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verse Distributions of Front and Back Tension Stresses in Cold Strip Rolling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宏民 连家创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6期427-434,共8页
In this paper,such a new lateral displacement function is proposed that the lateral flow velocity is con- tinuous at the entry and the exit of deformation zone.A new kind of finite strip method—the third power B-spli... In this paper,such a new lateral displacement function is proposed that the lateral flow velocity is con- tinuous at the entry and the exit of deformation zone.A new kind of finite strip method—the third power B-spline finite strip method—is put forward to simulate strip rolling process.Front and back tension stresses are formulated.The computed results of the transverse distributions of the front and back tension stresses are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paper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analy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esses and deformations of strip ro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strip rolling front and back tension stresses third power B-spline function finite strip method
下载PDF
宽煤柱窄条带点柱式充填开采技术与实践
2
作者 魏帅 贾建伟 梁大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215,共8页
针对某煤矿地下水保护的需要,提出一种宽煤柱窄条带点柱式充填开采技术。为成功实现条带式保水煤层开采,首先,分析条带开采时煤柱的留设;其次,分析了充填方法后,结合煤矿的充填材料来源,提出膏体充填工艺及流程;最后,对充填效果评价指... 针对某煤矿地下水保护的需要,提出一种宽煤柱窄条带点柱式充填开采技术。为成功实现条带式保水煤层开采,首先,分析条带开采时煤柱的留设;其次,分析了充填方法后,结合煤矿的充填材料来源,提出膏体充填工艺及流程;最后,对充填效果评价指标接顶率分析,提出点柱式充填加强支护效果。开采块段采用单翼长壁法布置充采双工作面,并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在工作面内平行于切眼方向划分数量不等的宽煤柱,每个宽煤柱安排不同轮次的窄条带进行回采。条带开采后实施沿空留巷,采空区(回采后的窄条带)实行点柱式充填法与完全充填法相间的方法处理,第一轮与第二轮采用点柱式充填法、第三轮与第四轮采用全部充填法管理顶板。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对充填后地表最大下沉量进行了预判与分析,地表最大下沉量发生在采区中部,为106mm,现场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研究成果在煤矿现场得到了应用,实现了地下水资源保护性采煤,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充填成本,减少地表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条带开采 点柱式 岩层控制 “三下”压煤
下载PDF
复杂地形隧道防水板及施工缝施工技术优化
3
作者 陈俊涛 《中国建筑防水》 2024年第4期41-45,共5页
穿越复杂地形地貌的铁路隧道的防水板、施工缝等施工处理,一直是业内关注的技术难点。本文依托山西中南部铁路太行山隧道项目,分析了工程所在地质情况及可能发生的病害问题,介绍了工程中采用的防水设计,并根据工程实际需求提出了防水板... 穿越复杂地形地貌的铁路隧道的防水板、施工缝等施工处理,一直是业内关注的技术难点。本文依托山西中南部铁路太行山隧道项目,分析了工程所在地质情况及可能发生的病害问题,介绍了工程中采用的防水设计,并根据工程实际需求提出了防水板焊接工艺、防水板固定间距、控裂技术、梯形背贴式止水带技术等系列优化措施。该系列优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收到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防水板 施工缝 V形橡胶条 梯形背贴式止水带
下载PDF
铁路下厚煤层条带式矸石充填开采技术应用
4
作者 罗璇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1-3,7,共4页
为有效回收矿井永久煤柱,缓解矿井资源紧张局面,以大宁煤矿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对厚煤层条带式矸石充填开采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确定了条带式支巷掘进与充填开采方案,设计了矸石充填工艺流程、矸石膏体充填材料配比以及... 为有效回收矿井永久煤柱,缓解矿井资源紧张局面,以大宁煤矿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对厚煤层条带式矸石充填开采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确定了条带式支巷掘进与充填开采方案,设计了矸石充填工艺流程、矸石膏体充填材料配比以及掘进支巷支护方案。目前已完成两条支巷的掘进充填作业,根据地表下沉观测结果,各测点均未出现变形,因此该开采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条带式矸石充填 掘巷开采 充填工艺 支护设计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ultra-thin hot strip of low carbon steel produced by CSP technique 被引量:8
5
