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兰尕与和田河断裂带变形特征及成藏演化模式
1
作者 马海陇 蒋林 +6 位作者 丁文龙 韩鹏远 王震 张长建 文欢 丁立明 李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9-1274,共16页
塔里木盆地中部发育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半走滑-半逆冲”的“Y”字形逆冲滑脱断裂,其构造样式与邻区断裂差异较大,两侧断裂体系也不同,目前对其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特征的认识尚不清楚。通过对和田河与兰尕断裂带的构造解析,研究其形成... 塔里木盆地中部发育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半走滑-半逆冲”的“Y”字形逆冲滑脱断裂,其构造样式与邻区断裂差异较大,两侧断裂体系也不同,目前对其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特征的认识尚不清楚。通过对和田河与兰尕断裂带的构造解析,研究其形成机制与演化特征;通过与塔河油田兰尕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对比,分析和田河断裂带油气运移聚集特征。研究表明:兰尕及和田河半走滑-半逆冲的“Y”字型逆冲滑脱断裂带形成于加里东晚期,向下收敛为走滑断裂,向上逆冲至志留纪地层内,形成断背斜。区域地应力是这2条断裂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早奥陶世末,受西南、东南和北部3面应力作用,塔北隆起形成大规模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巴楚隆起形成北北东向走滑断裂。加里东运动晚期,受东昆仑和南天山洋挤压作用,形成向下收敛为走滑断裂、向上逆冲至志留纪地层内的逆冲滑脱断裂,并切割走滑断裂,使逆冲断裂上盘走滑断裂再活动,形成的缝网规模及破碎程度远比下盘及其他区域大。在后期构造运动作用下,逆冲断裂带内走滑断裂继承发育,并错断逆冲断裂。兰尕断裂带内发育两种有利成藏模式:①主干北北东向走滑断裂横向交切上倾断溶体油气成藏模式;②油气沿次级北北东向走滑断裂分段富集的断溶体油气成藏模式。海西运动晚期,和田河构造带沿主干断裂充注的油气向次级北北东向走滑断裂控制的缝洞型储层侧向调整,发育断溶体油气藏,油气沿断裂带分段富集。因此,南部背斜区北北东向断溶体为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和田河构造带 兰尕构造带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气体地球化学勘查在巴—麦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汉彬 张建锋 +5 位作者 张佳 金贵善 韩娟 李军杰 石晓 石雅静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935-948,共14页
塔里木盆地内部砂岩型铀矿找矿十分迫切。针对该盆地地质构造相对复杂、沉积地层厚度大、勘查手段受到沙漠-荒漠地貌的限制、勘查程度较低和地表成矿信息弱的特点,在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带地区(巴—麦地区)开展能指示深部地层环境的H_(... 塔里木盆地内部砂岩型铀矿找矿十分迫切。针对该盆地地质构造相对复杂、沉积地层厚度大、勘查手段受到沙漠-荒漠地貌的限制、勘查程度较低和地表成矿信息弱的特点,在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带地区(巴—麦地区)开展能指示深部地层环境的H_(2)S、CH_(4)、H_(2)、CO_(2)和4He气体地球化学区域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几种土壤气体浓度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各自异常分布范围,并指示盆地地层中可能的铀异常信息,气体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是一种相对高效的盆地区域地表勘查方法。在综合测区断裂分布、油气藏、水文等地质条件和气体化学反应性质的基础上,分析气体浓度异常成因及分布综合特征,测区东北部、东南部及色力布亚断裂和巴什托断裂所夹持部分地段具有几种气体组份浓度异常叠加,地层中可能发育氧化-还原地球化学障,是有利的找矿预测区,为该地区砂岩型铀矿勘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带 气体地球化学勘查 砂岩型铀矿 预测区
下载PDF
Fault System,Deformation Style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Bachu Uplift,Tarim Basin 被引量:2
3
作者 佟殿君 张俊霞 +2 位作者 阳怀忠 胡德胜 任建业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29-541,共13页
The Bachu (巴楚) uplift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tectonic regions nowadays in the Tarim basin, which is also a faulted block uplift that was intensively active during the Cenozoic. This study was based primarily on... The Bachu (巴楚) uplift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tectonic regions nowadays in the Tarim basin, which is also a faulted block uplift that was intensively active during the Cenozoic. This study was based primarily o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profiles, apply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basin