羌族系的民族,而“越”是指濮越族系的民族。“西南夷”中的氐羌族系与现今的藏缅语族有关,濮越族系与现今的壮侗语族有关。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仍基本没有改变,即今西南地区除了苗瑶语族的民族外,壮侗语族和藏缅语族的民族基本上仍是当地的主要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郎 地望 民族
下载PDF
浅析现象学视野下农村聚落的场所精神——以成都平原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舒波 兰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98-102,共5页
成都平原的农村聚落是典型传统意义上的聚落,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最和谐、最基本的体现与联系。现象学重视人与世界的关系,重视人对于其生活世界的感受。因此,从现象学的视野研究成都平原农村聚落的场所精神,可以将其归纳为:(1)气候条... 成都平原的农村聚落是典型传统意义上的聚落,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最和谐、最基本的体现与联系。现象学重视人与世界的关系,重视人对于其生活世界的感受。因此,从现象学的视野研究成都平原农村聚落的场所精神,可以将其归纳为:(1)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网系统等构成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成都平原农村聚落"随田散居"的特点;(2)建筑单体的结构形式、构筑技术、边界形态及空间特征等建筑环境构建了成都平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3)社会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所构成的文化环境传承了蜀文化闲适、朴实及神秘的生活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场所精神 成都平原 农村聚落 知觉体验 古蜀文化 和谐生态
下载PDF
苏氏蜀学文艺思想的巴蜀文化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3-88,共6页
苏氏蜀学为宋学的重要学派 ,也是巴蜀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蜀学之成派 ,始于三苏父子。就苏氏蜀学中的文艺思想与巴蜀文化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苏氏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巴蜀文化中的两汉先贤意识、杂学色彩、切人事重抒情、尚... 苏氏蜀学为宋学的重要学派 ,也是巴蜀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蜀学之成派 ,始于三苏父子。就苏氏蜀学中的文艺思想与巴蜀文化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苏氏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巴蜀文化中的两汉先贤意识、杂学色彩、切人事重抒情、尚操守重节气、富异端色彩和反叛精神等关系至密 ,苏氏蜀学既孕育于巴蜀文化之中 ,又为巴蜀文化增添了无数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蜀学 文艺思想 巴蜀文化 先贤意识 杂学 反判精神 苏轼 苏洵 苏辙 文化特征
下载PDF
试论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开发进程中历史阶段的划分 被引量:4
14
作者 黎小龙 张渝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6-119,共4页
战国末至西汉武帝的二百余年 ,中国西南出现第一次大规模开发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时期的开发进程中 ,自然形成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和北南两区域的划分。北部巴蜀开发领先于南部“西南夷”地 ,而南部开发亦仰赖北部先期开发的成就。前后两... 战国末至西汉武帝的二百余年 ,中国西南出现第一次大规模开发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时期的开发进程中 ,自然形成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和北南两区域的划分。北部巴蜀开发领先于南部“西南夷”地 ,而南部开发亦仰赖北部先期开发的成就。前后两阶段 ,一以贯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西南开发 历史阶段 巴蜀
下载PDF
论司马相如在开发西南夷中的贡献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明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5-139,共5页
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期先后两次出使巴蜀,作《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准确地宣示了汉王朝的旨意,对开发西南夷作了政策上和理论上的阐述,安定了民心,取得了开发西南夷的成功,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干,同时对汉王朝经营西南地区,开通南丝... 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期先后两次出使巴蜀,作《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准确地宣示了汉王朝的旨意,对开发西南夷作了政策上和理论上的阐述,安定了民心,取得了开发西南夷的成功,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干,同时对汉王朝经营西南地区,开通南丝绸之路也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汉武帝 巴蜀 西南夷
下载PDF
巴蜀禅师的“文性”——以圆悟克勤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邦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7,共6页