作者 HaoYu YonglinKang +4 位作者 XueyingXiong KeluWang JieFu GuijiangChen LiejunLi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4年第5期425-427,共3页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of positron annihilation technology, electrolyticdissolution technique, electron back-scattered pattern, etc. and by analysis the strengtheningfactors,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ultra-t...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of positron annihilation technology, electrolyticdissolution technique, electron back-scattered pattern, etc. and by analysis the strengtheningfactors,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ultra-thin hot strip of low carbon steel produced by CSP(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technique was investigated. The value of each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andits contribution percentage to yield strength were achie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finementstrengthening is the predominant strengthening mode;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and dislocationstrengthening are second to it, their contributions to yield strength are almost equ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 positron annihilation technology electrolytic dissolution technique electron back-scattered pattern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hot strip
下载PDF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加固砌体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佳 薛海朋 李向宇 《工程建设》 2023年第5期22-28,共7页
为研究加固后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对全缩尺模型下的预制混凝土墙板加固法与现浇面层加固法的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局部后浇带措施替代传统后浇带连接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合理配筋设计的局部后浇带可以替代现场通... 为研究加固后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对全缩尺模型下的预制混凝土墙板加固法与现浇面层加固法的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局部后浇带措施替代传统后浇带连接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合理配筋设计的局部后浇带可以替代现场通长后浇带的连接措施;2)缩尺模型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加固砌体可有效提高砌体抗震性能。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砌体结构加固方法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预制混凝土构件 现浇面层 局部后浇带 缩尺模型 力学性能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of AISI 304 stainless steel strips produced by a twin-roll caster 被引量:1
7
作者 Chenxi Ji Jiongmmg Zhang +3 位作者 Fuxiang Huang Xinhua Wang Yuan Fang Yan Yu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8年第6期678-682,共5页
By optical inspection of macro-etched metallography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EBSD) mapping,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icrostructure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strips produced with an equal-diameter... By optical inspection of macro-etched metallography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EBSD) mapping,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icrostructure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strips produced with an equal-diameter twin-roll strip cast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trips includes two columnar zones with highly compact dendrites and one equiaxed zone.