dynamics,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tectono-stratigraphic analysis, the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features of the fault systems in the Bachn uplift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Our study shows that each fault belt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compression and overthrusting, most of the faults initiated and activated during the Mid-Late Himalayan period, and that the general structural styles of the Bachu uplift were basement-involved pop-up thrust faulted block uplift, of which the southern margin was covered by the large-scale decollement fault system. The basement-involved structure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higher position of the basement uplift, while decollement fault system developed mainly at the position with gypsum mudston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Bachu uplift included back-bulge slope of the 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 in Mid-Late Caledonian, forebulge in HercynianYanshanian and the latest compressional faulted block uplift in Mid-Late Himalayan. Meanwhile,the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the 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the uplift were controlled by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fault systems clearly. In the early forebulge stage, it was mainly presented as flexural deformation without the developing of thrust faults in the Bachu area; to the late sta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iolent lateral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the faulted block uplift formed fi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system structural style structural evolution bachu uplift tarim basin.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东段北东向走滑断裂体系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仲培 徐勤琪 +5 位作者 刘士林 周雨双 邱华标 陆红梅 王瀚洲 齐育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1-769,共9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简称“巴麦地区”)东段已发现的多个奥陶系油气藏与多期活动断裂密切相关,明确断穿寒武系膏盐层的通源断层是寻找该区油气藏的关键。基于大量新地震资料的断裂构造解析,结合前人研究,对巴麦地区东段的断裂体...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简称“巴麦地区”)东段已发现的多个奥陶系油气藏与多期活动断裂密切相关,明确断穿寒武系膏盐层的通源断层是寻找该区油气藏的关键。基于大量新地震资料的断裂构造解析,结合前人研究,对巴麦地区东段的断裂体系,特别是走滑断裂的展布和活动特征进行了再认识。结果表明,巴麦地区在古隆起迁移演化和大型逆冲断裂带活动的同时,还发育一系列起变形调节作用的北东向展布的高角度小断距走滑断层,它们共同构成了该区变形构造体系。该区发育两类走滑断层,一类与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的寒武系盐上滑脱断褶带同时或后期叠加发育,走向与逆冲断裂带走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和田古隆起边界和内部;另一类发育于大型逆冲断裂带围限的挤压缩短区,与近东西向逆冲断裂带呈大角度相交,主要分布于和田古隆起和巴楚断隆内。前者主要形成于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晚期局部弱活动,后者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走滑断层叠加上经历过加里东中晚期和海西早期岩溶改造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裂缝—溶蚀孔洞型储集体;它们贯通膏盐层上、下地层,活动期与盐下深层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一致,更有利于输导烃源向上运移到奥陶系聚集成藏。位于源上且与两类高角度走滑断裂连通的规模储集体是奥陶系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断控油气藏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基底卷入扭压构造与巴楚隆起的形成 被引量:42