巴蜀地区文教事业发达,佛学典籍流通广泛,僧人在文字方面用功甚勤,禅师常常显示出"文性"。从禅宗的立场来看,"文性"与一般的"讲经说法"不同,它指的是借助经典和文字来进行修行的方法的特点。"文性&q... 巴蜀地区文教事业发达,佛学典籍流通广泛,僧人在文字方面用功甚勤,禅师常常显示出"文性"。从禅宗的立场来看,"文性"与一般的"讲经说法"不同,它指的是借助经典和文字来进行修行的方法的特点。"文性"可能导致"文字障",但通达了禅法的人,又可以"文字般若"对禅进行阐释,焕发佛法的生机。没有巴蜀禅师的"文性",中国禅宗史将会改写。因此,巴蜀禅的"文性"有其宗教贡献、历史贡献和文化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佛教 禅宗 “文性” 马祖 圆悟克勤
下载PDF
文追古雅 学承汉风——从《鹤山集》异文看魏了翁的学术特色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波 郭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现存魏了翁文集之宋开庆元年成都刻本与四库全书本存在大量异文,这主要缘于四库本的妄改,大致可分为不谙古语、不明通假、不知古今、不懂引申、不辨字形、不晓通用、形近臆改等几种类型。这些异文不仅见出了二本的优劣,更重要的是,结合... 现存魏了翁文集之宋开庆元年成都刻本与四库全书本存在大量异文,这主要缘于四库本的妄改,大致可分为不谙古语、不明通假、不知古今、不懂引申、不辨字形、不晓通用、形近臆改等几种类型。这些异文不仅见出了二本的优劣,更重要的是,结合魏了翁整个思想学术体系加以考察,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魏了翁"强烈的复古倾向"以及"深厚的汉学功底"两大学术特色。魏了翁对小学的精深研究和造诣,在两宋学者中罕有其伦,他应是宋代理学中汉学一派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了翁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 宋代汉学 巴蜀文化
下载PDF
从考古新发现看早期巴文化——附论巴蜀文化讨论中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丛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5-99,共5页
本文据考古新发现,认为早期巴、蜀文化界分时机已经到来,并提出路家河二期后段遗存和宝山文化属于早期巴文化的观点;认为巴、蜀两族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而两者始终存在密切的交流关系;巴、蜀历史的复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考古学资料... 本文据考古新发现,认为早期巴、蜀文化界分时机已经到来,并提出路家河二期后段遗存和宝山文化属于早期巴文化的观点;认为巴、蜀两族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而两者始终存在密切的交流关系;巴、蜀历史的复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考古学资料,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有机结合则是不能忽视的。目前关于蜀文化的研究,进展较深入,而巴文化的研究,是值得重视和加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家河二期后段遗存 宝山文化 巴文化 蜀文化
下载PDF
巴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谭继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11,共5页
巴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由分立发展到合一发展、互补互融的长过程。巴文化与蜀文化同根同源、同质同体,两者相互最高的文化认同是巴蜀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巴与蜀的互补结构及其差异性发展是巴蜀文化共同发展的动力;巴与蜀... 巴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由分立发展到合一发展、互补互融的长过程。巴文化与蜀文化同根同源、同质同体,两者相互最高的文化认同是巴蜀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巴与蜀的互补结构及其差异性发展是巴蜀文化共同发展的动力;巴与蜀的特色整合是川渝文化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共同体 形成 发展 川渝合作
下载PDF
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巴蜀文化元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雪芬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88-492,共5页
巴蜀文化是指今四川、重庆境内,自古至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巴蜀文化也是巴蜀地域的灵魂,因其所在地域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社会风情而独具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日益趋同化的今天,巴蜀地域的园林景观... 巴蜀文化是指今四川、重庆境内,自古至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巴蜀文化也是巴蜀地域的灵魂,因其所在地域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社会风情而独具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日益趋同化的今天,巴蜀地域的园林景观设计最主要的内涵之一就是展现巴蜀地域特征文化,结合巴蜀文化的元素,探讨巴蜀文化在地域性景观营造中的塑造方法,能起到延续西南地域文化风格,增强西南城市地域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地域性表达 景观设计师 园林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