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rain size and growing direction of columnar grains and equiaxed grains, were investigated. An additional transitional area with many finer grains between the columnar zone and the equiaxed zone was found. As shown in EBSD analysis, small angle boundaries exist both in the columnar zone and the equiaxed zone, although they are especially more in the transitional area. Additionally, some 〈111〉 twin boundaries were found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tr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roll strip casting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EBSD) mapping
下载PDF
纺织品硬挺整理机理分析及策略
8
作者 龙邵 李培恒 +4 位作者 毛安琪 王利萍 蒋鑫 史凯宁 程小霞 《印染助剂》 CAS 2023年第10期31-35,共5页
对于硬挺整理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布面游离甲醛、鱼腥味、白痕、回软以及硬挺剂的剥除等。合理选择硬挺剂和有效控制工艺可以减少和避免这些常见问题,为后续硬挺整理加工提供必要的借... 对于硬挺整理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布面游离甲醛、鱼腥味、白痕、回软以及硬挺剂的剥除等。合理选择硬挺剂和有效控制工艺可以减少和避免这些常见问题,为后续硬挺整理加工提供必要的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挺整理 甲醛 白痕 回软 剥除 鱼腥味
下载PDF
高强薄规格带钢生产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周少见 《一重技术》 2023年第6期65-66,51,42,共4页
针对1780 mm热连轧机高强薄规格带钢生产过程中AGC调节量不合理,穿带不稳定和抛钢甩尾等问题,通过跟踪控制系统,优化AGC调整限幅,开发精轧头部水平值自动记忆、抛钢尾部自动调平、甩尾后F7辊缝自动上抬功能,实现高强薄规格带钢的稳定轧制。
关键词 轧制稳定性 高强薄规格带钢 甩尾 头部水平值记忆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沉降特征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云帆 孙珍 +3 位作者 郭兴伟 周蒂 姜建群 樊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6,共7页
利用回剥技术对琼东南盆地进行了沉降史计算和分析,主要包括北部坳陷带的崖北凹陷、崖南凹陷,中央坳陷带的乐东凹陷,和南部坳陷带的华光凹陷。按照地震测线的分布和凹陷特征,我们共选取了30口模拟井进行一维沉降史计算,并展示了具有代... 利用回剥技术对琼东南盆地进行了沉降史计算和分析,主要包括北部坳陷带的崖北凹陷、崖南凹陷,中央坳陷带的乐东凹陷,和南部坳陷带的华光凹陷。按照地震测线的分布和凹陷特征,我们共选取了30口模拟井进行一维沉降史计算,并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8口井,分析他们在不同时期的构造沉降速率与总沉降速率。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琼东南盆地主要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沉降幕:(1)始新世至渐新世,盆地处于裂陷期,构造沉降速率较大,平均为81m.Ma-1,沉降中心位于中央坳陷带。(2)早中新至中中新世,盆地由裂陷期向坳陷期转化,平均构造沉降速率减小至68m.Ma-1;(3)晚中新世以后,盆地进入新一期的沉降阶段,平均构造沉降速率增加至84m.Ma-1;上新世以后,中央坳陷带发生快速沉降,达到了110m.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构造沉降史 回剥反演 沉降速率
下载PDF
郯庐断裂中段新生代右行走滑位移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超 余朝华 +3 位作者 张桂林 傅良同 袁志云 范兴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0-832,共13页
依据走滑拉分盆地中盆地沉降(或抬升)速率与边界断层走滑速率之间的数值关系,通过对夹在郯庐断裂中段两分支断层间的潍北凹陷沉积埋藏史的恢复,间接求取郯庐断裂中段新生代右行走滑位移。潍北凹陷内不同构造位置4口井的埋藏史恢复结果表... 依据走滑拉分盆地中盆地沉降(或抬升)速率与边界断层走滑速率之间的数值关系,通过对夹在郯庐断裂中段两分支断层间的潍北凹陷沉积埋藏史的恢复,间接求取郯庐断裂中段新生代右行走滑位移。潍北凹陷内不同构造位置4口井的埋藏史恢复结果表明:凹陷新生代经历了古近纪早、中期的快速沉降,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抬升剥蚀和中新世以来的缓慢沉降3个阶段;各阶段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0.142 9、-0.072 8、0.032 5km/Ma。通过对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间俯冲速率和方向变化的分析推断,中新世中期(39.5Ma)太平洋板块由北西向俯冲转而变成正西向俯冲所产生的西南向应力分量是导致新生代郯庐断裂开始右行走滑的主要因素,且走滑活动持续至今。根据走滑活动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结合各个时期内潍北凹陷的沉降和抬升速率,计算出郯庐断裂中段新生代右行走滑位移量为15k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位移 地层回剥 拉分盆地 潍北凹陷 郯庐断裂带 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储集层孔隙度演化定量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操应长 葸克来 +6 位作者 王艳忠 周磊 赵贤正 金凤鸣 崔周旗 杨春宇 董雄英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3-604,共12页