5
作者 杨明慧 金之钧 +2 位作者 吕修祥 潘文庆 胡剑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在板块斜向碰撞中,与走滑断层相伴生的隆升是弯曲挤压的必然结果。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斜向碰撞使得塔里木盆地边界和内部发育的基底卷入构造大多表现出逆冲与走滑断裂的双重特征。本文通过地震、钻井和构造几何学、地面资料约束研究表... 在板块斜向碰撞中,与走滑断层相伴生的隆升是弯曲挤压的必然结果。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斜向碰撞使得塔里木盆地边界和内部发育的基底卷入构造大多表现出逆冲与走滑断裂的双重特征。本文通过地震、钻井和构造几何学、地面资料约束研究表明,巴楚隆起两侧的阿恰-吐木休克和色力布亚-玛扎塔格断裂是由基底卷入构造和扭压构造复合而成的基底卷入扭压构造。这种构造样式的组合包括3个部分,即两端的基底走滑断裂和中段的基底卷入逆冲断裂。巴楚隆起的形成主要与阿恰-吐木休克断裂的基底卷入扭压构造活动有关。巴楚隆起的形成过程具有“跷跷板”特点,可分两个阶段:巴楚隆起前石炭纪沿南缘的玛扎塔格断裂抬升,地层最大剥蚀厚度至少530m;前古近纪,主要剥蚀区沿吐木休克断裂以南展布,推测最大剥蚀厚度超过1100m。巴楚隆起南段的主变形期是在前石炭纪完成的,地层缩短量约占55%;北段推迟到前古近纪,缩短量占55%;而中段的地层缩短量一直在逐步增强,前上新世达到最大,占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卷入构造 扭压构造 构造演化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分期差异活动特征及其变形机理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勇 汤良杰 +4 位作者 蒋华山 陈刚 谢大庆 李萌 曹自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在对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剖面的缩短量和缩短率分析,来确定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的主要活动期,并探讨断裂分期差异活动特征及其变形机理。巴楚隆起断裂活动主要发生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马拉... 在对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剖面的缩短量和缩短率分析,来确定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的主要活动期,并探讨断裂分期差异活动特征及其变形机理。巴楚隆起断裂活动主要发生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喜马拉雅中期和喜马拉雅晚期。巴楚隆起断裂活动主要受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先存基底断裂、区域滑脱层等因素的控制。洋盆闭合和板块碰撞产生的挤压应力是断裂活动的动力来源。先存基底断裂控制后期断裂的发育位置和展布方向,区域性滑脱层控制断裂的发育和分布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分期差异活动 变形机理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勘探领域评价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强路 周凌方 +4 位作者 张根法 尤东华 杨圣彬 刘忠宝 蔡习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349,共7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寒武纪—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经历了加里东期及海西早期的剥蚀,呈向北减薄的楔状体,不同层位的碳酸盐岩发生多期岩溶作用;石炭—二叠纪经历了多次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碳酸盐岩与碎屑岩间互的岩相序列;中...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寒武纪—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经历了加里东期及海西早期的剥蚀,呈向北减薄的楔状体,不同层位的碳酸盐岩发生多期岩溶作用;石炭—二叠纪经历了多次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碳酸盐岩与碎屑岩间互的岩相序列;中生代持续隆升,广泛剥蚀;喜马拉雅期巴楚地区断裂强烈活动,麦盖提地区调整为南倾的斜坡,古近系—中新统地层超覆于前新生代巴楚古凸起上。针对巴楚—麦盖提地区多期改造、晚期强烈变形定格的构造特征,提出"构造活动的相对稳定区、油气长期运移指向区、有效封闭带"是油气构造带评价的关键因素,划分出3类风险程度不同的勘探构造带。重点分析了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中下奥陶统风化壳岩溶储层、上奥陶统台缘相带及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储层等4个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带 勘探领域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油气保存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2
8
作者 顾忆 邵志兵 +1 位作者 赵明 何光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5,共6页