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埋藏演化史与有机质热演化史分析、膏岩层脱水及黏土矿物转化分析等研究表明:河西务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储集层经历了碱性→酸性→碱性→弱酸性→弱碱性的成岩环境演化过程;成岩作用演化序列为:压实作... 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埋藏演化史与有机质热演化史分析、膏岩层脱水及黏土矿物转化分析等研究表明:河西务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储集层经历了碱性→酸性→碱性→弱酸性→弱碱性的成岩环境演化过程;成岩作用演化序列为:压实作用→长石溶蚀和(或)石英加大→碳酸盐胶结和(或)硬石膏胶结→少量碳酸盐胶结物溶解→少量黄铁矿胶结。利用"反演回剥"的原理,以铸体薄片资料为基础,计算了各关键成岩作用对储集层面孔率的贡献量,并利用面孔率—孔隙度的函数关系,结合机械压实校正,定量地恢复了不同成岩特征储集层的实际孔隙度演化史。根据孔隙度演化史与油气成藏史匹配关系,河西务构造带沙四段储集层第1期油气成藏时期储集物性较好,孔隙度高达20%左右。第2期油气成藏时期,北部区块储集层碳酸盐胶结强烈,孔隙度急剧降低至7%左右,不利于油气充注补充;而南部区块储集层碳酸盐胶结作用弱,孔隙度仍以大于10%为主,有利于油气充注补充和成藏,成为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演化 反演回剥法 孔隙度演化 沙四段 廊固凹陷 冀中坳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50
13
作者 王信国 曹代勇 +1 位作者 占文锋 刘天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2-596,共5页
运用沉降史和平衡剖面技术分别对柴北缘中、新生代盆地垂向上的升降史和水平方向上的伸缩史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中生代以来,柴北缘的构造演化可分为中生代(J—K)演化阶段和新生代(E1+2以来... 运用沉降史和平衡剖面技术分别对柴北缘中、新生代盆地垂向上的升降史和水平方向上的伸缩史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中生代以来,柴北缘的构造演化可分为中生代(J—K)演化阶段和新生代(E1+2以来)演化阶段。中生代演化阶段(J1—J2),沉降史曲线具有伸展盆地特征,平衡剖面恢复结果也以伸展为主,最大伸展率和伸展速率分别达1.9%和19.48 m/(M a.km)。这是受柴北缘周缘地块和柴达木地块运移差异引起的拉张应力场控制,因而具有伸展盆地性质。此外,由于柴达木地块的自身旋转,3个坳陷的沉降速率、伸缩率和伸缩速率也存在差异。新生代演化阶段(E1+2以来),沉降史曲线具有前陆盆地特征,平衡剖面恢复结果也以压缩型为主,最大压缩率和压缩速率分别为4.96%和14.09 m/(M a.km),这是受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所引起的挤压应力场控制,因而具有前陆盆地性质。此外,受喜山运动各期的影响,各坳陷沉降速率和伸缩率均具有“幕式”渐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沉降史 平衡剖面 盆地分析 回剥法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区晚中新世以来沉降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丛晓荣 于兴河 +2 位作者 苏明 沙志斌 吴能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9,共8页
南海北部陆坡区T3界面是新近系裂后期的重要地质界面(中中新世与晚中新世的交界面,约11.608Ma),分隔了裂后期热沉降和加速沉降阶段。文中基于构造沉积背景综合分析,将南海北部陆坡区的加速沉降阶段地层充填序列划分为3大构造层,分别对... 南海北部陆坡区T3界面是新近系裂后期的重要地质界面(中中新世与晚中新世的交界面,约11.608Ma),分隔了裂后期热沉降和加速沉降阶段。文中基于构造沉积背景综合分析,将南海北部陆坡区的加速沉降阶段地层充填序列划分为3大构造层,分别对应晚中新世、上新世和第四纪,采用回剥技术恢复其埋藏史,并选取1092口模拟井,采用Airy均衡模型分别计算不同时期的构造沉降速率。结果表明:1)总体上,晚中新世以来南海北部陆坡区以构造沉降为主,占70%以上;2)平面上,晚中新世以来的沉降中心集中于琼东南盆地中央拗陷带、珠江口盆地和台西南盆地的深水区域,其中台西南盆地的沉降特征最为显著,第四纪的构造沉降速率最高达190m·Ma 1;3)垂向演化上,晚中新世至上新世期间,构造沉降速率变化差异不大,有略微减小的趋势,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70m·Ma 1,第四纪以来,构造沉降速率急剧增大,平均构造沉降速率达120m·Ma 1;4)局部特征上,构造沉降速率变化较快的部位往往发育在盆地边界、拗隆交汇及断层、褶皱发育地区,这些地区均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 回剥技术 构造沉降 沉降速率
下载PDF
沁水盆地中北部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亢 曹代勇 +1 位作者 林中月 李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1,15,共5页
根据大量煤田钻孔和地质填图资料,应用回剥技术分析研究了沁水盆地中北部的沉降史。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以来,研究区主要经历了3期沉降和2期抬升: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的缓慢沉降;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快速大幅沉降;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 根据大量煤田钻孔和地质填图资料,应用回剥技术分析研究了沁水盆地中北部的沉降史。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以来,研究区主要经历了3期沉降和2期抬升: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的缓慢沉降;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快速大幅沉降;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引起的隆升剥蚀;新生代以来,受喜山运动影响的隆升剥蚀;新近纪—第四纪的快速沉降。自晚古生代以来,沉降中心大体由南向北迁移,东部抬升剥蚀量较西部大,最大剥蚀厚度超过1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史 回剥分析 沁水盆地中北部
下载PDF
南冲绳海槽构造沉降的回剥和正演耦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迎春 解习农 +1 位作者 沈中延 庞雄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03-1810,共8页