巴楚隆起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晚奥陶世末)、海西早期(中泥盆世末)、海西晚期(晚二叠世)、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其中喜马拉雅中期运动是其最重要的隆起形成期。不同期次的构造演化对该区油气保存条件影响极大。中寒武统膏... 巴楚隆起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晚奥陶世末)、海西早期(中泥盆世末)、海西晚期(晚二叠世)、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其中喜马拉雅中期运动是其最重要的隆起形成期。不同期次的构造演化对该区油气保存条件影响极大。中寒武统膏盐岩、中、下石炭统泥岩、下二叠统库普库兹满组泥岩是区内较好的区域性盖层。综合分析盖层特征及油气保存条件影响因素,认为巴楚隆起平面上存在巴楚隆起南缘和巴楚隆起东部2个保存条件较好的部位,纵向上存在中、下寒武统盐下保存条件比较好的层位,巴楚隆起南缘、巴楚隆起东部及中下寒武统盐下是下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保存条件 盖层 勘探方向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97
9
作者 丁文龙 林畅松 +2 位作者 漆立新 黄太柱 余腾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文中基于新的地震、航磁、重力等资料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演化剖面,重新分析了巴楚隆起的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研究认为:巴楚隆起在剖面上为压扭性断裂控制的"两断夹一隆"构造样...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文中基于新的地震、航磁、重力等资料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演化剖面,重新分析了巴楚隆起的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研究认为:巴楚隆起在剖面上为压扭性断裂控制的"两断夹一隆"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此与塔里木盆地断裂构造体系的展布、基底结构与构造、地壳深部地质背景及古构造应力场演变等关系密切。该隆起是一个从震旦纪开始发育演化的继承性活动型古隆起,其形成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构造旋回阶段(Z—D2)、海西构造旋回阶段(D3—P)、印支—燕山构造旋回阶段(T—K)和喜马拉雅构造旋回阶段(E—Q)。这一新认识对巴楚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和潜力评价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 构造格架 形成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被引量:68
10
作者 杨海军 李曰俊 +3 位作者 冯晓军 郑民 张春莲 赵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6-517,共12页
玛扎塔格构造带是麦盖提斜坡与巴楚断隆之间的一条边界断裂带,其中已发现和田河气田。断裂构造对于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通过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在玛扎塔格构造带识别出3期断裂构造:第1期构造活动以中寒武... 玛扎塔格构造带是麦盖提斜坡与巴楚断隆之间的一条边界断裂带,其中已发现和田河气田。断裂构造对于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通过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在玛扎塔格构造带识别出3期断裂构造:第1期构造活动以中寒武统的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由麦盖提斜坡向巴楚断隆冲断,伴生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形成于新生界沉积之前,玛扎塔格背斜形成;这期冲断构造是本次研究的一个新发现。第2期活动为基底卷入型挤压走滑断裂,由相互背冲、近于平行的玛南断层和玛北断层组成,形成于中新世末,玛扎塔格背冲断块背斜形成。第3期活动以古近系底部的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由麦盖提斜坡向巴楚断隆冲断,也伴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形成于更新世—全新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区域构造演化对玛扎塔格构造带3期断裂活动的形成和发育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扎塔格构造带 3期冲断活动 基底卷入断层 盖层滑脱冲断层 巴楚断隆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卡拉沙依断层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宇航 汤良杰 +3 位作者 云露 谢大庆 邱海峻 蒋华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5-262,268,共9页
根据最新的地震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剖面技术,对巴楚隆起中部卡拉沙依断层的差异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卡拉沙依断层是巴楚隆起内部的多期活动断层,经历了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Ⅰ幕、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等关键变形期... 根据最新的地震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剖面技术,对巴楚隆起中部卡拉沙依断层的差异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卡拉沙依断层是巴楚隆起内部的多期活动断层,经历了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Ⅰ幕、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等关键变形期。平面上卡拉沙依断层表现为2条规模不同的断层自南西向北东呈剪刀式会聚,剖面内卡拉沙依断层表现为由沿寒武系滑脱的坡坪式盲冲断层和基底卷入式高角度逆冲断层共同组成。含膏盐岩层系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层变形特征,基底先存构造的差异性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段变形特征,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换控制了卡拉沙依断层的分期差异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构造变形 平衡剖面 卡拉沙依断层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分析 被引量:74
12
作者 任建业 张俊霞 +3 位作者 阳怀忠 胡德胜 李朋 张云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9-230,共12页
本文以地震剖面解释为基础,深入分析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断裂带的构造样式和变形特征,确定不同时期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并试图建立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发育与周缘造山带演化之间的联系,进而阐明其发育的动力学背景。论文提出了塔里... 本文以地震剖面解释为基础,深入分析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断裂带的构造样式和变形特征,确定不同时期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并试图建立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发育与周缘造山带演化之间的联系,进而阐明其发育的动力学背景。论文提出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变形样式分类体系;在巴楚隆起的南部边缘,识别出两套区域性的盖层滑脱构造系统,其中浅层色力布亚-玛扎塔格滑脱冲断层逆冲到巴楚南部边缘之上,并构成了现今塔西南前陆冲断系的锋缘断裂;发现了分布在塘古巴斯坳陷的中东部和塔中隆起东部的、规模巨大的、向北西方向凸出的弧形逆冲断裂系统。该弧形逆冲断裂系统的东南部以车尔臣断裂为界,主要形成于晚奥陶世末期,锋缘断裂以盖层滑脱逆冲为特征,与早奥陶世末期发育的、呈NW向展布的塔中Ⅰ号断裂带、塔中10号断裂带、塔中2号断裂带和塔中22号断裂带等构成的基底卷入式逆冲断裂形成明显的交切关系;论文将周缘造山带的重大构造运动事件与塔里木盆地内部不同时期发育的断裂系统相对比,在塔里木盆地内划分出分别与西昆仑造山带、阿尔金造山带和南天山造山带相关的三套断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 塔中隆起 断裂系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同岗断裂封闭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全裕科 丁文龙 +1 位作者 余腾孝 黄太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9-773,共5页
巴楚隆起西北部同岗断裂构造带发育了同岗断鼻和同岗南断背斜两个构造圈闭,但对圈闭的有效性尚存在疑虑,尤其是同岗断裂的封堵性直接影响着同岗构造圈闭的有效性。本文采用断裂两盘岩性的对置关系、断面图、泥岩涂抹系数、断层面压力计... 巴楚隆起西北部同岗断裂构造带发育了同岗断鼻和同岗南断背斜两个构造圈闭,但对圈闭的有效性尚存在疑虑,尤其是同岗断裂的封堵性直接影响着同岗构造圈闭的有效性。本文采用断裂两盘岩性的对置关系、断面图、泥岩涂抹系数、断层面压力计算等方法综合评价了同岗断裂的封闭性。结果表明:同岗断裂的侧向封闭性总体较差,垂向封闭性属于中等~较好,纵向上,断裂的深部(下奥陶统顶界以下地层)封闭性好于浅部;平面上,断裂南段好于北段,封闭性自南向北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性评价 同岗断裂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前寒武系不整合对基底古隆起及其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刚 汤良杰 +6 位作者 余腾孝 郭颖 岳勇 李九梅 张旭光 龙禹 谢欣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6-583,共8页
通过巴楚—麦盖提地区(巴麦地区)钻井和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结合前寒武纪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将前寒武系顶面不整合划分为角度不整合、非整合、超覆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这4类不整合分别揭示了裂谷、基底隆起、隆起斜坡和沉积坳陷等。进... 通过巴楚—麦盖提地区(巴麦地区)钻井和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结合前寒武纪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将前寒武系顶面不整合划分为角度不整合、非整合、超覆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这4类不整合分别揭示了裂谷、基底隆起、隆起斜坡和沉积坳陷等。进一步分析了不整合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表明具有从非整合、超覆不整合向整合逐级过渡的分布规律。