冲绳海槽是研究边缘海盆地动力学的理想区域。本文在对南冲绳海槽的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和正演法研究了海槽的构造沉降特征。利用回剥方法对南冲绳海槽进行构造沉降史的定量模拟分析表明:南冲绳海槽具有发育时代晚... 冲绳海槽是研究边缘海盆地动力学的理想区域。本文在对南冲绳海槽的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和正演法研究了海槽的构造沉降特征。利用回剥方法对南冲绳海槽进行构造沉降史的定量模拟分析表明:南冲绳海槽具有发育时代晚而演化程度高的特点,0.1Ma以来的构造沉降量占到总构造沉降量的60%以上;南冲绳海槽北端是一个持续拉张沉降的过程,而由于台湾弧-陆碰撞,在接近台湾北部的南冲绳海槽南端则有一个明显差异沉降(相对隆升)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应用正演法模拟得到的理论构造沉降量与回剥得到的实际沉降量,发现南冲绳海槽处于早期的初始沉降阶段,南北两端均存在异常构造沉降,南端早期的异常沉降是台湾弧-陆碰撞造成的,晚期的异常沉降和北端的异常沉降是动力沉降造成的。构造沉降幅度和出现动力沉降时期的对比表明海槽具有从北至南的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构造沉降 初始沉降 回剥 正演模拟
下载PDF
盆地埋藏史恢复的计算机模型建立——面向对象方法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宝珍 朱炎铭 +2 位作者 赵洪 唐兴文 汤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面向对象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逐渐成为软件分析、设计、开发领域的一种先进的主流技术。文章基于这种技术对盆地埋藏史数值模拟进行分析与设计,以反演的回剥法为沉积物埋藏史基础模型,初步建立相关模型——回剥计算数学模型,最终... 面向对象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逐渐成为软件分析、设计、开发领域的一种先进的主流技术。文章基于这种技术对盆地埋藏史数值模拟进行分析与设计,以反演的回剥法为沉积物埋藏史基础模型,初步建立相关模型——回剥计算数学模型,最终目标把笔者所抽象出来的地质模型转化为计算机模型,进而编写出相应的程序软件,同时针对埋藏史计算顺序及不整合处理方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从而降低了软件实现过程中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方法 埋藏史恢复 盆地数值模拟 计算机模型 回剥技术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沉降史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陈亮 甘华军 +1 位作者 祝春荣 田继军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2-17,共6页
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由裂陷期到坳陷期和裂后加速沉降期,沉降速率的变化呈"幕"式特点;构造沉降速率占总沉降速率的份额由下第三系裂陷期的3/5逐渐演变为上第三系的1/2,再到裂后... 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由裂陷期到坳陷期和裂后加速沉降期,沉降速率的变化呈"幕"式特点;构造沉降速率占总沉降速率的份额由下第三系裂陷期的3/5逐渐演变为上第三系的1/2,再到裂后加速沉降期的1/3;上述事实表明盆地产生沉降的主导原因在早期为构造活动、晚期演变为非构造因素为主。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岩石圈拉伸系数β值(1.85)对应于一个较强—强的生烃强度值,这为有效烃源岩的评价、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涠西南凹陷 沉降史 研究 回剥分析 沉降速率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图解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龙生 周迅 +1 位作者 许飞 李俊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5年第11期81-85,共5页
泰州金融服务区二层地下室整体工程建筑面积约为18.68万m2,基础埋深为-19.50m,局部为-12.15m。以图示方法探讨了合理划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区域(段)方法,归纳了跳仓法施工的具体步骤,分析了针对本工程特点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和... 泰州金融服务区二层地下室整体工程建筑面积约为18.68万m2,基础埋深为-19.50m,局部为-12.15m。以图示方法探讨了合理划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区域(段)方法,归纳了跳仓法施工的具体步骤,分析了针对本工程特点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重点介绍了后浇带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缝处置技术措施、钢管混凝土柱浇筑方法、顶板混凝土防收缩裂缝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混凝土结构 裂缝 跳仓法 后浇带 施工缝 抗渗性能
下载PDF
宽带钢热连轧支承辊磨损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令狐克志 何安瑞 +2 位作者 杨荃 赵林 郭晓波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5-48,共4页
在实测热连轧支承辊磨损辊形的基础上,采用分割法,沿支持辊轴向把辊身分成均匀的等分,建立了热连轧支承辊磨损辊形数学模型,该模型根据带钢的轧制工艺参数可以及时地计算出支承辊在线磨损辊形。从与现场收集的支承辊磨损辊形数据的对比... 在实测热连轧支承辊磨损辊形的基础上,采用分割法,沿支持辊轴向把辊身分成均匀的等分,建立了热连轧支承辊磨损辊形数学模型,该模型根据带钢的轧制工艺参数可以及时地计算出支承辊在线磨损辊形。从与现场收集的支承辊磨损辊形数据的对比中可以得出,该模型对支承辊的预报磨损辊形与实际磨损辊形很接近,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 支承辊 辊形 磨损 板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