认为基底古隆起北缘以吐木休克断裂一带为界,南缘可能以铁克里克地区为界,其中基底古隆起的主体位于麦盖提地区和巴楚地区南缘,基底隆起的构造斜坡位于现今塔里木西南坳陷区、巴楚地区北部。基底古隆起演化上可分为前寒武纪平缓古陆阶段、前寒武纪末隆升加强阶段和早—中寒武世沉降埋藏阶段。总体上古隆起在前寒武纪具有南缓北陡特征,早—中寒武世具有南陡北缓特征,分别控制了南华纪—震旦纪和早—中寒武世地层发育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前寒武系 古隆起 巴楚—麦盖提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盐下白云岩中油气来源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自成 朱秀香 +4 位作者 吴鲜 徐勤琪 路清华 李建交 蒋海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8-654,共7页
勘探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不发育下寒武统主力烃源岩,但该区MB1井在下寒武统见较好油气显示。为了明确MB1井的油源、评价巴楚隆起的勘探潜力,对MB1井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油气显示段岩心抽提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进一步开展了油... 勘探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不发育下寒武统主力烃源岩,但该区MB1井在下寒武统见较好油气显示。为了明确MB1井的油源、评价巴楚隆起的勘探潜力,对MB1井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油气显示段岩心抽提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进一步开展了油—油、油—源对比等研究,揭示了油气物质的成因特征与来源。结果表明,抽提物具有典型的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即饱和烃色谱图为单峰前峰型,正构烷烃系列保存完整,谱图基线平整、未见明显的“鼓包”,Pr/Ph比值为0.89,三环萜烷系列的相对丰度高于藿烷系列,C_(27)-C_(28)-C_(29)ααα20R规则甾烷具有明显的“V”字型分布特征,原油碳同位素值为-30.8‰,三芴系列化合物表现为明显的硫芴优势,指示其来源于强还原沉积环境的腐泥型生烃母质,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MB1井下寒武统油显示与玉北1条带奥陶系原油同源,均来自于下寒武统烃源岩,推测巴楚隆起MB1井下寒武统油气来自周边下寒武统烃源岩或古油藏,从而提升了该区寒武系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显示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寒武系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寒武系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5
16
作者 蔡习尧 毛树华 +2 位作者 钱一雄 陈跃 尤东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巴楚隆起井下寒武系发育齐全,划分为3统7段,自下而上为下统碎屑岩段、白云岩段、下含膏白云岩段,中统盐下碳酸盐岩段、膏盐岩段、上含膏白云岩段与上统纯白云岩段,各段之间电性特征明显。在碎屑岩段获丰富的小壳与藻类化石,详细地讨论... 巴楚隆起井下寒武系发育齐全,划分为3统7段,自下而上为下统碎屑岩段、白云岩段、下含膏白云岩段,中统盐下碳酸盐岩段、膏盐岩段、上含膏白云岩段与上统纯白云岩段,各段之间电性特征明显。在碎屑岩段获丰富的小壳与藻类化石,详细地讨论了小壳化石的时空分布,确定巴楚隆起井下含小壳化石地层的时代为早寒武世早期,并与地表露头剖面进行了对比,认为碎屑岩段与玉尔吐斯组上部为同时异相关系,盐下碳酸盐岩段对应于沙依里克组,并作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志层。地震层序地层可将寒武系划分为3个超层序,分别对应与3个统;钻井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半超层序、5个层序。该区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为其它学科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地层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 寒武系 地层划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纪地层问题讨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太柱 蔡习尧 郭书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7-614,共8页
通过对大量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详细讨论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纪地层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了该区两统4组新的地层层序,恢复了巴楚组与卡拉沙依组的原定义,新建玛扎塔格组。确认"巴楚运动"发生在早石炭世晚期,其在塔里木... 通过对大量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详细讨论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纪地层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了该区两统4组新的地层层序,恢复了巴楚组与卡拉沙依组的原定义,新建玛扎塔格组。确认"巴楚运动"发生在早石炭世晚期,其在塔里木盆地表现为西强东弱。巴楚隆起东段砂泥岩段角度不整合于上泥岩段之上,西段为小海子组覆盖在中泥岩段或生屑灰岩段之上,至隆起西端———柯坪地区则为康克林组覆盖在四石厂组之上,巴楚组至玛扎塔格组剥蚀殆尽。巴楚隆起西部小海子组产Triticites带,发育逍遥阶,东部则缺失。建立了小海子组与南闸组的岩电划分标准,2组分别产S.suberectus–S.parvus–G.bella带、Triticites带与S.isolatus带、S.whitei–N.pequopensis带、Pseudoschwagerina带;2组间的间断由东向西逐渐缩小,至巴楚隆起西端为整合接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扎塔格组 石炭纪 地层划分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巴楚隆起与阿瓦提凹陷寒武系及奥陶系沉积古地理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何宏 彭苏萍 +2 位作者 邵龙义 高云峰 时宗波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共4页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分析 ,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东部和阿瓦提凹陷东南部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了沉积与古地理分析。研究表明 ,该区寒武系和奥陶系总体上表现为从深—浅—深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早寒武世早期经历了短暂的深水盆地环境...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分析 ,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东部和阿瓦提凹陷东南部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了沉积与古地理分析。研究表明 ,该区寒武系和奥陶系总体上表现为从深—浅—深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早寒武世早期经历了短暂的深水盆地环境后 ,自早寒武世中晚期至中寒武世演变为局限台地———蒸发盐台地环境 ;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海平面开始逐渐上升 ,以开阔台地环境为主 ,至晚奥陶世中期演变为台地边缘斜坡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巴楚隆起 阿瓦提凹陷 寒武系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从岩石结构和地化特征看巴楚隆起上寒武统白云岩的成因及演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世文 张东辉 +2 位作者 竹合林 曾祥亮 李小东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50,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上寒武统发育一套极具勘探价值的厚层白云岩。基于该白云岩的钻井取心与薄片鉴定,将其分类为结晶白云岩、泥微晶白云岩、具残余(颗粒)结构白云岩及过渡型白云岩。运用多种地化分析和测试手段,认为上寒武统白云岩主要...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上寒武统发育一套极具勘探价值的厚层白云岩。基于该白云岩的钻井取心与薄片鉴定,将其分类为结晶白云岩、泥微晶白云岩、具残余(颗粒)结构白云岩及过渡型白云岩。运用多种地化分析和测试手段,认为上寒武统白云岩主要经历了(准)同生(蒸发泵、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后期局部热液改造三个阶段,导致研究区白云石化的流体主要为高盐度卤水、埋藏残余海水以及深部热液流体,整个白云石化过程中岩石结构也发生相应演化。泥微晶白云岩主要形成于(准)同生期萨布哈环境,过渡型白云岩及残余结构白云岩由白云石化不彻底或选择性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结晶白云岩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存在自生矿物、高Ba/Sr值、稀土Eu富集以及包裹体测温均显示深部热液对白云岩具有局部改造作用,该类白云石通常具有波状消光的特征。经过热液溶蚀改造的白云岩储集空间变好,这对白云岩储层的勘探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寒武统 白云岩 成岩作用 热液溶蚀作用 岩石成因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皇甫红英 温爱琴 武涛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用显微镜法、染色法、镜煤法、铸体鉴定法、阴极发光法、 X-衍射等方法研究了巴楚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成岩作用,证明它经历了压实、泥晶化、胶结、溶蚀、云化、重结晶、硅化、裂缝等成岩作用;经历了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浅... 用显微镜法、染色法、镜煤法、铸体鉴定法、阴极发光法、 X-衍射等方法研究了巴楚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成岩作用,证明它经历了压实、泥晶化、胶结、溶蚀、云化、重结晶、硅化、裂缝等成岩作用;经历了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浅埋及深埋成岩环境、表生成岩环境。各种成岩作用不断改变着石炭系、二叠系的储集性能,形成巴什托-亚松迪一带小海子组白云岩和巴楚组白云岩两个较好的储层。各种成岩矿物、石英加大、有机质成熟度、X-衍射的资料证明本区成岩阶段大致相当于Schmidt成岩阶段的“中期成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 成岩作用 成岩环境 孔隙 成岩阶段 碳酸盐岩 石炭-二叠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